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一
上海市松江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松江2017 届高三放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区语文试题一、累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 5 分)( 1),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2)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华”,运用典故抒发了心里的感情。
杜甫《登楼》中也运用这类手法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
( 5 分)( 1)以下是给一位老人的诞辰祝辞,此中运用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进出扶助须慎重,朝夕服侍莫厌烦。
( 2)以下是记者采访一位老艺术家的发问语,此中语体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您怎么对待您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B.您被聘为百花奖评委能否是很激动?C.您此次获终生成就奖能否是很快乐?D.您对扮演的作品中哪个角色最满意?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3--8 题。
( 16 分)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被天真化?——从《大鱼海棠》说开去刘杨①7 月上映的《大鱼海棠》是号称十二年磨一剑的精选力作,可是,陪伴着票房乐观而来的倒是两极分化的评论,假如从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水平来说,关于这部电影的某些责备的确过于严格,但从将来发展的角度着眼,这或许是我们反省当下动画电影堕入的瓶颈以及危机的一个契机。
②《大鱼海棠》遇到责备裸露出来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限制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中心问题,“动画电影”是一个被误读的看法。
从国际动画电影的发展来看,它其实不是小孩电影,起码不不过小孩电影。
世界范围内的动画电影大国,其产出的佳作哪怕在情节设置上着重于小孩题材的,也基本上靠近于全龄片种,即在审美上能被作为票房东力的中青年观众所接受的片种。
而国产动画电影长远以来都是以低龄小孩为主要预设观众群,能够说鉴于看法误读,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低幼化偏向是主流,所以电影的审美层次是单调的。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_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宝山(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2017年上海二模现代文阅读汇总

4 / 55
3、【奉贤区】
中国首科碳卫星发射成功
①2016 年 12 月 22 日 3 时 22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 氧化碳检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升空。
②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 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 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⑥中国发射成功的首颗碳卫星,是全球同类卫星的第三颗,它对我国乃至全球通过检测到碳的 排放量,而后治理环境,减少温室效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科学家李加洪“持家先要有账 本”,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地球家园治理好。
14.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qū shì (
)
15. 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升高,表面温度持续上升,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 到 2050 年全球温度上升 2-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 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答案】 14. 趋势(2 分) 15. 治理环境,减少温室效应(1 分),先要检测到碳的排放量(1 分) 16.(2)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碳卫星,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2 分)
B.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人腰围指数“见涨”。
C.具体并准确说明服装厂生产大领口衬衫的必要性。
D.具体并准确说明中国新富裕群体规模的急剧扩大。
3 / 55
17.联系第③、④段内容,肥胖现象在中国蔓延开来的原因有饮食习惯问题、运动习惯问题和 等,其结果则可以概括为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宝山(青浦、长宁、金山)区27.作文2016年4月12日,物理学家“大牛”史蒂芬·霍金在新浪网开通微博,并发布了对中国人的第一句问候语。
此后不到一天时间,他的粉丝数量突破了200万,评论,转发和点赞达数百万,由此,霍金也成了“网红”。
“霍金也‘网红’”,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崇明区27.当今社会有一种现象,人们往往习惯首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人,而不是首先思考需不需要怀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2)不少于800字。
奉贤区29.不只在数学里,人生也处处在做加减法,有人为之所累,有人为之所乐,有人甚至尝到了别样的味道……对“人生中的加减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虹口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锤子的打击造就了宝剑的锋芒,而溪水的欢歌却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黄浦区27.随着国门打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生活方式面临种种挑战,人们处于难以抉择的境地。
对“传统生活方式面临种种挑战”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嘉定区26.作文。
有人说,中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吵。
这是因为“中国式辩论”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事实和逻辑,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
“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问题如:偏离论点、情绪激动、攻击对方人品、滥用比喻、使用嘲笑和反问句等等。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静安区27.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先哲说,人的一生应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为人如山,处事若水。
闵行区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对民族品牌特有的称谓,它们从形成到发展大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因此被人们称为“活文物”。
各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积累应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积累应用专题宝山(青浦)区1.按要求填空(5分)(1),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2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是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
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
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1.(1)士不可不弘毅(2)意踟躇山坡羊(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1)(2分)B (2)(3分)C长宁(金山)区1.按要求填空(5分)(1),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2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7年上海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卷

2017 届普陀区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 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孟子》(1分)(2)“忽魂悸以魄动,。
”出自李白的《》(2分)(3)苏轼《水调歌头》中化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的两句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 分)(1)每年春日桃花节,小明踏青觅胜,都会给各处留影配诗,下列诗句和春季赏花场景不匹配的一项是()。
(2 分)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小明代表校学生会接待联谊学校的同学,以下开场白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各位同学,上午好,欢迎来到某某学校。
B.感谢各位大驾光临,希望你们多多指教。
C.大家好,我叫小明,欢迎关注我的母校。
D.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会尽心尽力提供服务。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3——8题。
(16分)为什么要重新评价冯梦龙?①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家,但_。
在明清文人眼中,他那些优秀的话本小说、传奇戏曲等俗文学作品,根奉不算文学,更不能登大雅之堂。
“五四运动”后,冯梦龙的通俗文学受到肯定,但总体评价依然不高。
②很多人看到冯梦龙的小说中有一些忠孝节义的说教,就认为他宣扬封建思想了,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合理。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在他的小说《人间喜剧》中却表现出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文学不是科学,它有其特殊的表现内容——感情③冯梦龙在小说中写了许多爱情的悲喜剧,描写美好的、平等的爱情。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特别是着眼封建社会中最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描摹她们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抗争,都写得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为什么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比如杜十娘、白娘子、金玉奴、闻淑英、李瑶琴、玉堂春等等,在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如此吸引着历代艺术家和广大观众?就是由于这些艺术形象体现了纯真的人性美,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2017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进 阅读 面的诗歌,完 第 古苦-古5 题鞔 8 分
春 独酌
唐李
风扇淑 气,水木荣春晖
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空山,众鸟各
彼物皆 托,吾生独无依
对 石 ,长醉歌芳菲
鞟注鞠震淑 美好鞔霈 渊明鞙咏 士鞚 雐万 各 托,孤云独无依鞔……知音寻
古苦. 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古分
致.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回去照 爷爷!
的
完全
生于 体自 良心的内省式要求 般来说,每个人都会 自 良心自发地 生 种原始的 要求 但是,如
某 A 比 类,在 说爷爷生病之 毫无反 沉迷于各种娱 活动, 相处的群体 他 员就会告 他 你
回去照 爷爷! 群体 员对 A 提 的
,就是赋 A 项
社会群体 员们之 对 A 提 种
要求,是因 , 群体中的每 个 员都 自 经历的爷爷生病时的良心感 发认 回去照 爷爷是 确的,
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
得 ! 裕深疑之, 壮士 旿于幕中,引长民 语,旿自 而杀之,舆尸付廷
刑之晚, 释桎梏焉
——节 自 晋书贱 传第五十五
古6.写
点词在 中的意 鞔 若 分
古 深自矜伐.
若 众咸恶其 .傲
古7.
中 点词语 择释 确的一项鞔 若 分
古 恤.
致. 悯
B.体谅
C.周济
请.忧虑
若 老母弱弟委.之将军
那期间 忙于装修 居,忙于外 开会,在家时虽 去阳 舀米 ,晾衣晒被,但哪会 及 棵草的 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 着活 直到七 旬 参 香港书展 来, 阳 时, 发 它 了气候 盆 中的 草 是 棵,而是七 棵了,它们相 搀扶着, 力向 ,疏朗 ,绿意荡漾 盆 屈 挠 长的 草,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宝山(青浦.长宁.金山)区27•叔2016年4月12日,物理学家"大牛"史蒂芬•霍金在新浪网开通微博,并发布了对中国人的第一句问候语。
尔后不到一天时刻,他的粉丝数星冲破了200万,评论,转发和点赞达数百万,由此,霍金也成了 "网红"。
〃霍金也’网红…,引发了你如何的试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崇明区27•现今社会有一种现象,人们往往适应第一用疑心的目光看待他人,而不是第一试探需不需要疑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试探。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2)很多于800字。
奉贤区29•不只在数学里,人一辈子也处处在做加减法,有人为之所累,有人为之所乐,有人乃至尝到了别样的味道对〃人一辈子中的加减j去〃你有如何的熟悉和试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虹口区依照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L锤子的冲击造就了宝剑的锋芒,而溪水的欢歌却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黄浦区27 .随着国门打开,经济进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生活方式面临各类挑战,人们处于难以选择的境界。
对"传统生活方式面临各类挑战"的现象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1)自拟题目;(2)很多于800字。
嘉定区2&作文。
有人说,中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吵。
这是因为〃中国式辩论〃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大体要素:事实和逻辑,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
〃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问题如:偏离论点、情绪兴奋、解决对方人品、滥用比喻、利用嘲笑和反问句等等。
对此,你有如何的试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宇的文章。
静安区27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1—名前贤说,人的一生应尽力追求如此的境遇:为人如山,处事假设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①长期以来,中国流行的几乎所有法学理论教科书都把法律上的“义务”解释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加给法律主体的负担和不利。
这种对“义务”做出的负.价值定位是武断的,因为根据自然法学传统,法律上的义务并不能由国家随意规定,而是源自于自然法的义务,即源于道德义务。
源自于道德义务的法律义务是远比“权利”重要得多的正价值概念。
②与“义务”一语准确对应的概念是“应当”。
“应当”是一个表达精神现象的用语,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正确的且必须的。
当社会群体用“应当”这一概念把某主体同某行为具体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该主体负有作(或不作)某行为的义务。
义务就是主体作(或不作)某行为的应当性。
③“应当”并不是社会群体随意的看法,而是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一个人在外地听说自己的爷爷生病了,他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应当回去照顾爷爷!”这里的“应当”完全产生于主体自我良心的内省式要求。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由自我良心自发地产生这种原始的义务要求。
但是,如果某A比较另类,在听说爷爷生病之后毫无反应、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与其相处的群体其他成员就会告诉他:“你应当回去照顾爷爷!”群体成员对A提出的“应当”,就是赋予A一项义务。
社会群体成员们之所以对A提出这种要求,是因为,该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从自我经历的爷爷生病时的良心感受出发认为:回去照顾爷爷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
④人类社会实践中,在国家这种组织出现之前很久,社会群体成员就通过对一个一个行为的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由于社会群体成员绝大多数人的良心、理性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以至相似,,,即能形成基本共识。
譬如,对于杀人行为、盗窃行为,人们一致认为“不应当作”;对于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行为,人们一致认为“应当作”,等等。
人们用语言将这些共同判断表述出来,就形成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口口相传的道德规则:不应当杀人,不应当盗窃,应当赡养老人,应当抚养孩子,等等。
人类社会通过道德规则向社会每一个个体成员提出道德义务要求,使每个个体成员负有道德义务。
⑤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则包括4个不同层次的规则:禁止损他类规则;倡导利他类规则;劝导自善类规则;引导入圣类规则。
其中以不应当杀人、不应当放火、不应当抢劫等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禁止损他类规则最为重要,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道德底线规则。
这类规则赋予每一个体的道德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履行这类义务是维系人类最低限度文明、保持社会最低限度秩序的要求。
换句话说,没有对这类义务的履行,人类就会处于丛林状态。
所以说,义务是人类文明维系之根。
⑥道德规则自身并不具有保证规则赋予的义务得到履行的手段,以致一旦有人违反上述底线道德规则赋予的义务,道德规则自身并无有效应对手段。
为了确保人们履行底线道德规则赋予每一个体的义务,人们将道德底线规则加以强化、改造:在底线道德的每一具体义务性规则之后附加针对违反义务的制裁规则,并由一定的社会权威机构对这些制裁规定加以执行,这就使道德底线规则演变为法律规则。
⑦人类超越野蛮状态跨入文明门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引导。
人类在进入文明状态之前相当长时间内就形成了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的习惯法。
在国家组织形成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国家作为执行制裁的权威机构,其适用的仍然是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的习惯法。
只是在国家适用习惯法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由国家组织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做法,以致最初的成文法主要源自于习惯法,其义务规定部分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
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耕文明时代法律规则的义务规定部分主要来自于底线道德义务规则,但是,由于农耕文明各国普遍实行全权君主制度,君主拥有立法权,这使君主代表的国家立法很容易在法律中混入大量的不合理、不适当的义务设定。
从农耕文明国家立法到商工文明国家立法都存在大量的国家片面强加给民众的限制。
我们把这种国家武力基础上的强制视为“伪义务”。
我们不能把“伪义务”视为义务本体,不能因伪义务的存在而否定义务的真正价值。
3.第①段加点字“负”在文中是指(2分)4.第③段假设了爷爷生病是否应当回去照顾的事例,对其用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阐明“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对某种行为所持的“正确的且必要的”的看法。
B.阐明“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C.阐明“义务”是社会群体成员基于自己的良心感受向某主体提出的“应当”。
D.阐明社会群体成员向某主体提出“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的良心和“义务”。
5.依据本文,对“义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务不应是国家单方面的限制。
B.义务是社会群体行为的“应当性”。
C.法律上的义务源自于道德义务。
D.道德义务基于道德规则的要求。
6.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此,社会群体成员们各自做出的对各种行为的基本评价基本是一致的。
B.所以,社会群体成员们各自做出的对各种行为的基本评价基本是一致的。
C.所以,社会群体成员能通过行为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D.因此,社会群体成员能通过行为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7.⑥⑦两段论述了法律规则形成的()(填入两个字)、形成的机制和形成后的()(填入两个字)。
(3分)8.本文论证了“法律义务是正价值概念”这一观点,请分析其论证层次。
(4分)3. (2分)负担和不利4. (2分) D5. (3分) B B错误,应该是“个体行为”或“某主体行为”的应当性。
A见第一段和最后一段;C见第一段;D见第四段。
6.(3分) B 关联词语的连贯;内容的连贯。
7.(3分)原因(“目的”为“宽”,“原因”准确)作用(意义)1处2分,2处3分。
8.(4分)答案示例(1)首段提出论点。
(2)二三(2、3)两段论述了“义务”的最初源头——社会群体成员的良心(感受或体验);(3)四到七段(4—7段)论述了道德规则、道德义务、法律义务依次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在社会良心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规则、在道德规则的基础上形成道德义务、在道德义务的基础上形成法律义务),(4)说明义务使人类跨入文明的门槛、是人类文明维系之根。
(5)最后一段指出国家武力基础上的伪义务(不是源于义务本体)不能否定义务的真正价值,是对议论的补充。
(6)由根源到发展,论证逐层深入;全面而辩证。
(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长宁(金山、青浦)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给孩子一个合适的诗词读本钟锦①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选编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出版后反响极好,出版社很快又推出一个“讲诵版”,并且附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听到先生自己的吟诵和讲解。
这些讲诵有人在微信圈里转,我顺手点开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一首,一听之下即为叫绝。
急忙买回,用了两天时间通读一遍。
这一读,引起了我对“给孩子”的思考。
②“孩子”的年龄段最好先确定一下。
宽泛些说,十八岁以下都算孩子,能够读诗总得到六七岁吧。
六七岁前的孩子,其实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认识一个朋友,据说四岁就能背诵《长恨歌》,但现在记忆的诗词并不多,理解尤其不深入。
而从六七岁到十八岁,起码有两个阶段,就以小学毕业的十二岁为界,前后的领悟能力实在是截然不同的。
假如“给孩子”是给六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个选择尤其应该慎重。
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虽佳,领悟力却未成熟。
除了罕见的天才,很少有可能真正领会那些精妙深微的诗词作品。
叶先生自己就曾写下她读诗时的真实感受:“我想人的心灵大概也和肉体一样,是可以因摩擦日久而生胝起茧....的。
第一次摩擦接触的感觉,该是最鲜明生动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读这些作品时,竟幼稚得没有感受的能力。
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灵对这些作品却已因摩擦日久而生茧了。
如果家长并不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一些诗词,而是希望孩子能够从诗词中有所得,必须选择好给孩子的读物。
④选择不能只看名气。
要说名气,《唐诗三百首》自然远远大过叶先生的选本。
但那实在不是一个给孩子的好选本。
《唐诗三百首》基本是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中选出的,沈氏眼界极高,尽管编者孙洙尽了最大的努力选择众口流传的名篇,但对孩子来说,很多还是显得过于沉重了。
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不仅不能使他们理解,甚至会直接扼杀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给孩子的诗词,应该考虑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领悟力,这一点无疑是重要的。
然而,自《唐诗三百首》流行以来,如此朴素的道理似乎都被大家遗忘了。
大家首先考虑的反倒是,。
⑤我想,先生的这个选本在出版后反响极好,也许不经意间唤醒了家长对这个朴素道理的注意。
她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序言里明确指出:“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从具体选目来看,不少算不上名篇的东西都入选了。
比如杨万里,选的和李白、杜甫一样多,都是17首。
先生特别说明:“像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深意可讲,就是将眼前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适合小孩子读,所以本书选了很多首杨万里的诗。
”过于精妙深微的不便选择,是否就该刻意选些通俗,甚至庸俗的?所以给孩子选择诗词真的不容易。
倘使孩子从小习惯了低俗的审美情趣,也许又使得他们终生不悟高致。
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本有其高远的一面,就是为了避免低俗,而要取代之前的《千家诗》。
可惜矫枉过正,陷入失误的另外一端。
先生对于这一点,似乎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出于她天赋良好的鉴赏力,其选择丝毫不曾低俗。
⑥这个选本也许是当前最佳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了,然而,我觉得仍可以再改进。
先生的高龄使她疏忽了选本的真正定位:究竟是给孩子一个进入中国诗词的读本,还是给孩子一个了解中国诗词的读本。
前者必须小心翼翼,防止任何可能损害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因素,以使他们逐渐将诗词内化进自己的生命。
后者却只需要将基本适合孩子接受力的名篇,逐次向他们推送。
叶先生无疑想提供前者,却向后者让了步。
因此,理想中最佳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仍需痛下狠手,对更多的名篇进一步删汰。
当然,我们不该再苛求一位已经为诗词教育奉献了一生的高龄学者,更该做的,是沿着她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行。
(节选自2017年2月7日《文汇报·笔会》。
)3.第③段加点字“生胝起茧”在文中是指。
(2分)4.对文章所用材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①段提到叶嘉莹先生选编的新书反响极好,说明家长对诗词兴趣浓厚。
B.第②段朋友幼年背诗的例子说明0-6岁的孩子大多对诗词的领悟力不强。
C.第④段以《唐诗三百首》为例说明编选诗歌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参考诗集。
D.第⑤段以《唐诗三百首》的失误为例,说明为孩子选择诗词应避免低俗。
5.把第④段结尾的句子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