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可测量的)量: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属性。
(量的)数值:在量值表⽰中⽤以与单位相乘的数字。
量值:⼀般由⼀个数乘测量单位所表⽰的特定量的⼤⼩。
(测量)单位:⽤于表⽰与其相⽐较的同种量⼤⼩的约定定义和采⽤的特定量。
(测量)单位符号:表⽰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法定测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使⽤的测量单位。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的的⼀组操作。
计量:实现单位统⼀、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被测量连续进⾏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致性。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致性。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
偏差:某值与其参照值之差值。
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法。
静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被认为是恒定的测量。
动态测量:为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和(或)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随时间(或其他影响量)变化所进⾏的测量。
(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同⼀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x 表⽰,并按下式计算:∑==ni i x n x 11 式中:x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同⼀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s 表⽰,可按下式计算: ()2111∑=--=n i i x x n s 式中:x —n 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x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的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含义:是⼀个分散性参数;⼀般由若⼲分量组成,统称它们为不确定度分量;是⽤于完整表征测量结果的。
不确定度的A 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估算的⼀种⽅法。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第一章计量概述第一节计量的概念一、概念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与定量确认的一种属性。
2.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3.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动。
4.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它涵盖有关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在计量学中,测量既是核心概念,又是研究对象。
计量与测量的关系:----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即属于测量而又严于一般的测量。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
二、计量的内容.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量值传递与溯源;.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
----工程计量----工程计量三、计量的分类1.按综合性质分类----科学计量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通常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精确地定义与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涉及对计量,又称工业计量。
----法制计量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量,涉及对计量单位、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2.按测量对象分类.几何量.时间频率.温度.光学.力学.电离辐射.电磁.声学.无线电.化学四、计量的特点1.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的一致程度.2.一致性:在统一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测量仪器,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有一致性。
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3.溯源性: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4.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计量基础知识

m
10-6
微
µ
10-9
纳
n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时间
分、(小)时、天
min、h、d
长度
海里
mile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体积
升
L(l)
质量
吨
t
5.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⑴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罗马字母(正体),但单位名称源于专用名词时,其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PA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含于此区间
三.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法规 1.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6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实施 立法的宗旨 1)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2)为了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
立法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计量基础知识(详细)

第一节 计量工作简史
一、概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可靠的测量 活动。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和权度, 其含义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 主要的计量器具为尺、斗、秤。现代计 量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度量衡和权度, 计量比度量衡和权度更确切、更概括、 更科学。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 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 学。
2、测量
P115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 操 作。
3、计量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 可靠的活动。p1
3、计量
计量的可靠活动主要有: 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 量技术、建立基准、标准,以保证计量 结果具有溯源性。 法律法规方面: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 和条例。 行政管理方面:开展计量行政管理,包 括计量保证和计量监督。
计量学的分类:按学科而分为七类:
1、通用计量学:
关于计量单位、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的基本特性等。 2、应用计量学: 研究特定的计量学部分,如长度、温度、 硬度、频率、天文、海洋、医疗等特定量的 具体应用。
3、技术计量学: 涉及自动测量、在线测量、动态测量等 测量技术和方法。 4、理论计量学: 量的定义和单位的实现,复现等测量理 论和计量信息理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
2、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计量管理网和量值传递网。 3、加强了计量器具产品的投产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 4、加强了计量器具的管理。 5、颁发和发布了各种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 6、开发了计量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7、建立和发展了同国际计量组织的广泛联系和业务交流。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2、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3、[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4、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5、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计量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计量单位、计量基准和标准的建立、复现、维护和保存;■量值传递和溯源的方法;■测量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计量器具的性能评定、校准、检定和使用;■标准物质特性测定;■计量法制和管理;■计量人员的培养、教育和考核方法等。
计量是支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
科学计量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标准装置,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依据;法制计量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和商品计量行为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量值准确;工程计量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校准和检测服务。
二、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
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1)SI基本单位(7个,见表1)(2)SI导出单位:由一个或几个SI基本单位或SI辅助单位通过相乘或相除等代数式表示的单位。
a、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见表2)。
b、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3)SI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词头(20个,见表3)与SI单位构成。
3、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4、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三条规定: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的内容包括:(1)SI基本单位(2)SI导出单位(3)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个,见表4)(4)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单位(5)由SI词头与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世界计量日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
计量基础知识

s-1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用国际单位制基 本表示的关系式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摄氏度 流[ 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 瑞] 希[沃特]
℃ lm lx Bq Gy Sv
cd•sr lm/sr s-1 J/kg J/kg
量的名称
时间
单位名称
分 [小]时 天[日] [角]秒 [角]分 度 转每分 海里
单位符号
min h d ″ ′ ° r/min n mile
换算关系和说明
1min=60s 1h=60min=3,600s 1d=24h=1,440min=86,400s 1″=(π /648,000)rad 1′=60″=(π /10,800)rad 1°=60′=(π /180)rad 1 r/min=(1/60)s-1 1 n mile=1,852m (只用于航行)
质量
时间
千克
秒
kg
s
电流
安(培)
A
在真空中,截面积可以忽略的两根相距 一米的无限延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 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 每米长度上为 2×10-7N,则每根导线中 的电流为1安培。
开尔文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 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量,该系统所包含 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 目相等。
x3 9.99 x8
10.07
x4 10.02 x9
10.06
x5 10.04 x10
10.09
计量基础知识大全

我司常用单位
常见错误单位汇总
Rev. 15
部分SI词头
因数 109 106 103 102 101 10-1 10-2 10-3 giga mega kilo hecto deca deci centi milli
词头名称
英文 吉[咖] 兆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中文
符号 G M k h da d c m
Rev. 15
上海凡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三、计 量 器 具 的 特 性
Rev. 15
上海凡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示值:指由计量器具所给出的量值。 示值范围:指计量器具“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值”。示 值范围通常以最小值与最大值表示,例如10V~20V。对 于模拟式计量器具而言,示值范围也就是其标尺范围,即 由指示装置标尺上始末两端标记之间所指示的标尺值范围 。对于数字式显示的计量器具,则其示值范围按显示器上 的单位由数字位数来决定。 标称范围:指“计量器具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 到的示值范围,这里特别强调标称范围是操纵器件调到特 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这说明此时的示值范围是与 计
SI导出单位
SI单位 国际单位制 (SI)的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定计量单位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 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 )
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SI单位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Rev. 15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Rev. 15
上海凡宜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比较式:它能是被测量具或使被测量与标准量具相互比比 较。例如:天平。 积分式:它通过一个量对另一个量的积分来确定被测量值 。例如:家庭用电能表、水表等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计量组织机构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按区域划分,在省级计 量院(所)设立了七个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分别是东北(沈阳)、西北(西安)、华北 (北京)、西南(成都)、中南(武汉)、 华东(上海)、华南(广州)。 省级计量院(所)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总局深圳 计量检定站):国家总局设立的唯一一个综 合计量检定站,唯一一个授权对境外开展计 量检定的法定计量机构。
三. 计量组织机构
量值溯源的方式 用实物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 发放标准物质 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计量保证方案(MAP)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溯源图) 将国家基准到工作计量器具间的量值关系用图表 的方式反映出来 内容包括:测量设备或基、标准的名称;测量范 围;准确度等级、测量不确定读或最大允许误差; 比较方法或手段。
二. 计量学的研究领域
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可靠的活 动。 传统的十大计量:几何量、温度、力 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 辐射、光学、声学、化学。 计量新领域:生物、医学、环保、信 息、航天、软件等。
二. 计量学的研究领域
计量的特点 准确性:基本特点,计量技术工作的核心。以误差、 不确定度为考核指标,反映计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 程度。 一致性:本质特性,以统一计量单位为基础。在重 复性条件下或复现性条件下测量结果在给定区间内 一致。 溯源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技术保证。任何一个测 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 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对国计民生有明显 影响,涉及公众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或需要特殊信任 的领域,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法制保障。
三. 计量组织机构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及其机构 1955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巴黎。我国于1985年 2月加入。 设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和国际法制计量局 (BIML)。BIML设秘书处和18个技术委员会(TC)。 主要任务:制定计量器具及其使用的法律、法规 和检定规程;确定法制计量的一般原则;规定计 量器具应具有的计量特性及质量,并推荐各国采 用等。 OIML国际建议:真对某种计量器具由国际法制计 量大会正式批准公布的推荐性技术法规,其内容 包括计量要求、技术要求、法制管理要求,以及 检测方法、所用设备和检测报告格式的要求等。 成员国有义务执行国际建议。
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 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为寻,迈步定 亩。 发现并传世的最早的尺——商代象牙尺。 尺长15.78cm/15.80cm。每尺刻10寸,每 寸刻10分。 春秋时期的黄钟律管:集度量衡三个标准 于一身。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 黄钟律管长为90颗黍子,等于九寸。黄钟律管容 量为1200颗黍子,等于一龠(yuè )。一龠黍子的重 量为12铢。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 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 量制:1斛(hú )=10斗=100升=1000合(gě)=2000龠 衡制:1石=40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 铢。(两的原意是两个黄钟律管黍子的重量)
二. 计量学的研究领域
计量学定义: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 计量学分类: 科学计量: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 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计量基础。 工程计量: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 量。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制计量:由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进行强制管理 的计量。法制、技术和行政管理的需要。
欧洲古代度量衡制度 1790年法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 学的发展。 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促进了力学计量和温度计 量的发展; 机械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促使长度计量迅速发展; 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 波理论的创立,开始了电磁计量。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欧洲古代度量衡制度 早期米定义和千克定义 根据十进计量制度和建立自然物为计量单位的 设想,定义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为 一米(法国,1775年); 通过精确测量经过巴黎的子午线自北极到赤道 长度,确定取其一千万分之一为一米(法国, 1792年) ; 与此同时,定义在温度4℃时一立方分米的纯水 质量为1千克(法国) 。
三. 计量组织机构
国内计量管理体系
计量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研究、建立和审批 计量基、标准;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组织起草、 审批、颁布各项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检定规程及 其他计量法规;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和地区的计量工 作,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 业务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为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接受总局的直 接领导,对省以下计量行政部门实行垂直管理。负 责履行计量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规划、 地方计量技术法规制定、建标、量传、监督、培训 等)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米定义的变迁 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自北极到赤道这一段弧长的一 千万分之一。 自然量标准档案米尺 米的长度等于在冰点温度下米原器两端刻线间的距离。 实物标准国际米原器 米的长度等于86Kr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所对 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波长的1650763.73倍。 自然量 标准由 86Kr同位素光谱灯及专用装臵所产生谱线的 波长 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 进的路程长度。 基本物理常数由五种激光辐射或 两类同位素光谱灯辐射所产生谱线的波长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米制在中国 新中国的计量工作最早始于50年代初期的军工计 量。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1955年成立国家计 量科学研究院。 1959年国务院颁布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 量制度。 1977年5月20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5年9月6日全国人大六届十二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来自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欧洲古代度量衡制度 米原器(档案局米)和千克原器(档案局千克) 根据上述定义,用铂铱合金制作了米原器和千克 原器,保存在法国巴黎的共和国档案局里(1799 年)。 米制公约 1875年3月法国召开“米制外交会议”,同年 5月 20日正式签署了“米制公约”,设立了国际计量 局 用铂铱合金制作了30支米原器,选最接近档案局 米尺寸的作为国际米原器。其余分发给签约国作 米原器,并定期与国际米原器比对。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米制在中国 由于米制的构成比较科学,很快就为大部分国家 所接受并相继采用。 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式传入我国, 在此之前基本上采用秦制。 由于旧中国一直处于各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各 种计量制度混用,无法统一,严重阻碍了米制的 推广。 我国近代的计量管理仅限于度量衡范围,一直落 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三. 计量组织机构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国家专业计量站:国家授权的有关行业 和部门建立的专业计量站共17个。 地市级计量所 县计量所 各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专业计量 站或工厂计量室。
三. 计量组织机构
量值传递与溯源 量值传递——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 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标 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 值的准确一致。 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 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 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 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第二部分 计量法规及计量常识简介
一. 计量法规简介
《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基本法律, 是实施计量监督管理的最高准则。 《计量法》共6章,35条。 其它相关计量法规和规章均依据《计量法》制 定。 立法宗旨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 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计量基础知识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于冀平
2005年5月
第一部分 计量学发展概况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计量发展的历史是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 一起的,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商品交换的需 要,从而产生了度(长度)量(容量) 衡(重量)。
一. 计量的起源与变迁
二. 计量学的研究领域
计量的研究内容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器具:计量基、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 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 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 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 计量管理
三. 计量组织机构
国际计量机构与组织
米制公约组织及其机构 国际计量大会(SGPM):米制公约组织的最高权力 机构,每4年在巴黎召开一次会议。 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受国际计量大会领导, 至少每两年集会一次。 国际计量局(BIPM):在国际计量委员会的领导与 监督下工作,是计量科学研究的国际中心。 咨询委员会(CC.):是国际计量委员会下属机构。 共设9个咨询委员会。
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 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是统一国家量值的最高依据。 计量标准 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需要建立 区域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其数 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 标准。
三. 计量组织机构
计量行政管理部门 深圳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市质量技术 监督局为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接 受总局和省局的领导,对各区计量行政 部门(分局)实行垂直管理。负责履行 计量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规 划、地方计量技术法规制定、建标、量 传、监督、培训等)
三. 计量组织机构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国家级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955年成立,国家最 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定计量机构。国家 现有的139种190项计量基准和副基准中,计 量院研究、保存了120种。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原国家级计量测试机 构,前身为中国计量院成都分院。体制改革 后划归四川省。有较强的计量检测能力和计 量仪器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