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学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教案 旧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地理:文化景观主要特征教案〔旧选修1〕教学目的:理解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的表现,理解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具有功能意义。
学会根据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判别文化事物〔现象〕与文化景观的不同与联络,学会分析文化景观所处地区文化与环境的历史开展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实例说明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目的,因此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如:城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
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程度等。
考虑:农田、、壁画各具有什么功能?能否说但凡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
答:农田是从事农业消费活动的场所、是教育活动的场所、壁画具有美学享受功能。
不能说但凡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如火车。
二、文化景观的空间性详细表如今如下二个方面:〔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
如城与烽火台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
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教材47页图〕〔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考虑:读图〔教材48页图〕“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分析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方面有哪些差异?提示:可以从温度带、干湿地区、地形、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环境方面比较;再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饮食、建筑、风俗、娱乐等文化差异比较。
第三单元第二节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节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教案
第三单元化景观
第二节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一、化景观的功能性
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
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化水平等。
思考能否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化事物(现象)都是化景观?
二、化景观的空间性
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一)任何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不同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
如城市与烽火台
2、同类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
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二)每个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如“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
三、化景观的时代性
每个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化景观就如同社会化史的“化石”。
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化的变迁。
例一唐诗《枫桥夜泊》中提到的苏州城外寒寺。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学案 旧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学案旧人教版选修1目的要求:掌握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了解文化景观具有的指示意义。
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目的,因而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
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思考:农田、学校、壁画各具有什么功能?能否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
答:农田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学校是教育活动的场所、壁画具有美学享受功能。
不能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如火车。
二、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
如城市与烽火台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
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思考:读图(教材48页图3.7)“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分析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方面有哪些差异?提示:可以从温度带、干湿地区、地形、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环境方面比较;再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饮食、建筑、风俗、娱乐等文化差异比较。
三、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课后练习1、阅读以下材料: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
第三单元第二节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节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教案第三单元文化景观第二节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
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思考:能否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二、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
如城市与烽火台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
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如“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三、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例一:唐诗《枫桥夜泊》中提到的苏州城外寒山寺该寺是宗教文化景观。
佛教文化在当地一直在延续。
如今寒山寺的功能更为丰富(佛教圣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例二:北京的居庸关历史上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即为军事功能的文化景观;现在是作为旅游观赏的对象。
即军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旅游景观)。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2文化景观主要特征(备课资料) 人教大纲版选修1

备课资料一、十大旅游胜地十大旅游胜地,是我国众多旅游资源中的精华,它们以极高的美学或历史文化价值闻名于世(如下表所示)。
二、嶂林地貌景观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
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山,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
(选自《徐霞客游记导读》三、中国最有文化的十座城市由新浪文化与江南时报、华商报、湖南卫视《象形城市》共同推出的大型公众调查:中国最有文化的城市评选活动经过了两周的紧张投票于日前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受到多方关注,投票数量创下全新纪录。
根据新浪网友投出的276万多张选票,中国最有文化的十个城市座次排定,它们是北京、潮州、香港、广州、深圳、西安、扬州、洛阳、杭州、天津。
附:点评十大文化城市北京——全国高校最集中地区,也是学术书店和旧书市场最多的城市,她的文化是靠来自全国的精英人士共同创造的。
潮州——自从匹夫而为百世师的韩愈被贬潮阳,潮州的山水都改姓韩。
这里不但有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开元寺,更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地区。
香港——中国最具有现代性的城市,交汇粤文化、英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之珠。
广州——粤文化的中心,也是近代以来最得风气之先的城市。
近一百年来,广州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中国的进程。
深圳——新兴城市的代表,在白纸上描绘的美丽画卷。
西安——文物之都,虽然有人说她已经荒废了,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扬州——绿杨城廓是扬州,中国最具有诗意的一个城市。
洛阳——魏晋风流一半都在洛阳。
杭州——自古文人骚客雅集,还有哪一座城市比杭州更美,适合终老?天津——近代市民文化的旗帜,具有博大的包容性。
第三单元第二节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节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教案第三单元文化景观第二节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
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思考:能否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都是文化景观?二、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
如城市与烽火台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
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如“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三、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例一:唐诗《枫桥夜泊》中提到的苏州城外寒山寺该寺是宗教文化景观。
佛教文化在当地一直在延续。
如今寒山寺的功能更为丰富例二:北京的居庸关历史上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即为军事功能的文化景观;现在是作为旅游观赏的对象。
即军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
高二地理《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学案2 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学案2 新人教版姓名座号【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景观和两个主要特性。
2、了解文化景观时代性的变迁,以及反映当时当地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景观的两个主要特性。
难点:文化景观的意义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夯实基础】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含义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都具有某种功能意义成因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的_______表现列举城市雕塑 _________功能烽火台_________功能 ______ 宗教活动城市人们居住的聚落和___________的场所特点许多文化景观的功能不是__________二、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1、空间性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_______,其功能意义与其占据的____________无关(1)表现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____________是相对固定的(2)意义:放映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__。
2、时代性(1)表现:每个文化景观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其________可能一直没有改变,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2)意义:文化景观_______的变化,可反映它所在地区________的变迁。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文化景观中,现在仍保留其当初建造时功能的是( )A、雍和宫B、西安大雁塔C、都江堰D、万里长城2、京九铁路是文化景观,而火车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多样性B、空间性C、时代性D、复杂性3、古罗马角斗场和我国宁夏的清真寺都是文化系统的( )A、折射物B、指示物C、发展和延伸D、萌芽物4、交通路口的红绿灯,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是 ( )A、空间性B、功能性C、时代性D、指示意义5、有关文化景观指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何文化景观都能直接反映自然环境的状况②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指示意义是无限的③文化景观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它所属的文化体系的特征④文化景观之所以有指示意义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综合题6 读“中国古今著名水利工程分布图”,并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3.2文化景观》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班别姓名座号【导学目标】【夯实基础】一、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1、空间性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_______,其功能意义与其占据的____________无关(1)表现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____________是相对固定的(2)意义:放映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__。
2、时代性(1)表现:每个文化景观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其________可能一直没有改变,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2)意义:文化景观_______的变化,可反映它所在地区________的变迁。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文化景观中,现在仍保留其当初建造时功能的是( )A.雍和宫 B.西安大雁塔C.都江堰 D.万里长城2.京九铁路是文化景观,而火车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多样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复杂性3.古罗马角斗场和我国宁夏的清真寺都是文化系统的( )A.折射物 B.指示物C.发展和延伸 D.萌芽物4.交通路口的红绿灯,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是 ( )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指示意义5.有关文化景观指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何文化景观都能直接反映自然环境的状况②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指示意义是无限的③文化景观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它所属的文化体系的特征④文化景观之所以有指示意义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综合题6.塔是佛教中的一种专门建筑,原本是埋葬佛骨的建筑物,并作为佛教的象征,供信徒顶礼膜拜,它的最初形式如下图所示。
印度的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多层楼阁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塔,且形式多样,如下图中其他各小图所示。
它位于佛寺中心,不但埋有佛骨而且藏置佛经,在塔内供奉佛像,便于佛教徒们膜拜。
佛塔原是属于专门的佛教建筑,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功能逐渐扩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文化景观主要特征学案
第二节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理解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的表现,理解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具有功能意义。
学会根据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判别文化事物(现象)与文化景观的不同与联系,学会分析文化景观所处地区文化与环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景观的空间性、时代性。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实例说明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
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目的,因而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例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传递信息;寺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城市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
中国故宫既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皇权,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科学文化水平等。
思考:农田、学校、壁画各具有什么功能?能否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
答:农田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学校是教育活动的场所、壁画具有美学享受功能。
不能说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现象)都是文化景观,如火车。
二、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一)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
如城市与烽火台
2、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
如同时雕塑景观,美国拉什莫尔山的雕塑高约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钥匙”的许多倍。
(教材47页图3.6)
(二)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观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
思考:读图(教材48页图3.7)“北方旱作与南方水田景观”,分析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方面有哪些差异?
提示:可以从温度带、干湿地区、地形、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环境方面比较;再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饮食、建筑、风俗、娱乐等文化差异比较。
三、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的功能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也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例一:唐诗《枫桥夜泊》中提到的苏州城外寒山寺(教材49页图3.8)
该寺是宗教文化景观。
一千多年来,除短暂的时期外,一直是当地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表明(宗教功能)佛教文化在当地的延续。
如今到达寒山寺的人群中,既有佛教徒,还有外地游客,说明寒山寺的功能更为丰富(佛教圣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例二:北京的居庸关(教材49页图3.9)
历史上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即为军事功能的文化景观;现在是作为旅游观赏的对象。
即军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旅游景观)。
课后练习
一、阅读以下材料: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
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
明代长城不论建筑规模、体系、结构、设施完善和工程技术水平质量方面都是空前绝后的,可谓臻于完善。
在建筑结构上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结合为防御工程体系。
(1)(填空)长城属于______(物质、精神)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的象征。
因此,长城也反映了我国的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资源。
(2)长城是中华大地上雄伟的文化景观,除了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人文意义外,它还与我国一些自然界线大致吻合,请分别说明其人文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自然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农业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读图(教材50页图3.10)分析比较古今村落民居、宗教信仰景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1)物质、物质、军事防御、精神、旅游
(2)人文意义是:长城是传统上农业文化与牧业文化的分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为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向南侵扰而采取的军事防御措施。
自然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农业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种植分界线;农区与牧区分界线
二、明清民居主要集中在水塘与河流之间,而现代民居范围扩大了。
说明村落规模在近现代才有大规模的发展。
宗教信仰景观主要分布在明清民居主要集中的水塘与河流之间,而在现代民居扩展的地区宗教信仰景观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