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肾脏排泄功能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生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A、肠道B、泪腺C、肺D、肾E、皮肤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A、排出代谢终产物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C、分泌肾素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A、致密斑B、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颗粒细胞E、感受器细胞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A、血流量小B、血流分布均匀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A、自身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正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习题一、单选题1.人体排泄器官中最重要的是A.肝脏B.肺脏C.肾脏D.皮肤E.消化道答案:C2.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答案:E3.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B.分泌醛固酮C.释放抗利尿激素D.排泄钠、氯离子E.浓缩与稀释尿液答案:C4.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B.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C.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D.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E.肾小球毛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答案:D5.原尿的成分A.和终尿近似B.葡萄糖比终尿少C.Na+、K+浓度比血浆高D.蛋白质比血浆少E.葡萄糖比血浆少答案:D6.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囊内压E.全身动脉压答案:A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通过肾小球的血流量B.两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D.每个肾单位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E.两肾每分钟生成的终尿量答案:BB.75ml/minC.125ml/minD.255ml/mlnE.300 ml/min答案:C9.滤过分数是指: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答案:A10.一般成年人肾小球滤过分数为:A.10%B.13%C.19%D.25%.E.30%答案:C11.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A.滤过膜的通透性B.滤过面积的改变C.囊内压的改变D.肾血浆流量的改变E.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答案:D12.下述情况中,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多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肾血浆流量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降低答案:C1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注射抗利尿激素答案:C14.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B.肾血浆流量增大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E.滤过膜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答案:E15.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尿量增多可能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尿素生成减少C.肾髓质直小血管血流加快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答案:B16.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A.致密斑B.球外系膜细胞C.间质细胞D.球旁细胞E.感受器细胞答案:D17.近端小管Na+重吸收量常是Na+滤过量的A.55- 65%B.65- 70%C.75- 80%D.85-90%E.95-99%答案:B18.近端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A.低渗重吸收B.等渗重吸收C.高渗重吸收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E.受醛固酮的调节答案:B19.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A.肾血管血压变化B.肾血流的NaCl含量变化C.肾小管内压变化D.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答案:D20.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A.基侧膜上的Na+泵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答案:A21.葡萄糖重吸收继发于哪种离子的重吸收A.K+B.Ca2+C.Cl-D.Na+E.Mg2+答案:D22.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A.以HCO3-的形式吸收B.以CO2的形式吸收C.主要在远端小管进行D.滞后于Cl-的吸收E.不依赖于H+的分泌答案:B23.大量饮清水使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动脉血压升高D.近端小管渗透压增高E.血管紧张素II减少答案:A24.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NaClB.尿素C.NaCl和尿素D.KClE.NaCl和KCl答案:C2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肾脏NaCl排出减少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答案:D26.终尿中的钾离子主要来源于A.肾小球滤过B.近曲小管分泌C.髓袢降支粗段分泌D.髓袢细段分泌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答案:E27.正常终尿一般占原尿量的:A.1%B.5%C.10%D.20%E.50%答案:A28.机体调节重吸收水量的部位是: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答案:E29.下列哪些情况下尿量不见增加A.尿崩症B.糖尿病C.交感神经兴奋D.肾动脉血压升高E.输入甘露醇答案:C3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钠排钾C.保钠保钾D.排氢排钾E.排氢保钠31.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A.神经垂体B.腺垂体C.视上核D.视前区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答案:C32.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是:A.ADHB.醛固酮C.糖皮质激素D.血管紧张素E.肾上腺素答案:A33.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是A.循环血量增加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血钾浓度增高,血钠浓度降低D.交感神经抑制E.副交感神经兴奋答案:C34.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B.保Na+、排K+、保水C.增强髓袢升支粗段NaCl的主动重吸收D.促进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E.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答案:A35.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答案:C36.给某患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备课讲稿

、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 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 的结果。
、肾小球滤过膜由 、 、 三层结构组成。
、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 ;而滤过的动力为 。
、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 B )
、有效滤过压 B、滤过膜 C、肾血流量 D、动脉血压 E、滤过率
、滤过膜结构不包括( D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B、基底膜层 C、肾小囊脏层
、肾小囊壁层 E、滤过裂隙膜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B
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D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肾内压下降 C、血浆胶渗压增高
D、肾血浆流量增多 E、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E
A、平均动脉压降低 B、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C、囊内压升高
、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 和 。
、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 ,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
。
、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 和 的调节。
、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A、带负电的小分子 B、带正电的小分子 C、电中性的小分子
D、带正电的大分子 E、带负电的大分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D )
、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 C、入球小动脉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出球小动脉血压
、100~120mmHg E、60~90mmHg
、当动脉血压﹤80mmHg时,可出现( B )
肾的排泄功能—尿的生成过程(生理学课件)

Na+
3.3
3.3
3.5
594
Cl-
3.7
3.7
6.0
666
K+
0.2
0.2
1.5
36
蛋白质
80.0
0
0
微量
葡萄糖
1.0
1.0
0
180
尿酸
0.02
0.02
0.5
3.6
尿素
0.3
0.3
20.0
54
肌酐
0.01
0.01
1.5
1.8
氨
0.001
0.001
0.4
0.4
表8-2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的比较
⑵重吸收方式
①近端小管: Na+主动重吸收→电位差→Cl-等被动重吸收→渗透压差→水重吸收。协同转动葡萄糖和氨基酸→渗透压差→水重吸收
②髓袢升支粗段:Na+、Cl-与K+由同一载体协同转运到细胞内→Na+被钠泵泵入组织间隙,而Cl-则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组织间液。通过 Na+泵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个Cl-,同时伴有2个 Na+的重吸收(1个主动、1个被动)。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二)几种营养物质的重吸收
5.葡萄糖的重吸收
⑴部位 只限于在近球小管全部重吸收
⑵方式 主动(Na+泵提供能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⑶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最低值,称为肾糖阈。正常为8.96~10.08mmol/L(160~180mg/dl)
思维拓展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小结(思维导图)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本文将对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排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以加深对这一重要器官的理解。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1.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控制人体内部的体液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大量稀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反之,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代谢产物和调节血浆离子浓度,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液中的酸碱度发生改变时,肾脏能够调节酸碱离子的排泄,使血液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3. 调节血压: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来调节血压。
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高时,肾脏会增加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反之,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低时,肾脏会增加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压。
4. 产生尿液:肾脏通过对血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生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了体内代谢废物、多余物质和水分等,通过排除尿液,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滤过:肾脏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滤过到肾单位中。
在肾小球内部,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旋涡,使水分和溶质进入肾小管。
2.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肾单位对滤过的水分和溶质进行选择性的重吸收。
水分和溶质经过肾小管的各个部分,根据体内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被重吸收回体内。
3. 分泌:除了滤过和重吸收外,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分泌,肾小管可以将体内的某些废物和药物排泄进尿液中,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
4. 浓缩与稀释:通过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作用,肾脏能够调节尿液的浓度。
当体内缺水时,肾脏可以通过浓缩尿液来减少水分的丢失;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可以通过稀释尿液来增加水分的排出。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内部重要的器官,不仅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如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血压等,还担负着排泄代谢产物和废物的重要功能。
生理学基础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三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有效滤过压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肾血浆流量
(一)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安静状态下,因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小球毛细 血管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减少。 大失血,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至
40mmHg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小为零。
有肾、肺、皮肤、消化道等。
肾:水、电解质、尿素、肌酐、尿酸等 肺:排出CO2 、少量水等 皮肤:水、 NaCl和尿素等 消化道:胆色素、无机盐等。粪便中未被消化 的食物残渣由大肠排出,它不属于生理排泄物
二、肾的功能
(一)生成和排出尿液 (二)维持内环境稳态 (三)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肾素、前列腺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2.血浆胶体渗透压
某些疾病 如肝肾疾病
血浆蛋白浓度
静脉大量输 入生理盐水
血浆被稀释
血浆胶体渗透压
尿量
肾小球滤过率
有效滤过压
3.肾小囊内压 正常情况下囊内压较稳定。当肾盂或输尿管 由于结石或肿瘤阻塞尿路时,囊内压升高。 (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都比较 稳定
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 管腔变窄→滤过面积减小、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 蛋白减少或消失→通透性增大、因此,出现少尿、 蛋白尿和血尿。 (三)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二)重吸收特点 1、选择性:凡是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则大部分重吸 收甚至完全重吸收。而其他物质的重吸收较少甚至 完全不被重吸收。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全部重吸收;水、Na+、
HCO3-等大部分重吸收;尿素少部分重吸收;肌 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球毛细血管
滤过膜
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肾小囊上皮细胞
肾小囊
血管内皮细胞层可见有缺乏细胞质的部分,称为窗孔, 此结构的分布比较规整,其孔径约为50~100nm。 防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出不起阻留作用。
◦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余下的水和无机盐类 受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等体液因素的调节
近曲小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膜 髓袢降支由单层
上有大量密集的微绒毛,形 成刷状缘,这种结构大大增 加了重吸收的面积。
返回
二、肾脏功能的结构基础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三)球旁器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远曲小管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 单 位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集合管
髓袢升支 粗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一)生成尿液
尿生成的三个阶段: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和排泄
正常人每昼夜所排出的尿量约为1500ml。多尿: >2500ml;少尿:100<尿量<500ml;无尿:<100ml
尿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 排泄尿液的意义:
◦ 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物质和异物; ◦ 调节水、电解质和渗透压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数量
多(85~90%)
少(10~15%)
体积
较小
较大
动脉口径 髓袢长度
A入∶ A出= 2∶1 短
A入≤ 长
出球小动脉后 分布于皮质部的 还形成U形 的 毛细血管 肾小管周围 的直小血管
肾素含量 功能
多 生成尿液
少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返回
三、肾脏的血液循环
(一)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三、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原尿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②肾小囊内压
③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
滤过膜
② ①③
肾小球
滤液只产生于入球小动 脉端到滤过平衡之前
kPa 肾小球毛细 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血浆胶体
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入球端 6.0
1.33 2.67
2.0
出球端 6.0
1.33 4.67
0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
入球小动脉粗而短,血流阻力较小 出球小动脉细而长,血流阻力较大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功能
一、概述 二、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一、概述
基膜是超滤过的主要屏障。
由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可
能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
何者可以滤过。
有
时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也可
以通过基膜。
滤过膜的外层,即上皮 细胞层,该细胞具有足 突,足突之间形成裂隙, 其表面附有一层滤过裂 隙膜,膜上有直径约4~ 14nm的小孔。
正常时滤过膜上皮细胞、足突及其滤过裂隙膜上覆盖 着一层酸性糖蛋白,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
原尿即是血浆的超滤液 ◦ 原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少; ◦ 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 素、尿酸、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 ◦ 囊内液的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相似。
微穿刺法
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结构基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 ◦ 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 物质基础——肾血浆流量
(一)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且分布不均
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流经两侧肾 脏,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5~1/4左右。
◦ 94%左右的血液分 布在肾皮质
◦ 5~6%分布在外髓 ◦ 不到1%供应内髓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 毛细血管网 入球小动脉
小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重吸收:指小管液中物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回 到血液中的过程。
(一)重吸收的部位 (二)重吸收的途径与方法
(一)重吸收的部位
不同肾小管阶段重吸收能力不同 ◦ 近曲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最强
全部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 大部分水及无机盐类 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
◦ 髓袢
余下的水和无机盐类 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清除率 尿液的排放
第一节 概述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 二、肾脏功能的结构基础 三、肾脏的血液循环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
(一)生成尿液 (二)内分泌功能
叶间动脉
直小血管 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2.肾血流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皮质肾单位入球小动脉的口径 比出球小动脉略粗一倍,肾小球内血压较高,增加 肾小球滤过压;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而胶体渗透压较 高,这对肾小管的重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返回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1. 尿液生成的三个过程:概念及特点 2. 肾小球滤过率 3. 滤过分数 4. 肾糖阈 5. 钠和水的重吸收特点 6. 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7. 排尿反射
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药物) 和过剩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 排泄。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 ◦ 呼吸器官: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 消化道:胆色素以及经大肠粘膜排出的一些无机盐类如钙、 镁、铁等; ◦ 皮肤:以汗腺分泌形式排出水分、氯化钠和尿素等; ◦ 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水分、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等。 调节机体的水和渗透压平衡、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 ——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三、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 ◦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 过率。 ◦ 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 两侧肾脏24h的超滤液总量180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