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一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参与的网络管理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
同时,通过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监控,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搭建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包括多台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
通过连接这些设备,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2. 网络监控工具的使用为了监控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我们使用了一些常见的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Nagios和Zabbix等。
Wireshark可以抓包分析网络流量,帮助我们找出网络中的问题。
Nagios和Zabbix则可以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
3. 网络故障模拟与排除为了模拟网络故障,我们有意制造了一些故障情景,并利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排除。
例如,我们断开了某个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然后观察和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反馈信息,找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4. 网络安全性评估在网络管理中,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使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评估工具,如Nessus和OpenVAS,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性评估。
通过这些工具,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小型局域网,并实施了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管理工具的监控和分析,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和熟悉这些工具的操作和功能。
网络管理的实习报告五篇

网络管理的实习报告五篇网络管理的实习报告篇1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短短两周的实训生活已悄然过去几天了,然而实训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网络治理有了全新的熟悉,在实践力量上也得到了进步,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
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劝说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
也是对以前所学学问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训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两周中信任这些珍贵的阅历会成为我今后胜利的重要的基石。
作为一名大二的同学,经过差未几两年的在校学习,对网络有了理性的熟悉和理解。
在校期间,始终忙于理论学问的学习,没有机会也没有相应的阅历来参加项目的开发。
所以在实训之前,网络治理对我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完好的项目要怎么来分工以及完成该项目所要的基本步骤也不明确。
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一个完好项目的开发,必需由团队来分工合作,并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必要的总结与论证。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我负责的是群集服务器,原来我连群集服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都不知道,如今虽然也不是很清晰,但至少我有了也许的了解,群集服务〔由大事处理器,故障转移治理器/资源治理器,全局更新治理器,以及其它部分组成〕是mscs的核心部件,并作为高优先级的系统服务运行。
群集服务掌握群集活动并供应诸如协作大事通知,群集组件间通信处理,处理故障转移操作,以及配置管理之类的任务。
每个群集节点运行自己的群集服务。
在操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遗忘设置硬盘,两台电脑事实上用的是同一个硬盘,最终是服务安装失败。
但是收获不少,加强了自己的操作力量,自学力量也得到了加强,以前都是随着老师依样画葫芦,但是这次没有老师的帮助,都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看视频,然后自己操作完成项目的。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实践实验报告-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和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退发:(订正、重做)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网络拓扑图)●操作系统:●网络平台:仿真平台●网络拓扑: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1.设计网拓扑2.配置地址以配置的的地址为例:配置完后,输入命令打开端口。
类似的配置完一共个端口的地址。
3.配置路由协议:以配置的路由协议为例:4.配置的默认路由,以为例:5.配置完成后,测试从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连通情况:a)到:b)到:c)到:d)到:e)到:f)到:6.打开调试模式:以为例:不久之后接收到发来的路由信息:同时,也在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从上图中我们路由器从端口发送路由信息告诉,到网络需要两跳,到网络需要一跳,到网络需要两跳。
通过计算从各个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需要到各个网络的最优路径之后,也会向外发出路由信息。
如上图所示,把路由信息从端口发出。
他告诉这个端口另一端所连的设备,到网络需要一跳,到网络需要两跳,到网路需要一跳。
收到这个路由信息的设备也会根据这个路由信息来计算自己到各个网络的最优路径。
通过获得的路由信息不难看出协议的工作过程:每个路由器都维护这一张路由表,这张路由表中写明了网络号、到该网络的最短路径(实验中的路径长短由跳数来衡量)以及转发的出口。
路由器会周期性得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同时也会接受周围路由器发来的路由表,以此来刷新自己的路由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
路由器在收到路由信息之后会根据某些路由算法、收到的路由信息和原先自己的路由表来计算到达各个网络最优的转发路径(即下一跳的出口),这便是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工作过程。
7.在控制台中关闭路由器后(以此来改变网络拓扑),开始收到不可达的路由刷新报文:一段时间后,的路由表被刷新:重新打开一段时间后,路由表被刷新:解释:在路由器下线之后,邻居路由器将会长时间收不到,方向过来的路由信息,一段时间后,路由表会被重新计算。
北邮信通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专业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包括IP地址查询、MAC地址解析、网络状态测试,网络安全测试等工具。
二、实验内容1、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状态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Ipconfig、ping;2、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流量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ping;3、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路由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netstat、arp、traceroute/tracert。
三、实验工具Windows NT(95/98/2000/xp/Win7)平台四、实验步骤(在Windows平台下有关网络测试的截图)(一)熟悉命令行输入界面、1、在Windows系统中单击“开始”—>“运行”,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cmd,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命令行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2、在命令行提示符处输入要执行的命令,即可运行Windows 自带的网络测试工具。
3、输入命令,如ipconfig arp-a arp-s等实现IP地址查询和MAC地址的解析工具的使用。
4、对网络状态测试工具的使用(如ping、tracert、pathping、nslookup命令)5、网络安全测试工具的使用(如netstat、nbtstat命令)五、实验报告要求1、测试并总结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的作用。
得到截图如下:(1)ipconfigIpconfig的作用是用于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2)arpARp是一个重要的TCp/Ip协议,并且用于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
实用arp命令,我们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202X年网络管理实训报告1000字优质

202X年网络管理实训报告1000字优质202X年网络管理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和目的网络管理实训是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提高同学的网络管理力量,培育同学的实际操作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次实训的目标是通过深化理解和把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育同学的网络管理力量和实际操作力量,为同学将来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和方法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管理基础学问的学习: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等等。
同学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学问和原理。
2.网络管理工具的学习:同学学习和把握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Nmap等等。
通过实际操作,同学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
3.网络管理案例分析:同学通过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网络管理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实际操作力量。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次实训接受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试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讲解了网络管理的基本学问和技术,通过第1页/共4页实际操作,同学能够亲身体验网络管理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化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学问和技能。
三、实训收获和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一些令人满足的收获和成果。
首先,我们了解和把握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加深了对网络管理的理解。
其次,我们学会了使用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Nmap等等,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
此外,我们通过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网络管理案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实际操作力量。
最终,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力量也得到了熬炼和提高。
四、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切体会到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网络管理是一个简单而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学问和技能。
作为网络管理者,我们需要具备肯定的技术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能够准时发觉和解决网络故障,保持网络的稳定运行。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1:Window2003 SNMP服务配置1.掌握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操作知识(SNMP网络管理模型,抽象语法表示(ASN.1),管理信息结构(SMI),常用的管理信息(MIB)。
SNMP协议数据格式与工作模式,网络管理系统)2.收集在网络上实现SNMP所必需信息(1)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数据库、代理服务设备。
一般说来,前三个要素是必需的,第四个只是可选项。
(2)网络管理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协助网络管理员完成管理整个网络的工作。
网络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独立的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管理员应该定期查询管理代理收集到的有关主机运转状态、配置及性能等的信息。
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工作站、网络打印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
管理代理软件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
管理代理软件就象是每个被管理设备的信息经纪人,它们完成网络管理员布置的采集信息的任务。
管理代理软件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
管理代理软件可以把网络管理员发出的命令按照标准的网络格式进行转化,收集所需的信息,之后返回正确的响应。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个MIB 对象来命令系统进行某种操作。
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等许多网络设备的管理代理软件一般是由原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它可以作为底层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可选的升级模块。
设备厂商决定他们的管理代理软件可以控制哪些MIB对象,哪些对象可以反映管理代理软件开发者感兴趣的问题。
(3)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了一种数据对象,它可以被网络管理系统控制。
MIB是一个信息存储库,这里包括了数千个数据对象,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这些数据对象去控制、配置或监控网络设备。
北邮下一代internet实验一报告

实验一:实验报告一.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1.弄清楚如何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ping程序;为了测试这些基本条件,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ping测试:(1)ping 127.0.0.1;(网络连接不论是否通畅都可以ping成功)网络地址127.0.0.1是一个保留地址,这个IP地址叫做回送地址(loopbackaddress),用于测试本机的TCP/IP协议安装是否正确。
无论网线是否连接,都能ping通本机的还回地址(2)ping<本机IP>;试网卡驱动和网卡是否连接网络如果网线断掉,只能ping通你本机的还回地址。
只有网线连接上才能ping 通本机的ip地址。
如果不能ping 通,可以是你的机器本身的设置问题,也可能是网线的问题,或是网卡的问题。
(3)ping<局域网内其他IP>;这个命令测试计算机与本地网网内其它计算机的连通性。
如果能够收到响应,则表明本地网络运行正确。
如果没有收到响应,可能有如下问题:a.子网掩码不正确,应重新分配;b.网卡配置错误,应检查网卡指示灯有无闪烁,检查网卡设置和驱动程序;c.网络连接有问题,检查网线的连通性和集线器、交换机的连接。
(4) ping<网关IP>;为了证明与网关连通正常的。
这个命令如果应用正确,则表示本网络的路出器正在运行并能够做出应答。
(5) ping<一个远程域名>;如果不通,则表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服务器有故障,需要重新设置DNS。
2.测试本地计算机(ping 127.0.0.1),确定ping程序运行正确;127.0.0.1作为一个保留的IP地址,叫做回送地址,用于测试本机的TCP/IP协议安装是否正确。
无论网线是否连接,都能ping通本机的还回地址。
3.使用ping命令确定北邮是否可达;在网络连接正常情况下,可达;在无网络连接情况下,不可达。
4.使用搜索引擎找到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ping该计算机。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管理作为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络管理技能,我参加了本次网络管理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对网络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3. 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管理概述:了解网络管理的定义、目标、原则和方法;2. 网络管理工具:学习使用网络管理工具,如SNMP、MIB、NetFlow等;3. 网络监控:掌握网络监控的基本方法,如性能监控、流量监控等;4. 网络故障排查:学习网络故障排查的步骤和技巧;5. 实验项目:完成网络配置、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实验项目。
四、实验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中,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完成实验项目;3. 团队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反思总结: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心得1.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网络管理在保障网络正常运行、提高网络性能、降低网络故障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网络管理知识和技能。
2. 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实验中,我学习了多种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如SNMP、MIB、NetFlow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控网络状态、分析网络流量、定位网络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网络监控:网络监控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性能监控和流量监控,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网络异常,预测网络发展趋势,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基于Windows 平台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操作系统自带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包括状态监视、流量监视和路由监视。
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包括IP地址查询、MAC地址解析、网络状态测试、网络安全测试等工具。
二、实验内容1、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状态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Ipconfig、ping;2、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流量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ping;3、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路由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netstat、ar p、traceroute/tracert。
三、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四、实验步骤1.测试并总结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的作用。
ipconfig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系统(DNS)设置。
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将只显示简单的IP配置信息,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ARP协议即地址解析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个重要协议,用来确定对应IP地址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
用arp命令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以及用来将IP地址和网卡MAC地址进行绑定等。
ping命令是网络中广泛应用的命令,在网络不通或传输不稳定时,管理员都会使用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Ping命令内置于Windows系统的TCP/P协议中,它使ICMP会送请求与会送应答报文。
通过ping可以获得每个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的往返时间,并报告无响应数据包的百分比,对确定网络是否正确连接、网络连接的状况非常有用。
(1)tracert 命令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用来确定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找出在经过哪个路由时出现了问题,从而使网络管理人员缩小排查范围。
(2)netstat 是Windows内置的一个工具,用来查看本地TCP、ICMP、UDP、IP协议的使用情况,系统端口的开放情况,显示活动的TCP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IPv4统计信息以及IPv6统计信息。
2.用arp命令查看某一个特定IP地址的ARP缓存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简要记录ping119.75.213.50、ping –t119.75.213.50和ping –l 30 119.75.213.50的运行结果,并分析-t和-l表示的含义。
结果如图:此命令用来测试所发出的4个32字节的数据包(默认值为4)被IP 地址为119.75.213.50的目的主机接受并返回的时间和接受情况等,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四个数据包成功接受并返回,所用时间是1ms。
(2)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命令ping –t 30 119.75.213.50,运行结果如下:分析:发送五个数据包丢失,其大小为32字节,所用时间是2ms,后四个为1ms。
TTL=55,总共发送了5个数据包,成功发送5个,丢失0个,丢失率为0%,在成功发送的数据包中,所用最小时间的是1ms,最大时间是2ms,平均是1ms(3)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命令ping –l 30 119.75.213.50,运行结果如下:分析:所发送的数据包成功接收并返回,数据包大小是30字节,花费时间是1ms,TTL =55,TTL为55总共发送了4个数据包,成功发送4个,丢失率为0%,在成功发送的数据包中,所用最小时间的是1ms,最大时间是1ms,平均是1ms。
4.运行tracert59.64.182.1,结合结果描述数据从本机到目的主机之间所经过的路由。
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命令tracert59.64.182.1,按enter,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由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数据包必须通过6个路由器(118.229.178.129 、10.2.1.1 、10.0.11.2,10.0.11.2 ,10.1.1.100,59.64.182.1)才能到达主机59.64.182.1。
5.分别运行netstat、netstat-e和netstat-r,写出运行结果并分析相应的含义。
(1)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运行结果如下:协议是 TCP(传输层通讯协议),本地机器地址是118.229.178.149, 4466指的是本地打开并用于连接的端口,远程机器名是58.18.118.132,远程端口是3425,状态是ESTABLISHED,即已建立联机的联机情况。
(2)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e,运行结果如下:该命令用于显示以太网显示信息,此选项可以与-s 选项组合使用。
接口状态:(3)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r,运行结果如下:显示出了路由表的信息,将接口列表呈现出来,活动路由的网络掩码,网关,接口,跳跃点数列表表现以及 IPv6路由表的跳跃点数网络目标以及网关显示。
6.简要记录pathping 119.75.213.50的结果,比较pathping命令和 ping命令、tracert 命令的异同点。
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pathping 119.75.213.50,部分运行结果如下:Pathping命令显示了连接到远程网关的路由信息,在该命令下输入pathping –n IP 显示结果即为ping 和tracert两个命令所显示的内容。
pathping结合了ping和tracert两个命令的功能。
实验二 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实验2.1 SNMP MIB信息的访问一、实验目的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掌握用MIB浏览器访问SNMP MIB 对象值得方法,通过直观的MIB树加深对MIB组织结构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SNMP服务起着代理的作用,它可以收集SNMP管理站或控制台报告的信息。
用户可以使用SNMP服务来收集数据。
AdventNet MIBbrowser 是一种网络管理工具。
在SNMP中,MIB变量包含了路由器的所有重要参数,对路由器进行相关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利用MIB 变量来实现的。
三、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 操作系统AdventNet SNMP Utilities 4版本或更高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任务一启动SNMP服务并配置共同体单击开始→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添加Windows组件,如图:窗口,如图,在其中勾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单击确定完成安装。
任务二配置并熟悉MIB浏览器1.配置MIB浏览器启动AdventNet SNMP Utilities→MibBrowser,启动MIB浏览器,如图,可在Host文本框中输入被监测主机的IP地址,此处默认为正在使用的主机为被监测主机,保持默认值不变,在Community文本框中配置被监测主机的SNMP服务共同体名称,默认为public。
SNMP的端口号为1612.观察MIB树,以节点atPhysAddress为例,如下图:2.访问MIB树访问节点sysLocation,如下所示,从右侧面板中看到管理站发送的请求类型以及代理响应的信息。
3.查看表结构被管对象选择ipRoute Table节点,单击工具栏中的View SNMP data table按钮,打开SNMP table 窗口,单击start,即可获得路由表信息,如图:五、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MibBrowser软件左侧MIB导航图画出MIB-Ⅱ树图(到组),并画出UDP 子树(到基本被管对象)。
MIB-Ⅱ树图 UDP子树2.通过使用MibBrowser依次访问system组的各个对象,考察各个被管对象的物理意义,并写出被管对象sysDescr的值。
sysDescr包含所用硬件,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的名称和版本等完整的信息,只读字符串。
sysObjectID设备厂商的授权标识符。
sysUpTime定义自最近一次重新初始化网络管理软件以来所经过的时间。
sysContact给出负责这一节点的代理的名字和地址。
sysName设备名字,可能是官方的主机名或者分配的管理名字。
SysLocation系统安装的物理地址。
sysServices系统提供的服务。
被管对象sysDescr的值是1.3.6.1.2.1.1.13.通过Get命令访问MibBrowser中ipRouteTable 下ipRouteDest、ipRouteNextHop及ipRouteTable对象的值,并将其与SNMP Table窗口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ipRouteDest、ipRouteNextHop及ipRouteTable 的含义。
通过Get命令分别访问MibBrowser中ipRouteTable 下ipRouteDest、ipRouteNextHop及ipRouteTable对象的值,结果如下图所示:SNMP Table窗口得到的数据如下所示:两个窗口得到的数据是一样的。
ipRouteDest是该路由定义的IP目标地址;ipRouteTable到特定目标的路由;ipRouteNextHop该路由下一跳的IP地址。
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Iris软件捕获报文的方法,通过对SNMP报文进行分析掌握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SNMP的报文结构、MIB-Ⅱ的结构,加深对管理嘻嘻结构SMI及ASN.1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协议数据单元是(PDU)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对等层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Iris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网络通信分析工具,是网络管理人员和分析人员的必备工具。
三、实验环境Windows 2000操作系统,IE 5.x或更高,Iris4.0或更高,AdventNet SNMP Utilities 版本或更高四、实验内容和步骤捕获SNMP报文,理解SNMP协议工作原理。
分别打开Iris和MibBrowser,设置报文捕获条件,如图所示:捕获报文:在Isis主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中的Start/Stop capture按钮,开始捕获SNMP报文,用MIB浏览器MibBrowser访问MIB被管对象,然后观察Iris 中右侧内容面板中显示的信息,单击任一信息,右下侧将显示详细的报文数据,如图所示:五、实验报告要求1.设置Iris过滤器,使其仅监测管理工作站和代理之间的通信。
获取ip组的ipForwarding对象值,写出管理工作站和代理之间的SNMP通信情况,验证SNMP 协议的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