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2018年徐汇区高考语文二模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⑶无论是《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荀子·劝学》中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以“行路”和“读书”来形象地阐释积累的重要性。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诗文中最适合选用的是()(2分)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A⑵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 市XX中学,研究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非常希望能进入贵校中文系研究,因为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答案:画线部分不得体的表达有3处,即①“百忙之中”应改为“百忙之际”;②“令对手自惭形秽”应改为“令对手望尘莫及”;③“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应改为“请您给我一个机会”。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美国波士顿一所公立学校日前选用了一种全新标准的世界地图,令学生们看后困惑不已:美国、加拿大、欧洲的版图不再如印象中那般阔大,南美洲和大洋洲也不像原先看起来那样狭小。

最令人惊讶的是非洲——和美国比起来,非洲才是真正的巨人,连俄罗斯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静安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

至于山川之,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

故有四方之志者,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

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

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①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

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

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

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

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①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

②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

③靳:吝惜。

④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A.也B.矣C.乎D.焉2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

B.首段描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

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描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

23.第②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24.第③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5.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梁仲用默斋说王守仁[注]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也B.者C.乎D.矣2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 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 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 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2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A. 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 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 25—29 题。

(12 分)《胡宗元诗集》序【北宋】黄庭坚①士有抱青云之器,而陆沉①林皋之下,与麋鹿同群,与草木共尽。

独托于无用之空言,以为千岁不朽之计。

谓其怨邪?则其言仁义之泽也;谓其不怨邪?则又伤已不见其人。

然则,其言不怨之怨也。

②夫寒暑相推,草木与荣衰□,庆荣而吊衰,其鸣皆若有谓,候虫是也;不得其平,则声若雷霆,涧水是也;寂寞无声以宫商考之,则动而中律,金石丝竹是也。

维金石丝竹之声,《国风》《雅》《颂》之言似之;涧水之声,楚人之言似之;至于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③今夫诗人之玩于词,以文物为工,终日不休;若舞②世之不知者,以待世之知者然。

然其喜也,无所于逢;其怨也,无所于伐。

能春能秋,能雨能旸,发于心之工伎而好其音,造物者不能加焉。

故余无以命之,而寄于候虫焉。

④清江胡宗元,自结发迄于白首,未尝废书,其胸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之士也。

前莫挽,后莫推,是以穷于丘壑。

然以其耆老于翰墨,故后生晚出,无不读书而好文。

其卒也,子弟门人,次其诗为若干卷。

宗元之子遵道,尝与予为僚,故持其诗来求序于篇。

自观宗元之诗,好贤而乐善,安土而俟时,寡怨之言也。

可以追次其平生,见其少长不倦,忠信之士也。

至于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则又似予所论诗人之态也。

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

后之观宗元诗者,亦以是求之。

故书而归之胡氏。

【注释】①陆沉:无水而沉,喻隐居。

②舞:玩弄,戏侮。

25.对第①段中的“不怨之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 既要表现才华无所用的悲哀,又要表现隐逸山林的快乐。

B. 放弃建功立业的雄心,只能借助诗文实现生命不朽的无奈。

C. 即使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愁怨也要保持平心静气的超然。

D. 才德之士选择隐居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生不逢时的无声控诉。

26.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也B.耳C.矣D.焉27.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018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 共6页 黄浦区2018年高考模拟考(二模)语文试卷语文试卷2018.4考生注意:1.1.答卷前,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不能错位。

3.3.本试卷共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 (1)郴江幸自绕郴山,)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秦观《·郴州旅舍》) (2) ,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3)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世上已无知音。

2.按要求选择。

(5分) (1)老年大学激励老年人“壮心不已”,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分)A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B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D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但它正在推动进化的过程,速度之快已为原来的基因所望尘莫及”这句话应在下文中( )处。

(3分)分)(A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

(B )它就在我们眼前,不过它还在幼年时代,还在它的原始汤里笨拙地漂流着。

(C )这种新汤就是人类文化的汤。

(D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①城市是什么?②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乡村一样,城市是一种聚落,②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乡村一样,城市是一种聚落,是人类居住区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和是人类居住区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是社区。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附解析)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附解析)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附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⑵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⑶唐诗中多有从广阔的时空观照现世人生的佳篇佳句。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代表,杜甫《登楼》一诗中“,”也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以下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与情境不契合的一项是()(2分)A.年会上,徐主任赞扬各位员工的出色表现后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大家各展所长,创造公司蓬勃发展的春天。

”B.同学聚会,回忆往日趣事,畅谈今朝抱负,其乐融融。

老班长感慨地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张师傅祝贺刚刚在全国技能比赛中摘得桂冠的徒弟说:“‘丹山万里桐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骄傲!希望你再接再厉!”D.小林是名牌大学高材生,但是工作两年,始终未遇伯乐。

朋友安慰他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⑵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体育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也并非现代或西方的特点。

对统治阶级来说,体育可能一直是一种狡猾的压迫和规训方式,既可以,也可以。

但同时,体育在本质上仍是给大众带来愉悦的游戏,,。

对于体育权力的批判审视,并不妨碍日常对于运动的热爱。

①普通民众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发挥潜能②像罗马皇帝一样通过娱乐麻痹大众③如射礼一般用来训练人们的纪律和服从④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人的自由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上海市2018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2018.0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总为浮云能蔽日,。

([唐《登金陵凤凰台》)(2)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论语》)(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㓿过三种之境界”,其中形容第二种境界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

(5 分)(1)卓不凡同学恃才傲物,好友想写一句话劝诫他,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2 分)A.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C.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

(葛洪)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①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地[甲]㓿过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②教师职业的性质不明确,其特点也会不明确,不仅给教师带来[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A.[甲]透露 [乙]疑惑,B.[甲]披露 [乙]困惑C.[甲]披露 [乙]疑惑D.[甲]透露 [乙]困惑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

(16 分)中国怎样成了中国人的中国①公元前 7500 年左右,中国开始出现农作物和家畜,还有陶器和打磨的石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

中国广大的幅员和生态的多样性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地区性文化。

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期间,这些地区性文化在地理上扩张,它们开始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融合。

文化多样性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而交战的酋长管辖地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规模更大、权力更集中的国家的形成。

②虽然中国的南北梯度妨碍了作物的传播,但这种梯度在中国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样成为一种障碍,因为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南北之间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样被沙漠阻断,也不像中美洲那样被狭窄的地峡隔开。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解析1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满分满分 150 150 150 分,分,时间时间 150 150 150 分钟)分钟)2018 2018 年年 4 4 月月一.积累应用(一.积累应用( 10 10 10 分)分)1.1.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填空。

( 5 5 5 分)分)⑴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⑵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⑶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 ,”。

2.2.按要求选择。

(按要求选择。

(按要求选择。

( 5 5 5 分)分)⑴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 2 2 2 分)分)A.A.芳林新叶催陈叶,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B.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C.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D.宝剑锋从磨砺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⑵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3 3 3 分)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

A.A.有了戏剧,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B.B.有了电影,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C.C.电影和戏剧,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铭记D.D.电影和戏剧,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二.阅读(读( 70 70 70 分)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完成第 3 3 3——7 7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静安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

至于山川之,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

故有四方之志者,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

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

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①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

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

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

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

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①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

②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

③靳:吝惜。

④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A.也B.矣C.乎D.焉2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

B.首段描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

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描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

23.第②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24.第③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5.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3分)(五)(13分)21.(1分)D 22.(3分)C23.(4分)【评分说明】概述四冬意思2分,分析各展之间的关系2分【答紊示例】先写追悔,记少时入长安秋武,因“纨绮气”未脱,“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的情形;次写态度转变,“长大来”对秦中人物风情的重新认识;再写渦望之情,与诸友相约游居秦中;最后回到现实,别高在即,自己不能同行的遗憾。

由追悔到新认识再到渴慕,最后陡然跌落现实,屡屡推进表现了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24.(2分)表示对当今众人所争的“美食大官,高貲华屋”等“世俗惬意事”的轻视;(1分)突显“闲居”的乐趣。

(1分)25.(3分)【评分说明】及指出语言(句式)或手法特点,1分。

赏析效果,2分。

【答案示例一】句式整齐、音的怪错,佘的悠然。

(语言特点,1分)以明春在辋川相会叮嘱友人,点出送别之意;(分析,1分)显示了诗人和友人对明春相会的期盼之情。

(情感态度:1分)【答案示例二】暗用王维想辋川别墅的典故,(手法,1分),辋川是王维隐居之地,与朋友分别时叮嘱朋友在辋川相聚,(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对悠闲平淡生活的无限向往(情感态度,1分)宝山区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惜时[南北朝之北齐]刘昼①夫停灯于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藏山于泽,今形非昨形,而智者不能知。

何者?火则时时灭,山亦时时移矣,天回日转,其谢如矢,騕褭①迅足,弗能追也。

人之短生,犹如石火②,炯然以过,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

②昔之君子,欲行仁义于天下,□与时竞驰,不吝盈尺之璧,而珍分寸之阴。

故大禹之趋时,挂冦而不顾;南荣之访道,踵趼③而不休;仲尼栖栖,突不暇黔④;墨翟遑遑,席不及暖。

皆行其德义,拯世危溺,立功垂模,延芳百世。

③今人退不知臭腐荣华,划绝嗜欲,被丽弦歌,取媚泉石;进不能被策树勋,毗赞明时,空蝗粱黍,枉没岁华。

生为无闻之人,殁成一棺之土,亦何殊草木自生自死者哉!④岁之秋也,凉风鸣条,清露变叶,则寒蝉抱树而长叫,吟烈悲酸,萧瑟于落日之际,何也?哀其时命,迫于严霜而寄悲于菀柳。

今日向西峰,道业未就,郁声于穷岫之阴,无闻于休明之世。

已矣夫!亦奚能不沾衿于将来,染意于松烟者哉!《刘子·五十三章》【注释】①騕褭:神马名。

②石火:古人凿石取火,击石时发出的火花霎时而灭。

③踵趼:脚生胼胝。

④突:烟囱。

黔:黑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以B.则C.盖D.其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万物变动消亡,刻刻不已,人生更短暂,所以要珍惜生命。

B.时光飞逝,过往不能再见也不可知,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

C.人与万物一样转瞬即逝,只有树立美德留下大爱才能不朽。

D.人生虽短,但瞬间也能放射光辉,只要树立美德丢弃私爱。

23.根据第③段,“今人”生前死后都埋没无闻的原因是()。

(2分)A.退隐分不清腐臭和荣华,出仕不能被委以重任、被赞赏。

B.退隐则沉溺于弦歌和林泉,出仕却空怀理想、虚度年华。

C.退隐不能弃绝荣华欲望,出仕不能尽职建功、辅佐明时。

D.出仕退隐、活着死去,都如同草木碌碌无为、自生自灭。

24.你认为第②段能证明中心论点“惜时”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④段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请对此加以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分)B22.(2分)C23.(2分)C24.(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能证明。

本段先是概括性事例,指出古代君子爱惜光阴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在天下施行仁义,随后列举大禹、南荣(趎chú)、仲尼、墨翟等珍惜光阴的原因是行德义拯救世界,正是仁爱的行为使他们流芳百世。

因为第①段就已论证了立德贻爱才是珍惜时间的根本所在,所以第②段举立德贻爱的例子是能证明论点的。

大禹南荣等短暂的人生得以不朽,正是因为他们化有限的生命时间为无限久远得大德大爱,从而阐明了珍惜时间的本质、正道和要义,论证论点更有力。

评分说明:论证内容的概括2分;论证内容与观点间的关系分析2分25.(4分)答案示例第④段描写蝉在秋寒日落中悲鸣的惨状,又描写道业未成、无闻于世的人忧郁苦闷的心理,蝉与人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本段更用“夫”、“哉”等语气词叹词,直接抒情,这些描写抒情形象地说明了不珍惜时间只会留下悲哀、人生必定凄惨的观点,这样使议论巧妙地融入描写抒情之中,不仅使惜时的论点得以形象地论证,更能以情动人,实现劝人惜时的写作目的。

评分说明描写、抒情、议论如何融合的分析2分;表达的情感和表明的观点1分;这样写的好处1分崇明区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日喻苏轼①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②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③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④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⑤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籥: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22.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A.乎B.耳C.焉D.矣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即其所见而名之”表现人们对事物观察粗心。

B.“莫之见而意之”表明受客观限制难把握实质。

C.概括惑于所见、主观臆度两类求道的错误现象。

D.表明当今之人谈论道时都受到不同的局限约束24.第③段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4分)25.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以南方“没人”掌握“没水”譬喻,形象论证学以致道的道理。

B.“日与水居”“生不识水”的差异是学没水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C.采用对比论证方法,以南方没人与北方勇者作对比,突出观点。

D.“七岁”“十岁”“十五”的连续叙述凸显长期实践的积累过程。

2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答案】22.D23.C24.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阐释观点“道可致而不可求”中关键词“致”的内涵,善战者之所以用兵如神,因久经沙场,熟识了战争规律;百工之所以能成其事,因日居其肆,熟悉技艺。

这与“君子学以至其道”形成类比,使抽象的“致”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道只能在亲自实践中领会和把握。

评分说明:“阐释‘致’的内涵”、“善战者”分析、“百工”分析、形成类比、抽象道理形象化。

答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5.B26.作者首先以“眇人”设喻,引出求“道”之过:没有直接体验、认识,难以认识客观事物。

进而提出“道可致不可求”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学以致其道”的道理。

评分说明:“以‘眇人’设喻”“求道之过:没有直接体验、认识,难以认识客观事物”“提出‘道可致不可求’”“论证‘学以致其道’”1点1分。

奉贤区阅读下文,完成 25—29 题。

(12 分)《胡宗元诗集》序【北宋】黄庭坚①士有抱青云之器,而陆沉①林皋之下,与麋鹿同群,与草木共尽。

独托于无用之空言,以为千岁不朽之计。

谓其怨邪?则其言仁义之泽也;谓其不怨邪?则又伤已不见其人。

然则,其言不怨之怨也。

②夫寒暑相推,草木与荣衰□,庆荣而吊衰,其鸣皆若有谓,候虫是也;不得其平,则声若雷霆,涧水是也;寂寞无声以宫商考之,则动而中律,金石丝竹是也。

维金石丝竹之声,《国风》《雅》《颂》之言似之;涧水之声,楚人之言似之;至于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