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教案

中国制造教案

中国制造教案第一篇:中国制造教案市学科带头人参评教案•小学思品•1号《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和经济贸易领域现状的调查了解,感受“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简单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活动重点: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收集的关于我国出口商品信息的资料,说说“中国商品给国际市场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2、从报纸、网络等媒体搜索信息,了解近年来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国知名企业,如TCL、海尔集团等,了解他们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计划。

3、我们家乡走出了国门的产品有哪些?收集相关信息。

活动过程:一、“中国制造”的崛起1、出示“MADE IN CHINA”,交流: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标记?2、这个标记的名字是——中国制造(板书)3、30多年前,在老师你们这么小的时候,商店里的许多商品名称都带“洋”字,透过这些“洋”的印记你看到了什么?(那时我国的工农业产品十分匮乏,连生活用品,如棉布、白糖、肥皂之类都要按计划供应,更不要说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之类的大件商品了。

一些紧俏商品,更是限量购买——如果手里没有“工业品券”,即便有钱也买不到)。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国内物质越来越丰富。

20多年后,在美国的华人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快速阅读P99《中国制造》交流:在美国的华人有怎样的感受?5、小结:“MADE IN CHINA”渐渐让全世界瞩目,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二、“中国制造”风靡世界1、11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怎样呢?“中国制造”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视频——《MADE IN CHINA》讨论: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仔细阅读课本第100页的内容,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小组活动:将课前查找到的我国商品出口信息的资料进行分组交流,说说中国商品给国际市场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4、故事《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是一种煎熬》一位用惯了中国商品的美国女记者,过圣诞节时突发奇想: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生活将会怎样?于是,她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背景介绍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已经逐渐迈向了中国创造。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是教师应该面对的一个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讨论、分组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经验的分享教师应该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通过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实践案例的分析结合相关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创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案例中创新思维的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在未来创新的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此类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一种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设计方式。

面向未来的思考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面临多样化的挑战,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应该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未来思考能力。

结语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国创造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中国的经济正在由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型,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生产商品,还要创造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教学设计思路: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这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故事和实践项目来实现。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者组织一场社区环保活动。

这些实践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行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思想在教育中也同样适用。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沟通和互动。

3. 强调应用引导。

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是创造的基础。

我们可以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鼓励学生将课堂内容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这也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关键是不断思考和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注重思维导图、课外阅读、实验操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5. 强调社会责任感。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学生需要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社会问题、行业发展等方面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和创造的价值,并推动他们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总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开放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担当的中国新一代。

《先进制造技术》教案

《先进制造技术》教案

《先进制造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与主要技术3.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际操作,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引言(1课时)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课时)讲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内涵及其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区别。

阐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如高效率、高精度、自动化等。

3.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与主要技术(3课时)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如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

详细讲解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原理、方法及应用。

4.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3课时)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探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

5.实践教学(2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际操作,如数控加工、3D打印等。

指导学生掌握先进制造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课程总结与拓展(1课时)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程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撰写关于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报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案

展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悟新知。

1、师导入: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美丽的烟花,漂亮的纪念品,各队的运动服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知道吗?这些物品都与我们中国有很大关系。

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一段来自里约奥运会的报道。

2、播放视频。

3、思考:从这段报道中,你发现了什么?4、初步感知:中国制造的很多东西开始风靡世界了。

板书:中国制造。

二、活动感悟,学习新知。

活动一:身边的“中国制造”1、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呢2、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你生活中的“中国制造”在小组内展示,请小组长来统计一下你们组的搜集成果。

(玩具、服装、家电、日用品、药品、交通工具、食品)3、小结:通过数字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制造遍布于我们的生活中。

当每天坐着中国制造的汽车,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吃着中国制造的食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生活这么丰富,这确实是我们的骄做与自豪。

活动二:“中国制造”的思考1、出示材料: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球最具价值的100强品牌排行榜中,美国占了53位,欧洲占了37位,剩下的就是日本和韩国,一共占了10位,都是都市发达国家。

还没有我们的品牌。

2、出示课件: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国有17个)(美国有237个)3、出示问题:大家猜,中国入选了多少?课件出示:中国有17个。

听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4、问题:请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中国的世界品牌太少了,中国还需要努力。

)活动三:“中国创造”的现状1、欣赏表演:内容:中国制造的一张空白光盘,美国人只花一块钱买入,加入自己高科技的创意,正版的操作系统可以卖到980元,他挣到的是中国生产的980倍。

2、即兴采访:你现在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法吗?3、合作学习:怎样做才能让中国变强大呢?(板书:中国创造科技引领探索创新创自主品牌4、小结: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创造正在发生三、拓展升华,提升情感1、合作探究:中国创造知多少?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你所了解的中国创造,由小组长整理记录。

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教学设计

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教学设计

《8、“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教学设计莲南小学黄立谨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中国制造”的崛起,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并为之自豪;2、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思考,激发学生发展祖国经济、打造中国品牌的热情与理想,培养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1、让学生回家完成《家庭用品品牌调查表》;2、发放《材料一》、《材料二》事例资料,让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商品风靡世界》一、引入1、故事导入文中P54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去年我去了一趟马来西亚旅游,在一家商场里看中了一只玩具熊,我想买给我儿子作礼物,当时没有细看,付了钱就走,扛到新加坡,然后再扛着回国,回到家里仔细一看标签,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2、小结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国经济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外的许多商场里“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深入到外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他们又会怎样呢?二、小组交流1、看录像“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天”。

2、同座交流看了那么多的MADE IN CHINA,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想?3、小结如今,世界各地的商品不断丰富着中国市场,同样,“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正在走向全球,深受人们的欢迎。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正是今天世界经济的格局。

外国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没有“中国制造”,这些外国人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

“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深入世界各地,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4、思考①中国商品为什么能得到外国人的欢迎?(物美价廉,质量过硬,品质有保证。

)②看了小资料《解读中国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中国制造”的商品产量很大,在世界总产量中占据很大比例)三、作业布置1、“中国制造”走向全球,风靡世界,有数不清的商品产量占据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 教案

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 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的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挑战。

2. 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制造的热爱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制造的历史和现状2. 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3. 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措施4.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解:通过讲解中国制造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对中国制造有基本的了解。

2. 讨论:通过讨论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让学生了解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措施。

4.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讲解:通过讲解中国制造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对中国制造有基本的了解。

3. 讨论:通过讨论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让学生了解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措施。

5.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中国制造的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2.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三篇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和,社会稳定,综合国⼒不断提升,⾯临新的发展契机。

®⽆忧考⽹为⼤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三篇》,供⼤家参考阅读。

【篇⼀】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分析 【教学⽬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能够为国家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豪;胸怀天下,培育开放的态度和全球意识,学会合作,懂得共赢;关⼼国家所⾯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忧患意识 能⼒⽬标:能够多维度列举改⾰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各类成就;能够阐述中国发展⾯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辩证思维能⼒ 知识⽬标:了解改⾰开放以来我国在各⽅⾯取得的成就;知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临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难点:如何⾯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教学过程 ⼀、导⼊新课 ⾸次动⽤军事⼒量:2011年利⽐亚⼤撤侨 2011年利⽐亚⼤撤侨,中国在12天⾥⽤包括12架次军机在内的共138架次包机,包括1艘海军护卫舰在内的17艘次轮船舰艇,100多班次客车,撤出36580位公民并护送他们安全回家,这次撤侨也是中国第⼀次动⽤军事⼒量,还第⼀次为撤离公民租⽤35架次外国包机和11艘次外籍邮轮。

不仅如此,中国近年撤侨⾏动还有2006年4⽉所罗门*、2008年1⽉乍得战乱、2009年1⽉海地强震、2011年1⽉埃及*活动等。

想⼀想:利⽐亚撤侨反映了什么? 提⽰:利⽐亚撤侨彰显了中国⼒量,但也反映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

国际上局部地区的持续动荡等因素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临不少的困难和风险。

⼆、新课讲授 (⼀)良好的积累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材料展⽰: 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速增长的奇迹。

从1978年到2017年,GDP年均增长9.5%,2018年GDP增长6.6%,⼈均国内⽣产总值从385元提⾼到5966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教学设计学生实态:通过前面几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形成民族自豪感。

学生有调查统计经验,具备一定的识图读表能力,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课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调查统计、图片观察、数据分析、图表识读、采访互动、案例分享等学习方式和体验,全方位地感受“中国制造”创下的世界经济奇迹,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了解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市场。

教科书分析: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上册教科书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主题1中的课题7《中国制造》提供了《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及销往国家示意图”以及《我国部分家用电器的出口统计图》,希望学生通过认识与探究的活动,参与小组找农产品基地的游戏,能够了解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产品遍布世界市场,了解一些著名的农产品基地,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还应注意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

因此,在本课题的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作一些补充,使教学内容及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准备:1.学生分组调查。

分别从电器商场、家庭家电、家庭小轿车、家庭服装等几个方面调查“中国制造”的品牌比例。

表1.电器商场“中国制造”调查表表2.家用轿车“中国制造”调查表表3.家庭电器中的“中国制造”调查表2.通过各种途径,简单了解中国产品的品牌、出口商品、贸易问题等有关信息。

教师准备:1.收集从国外买回来的“中国制造”的礼物。

2.了解中国出口贸易的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3.联系,邀请韩国家长、在国外进修生活的老师参加活动。

本课题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图表的能力,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一、导入二、寻找“中国制造”三、感受“中国制造”四、反思“中国制造”五、期待“中国制造”实施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闽南话“番仔火”、“番仔饼”引入,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只有部分学生听懂闽南话:“番仔火”是火柴,“番仔饼”是饼干。

)师:没错!闽南话的“番仔”就是外国的意思,就是“洋”。

为什么以前很多物品名称都带个“洋”字?生1:因为以前我国生产能力低,很多东西没办法自己生产,都依赖进口。

生2:因为建国初期,中国一穷二白,没有像样的工厂,制造业不发达,许多用品都是从外国买来的,比如还有洋油、洋铁板……。

2.教师展示几件亲人朋友从外国买回来的礼物,有日本的迪斯尼玩具、澳大利亚的背包、意大利的衣服等。

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前来观察,找找有什么发现。

(几位学生代表到讲台翻看了老师准备的衣服、背包、玩具等几件物品,小声讨论着,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从商标中,孩子会发现这几样物品都是“MADE IN CHINA ”。

)师:这些礼物都是老师的亲朋好友从不同的国家买回来送给我的,为什么都是“中国制造”呢?生1: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去了。

生2:我大姨去韩国旅游,买了好多韩国纪念品。

回来后才发现,许多都是中国生产的。

生3:新闻报道中介绍,中国的许多产品很受外国人欢迎,但偶尔也有贸易纠纷……3.揭示课题:“进入21世纪,没有什么比中国的崛起更让人关注。

现在,无论用哪一种语言,在网站上搜索,‘中国制造'都是这一年度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出示课题——“中国制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制造',了解‘MADE IN CHINA'吧!”二、寻找“中国制造”1.班级交流调查情况师:上周同学们分别在商场、家庭中对“中国制造”的电器、汽车、服装等用品进行了调查统计,我们一起来交流每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和体会吧!生1:我们小组到苏宁电器调查,中国制造的电器品牌有“飞利浦”、“康佳”、“创维”、“西门子”、“海尔”、“美的”……共34个。

进口的产品只有“松下”的数码相机、“三菱”空调、LG 双开门电冰箱、夏普液晶电视等少数品牌。

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制造的电器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了,水平越来越高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电器都是自己生产的呢!生2:我们组调查家庭轿车品牌情况。

调查了我们班级52个同学,一共有38个同学家有车,大众宝来3辆、帕萨特1部、POLO 2部,丰田佳美2部、皇冠1部、北京现代1部、广州本田3部、中华尊驰1部、东风雪铁龙3部、凯美瑞1部、福特1部、吉利1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班上同学家的家庭轿车除了中华、吉利是中国自己的品牌,其他的虽然也是中国制造,但却都是日本、德国、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品牌。

生3:我调查的是家庭电器中的“中国制造”。

我们家的冰箱和微波炉是海尔,山东青岛产的;洗衣机是三星,天津产的;电视机是东芝的,日本原装的,两台小电视机是三洋牌,沈阳出产的;空调1台也是三洋,1台是伊莱克斯,2台是LG,全都是中国生产的;大音响是KEF,英国产的,小音响是JVC,日本产的;消毒碗柜是康宝,广东产;电脑是夏新,厦门产的……。

根据统计,我们的家电中国制造有16件,非中国制造的有5件。

改革开放前我家电器只有一台小小的收音机,现在家里电器比那时侯多了20倍呢!我爷爷说,现在能有这样的生活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

……师:通过调查和交流,同学们知道了什么?生4:原来那些外国品牌的产品有好多是中国生产的呀!生5:中国从以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能生产电器、汽车,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说明中国的技术越来越好,生产水平越来越高了。

生6:我知道不仅电器、轿车是中国制造的,商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多数也是我们自己生产的。

生7:老师,为什么外国品牌的汽车、电器不在他们自己国家生产,而到我们中国来制造呢?师:这是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成本比较低,加上中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这些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或通过代工方式进行生产。

2.学生识图:《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了解我国工业区的发展情况。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地图,了解我国的工业基地已经由原来东部四大工业基地向中部、西部拓展,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基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

)三、感受“中国制造”1.图片欣赏,展示“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各地。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你们看到什么?生1:看到欧洲人在购买中国的纺织品。

生2:原来雅典奥运吉祥物是中国制造的。

生3:中国电器远销到非洲了!……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从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什么?生4: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

师: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在世界经济上刷新着各种纪录。

“中国制造”进入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家庭,世界各国也在分享着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

“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经济的代名词,它使中国经济成为一种传奇。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在这一张张的图表、这一组组数据中寻找答案吧!2. 出示统计图表,在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中体验中国产品贸易情况。

·近4年中国出口额一览表数据:2003年,4382.3亿美元;2004年,5933.2亿美元;2005年,7619.亿美元;2006年,9691.0亿美元。

师:从2003年到2006年,外贸出口有什么变化?生:“越来越多”;“出口额越来越高”;“发展得很快”……·1978年——2004年外贸总额对比,1978年外贸总额300多亿美元,2004年外贸总额1154740000亿美元。

师:从1978年到2004年,短短的26年,我国外贸总额增长了几倍?(学生纷纷拿起笔,低头计算着……一会儿,动作快的已经算出来,“384.9万倍”。

“哇!”“啊?这么多!?”大家议论了起来。

)师:是啊,384.9万倍呀!难道,这还不足以被称为奇迹吗?!·出示“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及销往国家示意图”。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找,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及销往的国家都有哪些。

)·2006年,中美贸易额达到2626.8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为1442.6亿美元。

师:“贸易顺差”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则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在这里,老师对“贸易顺差”、“贸易逆差”稍作解释,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

)3.出示数据说明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产品对外贸易的一些情况,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数据说话吧!”·欧盟2004年进口的圣诞树彩灯97%来自中国大陆,中国的彩灯在平安夜闪耀在欧洲千千万万个家庭。

·欧盟近90%进口的圣诞节日装饰物(包括人造圣诞树)来自中国。

·欧盟2004年共进口价值4.8亿欧元的玩具,其中81%来自中国大陆。

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占3%和2%。

·1998至2003年间,仅中国制造的婴幼儿服装就为美国的父母们节省了4亿美元。

·我国商务部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2米中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

师:孩子们,看着这一串串的数字,一个个的事实,你有什么感想?生1:虽然知道我们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了,但是中国生产的东西这么受欢迎,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生2:我觉得我们中国挺了不起的!生3:要是我们中国不生产圣诞树和圣诞装饰品,那外国人不就过不了圣诞节了吗?哈哈!”4.交流厦门制造师:我们厦门也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你知道的有哪些呢?(学生小组议论了起来:戴尔电脑、厦新彩电、厦华电器、灿坤家电……)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你们看看这张统计表,有古龙罐头、花岗岩、飞机零件、箱包……(播放厦门出口产品的录像片段,帮助学生了解厦门产品出口概况,激发学生了解家乡愿望和爱家乡的情感。

)5.故事分享师:自己说好不算真的好!这里,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是一个讲述《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故事。

(故事梗概:这个美国人在过完圣诞节后发现,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鞋子、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的产品。

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

于是,她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的节日。

为了衡量一下中国产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深入了他们的生活,以及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会带来多少不便,这个美国人发动全家老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