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排泄功能
临床医师考点之肾脏的排泄功能

临床医师考点之肾脏的排泄功能第一节尿量人们每天都要喝人大量的水分,同时在进食的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
这些水分很大程度上要经过肾脏排出。
人的饮食习惯及饮水量都不相同,因此一昼夜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也有一定的差异。
具体到每个人,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正常约为l~2L/24h。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饮水过多时,尿量排出也多,饮水少且出汗多时尿量也会减少。
一昼夜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或闭尿,常见于下列情况:严重脱水、心力衰竭、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潴留等。
尿量超过2500ml时称为多尿,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盂肾炎期间肾间质受损、慢性肾炎后期肾浓缩功能受损时等情况。
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一、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3个基本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血浆成分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均可过滤。
过滤物为原尿,每天约180L,终尿只占1%,通过增加滤过的利尿效果很小。
(二)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1.近曲小管吸收原尿中60%~65%的Na+,85%~90%NaHC03,吸收NaHC03是因为细胞内含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催化H20和C02生成H2C03,后者解离出H+,与管腔中Na+进行1:1交换。
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仅有弱利尿作用,因为以下各段具有代偿性再吸收。
2.髓袢升枝粗段吸收原尿中30%~35%的Na+,但不伴有水的吸收。
这是因为存在共同转运系统(载体),从管腔将K+-Na+-2Cl-转运进入间质,形成髓质高渗区。
部分K+返回管腔形成正电位,促进Ca2+和Mg2+再吸收。
此段管腔内原尿的渗透压由下而上逐渐降低,为尿的稀释功能。
高效利尿药作用在此区。
3.远曲小管的近端重吸收10%的Na+,在Na+-K+ATP酶作用下将Na+和Cl-重吸收(水不吸收),在甲状旁腺素调节下,进行Na+-Ca2+交换主动吸收Ca2+。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心房钠尿肽
▪ 具有排钠利尿作用 ▪ 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 ▪ 具有减少血容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
▪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Ca+的重吸收 ▪ 增加磷酸盐的排出
肾脏泌尿功能的重要性
▪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对血浆不断处理 ▪ 具有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的作用 ▪ 肾脏受损时会出现: ①水电解质紊乱,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现肾性贫血 ③胆钙化醇分泌减少,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
D.其他物质的排泄 经肾小管还排出肌酐、马尿酸等,以及外来 有机物如对氨基马尿酸盐、酚红、青霉素、 碘锐特等。
临床上利用酚红排泄试验来判断肾小管的 排泄功能。
尿的浓缩与稀释
渗透压: 尿液=血浆→等渗尿 尿液﹥血浆→浓缩尿 尿液﹤血浆→稀释尿
肾脏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是保持机体水 平衡的重要机制。
由于自肾皮质 到肾髓质存在渗透 压逐渐升高的渗透 梯度,集合管正处 在这一渗透梯度之 中。当低渗液流经 集合管时,其中水 分被重吸收,吸收 多少,受抗利尿激 素的调节。
尿的化学成分
水占95~97%,其余为固体物质,包括有 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还有少量蛋白质、还 原糖、酮体及胆色素等。
▪ 肾脏排出水和电解质的速率存在着日周 期变化:
▪ 水:8小时睡眠时间最少; ▪ K+和Na+:夜间排出少,中午至下午较多; ▪ H+:夜间排出多,日间少; ▪ Ca+和Mg2+:夜间排出多。
▪ 了解此昼夜节律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功能。
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
一、尿的输送和贮存 尿在肾生成→肾盂→输尿管→膀胱(暂
时贮存尿液)
贮尿量 膀胱内压 尿意
﹤0.4L ﹤10cmH2O 无 0.4~0.5L 15cmH2O 有 达0.7L 35cmH2O 强烈
肾脏生理学探究肾脏的滤过与排泄功能

肾脏生理学探究肾脏的滤过与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滤过与排泄功能对于维持体内水平衡和排除体内废物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究肾脏的滤过与排泄功能,并解释其在维持体内稳态和排除废物方面的重要性。
一、肾脏的滤过功能肾脏的滤过功能主要通过肾小球完成。
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管组成。
肾小球囊内有许多莫氏小体,通过血液进入肾小球囊的压力,将血浆中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质滤出,形成初尿。
肾小球滤过的物质主要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
在滤过过程中,肾小球对这些物质的选择性滤过有赖于滤过屏障的结构和肾小管对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例如,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应该出现在尿液中,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屏障能够阻止血浆蛋白的滤过。
同时,一些有益的物质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则需要被肾小管重吸收,确保它们不被排泄。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通过肾小管完成。
肾小管是肾脏的主要排泄单位,起到将滤过的物质进一步处理,使其排出体外的作用。
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等部分。
这些管道通过对物质的再吸收和排泄,调节体内的水和离子浓度,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同时,肾小管还通过排除体内的废物,如尿素、尿酸等有害物质,维护体内的环境稳定。
三、肾脏的重要性肾脏的滤过与排泄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首先,肾脏通过滤过过程除去了体内废物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例如,尿素是代谢蛋白质产生的废物,如果不能被肾脏滤过并排出体外,将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肾脏的滤过功能可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能够通过增加尿量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平衡。
反之,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能够通过减少尿量来保留体内的水分。
此外,肾脏的排泄功能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离子平衡。
肾小管对钠、钾、钙等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起着重要作用,确保体内的离子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肾脏的滤过与排泄功能在维持体内稳态和排除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学和排泄功能。
本文将对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排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以加深对这一重要器官的理解。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1.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控制人体内部的体液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大量稀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反之,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代谢产物和调节血浆离子浓度,对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液中的酸碱度发生改变时,肾脏能够调节酸碱离子的排泄,使血液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3. 调节血压: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排泄来调节血压。
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高时,肾脏会增加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反之,当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过低时,肾脏会增加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压。
4. 产生尿液:肾脏通过对血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生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了体内代谢废物、多余物质和水分等,通过排除尿液,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滤过:肾脏通过肾小球将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滤过到肾单位中。
在肾小球内部,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滤过旋涡,使水分和溶质进入肾小管。
2.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肾单位对滤过的水分和溶质进行选择性的重吸收。
水分和溶质经过肾小管的各个部分,根据体内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被重吸收回体内。
3. 分泌:除了滤过和重吸收外,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分泌,肾小管可以将体内的某些废物和药物排泄进尿液中,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
4. 浓缩与稀释:通过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作用,肾脏能够调节尿液的浓度。
当体内缺水时,肾脏可以通过浓缩尿液来减少水分的丢失;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可以通过稀释尿液来增加水分的排出。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内部重要的器官,不仅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如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血压等,还担负着排泄代谢产物和废物的重要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承担着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介绍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一、肾脏的结构人体内共有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腹腔内,紧邻背腹膜。
肾脏的外形呈豆形,大小约为12 cm×6 cm×3 cm。
每个肾脏有凹陷的部分称为肾门,通过肾门进入的血管和神经称为肾门血管和肾门神经。
肾脏的结构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皮质的表面有许多纵横相交的血管,形成肾小体。
肾小体是肾脏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有一个球状的滤泡,内部有许多细小的过滤单位,称为肾小球滤泡。
血液进入肾小球滤泡后,其中的水、盐和废物被过滤出来,形成初尿。
初尿会经过一系列的肾小管改造,成为终尿。
终尿由肾小管汇聚,形成集合管,再经过肾盂,最终排出体外。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过滤血液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过滤血液。
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通过肾小球滤泡被过滤出来,形成初尿。
2. 调节水分平衡肾脏对体液中的水分进行调节。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通过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减少尿量,保留水分。
3. 调节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体内电解质的浓度和平衡。
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在体内的含量受到肾脏的控制,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4. 排除废物肾脏通过排尿排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
这些废物在肾小管中与盐分和水一起被排出体外,保持体内废物的平衡。
5. 调节酸碱平衡肾脏参与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尿液中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排泄,肾脏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多种功能。
其结构由皮质和髓质组成,肾小球和肾小管是肾脏的基本单位,通过过滤血液形成初尿,随后经过肾小管的改造排出终尿。
排泄功能主要包括过滤血液、调节水分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排除废物和调节酸碱平衡等。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排泄是指机体将进入血液的代谢尾产物、体内过剩物质以及异物排出至体外的过程。
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还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它可以分泌肾素、1,25-羟维生素D3和前列腺素等。
肾素和前列腺素在学习指导书第59页关于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内容中有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第34页红细胞的生成中有介绍,同学们可以进行温习。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可由下图表示:肾小球肾小体肾小囊肾单位近曲小管肾小管髓袢远曲小管肾单位根据肾小体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数量多,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近髓肾单位数量少,髓袢长,出球小动脉在离开肾小球后,部分形成细长的直小血管,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近球小体包括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Na+变化)和间质细胞。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两大特点:一是血液供应丰富,分布不均;二是形成两套毛细血管网。
两套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和特点:入球小A分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汇成出球小A,→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管压力较高,利于滤出)(血管压力较低,利于重吸收)三、肾血流量的调节我们前面在学习器官循环时,知道脑血流量有自身调节机能,自身调节的范围是动脉血压在60-140mmHg之间时,脑血流量可保持相对恒定。
那么,肾脏在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之间变动时,肾脏血流量也可保持相对恒定,由于这种调节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参加,所以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特殊情况下,为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在肾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等作用下,肾血流量可减少。
四、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结构: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功能:滤过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和分泌结果:原尿生成终尿生成五、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滤过率和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原尿的量。
(建议:与心率、基础代谢率等概念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肾脏的排泄功能

3、H2O旳重吸收
近端小管
●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
●重吸收特点: ①类同Na+,具球-管平衡现象,即重吸收 量一直为滤过量旳65~70%(后述)。 ②近端小管对重吸收水旳量与机体是否缺 水无关,属于一种必然性重吸收
紧急情况下,经过神经体液旳作用,肾血 流量降低,全身血液重新分配,确保心、 脑等器官旳血供,“移缓济急”。
第二节 肾小球旳滤过功能
Glomerular filtration
肾小球旳滤过: 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水
分和小分子物质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 成原尿旳过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 表不同肾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 体渗透压(COP)上升旳斜率。 曲线A: RPF小时→ COP↑速度快 曲线C: RPF大时→ COP↑速度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度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旳物质 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旳重吸收功能
重吸收(reabsorption):小管液中旳物 质经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 血液旳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旳重吸 收。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三)电解质和水旳重吸收
1、Na+旳重吸收
➢滤液中Na+ 99%以上能够被重吸收 ➢近端小管重吸收旳能力最大 ➢在近端小管旳重吸收属于原发性主动重吸收
(1)近端小管:
Na+旳重吸收机制: Na+和葡萄糖同向转运 H+ - Na+互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脏排泄功能
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备排泄废物与调节体液平衡
的功能。
它通过净化血液、排除体内多余物质与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脏排泄功能的过程与机制。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 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由
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囊由毛细血管球状扩张部分(肾小球
滤过器)和被内膜包裹的结构(被膜囊)构成。
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排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尿液的生成:肾小球滤过器将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
物质过滤到肾小管内,形成初尿。
随后,在肾小管的吸收、分泌和反
吸收作用下,初尿逐渐转化为尿液。
尿液中排除了大部分有害物质和
过多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等。
2.2 水盐平衡的调节:肾单位通过肾小管对水、钠、氯和其他离子
进行重吸收和排泄,维持体液中水盐的平衡。
肾小管对这些离子的排
泄量与重吸收量的调节,能使体液中的水分量和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2.3 酸碱平衡的调节:肾小管对氢离子的排泄与重吸收调节,能够稳定体液的酸碱度。
当体内酸碱平衡紊乱时,肾单位会分泌更多或更少的氢离子,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2.4 毒物代谢产物的排泄:肾脏还通过排泄代谢产物、药物和有机阴离子的方式,清除体内的毒物和废物,并净化血液。
二、肾脏排泄功能的调控
肾脏排泄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自身调控和神经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实现。
1. 肾脏自身调控
肾脏自身调控主要包括:
1.1 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尿液的形成与排泄。
通过调节肾小球的收缩和扩张,尤其是肾小球血管前小动脉的改变,可以调控肾小球滤过率。
1.2 过滤屏障的选择性控制:肾小球滤过器的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与被膜共同形成了一层过滤屏障。
该层屏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改变过滤界面的通透性来调控物质的排泄。
1.3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对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内的渗透压、钠浓度和荷尔蒙(如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等因素会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
2.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因子参与,可对肾脏排泄功能进行精确调控:
2.1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通过对肾动脉平滑肌收缩和扩张的调节,控制肾小球滤过率。
副交感神经则通过舒张肾动脉平滑肌,增加肾血流量。
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该系统能够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
当血压下降,肾小球灌注压下降时,肾素从肾小球分泌,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血管收缩物质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从而调节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2.3 利钠激素: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对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起反调节作用,通过控制肾单位对水、钠离子的调节,维持体液平衡。
三、肾脏排泄功能的药物调节
药物可以通过干预肾小球滤过、调节肾小管重吸收或影响代谢产物的排泄,对肾脏排泄功能产生影响,具体包括:
1. 利尿剂:利尿剂可通过不同机制,如抑制肾小球滤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或增加尿液渗透压等,增加尿液的排泄,从而调节体液平衡。
2. 抗生素:某些抗生素通过抑制肾小管的分泌或重吸收,延长药物滞留时间,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3. 抗痛风药物:抗痛风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的合成、增加尿酸的排泄等机制,调节体内尿酸的代谢与排泄。
4.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调节肾小管对水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影响尿液的排泄和体液平衡。
综上所述,肾脏排泄功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器和肾小管的作用,通过自身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以及药物的干预机制,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稳定。
深入了解肾脏排泄功能的过程和药物的调节机制,对保护肾脏健康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