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

合集下载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马伶传[清]侯方域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风》所谓椒山先生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③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④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⑤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⑥马伶名绵,字云将,其先西域人。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注】①候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复社领袖,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余孽阮大铖等进行过斗争。

②顾秉谦:明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依附魏忠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其士女之问.桃叶渡()(2)梨园以技鸣.者()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无虑..数十辈()A.不愁B.大约C.不及D.不要扰乱(2)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A.请B.召集C.证明D.征收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积累运用精选汇编(9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积累运用精选汇编(9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积累运用精选汇编试题精选汇编奉贤区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

(5分)(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2) 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________》)(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其中第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俱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

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3000到5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

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

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_____。

“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①大众关于散文的审美体系和经典标准已经发生改变②微信时代隐秘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方式,以及情感交流③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④“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双照泪痕干(2)可堪孤馆闭春寒;郴州旅舍(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选择题(5分)(1)C (2)B宝山区1.按要求填空。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积累运用专题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积累运用专题

积累运用专题奉贤区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

(5分)(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2) 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________》)(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其中第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俱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

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3000到5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

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

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_____。

“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①大众关于散文的审美体系和经典标准已经发生改变②微信时代隐秘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方式,以及情感交流③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④“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双照泪痕干(2)可堪孤馆闭春寒;郴州旅舍(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选择题(5分)(1)C (2)B宝山区1.按要求填空。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 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

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墙。

④杪:树梢。

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固B.岂C.以D.亦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2020年上海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及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及学生版

19-2宝山区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2分)(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两句诗。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

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

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言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1. (5分)(1)遥岑远目(2)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2. (5分)(1)D (2分)(2)A(3分)19-2崇明区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吾尝跂而望矣,。

(荀况《》)(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营造凄冷氛围,蕴含词人孤寂难耐心情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D.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23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023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缃色:浅黄色。

②裼(xī):敞开。

③帨:女子的佩巾。

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

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

(1 分)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

”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①李白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②。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垍,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

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1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2分)A. 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B. 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C. 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D.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0 高三二模:文言文(二)2020 二模·长宁区吾庐记(清)魏禧①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 ,名曰“吾庐” 。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

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

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②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其少衰□?其将怀安也?”③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

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④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

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耍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

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之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若是者,吾所不能也。

吾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⑤庐既成,余为之记。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①季子礼:魏禧之弟,名礼,自号季子。

②垩以蜃灰:涂刷蚌壳粉。

垩,涂刷。

蜃灰,蚌壳烧成的灰。

③选耍趑趄:怯懦不前。

2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 乎B. 然C. 之D. 矣22. 对第④段“余笑曰”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季子冒险危而游与饰其庐都要借债,所以性质相同。

2020年上海北郊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北郊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北郊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是苏轼最有名的即兴创作诗词,也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时的人生感叹。

内容伤感孤独,诗帖苍凉多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一场文字狱被贬黄州三年。

在元丰五年(1082)三月的寒食节,他联想到了当时失意的政治和窘迫的生活,于困乏中触景生情写下了此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庭坚曾评价苏轼书法的结字特点,戏言“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石压蛤蟆”的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结体扁平的特征。

整体上来讲,《寒食帖》的整体结构非常有苏轼的特点。

从第一个字“自”到“起”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中间,当作者写到关于家乡的思念时,字体突然变大,以示他突发的感情。

苏轼的这部诗帖在布局和章法方面,行距宽、字距紧,但整体又看起来让人舒服。

一行一行读下去时,我们就能通过作者的字体布局进行简单分析。

比如,通篇书写的节奏由慢到快,在开头部分还能压抑住内心的情感波动,字的大小保持得比较均匀,但当想起悲伤的事,便肆意挥洒,当时悲壮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寒食帖》整体可以从右向左分成三个部分来体现作者创作时的感情波动,第一部分只包括了两行字,因为这里的字还只是大小均匀;第二部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段体现出了苏轼的情感变化——由压抑到放肆;而第三部分的“破灶”二字开始了整个诗帖的高峰,以示自己的悲痛之情已达到极致。

《寒食帖》里的每个字眼都有自己表达的含义,而这些令它们独一无二的特点是苏轼那厚重而灵动的线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语文高三二模古诗汇编宝山(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②傥,同“倘”。

③排空:冲向天空。

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

B.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

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

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2.(1分)A13.(2分)C14.(5分)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

崇明(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

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

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

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

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

[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近体诗C.曲子词D.古体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

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

14.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D13.C14.诗歌开篇叙述前任官员因筑城升官,继任者刚到任便急着开挖壕沟,字里行间辛辣讽刺不顾民生只顾捞取升官资本的官员;对中央官员聚看赞赏地方官员的描写,讽刺了朝廷对扰民政策的失查;开挖壕沟深广,致使役兵大半死亡,官员尚且无休止地扩大工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边民的深切同情与对官员不顾百姓生死的深切愤慨;最后,借边地百姓之口,表达了对残酷奴役的控诉之情。

评分说明:描述内容概括3分,情感分析2分。

奉贤(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一说刘潜)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骇骅骝①。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12.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A.水龙吟B.生查子C.浣溪沙D.水调歌头1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

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

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

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14.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1分)D13.(3分)C14.(4分)下片由“青冢”触发感慨,巡猎看似“闲”实则“愁”。

先写汉时民殷国富,不乏谋臣良将,天子却不能凭借实力巩固边防,将社稷安危托付于昭君之手,后两句转回现实,“戎房和乐”“圣主无忧”看似赞扬国家安定,实则反讽宋朝对外国策。

借古讽今,借对汉时昭君和番的批判表达对宋朝面对外敌忍辱求全的激愤之情。

虹口(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移居二首(其 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

将:岂。

②纪:经营料理。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

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2分)A.慷慨豪迈B.清丽朦胧C.平淡自然D.清淡空灵14.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2分)C13.(2分)C14.(4分)答案示例:“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既是对前面写村中生活乐趣的延续,也是对这种乐趣的定位和深化。

诗作前面写到的赋诗之乐、饮酒之乐以及朋友相与之乐都是当时士大夫所追求和享有的生活之乐,而这两句所写的农耕之乐和真诚朴实之乐却是诗人作为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劳动者所独有的。

同时这两句透露的身份定位也使前面所写的这些生活乐趣都着上了普通劳动者的色彩,深化了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对淳朴自然的生活价值的追求。

黄浦(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①怨金微②,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②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12.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羁旅 B.咏史C.边塞D.咏物13.对本诗评价适合..的一项是()。

(2分)A.慷慨激昂 B.雄奇瑰丽C.平实质朴D.深沉悲壮14.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2.(1分)C13.(2分)D14.(5分)答案示例:首联从半夜闻听角声写起,直接表现角声带来的凄厉悲凝的心理感受;中间两联通过“塞雁”绕空盘旋不下、“胡云”触草畏冻而飞、“老马”望月嘶鸣、“疲兵”泪落湿衣,由物及人,侧面渲染角声的悲凉凄切,突出广大士卒因久戍不归,闻听角声而产生的强烈的悲怨之情;尾联以景结情,通过在寒空中盘桓飘绕的角声,把“闻角”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每联都紧扣“闻角”,层层渲染,弥漫着一种低徊哀伤的气氛,读之令人悲怆。

嘉定(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②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①树杪:树梢。

②井:即市井,村落;万井指千家万户。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三联B.四联C.五联D.六联13.关于本诗以下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词句清丽B.景象开阔C.情景交融D.体物精细14.扣住尾联“山水趣”赏析诗歌二至五联的妙处。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2.(1分)C13.(2分)D14.(5分)“山水趣”是全诗写景写人的总括。

二至五联诗人选择了富有巴峡地区山水特点的景物(意象)人情逐一描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