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二)

合集下载

上海市宝山区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其切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枚《黄生借说》)4. ,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5.人知从太守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7题(4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两首词的作者,依次分别是、(人名)。

(2分)7.对两首宋词理解有误的两项是()()(2分)A.【甲】词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

B.【乙】词首句中的“醉”字,引出的内容都是梦境。

C.两首词都描绘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

D.两首词都表达出词人报国难酬的壮志。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一一10题(9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俟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宝山(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学生版)(精校Word版)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学生版)(精校Word版)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宝山(青浦、长宁、金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散书后记(清)袁枚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

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

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

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

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①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②持筹,必取证于质剂③契约之纷繁,而圭撮④毫厘所必争也。

二者皆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

二者相较,著作胜矣。

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

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

郑、马⑤笺注业已回冗。

其徒从而附益之,抨弹踳驳⑥,弥弥滋甚。

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

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

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注释】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22.填入第①段方框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也B.尔C.矣D.焉23.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24.赏析第①段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2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之所以藏书散去,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作者认为若有助于著作,书越多越好,若备于参考,书越少越好。

D.作者散书的原因是: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苦于当时考据太盛。

二模语文试题(高三)含答案

二模语文试题(高三)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因而笔者称之为“三复情节”。
B.“程士成的脸色不由青了又白,白了又红”,是因为在众人“纷纷表示同意”的情况下,他为撒谎而羞愧。
这两则《世说新语》,故事虽短,却形神兼备,所展示的魏晋风度,令人向往。因此,立刻激起了我的创作兴趣。
但是,怎么处理这两则文史资料呢?一般来说,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以此为本,添头加尾,扩写演绎成一篇小小说;一种是取其一点,不着其余,另起炉灶,自由创作。
前者的尴尬之处在于资料太少则难以敷衍成篇,资料太多则缺少创造性。而后者的难度则在于凭空造物,缺少模特。
一般情况下,“三复情节”的发展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态。这种螺旋上升的三段完成模式,强化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合比例而又有节奏地把故事推向高潮。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这种处理情节的手法推迟了高潮的到来,使读者期待的心弦绷到最紧,而又未至于滥用读者的耐心,在读者急不可待的顶点,恰到好处地呈现结局,这正如筑堤遏流,筑到可以承受的极限突然放开,才能造成水流宣泄的最壮观场面。
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无意深研《世说新语》,因此,人物创造不免多受掣肘。而抛开《世说新语》,就可以天马行空,自行设置。于是,我打算只保留“驴叫”这一细节,脱胎换骨,再造人物。
(节选自岑燮钧创作谈《脱胎换骨 画龙点睛》)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4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作文

2024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作文

2024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作文2024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作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在高三二模语文考试中,作文题目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旨在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在这次考试中,有一道作文题目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题目要求学生以“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这道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认知和态度的机会。

在撰写这篇议论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文章应该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探讨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在行文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其次,在展开文章情节的同时,要注意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即在文章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中心思想,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再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在每个段落中,也要注意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保证文章的每个部分都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在阐述观点时,要充分运用论证手法,如举例、引用、对比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可以引用一些经典文化作品的思想和价值观,来阐述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可以对比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来强调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最后,在总结全文时,要再次明确自己的中心思想,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和概括。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在撰写这篇议论文时,要注重主题明确、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观点充分、论证有力、语言流畅等方面。

也要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提出一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和建议,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二)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二)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二)宝山区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秋的旋律韩秀①入秋了,2008年的华府,空气有点冷,带着硬度。

②10月初,里诺从事玻璃艺术六十年的回顾展,在白宫对面的美国艺术艺廊 Renwick Gallery 盛大登场。

里诺如同一阵暖风,从玻璃之都威尼斯的莫拉诺飘然抵达华府。

10月3日,展览开幕,里诺带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轻松自在地和华府人见了面,签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展品前人头攒动,一时间,白宫周遭的温度迅速上升,华府人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③美国是莫拉诺艺术玻璃的巨大市场,而里诺却是整整一代美国玻璃艺术家的良师益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来没有念过英文、从来没有搭乘过飞机的里诺来到了西雅图北部的皮尔查克玻璃学校。

这位“驻校艺术家”讲的英文没人懂,手里握着奇奇怪怪的工具,吹着口哨,哼着意大利舞曲,玻璃就在他的手里舞动起来并成为他要的优美形状。

里诺笑说,“玻璃就是语言”,玻璃帮助他和美国年轻的艺术家们打成一片。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今天已经赫赫有名,但是他们回忆起里诺,还是一往情深。

“没有秘密,”里诺说,“我放手大干,一览无余。

”④美国艺术家们对里诺工作的热情和体力印象深刻:“早上七点钟,里诺就要大展身手,我们只好六点半准备好一切。

里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根本不停!我们的年龄是他的一半,都需要轮流躲在一边喘息一下!”⑤1934年里诺出生在莫拉诺,体力并非天生,他从十岁就开始吹玻璃了,十一岁的时候拿到第一份薪水。

那时候,里诺的工作时间就是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有时候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第二天清早照样出现在滚热的炉前。

里诺二十岁的时候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Maestro(意思是“大师”)。

如同大指挥家一样,带领着四人团队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扬名立万。

与里诺合作过的美国艺术家屈胡利一再告诉世人,在玻璃世界,没有人比意大利人更能发挥团队的威力。

里诺笑说:“玻璃知道今天是谁在指挥!”真是豪气十足。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汇集练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①汉代曾通过“举谣言”的方式来考核官员。

民间歌谣说:“桑无附枝,麦穗两歧。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朝廷由此推断时任太守张堪得民心,就派人去调查证实,后将其评定为好官,可见“谣言”本为中性词。

似乎是到了近现代,人们才谈谣色变,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更让人们为谣言的泛滥而忧心忡忡。

那么,谣言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互联网等新媒体到底会不会成为谣言的温床呢?②这首先需要弄清何为谣言。

就语境而言,谣言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未经证实却广为流传;就内容而言,谣言折射出来的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假想;而就功能而言,谣言可以让个体消除疑虑、让集体解决问题。

所以,有学者提出:谣言是在模糊或危险语境下产生的未经证实却正在流传的说法,它能够帮助人们弄清事实并控制风险。

③如“可乐瓶中喝到异物”的谣言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恐惧,各类艾滋(艾滋西瓜、艾滋牙签、艾滋烧烤等等)谣言折射的是民众对卫生、治安、食安问题的担忧。

在正确信息非常匮乏时,民众通过造谣传谣来释放焦虑,并进行自我教育。

比如,艾滋谣言总是和血有关,民众从中获悉血液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一个渠道(也是普通人最有可能接触的渠道),因此会更加重视输血安全。

④谣言从传播到再传播之间有“评价”和“变异”阶段。

“评价”是指我们的大脑会依据已有的线索对信息的真实性做评判,然后传播那些我们认为可信(来自可靠的消息源、看上去像是真的、满足了我们对现实的假想、反复听到且少有批驳)的谣言。

“变异”则是为了让谣言更符合我们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态度,而对谣言进行改造以便于再次传播。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三种变异:(1)削平,指省略大量细节,使谣言变得更简洁、更容易被理解和叙述;(2)添加,指增加新的细节,使谣言变得更加丰满;(3)磨尖,指突出、夸大部分细节,使之更符合人们的需要和想象。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中译英总总汇编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中译英总总汇编

长宁1. 看,十年前种的那棵树现在长得多高了呀!(how)2. 你看上去很疲惫,为什么不回家好好睡一觉呢?(tired)3. 普遍认为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粗鲁的,应该避免。

(It)4. 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吸引中国游客以拉动经济增长。

(promote)5. 只有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遗余力地奋斗,才能实现你成为有用之才的梦想。

(Only)1. Look, how tall the tree (that was) planted ten years ago is now!2. You look very tired, and/ so why don’t you/ not go home and have a good sleep?3.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considered/ believed that talking loudly in public (places) is rude and should be avoided.4.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taking measures/ steps/ action to attract as many Chinese tourists as possible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21st century.5. Only by setting clear goals/ aims in life and sparing no effort/ making everyeffort to work on it/ and working on it with all efforts can you realize your dream of being a useful person/ make your dream of being a useful person come true.奉贤1. 18岁意味着你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现代文二静安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教授与烟斗(吴小如)①教授叼着烟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闻一多先生的遗照。

抗战期间我生活在沦陷区,没有到过昆明,因此无缘与闻先生接触。

在我的师辈中,如朱自清、俞平伯、游国恩、沈从文诸先生,有的根本不吸烟,像废名先生更是反对吸烟,连学生吸烟都不敢当着他的面。

②195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师生合并到北大来,教师队伍中有三位先生是经常叼烟斗的,按照年龄排列,则是吴组缃先生、王瑶先生和朱德熙先生。

这三位先生同我共事都在四十年以上。

今天他们都已成了古人,回忆一下他们吸烟叶、叼烟斗的神情形态,也算是对他们的悼念吧③组缃先生长我十四岁,是我的同宗,但辈分比我大得多。

院系调整之初,包括课堂上听课的学生,望见组缃先生威仪棣棣的庄严神态,都存有敬畏之心,连我这年轻教师也不例外。

久而久之,才发现他是一位貌似严肃、心实慈祥的长者,只是疾恶如仇,不说假话,待人不虚与委蛇,才使人由敬生畏。

组缃先生从不轻易赞许别人,直到晚年,有的学生写了书请他作序或题辞,他仍不随便动笔。

而对于我这同族晚辈,感情却日益深厚。

每逢家乡托人带来茶叶,他知我也是嗜茶者,总让学生顺路送一部分给我。

我有时买一点小礼物或补品去看望他,他并不推辞,却总说所买的东西太昂贵了,破费太多。

我写了书送他,求他指教,他总是认真阅览,然后指出优缺点,不过往往有溢美之辞。

在学生面前他总是为比他年轻的同行们代树威信,为他们说恰如其分的好话,对我更不例外。

不虚夸,不苛责。

几十年来,敬他的心与日俱增,畏惧心理却早为亲切交谈和推心置腹所取代了。

④组缃先生晚年已不吸烟,但在十年浩劫以前,烟斗是不离“手”的。

每次在同他起开会或谈话时,尤其是在他书房里做客,总看到他手上拿着烟斗,不停地在做吸烟前的准备工作。

那就是,用细细的纸捻儿慢条斯理地向烟斗的小孔中缓缓插入,经过转动,再点点拉了出来,为的是把里面的烟油擦净。

事实上,抽一次烟叶不过几分钟的事,而擦烟油的工作几乎要用一整天。

组缃先生的烟斗花样繁多,都在书桌上陈列着,吸烟时轮番取用。

因此搓纸捻擦烟油的工作仿佛永远做不完。

他吸用的烟叶皆属上品,味道芳香,在座的人遇到组缃先生吸烟时,总会嗅到各种各样的烟叶香味,而不觉得烟雾呛人。

⑤如果说组缃先生的烟斗是常不离“手”,则王昭琛先生(王瑶字昭琛)的烟斗则是永不离口的。

1971年北大中文系不少师生住到密云县郊农村“开门办学”,跟昭琛住一室的学生们是这样形容他的:“王瑶老师在擦左边面颊时,把烟斗歪向右唇角叼着;等到擦右边时,再把烟斗推到左唇角。

宁可有的地方毛巾揩不到,也不肯拿开烟斗。

”⑥组缃先生和昭琛先生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即除吸烟叶外都嗜饮茶。

不过组缃先生总是饮他从家乡皖南寄来的绿茶,而且都属佳品名茶;昭琛则只喝苿莉花茶。

每天从下午到午夜,无论有客与否,他总在沙发前的长条案上陈列着若干碗茶水,一碗一碗不停地灌下去。

总之,他一面用力吸着烟斗,一面不停举杯饮茶,已成为他几十年来的惯例。

所以很多熟人都听过他常说的一句笑话:“我一年到头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⑦朱德熙先生也是一直用烟斗吸烟叶的。

他吸烟时比较注意风度和姿态,很带洋绅士气派。

如果说,组先生是以纸捻通烟斗为习惯动作,昭琛是以烟斗不离口为特殊风貌那么,德熙最习惯的动作则是不停地划火柴,不停地点烟斗,一口口不停地吸烟。

不过他爱一面聊天一面吸烟,不等谈话画句号时烟叶就熄灭了,于是便继续划火柴,继续点燃烟叶,继续一口口地吸。

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客去为止⑧如今,这三位名教授都已作古,他们的逝世,不仅是北大的损失,不仅是学术界的损失,不仅是青年学子的损失,主要的更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损失。

至于我本人失去了良师益友,反倒是区区小焉者也。

值得警惕的是:昭琛和组缃先生都是从患肺炎始,继以肺心病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德熙则病逝于肺癌。

如果他们大半生不以烟斗烟叶为伴,或者会延长他们的年寿,至少在病危时不致受那么多的痛苦。

这样看来,教授还是不与烟斗相伴的为好。

8.赏析第⑥段加点词“水深火热”。

(3分)9.第③④两段从为人和吸烟两方面讲述吴组缃的故事,请据此评析吴组缃形象。

(4分)10.第④到⑦段,作者选用了不同材料}表现三位教授与烟斗的关系,请分析选材的特点(4分)11.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4分)(二)(15分)8.(3分)“水深”指“举杯饮茶”,“火热”指“吸着烟斗”;(1分)本指生活痛苦,此处情感发生变化,(1分)是王先生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我解嘲,收到了风趣幽默的效果。

(1分)9.(4分)吴先生从不轻易赞许别人,但为年轻的同行包括“我”说恰如其分的好话;是一位貌似严肃、心实慈祥、非常认真的长者。

(分析形象特点,1分;评价1分)作者选取捻纸擦烟斗的细节来刻画吴先生吸烟的特色;罴先生对摽烟十分投入,这是其性格认真的另一种体现。

(分析运用手法,1分;评价1分)10.(4分)(1)注重以典型材料来表现各位先生的个性,(选材典型性/个性化,1分),如吴先生吸烟的特点是“烟斗常不离手”,王先生的特点是“烟斗永不离口”,朱先生的特点是“不停地划火柴,不停地点烟斗”。

(1分,举任意一例即可)(2)选材注重细节的趣味性(1分),如王先生擦脸时,“宁可有的地方毛巾揩不到,也不肯拿开烟斗”,这些材料都让人忍俊不禁,觉出三位先生如在目前,可亲可近。

(1分)评分说明:能提炼选材的特点,2分,概述材料內答进行分析,2分。

举例不必全面。

11.(4分)前文叙述三位教授与烟斗的故事,活泼幽黑;到此语意发生转折,深沉凝重。

(內容,2分)三位教授皆因嗜烟而患肺病去世,作者感叹“教授还是不与悃斗想伴的为好(观点1分)与开篇相呼应,表达了对教授与烟斗关系的深思。

(结构,1分)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呼兰河传·第三章(节选)[现代]萧红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②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③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④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⑤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⑥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⑦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⑧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

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⑨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

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⑩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⑪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⑫我说:“谷子。

”⑬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⑭我说:“是的。

”⑤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⑯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⑰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⑱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⑲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⑳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21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22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莱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23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2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25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26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27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8.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④⑤两段。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段的景物描写。

(4分)9.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赏析第⑦段和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段,赏析“祖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