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杨文显)第九章课后答案
微机原理及接口第九章作业答案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九章习题解答(部分)1. 什么是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并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按字长传送数据的接口,即4位、8位或16位二进制位同时传送;而串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依时间先后逐位传送数据的接口,即一个时刻只传送一个二进制位。
并行接口传送速度较快,但在远距离传送数据时成本高,损耗大,且平行数据线之间干扰大,所以并行接口一般适用于近距离的高速传送,而串行接口则适用于远距离传送。
2. 试画出8255A与8086CPU连接图,并说明8255A的A o、A i地址线与8086CPU的A i、A2地址线连接的原因。
答:8255A与8086CPU的连线图如下图所示:题9-2图8086系统有16根数据线,而8255只有8根数据线,为了软件读写方便,一般将8255 的8条数据线与8086的低8位数据线相连。
8086在进行数据传送时总是将总线低8位对应偶地址端口,因此8086CPU要求8255的4个端口地址必须为偶地址,即8086在寻址8255 时A0脚必须为低。
实际使用时,我们总是将8255的A0、A1脚分别接8086的A1、A2脚,而将8086的A0脚空出不接,并使8086访问8255时总是使用偶地址。
4. 简述8255A工作在方式1时,A组端口和B组端口工作在不同状态(输入或输出)时,C端口各位的作用。
注:带*的各中断允许信号由 C 口内部置位/复位操作设置,非引脚电平。
5. 用8255A控制12位A/D转换器,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设B 口工作于方式1输入,C 口上半部输入,A 口工作于方式0输入。
试编写8255A的初始化程序段和中断服务程序(注:CPU采用中断方式从8255A中读取转换后的数据)。
答:设8255的A、B、C及控制端口的地址分别为PORTA、POATB、PORTC和PCON,则一种可能的程序段实现如下:初始化8255AMOV AL,10011110B;设置8255A的工作方式控制字OUT PCON,ALMOV AL,00000101B;设置C 口置位復位控制字,使INTEA (PC2)为OUT PCON,AL;高电平,允许B 口中断MOV AL,00000010B;设置C 口置位/复位控制字,使PC1(IBF B)输出OUT PCON,AL;低电平,启动第一次A/D转换6. 用8255A作为CPU与打印机接口,8255的A 口工作于方式0,输出;C 口工作于方式0。
(完整版)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答案资料

15. 已知:在内存BUF开始的单元中,存在一串数据:58,75,36,42,89。
编程找出其中的最小值存入MIN单元中,并将这个数显示在屏幕上。
解: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0 DUP(?)STACK ENDSDATA SEGMENTBUF DB 58H, 75H,36H, 42H, 89HMIN DB 0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 START: PUSH DSMOV AX, DATAMOV DS, AXMOV CX, 4MOV BX, OFFSET BUFMOV AL, [BX]ST1: INC BXCMP AL, [BX]JBE NEXTMOV AL, [BX] NEXT:LOOP ST1MOV MIN, ALAND AL, 0F0HMOV CL,4ROR AL, CLADD AL, 30HMOV DL, ALMOV AH, 02HINT 21HMOV AL, MINAND AL, 0FHADD AL, 30HMOV DL, ALMOV AH, 02HINT 21HPOP DSMOV AH, 4CHINT 21HHLTCODE ENDSEND START18. 某班有20个同学的微机原理成绩存放在LIST开始的单元中,要求编程先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好,再求出总分和平均值,分别存放在SUM和AVER开始的单元中。
解:STACK ENDSDATA SEGMENTLIST DB65H,76H,78H,54H,90H,85H,68H,66H,77H,88HDB 99H, 89H, 79H,69H,75H,85H,63H,73H,83H,93HSUM DW 0AVER DB 0BUF DB 100 DUP (?)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CS:CODE,DS:DATA,SS:STACKSTART: PUSH DSMOV AX,DATAMOV DS,AXMOV DI, OFFSETLISTMOV BX, 19LP0: MOV SI, DIMOV CX, BXLP1: MOV AL, [SI]INC SICMP AL, [SI]JNC LP2MOV DL, [SI]MOV [SI-1], DLMOV [SI], ALLP2: LOOP LP1DEC BXJNZ LP0LP3: MOV CX, 20MOV BX, OFFSETLISTMOV SUM, 0XOR AX, AXLP4: ADD AL, [BX]DAAADC AH, 0INC BXLOOP LP4MOV SUM, AXMOV BL, 20HDIV BLADD AL,0DAAMOV AVER ALPOP DSHLTCODE ENDSEND START20. 编程将存放在AL中的无符号二进制数,转化成十六进制数,再转换成ASII码并显示在屏幕上。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杨文显)第八章课后答案

习题八1.查找相关资料,用列表方式给出8088,8086,……直到P4各代微处理器的地址、数据线引脚数量,并推算出各自的内存寻址空间。
2.什么是MMX指令?它有什么特点?MMX指令是“多媒体扩展指令”的英文简称,它采用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技术,使得处理器在一条指令中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对多媒体数据的处理能力。
3.什么叫动态执行?使用动态执行技术会带来什么好处?动态执行是通过预测指令流和数据流,调整指令的执行顺序,最大地发挥CPU内部各部件的功效,提高系统执行指令的速度。
动态执行主要采用了:多路分支预测:利用转移预测技术允许程序几个分支流同时在处理器内执行;数据流分析:通过分析指令数据的相关性,把指令进行优化排序后执行,充分利用处理器内部资源;推测执行:根据各推测最终的正确性,对多个分支的运行结果进行取舍。
4.32位微处理器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2位微处理器有4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虚拟8086方式、系统管理方式。
实地址方式:实地址方式使用16位80x86处理器的寻址方式(使用20位地址寻址1MB空间)、存储器管理和中断管理。
可以使用32位寄存器,使用特权级0,可以执行大多数指令。
保护方式:保护方式是32位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方式。
它使用32位地址寻址4GB的实存空间,通过虚拟存储管理、用户优先级管理、I/O管理等技术,扩大可使用的存储空间,对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进行隔离和保护。
虚拟8086方式:虚拟8086方式是保护模式下为任务提供的的8086工作环境。
每个任务使用16位地址寻址1MB的内存空间,以最低特权级运行,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系统管理方式:系统管理模式主要用于电源管理,可以使处理器和外围设备部件进入“休眠”状态,在有键盘按下或鼠标移动时“唤醒”系统,使之继续工作。
利用SMM可以实现软件关机。
5.叙述XT总线与ISA总线的异同之处。
XT总线可以看作是ISA总线的一个“子集”,它包括8位数据线,20根地址线,使用与CPU相同的4.77MHz的时钟信号。
国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9章

习题91.答:(1)DMA方式是一种由专门的硬件电路控制数据在I/O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直接交换的方式,这种硬件称为DMA控制器,简称为DMAC。
(2)一个完整的DMA传输过程必须经过下面的4个步骤。
①DMA请求。
CPU对DMA控制器初始化,并向I/O接口发出操作命令,I/O接口提出DMA 请求。
②DMA响应。
DMA控制器对DMA请求判别优选级及屏蔽,向总线裁决逻辑提出总线请求。
当CPU执行完当前总线周期即可释放总线控制权。
此时,总线裁决逻辑输出总线应答,表示DMA已经响应,通过DMA控制器通知I/O接口开始DMA传输。
③DMA传输。
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CPU即刻挂起或只执行内部操作,由DMA 控制器输出读写命令,直接控制RAM与I/O接口进行DMA传输。
④DMA结束。
当完成规定的成批数据传送后,DMA控制器即释放总线控制权,并向I/O 接口发出结束信号。
当I/O接口收到结束信号后,一方面停止I/O设备的工作,另一方面向CPU提出中断请求,使CPU从不介入的状态解脱,并执行一段检查本次DMA传输操作正确性的代码。
最后,带着本次操作结果及状态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2.答:DMA方式下,系统中有一个DMA控制器,它是一个可驱动总线的主控部件。
当外设与主存储器之间需要传输数据时,外设向DMA控制器发出DMA请求,DMA控制器向中央处理器发出总线请求,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后,DMA控制器按照总线时序控制外设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输而不是通过指令来控制数据传输,传输速度大大高于中断方式。
中断方式下,外设需与主机传输数据时要请求主给予中断服务,中断当前主程序的执行,自动转向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控制数据的传输,过程始终是在处理器所执行的指令控制之下。
3.答:8237A有四种工作方式:(1)请求传送方式。
当DREQ有效,若CPU让出总线控制权,8237A进行DMA服务,也连续传送数据,直至字节计数器过0为FFFFH或由外界送来有效信号,或DREQ变为无效时为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九章 课后答案

第九章参考答案1.串行通信有什么特点?它适合于什么应用场合?若你的计算机要接入Internet网,应该采用并行传输还是串行传输?答:串行通信的特点:数据位依次传送。
传送相同字节数信息时,串行传送的时间远大于并行传送的时间;但数据线的根数较少。
串行传送有固定的传输格式。
适合于远距离传输。
计算机要接入Internet网时,应采用串行传输。
2. 设异步传送数据时,每个字符对应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7位数据位和1位校验位,如果波特率是9600b/s,则每秒最多能传输多少字符?答:根据给定条件知:每个字符包含10位,因此每秒最多能传输的字符个数是:9600÷10=9603.叙述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方式以及波特率含义。
答:单工:联系通信双方只有一根数据线,数据只能朝一个方向发送。
半双工:联系通信双方只有一根数据线,但允许数据分时在两个方向传送。
全双工:联系通信双方有两根数据线,允许数据同时进行双向传送。
波特率:每秒钟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4.简要说明RS-232C、RS-422、RS-485的特点。
答:RS-232C的特点:信号线少;多种波特率可选择;传送的距离一般可达30米,采用光电隔离的20mA的电流环传送时可达1000m;采用负逻辑电平,“1”电平为:-5V~-15V,“0”电平为+5V~+15V。
RS-422、RS-485的特点:采用平衡输出的发送器和差分输入的接收器;可在1200m范围内传输;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没有直接的地线连接。
5.假定8251A工作于异步方式,波特率因子为16,数据位7位,奇校验,允许发送和接收数据,其端口地址为E0H(C/D=0),E1H(C/D=1)。
试编写初始化程序。
略去软复位的初始化程序:MOV DX, 00E1HMOV AL, 01011010BOUT DX, ALMOV AL, 01010101BOUT DX, AL6.设一数据传输率为4800波特的串行打印机通过8251A与8086CPU组成的微机系统相连,打印机只有一串行数据通道,编写一个将起始地址为DATA的80个字符输出到打印机去的发送程序。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1-9章部分习题答案

习题一1.什么是接口?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世界的连接部件,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2.为什么要在CP 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主要有4个原因:(1)CPU与外设二者的信号不兼容,包括信号线的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2)CPU与外设的速度不匹配,CPU的速度快,外设的速度慢(3)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4)若外设直接由C PU控制,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 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3.微型计算机的接口一般应具备那些功能?微机的接口一般有如下的几个功能:(1)执行CPU命令的功能:CPU将对外设的控制命令发到接口电路中的命令寄存器(命令口)中,在经分析去控制外设(2)返回外设状态的功能:通过状态寄存器(状态口)完成,包括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3)数据缓冲的功能:接口电路中的数据寄存器(数据口)对CPU于外设间传送的数据进行中转(4)设备寻址的功能:CPU某个时刻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数据,CPU发出的地址信号经过接口电路中的地址译码电路来选中I/O设备(5)信号转换的功能:当CPU与外设的信号功能定义、逻辑关系、电平高低及工作时序不兼容时接口电路要完成信号的转换功能(6)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的功能:由于CPU处理的数据都是并行的,当外设采用串行传送方式时,接口电路就要完成串、并之间的转换,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4.接口技术在微机应用中起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微机系统中,微处理器的强大功能必须通过外部设备才能实现,而外设与微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又是靠接口来实现的,所以,接口技术成为了一门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微机系统的功能和微机的推广应用。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杨文显)课后答案

习 题 一1. 8086CPU 由哪几个部件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8086 CPU 由指令执行部件EU 和总线接口部件BIU 两个部份组成。
指令执行部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访问存储器或I/O 端口的操作:• 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 访问存储器取得指令并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 访问存储器或I/O 端口以读取操作数参与EU 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
2.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各自如何表示?如何转换?程序中使用的存储器地址称为逻辑地址,由16位“段基址”和16位“偏移地址”(段内地址)组成。
段基址表示一个段的起始地址的高16位。
偏移地址表示段内的一个单元距离段开始位置的距离。
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用20位二进制表示。
将两个16位二进制表示的逻辑地址错位相加,可以得到20位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段基址×16 + 偏移地址在32位CPU 的保护模式下,“逻辑地址”的表示产生了一些变化,请参考第8章的相关内容。
3. 什么是“堆栈”?它有什么用处?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堆栈是内存中的一块存储区,用来存放专用数据。
例如,调用子程序时的入口参数、返回地址等,这些数据都按照“先进后出”的规则进行存取。
SS 存放堆栈段的段基址,SP 存放当前堆栈栈顶的偏移地址。
数据进出堆栈要使用专门的堆栈操作指令,SP 的值在执行堆栈操作指令时根据规则自动地进行修改。
4. 设X=36H ,Y=78H ,进行X+Y 和X -Y 运算后FLAGS 寄存器各状态标志位各是什么?5.按照传输方向和电气特性划分,CPU 引脚信号有几种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CPU 引脚传输的信号按照传输方向划分,有以下几种类型:输出:信号从CPU 向外部传送;输入:信号从外部送入CPU ;双向:信号有时从外部送入CPU ,有时从CPU 向外部传送。
双向信号主要用于数据信号的传输;输出信号用于传输地址信号和一些控制信号;输入信号主要用于传输外部的状态信号(例如READY )和请求(中断、DMA )信号。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杨文显)第十章课后答案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教程(杨⽂显)第⼗章课后答案习题⼗1.总线的指标有哪⼏项?总线标准和总线产品哪⼀个先产⽣?(1) 总线宽度: 总线宽度是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位数越多,⼀次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2) 总线频率: 总线通常都有⼀个基本时钟,总线上其它信号都以这个时钟为基准,这个时钟的频率也就是总线⼯作的最⾼频率。
总线频率越⾼,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就越⼤。
(3) 单个数据传输周期数: 传输⽅式的不同,使得每个数据传输所⽤的时钟周期数不同。
单个数据传输周期数越少,传输率越⾼。
此外,总线的仲裁⽅式,容错性能,是否⽀持突发成组传输,也反映了总线的性能。
总线标准的产⽣有多种形式。
有的总线产品推出后得到⼴泛的认同,随后成为事实上的⼯业标准,这个产品所采⽤的技术规范最终成为标准,标准产⽣在产品之后。
有的技术问题得到较多的关注,由标准化组织或者相关集团发起,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这时,产品的出现晚于标准的制定。
2.ISA卡设计时如何解决资源冲突问题?ISA的I/O空间仅有100H~3FFH的768个地址可供使⽤,其中不少端⼝已分配给“常规”的设备使⽤,新设计I/O扩充卡的端⼝地址不能与它们冲突。
另外,扩充卡之间使⽤的地址也不能发⽣冲突。
为解决这个⽭盾,ISA卡上⼀般都设有⼀组开关(switch),⽤户可以通过设定这组开关来设置这块ISA所占⽤的I/O起始地址,使它位于所使⽤计算机I/O的空闲位置,从⽽避免发⽣冲突。
3.ISA总线需要进⾏总线仲裁吗?为什么?ISA总线是⼀个简单的多主控总线,需要使⽤总线的“主设备”是CPU和最多7个使⽤DMA传送的设备。
当CPU以外的⼀个或多个设备需要使⽤总线时,需要进⾏“总线仲裁”。
对于使⽤DMA请求使⽤总线的设备来说,“仲裁”要分两次进⾏:①DMA请求信号送到8237,由8237进⾏第⼀次“仲裁”;②8237的请求信号发送到CPU,在⼀个总线周期结束时释放总线。
4.若有两块818ISA卡BASE1= 0x0250, BASE2 = 0x0330, switch分别应如何设置?BASE1 = 0x250:swith 1, 4, 6 = off swith 2, 3, 5 = onBASE2 = 0x320:swith 1, 2, 5 = off swith 3, 4, 6 = on5.PCI总线怎样的信号组合启动⼀个总线的访问周期,⼜怎样结束⼀个访问周期?它的AD0~AD31同CPU的同名引脚有何不同?主设备获得总线使⽤权后,将FRAME#置为有效,在AD0~31上发出地址信号,C/BE#上发出总线命令,⼀次总线访问周期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九1.按功能分,计算机外围设备可分成哪几类?答:计算机外部设备按照它们的功能,一般可分为三类:供用户进行输入/输出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它们也称为“人机交互设备”;外存储设备,软盘、硬盘、光盘驱动器是典型的外存储设备;专用的其它设备,如数据采集设备、视频采集设备等。
2.何谓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答:非编码键盘:由CPU对键盘各行、各列的状态进行扫描,根据扫描结果,用某种算法计算或查表得到按键的编码。
CPU效率低,主要用于小型应用系统。
编码键盘:由专用控制器/控制电路对键盘进行扫描,产生按键所对应的编码供CPU读取。
这种键盘结构稍复杂,但使用方便。
3.请说明101键盘接口电路的基本组成原理。
答:参考教材相关内容(图9.1),101键盘接口电路由8048专用单片处理芯片,键盘开关矩阵电路,双向缓冲门电路组成。
有规律的内部计数信号通过数据线DB0~DB6,送到键盘矩阵的行列译码器,实现对键盘开关矩阵的行列扫描。
有键按下时,通过KEYDEP 信号通知单片机。
8048扫描程序根据当前计数值,分析确定按键的行、列位置,形成键盘扫描码。
4.鼠标常用接口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光机鼠标的工作原理。
答:目前PC上常用的鼠标接口有3种,第一种是最常用的直径8mm的6芯PS/2鼠标接口,第二种是9芯D型插座(使用RS-232串行接口),另外是较新型的USB鼠标接口。
光机鼠标的工作原理:鼠标内置了2个滚轴,X方向滚轴和Y 方向滚轴。
这2个滚轴都与一个可以滚动的橡胶球接触,并随着橡胶球滚动一起转动。
X,Y滚轴上装有带孔的译码轮,它的转动会阻断或导通LED发出的光线,在光敏晶体管上产生表示位移的脉冲。
通过脉冲编码确定光标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5.常见打印机接口有哪几种工作方式?举例说明。
答:常见打印机接口有3种工作方式,分别为:标准型并行接口SPP:是最早的打印工作方式,单向数据传递;增强型并行接口EPP:它采用双向数据传递工作方式;扩展功能接口ECP:可以进行高速双向数据传递,并具有DMA 工作模式。
6.试画出具有8bit数字输入输出功能的并行接口扩展电路图。
答:具有8bit数字输入输出功能的并行接口扩展电路图可参见教材的图9.5。
只要将AD0809芯片去掉,让74LS245工作在输出(A→B )状态,就构成了一个8bit 的并行输出接口。
控制线(C0~C2)和状态输入信号(S3~S7)连接到另一片74LS245,构成8bit 并行输入接口。
C3作为选通信号,控制两个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详见下图:7. 论述打印机接口的主要通信连接信号。
数字信号采集接口答:打印机接口的主要控制信号(输出)有:STROBE:数据选通,低电平有效。
数据在它的配合下送入打印机。
AUTO_FD:自动换行,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打印机每次回车后自动换行。
INIT:初始化信号,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打印机被复位。
SEL:联机控制位,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打印机才能与接口连通。
主要状态信号(输入)有:BUSY:忙信号,高电平表示打印机忙。
有四种情况:正在输入数据、正在打印操作、在脱机状态、打印机出错。
ACK:确认,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打印机已经接收完毕接口送来的一个数据。
PE:纸尽信号,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打印机缺纸。
SLCT IN:选择信号,高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打印机处于联机状态。
ERROR:出错信号,低电平有效。
有效时表示打印机出错。
8.分别叙述IDE和EIDE磁盘接口的技术特性。
答:IDE磁盘接口的技术特性:IDE接口在ST 50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它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内。
消除驱动器和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丢失问题,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从驱动器中引出的信号线已不是控制器和驱动器之间的接口信号线,而是通过简单处理后可与主系统连接的信号线。
IDE采用了40线单组电缆连接,除了对系统总线上的信号做必要的处理之外,其余信号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送往硬盘驱动器,IDE实际上已经是系统级的接口。
EIDE磁盘接口的技术特性:与IDE相比,EDIE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支持大容量的硬盘(>540MB);EIDE允许连接更多的设备。
通常提供两个插座,称为主插座和辅插座,每个插座可连接主、从两个设备,一共可连接4个设备;EIDE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标准EIDE驱动器的最大突发数据传输率可达16 MB/S,而原有的IDE驱动器的最大突发数据传输率仅为3 MB/S;EIDE支持三种硬盘工作模式:普通模式(Normal)、逻辑块寻址模式(LBA)、大硬盘模式(LAG)。
9.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哪些?答: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硬盘容量:硬盘能够储存的信息的总量。
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数量。
影响传输速率的因素有电机转速、存储密度、Cache容量、接口方式等。
平均寻道时间:磁头寻找目标磁道的时间,影响磁盘的工作速度。
转速:IDE接口硬盘工作时主轴和碟片转速多为5400 rpm和7200 rpm两种。
转速越高,硬盘的传输速率越高;除了上面主要的指标之外,下面几项指标也影响硬盘的性能。
单碟容量:硬盘一般由四到五张碟片组成。
单张碟片的容量越大,硬盘的总容量随之增大,数据读写速度也越快;Cache:硬盘中Cache的容量越大,硬盘的实际传输率就越大。
硬盘采用的Cache现多为512 KB和2 MB两种。
磁头类型:目前有两种类型的磁头:磁阻磁头MR(Magneto Resistive heads)和巨磁组磁头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 heads)。
MR和GMR磁头通过磁阻的变化去感应信号的幅度,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优点;10.简述显示器技术性能指标和显卡的种类。
答:显示器有以下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尺寸:通常指的是显像管的对角尺寸(英寸),实际显示面积小于标称尺寸;点距:相同颜色两个相邻的磷光体间的距离。
点距越小,显示出来的图像越细腻,目前大多数显示器的点距是0. 28mm和0. 25mm。
刷新频率:是显示器每秒屏幕刷新的次数,刷新频率越高,图像显示就越稳定。
在不同的分辨率下,对应的刷新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带宽:带宽是显示器每秒扫描像素的点数,常见的是几十兆,高性能显示器的带宽在100M以上。
分辨率: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最大像素个数.用水平方向像素数×垂直方向像素数来表示。
显像管的形状:主要有球面、平面直角和纯平几种,以平面直角和纯平最为常见;扫描方式:有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目前都为逐行扫描方式;显卡的种类:MDA单色显示卡:它只有字符方式,无图形输出能力;CGA彩色图形显示卡:它支持字符、图形两种方式。
但分辨率不高,颜色种类较少;EGA增强型图形显示卡:其字符、图形功能比CGA卡有较大提高,显示分辨率也较高;VGA视频图形阵列显示卡:标准分辨率为640×480,16种颜色。
VGA卡兼容了上述各种显示卡的显示模式,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多的颜色种类。
SVGA(超级VGA)显示卡:SVGA是一种比VGA更强的显示标准。
SVGA的标准模式是800×600,新型显示器分辨率可达1280×1024、1600×1200等。
11.试计算1024×768分辨率、24位彩色所需的显存为多少?答:所需的显存大小为:24 /8×1024×768= 2, 359, 296 ( Byte ) = 2.25 MB12.何谓AGP显示总线接口?AGP 4X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答:AGP显示总线接口(加速图形接口)是新一代局部图形总线技术,为任务繁重的图形加速卡提供了一条专用高速通道。
采用与外频相同的时钟频率进行数据传输时,AGP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66MB/S,是PCI总线数据传输率的两倍。
借助如此高的传输率,我们可以使一些原本只能在显存中进行的函数运算扩展到主存中。
AGP有两种模式:DMA模式和Execute模式。
DMA模式适用于从系统内存到图形内存之间的大批量数据传输。
系统内存中的数据不能被图形加速器直接调用,只有调入图形内存才能被图形加速芯片所寻址。
在Execute模式中,加速芯片将图形内存与系统内存看作一体,通过一种叫做图形地址再映象的机制,使加速芯片可直接对系统内存寻址,减轻局部图形内存的压力。
AGP4X的数据传输速率是1064MB/S(= 266MB/S×4)。
13.简述声卡的工作原理,声音的采集和还原采用了什么技术?衡量音质好坏的技术指标有哪些?答:声卡主要由总线接口控制芯片、混音控制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D及D/A转换器、高级信号接口等组成。
输入到声卡的声音信号首先由模数转换器ADC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然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将来自ADC的信号加以处理,对输入的数字声音用PCM、DPCM或ADPCM方式进行编码和压缩,并形成W A V格式文件送入计算机磁盘存储。
对计算机内以文件形式存放的声音输出(回放)时,磁盘中的W A V文件首先送入DSP芯片,经解码后变成数字声音信号送至D/A 转换部分。
数模转换器DAC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驱动扬声器单元发声。
音乐合成器用来播放MIDI音乐文件。
播放时,MIDI信息从文件中读出,经MIDI接口送至合成器。
合成器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乐器的音阶、音色、持续时间等,经处理后变成声音信号输出。
技术指标有:采样频率:它决定了声音采集的精度,足够的采样频率能保证不丢失有效信号。
采样频率越高,采集得到的信号越能精确地保存原信号的特征;采样的量化值:它决定了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精度,量化值越大,所记录声音的变化程度就越细腻。
常用的几种采样频率与量化值的组合:11KHz /8bit Mono 电话音质;22KHz/ 8bit Stereo 调幅广播水平;22KHz /16bit Stereo 音乐磁带的音质水平;44KHz /16bit Stereo 音乐CD或调频广播音质水平。
14.什么是AC’97标准?AC’97音频控制与常规的“声卡”有什么区别?答:AC’97标准的核心是在电路上把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相互分开,降低电磁干扰,提高性能,主要应用于声卡和Modem的设计。
AC’97把模拟部分做成一块称之为Audio Codec的小型芯片,它包含DAC(数/模转换器)、ADC(模/数转换)、多路模拟信号混合输入及输出等电路。
AC’97音频控制与常规的“声卡”的区别是:AC’97音频控制是利用软件来模拟声卡,即所谓的“软声卡”,CPU的占用率比较大。
但在CPU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这已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