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9 讲 二次函数

合集下载

第09讲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解析版)

第09讲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解析版)

第9讲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知识梳理1.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解析式【例1】.(1)某工厂1月份的产值是200万元,平均每月产值的增长率为x(x>0),则该工厂第一季度的产值y 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200x2+600x+600(x>0).【分析】首先分别表示出二月、三月的产值,然后再列出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y=200+200(1+x)+200(1+x)2=200x2+600x+600(x>0),故答案为:y=200x2+600x+600(x>0).(2)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m=162﹣3x.(1)请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元)与每件销售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商品的销售利润能否达到500元?如果能,求出此时的销售价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分析】(1)此题可以按等量关系“每天的销售利润=(销售价﹣进价)×每天的销售量”列出函数关系式,并由售价大于进价,且销售量大于零求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根据(1)所得的函数关系式,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题意得,每件商品的销售利润为(x﹣30)元,那么m件的销售利润为y=m(x﹣30),又∵m=162﹣3x,∴y=(x﹣30)(162﹣3x),即y=﹣3x2+252x﹣4860,∵x﹣30≥0,∴x≥30.又∵m≥0,∴162﹣3x≥0,即x≤54.∴30≤x≤54.∴所求关系式为y=﹣3x2+252x﹣4860(30≤x≤54).(2)由(1)得y=﹣3x2+252x﹣4860=﹣3(x﹣42)2+432,所以可得售价定为42元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432元.∵500>432,∴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商品的销售利润不能达到500元.【变式训练1】.(1)某种商品的价格为5元,准备进行两次降价,如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都是x,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y(单位:元)随每次降价的百分率x的变化而变化,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5(1﹣x)2.【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为5(1﹣x),第二次降价后价格为5(1﹣x)(1﹣x),进而可得y与x之间的关系式.【解答】解:由题意得:y=5(1﹣x)2,故答案为:y=5(1﹣x)2.(2)学校准备将一块长20m,宽14m的矩形绿地扩建,如果长和宽都增加xm,设增加的面积是ym2.(1)求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要使绿地面积增加72m2,长与宽都要增加多少米?【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得到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将y=72代入(1)中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y=(20+x)(14+x)﹣20×14化简,得y=x2+34x,即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x2+34x;(2)将y=72代入y=x2+34x,得72=x2+34x,解得,x1=﹣36(舍去),x2=2,即若要使绿地面积增加72m2,长与宽都要增加2米.2.二次函数的应用(1)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问题在商品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求最大利润,最大销量等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意,确定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确定其最大值,实际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因此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几何图形中的二次函数问题常见的有:几何图形中面积的最值,用料的最佳方案以及动态几何中的最值的讨论.(3)构建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形的隧道、大桥和拱门等实际问题时,要恰当地把这些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落实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抛物线上,从而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通过解析式可解决一些测量问题或其他问题.【例2】.(1)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若水面下降2.5m,那么水面宽度为()m.A.3B.6C.8D.9【分析】根据已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再通过把y=﹣2.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水面宽度,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横轴x通过AB,纵轴y通过AB中点O且通过C点,则通过画图可得知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且经过A,B两点,OA和OB可求出为AB的一半2米,抛物线顶点C坐标为(0,2),设顶点式y=ax2+2,把A点坐标(﹣2,0)代入得a=﹣0.5,∴抛物线解析式为y=﹣0.5x2+2,当水面下降2.5米,通过抛物线在图上的观察可转化为:当y=﹣2.5时,对应的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直线y=﹣2.5与抛物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把y=﹣2.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2.5=﹣0.5x2+2,解得:x=±3,∴水面宽度为3﹣(﹣3)=6(m).故选:B.(2)如果矩形的周长是16,则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A.8B.15C.16D.64【分析】首先根据矩形周长为16,设一条边长x,矩形面积为y,可表示出另一边长为8﹣x,再根据矩形面积=长×宽列出函数解析式并配方即可得结论.【解答】解:∵矩形周长为16,∴设一条边长x,矩形面积为y,则另一边长为8﹣x,∴y=(8﹣x)x=﹣x2+8x=﹣(x﹣4)2+16,∴当x=4时,y有最大值是16.(3)若实数m、n满足m+n=2,则代数式2m2+mn+m﹣n的最小值是﹣6.【分析】设y=2m2+mn+m﹣n,由m+n=2得n=2﹣m,再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y=2m2+mn+m﹣n,∵m+n=2,∴n=2﹣m,∴y=2m2+m(2﹣m)+m﹣(2﹣m)=m2+4m﹣2=(m+2)2﹣6,此为一个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有最小值,当m=﹣2时,y有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6.(4)某百货商店服装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某品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不变的情况下,若每件童装每降价1元,日销售量将增加2件,当每件童装降价多少元时,这种童装一天的销售利润最多?最多利润是多少?【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利润与所将价格的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即可.【解答】解:设每件童装降价x元,利润为y元,由题意,得:y=(40﹣x)(20+2x)=﹣2(x﹣15)2+1250,∴当x=15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1250元,答:每件童装降价15元时,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的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1250元.【变式训练2】.(1)一次足球训练中,小明从球门正前方将球射向球门,球射向球门的路线呈抛物线.当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6m时,球达到最高点,此时球离地面3m.已知球门高是2.44m,若足球能射入球门,则小明与球门的距离可能是()A.10m B.8m C.6m D.5m【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求出函数解析式,求y<2.44对应的x的值.【解答】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6)2+3,将(0,0)代入解析式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6)2+3,当x=10时,y=,<2.44,满足题意,故选:A.(2)如图,P是抛物线y=x2﹣2x﹣3在第四象限的一点,过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四边形OAPB周长的最大值为.【分析】设P(x,x2﹣2x﹣3)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得到C=﹣2(x﹣)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来求最值即可.【解答】解:设P(x,x2﹣2x3),∵过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四边形OAPB为矩形,∴四边形OAPB周长=2P A+2OA=﹣2(x2﹣2x﹣3)+2x=﹣2x2+6x+6=﹣2(x2﹣3x)+6,=﹣2+.∴当x=时,四边形OAPB周长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故答案为.(3)已知抛物线y=﹣x2﹣3x+3,点P(m,n)在抛物线上,则m+n的最大值是4.【分析】把点P(m,n)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n=﹣m2﹣3m+3,等式两边同加m得m+n=﹣m2﹣2m+3,得到m+n关于m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整理成顶点式形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解答】解:∵点P(m,n)在抛物线y=﹣x2﹣3x+3上,∴n=﹣m2﹣3m+3,∴m+n=﹣m2﹣2m+3=﹣(m+1)2+4,∴当m=﹣1时,m+n有最大值4.故答案为:4.(4)某商店购进一批冬季保暖内衣,每套进价为100元,售价为130元,每星期可卖出80套.现因临近春节,商家决定降价促销,根据市场调查,每降价5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套.设保暖内衣售价为x元,每星期的销量为y件.(1)求商家降价前每星期的销售利润为多少元?(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每件售价定为多少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1)商家降价前,每套的利润是30元,销售量是80套,根据利润=每套的利润×销售量,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每降价5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套,当保暖内衣售价为x元时列出函数关系即可;(3)根据每星期的销售利润等于单套的利润乘以销售量列出函数的关系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函数最值.【解答】解:(1)由题意得:(130﹣100)×80=2400 (元),∴商家降价前每星期的销售利润为2400元;(2)由题意可得:y=×20+80=﹣4x+600,∴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4x+600;(3)设每星期的销售利润为w元,则:w=(x﹣100)y=(x﹣100)(﹣4x+600)=﹣4(x﹣125)²+2500,∴当每件售价定为125 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2500元.答:当每件售价定为125 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2500元.二、课堂训练1.某中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长为4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所示),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围成的苗圃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A.y=x(40﹣x)B.y=x(18﹣x)C.y=x(40﹣2x)D.y=2x(40﹣2x)【分析】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苗圃园与墙平行的一边长,再根据面积=长×宽列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解答】解: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则苗圃园与墙平行的一边长为(40﹣2x)米.依题意可得:y=x(40﹣2x).故选:C.2.如图1,是某次比赛中垫球时的动作,若将垫球后排球的运动路线近似的看作抛物线,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运动员垫球时(图中点A)离球网的水平距离为5米,排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5米,排球在球网上端0.26米处(图中点B)越过球网(女子排球赛中球网上端距地面的高度为2.24米),落地时(图中点C)距球网的水平距离为2.5米,则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表达式为()A.y=﹣x2﹣x+B.y=﹣x2+x+C.y=x2﹣x+D.y=x2+x+【分析】方法一:根据题意结合函数的图象,得出图中A、B、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关系式即可;方法二:根据四个选项中关系式系数的特点,结合抛物线位置,确定a、b的符号和c的值,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方法一:0.26+2.24=2.5=(米)根据题意和所建立的坐标系可知,A(﹣5,),B(0,),C(,0),设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将A、B、C的坐标代入得:,解得,a=﹣,b=﹣,c=,∴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x+,故选:A.方法二: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由图象可知,a<0,a、b同号,即b<0,c=,故选:A.3.对于向上抛出的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满足这样的关系式:h=vt﹣gt2,其中h是上升高度,v是初始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g≈10m/s2),t为抛出后的时间.若v=2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h=20m时,对应两个不同的时刻点B.当h=25 m时,对应一个时刻点C.当h=15m时,对应两个不同的时刻点D.h取任意值,均对应两个不同的时刻点【分析】把v=20m/s,g≈10m/s2代入h=vt﹣gt2,将其写成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的最大值,则问题得解.【解答】解:∵h=vt﹣gt2,v=20m/s,g≈10m/s2,∴h=20t﹣5t2=﹣5(t2﹣4t)=﹣5(t﹣2)2+20,∴当t=2s时,h有最大值为20m,即物体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20m,且h=20m时,只有一个时刻,∴A、B、D均不正确.∵h=20t﹣5t2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h有最大值为20m,∴当h=15m时,对应两个不同的时刻点.∴C正确.故选:C.4.某地要建造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地面安装一个柱子OA,O恰为水面中心,安置在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在过OA的任一平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式是y=﹣x2+2x+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柱子OA的高度为3mB.喷出的水流距柱子1m处达到最大高度C.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3mD.水池的半径至少要3m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至于落在池外【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y=﹣x2+2x+3=﹣(x﹣1)2+4,∴当x=0时,y=3,即OA=3m,故A选项正确,当x=1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4,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当y=0时,x=3或x=﹣1(舍去),故D选项正确,故选:C.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0≤x≤1+2).关于该函数在所给自变量取值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最小值﹣2,无最大值B.有最小值﹣2,有最大值﹣1.5C.有最小值﹣2,有最大值2D.有最小值﹣1.5,有最大值2【分析】根据图象及x的取值范围,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解:根据图象及x的取值范围,当x=1时,y取最小值为﹣2,当x=1+2,y取最大值为2,∴该函数有最小值﹣2,有最大值2,故选:C.6.一台机器原价为60万元,如果每年价格的折旧率为x,两年后这台机器的价格为y万元,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60(1﹣x)2.【分析】原价为60万元,一年后的价格是60×(1﹣x),二年后的价格是为:60×(1﹣x)×(1﹣x)=60(1﹣x)2,可得结论.【解答】解:由题意知:两年后的价格是为:y=60×(1﹣x)×(1﹣x)=60(1﹣x)2,则函数解析式是:y=60(1﹣x)2,故答案为:y=60(1﹣x)2.7.从喷水池喷头喷出的水珠,在空中形成一条抛物线,如图所示,在抛物线各个位置上,水珠的竖直高度y(单位:m)与它距离喷头的水平距离x(单位:m)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式y=﹣2x2+4x+1,则喷出水珠的最大高度是3 m.【分析】先把函数关系式配方,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即可得出水珠达到的最大高度.【解答】解:∵y=﹣2x2+4x+1=﹣2(x﹣1)2+3,∴当x=1时,y有最大值为3,∴喷出水珠的最大高度是3m,故答案为:3.8.某商场经营一种小商品,已知购进时单价是20元.调查发现:当销售单价是30元时,月销售量为280件.而销售单价每上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件,当月销售利润最大时,销售单价为39元.【分析】设销售单价为x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单价利润为x﹣20元,销售数量为280﹣(x﹣30)•10,根据公式利润=(售价﹣进价)×销售数量.通过配方可求利润最大值.【解答】解:设销售单价为x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单价利润为(x﹣20)元,销售数量为280﹣(x﹣30)•10,∴利润总额为y=(x﹣20)•[280﹣(x﹣30)•10],化简得:y=﹣10x2+780x﹣11600,配方得:y=﹣10(x﹣39)2+3160,当单价为39元时,有最大利润3610元,故答案为:39.9.汽车刹车后行驶的距离s与行驶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是s=﹣3t2+8t,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来所用时间是秒.【分析】当汽车停下来时,s最大,故将s=﹣3t2+8t写成顶点式,则顶点横坐标值即为所求.【解答】解:∵s=﹣3t2+8t,=﹣3(t﹣)2+,∴当t=秒时,s取得最大值,即汽车停下来.故答案为:.10.疫情期间,按照防疫要求,学生在进校时必须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某校统计了学生早晨到校情况,发现从7:00开始,在校门口的学生人数y(单位:人)随时间x(单位:分钟)的变化情况的图象是二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求校门口排队等待体温检测的学生人数最多时有多少人;(3)从7:00开始,需要多少分钟校门口的学生才能全部进校?【分析】(1)根据图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2)根据函数的性质求最值;(3)令y=0,解方程﹣x2+16x+34=0即可.【解答】解:(1)设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根据题意得:,解得:,∴y=﹣x2+16x+34;(2)由(1)知,﹣<0,∴y有最大值,y max===162,∴校门口排队等待体温检测的学生人数最多时有162人;(3)令y=0,得:﹣x2+16x+34=0,解得:x1=﹣2(舍),x2=34,∴从7:00开始,需要34分钟校门口的学生才能全部进校.11.某超市销售一种商品,每件成本为50元,销售人员经调查发现,销售单价为100元时,每月的销售量为50件,而销售单价每降低2元,则每月可多售出10件,且要求销售单价不得低于成本.(1)求该商品每月的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求自变量取值范围)(2)若使该商品每月的销售利润为4000元,并使顾客获得更多的实惠,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3)超市的销售人员发现:当该商品每月销售量超过某一数量时,会出现所获利润反而减小的情况,为了每月所获利润最大,该商品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分析】(1)明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求出函数关系式即可;(2)根据题意,按照等量关系“销售量×(售价﹣成本)=400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到该商品此时的销售单价;(3)设每月所获利润为w,按照等量关系列出二次函数,并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最值即可.【解答】解:(1)∵依题意,得:y=50+(100﹣x)××10=﹣5x+550,∴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5x+550;(2)∵依题意得:y(x﹣50)=4000,即(﹣5x+550)(x﹣50)=4000,解得:x1=70,x2=90,∵70<90,∴当该商品每月销售利润为4000,为使顾客获得更多实惠,销售单价应定为70元;(3)设每月总利润为w,依题意得w=y(x﹣50)=(﹣5x+550)(x﹣50)=﹣5x2+800x﹣27500=﹣5(x﹣80)2+4500,∵﹣5<0,此图象开口向下,∴当x=80时,w有最大值为4500元,∴为了每月所获利润最大,该商品销售单价应定为80元.三、课后巩固1.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x>0),面积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A.y=x2B.y=C.y=D.y=【分析】作出三角形的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得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答】解:作出BC边上的高AD.∵△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x,∴CD=x,∴高为h=x,∴y=x×h=x2.故选:D.2.如图1是一只葡萄酒杯,酒杯的上半部分是以抛物线为模型设计而成,且成轴对称图形.从正面看葡萄酒杯的上半部分是一条抛物线,若AB=4,CD=3,以顶点C为原点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A.B.C.D.【分析】直接根据题意得出B点坐标,进而假设出抛物线解析式,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B=4,CD=3,∴B(2,3),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则3=4x,解得:a=,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故选:A.3.中国贵州省内的射电望远镜(F 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精度最高的望远镜.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望远镜的轴截面呈抛物线状,口径AB为500米,最低点O到口径面AB的距离是100米,若按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x2﹣100B.y=﹣x2﹣100C.y=x2D.y=﹣x2【分析】直接利用抛物线解析式结合已知点坐标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250,0),O(0,﹣10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100,则0=62500a﹣100,解得:a=,故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00.故选:A.4.我们定义一种新函数:形如y=|ax2+bx+c|(a≠0,b2﹣4ac>0)的函数叫做“鹊桥”函数.小丽同学画出了“鹊桥”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并写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①图象具有对称性,对称轴是直线x=1;②当﹣1<x<1或x>3时,函数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③当x=﹣1或x=3时,函数的最小值是0;④当x=1时,函数的最大值是4.A.4B.3C.2D.1【分析】观察图象,分别计算出对称轴、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结合图象逐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图象具有对称性,对称轴是直线x=﹣=1,故①正确;令|x2﹣2x﹣3|=0可得x2﹣2x﹣3=0,∴(x+1)(x﹣3)=0,∴x1=﹣1,x2=3,∴(﹣1,0)和(3,0)是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又对称轴是直线x=1,∴当﹣1<x<1或x>3时,函数值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故②正确;由图象可知(﹣1,0)和(3,0)是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则当x=﹣1或x=3时,函数最小值是0,故③正确;由图象可知,当x<﹣1时,函数值随x的减小而增大,当x>3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均存在大于顶点坐标的函数值,故当x=1时的函数值4并非最大值,故④错误.综上,只有④错误.故选:B.5.如图1,一个移动喷灌架喷射出的水流可以近似地看成抛物线.图2是喷灌架为一坡地草坪喷水的平面示意图,喷水头的高度(喷水头距喷灌架底部的距离)是1米.当喷射出的水流距离喷水头20米时,达到最大高度11米,现将喷灌架置于坡度为1:10的坡地底部点O处,草坡上距离O的水平距离为30米处有一棵高度约为2.3米的石榴树AB,因为刚刚被喷洒了农药,近期不能被喷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流运行轨迹满足函数y=﹣x2﹣x+1B.水流喷射的最远水平距离是40米C.喷射出的水流与坡面OA之间的最大铅直高度是9.1米D.若将喷灌架向后移动7米,可以避开对这棵石榴树的喷灌【分析】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0)2+c,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解析式,则可判断A;当x=40时,y=0.1×40=4,y=4,解方程,即可判断B;计算当x=30时的y值,则可判断选项C和D.【解答】解: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0)2+c,将(0,1),(20,11)分别代入,得:,解得:,∴y=﹣(x﹣20)2+11=﹣x2+x+1,故A错误;∵坡度为1:10,∴直线OA的解析式为y=0.1x,当x=40时,y=0.1×40=4,令y=4,得﹣x2+x+1=4,∴x2﹣40x+120=0,解得x=20±2≠40,∴B错误;设喷射出的水流与坡面OA之间的铅直高度为h米,则h=﹣x2+x+1﹣0.1x=﹣x2+x+1,∴对称轴为x=﹣=18,∴h max=9.1,故C正确;将喷灌架向后移动7米,则图2中x=30时抛物线上的点的纵坐标值等于x=37时的函数值,当x=37时,y=﹣×372+37+1=3.775,在图2中,当x=30时,点B的纵坐标为:0.1×30+2.3=5.3>3.775,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某抛物线型桥拱的最大高度为16米,跨度为40米,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该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x2+x.【分析】由图象可知抛物线顶点坐标(20,16),经过(0,0),(40,0).利用顶点式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抛物线顶点坐标(20,16),经过(0,0),(40,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0)2+16,把(0,0)代入得到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0)2+16,即y=﹣x2+x,故答案为:y=﹣x2+x.7.一个球从地面上竖直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距离地面高度h(米)与经过的时间t(秒)满足以下函数关系:h=﹣5t2+15t,则该球从弹起回到地面需要经过3秒,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米.【分析】当该球从弹起回到地面时h=0,代入求出时间t即可;对函数关系式进行配方找到最大值即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解答】解:当该球从弹起回到地面时h=0,∴0=﹣5t2+15t,解得:t1=0或t2=3,t=0时小球还未离开地面,∴t=3时小球从弹起回到地面;∵h=﹣5t2+15t=﹣5(t﹣)2+,﹣5<0,∴当t=时,h取得最大值;故答案为:3,.8.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y(单位:m)关于滑行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是y=60t﹣t2,飞机着陆至停下来共滑行750m.【分析】将函数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求出y的最大值即可得.【解答】解:∵y=60t﹣t2=﹣(t﹣25)2+750,∴当t=25时,y取得最大值750,即飞机着陆后滑行750米才能停下来,故答案为:750m.9.二次函数y=x2﹣2x+m的最小值为2,则m的值为3.【分析】先把y=x2﹣2x+m配成顶点式得到y=(x﹣1)2+m﹣1,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当x=1时,y有最小值为m﹣1,根据题意得m﹣1=2,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y=x2﹣2x+m=(x﹣1)2+m﹣1,∵a=1>0,∴当x=1时,y有最小值为m﹣1,∴m﹣1=2,∴m=3.故答案为:3.10.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某驻村干部指导农户进行草莓种植和销售,已知草莓的种植成本为8元/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今年五一期间草莓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单价x(元/千克)(8≤x≤40)满足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根据图象信息,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五一期间销售草莓获得的最大利润.【分析】(1)分为8≤x≤32和32<x≤40求解析式;(2)根据“利润=(售价﹣成本)×销售量”列出利润的表达式,在根据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答】解:(1)当8≤x≤32时,设y=kx+b(k≠0),则,解得:,∴当8≤x≤32时,y=﹣3x+216,当32<x≤40时,y=120,∴y=.(2)设利润为W,则:当8≤x≤32时,W=(x﹣8)y=(x﹣8)(﹣3x+216)=﹣3(x﹣40)2+3072,∵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40,∴当8≤x≤32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x=32时,W最大=2880,当32<x≤40时,W=(x﹣8)y=120(x﹣8)=120x﹣960,∵W随x的增大而增大,∴x=40时,W最大=3840,∵3840>2880,∴最大利润为3840元.11.为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某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由政府协调,本市企业按成本价提供产品给农民工自主销售,成本价与出厂价之间的差价由政府承担.王明按照相关政策投资销售本市生产的一种新型节能灯,已知这种节能灯的成本价为每件10元,出厂价为每件12元,每月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y=﹣5x+400.(1)王明在开始创业的第一个月将销售单价定为20元,那么政府这个月为他承担的总差价为多少元?(2)设王明获得的利润为w(元),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每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3)物价部门规定,这种节能灯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35元,如果王明想要每月获得的利润不低于4125元,那么政府为他承担的总差价最少为多少元?【分析】(1)求出销售量,根据政府每件补贴2元,即可解决问题;(2)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3)根据条件确定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y的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当x=20时,y=﹣5x+400=﹣5×20+400=300,300×(12﹣10)=300×2=600(元),答:政府这个月为他承担的总差价为600元;(2)依题意得,w=(x﹣10)(﹣5x+400)=﹣5x2+450x﹣4000=﹣5(x﹣45)2+6125,∵a=﹣5<0,∴当x=45时,w有最大值6125元.答:当销售单价定为45元时,每月可获得最大利润6125元;(3)由题意得:﹣5x2+450x﹣4000=4125,解得:x1=25,x2=65,∵a=﹣5<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25≤x≤65时,4125≤w≤6125,又∵x≤35,∴当25≤x≤35时,w≥4125,∴当x=35时,政府每个月为他承担的总差价最小,y=﹣5×35+400=225,225×2=450(元),∴政府每个月为他承担的总差价最小值450元,答:销售单价定为35元时,政府每个月为他承担的总差价最少为450元.。

14秋季班09-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师版

14秋季班09-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师版

初中数学备课组 教师 班级初三 学生日期月 日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内涵丰富,变化多端,它有三种形式的解析式:一般式,配方式和分解式•本节要讨论的是:怎样根据 不同的已知条件解析式的选取 ;在不同的几何背景下怎样寻找确定解析式的条件 ;怎样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确定解析式的系数特征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 2y -ax 2 bx • c(a = 0),图像顶点坐标为(一卫,里兰 —),对称轴是直线x —2a 4a 2a 2.配方式: 2y 二a(x - m) - k(a = 0),图像顶点坐标为(-m, k),对称轴是直线x 二-m3.分解式:y =a(x-X i )(x-X 2),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A(X i ,0), B(X 2,0),对称轴是直线x=? 例1如图3-2-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工轴两交点之间的距海是4个单位,且顶点sy q,求此二欢函数的解析式.M 方迭T 一般式):V •二次函数的图像顶点M 为〔一1,4)t A 对称釉是貢线工=一}・设宜线x —— 1与工轴交点为N *则N<—0).又设二次函数图像与皇轴交点的塑拯是4(^, 0)、Eg 0)’由丨A& | ~ 4« *'» A/V = NE = 2山1 h —1 — 2 —— 3*Xj = -1+2 =h 点仏H 的坐标分别是A(-a. 0). B<1, 0).设二次歯数的解析式为y =尬十+屁+“将久 & M 的坐 扳优人,得I 所我解析式为y = — — 2疋+ &ffi J - i -10,方法二£配方式h先求点A或点B的坐标,同方法一・V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 4), A设解析式为y = a(x+W+^将B仃,0)坐标代入得3 + 4二0,解得a =亠L/•所求解析式为$ - - Q + lf +4*方法三(分解式):先求点A或点B的坐标,同方法一*•:二次憾数图像与丁轴交点的坐标是A(-3,0)、B(b 0),A设解析式为y = aCr + 3)(工一1几将顶点坐标(一1.4)代入,得一4a = 4r =-L:.所求解析式为y =—Q + —1).化为一般式,得y=-^十2工+ 3.点评选择何种形式的解析式吳根攥题目的条件而定•①巳知田像所经过的三点坐标丫用一般,丸y = at' +屁+百(a 0) ♦建立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稅组求解j②已知图像顶点坐标或对称轴*用配方式y^a(r + m)l+k (a#0>*③已知图像与工轴的两金交点坐标是A<Z| * 0》、B(T2丫0) *用分解戎y = a(z —Jr】)(鼻一%》•对于本题来说、用配方式或分解式校为简捷.◎举-反三i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形式的解析式是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关键.1 -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函数的解析式.(D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W, -D> B(I, 0). C(-h 2)t(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 -3人且与,轴交于点(0, l)i⑶ 已知抛物线经过A(—3* 0). B(5, 0人C(0.^3)三点.解(1)设二次菌数解析式为y = ai2 +bx + “由图像过点A(0・—1)*得疋=…1»又由于其图橡过点(1, 0). (一1, 2片可得a + A = 114 I冶…A = 3 r因此,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 K 2#-工一1.(2)因为拋物线的顶点为(1,一3),所以可设函数的解析式为> -a (z - 1)?- 3. 又由于抛物线与,轴交于点(0, 可以得到1’(0-厅-3,得口-饥因此,所求二次雷数的解析式是y = 4 Q - l)z十3,即y j 4^-8x + L(3)圉为抛物线与工轴交于点A(-3, 0). B($»0),所以设二次歯数的解析式为y = a(x 4-3) <JC—5)*又由于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0* —3),町以得到一3 = a(C + 3)(0 —5),解得皿=]・o[ 1 7因此,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捷y = —(jr + 3)(x —5),即y =三* —-'X — 3・5 b □1 -2求分别满足以下条件的二次歯数的解析式・(1) 苗数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 = 一 2,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是(一5, °),与y 轴的交 点坐标是(山|);(2) 函数图像经过(一 1」)、<0, I)两点,且歯数图像最高点的纵坐标为扌・解(1) V (-5, 0>关于对称轴乂=7 的对称点是(h 0), .r.设解折式为 y = a(jr + s )(x —1)*将(0,寺)代人•得一5。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取值范围专题(一)(解析版)九下数学专题培优训练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取值范围专题(一)(解析版)九下数学专题培优训练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取值范围专题(一)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 如果二次函数y =x 2−6x +8在x 的一定取值范围内有最大值(或最小值)为3,满足条件的x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A. −1≤x ≤5B. 1≤x ≤6C. −2≤x ≤4D. −1≤x ≤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把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形式是解题的关键.把函数解析式整理成顶点式解析式的形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 【解答】解:∵y =x 2−6x +8=(x −3) 2−1, 当y =3时,得出x =1或5,∴在自变量−1≤x ≤1的取值范围内,当x =1时,有最小值3,2. 已知函数y =x 2+x −1在m ≤x ≤1上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2B. 0≤m ⩽12C. −2≤m ⩽−12D. m ⩽−12【答案】C【分析】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再求得函数在顶点处的函数值,根据已知条件最小值是−54,得出m ≤−12;再求得当x =1时的函数值,发现该值等于已知条件中的最大值,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m 的下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值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函数y =x 2+x −1的对称轴为直线x =−12, ∴当x =−12时,y 有最小值,此时y =14−12−1=−54, ∵函数y =x 2+x −1在m ≤x ≤1上的最小值是−54, ∴m ≤−12;∵当x =1时,y =1+1−1=1,对称轴为直线x =−12,∴当x=−12−[1−(−12)]=−2时,y=1,∵函数y=x2+x−1在m≤x≤1上的最大值是1,且m≤−12;∴−2≤m≤−12.3.已知二次函数y=−x2+2x+3,截取该函数图象在0≤x≤4间的部分记为图象G,设经过点(0,t)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l,将图象G在直线l下方的部分沿直线l翻折,图象G在直线上方的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M,若函数M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大于5,则t的取值范围是()A. −1≤t≤0B. −1≤tC. D. t≤−1或t≥0【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等有关知识,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刚好等于5的时刻,则t的范围可知.【解答】解:如图1所示,当t等于0时,∵y=−(x−1)2+4,∴顶点坐标为(1,4),当x=0时,y=3,∴A(0,3),当x=4时,y=−5,∴C(4,−5),∴当t=0时,D(4,5),∴此时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0;如图2所示,当t=−1时,此时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4.综上所述:−1≤t≤0,m−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二次函数y=x2−x+14A. m≤5B. m≥2C. m<5D. m>2【答案】A【分析】根据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是解此题的关键.m−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解答】解:∵二次函数y=x2−x+14∴△=(−1)2−4×1×(1m−1)≥0,4解得:m≤5,5.下表列出了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那么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x的取值范围是()A. 6<x<6.17B. 6.17<x<6.18C. 6.18<x<6.19D. 6.19<x<6.2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函数的增减性.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得在6.17<x<6.20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6.18时,y=−0.01,当x=6.19时,y=0.02,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x的取值范围是6.18<x<6.19,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3−2−1012345y1250−3−4−30512当函数值y<0时,x的取值范围是()A. x<0或x>2B. 0<x<2C. x<−1或x>3D. −1<x<3【答案】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图表得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即可得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应熟练掌握.由表格给出的信息可看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函数有最小值,抛物线开口向上a>0,与x轴交于(−1,0)、(3,0)两点,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y<0时,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根据表格中给出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信息,对称轴为直线x=1,a>0,开口向上,与x轴交于(−1,0)、(3,0)两点,则当函数值y<0时,x的取值范围是−1<x<3.7.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大值为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A. m≥3B. m≤3C. m≥−3D. m≤−3【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方程ax2+bx+c−m=0有实数相当于y=ax2+bx+c(a≠0)平移m个单位与x轴有交点,结合图象可得出m的范围.【解答】解:方程ax2+bx+c−m=0有实数根,相当于y=ax2+bx+c(a≠0)平移m个单位与x轴有交点,又∵图象最高点y=3,∴二次函数最多可以向下平移三个单位,∴m≤3,二、填空题8.我们把函数在m≤x≤n上的最大图值和最小值的差称为区间极差,比如一次函数y=−x+1在−2≤x≤0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所以一次函数y=−x+1在−2≤x≤0上的区间极差为3−1=2.若二次函数y=−x2+2x+3在−1≤x≤a 上的区间极差为4,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1⩽a⩽3【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和其最值问题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通过二次函数在−1≤x≤a的区间,求解a的范围。

二次函数课件 二次函数PPT

二次函数课件  二次函数PPT

y 2(x 2)2 3
向右平移
向下平移3
2个单位
个单位
y 2x2 向左平移 y 2(x 2)2 向上平移3 y 2(x 2)2 3
2个单位
个单位
(检测学生对该节课的掌握程度,并对该节课的内 容进行巩固。)
函数y=ax²+bx+c的顶点式
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y=ax²+bx+c,我 们可以利用配方法推导出它的对称轴和 顶点坐标.
画图: 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光滑曲线)
y 3x2 y 3(x 1)2
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步 骤画出图像,然后让 他们互相讨论,再做 总结,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的过程中学到 知识,感受学习带来 的乐趣。
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
老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函数 y 3x2 的图像
式是(A)
4
A、y 1 (x 2)2 2
4
B、y
1 4
(x
2)2
2
C、y 1 (x 2)2 2 4
D、y
1 4
(x
2)2
2
3、抛物线y=3x²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向右平移3个
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是( D )
A、y=3(x+3)²-2
B、 y=3(x+3)²+2
C、y=3(x-3)²-2
一般地,由y=ax²的图象便可得到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 象:y=a(x-h)²+k(a≠0) 的图象可以看成y=ax²的图象先沿x轴 整体左(右)平移|h|个单位(当h>0时,向右平移;当h<0时,向左 平移),再沿对称轴整体上(下)平移|k|个单位 (当k>0时向上平 移;当k<0时,向下平移)得到的.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定值与等值问题(学生版)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定值与等值问题(学生版)

专题09 二次函数中的面积定值与等值问题【典型例题】母题:如图,已知抛物线过A (4,0)、B (0,4)、C (-2,0)三点,P 是抛物线上一点(1)若S △PAB =S △BCO ,求P 点坐标(2)(☆)若△PAB 面积为4,求P 点坐标(3)点D 坐标为(-1,1),P在第一象限,若△PCD 面积为4,求P 点坐标54x【模型解读】二次函数中的等值问题或定值问题【问题描述】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抛物线在线段BC上方部分取一点P,连接PB、PC,若△PBC面积为3,求点P坐标.思路1:铅垂法列方程解.根据B、C两点坐标得直线BC解析式:y=-x+3,设点P坐标为,过点P作PQ⊥x轴交BC于点Q,则点Q坐标为(m,-m+3),,,分类讨论去绝对值解方程即可得m的值.思路2:构造等积变形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取BC作水平宽可知水平宽为3,根据△PBC面积为3,可知铅垂高为2,在y轴上取点Q使得CQ=2,过点Q作BC的平行线,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P点.当点Q坐标为(0,5)时,PQ解析式为:y=-x+5,联立方程:,解之即可.当点Q坐标为(0,1)时,PQ解析式为:y=-x+1,联立方程:,解之即可.P QA B C223y x x=-++()2,23m m m-++()()222333PQ m m m m m=-++--+=-+213332PBCS m m=⨯⨯-+=V2235x x x-++=-+2231x x x-++=-+【模型实例】1.定义:若一个函数图象上存在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则称该点为这个函数图象的“等值点”.例如,点(1,1)是函数y=x+的图象的“等值点”.(1)分别判断函数y=x+2,y=x2﹣x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等值点”?如果存在,求出“等值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2)设函数y=(x>0),y=﹣x+b的图象的“等值点”分别为点A,B,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当△ABC的面积为3时,求b的值;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经过坐标原点和点A,顶点为点M.(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及点M的坐标;(2)点E是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EB,EA,当△EAB的面积等于时,求E点的坐标;3.抛物线y=x2﹣1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边).▱ACDE的顶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E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如图,若点D在抛物线上,且▱ACDE的面积是12,求点E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已知B(3,0),C (0,﹣3),连接BC,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当△PAB的面积为8时,求点P的坐标.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4,0),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P并延长AP交抛物线于点Q,连接CQ,BQ,设点Q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C的坐标;(2)当△BCQ的面积等于2时,求m的值;6.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6,0)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E..(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点E的坐标;(2)如图,P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P,取OP中点Q,连接QC,QE,CE,当△CEQ的面积为12时,求点P的坐标.7.如图,抛物线y=ax2+bx﹣6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OA=2,OB=4,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在直线l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连接AD,BD,BC,CD.(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D在x轴的下方,当△BCD的面积是时,求△ABD的面积;8.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a+1)x﹣a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已知△BAC的面积是6.(1)求a的值;(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ABP=S△ABC.若存在请求出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A、B两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另一点C(﹣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S△OAB?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4,0)、C(0,2)三点,点D(x,y)为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当△BCD的面积为3时,求点D的坐标;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经过A(﹣2,0),B,C三点的抛物线y=ax2+bx+(a<0)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其顶点为M,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1)求这条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R是抛物线上的点,使得△ADR的面积是▱OABC的面积的,求点R的坐标;。

09 专题 运用顶点坐标与对称轴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09 专题 运用顶点坐标与对称轴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专题 运用顶点坐标与对称轴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方法归纳】运用对称轴,结合顶点式求解析式
一、已知对称轴或顶点坐标
1.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点A 的坐标为(2,0),点C 的坐标为(0,3),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 =2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y =a (x +2)2-1交x 轴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的左边)且AB =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3,4)的抛物线交y 轴于A 点,交x 轴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已知A 点坐标为(0,-5),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经过原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是y =ax 2+bx (a ≠0).
(1)对于这样的抛物线,当顶点坐标为(1,1)时,a =________;
(2)当顶点坐标为(m ,n ),m ≠0时,a 与m 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
二、隐藏对称轴或顶点坐标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2,0),B (3,0)两点,且函数有最大值为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6.二次函数y =ax 2+4ax +c 的最大值为4,且图像过点(-3,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中考复习专题09二次函数与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含解析)

中考复习专题09二次函数与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含解析)

专题09二次函数与正方形存在性问题二次函数与正方形存在性问题1.作为特殊四边形中最特殊的一位,正方形拥有更多的性质,因此坐标系中的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变化更加多样,从判定的角度来说,可以有如下:(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依据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即可确定所求的点坐标.2.对于二次函数与正方形的存在性问题,常见的处理思路有:思路1:从判定出发若已知菱形,则加有一个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若已知矩形,则加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若已知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或相等,则加上其他条件.思路2:构造三垂直全等若条件并未给关于四边形及对角线的特殊性,则考虑在构成正方形的4个顶点中任取3个,必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已知两定点,则可通过构造三垂直全等来求得第3个点,再求第4个点.3.示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的坐标,在平面中求C、D使得以A、B、C、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一共6个这样的点C使得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1】(2022•齐齐哈尔)综合与探究如图,某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交点为A(﹣1,0),B(4,5).(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C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当AC与BC的和最小时,点C的坐标为(1,2);(3)点D为抛物线位于线段AB下方图象上一动点,过点D作DE⊥x轴,交线段AB于点E,求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4)在(2)条件下,点M为y轴上一点,点F为直线AB上一点,点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若以点C,M,F,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分析】(1)将A(﹣1,0),B(4,5)代入y=x2+mx+n,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A、B、C三点共线时,AC+BC的最小值为AB的长,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3)设D(a,a2﹣2a﹣3),则E(a,a+1),表示出DE的长度,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4)分CF为对角线和边,分别画出图形,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1)将A(﹣1,0),B(4,5)代入y=x2+mx+n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设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AC+BC≥AB,∴当点A、B、C三点共线时,AC+BC的最小值为AB的长,∵抛物线y=x2﹣2x﹣3的对称轴为x=1,∴当x=1时,y=2,∴C(1,2),故答案为:(1,2);(3)设D(a,a2﹣2a﹣3),则E(a,a+1),∴DE=(a+1)﹣(a2﹣2a﹣3)=﹣a2+3a+4(﹣1<a<4),∴当a=时,DE的最大值为;(4)当CF为对角线时,如图,此时四边形CMFN是正方形,∴N(1,1),当CF为边时,若点F在C的上方,此时∠MFC=45°,∴MF∥x轴,∵△M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F=CN=2,∴N(1,4),当点F在点C的下方时,如图,四边形CFNM是正方形,同理可得N(﹣1,2),当点F在点C的下方时,如图,四边形CFMN是正方形,同理可得N(,),综上:N(1,1)或(1,4)或(﹣1,2)或(,).【例2】(2022•扬州)如图是一块铁皮余料,将其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底部边缘AB在x轴上,且AB =8dm,外轮廓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对称轴为y轴,高度OC=8dm.现计划将此余料进行切割:(1)若切割成正方形,要求一边在底部边缘AB上且面积最大,求此正方形的面积;(2)若切割成矩形,要求一边在底部边缘AB上且周长最大,求此矩形的周长;(3)若切割成圆,判断能否切得半径为3dm的圆,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根据题意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当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时正方形面积最大,先根据GH=2OG计算H的横坐标,再求出此时正方形的面积即可;(2)由(1)知:设H(t,﹣t2+8)(t>0),表示矩形EFGH的周长,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即可;(3)设半径为3dm的圆与AB相切,并与抛物线相交,设交点为N,求出点N的坐标,并计算点N是圆M与抛物线在y轴右侧的切点即可.【解答】解:(1)如图1,由题意得:A(﹣4,0),B(4,0),C(0,8),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8,把B(4,0)代入得:0=16a+8,∴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8,∵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GH=FG=2OG,设H(t,﹣t2+8)(t>0),∴﹣t2+8=2t,解得:t1=﹣2+2,t2=﹣2﹣2(舍),∴此正方形的面积=FG2=(2t)2=4t2=4(﹣2+2)2=(96﹣32)dm2;(2)如图2,由(1)知:设H(t,﹣t2+8)(t>0),∴矩形EFGH的周长=2FG+2GH=4t+2(﹣t2+8)=﹣t2+4t+16=﹣(t﹣2)2+20,∵﹣1<0,∴当t=2时,矩形EFGH的周长最大,且最大值是20dm;(3)若切割成圆,能切得半径为3dm的圆,理由如下:如图3,N为⊙M N作⊙M的切线交y轴于Q,连接MN,过点N作NP ⊥y轴于P,则MN=OM=3,NQ⊥MN,设N(m,﹣m2+8),由勾股定理得:PM2+PN2=MN2,∴m2+(﹣m2+8﹣3)2=32,解得:m1=2,m2=﹣2(舍),∴N(2,4),∴PM=4﹣1=3,∵cos∠NMP===,∴MQ=3MN=9,∴Q(0,12),设QN的解析式为:y=kx+b,∴,∴,∴QN的解析式为:y=﹣2x+12,﹣x2+8=﹣2x+12,x2﹣2x+4=0,Δ=(﹣2)2﹣4××4=0,即此时N为圆M与抛物线在y轴右侧的唯一公共点,∴若切割成圆,能切得半径为3dm的圆.【例3】(2022•海南)如图1,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1,0)、C(0,3),并交x轴于另一点B,点P(x,y)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AP交直线BC于点D.(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P的坐标为(1,4)时,求四边形BOCP的面积;(3)点Q在抛物线上,当的值最大且△APQ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横坐标;(4)如图2,作CG⊥CP,CG交x轴于点G(n,0),点H在射线CP上,且CH=CG,过GH的中点K作KI∥y轴,交抛物线于点I,连接IH,以IH为边作出如图所示正方形HIMN,当顶点M恰好落在y 轴上时,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分析】(1)将A,C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进一步求得结果;(2)可推出△PCB是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出△BOC和△PBC的面积之和,从而求得四边形BOCP的面积;(3)作PE∥AB交BC的延长线于E,根据△PDE∽△ADB,求得的函数解析式,从而求得P点坐标,进而分为点P和点A和点Q分别为直角顶点,构造“一线三直角”,进一步求得结果;(4)作GL∥y轴,作RC⊥GL于L,作MT⊥KI于K,作HW⊥IK于点W,则△GLC≌△CRH,△ITM ≌△HWI.根据△GLC≌△CRH可表示出H点坐标,从而表示出点K坐标,进而表示出I坐标,根据MT=IW,构建方程求得n的值.【解答】解:(1)由题意得,,∴,∴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x+3;(2)当y=0时,﹣x2+2x+3=0,∴x1=﹣1,x2=3,∴B(3,0),∵PC2+BC2=[1+(4﹣3)2]+(32+32)=20,PB2=[(3﹣1)2+42]=20,∴PC2+BC2=PB2,∴∠PCB=90°,===3,∴S△PBC===,∵S△BOC=S△PBC+S△BOC=3+=;∴S四边形BOCP(3)如图1,作PE∥AB交BC的延长线于E,设P(m,﹣m2+2m+3),∵B(3,0),C(0,3),∴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由﹣x+3=﹣m2+2m+3得,x=m2﹣2m,∴PE=m﹣(m2﹣2m)=﹣m2+3m,∵PE∥AB,∴△PDE∽△ADB,∴===﹣(m﹣)2+,=,∴当m=时,()最大当m=时,y=﹣()2+2×+3=,∴P(,),设Q(n,﹣n2+2n+3),如图2,当∠PAQ=90°时,过点A作y轴平行线AF,作PF⊥AF于F,作QG⊥AF于G,则△AFP∽△GQA,∴=,∴=,∴n=,如图3,当∠AQP=90°时,过QN⊥AB于N,作PM⊥QN于M,可得△ANQ∽△QMP,∴=,∴=,可得n1=1,n2=,如图4,当∠APQ=90°时,作PT⊥AB于T,作QR⊥PT于R,同理可得:=,∴n=,综上所述:点Q的横坐标为:或1或或;(4)如图5,作GL∥y轴,作RC⊥GL于L,作MT⊥KI于T,作HW⊥IK于点W,则△GLC≌△CRH,△ITM≌△HWI.∴RH=OG=﹣n,CR=GL=OC=3,MT=IW,∴G(n,0),H(3,3+n),∴K(,),∴I(,﹣()2+n+3+3),∵TM=IW,∴=()2+n +6﹣(3+n ),∴(n +3)2+2(n +3)﹣12=0,∴n 1=﹣4+,n 2=﹣4﹣(舍去),∴G (﹣4+,0).【例4】(2022•长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bx (b 是常数)经过点(2,0).点A 在抛物线上,且点A 的横坐标为m (m ≠0).以点A 为中心,构造正方形PQMN ,PQ =2|m |,且PQ ⊥x 轴.(1)求该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B 是抛物线上一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左侧.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 ,连结BC .当BC =4时,求点B 的坐标;(3)若m >0,当抛物线在正方形内部的点的纵坐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时,或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求m 的取值范围;(4)当抛物线与正方形PQMN 的边只有2个交点,且交点的纵坐标之差为时,直接写出m 的值.【分析】(1)把(2,0)代入y =x 2﹣bx ,得到b =2,可得结论;(2)判断出点B 的横坐标为﹣1,可得结论;(3)分两种情形:当抛物线在正方形内部的点的纵坐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抛物线在正方形内部的点的纵坐标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即可;(4)分三种情形:如图4﹣1中,当点N (0,)时,满足条件,如图4﹣2中,当点N (0,﹣),满足条件,如图4﹣3中,当正方形PQMN 的边长为时,满足条件,分别求出点A 的坐标,可得结论.【解答】解:(1)把(2,0)代入y =x 2﹣bx ,得到b =2,∴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2)如图1中,∵y=x2﹣2x=(x﹣1)2﹣1,∴抛物线的顶点为(1,﹣1),对称轴为直线x=1,∵BC∥x,∴B,C故对称轴x=1对称,BC=4,∴点B的横坐标为﹣1,∴B(﹣1,3);(3)如图2中,∵点A的横坐标为m,PQ=2|m|,m>0,∴PQ=PQM=MN=2m,∴正方形的边MN在y轴上,当点M与O重合时,由,解得或,∴A(3,3),观察图象可知,当m≥3时,抛物线在正方形内部的点的纵坐标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图3中,当PQ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时,m=,观察图象可知,当0<m≤时,抛物线在正方形内部的点的纵坐标y随x的增大而减小.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0<m≤或m≥3;(4)如图4﹣1中,当点N(0,)时,满足条件,此时直线NQ的解析式为y=﹣x+,由,解得,或,∵点A在第四象限,∴A(,﹣),∴m=.如图4﹣2中,当点N(0,﹣),满足条件,此时直线NQ是解析式为y=﹣x﹣,由,解得,∴A (,﹣),∴m =.如图4﹣3中,当正方形PQMN 的边长为时,满足条件,此时m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 的值为或或﹣.1.(2020•乐平市一模)如图,抛物线y =a (x ﹣h )2+k (a ≠0)的顶点为A ,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C ,当以AC 为对角线的正方形ABCD 的另外两个顶点B 、D 恰好在抛物线上时,我们把这样的抛物线称为美丽抛物线,正方形ABCD 为它的内接正方形.(1)当抛物线y =ax 2+1是美丽抛物线时,则a =﹣2;当抛物线y =+k 是美丽抛物线时,则k=﹣4;(2)若抛物线y =ax 2+k 是美丽抛物线时,则请直接写出a ,k 的数量关系;(3)若y =a (x ﹣h )2+k 是美丽抛物线时,(2)a ,k 的数量关系成立吗?为什么?(4)系列美丽抛物线y n =a n (x ﹣n )2+k n (n 为小于7的正整数)顶点在直线y =x 上,且它们中恰有两条美丽抛物线内接正方形面积比为1:16.求它们二次项系数之和.【分析】(1)画出函数y=ax2+k的图象,求出点D的坐标,即可求解;(2)由(1)知,点D的坐标为(k,k),即可求解;(3)美丽抛物线沿x轴向右或向左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仍然是美丽抛物线,美丽抛物线y=a(x﹣h)2+k 沿x轴经过适当平移后为抛物线y=ax2+k,即可求解;(4)设这两条美丽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分别为和,它们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比为,则m=4k,,进而求解.【解答】解:(1)函数y=ax2+k的图象如下:①抛物线y=ax2+1是美丽抛物线时,则AC=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则点D的坐标为(,),将点D的坐标代入y=ax2+1得:=a()2+1,解得a=﹣2;②同理可得,点D的坐标为(k,k),将点D的坐标代入y=+k得:k=(k)2+1,解得k=0(不合题意)或﹣4;故答案为:﹣4;(2)由(1)知,点D的坐标为(k,k),将点D 的坐标代入y =ax 2+k 得:k =a (k )2+k ,解得ak =﹣2;(3)答:成立.∵美丽抛物线沿x 轴向右或向左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仍然是美丽抛物线.∴美丽抛物线y =a (x ﹣h )2+k 沿x 轴经过适当平移后为抛物线y =ax 2+k .∴ak =﹣2;(4)设这两条美丽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分别为和,(k ,m 为小7的正整数,且k <m ),它们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比为,∴m =4k ,.∴这两条美丽抛物线分别为和.∵,=﹣2,∴a 1=﹣12,a 4=﹣3.∴a 1+a 4=﹣15.答:这两条美丽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和为﹣15.2.(2016秋•西城区校级期中)我们规定:在正方形ABCD 中,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A 为顶点,且过对角顶点C 的抛物线,称为这个正方形的以A 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在轴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①如图1,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求以O 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②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a ,其以O 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求a 的值;(2)如图3,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且点A 的坐标为(3,2),正方形的四条对角抛物线在正方形ABCD 内分别交于点M 、P 、N 、Q ,直接写出四边形MPNQ 的形状和四边形MPNQ 的对角线的交点坐标.【分析】(1)①设O为顶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把B(2,2)代入即可解决问题.②设B(a,a).代入y=x2求出a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3中,结论:四边形MPNQ是菱形,对角线的交点坐标为(5,4).求出A、B、C、D的顶点的对角抛物线,利用方程组求出M、P、N、Q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①如图1中,设O为顶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过B(2,2),∴2=4a,∴a=,∴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②如图2中,设B(a,a).则有a=a2,解得a=4或0(舍弃),∴B(4,4),∴OA=4,∴正方形的边长为4.(2)如图3中,结论:四边形MPNQ是菱形,对角线的交点坐标为(5,4).理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3,2),∴B(7,2),C(7,6),D(3,6),∴以A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为y=(x﹣3)2+2,以B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为y=(x﹣7)2+2,以C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为y=﹣(x﹣7)2+6,以D为顶点的对角抛物线为y=﹣(x﹣3)2+6,由可得M(5,3),由可得N(5,5),由可得P(3+2,4),由可得Q(7﹣2,4),∴PM=,PN=,QN=,QM=,∴PM=PN=QN=QM,∴四边形MPNQ是菱形,对角线的交点坐标为(5,4).3.(2022•陇县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2,0),两点,且与y轴交于点C,点B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L1的表达式;(2)将L1平移后得到抛物线L2,点D,E在L2上(点D在点E的上方),若以点A,C,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求抛物线L2的解析式.【分析】(1)利用顶点式,可以求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分别求得对应的抛物线L2的解析式.【解答】解:(1)设抛物线L1的表达式是,∵抛物线L1过点A(﹣2,0),∴,解得,∴.即抛物线L1的表达式是;(2)令x=0,则y=﹣2,∴C(0,﹣2).Ⅰ.当AC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AE3=E3C=CD3=D3A=2,∴点D3的坐标为(0,0),点E3的坐标为(﹣2,﹣2).设,则,解得即抛物线L2的解析式是.Ⅱ.当AC为边时,分两种情况,如图,第①种情况,点D1,E1在AC的右上角时.∵AO=CO=E1O=D1O=2,∴点D1的坐标为(0,2),点E1的坐标为(2,0).设,则,解得:,即抛物线L2的解析式是.第②种情况,点D2E2在AC的左下角时,过点D2作D2M⊥x轴,则有△AD2M≌△AD1O,∴AO=AM,D1O=D2M.过E2作E2N⊥y轴,同理可得,△CE2N≌△CE1O,∴CO=CN,E1O=E2N.则点D2的坐标为(﹣4,﹣2),点E2的坐标为(﹣2,﹣4),设,则,解得,即抛物线L2的解析式是.综上所述:L2的表达式为:,或.4.(2022•临潼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L1:y=ax2+bx+c经过A(﹣2,0),B(1,﹣)两点,且与y轴交于点C,点B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L1的表达式;(2)将L1平移后得到抛物线L2,点D,E在L2上(点D在点E的上方),若以点A,C,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求抛物线L2的解析式.【分析】(1)利用顶点式,可以求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分别求得对应的抛物线L2的解析式.【解答】解:(1)设抛物线L1的表达式是y=a(x﹣1)2﹣,∵抛物线L1:y=ax2+bx+c A(﹣2,0),∴0=9a﹣,解得a=,∴y=(x﹣1)2﹣,即抛物线L1的表达式是y=x2﹣x﹣2;(2)当AC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时,则点D的坐标为(0,0),点E(﹣2,﹣2),设y=x2+bx+c,∴,解得,即抛物线L2的解析式是y=x2+x;当AC为边时,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点D、E在AC的右上角时,则点D的坐标(0,2),点E(2,0),设y=x2+bx+c,∴,解得,即抛物线L2的解析式是y=x2﹣x+2;第二种情况,点D、E在AC的左下角时,则点D的坐标(﹣4,﹣2),点E(﹣2,﹣4),设y=x2+bx+c,则,解得,即抛物线L2的解析式是y=x2+x﹣4.5.(2022•松阳县一模)如图,抛物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D,C三点,已知点A(4,0),点C(0,4).若该抛物线与正方形OABC交于点G且CG:GB=3: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D的坐标;(2)若线段OA,OC上分别存在点E,F,使EF⊥FG.已知OE=m,OF=t①当t为何值时,m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②若点E与点R关于直线FG对称,点R与点Q关于直线OB对称.问是否存在t,使点Q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求得点G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①证明△EOF∽△FCG,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②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先后求得点R(﹣m,2t),点Q(2t,﹣m),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1)∵点A(4,0),点C(0,4).且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QA=QC=BC=4,∵CG:GB=3:1.∴CG=3,BG=l,∴点G的坐标为(3,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把.4(4,0),C(0,4),G(3,4),代入y=a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4,令y=0,则﹣x2+3x+4=0,解得x=4或x=﹣1,∴点D的坐标为(﹣1,0);.(2)①∵EF⊥FG,∠EOF=∠GFE=∠GCF=90°,∴∠EFO+∠FEO=∠EFO+∠CFG=90°,.∴∠FEO=∠CFG,∴△EOF∽△FCG,∴=,即=,∴m=﹣t2+t=﹣(t﹣2)2+,∴当t=2时,m有最大值,最大值为;②∵点A(4,0),点C(0,4),且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点B的坐标为(4,4),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kx,把(4,4),代入得:4=4k,解得k=1,∴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过点R作RS⊥y轴于点S,如图:∵点E与点R关于直线FG对称,EF⊥FG,∴RF=EF,∠RFS=∠EFO,∴△RFS≌△EFO(AAS),∴RS=EO=m,FS=FO=t,则SO=2t,∴点R的坐标为(﹣m,21)∵点R与点Q关于直线OB对称,同理点Q的坐标为(2t,﹣m),把Q(2t,﹣m)代入y=﹣x2+3x+4,得:﹣m=﹣4t2+6t+4,由①得m=﹣t2+t,∴t2﹣t=﹣4t2+6t+4,解得:t1=,t2=,∵0≤t1≤4,∴当t=时,点G恰好落在抛物线上.6.(2022•香坊区校级开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C,OA=18.(1)如图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D是OA的中点,经过点D的直线交AB于点E、交y轴于点F,连接BD,若∠EDA=2∠ABD,求直线DE的解析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G在OD上,连接GC、GE,点P在AB右侧的抛物线上,点Q为BP中点,连接DQ,过点B作BH⊥BP,交直线DP于点H,连接CH、GH,若GC=GE,DQ=PQ,求△CGH的周长【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得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2)在AD延长线时取DI=DE,连接IE,设∠ABD=α,可得tan∠EIA==,设AE=x,则AI=2x,在Rt△ADE中,ED2=AD2+AE2,建立方程,解方程进而可得E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3)延长BD,交y轴于点M.设直线DP交y轴于点S,分别求得G,C.H三点的坐标,进而根据勾股定理以及两点距离公式分别求得CG,HG,HC的长,即可求得△CGH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C,OA=18.∴AB=OC=OA=18,∴C(0,18),B(18,18),∴c=18,∴18=﹣×182+bx+18,解得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18;(2)如图,在AD延长线时取DI=DE,连接IE,设∠ABD=α,∵∠EDA=2∠ABD,∴∠EDA=2α,∵DI=DE,∴∠EID=∠IED=α,∵点D是OA的中点,∴OD=DA=9,∴tanα==,∴tan∠EIA==,设AE=x,则AI=2x,∴ED=DI=IA﹣DA=2x﹣9,在Rt△ADE中,ED2=AD2+AE2,即(2x﹣9)2=92+x2,解得x1=12,x2=0(舍),∴AE=12,∴E(18,12),∵D(9,0),设直线ED的解析式为y=kx+t,∴,解得,∴直线DE的解析式为y=x﹣12;(3)如图,延长BD,交y轴于点M,设直线DP交y轴于点S,∵OD=DA,∠DOM=∠DAB,∠ODM=∠ADB,∴△ODM≌△ADB(ASA),∴MD=DB,∵点Q为BP中点,DQ=PQ,∴DQ=BQ=PQ,∴∠QDB=∠QBD,∠QDP=∠QPD,∠QDB+∠QBD+∠QDP+∠QPD=180°,∴∠BDQ+∠PDQ=90°,即∠BDP=90°,∴PH⊥BD,∴∠SDO+∠MDO=∠MDO+∠OMD=90°,∴∠SDO=∠OMD=∠ABD,∴tan ∠SDO =tan ∠ABD ==,∴OS =OD =,∴S (0,),设直线SD 的解析式为y =mx +n ,将点S (0,),D (9,0)代入得,,解得,∴直线SD 的解析式为y =﹣x +,联立,解得,,∵点P 在AB ∴P (27,﹣9),∵D (9,0),B (18,18),∴PD ==9,BD ==9,∴DB =DP ,∴△D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BP =45°,DQ ⊥BP ,∵BH ⊥BP ,∴BH ∥DQ ,∴=1,∴DH =DP ,∵D (9,0),P (27,﹣9),∴H (﹣9,9),∵点G 在OD 上,GC =GE ,C (0,18),E (18,12),设G (p ,0),则p 2+182=(18﹣p )2+122,解得p =4,∴G (4,0),∵H (﹣9,9),G (4,0),C (0,18),∴CG ==2,CH ==9,HG ==5,∴CG +HG +CH =2+5+9,∴△CGH 的周长为2+5+9.7.(2021•咸丰县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A ,且点A 的坐标为(3,0),过点A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P 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其横坐标为m ,过点P 作PQ ⊥l 于点Q ,M 是直线l 上的一点,其纵坐标为.以PQ ,QM 为边作矩形PQM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Q 与点M 重合时,求的值;(3)当矩形PQMN 是正方形,且抛物线的顶点在该正方形内部时,求m 的值;(4)当抛物线在矩形PQMN 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根据点M 与点P 的纵坐标相等构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PQ =MQ ,构建方程求解即可.(4)当点P 在直线l 的左边,点M 在点Q 是下方下方时,抛物线在矩形PQMN 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有﹣m +<﹣m 2+m +,解得0<m <4,观察图象可知.当0<m <3时,抛物线在矩形PQMN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如图4﹣1中.当m>4时,点M 在点Q的上方,也满足条件,如图4﹣2中.【解答】解:(1)∵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A(3,0),∴=0,解得b=1.∴抛物线解析式为:.(2)∵P点的横坐标为m,且P点在抛物线y=的图象上,∴P点的坐标为(m,),∵PQ⊥l,l过A点且垂直于x轴,∴Q点的坐标为(3,),∵M点的坐标为(3,﹣m+),∵Q点与M点重合,∴=﹣m+,解方程得:m=0或m=4.(3)∵抛物线=﹣(x﹣1)2+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N点的坐标为N(m,﹣m+),要使顶点(1,2)在正方形PQMN内部,∴﹣m+>2,得m<﹣.∴PN=﹣m+﹣()=m2﹣2m,PQ=3﹣m.∵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m2﹣2m=3﹣m,解得m=1+(舍去)或m=1﹣.∴当m=1﹣时,抛物线顶点在正方形PQMN内部.(4)∵M点的纵坐标﹣m+,随P点的横坐标m的增大而减小,根据(1)的结果得:当m=0时,M,Q两点重合;m=3时,P,Q重合;m=4时,M,Q重合,矩形PQMN不存在;当m<0时,直线MN在直线PQ上方,抛物线顶点在矩形PQMN内部,不合题意.当0<m<4时,直线MN在直线PQ下方,如图4﹣1,当3<m<4时,矩形内部没有抛物线图象,不合题意;当m>4时,直线MN在直线PQ上方,矩形内部有抛物线,且为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如图4﹣2;综上:当0<m<3或m>4时,抛物线在矩形PQMN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8.(2021•云南模拟)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交y轴于点C,且经过点D(5,6).(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A,B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点P,使△AP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D下方,作正方形ADEF,并将沿对称轴平移|t|个单位长度(规定向上平移时t为正,向下平移时t为负,不平移时t为0),若平移后的抛物线与正方形ADEF(包括正方形的内部和边)有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出解析式,然后令y=0,求出点A、B的坐标即可;(2)求出直线AD的解析式,设直线AD与y轴交于点E,得出∠DAB=45°,过点D作DP1⊥x轴,过点A作AP2∥y轴,过点D作DP2∥x轴,AP2与DP2交于点P2,延长AP1至P3,使AP1=P1P3,连接DP3,延长DP1至P4,使DP1=P1P4,连接AP4,延长AP2至P5,使AP2=P2P5,连接DP5,延长DP2至P6,使DP2=P2P6,连接AP6,则△AP1D,△AP2D,△AP3D,△AP4D,△AP5D,△AP6D为所有符合题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各个P点的坐标即可;(3)设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分别求出抛物线平移后与正方形ADEF有公共点的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的t值,即可求出t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依题意,将点D(5,6)代入,得,解得k=﹣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令y=0,得,解得x1=﹣1,x2=3,∴A(﹣1,0),B(3,0);(2)存在,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mx+n(m≠0),将A(﹣1,0),D(5,6)两点坐标代入得,,解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1,如图1,设直线AD与y轴交于点E,令x=0,得y=1,∴OA=OE=1,∴∠DAB=45°,过点D作DP1⊥x轴,过点A作AP2∥y轴,过点D作DP2∥x轴,AP2与DP2交于点P2,延长AP1至P3,使AP1=P1P3,连接DP3,延长DP1至P4,使DP1=P1P4,连接AP4,延长AP2至P5,使AP2=P2P5,连接DP5,延长DP2至P6,使DP2=P2P6,连接AP6,则△AP1D,△AP2D,△AP3D,△AP4D,△AP5D,△AP6D为所有符合题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P1(5,0),P2(﹣1,6),P3(11,0),P4(5,﹣6),P5(﹣1,12),P6(﹣7,6);(3)如图2,由(2)可知,点E的坐标是(11,0),点F的坐标是(5,﹣6),直线AD的解析式是y=x+1,设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结合图象可知,当抛物线经过点E时,是抛物线平移后与正方形ADEF有公共点的最低位置,将点(11,0)代入,得,解得t=﹣48,当抛物线与AD边有唯一公共点时,是抛物线平移后与正方形ADEF有公共点的最高位置,将y=x+1与联立方程组,,化简得x2﹣4x+2t﹣5=0,∵只有唯一解,即此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4)2﹣4×1×(2t﹣5)=0,解得,∴t的取值范围.9.(2019秋•温州校级月考)如图1所示,动点A、B同时从原点O出发,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动点A沿x轴正方向运动,动点B沿y轴正方向运动,以OA、OB为邻边建立正方形OACB,抛物线y =﹣x²+bx+c经过B、C两点,假设A、B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6?若存在,(1)当t=3秒时,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此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S△BCD 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2,在(1)的条件下,有一条平行于y轴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于点E,交直线OC于点F,若以O、B、E、F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F的坐标;(3)在动点A、B运动的过程中,若正方形OACB内部有一个点P,且满足OP=,CP=,∠OPA =135°,直接写出此时AP的长度.【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A、OB,然后写出点B、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答,设BC边上的高为h,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h,从而确定出点P的纵坐标,再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解即可;(2)分点E在点F上方和下方两种情况表示出EF,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3)将△AO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P′C,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P′=AP,P′C=OP,∠AP′C=∠OPA,然后判断出△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求出∠PP′C=90°,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P′,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1)∵t=3秒,∴OA=OB=3,∴点B(0,3),C(3,3),将点B、C代入抛物线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3,设BC边上的高为h,=6,∵BC=OA=3,S△BCD∴h=4,∴点D的纵坐标为3﹣4=﹣1,令y=﹣1,则﹣x2+3x+3=﹣1,整理得,x2﹣3x﹣4=0,解得x1=﹣1,x2=4,所以,D1(﹣1,﹣1),D2(4,﹣1);(2)∵OB=3,∴EF=3,设E(m,﹣m2+3m+3),F(m,m),若E在F上方,则,﹣m2+3m+3﹣m=3,整理得,m2﹣2m=0,解得m1=0(舍去),m2=2,∴F1(2,2),若F在E上方,则,m﹣(﹣m2+3m+3)=3,整理m2﹣2m﹣6=0,解得m1=1﹣,m2=1+,∴F2(1﹣,1﹣),F3(1+,1+);(4)如图,将△AO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P′C,由旋转的性质得,AP′=AP,P′C=OP=,∠AP′C=∠OPA=135°,∵△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P=45°,∴∠PP′C=135°﹣45°=90由勾股定理得,PP′==,所以,AP=PP′=×=1.10.(2021•峨眉山市模拟)如图,已知直线y=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过点A,D,C的抛物线与直线的另一个交点为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下滑,直至顶点D落在x轴上时停止,设正方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与正方形一起平移,同时停止,求抛物线上C,E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分析】(1)求出OA、O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过C作CZ⊥x轴于Z,过D作DM⊥y轴于M,证△AOB≌△BZC≌△DMA,推出BZ=OA=DM=1,CZ=OB=MA=2,进而求解;(2)分为三种情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①当点A运动到x轴上点F时,②当点C运动x轴上时,③当点D运动到x轴上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3)由抛物线上C,E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即为▱EE′C′C的面积,即可求解.【解答】解:(1)∵直线y=﹣x+1,∴当x=0时,y=1,当y=0x=2,∴OA=1,OB=2,过C作CZ⊥x轴于Z,过D作DM⊥y轴于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BC,∠ABC=∠AOB=∠CZB=90°,∴∠ABO+∠CBZ=90°,∠OAB+∠ABO=90°,∴∠OAB=∠CBZ,在△AOB和△BZC中,,∴△AOB≌△BZC(AAS),∴OA=BZ=1,OB=CZ=2,∴C(3,2),同理可求D的坐标是(1,3);设抛物线为y=ax2+bx+c,∵抛物线过A(0,1),D(1,3),C(3,2),则,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1;(2)∵OA=1,OB=2,∴由勾股定理得:AB=,①当点A运动到x轴上点F时,t=1,当0<t≤1时,如图1,∵∠OFA=∠GFB′,tan∠OFA=,∴tan∠GFB′===,∴GB′=t,=FB′×GB′=•t•t=t2;∴S△FB′G②当点C运动x轴上时,t=2,当1<t≤2时,如图2,∵AB=A′B′=,∴A′F=t﹣,∴A′G=,∵B′H=t,=(A′G+B′H)•A′B′=(+t)•=t﹣;∴S四边形A′B′HG③当点D运动到x轴上时,t=3,当2<t≤3时,如图3,∵A′G=,∴GD′=﹣=,=×2×1=1,OA=1,∠AOF=∠GD′H=90°,∠AFO=∠GFA′,∵S△AOF∴△AOF∽△GA′F,∴=()2,=()2,∴S△GA′F=()2﹣()2=﹣t2+t﹣;则S五边形GA′B′CH综上,S=;(3)设平移后点E和点C对应的点为E′、C′,则抛物线上C,E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即为▱EE′C′C的面积,联立y=与y=﹣x2+x+1并解得,∴E(4,﹣1),∴BC=BE,CE=,当顶点D落在x3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了6个单位长度,此时点E′的坐标为(10,﹣4),∴EE′=3,∴抛物线上C,E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为S=EE′•BC=3×=15.11.(2021•深圳模拟)如图1,抛物线C1:y=a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且顶点为C,直线y=kx+2经过A,C两点.(1)求直线AC的表达式与抛物线C1的表达式;(2)如图2,将抛物线C1沿射线AC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得到抛物线为C2,其顶点为D,抛物线C2=S△MAE,求与直线y=kx+2的另一交点为E,与x轴交于M,N两点(M点在N点右边),若S△MDE 点D的坐标;(3)如图3,若抛物线C1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3,正方形GHST的顶点G,H在x轴上,顶点S,T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C3上,P(m,0)是射线GH上一动点,则正方形GHST的边长为4,。

二次函数ppt课件

二次函数ppt课件
22.1.1 二次函数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数学(人教版)
1.函数的定义: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知识回顾

观察图片,这些曲线能否用函数关系式来表示?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画出来的?
实际问题
归纳、抽象
数学模型
(1) 写出 <m></m> 与 <m></m> 的函数关系式;
(2) 当 <m></m> 时,求 <m></m> 的值.
解:(1)其中一直角边长为 <m></m> ,则另一直角边长为 <m></m> ,依题意得 <m>
(2)当 <m></m> 时, <m></m> .
引入新课
观察这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1.都有两个变量2.整式3.自变量最高次数是2次
讲授新课
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
一元二次方程?
一次?
总结
二次函数的概念
陋室铭
例1: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
×
×
×

×


例题讲解
函数
二次项系数
布置作业
3、如图,在 <m></m> 中, <m></m> , <m></m> , <m></m> .动点 <m></m> 从点 <m></m> 开始沿边 <m></m> 向点 <m></m> 以 <m></m> 的速度移动;动点 <m></m> 从点 <m></m> 开始沿边 <m></m> 向点 <m></m> 以 <m></m> 的速度移动.如果 <m></m> , <m></m> 两点同时出发,那么 <m></m> 的面积 <m></m> 随出发时间 <m></m> 如何变化?写出函数关系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 讲 二次函数(第课时)二次函数⎪⎪⎪⎪⎪⎪⎪⎩⎪⎪⎪⎪⎪⎪⎪⎨⎧⎪⎪⎩⎪⎪⎨⎧-=-≤<-=-=>⎪⎩⎪⎨⎧--≤<--≤>⎪⎩⎪⎨⎧≠--=≠++=≠++=a b ac y a b x a a b ac y a b x a a bx a b x a a b x a b x a a x x x x a y a n m x a y a c bx ax y 442,044,2,022,022,0)0())(()0()()0(2max 2min 2122时,时最值时递减〉时递增,时递增〉时递减,单调性双根式顶点式一般式解析式 重点:1.二次函数的对称性;2.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3.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难点:1.闭区间上的最值讨论;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及其应用。

3.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指数、对数函数综合命题,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运用。

⑴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三种:① )0(2≠++=a c bx ax y 一般式;② )0()(2≠++=a n m x a y 顶点式;③ )0())((21≠--=a x x x x a y 双根式。

⑵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使用待定系数法。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时,宜用顶点式;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坐标已知时,宜用双根式。

例.已知二次函数)(x f 同时满足条件:①)1()1(x f x f -=+;②)(x f 的最大值为15;③0)(=x f 的两根的立方和等于17。

求)(x f 的解析式。

分析:从条件①可知)(x f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加上条件②,可知顶点坐标为(1,15),故可设)(x f 的解析式为 15)1(2+-=x a y ,然后再根据条件③求出a 即可。

解:由条件①和条件②可知顶点坐标为(1,15),故可设)(x f 的解析式为 15)1(2+-=x a y ,即 1522++-=a ax ax y , 则 221=+x x ,ax x 15121+=∙ , 而 aa x x x x x x x x 902)151(232)(3)(321213213231-=+∙∙-=+-+=+ , ∴ 17902=-a,即 6-=a , 故所求)(x f 的解析式为 91262++-=x x y 。

2.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 a bx 2-= ,顶点坐标为)44,2(2ab ac a b -- ,顶点的纵坐标就是函数的最大(小)值。

当0>a 时,图像开口向上,函数在]2,(a b --∞上递减,在),2[∞+-a b上递增;当0<a 时,图像开口向下,函数在]2,(a b --∞上递增,在),2[∞+-ab上递减;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下列联系:⑴ 二次函数与x 轴有2个交点对应于二次方程有2个不等实根,1个交点对应于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实根,没有交点对应于二次方程没有实根;⑵ 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对应于二次方程的实根; ⑶ 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的正负对应于二次不等式的解。

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解决,反之,许多函数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所谓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相关问题,将所研究的问题借助建立函数关系式,并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加以分析、转化和解决。

利用函数可以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

例.已知 )10)(1()1(42)(2++++-=m m x m x x f ,为使 0)(>x f 永远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此处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的系数大于零,那么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上,要使0)(>x f 永远成立,即要函数图像在x 轴的上方,即要函数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即要0<∆。

0)10)(1(24)]1(4[2<++⨯-+=∆m m m ,即 0)8)(1(<-+m m , 解之得 81<<-m 。

例.二次函数m x x y +-=442的图像与x 轴交于 )0,(1x 和 )0,(2x 两点,且4133231=+x x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小值。

解:∵ 1x 和2x 是方程 0442=+-m x x 的两实根,∴ 121=+x x , 421m x x = , 则 4131431))((3)(21213213231=⨯⨯-=+-+=+m x x x x x x x x ∴ 3=m ,函数化为 4)21(434422--=--=x x x y , ∴ 当 21=x 时,函数的最小值为–4。

例.已知关于x 的二次方程x 2+2mx +2m +1=0 ,(1) 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 的范围; (2) 若方程两根均在区间(0,1)内,求m 的范围。

分析:设出二次方程对应的函数,可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然后用函数性质加以限制。

解:(1)题给条件说明抛物线f (x )=x 2+2mx +2m +1与x 轴的交点分别在区间(-1,0)和(1,2)内,画出示意图,得⎪⎪⎪⎪⎩⎪⎪⎪⎪⎨⎧->-<∈-<⇒⎪⎪⎩⎪⎪⎨⎧>+=<+=>=-<+=6521,21056)2(024)1(02)1(012)0(m m R m m m f m f f m f ∴ 2165-<<-m ;(2) 据抛物线与x 轴交点落在区间 (0,1) 内,列出不等式组⎪⎪⎩⎪⎪⎨⎧<-<≥∆>>10,0,0)1(,0)0(m f f ⎪⎪⎪⎩⎪⎪⎪⎨⎧<<--≤+≥->->⇒.01,2121,21,21m m m m m 或 (这里0<-m <1是因为对称轴x =-m 应在区间(0,1)内通过)解之得 2121-≤<-m 。

点评:本题是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

例(1997年高考理科题).设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0>a ),方程0)(=-x x f 的两个根1x 、2x 满足 ax x 1021<<< , ⑴ 当 ),0(1x x ∈ 时,证明 1)(x x f x << ;⑵ 2)(100x x x x x f <=对称,证明关于直线设函数的图象 。

证明: ⑴ 令x x f x F -=)()( , ∵ 1x 、2x 是方程0)(=-x x f 的根, ∴ ))(()(21x x x x a x F --= ,当 ),0(1x x ∈ 时,由于 21x x < ,有 0))((21>--x x x x , 又 0>a ,∴ 0))(()(21>--=x x x x a x F ,即 )(x f x < ,)](1)[())(()]([)(2121111x x a x x x x x x a x x x F x x x f x -+-=--+-=+-=- ,∵ ax x 1021<<< ,∴ 01>-x x ,011)(1222>->-+=-+ax ax ax x x a ,∴ )0)(1>-x f x ,即 1)(x x f < ,⑵ 依题意知 a b x 20-= ,∵ 1x 、2x 是方程0)(=-x x f 的根,∴ ab x x 121--=+ , aax ax a x x a a b x 2121)(221210-+=-+=-= , ∵ 12<ax ,∴ 22110xa ax x =< 。

3.二次函数在闭区间的最值因为二次函数()0)(2≠++=a cbx ax x f 在区间]2,(a b --∞和区间),2[+∞-ab上分别单调,所以函数()x f 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必在区间端点或顶点处取得;函数)(x f 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必在区间端点或顶点处取得。

例.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bx c ()=++2,当-≤≤11x 时,有-≤≤11f x (),求证:当-≤≤22x 时,有-≤≤77f x ()。

分析:研究)(x f 的性质,最好能够得出其解析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尽量用已知条件来表达参数c b a ,,。

确定三个参数,只需三个独立条件,本题可以考虑)1(f ,)1(-f ,)0(f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c b a ,,的表达较为简洁,二是由于01和±正好是所给条件的区间端点和中点,这样做能够较好地利用条件来达到控制二次函数范围的目的。

要考虑()x f 在区间[]7,7-上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只需考虑其最大值,也即考虑()x f 在区间端点和顶点处的函数值。

解:由题意知:c b a f c f c b a f ++==+-=-)1(,)0(,)1(,∴ )0()),1()1((21)),0(2)1()1((21f c f f b f f f a =--=--+=, ∴ f x ax bx c ()=++2()2221)0(2)1(2)1(x f x x f x x f -+⎪⎪⎭⎫ ⎝⎛--+⎪⎪⎭⎫ ⎝⎛+=. 由-≤≤11x 时,有-≤≤11f x (),可得 ,1)1(≤f (),11≤-f ()10≤f . ∴ ()()()()7)0(3)1(1303113)2(≤+-+≤--+=f f f f f f f ,()()()()7)0(3)1(3103131)2(≤+-+≤--+=-f f f f f f f .(1)若[]2,22-∉-ab,则()x f 在[]2,2-上单调,故当[]2,2-∈x 时, ))2(,)2(max()(m ax f f x f -= ∴ 此时问题获证. (2)若[]2,22-∈-ab,则当[]2,2-∈x 时,)2,)2(,)2(max()(max ⎪⎭⎫⎝⎛--=a b f f f x f又()72411214)1()1(2022422<=+⋅+≤--⋅+=⋅+≤-=⎪⎭⎫⎝⎛-f f a b f b a b c a b c a b f ,∴ 此时问题获证.综上可知:当-≤≤22x 时,有-≤≤77f x ()。

4.实践问题(建模)求解数学应用题必须突破三关:(1)阅读理解关:一般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阅读量都比较大,要通过阅读审题,找出关键词、句,理解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