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药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12 期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房晓宇,卢滇楠,刘铮(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污染物的不当处理会导致土壤污染,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重金属污染物价态或者降低其生物可利用度而降低其危害。
伴随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污染耕地和污染工业场地的修复。
本文从污染物质的转化与利用角度,概述了土壤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其所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进展。
重点综述了生物修复菌株的筛选、土壤微生态分析、生物修复过程强化三方面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加油站、废弃化工厂的生物修复及秸秆还田中的工程实施案例,分析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和降解菌剂性能强化等,讨论了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污染土壤;土壤生物修复;废弃秸秆中图分类号:TQ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12-6498-09Recent advanc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FANG Xiaoyu ,LU Diannan ,LIU Zhe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Soil contamination is often caused by the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andmunicipal sewage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environment, food and ecology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ciety. Bioremediation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s to dissociate organic compounds, detoxifying heavy metal ions or reducing their bioavailability. The advancement of biotechnology has empowered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bioremediation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contaminated farmland and wasted plant site. This review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ioremediation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three major types of soil contaminan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wa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aminates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technical advancement in the selection and screening of degradation microorganisms,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for assessing microbiological ecology as well as novel bioaugmentation principles were detailed. The applications of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 stations, abandoned plants and straw mulching were describ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the assessment of soil remediation outcome, form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a wereoutlined, as well as the prospects of soil remediation techniques.Keywords: contaminated soil; soil bioremediation; straw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046收稿日期:2023-01-10;修改稿日期:2023-02-20。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山废弃地 , 城市垃圾填埋 场 、 污水处理 厂污泥和各种污染土 壤 的修复。 目前常用 的植物 有野生植物和某些高产农作物 ,
如印度芥菜 、油菜 、杨树 、苎麻等 。
2 2 4植物过滤。植物过滤 是通 过生物或非生物的方法 , .. 将
根际周围液体 中的污染物 吸附或沉积在根部表面 , 或者 吸收
土壤 是环境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承担着环境 中大约9 %的 0
肥等。含镉 、汞 的磷 肥 ,含有汞 、砷 ,铜 、锌等重金属的农 药, 以及 利用未经处理 的污染 水灌溉农 田, 都会导致土壤的 重金属污染 ,且对 农作物 的产量及 品质造 成极 大的不 良影
污染物…, 是农业 生产的重要 资源 。土壤 重金属污 染是通过 人类活动使重 金属进 入到土壤 中 , 致使 土壤 中重金属 明显 高
道 路两侧 土壤 中的重金 属污染 物主要来 自汽车 尾气排
放、 汽车 轮胎磨损产生 的大量 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 、 粉尘的 沉 降 ,污染 元素 主要为 P 、C 、Z b u n等l。汽车尾气排放的 6 I 主要 污染物有一 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氮氧化物 、铅等 ,这
些物 质随风飘落 , 进入 土壤 , 形成 污染 。它们一般以道路 为
2 3 1 优势 。与物理和化学 修复方法相 比, .. 植物修复技术
以利于机械化操作;( ) 2 植物对农业措 施如施肥等 能产 生积
极反应;( ) 3 植物可收割部 位要能忍耐 和积累高含量 的重金
具有成本低 、美化景 观、重金 属可部分 回收 、经济盈利、应 用面积大和不造成二 次污染 等优势 , 还具有提高土壤通 气效
转移到根内部的过程。 该方法较适合水 田、 池塘及水体的重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报告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报告一、引言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危害农田生产,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研究和开发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传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挖掘和土壤覆盖。
土壤挖掘适用于污染程度较深的场地,通过将受污染土壤挖掘出来,然后进行处理或填埋。
土壤覆盖是通过在受污染土壤表面铺设覆盖层,以隔离和阻止进一步扩散污染物。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包括土壤流动萃取、化学稳定化、化学氧化还原等。
土壤流动萃取是利用溶剂或萃取剂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提取出来,达到降低土壤污染程度的目的。
化学稳定化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性质,使其变为难挥发或不溶于水的物质。
化学氧化还原则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对土壤进行修复。
微生物方法包括生物吸附、生物分解和生物转化等。
植物方法则是通过植物的生物吸引力、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能力来修复土壤污染。
三、新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新兴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不断涌现。
1.电动力法电动力法是利用电场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的一种技术。
通过引入电流和电场,可以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加速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过程,提高修复效率。
2.化学修复剂化学修复剂是指能够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特定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或难溶解的物质的化学物质。
例如,添加氧化剂可以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添加还原剂则可以还原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使其转化为难溶性沉淀物。
3.生物电子修复技术生物电子修复技术是将微生物与电子技术相结合,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和合成。
该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1.电动力法在某工业区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该工业区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经过电动力法修复,污染物的浓度得到明显降低,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修复效果显著。
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摘要:近些年来农药的使用不断增多,但利用率比较低,大多数进入土壤中,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关注,而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活性强等特点成为了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形式。
本文介绍了农药污染土壤的状况,从微生物修复的机理,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修复的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字: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土壤是维护我们生命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农药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想土壤中投入超过自身净能力的农药,从而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对环境生物安全造成危害。
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统计,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约为40万t;我国农业防治需农药25万t,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10%—20%,其余的进入农作物、土壤中【1】。
江苏省武迸县检测发现,除草醚在稻草中残留全部超标,最高超标7.8倍。
【2】中国部分地区DDT S 含量超过中国土壤环境一级标准(50mg/kg)的占63.3%,HCH S含量超过一级标准的占33.8%。
【3】农药按防治的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螨剂等。
我国的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杀虫剂占农药总产量的70%,在70%杀虫剂中,有机磷杀虫剂又占70%。
【4】中国环境优先检测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列出的10种化学农药,其中有机磷农药就占了7种。
【5】这类农药毒性巨大,可对农作物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药剂性能比较稳定,农药可长期残留在农作物中,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到达更高一级的生物体内,进一步的危害到动物、人类的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乐观。
农药污染土壤的状况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上日程,成为了众多研究者的对象。
1.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可划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当前土壤污染已经成为环保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
在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废物的大量排放给土壤带来巨大冲击。
如何有效地有效地控制污染土壤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科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
对其土壤污染技术展开分析的前提下,对土壤污染技术发展方向完成了展望。
关键词:污染土壤;修补技术;研究动态;发展趋向引言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这种物质不但导致环境污染,并且对人们安全与健康有很大威胁。
所以对污染土壤的处理刻不容缓。
进入21新世纪,我国科技创新最快速,土壤治理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完善。
当前,污染土地修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整治效果日益明显。
1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1.1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状况如今,我国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部分经济高速发展区域,现代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田土壤农药残留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较高,给农业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因此影响了人们的生命。
生活在石油开采区里的人备受重金属污染影响,非常容易得罕见的症状。
此外,一些生态湿地因废弃物滞留量多,给本地生物安全产生极不良影响。
一些工业废料直接排放进一步加重了土壤污染水平,但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种类提升,造成土壤污染比较严重。
污染物由初始土壤层延伸到栽种,水产品养殖,给粮食作物及食品卫生安全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
这一局势给政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防治污染应一直被称之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优先事宜[1]。
1.2 土壤污染趋势分析土壤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其主要来源包括农业生产、工业排放、城市垃圾等。
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影响也各不相同。
根据污染物的不同性质,可将土壤污染物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三大类。
物理污染主要包括垃圾填埋、采矿废弃物、土地开垦等活动导致的土壤变质、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地沙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导致土壤流失和失去肥力,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
化学污染是土壤污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其污染物种类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化肥等。
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中国是一个 农 业大 国, 药 的施 用 给粮食 增 产 、 农
修复和化学修 复 方法 是将 受 污染 的土壤 挖掘 后再 处 理, 不仅工程 大 、 费用 高 , 且对 生 态 系统 破 坏严 重 。 而
勉 物保
21 3 1 8 3 0 ,6 ) — 2 0 (: 2
Pat r e i l oco nP ttn
杀 虫剂 和 除草剂 的植 物修 复研 究进 展
李 海 涛 , 叶 非
( 北 农 业 大 学 理 学 院 ,哈 尔滨 东 103) 5 0 0
摘要
随着农药施 用量的增加 , 农药污染土壤给 生态环境造成 了极 大的危 害, 并引起 了人们 的普遍 关注。传统 的修
Li i o, Ye Fe Ha t a i
( rh a t rc lu a n v riy,Ha bn 1 0 3 No te s iu t r lU iest Ag r i 0 0,C 5
)
Ab t a t W i h n r a e s fp si i e ,p s ii e c n a n t d s i a s d g e th r t h n i n n sr c t t e i c e s d u e o e tcd s e tcd ・ o t mi a e o l c u e r a a m o t e e v r me t h s o a d h s b e tr c i g c n i e a l u l te to .Tr d to a t o s o e a r c u d b d l d p e n a e n a t a tn o sd r b e p b i a t n i n c a i n lme h d f r p i o l n t e wi e y a o t d i b c u e o h i i h p i e . P y o e d a i n i n e r i g n w e h o o y t a s s p a t o a c mu a e, e a f t e r h rc s s g h t r me ito s a me g n e t c n l g h t u e ln s t c u l t a s r r d g a e p l t n s i o l ,wa e n e i n s b o b o e r d o l a t n s i u s t r a d s d me t .Th c a i n t ls o h t r me i t n we e e me h n s ms a d sy e fp y o减少 等都 带来 了极 大 的益 处 ; 同时随着 其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作 多偏重 于 重金 属污 染土 壤 的修 复1 01 2月
现 代 农 药
Mo e rce cl d m Ag o h mi as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凸显,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本文旨在综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分析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探讨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未来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有机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情况,阐述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机制。
接着,将重点分析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综述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解决有机农药污染土壤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以及农药残留问题,使得有机农药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十分严峻。
一方面,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农药,导致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
这些残留农药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农药使用指导和技术支持,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需要开展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这包括对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监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对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农药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朱雅兰(湖北黄石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摘要综述了土壤农药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重点分析了植物对土壤农药污染的修复机理,介绍了影响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进展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4-07490-03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by Pesticide ZHU Ya-l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ngshi ,Hubei 435003)Abstract The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pesticide-contaminated soil was summarized.The repair mechanisms of pesticide-contaminated soilby plants were mainly analyzed.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lant restoration were introduced.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pesti-cide-contaminated soil study was forecasted.Key words Pesticide pollution ;Soil ;Phytoremediation ;Progress基金项目黄石理工学院项目(2008XJ17)资助。
作者简介朱雅兰(1964-),女,湖北黄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的科研及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0-02-01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1]。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农药的修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植物修复作为生物修复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较,具有投入低、治理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副作用、可恢复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研究的一个热点[2-5],植物修复技术即利用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环境中污染物,利用植物的生长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6-8]。
植物修复农药污染环境的机理很复杂,经历的过程可能包括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等。
植物修复的5种方式[9-10]:①植物提取。
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并在体内蓄积,植物收获后才进行处理。
收获后可以进行热处理、微微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②植物降解。
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CO 2和H 2O ,或转化为无毒性的中间产物。
③植物稳定。
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有机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④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有机污染物。
⑤根际作用。
利用植物根际圈微生物及根释放的各种酶的降解作用来转化有机污染物,降低或彻底消除其生物毒性,从而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笔者拟就近年来国内外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1植物修复的机理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中农药的修复主要有3种机制[11-13]:1.1植物的直接吸收和降解植物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有机物,将没有毒性的代谢中间体储存在植物组织中,这是植物去除环境中中等亲水性有机污染物(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 =0.5 3)的一个重要机制。
疏水有机化合物(log Kow >3.0)易于被根表强烈吸附而难以运输到植物体内,比较容易溶于水的有机物不易被根表吸附而易被运输到植物体内[11,14-16]。
化合物被吸收到植物体后,植物根对有机物的吸收直接与有机物的相对亲脂性有关。
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有机污染物的途径有3条[17]:质外体、共质体和质外体-共质体。
这些化合物一旦被吸收后,会有多种去向:植物可将其分解,并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也可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成CO 2和H 2O ,或转化成为无毒性的中间代谢物如木质素,储存在植物细胞中,达到去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18]。
有机污染物直接被植物吸收取决于植物的吸收效率、蒸腾速率以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
而吸收率反过来取决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污染物的形态以及植物本身特性。
蒸腾率是决定污染物吸收的关键因素,其又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叶片面积、营养状况、土壤水分、环境中风速和相对湿度等[19-20]。
1.2植物释放酶的降解作用植物可释放物质到土壤中,包括酶及一些糖、醇、蛋白质、有机酸等。
植物释放到根际土壤中的酶可直接降解农药等有机污染物。
研究发现,某些能降解污染物酶来源于植物而不是微生物,人们利用植物根中的硝基还原酶对含硝基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相似研究还发现植物中的脱卤素酶和漆酶可被用来降解含氯有机物。
与植物酶有关的有机物降解非常快,致使化学污染物从土壤中的解吸和转移成为限速步骤[20]。
植物释放酶并可刺激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它们与脱落的根冠细胞一起为根际微生物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并且,其中的有些分泌物也是微生物共代谢的基质。
研究表明:植物根际微生物明显比空白土壤中多,这些增加的微生物能增加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降解。
对多环芳烃降解的研究显示,植物使根际微生物密度增加,多环芳烃的降解增加。
植物酶对各种杀虫剂、除草剂等外源有机物的降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植物修复还需靠整个植物体系来实现。
游离在土壤中的酶会在不利环境条件如不适宜的酸碱度、过高的金属离子浓度或细菌毒素等情况下被摧毁或钝化。
而植物的生长可以中和土壤中的pH 、吸着或螯合重金属,酶被保护在植物体内或吸附在植物表面,不会受到损伤,从而保持其降解活性[23]。
1.3根际微生物的联合矿化作用根际是受植物根系影响的根—土界面的一个微区,也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与其环责任编辑胡剑胜责任校对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14):7490-7492,7500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场所,这个区与无根系土体的区别即是根系的影响。
由于根系的存在,增加了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量,关于这方面有许多文章报道[24-26]。
微生物在根际区和根系土壤中的差别很大,一般为5 20倍,有的高达100倍,这种微生物在数量和活动上的增长,很可能是使根际非生物化合物代谢降解的因素。
而且植物的年龄、不同的植物的根,例如有瘤或无瘤,根毛的多少以及根的其他性质,都可以影响根际微生物对特定有毒物质的降解速率。
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依赖于植物根的类型(直根、丛根)、物种类、植物年龄、土壤类型以及植物根系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
根际区的CO2浓度一般要高于无植被区的土壤,根际土壤的pH值与无植被的土壤相比较要高1 2个单位。
氧浓度、渗透和氧化还原势以及土壤湿度也是植物影响的参数,这些参数与植物种和根系的性质有关。
根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变化,使得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也不断变化。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互惠的。
植物根表皮细胞和根细胞的脱落,为根际的微生物提供了营养和能源,如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而且根细胞分泌粘液(根生长穿透土壤时的润滑剂)和其他细胞的分泌液构成了植物的渗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源。
另外,植物根系巨大的表面积也是微生物的寄宿之处。
微生物群落在植物根际区繁殖活动,根分泌物和分解物养育了微生物,而微生物的活动也会促进根系分泌物的释放。
最明显的例子是有固氮菌的豆科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的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和根系分泌物都有增加。
这些条件可促使根际区有机化合物的降解。
植物促进根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作用,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
植物根际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作用,有其独特的酶途径,用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
植物根际分泌物刺激了细菌的转化作用,在根区形成了有机碳,根细胞的死亡也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这些有机碳的增加可阻止有机化合物向地下水转移,也可增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化作用[27]。
另有研究发现微生物对阿特拉津的矿化作用与土壤有机碳成分直接相关[28]。
2影响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2.1农药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农药污染植物修复的效果直接决定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并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H、Kow、分子大小、分子结构、半衰期及离解常数等有关。
疏水性较强、蒸汽压较大的污染物主要一起抬形式通过叶面气孔或角质层被植物吸收,因此,土壤中半衰期小于10d、H>10-4的有机物不宜采用植物修复。
污染物必须通过根系一层疏水性的硬组织带才能进入内表皮,达到管胞和导管组织,并进一步通过木质部向上转移。
污染物的水溶性越强,通过硬组织的进入内表皮的能力越小,但进入内表皮后水溶性大的污染物更易随植物体内的蒸腾流向上迁移。
污染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会影响植物修复效率。
植物根系一般容易吸收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量较大的非分极性有机化合物银杯跟表面强烈吸收不易被植物吸收转运。
分子结构不同的污染物会引起对植物的毒害性不同而影响植物修复效率,如:氯代苯酚对农作物的危害随苯环上氯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加大,在氯原子个数相同时,邻位取代毒性最大[28]。
2.2植物种类植物种类是植物修复的关键因子。
如何寻找、选用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特性植物是当前该领域的难点和前沿问题之一。
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不同,对污染物的稀释转运能力不同。
另外,由于组织成分不同,不同植物的积累、代谢污染物的能力也不同。
脂质含量高的植物对亲脂性有机物的吸收能力强。
植物种类不同对污染物的稀释机制存在差异,即使同类作物间也会有所区别。
植物不同部位累计污染物的能力不同,对多数植物来说,根系累计污染物的能力大于茎叶和籽实。
植物不同生长季节,由于代谢活动强度不同,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也不同。
植物根系形态对植物吸收污染物有显著影响,须根比主根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且经常处在表层,而土壤表层比下层含有更多的污染物,因此,须根吸收污染物的量高于主根。
另外,根系类型不同,根面积、根分泌物、酶、菌根等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同,导致根际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存在差异[28]。
2.3土壤性质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颗粒组成、酸碱性、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等,对植物吸收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