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生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第8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①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 性不同:
Ⅰ半径 <1.8nm能自由滤过 1.8~3.6nm随半径↑→滤过↓ >3.6nm完全不能滤过
Ⅱ分子量﹤6000单体可通过 ﹥69000不能通过
②静电屏障:滤过膜3层均覆盖有带负电荷的 糖蛋白,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 同
滤过的实验证据:
①Na+的重吸收 主要是主动重吸收 -----肾单位各个节段对Na+的重吸收率是不同 近球小管---- 65%~70% 髓袢 ----------约20%(降支细段不通透)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约12%
②Cl-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远曲小管与集合管---- 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H2O
H2O
髓质组织液 毛细血管 (高渗) 特点:血压升高;
重吸收水渗 透压降低 H2O
H2O CL血浆胶体渗透 压降低;管壁通 透性较高
渗透
H2O
髓袢升支细段:高渗小管液 对NaCL有通透性 水无通透性 Na+ 重吸收:20℅的 + H NaCL、 K+
及部分HCO3+ CL
Na+
H
+
K+
ATP
Na+ K+
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血流量的调节
⑴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80mmHg— 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 对恒定 肌源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 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⑵神经-体液调节:
①神经因素 应急时交感N兴奋→NE 释放↑ → 肾血管收 缩→ 肾血流量↓ ②体液因素 应急时NE、E、AⅡ 分泌↑→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PGI等→肾血管舒张→ 肾血 流量↑; 在通常情况下通过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 的相对稳定,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神经 及E使血液重新分配,肾血流量↓,脑、心脏 血流量↑
肾的排泄功能—尿的生成过程(生理学课件)

Na+
3.3
3.3
3.5
594
Cl-
3.7
3.7
6.0
666
K+
0.2
0.2
1.5
36
蛋白质
80.0
0
0
微量
葡萄糖
1.0
1.0
0
180
尿酸
0.02
0.02
0.5
3.6
尿素
0.3
0.3
20.0
54
肌酐
0.01
0.01
1.5
1.8
氨
0.001
0.001
0.4
0.4
表8-2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的比较
⑵重吸收方式
①近端小管: Na+主动重吸收→电位差→Cl-等被动重吸收→渗透压差→水重吸收。协同转动葡萄糖和氨基酸→渗透压差→水重吸收
②髓袢升支粗段:Na+、Cl-与K+由同一载体协同转运到细胞内→Na+被钠泵泵入组织间隙,而Cl-则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组织间液。通过 Na+泵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个Cl-,同时伴有2个 Na+的重吸收(1个主动、1个被动)。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二)几种营养物质的重吸收
5.葡萄糖的重吸收
⑴部位 只限于在近球小管全部重吸收
⑵方式 主动(Na+泵提供能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⑶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最低值,称为肾糖阈。正常为8.96~10.08mmol/L(160~180mg/dl)
思维拓展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小结(思维导图)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八、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分泌: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本身新陈
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
排泄:指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将血液中原有的某些物质
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一、H+分泌
⑴H+分泌机制: 是主动分泌(Na+-H+交换)
⑵H+分泌特点:
①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
肾小囊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构 成滤过的最后屏障。其孔径4-14nm
滤过膜的通透性
机械屏障:主要的
电学屏障
二、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 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 无滤液生成
5.氨基酸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1.氨基酸的重吸收同葡萄糖。
2.HPO42-、SO42-是与Na+同向转运重吸收的。 3. 微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被 重吸收。
(二)髓袢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经Na+:2C1-:K+同 向转运进行。 ① 基侧膜上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低Na+、低电位; ② Na+、2Cl-、K+ 经同向转运体顺电化学梯度转运入细 胞; ③ 进入细胞内的Na+被泵入组织间液,2C1-经管周膜上 C1-通道进入组织间液,K+顺浓差返回管腔; ④ Cl-的重吸收和K+返回管腔造成管腔内正电位,促使 另一个Na+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细段对水的通透性很低,水不易被重吸收。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心房钠尿肽
▪ 具有排钠利尿作用 ▪ 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 ▪ 具有减少血容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
▪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Ca+的重吸收 ▪ 增加磷酸盐的排出
肾脏泌尿功能的重要性
▪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对血浆不断处理 ▪ 具有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的作用 ▪ 肾脏受损时会出现: ①水电解质紊乱,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现肾性贫血 ③胆钙化醇分泌减少,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
D.其他物质的排泄 经肾小管还排出肌酐、马尿酸等,以及外来 有机物如对氨基马尿酸盐、酚红、青霉素、 碘锐特等。
临床上利用酚红排泄试验来判断肾小管的 排泄功能。
尿的浓缩与稀释
渗透压: 尿液=血浆→等渗尿 尿液﹥血浆→浓缩尿 尿液﹤血浆→稀释尿
肾脏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是保持机体水 平衡的重要机制。
由于自肾皮质 到肾髓质存在渗透 压逐渐升高的渗透 梯度,集合管正处 在这一渗透梯度之 中。当低渗液流经 集合管时,其中水 分被重吸收,吸收 多少,受抗利尿激 素的调节。
尿的化学成分
水占95~97%,其余为固体物质,包括有 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还有少量蛋白质、还 原糖、酮体及胆色素等。
▪ 肾脏排出水和电解质的速率存在着日周 期变化:
▪ 水:8小时睡眠时间最少; ▪ K+和Na+:夜间排出少,中午至下午较多; ▪ H+:夜间排出多,日间少; ▪ Ca+和Mg2+:夜间排出多。
▪ 了解此昼夜节律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功能。
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
一、尿的输送和贮存 尿在肾生成→肾盂→输尿管→膀胱(暂
时贮存尿液)
贮尿量 膀胱内压 尿意
﹤0.4L ﹤10cmH2O 无 0.4~0.5L 15cmH2O 有 达0.7L 35cmH2O 强烈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 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将尿和血浆的渗透压相 比较而言的。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多,尿量少, 尿的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 被浓缩。若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少, 尿量增多,渗透压将低于血浆的渗透压, 称为低渗尿(hypotonic urine),表 示尿液被稀释。
H+,以前者为主。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起到了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 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NH3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 时,近端小管也可分泌NH3。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在分泌H+和NH3的同时,促进了 NaHCO3的重吸收,从而实现了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排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 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和K+,这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H+的分泌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 H+的分泌有两种机制,Na+-H+交换和H+泵主动分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被动转运: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过
程 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水的溶质 拖曳 主动转运: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过 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质子泵、钠泵、 钙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
精品课件
肾小管与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 泌 (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精品课件
肾脏的功能: (1)泌尿功能
肾脏泌尿功能的意义: ① 排除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 入机体过剩余的物质和异物; ②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③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前列腺素、活性 维生素D3、促红细胞生成素
精品课件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 ◆肾脏的结构
重吸收约70%Na+、CI-和水;其 中约2/3经跨细胞转运途径,主要发生在近 端小管前半段;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重吸 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后半段。80%的 HCO3-,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泌 H+。
重吸收的动力:基侧膜的Na+泵
精品课件
近端小管前半段:大部分Na+与GS、AA同向转 运、与H+逆向转运主动重吸收。HCO3-被重吸 收。 近端小管后半段:由于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 所以后半段小管液中的Cl-浓度高,同时,顶 端膜上有Na+ -H+交换和Cl--HCO3-逆向转运体, 进入胞内的由基底侧膜上的K+-Cl- 同向转运 至细胞间隙,再吸收入血。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 65-70%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其机制尚不清楚,
但应为主动过程) ,25-30%在髓袢重吸收。尿 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并受 许多因素的影响。
精品课件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高渗尿.低渗尿.等渗尿
◆尿液的稀释(最低可至50mmol/L) 在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的溶质被重吸收
精品课件
◆有效滤过压(图)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血浆流量: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180L/D,而终 尿为1.5L。 重吸收方式 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 中的过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 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 溶质滤入肾小囊腔而形成滤过液(原 尿)的过程。
血浆与原尿比较(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而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 ◆尿液的浓缩(最高可至1200mmol/L)
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 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建立(冰点降低法) 结构基础:髓袢,髓袢愈长浓缩能力愈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髓质高渗区及渗透梯度是动力 ADH是不可少的条件
1.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 因素 2.影响尿素再循环的因素 3.髓袢的长度及近髓肾单位的数量 4.直小血管血流速度 5.ADH的分泌和作用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 两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髓旁肾
单位) 二、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 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 ①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90nm)小分
子溶质和蛋白质均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 通过。内皮细胞表面带负电。
②基膜:由基质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构成, 是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孔( 2-8nm )允 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③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直 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1、近端小管
80%的HCO3-在此处重吸收,其机制顶端膜上 的Na+-H+交换及碳酸酐酶。进入胞内的HCO3-与其 它的离子以联合转运方式或通过Cl--HCO3-逆向转 运体进入细胞间液进而入血。
结果: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分子NaHCO3 2、髓袢 HCO3-重吸收在升支粗段,机制同上。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闰细胞上主动泌H+有两种机制:质子泵(和H+-K+ ATP酶,泌H+量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的碳酸 酐酶活性受小管液中的PH值影响。
Na+为顺电势差扩散,Cl-为顺浓度 差扩散。(图)
水的重吸收是被动的,是靠渗透作用经 跨上皮细胞和紧密连接而进入细胞间隙后再进 入血管中的。此段是精等品课件渗重吸收。
精品课件
2、髓袢(图) 重吸收20%的Na+、Cl-和K+。
降支细段:钠泵活性低,Na+不通透,水通 透。 升支细段: Na+和CI-易通透,对水不通透。 升支粗段: 是NaCl在髓袢重吸收的主要部 位,其机制是通过顶端膜上的Na+-K+-2Cl同向转运体主动重吸收。能量来自基底侧膜 的钠泵。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NH3分泌与H+、HCO3-的转运的关系
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 内的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及谷氨酸脱氢酶作 用下生成NH3和HCO3-;NH3的分泌与H+的分泌 密切相关;H+分泌增加促使NH3分泌及NaHCO3 的重吸收,实现排酸保碱的作用。 集合管细胞膜对NH3有高度通透,对NH4+低通 透。
这过程在尿液稀释和浓缩机 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速尿、利尿酸通过抑制 同向转运体发挥利尿精作品课用件
精品课件
▪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重吸收12%Na+、Cl-和水,同时也分泌
K+和H+。该部位对Na+、Cl-和水重吸收受 机体水盐代谢的需要而调节。 ▪ Na+和K+的转运受醛固酮调节。 ▪ 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 ▪ Na+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