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上海市虹口区2020届高三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2020届高三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一箪食,一瓢饮, __________。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______________,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_________》)(3)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一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克服病情,在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学想表示祝贺,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各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上相互砍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①下一级对上一级层层负责②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③整个行政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④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权力行使的单向性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

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度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

印度的《吠陀经》,波斯的《古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六经"《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族视为"元典"。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②文化元是特定时代、实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断刻勒,对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范式造成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2020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婆原非(1)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

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

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

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

(2)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3)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

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

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

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

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

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

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

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4)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

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

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

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

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

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

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5)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

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

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6)花婆向张秀讨款子。

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7)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学生版)(精校版)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学生版)(精校版)

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白云先生传[明]钟惺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

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

自隐于诗,性命以之。

②其后,莆田中倭①,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履为日。

不给,继之以卜。

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

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

所佣僧辄死。

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

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

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

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

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

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

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

一扉之内席床岳灶②,败纸退笔,错处其中。

检其诗诵之。

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

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

复出其诗,泣如前。

居数年,竟穷以死。

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

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

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③,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

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④,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

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

”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

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

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

④品目:评品称道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1

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1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考二模语文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王君传(明)徐渭①吾友王君,讳某字某,卒之。

又明年,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请传。

余读已,喟然者久之。

②夫以王君少颖敏苦学,未弱冠以儒充试一不售.,乃为生,于府学中便廪食,其后试有司,无一第不高等,且间.甲诸同学生,百里之外裹粮而趋学者,无一不就王先生塾,乃弛担,如是且三十年,数.奇矣,然犹以贡拔,此人人能知之,某亦能言之者。

至其以文受知一府公,府公怜其贫,颇风之。

人持百金为寿,请府事,而君不为动。

先是,又一他府公授一乡翰林,托令简壻以属君。

君对曰:“某薄命,业巳约妇,无以承使君厚惠。

”府公复翰林,戏举旧事曰:“事不谐矣。

”此虽人人未必尽知之,然某犹能言之也。

至君以一经教弟子,致束修若廪食准,铜钱以个计,可百万,乃悉以同诸弟,瑜者教之,瑕者食之,终其身为一窭人。

此则人或知之,君未尝言之,某亦不得言之者也。

今夫身至大官镪盈藏,乃嫂叔矜耰锄、兄弟以故业..而斗者岂少哉?噫!可传已!③论曰:懋新君虽窭,然喜植花木,畜鱼于盆池,买古书帖及名人画满箧笥,数饾俎衔杯,喜翩翩也。

即为举子业,然亦时为诗,及好人为诗。

城中大家治园池不少,友人中为诗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数过也,而特数过君。

君之办景岂真过富人哉?而乃今则已矣。

庄周曰:自惠子死,无以发吾言也。

【注释】①王君:名鎜,字懋新,作者友人。

②充试:参加科考。

③贡拔:生员选拔到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

④风,敎。

⑤简壻:挑选女婿。

⑥窭:贫穷。

⑦镪盈藏:储藏大量钱币。

⑧饾俎:指果蔬酒具。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以儒充试一不售.(2)兄弟以故业..而斗者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且间.甲诸同学生()A.隔阂B.夹杂C.参与D.间或(2)数.奇矣()A.命运B.算得上C.计算D.数目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审核版)上海市长宁、金山、青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上海市长宁、金山、青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海市长宁、金山、青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2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是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

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

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第二部分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9题。

(16分)给孩子一个合适的诗词读本钟锦版社很快又推出一个“讲诵版”,并且附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听到先生自己的吟诵和讲解。

这些讲诵有人在微信圈里转,我顺手点开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一首,一听之下即为叫绝。

急忙买回,用了两天时间通读一遍。

这一读,引起了我对“给孩子”的思考。

总得到六七岁吧。

六七岁前的孩子,其实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认识一个朋友,据说四岁就能背诵《长恨歌》,但现在记忆的诗词并不多,理解尤其不深入。

而从六七岁到十八岁,起码有两个阶段,就以小学毕业的十二岁为界,前后的领悟能力实在是截然不同的。

假如“给孩子”是给六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个选择尤其应该慎重。

真正领会那些精妙深微的诗词作品。

叶先生自己就曾写下她读诗时的真实感受:“我想人的心灵大概也和肉体一样,是可以因摩擦日久而生胝起茧的。

第一次摩擦接触的感觉,该是最鲜明生动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读这些作品时,竟幼稚得没有感受的能力。

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灵对这些作品却已因摩擦日久而生茧了。

上海市徐汇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5【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⑶《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2. 按要求选择。

(5分)⑴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2分)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A.○2○1——○3○4○5B.○1○2○3○4○3C.○3○2○4○1○5D.○3○2○1○4○5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陈嘉映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

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精选汇编2(18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精选汇编2(18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精选汇编2试题精选汇编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1分)通蔽(清)方苞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

君子则不然。

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

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

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与吾言如响,必中无定识者也;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

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

理之③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

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18]。

君与吾离群而素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

21.下列说法,作者全都认同的一组是()。

(2分)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②盖称吾之善者,或佞之虚言也③誉乎己,则惧焉;毁乎己,则幸焉④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⑤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⑥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⑤⑥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2分)A.焉B.矣C.耳D.哉2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3分)24.本文以“通蔽”为题,第②段中却并未出现“蔽”字。

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和“通蔽”的联系。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1分)21.(2分)c22.(2分)B23.(3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正面强调了面对毁誉异同的正确态度,君子应当惧誉、幸毁、疑同、思异。

句式整齐,条理分明,语势强烈。

上海市闵行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憔悴损,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句用典抒情,杜甫《登楼》中与其手法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有四位同学春游到一处景点,相约每人用古诗来表达对眼前秀美春光的欣喜之情,下列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B.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D.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

毋庸讳言,其传承发展遇到了困境,观众逐步流失,市场慢慢萎缩,令人担忧。

一些戏曲人士自恃正宗,不肯轻易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①在文化市场多元丰富的今天②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③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依旧④但相当多的观众觉得戏曲要与时俱进⑤如何守正创新A.③⑤①②④B.⑤③①④②C.④②①⑤③D.④③②⑤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与社会王水雄①网络空间因“网络游戏”而进一步拓展,人类“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随之而变,“游戏”越来越多地紧密地介入其中,形成“个人—游戏—社会”的关系链条,充实乃至部分替代传统的“个人—组织—社会”关系格局。

人类生活呈现出“游戏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游戏化”这样两种相向而行的过程,在这里,游戏与娱乐、生存、生活乃在一起。

至劳动的场景彼此镶嵌..②“游戏的社会化”是指基于快捷的网络信息传播能力,过去只有“相聚”在特定时空中才能玩的游戏,现在可在远隔重洋的两人、数人乃至成百上千人之间玩起来这样一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马伶传[清]侯方域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风》所谓椒山先生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③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④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⑤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⑥马伶名绵,字云将,其先西域人。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注】①候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复社领袖,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余孽阮大铖等进行过斗争。

②顾秉谦:明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依附魏忠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其士女之问.桃叶渡()(2)梨园以技鸣.者()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无虑..数十辈()A.不愁B.大约C.不及D.不要扰乱(2)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A.请B.召集C.证明D.征收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B.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C.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D.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19.本文为什么在马伶第二次竞演后才交代他三年学艺之事?请写下你的想法。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写两次竞演,详略有别,请分析略写第二次竞演的原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何蕃传(唐)韩愈①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

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

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

京师诸生以荐蕃名为文说者,不可选纪。

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叹,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②蕃,淮南人,父母俱全。

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

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

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渝留蕃。

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知其勇也。

欧阳詹生曰:朱沘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④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

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

川者高,泽者然后能有所立。

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2)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A.登上B.上报C.提拔D.进奉(2)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A.推荐B.攻占C.发动D.任用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用“/”为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3分)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19.本文叙写何蕃事迹,在选材方面有何特点?请举一例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本文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汇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张臣传①张臣,号东山,故榆林健儿。

矫捷精悍,常陷.坚。

擢为队率,同千夫长刘朋守黄甫川。

朋遇虏丧马被围,单骑驰救,射虏,中其魁,夺虏马,载朋归。

已,代朋为长。

有卒张英被虏,从虏犯韩家山。

臣率众御虏,虏败,获英。

英泣而呼:“故汉人,为虏胁至此。

”竟免②嗣后,数遏虏,功居最,迁宣府膳房堡守备。

虏大众入,我兵寡,环攻台上,相支以日,欲生得臣。

臣召麾下酌水为酒,饮而歌呼,虏莫测所为,不敢登台。

夜分决道出,从境外取捷迳归。

当事者奇其胆略,迁延绥入卫游击,防古北口。

③土蛮拥众十万寇永平、滦州,部.兵千人往援。

诸将就善水草顿舍自保,臣独请战。

辽帅王志道曰:“虏众我寡,战不利,一败涂地,奈何?”臣曰:“虏虽众,抄虏骈衍佖路,以我易与.,击其惰归,时不可失。

国家养士谓何?无一矢相加遗,窃耻之,愿为诸君刷耻。

”帅疾声揖之:“君志大,言大,何藉.吾等!”臣忿,与其部呼天为誓,不与贼俱生。

擐甲而溪谷几平。

自是五十年,虏不敢大寇蓟门。

(节选自《明史钞略》,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常陷.坚()(2)何藉.吾等()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部.兵千人往援()A.安排B.率领C.部队D.训练(2)以我易与.()A.给予B.对付C.帮助D.亲附17.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归台司喜曰人以首虏功多邀赏若不妄杀异日当为大将18.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虏以数骑尝我,臣手刃之。

虏骇,折北不收。

追至棒槌崖,斩首百有奇,尽还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中张臣反驳王志道的话可谓针锋相对,请对此加以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张臣三次面对以寡敌众的情形,总能出奇制胜或化险为夷。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张臣用了哪些策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万户严武惠公①公名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

②癸酉秋,国兵破中夏,已而北归,东平行台调民为兵,以公为众所伏,署.百夫长。

明年春,泰安张汝楫据灵岩,遣别将攻长清,公破走之。

庚辰三月,河南军攻彰德,守将单仲力不支,数求公救,公请于主将,主将逗留不行,公独以兵赴之。

庚寅四月,朝于牛心之帐殿,天子赐之坐,宴享终日,赐公虎符,宠以不名,又数数目公,顾.谓侍臣言:“若严公者,真福人矣。

”③初,彰德既下,郡王怒其反复,驱老幼数万欲屠之。

公曰:“此国家旧民,吾兵力不能及,为所胁从,果何罪耶?”王从公言,释不诛。

继破濮州,复欲屠之,公言:“百姓未尝敌我,岂可与兵人并戮之?不若留农种以给刍秣。

”濮人免者又数万。

④大兵由武休出襄、邓,公时在徐、邳间,以为河南破,屠戮必多,乃载金缯往赎之,且约束诸将,毋敢妄杀,有所虏获,必使之骨肉完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