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个应对措施。

一、农药对土壤的影响1.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田中使用后,其中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累积会导致土壤污染。

2. 靶标和非靶标物种的损害:农药会对靶标物种(如害虫或杂草)产生杀菌、杀虫或除草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一些非靶标物种(如蜜蜂、蚯蚓等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农药的使用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二、农药对水体的影响1. 农药的径流和渗漏: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会随着降雨或灌溉水的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 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和生态失衡:农药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一些物种的死亡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3. 饮用水安全问题:农药残留在水体中会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三、农药对空气的影响1. 飘散和蒸发:农药的施用会导致一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中,形成农药飘散。

2. 空气污染:农药飘散后,会造成空气中的农药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造成威胁。

四、应对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要遵守农药的使用规范,正确选择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减少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的情况。

2. 推广生物农药和其他绿色农业技术:生物农药具有较低的毒害性,可用于替代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生物灭虫剂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可靠。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环境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损害。

总结: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但也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在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方面,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土壤中农药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化学合成农药更为突出。

2.原因:一方面是各类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农药质量、使用方法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农药在使用中的超标、滥用等行为。

二、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人体接触到农药,严重的会引发肝脏、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农药残留对植物、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威胁。

三、土壤中农药污染防治的方式和方法
1.改变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数量和比例,降低土壤中的农药含量。

2.改变每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

3.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土壤中农药含量的异样指标。

4.开展农药使用交流活动,提高群众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农药使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土壤的尊重与关爱,通过在
减量、替代、改良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对农药污染的有效控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使用对土壤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土壤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土壤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使用也引起了人们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药使用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农药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部分农药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菌株,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此外,在长期的农药使用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土壤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2. 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过量或不当使用杀虫剂可能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农药的使用还可能改变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和微量元素的储存量等,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土壤结构的破坏一些农药对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破坏作用。

长期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土壤颗粒聚结,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影响水分的入渗和保持。

此外,农药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剧土壤结构的破坏。

二、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对土壤中的非靶生物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对土壤中的非靶生物,如土壤动物、蜜蜂等产生了一定的毒性效应。

一些农药会直接杀死或影响土壤中的蚯蚓、蜜蜂等有益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2. 对农作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农药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减弱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在抗药性害虫的压力下,农民需要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进一步加剧了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应对农药对土壤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类型、病虫害程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农民还应加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对土壤和生物的不良影响。

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建议

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建议

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建议化学农药在农田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随着农药的大规模使用,也存在着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探讨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一、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农药不仅对害虫和病害有杀灭作用,对许多益虫和其他非靶标生物也具有毒性。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2. 土壤质量下降: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农药还会在土壤中累积,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3. 水环境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化学农药易溶于水,被雨水冲刷到地下水或河流中。

这些农药的排放会引发水环境的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4. 食品安全风险:化学农药的残留可能存在于农作物中,超标使用或不当使用化学农药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二、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防治建议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农民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遵循剂量和施用时机的要求,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2. 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防治:生物农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可以以生物控制的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提高耐虫、耐病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和生物控制等方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系统。

4. 注重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农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农药污染问题。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

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使用与环境影响展开探讨。

一、农药的使用情况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所有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都会使用农药。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药在喷洒后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水体污染: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残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大气污染:农药在喷洒时会产生挥发,进入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农药挥发物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4.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中的昆虫、鸟类等造成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也具有毒性,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5. 食物安全问题:农药残留会在农产品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三、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合理施用农药:科学制定农药使用计划,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残留。

3.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捕食者等自然敌害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定期监测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
1. 方向性:农药会对土壤微生物、动植物、地下水等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2. 蓄积性:一些农药会在土壤中蓄积,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质量恶化。

3. 残留性:农药会在土壤中残留,如果被吃下去的农产品中含有高含量的农药,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

防治措施:
1. 及时更新农药:定期更新农药可以减少毒性和残留物的积累,保持土地肥沃。

2. 合理使用农药:遵守使用方法和用量建议,以最小的剂量来使农药发挥作用。

3. 科学肥土: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肥料,采用科学配方和技术使土地保持肥沃,并减少农药使用。

4. 旋耕或轮作:使用旋耕或轮作来减少对土壤的损害,进行土地恢复。

5. 支持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能够加强土壤生态系
统的健康。

研究和推广生物农药是减少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的有效措施。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引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污染的影响,以及预防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农药污染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常常通过空气、水源和土壤进入环境,对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农药的残留会导致土壤的退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此外,农药污染还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健康与生存。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经由农产品或食水摄入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某些农药具有慢性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引发慢性病,例如癌症、生殖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进一步危害人类的健康。

二、预防农药污染的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种类、病虫害程度和农药特性合理使用农药。

避免过量使用、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及在禁用期使用。

同时,选择具有较低毒性和高效率的农药,确保其与目标作物相适应。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控制病虫害。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的产生。

3. 加强监管与培训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农药监管制度,加强对农药的登记审批和市场监管。

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其对农药使用的认识,教育农民遵守农药使用的最佳实践。

4. 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农业废弃物是避免农药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残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得到重视,确保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处置,防止农药残留进一步污染环境。

5. 鼓励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无公害防治方法。

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结论:农药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预防农药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监管与培训、强化废弃物处理以及鼓励生物防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农药污染,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在农作物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环境和保持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农药残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2)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农药残留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贫化的情况。

3)对土壤质量造成污染农药残留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导致土壤质量受到污染,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危害,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防治农药残留对土壤的措施针对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措施:1)合理施用农药选择适宜的药剂、控制使用量和施用浓度,避免在作物生长期过多施用或者乱用农药。

2)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残留问题,减轻农药对土壤的危害。

3)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能够降低农药对土壤的危害,并且有利于土壤的恢复和改良。

总结回顾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和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可以减轻农药对土壤的危害,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现代农业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避免农药残留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是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问题。

希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的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娄凯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阐述了中国农药生产及使用的现状,经过分析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 分析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介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概括总结了解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 提高到2 499 kg/ hm2 ,平均增长39 kg/ hm2 。

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

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

建国以来,中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中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中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

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经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

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农药的基本情况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所注册的1500 多种农药中, 常见的有300多种, 按农药
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醚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杀虫剂(如澳氰菊酷、甲胺磷)、杀蜗剂(如杀瞒特)、杀鼠剂(如磷化锌)、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杀线虫剂、除草剂(如除草醚)、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助壮素)等; 按农药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 而生物源农药又可细分为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3类。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

近年来中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0 余万t( 成药) , 平均每hm2 施用接近15kg,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而且在土壤中的残留农药量一般高达50%~60%。

农药这一特殊用途化学物质问世以来, 在直接参与土壤生态环境生命过程中, 它为人类治理病虫害,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进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总结。

2、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使用技术落后在农药的使用上存在着农药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科学,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问题。

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相应的农药使用管理措施。

出现了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包括农药对土壤污染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2.2农药使用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的农药使用中,杀虫剂的比
例较大,而除草剂的用量较小,这一现象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改进,但除草剂的应用比例仍只有15 %左右。

而发达国家在80 %左右。

中国农药使用的方向无疑是加大除草剂的用量,因此在防治农药污染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3农药质量问题较突出调查表明,农药市场上,就农药产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药商品不合国际规定。

这是造成农药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大隐患之一。

2.4 缺乏农药的安全性评价中国当前几乎没有关于农药商品安全性方面的控制措施,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家都在所使用的农药安全性方面有严格的控制措施。

例如德国在广泛使用的300 余种农药中,经过试验等手段进行安全性筛选,并对其中三分之二安全性有问题的农药作出了严禁使用的限制。

3、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药对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从历史原因来看, 主要是中国以前使用的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 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缺少农药安全性评价, 缺少对农药毒性的监测系统。

由于对农药毒性了解和监督不够, 造成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六的使用量长期占中国农药总量60%以上, 严重污染土壤农业生态环境。

另外由于有些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药使用不当, 在使用技术上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 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甚至提高到规定浓度的
两三倍, 大量过剩的农药导致直接接纳农药和间接接纳植物残体的耕种表面土层中农药大量蓄积, 形成一种隐形的危害。

同时在土壤中残留期长的农药残留物质对后茬作物也造成污染。

如80 年代使用的六六六现在仍可在土壤中测定出来。

这些农药将直接污染土壤和作物, 还会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导致人体生理过程的致命恶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措施, 每年有200 万人农药中毒, 其中有4 万人死亡, 平均每
10min 有28 人中毒, 每17min 有1 人死亡! 这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流产的受害者。

根据对68 个国家的调查, 急性
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另外, 施药时大部分农药落入土中, 同时附着在作物上的那部
分农药, 有些也因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 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
要原因。

使用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 更是将农药直接撒至土壤中, 造成污染的程度更大。

4、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土壤动物的危害。

据报道, 1605 对几种步甲的影响比二嗪农、乙拌磷等大
得多。

对跳虫的毒性超过六六六、DDT, 甚至超过呋喃丹和涕灭威, 与甲拌磷同属毒性最高的一类。

农药对蚯蚓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其它杀虫剂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对蚯蚓毒性也很高。

杀菌剂如威百亩、溴甲烷也是对蚯蚓毒性高的药剂。

除草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