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裂谷东部凹陷粗面岩成因机理探讨

合集下载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沙三段火山岩特征分析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沙三段火山岩特征分析

最大 累计厚 度 达 8 6 2 m。在桃 园 、新开 、荣 兴屯等 地 区亦分 布 有 多个 大小 不 等 、厚度 变 化 不一 的火 山 岩 体 ,最大厚 度 2 3 2 m。火 山岩 体 总体上 表现 为北厚 南薄 的特点 。 纵 向上沙 i段火 山 岩具有 多旋 回及 多期次 喷发 的特征 ,因而形 成 了火 山岩岩性 的差 异性 。按 照岩性 的不 同 ,沙 三段 火山岩 呈现 出基性一 中性一 基性 3 旋 回 ,其 中沙 三上 亚段基 性旋 回以玄武 岩 、蚀 变 报) 江
2 1 年 8月 01
2 火 山岩 岩 相特 征
2 1 火 山喷发 模式 . 火 山 喷发 模 式 分 为 中 心式 喷发 和裂 隙 式 喷 发 两
辽河 坳 陷东 部 凹 陷 西 起 中 央 凸 起 ,东 至 营 口 一 二 大 断 裂 ,北 近 沈 阳 ,南 临 渤 海 ,总 而 积 佟
30 k 3 0 i ,与其他 凹陷不 同的突 出特点 是 中生代 至新 生代发 育 了大 量 的火 山岩 岩体 。 ,尤其 是 作 为盆 地 n 。 j
形 成主要 阶段 的沙 三 段 沉 积 时 期 ,受 深 大 断 裂 的 影 响 ,火 山 岩 发 育 .平 面 上 叠 加 连 片 . 面 积 约 为 3 0 m 。从 目前勘探 情况 来看 ,发 现 了多 种类 型 、多套 层 系 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建 成 _黄 沙 坨 、欧利 坨 5k r
岩 为 主 ;沙 三 中亚段 中性旋 回 以发育粗 面岩 、安 山岩等 为 主 ;沙 三下 亚段也 以基性 旋 回为 主 ,发育玄 武
[ 收稿 日期]2 1 0 0 0 0— 4 2 [ 金 项 目]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集 团公 司重 大 攻 关 项 目 ( 0 8) 7 20 ) 基 2 0 I 0 0—2 。 [ 作者 简介]杨光达 ( 7 ) 1 4一 ,男 ,1 9 9 8年大学毕业 ,硕士 ,高级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工作。 9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粗面岩成因及喷发模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粗面岩成因及喷发模式
留在火山通道中或顺层侵入 , 形 成 次火 山岩 相 的粗 面斑 岩 。
关 键 词 :粗 面 岩 ;地 球 化 学 ;岩 石 成 因 ;喷 发 模 式 ;古 近 系 沙 三 段 ;辽河 盆地 东 部 凹 陷
中 图 分 类 号 :T E l 2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4 0 5 1 ( 2 0 1 3 ) 0 3 — 0 0 5 8 — 0 8
碱含量较高( Kz O + Na z O一9 . 7 ~l 3 ) , 富钾 、 富铝 、 低钛 , 富 集 轻 稀 土 及 U、 Th 、 P b 、 R b等 大 离 子 亲 石 元
素; S i O2 含量 5 7 . 3 ~6 2 . 5 , Mg 变 化 范 围较 大 ( 1 6 ~4 9 ) , 6 E u 一0 . 2 6 ~1 。研 究 表 明 : 本 区 粗 面 岩 经 过 分 异 结 晶作 用 的产 物 , 在 岩 浆 演 化 过 程 中 受 同化 混 染 作 用 较 弱 。粗 面质岩浆主要以侵出方式呈岩穹状产出 , 岩 穹具 有 “ 外 带一 中 带一 内带” 三层结 构 ; 部 分 未 喷 出 地 表 的 岩 浆 滞
9 . 6 8 ~ 1 2 . 9 9 ), h i g h p o t a s s i u m, h i g h a l u mi n i u m, h i g h L RE E a n d l o w t i t a n i u m. Th e y a r e e n r i c h e d i n
YU Xi a o - j i a n , HUANG Yu — l o n g ,LI J u n ,XI AO Ho n g — j u n ,YANG Gu a n g — d a ,FENG Yu — h u i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21 年 01
第 6期
物 , 主要 分布 在 气 孔之 中 。而方 解 石 的充 填 主 要 它
是 地下含 钙水 溶液 长 期作 用 的结 果 , 主要 分 布 在 它 气 孔之 中 , 于后 者 , 一个 比较 漫 长 的充 填 过 程 。 对 是 如 果裂 缝形成 过程 或 形 成 以后 很 快 就有 油 、 占据 气 这 些空 洞 , 而 后 的 充 填 物 就 不 易 占满 这个 位 置 。 则 如在热 河 台构 造 , 沙一 时期 的断裂作 用 , 成沙 三期 造 的火 山岩发 育裂缝 , 裂缝 的形 成期 与成 油 期是 相 近 的, 因而热河 台构 造 的火 山岩 裂缝 中含油 比较普 遍 。 本 区 的火 山岩 储 层 主要 分 布 在 沙 三段 和沙 一
因此粗 面 岩含 油层 一 般 分 布在 粗 面 岩 的 顶 部 或 上
部腐 蚀作用 , 生溶 解 孔 洞 和溶 蚀 缝 。④ 火 山岩 储 产 层不 如砂 岩储层 连 通 性那 么 好 , 因此 只有 邻 近 油 源
才 能较好 地 吸收油 气 进 入 , 这也 说 明火 山岩 油 气 藏

粗 面岩从 岩 心观察 总体上 颜色 比玄武 岩要 浅一 些 , 浅灰 色 、 色 、 呈 灰 灰绿 色 和 深灰 色 , 状构 造 , 块 少 数有气 孔构 造 。岩石 具 有 斑状 结 构 , 质 为 粗 面结 基 构 。裂 缝发 育 , 高 了原 气孑 的连 通性 , 提 L 提高 了粗 面 岩 的储 集性 。
般 范 围不是 很大 。
2 2 储 层条 件 .
火 山熔 岩 一 般发 育 气孔 , 其 后来 又 经 构造 运 尤
动 和溶蚀 作用 , 大量 的构 造缝 连接气 孑 和溶孔 , L 并可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火成 岩油气 藏是 近几 年油 气勘 探 的热点 ,也是 断 陷盆地 增储 上产 的主要油 气 藏类 型之一 。辽 河油 田 东部 凹 陷火 成 岩油气 藏 的发现 经历 了偶然 发 现 、初 步研 究探 索 和规模 发 现 3 阶段 ,火 成岩 油气 藏勘探 个
取得 了 巨大成 功 ,建 成 了以粗 面岩 为单一 目的层 的千 万吨级 油 田—— 黄 沙坨油 田 ,火成 岩 和碎屑 岩 的复
楼 地 区 含 油 层 为 沙 三 上 亚 段 火 成 岩 ,再 往 北 至 热 河 台 一 利 坨 子 和 黄 沙 坨 地 欧
区产油层 为 沙三 中亚 段 火
成 岩 。另 外 , 在 油 燕 沟 地
中又 达到 了生 油高峰 期 ,所 以沙三 中亚 段生储 配 置条件 及 油源条 件优 越 ,决定 了火 成 岩油藏 主要 集 中在
沙三 中亚段 。
根据 目前东 部 凹 陷 已 发 现 的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来 看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纵 向 上 埋 藏 深 度 范 围 大 ( 5 0 1 0 ~
明 ,东 部 凹 陷沙 三段 火成 岩 具 有 成 藏优 势 , 目前 勘 探 发 现 的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主 要 集 中在 沙 三 中 亚 段 。对 东
部 凹 陷火 成 岩 油 气藏 的分 布 特 征 及 成 藏 组 合 类 型 进 行 了总 结 , 以 期 对 下 一 步 东 部 凹 陷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勘 探
1 1 纵 向发 育特征 .
火成 岩油 气藏受 该 区沉积 地层 纵 向上 的发育 演化 特点 控制 ,进 入古 新世 后 ,东部 凹 陷在 区域背景 上
拉开 了断 陷作 用 的序 幕 ,即始 新世~ 渐新 世 的盆地 深 陷阶段 和新 近 系 到现 在 的坳 陷 阶段 。沙 三 中亚 段 沉 积 时期是 东部 凹陷强 烈 断陷扩 张期 ,盆 地形 态主 要受北 东 、北北 东 主干 断层 控制 ,一 方面受 断裂 活动 的 影 响 ,该 时期 为火 山活动 强烈 ,火 成岩 发育口 ;另 一方 面形 成 了近千 米 巨厚 的暗色 泥岩 ,在后 期热 演化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震积岩发现及研究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震积岩发现及研究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4期 4
2O 年 8 O7 月
文 章 编 号 :10 06—63 (07 0 O 4 4 5520 )4一 O4—0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l la d G s Reev i p ca n a s ror Oi s
陷、 中央凸起 、 东部凸起 、 西部 凸起等几部分 , 总体 上呈 N E向展布。构造位置上 , 辽河盆地位于华北 地 块 的东 部 , 东邻 辽东褶 皱带 、 西接 燕 山沉降带 , 北
隔 内蒙地 轴 与松辽 盆地 相望 ( 1 。 图 )
析。2 世纪中叶, e e、 wn、 ye 0 H e n E i D k 等就对 12 z g 99 年加 拿大格 兰德 班 克 地震 引起 的 浊 流 和海 相 地 层
V0 _4 l1 No. 4 Au g.2 0 07
辽 河 盆地 东部 凹陷震 积 岩 发 现 及 研 究
陈 杰, 周鼎武 , 杨仁超 , 吉辉 邢
青岛 26 1) 6 50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
摘 要 :06年 , 20 通过对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岩心的观察研 究 , 沙河街组发现 了大量 与地 震 活动 在 有关的变形构造 , 如液化砂 岩脉、 角砾状构造 、 不协调岩 块、 液化 卷 曲变形构造 、 阶梯状 小断层
储层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辽 河盆 地主要 形成 时期 为 中 、 新生 代 。新 生代 辽 河盆 地可 划分 为 西 部 凹 陷 、 部 凹陷 、 民屯 凹 东 大
器 测量现代 所 发生 的地震 的震 级和 能量 , 可直 接 并 或 间接地 观察 其 产生 的地 质 作用 。但 对 于古 代 地 震, 地质学 家 只能根 据其 “ 遗迹 ” 对其进 行 推测 和分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玄武岩测井特征分析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玄武岩测井特征分析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玄武岩测井特征分析左程吉;陆哲昆;王宏伟;王祝文【摘要】针对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地区复杂火成岩岩性中玄武岩的测井特征,根据东部凹陷的测井数据及取芯段的薄片识别,共找到4种不同类型的玄武岩地层,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组:气孔玄武岩、角砾化玄武岩;第二组:玄武岩、含油水层的玄武岩。

利用玄武岩地层对应数据制作测井响应统计表,对比不同类型测井参数的差别制作交会图,得到角砾化玄武岩相对气孔玄武岩有较高的自然电位值,含油水层的玄武岩相对玄武岩有较高自然伽马值及中子值等特征。

分析原因为气孔玄武岩及角砾化玄武岩孔隙裂缝发育,密度较低,黏土矿物充填角砾化玄武岩孔隙使自然电位值相对较高;含油水层的玄武岩中大量氢元素使中子值及自然伽马值相对玄武岩有所增加。

%Aiming at the l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t in complex lithology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eastern depression of Liaohe Oilfield,the authors found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basalt strata according to the logging data of the eastern de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lidesof the coring section .The basalt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contrast.The first group:stomatal basalt and breccia basalt;the second group:basalt and oil-water bear-ing ing basalt stratigraphic datato make logging responsive statistics,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various kinds of logging parameters and make cross plo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reccia basalt has higher SP value contrast with stomatalbasalt,and oil-water bearing basalt has higher GR and CNL values contrast with basalt.The reasons are that the fractures developed well in stomatal basalt and breccia basalt with low density,and the clay minerals filled intothe fractures in breccia basalt leading to high SP value;and the H element in oil-water bearing basalt leading to high GR and CNL values.【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6页(P1095-1100)【关键词】玄武岩;交会图;测井响应;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作者】左程吉;陆哲昆;王宏伟;王祝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昌330002;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2;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5;P631.321随着对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石油勘探的发展,尽管火成岩被认为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但目前国内外发现的火成岩油气藏越来越多。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深层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深层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段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北段有65%样品的孔隙度大于10%,中段为27%,南段仅为8%,而油气分布也是北段和中段好于南段。

2.3 油气运移特征东部凹陷中深层油气的主要输导体系是断裂和砂体。

断层和砂体组成了复合输导体系,垂向上砂体沟通烃源,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断层与砂体输导油气侧向上运移和聚集。

3 成藏主控因素北段有机质成熟界线位于沙三上段地层中,部分煤层及炭质泥岩成熟,沙三中下段主力烃源岩有机质成熟作用相对较充分,溶解气、气层气并存,与生油洼陷相邻近的茨榆坨构造带和牛青构造带,由于构造岩相的有利匹配而成为围绕洼陷的有利油气富集区。

储层条件是控制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

中段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整体相对偏低,沙三中下段主力生油岩只有部分进入成熟阶段,因而中段很少见到气层气,只有与源岩沟通较好的储集体(如沙三中的火山岩)具有较好的捕获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所以中段油藏埋深相对较大。

输导体系和储层条件是中段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南段驾掌寺洼陷有机质成熟度与北段类似,成藏条件和规模也大体类似;再往南到滩海盖洲滩—二界沟洼陷,有机质成熟界线所处层位更新,早第三纪主力生油岩就已经经历了较充分的热演化成熟作用,同时晚第三纪以来有机质成熟作用相对中北段更显著,因而馆陶组有油层存在。

整个东部凹陷构造受主干断裂右行走滑作用影响较显著,不仅影响了区域或局部构造的形态,同时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断裂和圈闭封盖条件是本段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

4 结论(1)沙三段气源岩整体呈南北厚中间薄的“哑铃状”分布,南北两端的两个源岩发育中心是最主要的生气中心,气藏环绕生烃中心周围分布。

(2)本区中深层发育自生自储自盖型、自生自储上盖型、下生上储上盖型三种储盖组合,盖层以局部泥岩盖层和火山岩盖层为主,由北向南沙三段储层物性变差。

(3)成藏主控制因素在东部凹陷各区域具有明显差异,勘探有利区以北部的牛居-青龙台构造带和南部的驾掌寺—二界沟洼陷为最优。

辽河东部凹陷小22块粗面岩油藏

辽河东部凹陷小22块粗面岩油藏

辽河东部凹陷小22块粗面岩油藏注水开发初步认识摘要:火山岩注水开发存在水窜水淹,见水不见效的风险。

针对辽河油田小22块裂缝性油藏裂缝分布特征。

油田开发生产特征,压降规律及水锥规律,在注水开发适应性、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基础上,在局部进行注水试验。

试验表明:火山岩注水见效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储层裂缝特征、油井含水高低、注水时机、注水方式及注采比。

初步认为目前油田注水是有效的,应继续扩大注木规模,坚持注水开发。

关键词:粗面岩;裂缝;注水开发;注水方式;辽河油田小22块粗面岩油藏位于辽河东部凹陷黄沙坨构造带,它是以粗面岩为目的层的油田,目前累产油已达百万吨以上。

产气达两亿多立方米,这是一个具重要研究意义的特殊油藏。

它集超深井和特殊岩性于一体。

储层特征极为少见,属于受岩性及构造双重因素控制的块状裂缝性边底水油藏,探明含油面积9.3km3,地质储量1640×104t,油藏埋深2800~3100m。

由爆发相、喷溢相和溢流相组成。

目前小22块井网密度8.38口/km3,油井总数59口,开井43口。

日产油228t;水井总数16口t开井7口}采油速度0.8%,采出程度11.5%,累注采比0.17,累积亏空222x104m3。

小22块作为火山岩注水试验区块,注17个月来个别油井见到了不同程度的受效迹象,为进一步扩大注水规模奠定了基础。

1天然能量开发特点小22块油藏以2%以上的采油速度连续高效开发5年,充分暴露了裂缝性油藏开发中的共性,即初期高产,压降快,底水锥进速度快,递减大,油田开发没有稳产期等特点。

1.1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水油体积比为5:1,边底水能量不充足。

原始地层压力31.5MPa,但平面上压力分布不均,中南部裂缝发育区压力高,构造边部及北部物性差的地区压力只有16~23MPa。

开发后地层压降速度很快,转前注前已降至18.1MPa,平均年压降3.1MPa,能量补充势在必行。

1.2受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控制油井产能差异大油井产量高低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主产井集中在油藏中部沿长轴方向呈条带状展布,且连片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十 一 卷 第 二期 二 0一 。年 四月 : 4 .5 2 52 0 W W. g b l t . r W c s ul i c n a e n o w w 地球 学 报 . r w . cn o




Vb - NO. l31 2
AeaGe siniaSnc t oce t iia c
p e o e o a o g a o s d mu h a tn i n a o g g o o it n C i a Ba e n a t g a e n l s so o k h n m n n h sl n r u e c te to m n e l g s si h n . s d o n i e r t d a ay i f c n r c r c e itc ,t c o i o e e t a d f r to a k r u d t i p p rh l s t a h rg n lta h t g ha a t rsi s e t n c m v m n n o ma i n b c g o n , h s a e o d h tt e o i i a r c y e ma ma wa e i e r m h e p rp r f h p e a te t e b s l a d ohe g e usr c swe e c m a m a i o k , s d rv d f o t e d e e a to e u p rm n l , h a at n t ri n o o k r o g t r c s t c b t h r c y e e p re c d a l n e i fc y t l z to if r n i t n I i lo c n i e e h t h o a i n u e ta h t x e in e g rt t o me o r sa l a i n d fe e t i . t sa s o sd r d t a e f r to i ao t m o a h t g a i h p li g p o e sd d n te p re c n i i g a to ,wih t e e t r a n io m e t ft c y e ma m n t eu we l r c s i o x e in e a y m x n c i n r n t h x e n le v r n n b i g p r o e u d r t re u to .t a h e t ni o e n o siu e h n e a a s o h e e o - e n a ft n e wa e r p i n h tt e t c o c m v me tc n tt t d t e i t r lc u e f r t e d v l p t h n m e t a d d s r u i n o g a i c i i e n g e u o k , n h tt e u i u h r c e it s o h h e n n iti to fma m t a tv t s a d i n o s r c s a d t a h n q e c a a t rs i ft e t r e b c i c
过 岩石 学特征 、构造 运 动背景 和形 成环境 的综 合分 析认 为 :粗 面岩 的原 始岩 浆来 源于上 地幔 的较 深部位 ,与
玄武 岩等火 成岩 属 同源岩 浆,但 粗 面岩经 历 了更长 时间 的结 晶分异 作用 ;形 成粗 面岩 的岩浆 ,在 上涌过 程 中
未经 历任 何地 壳 混杂 作 用,外 部环 境属 于 水下 喷 发 ;构造 运 动是 岩浆 活动 和火成 岩 岩性 发 育及 其 分布 的 内 因,东部 凹陷沙 三 中段沉 积时 期所 特有 构造运 动背 景造 就 了粗 面岩发 育的 内外部 环境 。
Absr c :I ro s b sn f h h iBa , n y t e Ea tLio e d p e so a l d v l p d ta h t .T i t a t n va i u a i s o e Bo a y o l h s a h e r s i n h swe l e e o e r c y e h s t —
Apr 201 2 . 0: 45— 250
辽 河裂谷 东部 凹陷粗 面岩成 因机 理探讨
蔡 国 刚 2 ,
1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北 京 1 0 8 ; ) 0 03
2L ) Z河油 田公 司研 究 院,辽 宁盘 锦 14 1 20 0
摘 要 :在渤 海湾 诸 盆地 中,唯 独辽河 盆地 东部 凹 陷发育 粗面 岩,引 起 了国 内地 质学 界 的广泛关 注 。本 文通
Ge tcM e ha s fTr c t n t se n De e so fLi o f nei c nim o a hy ei heEa t r pr s i n o a heRit
CA IGuo ga ) — ng ,
1 C iaU i ri Mii n c n l y B on 0 03 ) hn nv st o nn a dT h oo , e'g10 8 ; e yf g e g i 2 R sac s tt o io eOl o p n , ajnLa nn 2 0 0 ) eerh ntue fLa h iC m ay P ni, io i 14 1 I i g
关键 词:东部 凹陷 ;粗 面岩 ;结 晶分异 ;混 染 ;水 下环境 ;成 因机理 ;构造 运动
中图分类 号: 5 81 3 P 8 .1 ; 5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8 . : 5 813 P 4 .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号 : 0 63 2 (0 00 .4 .6 1 0 .0 12 1 )22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