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论文 (1)
当书法渐行渐远时[论文]
![当书法渐行渐远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1b4c15650e52ea55189862.png)
当书法渐行渐远时随着无纸化时代的到来和电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了纸和笔,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弃书法如敝屐。
书法正在渐行渐远,书法教学的回归成了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分析认识误区,通过对职高生书写水平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对职高生书法教学回归意义的分析,尝试创新职高生书法教学的方法,以期让书法早日回归,为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扎根开花贡献绵薄之力。
书法回归创新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世界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话、短信、视频聊天完全取代了书信,社会对书法的忽视导致学生书写水平越来越差。
写好字是学生基础技能之一,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职校生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份修养和气质,多一点就业的机会。
但遗憾的是,在中职生中,居然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字写得怎样已无关紧要。
受错误观念影响,他们普遍认为能掌握一门求生的技能足矣,书法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根本没用的。
长此以往,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将离我们越来越远……一、职高生书写现状及原因剖析1.群体忽视书法教学。
如今的学校尤其中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教学侧重于德、智,而忽视了学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没有系统的书法教学安排;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等素质相对偏低,进入职校的目的大多冲着学一门专业技术而来,即使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大部分也只是根据高考科目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算发现学生书写方面的问题,也因为受现代打字优于写字观念的影响和自身书写水平不高等原因而放弃书法教学。
2.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
在中等职业学校,书法教学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又缺少专业指导教师,一些爱好书法的学生的书法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仅凭自发的临摩,毕竟难成气候,书写缺乏个性,字体难成风格。
而那些书写较差的学生根本不懂书法技巧,连握笔的姿势、书写的姿势都不正确,就甭说笔锋、字距、气韵、间架结构等等了。
3.高科技制约书法艺术的发展。
硬笔书法纸模板作文格式要求

硬笔书法纸模板作文格式要求英文回答:General Guidelines for Hard Pen Calligraphy Paper Template。
1. Header:The header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Course or assignment title。
Student's name。
Date。
2. Body:The body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Introduction。
Discussion。
Conclusion。
3. Formatting:The paper should be written in a clear and concise style.The font should be legible and appropriate for calligraphy.The margins should be set to 1 inch on all sides.The line spacing should be set to 1.5 or 2.0.4. Content:The introduction should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topic.The discussion should provid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opic, including research and examples.The conclusion should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paper and provide a final thought.Tips for Writing a Successful Hard Pen Calligraphy Paper。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论文]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eb6c82680203d8ce2f241d.png)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摘要:书法教育属于校园文化。
书法教学不单是技法的训练,还渗透着德育、美育、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硬笔书法;书法教学;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63-01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教学不单是技法的训练,还渗透着德育、美育、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书法认识不断提高,才能有对书法学习的责任感与迫切感,这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动力。
任何学科不发展、不更新就自然会被淘汰,无法生存,而书法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更新、探索。
一、中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的现状1、好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写字课纯属虚设笔者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小学,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安排写字课,有的尽管课程表上有安排,但学校没有指令性的写字教学任务,致使教师将写字课视为通常的语文课或空堂课使用,学生的写字课本大多闲置在家里。
2、家庭与社会缺乏重视目前,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年轻一代却对书法这门艺术逐步淡化,普遍写不好字,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在家里,部分家长只需要孩子正确、快速地完成作业任务,不管孩子字写得好不好。
而当今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孩子写不好字。
3、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学校教学管理模式、任课老师超负荷布置作业与学生写不好字有一定关系。
有的老师平时往往不顾及学生当天是否能完成作业量,大量布置作业,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只要勤写、多练,必定有进步,尤其是临近考试这段时间的作业量更多。
反而,学生在严重的作业量面前,不管字写得好不好,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导致孩子写不好字。
4、电脑打字的普遍使用电脑的普及,使人们忽略了书法艺术,有的家长和孩子错误的认为,练得字多不如打得字熟,写得字好不如打得字快,甚至认为现在有了电脑这种便捷的工具已经不需要练习写字了,只要会写就行,写的好坏并不重要,导致学生写不出好字。
硬笔书法摘要 - 书法艺术摘要

硬笔书法摘要 - 书法艺术摘要
硬笔书法是一门古老而有趣的艺术形式,它以硬笔工具(如毛
笔或钢笔)书写而成。
本文将简要介绍硬笔书法的历史、特点以及
其在艺术领域的意义。
历史
硬笔书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当时,人们开
始使用硬质的书写工具,如竹简和竹签。
随着时间的推移,硬笔书
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书写、教育和
艺术创作中。
特点
硬笔书法与其他书法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使用硬笔工具,
如毛笔或钢笔,书写出直线、直角和曲线等清晰的线条。
相比之下,软笔书法(如毛笔书法)更注重笔画的变化和流动性。
硬笔书法的
特点使得它更适合于书写字母、绘制图案和制作印刷品。
艺术意义
硬笔书法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创作和表达的方式。
通过硬笔书法,艺术家可以书写文字、绘制图案,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硬笔书法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观赏硬笔书法作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线条的美感和字体的独特之处。
最后,硬笔书法的传统和历史价值也使其成为一种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总结而言,硬笔书法是一门独特而有趣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意义。
通过硬笔书法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线条的美感和字体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钢情 书法梦-论文

店 购买 的。这 是我第 一次 看到 这样 的钢 笔 书法杂 志 , 还要大 。 ”从此 ,大家都喜欢上 了 《中国钢笔书法 》杂
我被 杂志里清 秀而漂亮 的钢笔 书法所吸 引,真是如获 志 ,有 的当即就到邮局订阅了 《 中 国钢笔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志。
似 宝。那时 ,我正 好在家 等待分 配工作 ,每 天我都要
现在虽然没有时间练习钢笔书法 ,但相信总会有一天 , 行 到 底 ,实 现 我 儿 时 的 书 法 梦想 。 我 会 重 操 旧 业 ,开 始 自己 的 寻 梦 之旅 的 。
( 作者单位 : 湖北荆州市红星路荆州航道管理处)
2 0 0 2年 , 系统 内举 办 “ 喜迎党的十八 大书画摄影 ”
我 来 了许 多快乐 。甚 至只要读 到书法杂 志 ,我的生 活 有 了她 ,让 我的青春 激情澎湃 ,理想 飞扬 ,时常与 硬 立 马就会 充满 阳光 ,精 力充 沛 、激情 四射 ! 可以说 , 笔书法 为伴 ,虽说 我写 的字距 离我 的理想还很 远 ,但 欣 赏钢笔书法成 了我人生 的一股强大 的正能量 。
现在硬 笔书法兴 趣小组每 季度开展一 次活动 ,每
认 真 地 临 习钢 笔 字 ,经 过 几 个 月 的 强 化 练 习 ,我 的硬 年进 行一次 硬笔书法 展 ,许多年轻 干部都爱 上 了 《中
笔书法有 了很大 的进步 。我试着参加了当年的全国 “ 文 国钢笔书法 》 ,也 喜欢上 了硬笔书法 ,每期杂志 到后 , 明怀”钢笔 、 圆珠笔书写大赛 , 竞意外地获得了优秀奖 ; 大 家都会抢 着阅读 ,认 真品 味,从 中吸收 营养。今年
第 二年我 又参 加 了 “ 龙 年杯”钢 笔书法 比赛 也获得 了 《 中国钢笔 书法 》杂 志第 3期还刊登 了我撰写 的 《 书法
论文

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要突出有效性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小武庆敏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孕育和发展我们人的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起点。
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
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刚刚跨入小学门槛的孩子来说,能够快速而流畅的书写是他们向往的。
如何克服低年级写字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迅速掌握正确的写字要领呢?我认为对孩子进行写字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一手好字的前提,也是预防近视、驼背的关键。
我在教孩子写字前,就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向学生引导正确的写字姿势。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
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
同时还可向学生教授《写字姿势歌》,让孩子背诵并应用: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正确的握笔姿势: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
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
3、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
关于硬笔书法的论文

关于硬笔书法的论文书法是写字,是纯艺术,我们学习他是为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书法是素质教育的载体,通过学习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作风,刻苦顽强的意志和高雅乐观和情趣。
从而达到启发智慧,培养美好品德,追求完美的目的。
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关于硬笔书法的论文:关于硬笔书法的论文内容:关于书法产生和发展中的几点哲学思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讲究文字书写和有杰出艺术成就的国家。
中国书法最能表现东方文明的独特性和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说,一部中国书法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史。
从书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脉络看,无不闪耀着哲学理念的光辉。
而唯物的、辩证的书法哲学理念又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书法创作和发展。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一、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活动为书法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实践是感性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
人类活动的实践来源于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书法同样是在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中得到创造和发展的。
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和其他民族一样,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这种表意文字为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了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从而诞生了华夏文明。
汉字从图形、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甲骨、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完善自己和遵循自然规律的结果。
蔡邕《笔论》云:“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 这一论断将书法书写和自然紧密联系起来。
一方面表明书法和自然界的关系,书法的创造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书写过程中书法线条变化无穷,达到书之若万象的境界。
蔡邕《九势》云:“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既出,形势出矣。
教师硬笔书法作文范文模板

教师硬笔书法作文范文模板作文一:教师硬笔书法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
在当今社会,教师硬笔书法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技巧。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硬笔书法的重要性,因此我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强调其重要性。
首先,教师硬笔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字体和精美的作品,还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名家书法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这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教师硬笔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技巧。
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练习书写,这可以锻炼他们的书写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字体工整度和书写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使自己的文字更加流畅和准确。
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教师硬笔书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钻研,这需要他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可以体会到“熟能生巧”的道理,懂得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通过欣赏名家书法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师硬笔书法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技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重视教师硬笔书法的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笔书法欣赏浅析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张美琴摘要:任何一门艺术的产生到走向成熟,都离不开一个长期的艺术原始积累和文化扩张,这正如一个社会形态的诞生,它不是从天而降,而必须有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这期间必然要经过多次文化的、思想的以及经济的不断扩张和整合。
艺术的诞生也同样要经历一个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这样一段实用的层面过渡期,然后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确立其艺术的社会功效。
硬笔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是中国在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的文化渴求中兴盛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无所比拟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使得这门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便有了迅猛的发展,这与毛笔书法从实用层面走向艺术层面所经历的时间相比,硬笔书法发展的速度显然是惊人的。
关键字:硬笔艺术性特点发展情况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硬笔书法是用硬笔书写汉子的艺术。
它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
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
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硬笔书法艺术是从我国传统的毛笔书法之中脱胎而来的,但由于两者书写的工具不同,线条造型必然会有许多差异。
我们知道,在用墨方面,由于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在毛笔书法之中就会产生“折钗股”和“屋漏痕”两类线条。
硬笔书法的主要书写工具——钢笔,则不会写出有毛笔线条因“飞白”而产生的枯竭感,所以,硬笔书法的线条造型应当由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当然也还包括书写者本人对点画的书写水平。
硬笔书法是人性化的艺术抽象,它更纯粹的反映着哲学的思辨空间和认得审美取向。
硬笔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毛笔书法既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又有自身不同的个性特征。
有人简单的把它界定为“软”与“硬”的区别,也有人把它视为笔法上“丰富”与“单一”的差异,其实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差异,并没有触及其内在的本质。
它最大的不同,是它多维的表现空间和更具人性化的艺术抽象。
这是硬笔书法的质的规定性。
书法是线条造型的艺术,是用汉字的点线组合来抒情达意的。
线条由汉字赋予形态、精神与品质,书写者通过线条来表现文字的内涵,从而升华到美的境界。
书法在中国称之为“法”,而在日本称之为“道”。
这是对书法内涵不同侧面的理解,“法”者,书之“楷则”,这是从书法本身的内在要求而论的;“道”者,谓之为“修道”、“禅悟”。
强调从人的角度对书法社会功用,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机能形而上的意象化感悟。
前者立足于书法本身,后者强调书法中人的立场和人的主体意识。
正是这不同侧面的理解,导致中国与日本在书法发展道路上两条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注重书法传统的继承性,着意于功力和技法的把握,强调“至善至美”的中和之境;而日本夸大书法的线条意象,强调书法的“心灵自由”,出现了以表现书法意象为目的的“前卫书法”。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又出现了钢笔,圆珠笔等硬质特性的笔为书写工具的新艺术门类——硬笔书法,由于硬笔书法具有使用较灵活,易于控制,线条质感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新兴之初,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硬笔书法是中国经过了十年的文化浩劫后兴盛起来的,思想的枷锁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被解开,并引发了思想的大解放,一些现代的、先进的文艺思想不断从国外涌进中国,硬笔书法作为一门最贴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众化艺术,它摆脱了以政治为中心的长期束缚,表现为以人为本、崇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艺观。
就硬笔书法的创作主体而言,它既继承了中国千百年来继承下来的儒家伦理观和人格化主义的批评思想,以及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又吸纳了西方一些现代化的文艺思潮。
在创作上,更突出人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儒家学说中“书如其人”的反映论在硬笔书法创作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和具体,作为实用层面,硬笔是人们日常书写的工具,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积淀,自己的喜怒恶好已深深地溶进笔画线条之中,硬笔线条剥去了外在浮华与矫饰,是书者心灵真诚流露的视觉形象语言,这不仅从现代笔迹学中找到了书与人这种直接对应关系,而且日常的书写习惯使硬笔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着人的行为意识、性格特点和审美取向。
硬笔书法艺术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
说它古老,是应为古人在没有毛笔之前,靠的是硬笔,他们用刀刻,用木头和竹子、芦杆画字,也是追求着一种美。
从古代大量留存的资料可以看出,成为我们现代研究与学习的的范本,说它年轻,是大量使用硬笔书法是近百年的事。
可以说现在硬笔与我们生活朝夕相处,不可分离,并有许多硬笔书法家创造了大量美的作品。
那么硬笔书法之美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硬笔书法的线条美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不同的面相交而形成线。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
它们的审美各不相同:直线表现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表现优美、柔和,给人以运动感;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折线形成的角度感觉则给人以上升、下降、前进等方向感。
英国著名画家、美学家威廉~荷伽兹认为“波状线比任何线条都更能够创造美”,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
蛇形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可以称之为“富有吸引力的线条”。
虽然硬笔书法的笔画比较纤细,但只要充分发挥硬笔和硬纸的特性,写出的硬笔书法的细腻、厚实、圆润、挺劲、灵动的特性就会显示刚劲有力而又有优美柔和、富有变化的美感。
好的硬笔书法作品就是能够将直线、曲线、折线进行巧妙地运用。
当然要写出高品质的硬笔书法作品,对其线条还要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神采。
神采是骨力、形势、气韵的综合体现,是作品的精神风貌。
神采是要靠线条形态来表现的。
无论什么艺术都应该以追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当然要写出具有神采的线条来,必须多读书、多与自然接触。
世间万物会我心中,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人的精神风貌。
将人的精神风貌聚于笔端,才有自然生动、变幻无穷、神清骨秀的神韵。
“书者,心之迹也。
”“书者,抒也。
”人的喜、怒、哀、乐都将表现在作品上。
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喜乐之情、自然笔墨而获“天下第一行书”,这也是因为一群朋友聚会,其乐陶陶,下笔皆有喜气。
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却以悲愤之情表现对敌之愤怒和失去侄子的悲伤,笔墨淋漓,一泻而下。
我们在看岳飞写的“还我江河”,那爱国之情,民族之气,尽在笔墨中。
硬笔书法也不例外,线条美,还美在感情。
硬笔书法的线条造型,可分点画造型和结字造型。
线条是书法结字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线条,则不能构成汉字,若就线条而论,线条也是书法之中美的表现,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感受、意趣和气质。
线条是由点画组成的,成组的线条构成了书法的线条,硬笔书法的线条造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点画应以“楷法”为主。
文字由点画组成,字之画皆线也,楷书有“八法”之别。
实际上,初学书法时以楷书为主,正是练线条的笔法。
在行草或其他书体中,其基本笔法正是利用了楷书的提按写法。
所谓“楷法”,这里指的是利用楷书书写方法在线条中加以提炼,取其精髓部分。
由于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所限(指钢笔),只能用指头控制做轻度的提按运动,提则合,出墨少,线条细;按则开,出墨多,线条粗。
提和按的运动使点画有了粗细的变化。
2.点画的力度。
硬笔书法的点画主要是借鉴毛笔书法中的提按来书写。
在硬笔书法中,则表现为轻和重两个方面,以此来表现硬笔书法线条的力度。
晋卫铄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评价点画的力度,线条应具有润畅、明丽、刚健等特色。
线条要饱满而流畅,主要是指书写点画时不能一笔带过,一定要有机地组合起来,既不呆板,也没有漂浮之感。
在软笔中,往往使用颤笔表现力度,在硬笔书法中则有所限制,硬笔书法主要利用指法——提按、挑掠、挚打、缓急和快慢等综合运用,笔下的线条才能刚柔并济、精美洒脱。
3.线条的呼应。
这在书法中又称气脉的连贯。
凡书写水平较高的人在书写时,往往感觉到有股“气”往上涌。
这股“气”正是书写者对线条呼应的内在气脉。
如唐代“草圣”张旭和怀素,往往醉后呼走狂啸,大用连笔,使结体、章法、墨法等出现连绵不断的壮美气势。
一个字要有呼应,一行字要有牵连。
线条的呼应在行草中尤为明显,行草中往往因笔势而形成多姿的变化。
当然,若只求线的呼应而忽视对线呼应的处理,也会使线条杂而乏力,故线条的呼应应不矫揉造作,少用直线相连,多用曲线、弧线。
“笔断意连”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法,有虚有实、有张有合、有节奏方为上乘。
4.线条的多样性和安排。
在整个硬笔书法作品中,由于所写的线条粗细差不多,就容易给创作带来不便。
硬笔其实不仅限钢笔一种,还包括一切能书写的坚硬东西。
在安排线条既有粗细之分,又有软笔书写的特点时,人们尝试对钢笔进行技术处理,如扩大钢笔的口子、弯曲笔尖等,在其他方面还有用竹子、手指、火柴棍等来书写,这样,表现的线条就更加丰富。
线条的安排是硬笔书法造型的重要方面。
整幅作品线条安排得好会给人一种雄健、飘逸的感觉。
在线条处理上把某处安排密集,某处安排疏松,通过适当的蘸墨,再运用快慢、轻重、枯润等表现方法,作品才会显得气润生动。
二、硬笔书法的结构美、篇章美线条能表现书写者的感情。
同时感情也表现在字的结构上。
祝枝山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乐则气和而字丽。
情有轻重,则字的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书法的结构属于建筑美,硬笔书法也是如此。
我们在创作或欣赏硬笔书法也可以借助与建筑进行比较。
本文就以故宫的建筑与硬笔书法结体方面进行了一些对比。
1、大于小的对比在雄伟的天安门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的小屋,这小屋除了特定的用途外,在艺术上对天安门起烘托作用。
这样对比让人对天安门的宏伟产生更强烈的感受。
一些好的书法作品也是如此,运用字本身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巧妙安排,让字大小参差错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2、高与低的对比故宫为了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这种高低对比不但用在建筑,也用在山水画中。
王维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
”在书法的字的结构中有本身的字的高低,如:上下结构的字一般较高,左右结构的字较扁。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以及上下字之间的结构处理,让整个作品的篇章有所变化。
须知字的大小“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3、宽与窄的变化从正午门到太和殿所形成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的广阔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草书中常用这种欲放先收的手法。
怀素的《自述》中,开始叙述他的身世,用笔平缓,字形较小,写到后面随着情感的变化,字型越来越开展奔放,表现高潮的地方一个字所占的空间比几个字加在一起还大。
在硬笔书法方面虽然表现没那么的强烈,但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
“宽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样的变化给人感受到强烈的动感和变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