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复习题1 1316 20

动物营养复习题1 1316 20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料:动物的食物亦称饲料,准确定义为: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都称作为饲料。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CF: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概略营养物质)的含量(给2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给1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分析(给2分)。

1862年,德国科学家Hennerberg 和Stohmann在Weende试验站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

其分析方法为: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给3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等(给1分),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给1分)。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和。

必须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EAA)非必须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需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体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回转代谢)体组织更新而降解的氨基酸,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动物营养学 复习题1

动物营养学 复习题1

1.营养物质(nutrient)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

2.消化(digestion)过程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吸收(absorption)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分解成能够被吸收的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的方式有: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和异化扩散)、主动吸收、胞软吸收。

4.消化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是动物消化力和消化性两方面矛盾的统一表现。

饲料某营养素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X100% ;饲料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內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X100% 。

5.能量定义为做功的能力。

在动物体内做功的能量形式表现为化学能、热能和机械能。

单位有卡和焦耳。

6.表观消化能(ADE)被动物采食中的能量经过消化道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随粪便排除。

采食饲料中的能量(GE)减去粪中的能量(FE)即为表观消化能。

7.饲料真消化能(TDE)是总能(GE)减去粪中来源于饲料中未被消化部分的能量,而不包括代谢粪能。

即:真消化能(TDE)=总能(GE)—[粪能(FE)--代谢粪能(FmE).8.表观代谢能(AME)=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气体能(Eg)=ADE-UE-Eg9.真代谢能(TME)=总能(GE)-(粪能FE—代谢粪能FmE)--(尿能UE—內源尿能UEe)—气Eg=TDE—(UE—UEe)--Eg 10.净能(NE)等于代谢能(ME)减去热增耗(HI)、发酵产热(HF)或于绝食动物相比的其它产热(HP).饲料净能就是指动物用于维持生产的那部分能量。

净能(NE)=代谢能(ME)--体增热(HI)=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气体能(Eg)--体增热(HI)=表观代谢能(AME)--体增热(HI)11.热增耗(HI)也称体增热、特殊动力学作用或食后增热。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
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定额做出的规定,这种体系的营养定额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维持:动物即不生产产品,又不提供劳役,所需养分仅能维持健康和体重的恒定,即维持体组织的动态平衡。
维持需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
内源尿氮: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须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理想蛋白质的实质:是将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作为评定饲料蛋白质质量的标准,并将其用于评定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给2分)
氨基酸平衡:是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相符,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是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氨基酸的消化率:是指日粮中可消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百分比。
答:相同点:(1)消化的方式:化学消化
(2)部位:小肠
(3)消化产物: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4)主要消化酶:胰蛋白酶
不同点:(1)吸收的部位:单胃动物主要在主要在小肠2/3的部位进行,反刍动物主要在瘤胃
(2)吸收方式:单胃动物主要是主动运输,反刍动物主要是胞吞作用
(3)主要形态:单胃动物后的主要形态是氨基酸,反刍动物吸收的主要形态是二肽、三肽、微生物蛋白质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钙和磷的典型缺乏症有佝偻病、软骨病和产褥热。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非蛋白氮为氮源时,氮硫比例大于 10-12:1 可能引起硫缺乏。

3、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 。

4、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 D ,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E 或微量元素硒;禽类的硫胺素的典型缺乏症多发性神经炎。

5、水中有毒的物质包括硝酸盐、重金属盐、亚硝酸盐或氟化物。

6、营养物质的利用先经过消化才能吸收,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不同,有些器官存在几种消化方式,口腔的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小肠的消化属化学消化;马结肠的消化属微生物消化。

7、饲料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动物对营养的利用,花生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为抗胰蛋白酶,棉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棉酚。

8、动物体中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1.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理想蛋白:是指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畜禽氨基酸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3.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

4.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5.瘤胃的氮素循环:瘤胃液中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6.真消化率: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动物营养学_

动物营养学_

《动物营养学_》试题一、选择题(15分,每空1分)1.在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中,鸡的营养需要多采用( )体系表示。

A.总能 B.消化能 C.代谢能 D.净能2.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和( )。

A.赖氨酸B.硫胺素C.色氨酸D.半胱氨酸。

3.自然界中维生素K 的主要拮抗物为( )。

A.硫胺素 B.双香豆素 C.凝集素 D.棉酚4.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5.当反刍动物饲粮中粗饲料比例比较高时,瘤胃液中哪一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相对较高( )。

A.乙酸 B.丙酸 C.丁酸 D.戊酸6.必需矿物元素按动物体内含量和需要两不同分成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两大类,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 )的元素。

A.1%B.0.1%C.0.01%D.0.001%7.哪种氨基酸易与赖氨酸发生拮抗( )。

A.胱氨酸B.精氨酸C.蛋氨酸D.苏氨酸 8.寡糖是由( )个糖单位通过糖苷键组成的一类糖。

A.10个以上 B.2个以上 C.50个以下 D.2-10个 9.下列哪种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 A.油酸 B.亚麻酸 C.EPA D.DHA 10.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猪饲料时,( )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蛋氨酸B.赖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11.鸡体内缺硒的主要表现为( )。

A.贫血B.佝偻病C.夜盲症D.渗出性素质12.动物体内通过一碳单位的转移而参与嘌呤、嘧啶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哪一种维生素在一碳单位的转移过程中必不可少()。

A.叶酸 B.泛酸 C.生物素 D.胆碱13.哪种营养素缺乏后容易导致坏血病?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B1D.维生素C 14.瘤胃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和( )。

A.乳酸杆菌 B.双歧杆菌 C.芽孢杆菌 D.纤毛虫 15.在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中,世界各国的猪营养需要多采用( )体系表示。

动物营养学试题1

动物营养学试题1

动物营养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

2、胞饮吸收:细胞通过伸出伪足或与物质接触的膜内陷,从而将这些物质包入细胞内。

3、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质合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4、热增耗:绝食动物饲给饲粮后,产热量增加,增加的那部分热量损失掉了,这个部分热量就叫热增耗。

5.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6.氨基酸的拮抗:由于某种氨基酸的过量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称为氨基酸的拮抗。

(7.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对机体正常的机能和健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8.维生素的概念:是指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须的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物。

二、填空题1、(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3、 1 cal = ( 4.184 )J4、非反刍动物的脂类消化场所主要在(十二脂肠),反刍动物的脂肪合成场所主要在(脂肪组织).5.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一般通过(1.血液和尿中维生素的浓度)、(2.维生素的功能酶的代谢产物含量)、(3.以维生素为辅酶的特异性酶的活性)的检测来描述。

6.按结构分,非淀粉多糖(NSP),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选择题:1.自然界中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为(B)。

A.硫胺素B.双香豆素C.凝集素D.棉酚2.维生素B12是一个结构最复杂的、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又叫做( D )。

A.核黄素B.硫胺素C.生物素D. 钴胺素3.单胃动物,(A)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最快?A.葡萄糖B.果糖C.半乳糖D.戊糖三、判断题1、构成动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动物体则不能全部合成。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仅供参考)名词解释部分1、概率养分分:国际上采用德国提出的将饲料养分分为六大类(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

2、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经微生物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4、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5、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6、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

7、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

8、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9、总可消化养:TDN可消化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与2.25倍可消化粗脂肪的总和。

10、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1、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12、脂类的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建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储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简答和论述)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简答和论述)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 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答:NPN的利用原理常用NPN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

以尿素为例。

脲酶尿素NH3+CO2 C·H2O VFA+酮酸(碳架)真胃和小肠游离AA 吸收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2h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

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产生的NH3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NH3中毒,如NH3达8.4-13ppm出现中毒,20ppm运动失调,500ppm死亡。

NPN利用方式:(1)用NPN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

2. 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有哪些必需氨基酸?答: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必须由饲料提供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节省或替代部分氨基酸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能够完全满足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猪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鸡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3.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饲料中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那些必须氨基酸,她们的短缺饲料或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通常蒋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叫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答: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钙和磷的典型缺乏症有佝偻病、软骨病和产褥热。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非蛋白氮为氮源时,氮硫比例大于 10-12:1 可能引起硫缺乏。

3、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 。

4、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 D ,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E 或微量元素硒;禽类的硫胺素的典型缺乏症多发性神经炎。

5、水中有毒的物质包括硝酸盐、重金属盐、亚硝酸盐或氟化物。

6、营养物质的利用先经过消化才能吸收,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不同,有些器官存在几种消化方式,口腔的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小肠的消化属化学消化;马结肠的消化属微生物消化。

7、饲料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动物对营养的利用,花生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为抗胰蛋白酶,棉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棉酚。

8、动物体中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1.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理想蛋白:是指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畜禽氨基酸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3.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

4.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5.瘤胃的氮素循环:瘤胃液中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6.真消化率: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7.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内源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有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8.氨基酸的拮抗:氨基酸的拮抗指的是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浓度过高情况下,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降低氨基酸的利用率。

三、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1.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不同,下列哪一种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B )。

A.牙齿咀嚼B.胃蛋白酶的消化C.肌胃收缩D.微生物发酵2.碘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 A )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

A.甲状腺B.肾上腺C.胰腺D.皮脂腺3.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A )。

A.消化能B.代谢能C.气体能D.生产净能4.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A )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蛋氨酸B.赖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5.以下( D )的吸收主要是以被动吸收的方式进行吸收。

A.电解质B.短链脂肪酸C.水D.氨基酸6.维生素A是动物必不可少的一种维生素,植物体内不含有维生素A,但含有维生素A的先体物(C)。

A. 胆钙化醇B.生育酚C. 胡萝卜素D.甲萘醌7.当前脂肪酸的营养深受人们的关注,通常鱼油含(D )较高,橄榄油含(A )2 高,对人们的健康有利;A. 油酸 B 亚油酸 C 亚麻酸 D二十二碳五烯酸8.动物体内的水分经过代谢后要排出体外,下列哪一种水的流失途径称为不感觉失水(C)。

A.粪中排泄的水B.尿中排泄的水C.呼吸道蒸发的水D.形成产品中的水9.自然界中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为(B)A.硫胺素B.双香豆素C.凝集素D.棉酚10.碘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A)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

A.甲状腺B.肾上腺C.胰腺D.皮脂腺11.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某饲料原料的含氮量为4%,则该饲料原料的粗蛋白含量为(C )。

A.4%B.6.25%C.25%D.40%12.尿能是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体内哪种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A )。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 脂肪 D. 粗纤维13.鸡体内缺硒的主要表现为(D)。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渗出性素质14.植酸酶的应用是酶制剂发展的重要领域。

研究表明,猪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显著提高(A)的利用率。

A.磷B.镁C.钙D.铜15.寡糖是由(D )个糖单位通过糖苷键组成的一类糖。

A.10个以上B.2个以上C.50个以下D.2-1个16.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猪饲料时,(B)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蛋氨酸B.赖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17.哪种营养素缺乏后容易导致坏血病?(D )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B1D.维生素C四、多选题(每题最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营养物质的利用先经过消化才能吸收,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不同,有些器官存在几种消化方式,口腔的消化方式包括( A B)。

A.物理消化 B.化学消化 C.微生物消化 D.机械性消化2、酮病是指高产奶牛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导致脂肪氧化产生过多酮体过多引起的疾病,酮体包括(ABC)。

A.丙酮B.β-羟丁酸C.乙酰乙酸D.乙酰乙酯3 .与造血有关的微量元素包括(A B E )A.铁B.铜 C .锌 D.硒 E.钴4.含硫氨基酸包括(B D F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E.硫胺素F.半胱氨酸5.饲料中的粗蛋白包括( A E)。

A.真蛋白质B.氨基酸C.蛋氨酸D.赖氨酸E.非蛋白氮6.动物锌缺乏的主要症状有(A B C D E )。

A.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皮炎)B.繁殖机能下降 C.骨骼异常D.食欲下降,生产机能下降E.皮肤、被毛损害7.下列各种用途中,属于维持需要范畴的是(A B E )。

A.保持体重不变 B.内脏器官活动C. 沉积体脂肪D.沉积体蛋白质E.修补体组织的损耗8.现代畜牧业生产主要包括(BCD )环节。

A.选址建场B.品种繁育C.饲养与管理D.疾病防治E.无害化处理五、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叙述后划“×”)1.自然界中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为双香豆素。

(√)2.精氨酸易与赖氨酸发生拮抗。

(√)3.油酸为必需脂肪酸。

(×)4. 瘤胃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乳酸杆菌和纤毛虫。

(×)5.修补体组织的损耗不属于维持需要范畴。

(×)6.一般地,真消化率要低于表现消化率。

(×)7.蛋白能量比是概略估算饲料能量转化率的。

(√)8.目前规定,自然体重的0.75次方,即W0.75称为代谢体重。

(√)9.Cu、Fe、Co三种元素称为造血元素。

(√)10.头胎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生长、妊娠和产奶需要。

(√)11.对于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畜,配种前可按照维持需要进行饲养。

(√)12.现已确认:赖氨酸是反刍动物唯一的限制性氨基酸。

(×)13.动物在生长期间主要沉积脂肪与Ca、P。

(×)14.妊娠期间,胎重的增长是前期快、后期慢,最后更慢。

胎重的2/3是在怀孕前期1/4时期内增长的。

(×) 15.畜禽器官组织在生长关键阶段,营养需求特别严格,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挫伤,引起“生长停滞”,但恢复正常饲养之后即可以弥补。

(×)六、简答题(每题5分)1.不同种类动物的消化道有何特点,对饲料利用有何影响?答:口腔:猪口腔内牙齿比较发达,可对食物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咀嚼。

家禽的喙代替的家畜的唇、颊口腔中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直接进嗉囊。

马口腔内的牙齿比猪发达,对饲料咀嚼时间长、更细致。

反刍动物没有牙齿,具有独特的反刍现象。

胃:猪有一个相对大的胃,结构上属于单室胃。

家禽具有两个胃和一个嗉囊,一个是腺胃,分泌消化液,另一个是肌胃,家禽吞食沙砾可在肌胃研磨食物。

马胃比较小,胃中只消化少量食物,主要作用是推动食物进入小肠。

反刍动物的特点是有四个胃,前三个称为前胃,后一个真胃。

肠道:各种动物的小肠结构和作用相似,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大肠,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

猪具有长而简单的小肠,相对较大的盲肠和一个囊状的结肠,主队纤维的消化能力有限。

家禽有两根盲肠,大肠较短,泄殖腔有三个开口分别是消化泌尿和生殖孔的共同通道。

禽的微生物消化主要在盲肠内进行可消化粗纤维、产生VFA,总的来说消化粗纤维比猪弱。

马具有较短的小肠,大肠发达,盲肠很大,属于结肠发酵者。

反刍动物的大肠对食物进行第二次微生物发酵,与瘤胃相似,反刍动物的瘤胃和大肠有很强的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同时提高的能量的利用效率。

2.简述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分类及营养生理功能。

答: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粮供给,在体内有明确生理功能,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分为亚油酸,α-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主要生理功能是(1).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2).合成前列腺素(3).调节胆固醇代谢。

3.目前,断奶仔猪饲料中常采用高剂量的锌来提高动物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生长,请问高剂量锌采用哪种化合物?常规剂量是多少?其采用高锌的依据是什么?答:氧化锌常规剂量为3000mg/kg 依据:1).锌具有促进舌黏膜味蕾细胞迅速再生,调节食欲,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促进采食,提高饲料转化率。

2).抑制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水平,间接促进猪的生长;3).消除体内自由基的不良影响,增强DNA转录RNA,促进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加强代谢。

4.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消化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可以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和必须氨基酸,满足反刍动物的维持需要,并保证一定的生产水平。

可以利用劣质蛋白质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利用非必需氨基酸合成必需氨基酸,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

缺点:在与大量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双重损失。

5、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答:1).构成体组织2).参与养分代谢。

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媒介作用)3).调节体温4).其他功能:(1)润滑作用(2)稀释毒物(3)产品的组成部分七、论述题(每题10分)(一)、简述三聚氰胺能否被动物利用?畜禽采食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对肉蛋奶等产品的安全有何影响?答: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是鲜牛奶的151倍,是奶粉的23 倍。

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理论上就能提高0.625%蛋白质。

三聚氰胺不被代谢,很快即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该化合物具有急性毒性。

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