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经过多媒体为学生供给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旧址遗物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中国初期原始农业的演变。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要点、难点】要点: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难点: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及盛行的标记。

一、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发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发问: 1、什么是新石器时代?2、那同学们可以想象出原始社会的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吗?我们今日就一同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他们的农耕生活吧。

二、【预习案】1、阅读课本第 6 至 7 页“半坡居民的生活”达成下边填空题:(1)半坡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点:流域村;房子特点:使用石器:(新石器时代)(2)栽种作物:(3)生活器具主假如:最具特点的是:。

2、阅读课本第 8 至9页“河姆渡人的生活”达成下边填空题及问题(1)河姆渡人距今时间:生活地点:流域村。

(2)河姆渡人房子有何特点?有如何的意义?在河姆渡旧址还发现了什么水井?有何意义?(3)河姆渡人的栽种作物:。

主要农具:。

(4)河姆渡人已掌握雕琢技术,出土了中国最早的。

3、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盛行和发展的重要标记有哪些?(2)原始农业盛行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三、【研究案】1、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学生疏组议论、展现小学学习成就。

补充标注教师概括总结: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栽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栽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子——使用磨制石器。

2、回首第一课知识,划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最大不一样点?先由学生疏组议论,教师概括总结: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

3、总结概括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居民代表及主要农作物先由学生疏组议论,教师概括总结。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原始农耕生活活动目的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活动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活动步骤1)通过复习山顶洞人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引出人类生存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以河姆渡人半坡人为例,模拟远古居民,展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风貌。

活动过程(小游戏)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

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

(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

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

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师: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啊!师: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学生讨论:(人类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3.掌握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标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生活地点:流域,陕西东部一带。

3.居住状况:住式圆形房屋(识记图片)。

4.生产生活:(1)作物: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

(2)工具:使用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制造和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

(3)畜牧业:饲养、等家畜。

(4)手工业: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2.生活地点:流域,浙江。

3.居住状况:住式房屋(识记图片),还发现了距今年代最早的。

4.生产生活:(1)作物: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这一作物的国家。

(2)工具:用耕种。

(3)畜牧业:饲养、、等家畜。

(4)手工业:会制造、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懂得使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作物:。

南方长江流域作物:。

2、生产方式:由发展到用等工具进行耕种。

3、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种植,饲养的出现以及、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说出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异同点,而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三、巩固检测1.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聚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主要农作物是水稻2.一个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B.穿着麻布衣服,吃上了粟米饭,再配以各式素菜和荤菜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用漂亮的彩陶盛装东西3.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决定南北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 B.生产工具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4.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共同之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B.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C.都会制作彩陶,挖掘和使用木质结构水井D.都会制作乐器5.英国一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导游,你不会向客人介绍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设计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设计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设计(无答案)

2 原始农耕生活【课程标准】了解原始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掌握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生产和生活状况,熟记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2、通过释读图片并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归纳、比较、列表的方法,准确阐述原始农耕居民生产、生活等不同之处的原因,精确把握原始农耕居民的异同。

3、通过解读课本相关史料,在加强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准确归纳总结考古和考古发现对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农耕生活。

通过释读教材插图,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把握;通过考古资料的解读,明确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清楚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从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同时结合教材P7插图,分析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原始农业的影响,进而掌握原始农耕居民种植农作物的不同。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自主学习15分钟,双色笔\圈点勾画\作标注)1、快速阅读【半坡居民的生活】在课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圈点勾画:生活地点、所属流域、生活年代、房屋样式、生产工具、种植农作物、畜牧业、手工业情况,并在相关位置作标注。

2、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河姆渡人的生活】(别忘了作标注哦!)3、根据自学内容,制作表格比较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的特征。

(要求:表格美观实用、知识要归类、内容需祥实)4、快速阅读【原始农业的发展】一目,圈点勾画:原始农业兴起的地点、兴起发展的过程、兴起的标志、意义(作用\影响)。

二、合作学习(小组探究8分钟,组议)5、识读P7插图,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并结合上表分析其不同特征的原因。

6、历史材料解读材料一: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设计(无答案)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过程】
课中学习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生活。

2.半坡原始居民居于__________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_ _________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__________。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生活。

2.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于__________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__________式房屋。

3.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__________。

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

四、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通关检测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3.最早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的原始人类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5.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师寄语:课题第二课时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审核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导学过程预习自测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用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着的房子。

2、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石器,种植粮食作物。

住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课堂交流与探究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那么要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呢?(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导学过程课堂反馈练习与巩固1.元谋人、长阳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2.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学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的;生活位置:的流域;使用的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生活位置:流域 __村;使用工具--- 的石器;半坡居民种植的。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半坡居民居住在的。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的;地点;出现的陶和的陶;在后期,出现了的和。

原因是:的的发展。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不同原因是什么?环节三:精讲点拨,突破疑难填表: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比较简表氏族名称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地理位置房屋类型主要农作物家畜种类生产工具烧制陶器环节四:学以致用,巩固拓展(一)、当堂训练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2.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人猿相揖别。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知道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

2.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简要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省,距今大约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河姆渡人已经会水井饮水,住着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2.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省,距今大约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丽的,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刻画符号。

3.思考:“动脑筋”一(第8页)、二(第10页)和“活动与探究”。

新-课-标-第-一-网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有何不同?第三子目:大汶口原始居民(略)1.自读,大致了解本目内容。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遗址名称,距今时间长江流域的代表生产状况生活情况遗址名称,距今时间黄河流域的代表生产状况生活状况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化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
模块中国古代史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考点必知1.说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2.通过观看实物插图和问题,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3.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自主学习1.根据正文第1目内容,请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
①历史与分布:
②长江流域代表:
③黄河流域代表:
④简述原始农业的特征:
2.根据正文第2、3目内容,请完成下列表格?
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
时间
地点
房屋特点
农作物
家畜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3.针对本课所学,请你谈谈对我国古代原始农业科学知识的认识?
一课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某摄制组来到西北,想以北方最早培育的农作物为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
A.水稻
B.高粱
C.玉米
D.粟
3.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4.河姆渡人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下图所示属于干栏式房屋的是()
5.下面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这件文物证
明了()
A.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的生活
B.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C.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家畜
D.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
6.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
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
7.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图1、图2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

(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