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 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教学分析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数列”这一章首先通过“三角形数”、“正方形数”等大量的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然后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介绍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样就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2.教学任务分析(1)了解数列的概念新课标的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2)了解数列是一类离散函数,体会数列中项与序号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难点: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讨论的方式,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归纳法。
三、学习过程设计【问题情境】1.国际象棋的传说(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数排成一列数;2.古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每日所取棰长排成一列数;3.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 ,六只眼睛,十二条腿;4.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六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 。
教师:以上四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哪四列数呢?学生:1:23631,2,2,2,,2 2一列数:23451111122222⎛⎫⎛⎫⎛⎫⎛⎫ ⎪ ⎪ ⎪ ⎪⎝⎭⎝⎭⎝⎭⎝⎭,,,,,3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引入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活动一:数列的概念探究教师:以上几列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这四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比数列概念。
高中数学_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教学分析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数列”这一章首先通过“三角形数”、“正方形数”等大量的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然后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介绍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样就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2.教学任务分析新课标的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难点: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讨论的方式,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归纳法。
三、学习过程设计【问题情境】1.2018年狗年,以此类推上一,后一,后二狗年。
2.正弦函数图像中最大最小值。
3.国际象棋的传说(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数排成一列数;4.古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每日所取棰长排成一列数;教师:以上四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哪四列数呢?学生:1.2006,2018,2030,20422.-1,1,-1,1,…3:23631,2,2,2,,24一列数:23451111122222???????? ? ? ?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引入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活动一:数列的概念探究教师:以上几列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这四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数列概念。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通项公式、项的表示等。
2. 学会用图像和数学公式表示数列。
3. 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数列的表示方法:a) 通项公式:数列中每一项的数学表达式。
b) 项的表示:用序号表示数列中的每一项。
3. 数列的图像表示:数列的图像通常为一条直线或曲线。
4.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项数、公差、公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数列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列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讲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通项公式、项的表示,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公式表示数列。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列的图像,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图像表示方法。
4. 分析数列的性质,如项数、公差、公比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3. 练习:求给定数列的前n项和。
七、数列的图像表示1. 讲解:数列图像的绘制方法。
2. 练习:绘制给定数列的图像。
八、数列的性质与应用1. 讲解: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实例分析: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给定问题。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图像表示和性质。
2. 强调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十、课后作业1. 习题:求给定数列的前n项和。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数列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5

§1数列1.1 数列的概念(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按照观察、猜想、发现、归纳和总结的学习过程,进行启发式教学,体会归纳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根据数列的前n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难点: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去认识,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问题/情境设计意图师生活动同学们都知道大自然是美丽的,但如果我说,大自然还是懂数学的,你相信吗?下面,请看图片.师: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丰富的大自然场景:花菜、向日葵、菠萝等,这些事物似乎都与这列数有关:1,1,2,3,5,8,13,21……生:观察图片,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一些看似千差万别的事物,似乎都能在这一列数中找到联系,这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同学们若感兴趣,想研究它,就需要先来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数列的概念.●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3个问题⇒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引出数列的有关概念⇒通过例1及变式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列的有关概念⇒通过例2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通过例3及互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通项公式确定数列的项的问题⇒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课标解读1.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难点).3.能根据通项公式确定数列的某一项(重点).4.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重点、难点).数列的有关概念及表示【问题导思】小山想利用电子邮箱发送一个E-mail,但是由于长时间未登录邮箱,从而他忘记了邮箱的密码,只记得密码由3~8这6个数字构成,如:(1)3 4 5 6 7 8;(2)4 6 8 7 3 5;(3)7 6 5 3 8 4.1.这三组数字有什么异同之处?【提示】都是由3~8这6个数字构成,但是排列顺序不同.2.小山把上面3组数当成密码来试验时,都没有打开邮箱,他说:“仅仅知道数字及个数还不能确定密码”.那么,找到密码还需要确定什么?【提示】 数字的排列顺序. 1.数列的有关概念数列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项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首项 数列的第1项常称为首项 通项数列中的第n 项a n ,叫数列的通项2.数列的表示①一般形式:a 1,a 2,a 3,…,a n ,…; ②字母表示:上面数列也记为{a n }.数列的分类【问题导思】当n 分别取1,2,3,4,…时,sin n π2的值排成一个数列:1,0,-1,0…;当n分别取1,2,3,4,5时,sinn π2的值排成一个数列:1,0,-1,0,1.这两个数列是同一数列吗?若不是同一数列,这两个数列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 不是同一数列.第一个数列有无穷多项,第二个数列共有5项,这5项恰好是第一个数列的前5项.按数列的项数,数列分为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1)项数有限的数列叫作有穷数列; (2)项数无限的数列叫作无穷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导思】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来表示数.如图:图1-1-1上图表示的数可构成数列1,4,9,16,…,这个数列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能否用一个函数式表示?怎样表示?【提示】 可以.函数式可表示为a n =n 2.1.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n =f (n ),那么这个式子就叫作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2.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数列的有关概念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1){0,1,2,3,4}是有穷数列; (2)所有自然数能构成数列; (3)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能重复出现; (4)数列1,2,3,4,…,2n 是无穷数列.【思路探究】 紧扣数列的有关概念,验证每一个说法是否符合条件. 【自主解答】 (1)错误.{0,1,2,3,4}是集合,不是数列. (2)正确.如将所有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正确.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4)错误.数列1,2,3,4,…,2n ,共有2n 项,是有穷数列.1.数列{a n }表示数列a 1,a 2,a 3,…,a n ,…,不是表示一个集合,与集合表示有本质的区别.2.从数列的定义可以看出,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在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列3,5,7与数列7,5,3是相同数列B .数列2,3,4,4可以记为{2,3,4}C .数列1,12,13,…,1n ,…可以记为⎩⎨⎧⎭⎬⎫1nD .数列{2n +1}的第5项是10【解析】 数列是有序的,选项A 错;数列与数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选项B 错;对于D ,当n =5时,a 5=2×5+1=11,选项D 错,故选C.【答案】 C由数列的前n 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3,5,-7,9,…; (2)3,3,15,21,33,…; (3)22-12,32-13,42-14,52-15,…;(4)0.9,0.99,0.999,0.9999,…; (5)32,1,710,917,…. 【思路探究】 分析各项a n 与对应序号n 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得到一个合适的函数解析式,再验证是否正确即可.【自主解答】 (1)数列各项的绝对值为1,3,5,7,9,…是连续的正奇数,考虑(-1)n +1具有转换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n +1(2n -1).(2)数列可化为3,9,15,21,27,…, 即3×1, 3×3,3×5,3×7,3×9,…,每个根号里面可分解成两个数之积,前一个因数为常数3,后一个因数为2n -1,故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3(2n -1)=6n -3.(3)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n +1)2-1n +1.(4)原数列可变形为:1-110,1-1102,1-1103,1-1104,…,故所给数列的一个通项为a n =1-110n . (5)将数列统一为32,55,710,917,…对于分子3,5,7,9,…,是序号的2倍加1,可得分子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1;对于分母2,5,10,17,…联想到数列1,4,9,16,…即数列{n 2},可得分母的通项公式为c n =n 2+1,∴可得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2+1.1.本题通过观察各项与项数的关系,再进行比较,归纳出结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符号用(-1)n或(-1)n +1来调节.(2)分式形式的数列,分子、分母分别找通项,要充分借助分子、分母的关系.(3)将数列的各项分解成若干个基本数列后再进行分析归纳.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可以用添项、还原、分割等办法,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23,415,635,863,…;(2)12,2,92,8,252,…; (3)2,22,222,2 222,….【解】 (1)分子均为偶数,分母分别为1×3,3×5,5×7,7×9是相邻两个奇数的乘积,故a n =2n(2n -1)(2n +1).(2)将分母统一成2,在数列12,42,92,162,252,…中分母为2,分子为n 2,故a n =n 22.(3)由9,99,999,9 999,…的通项公式a n =10n-1可知,2,22,222,2 222,…的通项公式为a n =29(10n-1).利用通项公式确定数列的项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8n . (1)写出数列的第4项和第6项;(2)-49和68是该数列的项吗?若是,是第几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思路探究】 (1)将n =4,6代入a n 即可.(2)若某个数是数列的某一项,则在通项中必存在一个正整数n 与其对应,否则就不是数列中的项.【自主解答】 (1)∵a n =3n 2-28n , ∴a 4=3×42-28×4=-64,a 6=3×62-28×6=-60.(2)令3n 2-28n =-49,即3n 2-28n +49=0, 解得n =7,或n =73(舍).∴-49是该数列的第7项, 即a 7=-49.令3n 2-28n =68,即3n 2-28n -68=0, 解得n =-2,或n =343.∵-2∉N +,343∉N +,∴68不是该数列的项.1.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了第n 项a n 与它的位置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只要用序号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数列的相应项.2.判断某数值是否为该数列的项,需假定它是数列中的项去列方程.若方程的解为正整数则是数列的一项;若方程无解或解不是正整数,则不是该数列的一项.若本例的条件不变,(1)试写出该数列的第3项和第8项;(2)问20是不是该数列的一项,若是,应是第几项?【解】 (1)∵a n =3n 2-28n , ∴a 3=3×32-28×3=-57,a 8=3×82-28×8=-32.(2)设3n 2-28n =20,解得n =10或n =-23(舍去).∵n ∈N +,∴20是该数列的第10项.(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归纳推理在求数列通项公式中的应用(12分)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在空格及括号中分别填上适当的图形和点数,并写出由图中点数依次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1) (3) (6) 图1-1-2【思路点拨】 观察图形的构成规律,寻找点数构成的数列中a 1与a 2,a 2与a 3的关系,便可发现a 4,a 5,…,a n 的取值规律及图形的构成特征.【规范解答】 观察前3个图形和点数,易知(10) (15)4分记图形中的点数构成的数列为{a n }.观察可知:a 1=1=22=1×22, a 2=3=62=2×32, a 3=6=122=3×42, a 4=10=202=4×52, a 5=15=302=5×62.9分∴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n +1)2.12分本题先观察数列前n 项的共同特点,再概括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这种推理就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就是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对通项公式的理解(1)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表示形式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0,-1,0,1,0,-1,0,…,通项公式可以是a n =sinn π2,也可以是a n =cosn -12π(n ∈N +).(2)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通项公式.如由π的精确度的数值排列:3,3.1,3.14,3.141,3.1415,…就写不出通项公式.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涵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3.数列是一类特殊函数,因此用函数观点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B .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C .数列{n +1n }的第k 项为1+1kD .数列0,2,4,6,8,…可记为{2n }【解析】 由数列定义知A 错,B 中排列次序不同,D 中n ∈N . 【答案】 C2.(2013·宝鸡高二检测)数列13,24,35,46,…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1n -1B .a n =n 2n -1C .a n =n n +2 D .a n =n2n +1【解析】 观察前4项的特点易知a n =nn +2.【答案】 C3.(原创题)在数列{n 2-1n }中,第7项是________.【解析】 令n =7,则n 2-1n =72-17=487.【答案】4874.已知数列{a n },a n =kn -5,且a 8=1,求a 16. 【解】 由a 8=1,得8k -5=1,解得k =34,∴a n =34n -5,∴a 16=34×16-5=7.(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一、选择题1.下列解析式中不是数列1,-1,1,-1,1,…的通项公式的是( ) A .a n =(-1)nB .a n =(-1)n +1C .a n =(-1)n -1 D .a n =⎩⎪⎨⎪⎧1 n 为奇数,-1 n 为偶数.【解析】 A 中当n =1时,a 1=-1,n =2时,a 2=1,显然不是数列1,-1,1,-1,1,…的通项公式.【答案】 A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2,则其第3、4项分别是( ) A .11,3 B .11,15 C .11,18 D .13,18【解析】 a 3=32+2=11,a 4=42+2=18. 【答案】 C3.已知数列1,3,5,7,…,2n -1,…则35是它的( ) A .第22项 B .第23项 C .第24项 D .第28项【解析】 令2n -1=35,解得n =23. 【答案】 B4.下列四个数中,是数列{n (n +1)}中的一项的是( ) A .380 B .39 C .32 D .23【解析】 分别令n (n +1)=380,39,32,23解出n ∈N +即可,验证知n =19时,19×20=380.【答案】 A5.(2013·德州高二检测)数列-13×5,25×7,-37×9,49×11,…的通项公式a n 为( )A .(-1)n +11(2n +1)(2n +3)B .(-1)n +1n(2n +1)(2n +3)C .(-1)n1(2n +1)(2n +3)D .(-1)nn(2n +1)(2n +3)【解析】 观察式子的分子为1,2,3,4,…,n ,…,分母为3×5,5×7,7×9,…,(2n +1)(2n +3),…,而且正负间隔,故通项公式a n =(-1)nn(2n +1)(2n +3).【答案】 D 二、填空题6.数列35,12,511,37,717,…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解析】 数列35,12,511,37,717,…即数列35,48,511,614,717,…,故a n =n +23n +2.【答案】 a n =n +23n +27.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2+7n +9,则其第3、4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 3=-32+7×3+9=21,a 4=-42+7×4+9=21. 【答案】 21 218.已知曲线y =x 2+1,点(n ,a n )(n ∈N +)位于该曲线上,则a 10=________. 【解析】 ∵点(n ,a n )位于曲线y =x 2+1上,∴a n =n 2+1,故a 10=102+1=101. 【答案】 101 三、解答题9.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7,-13,19,… (2)0.8,0.88,0.888,… (3)12,14,-58,1316,-2932,6164,… 【解】 (1)符号可通过(-1)n表示,后面的数的绝对值总比前面的数的绝对值大6, 故通项公式为a n =(-1)n·(6n -5).(2)将数列变形为89(1-0.1),89(1-0.01),89(1-0.001),…,∴a n =89(1-110n ).(3)各项的分母分别为21,22,23,24,…,易看出第2,3,4项的分子分别比分母少3.因此把第1项变为-2-32.原数列可化为-21-321,22-322,-23-323,24-324,…,∴a n =(-1)n·2n-32n .10.已知数列{a n }中,a 1=2,a 17=66,通项公式是项数n 的一次函数.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88是否是数列{a n }中的项?【解】 (1)设a n =an +b .∴a 1=a +b =2,①a 17=17a +b =66.②②-①,得16a =64,∴a =4,b =-2. ∴a n =4n -2(n ∈N +).(2)令4n -2=88⇒4n =90,n =452∉N +,∴88不是数列{a n }中的项.图1-1-311.如图1-1-3所示,有n (n ≥2)行n +1列的士兵方阵:(1)写出一个数列,用它表示当n 分别为2,3,4,5,6,…时方阵中的士兵人数.(2)说出(1)中数列的第5,6项,用a 5,a 6表示; (3)若把(1)中的数列记为{a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4)求a 10,并说明a 10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解】 (1)当n =2时,表示士兵的人数为2行3列,人数为6;当n =3时,表示3行4列,人数为12,依此类推,故所求数列为6,12,20,30,42,….(2)方阵的行数比数列的序号大1,因此第5项表示的是6行7列,第6项表示7行8列,故a 5=42,a 6=56.(3)根据对数列的前几项的观察、归纳,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前4项分别为:6=2×3,12=3×4,20=4×5,30=5×6 因此a n =(n +1)(n +2).(4)由(3)知a 10=11×12=132,a 10表示11行12列的士兵方阵中士兵的人数.(教师用书独具)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21n2(n ∈N +).(1)0和1是不是数列{a n }中的项?如果是,那么是第几项?(2)数列{a n }中是否存在连续且相等的两项?若存在,分别是第几项?【思路探究】 若某个数是数列的某一项,则在通项中必存在一个正整数n 与其对应,否则就不是数列中的项.【自主解答】 (1)若0是{a n }中的第n 项,则n 2-21n2=0,∵n ∈N +,∴n =21.∴0是{a n }中的第21项. 若1是{a n }中的第n 项,则n 2-21n2=1,∴n 2-21n =2,即n 2-21n -2=0. ∵方程n 2-21n -2=0不存在正整数解, ∴1不是{a n }中的项.(2)假设{a n }中存在第m 项与第m +1项相等,即a m =a m +1,则解得m =10. ∴数列{a n }中存在连续的两项第10项与第11项相等.1.本题易忽视n ∈N +,导致解方程n 2-21n -2=0出错.2.数列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通项公式的作用: (1)求数列中任意一项;(2)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在上述例题中,当n 为何值时,a n <0? 【解】 由a n <0,得0<n <21, 又∵n ∈N +,∴当n =1,2,3,…,20时,a n <0.1.2 数列的函数特性(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的概念.掌握判断数列增减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数列图像,观察图像的升降趋势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列的增减性,学习过程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的应用.●重点难点判定数列的增减性.(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针对判断数列的增减性问题可以从以下两种方法着手解决:(1)图像法:利用数列的图像的升、降趋势进行判断.(2)定义法:根据相邻两项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判断这两项的大小可采用作差或作商的方法.●教学流程根据本节知识,提出问题:从函数的单调性上观察数列特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递增、递减、常数列,讲解各自特点⇒通过例1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列的图像及应用⇒通过例2及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数列增减性的判断⇒通过例3及变式训练,使学生会求数列的最大(小)项问题⇒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课标解读1.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重点).2.了解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的概念.3.掌握判断数列增减性的方法(难点).数列的表示法表示一个数列我们可以用图像、列表、通项公式.数列增减性【问题导思】观察以下几个数列:①1,2,3,4,…;②-2,-4,-6,-8,…;③1,1,1,1,….从函数的单调性上考查,以上三个数列有何特点?【提示】①是递增的数列②是递减的数列③是常数列名称定义表达式图像特点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a n+1>a n上升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a n+1<a n下降常数列各项都相等a n+1=a n不升不降(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数列的图像及应用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9,画出它的图像,并判断增减性.【思路探究】 借助函数y =22x -9的图像作出数列{a n }的图像,然后根据图像的升降趋势判断单调性.【自主解答】 图像如图所示,该数列在{1,2,3,4}上是递减的,在{5,6,…}上也是递减的.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借助函数y =1x -92的图像.2.若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f (n )所对应的函数y =f (x )是基本初等函数,则可利用对应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研究数列的性质.把数列{n 2-9n }用列表法表示出来,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指出它的增减性.【解】 列表法表示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 项-8-14-18-20-20-18-14-8…记a n =n 2-qn ,数列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直观地看出它在{1,2,3,4}上是递减的,在{5,6,7,8,…}上是递增的.数列增减性的判断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n 2+1,试判断该数列的增减性.【思路探究】 可用作差法或作商法判断数列的增减性.【自主解答】 a n +1-a n =n +1(n +1)2+1-nn 2+1=1-n 2-n[(n +1)2+1](n 2+1). 因为n ∈N +,所以1-n 2-n <0, 所以a n +1-a n <0,即a n +1<a n .故该数列为递减数列.1.本题中1-n 2-n 的符号判断是关键,不要忽视n ∈N +这一条件.2.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来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常用的方法有:作差法,将a n +1-a n 与0进行比较;作商法,将a n +1a n与1进行比较(在作商时,要注意a n <0还是 a n >0).判断数列1,23,35,47,…,n2n -1,…的增减性.【解】 设a n =n2n -1. ∵a n +1-a n =n +12n +1-n 2n -1=-1(2n +1)(2n -1)<0,∴a n +1<a n ,∴{a n }是递减数列.求数列的最大(小)项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1)(1011)n(n ∈N +),试问数列{a n }有没有最大项?若有,求最大项和最大项的项数;若没有,说明理由.【思路探究】 假设存在最大项→作差a n +1-a n →讨论差式的符号→确定最大项 【自主解答】 法一 假设数列{a n }中存在最大项. ∵a n +1-a n=(n +2)(1011)n +1-(n +1)(1011)n =(1011)n ·9-n11,当n <9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当n =9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当n >9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故a 1<a 2<a 3<…<a 9=a 10>a 11>a 12…,所以数列中有最大项,最大项为第9、10项,且a 9=a 10=1010119.法二 假设数列{a n }中有最大项,并设第k 项为最大项,则⎩⎪⎨⎪⎧a k ≥a k -1a k ≥a k +1对任意的k ∈N +且k≥2都成立.即⎩⎪⎨⎪⎧(k +1)(1011)k≥k (1011)k -1,(k +1)(1011)k≥(k +2)(1011)k +1,∴⎩⎪⎨⎪⎧1011(k +1)≥k ,k +1≥1011(k +2),解得9≤k ≤10. 又k ∈N +,∴数列{a n }中存在的最大项是第9项和第10项, 且a 9=a 10=1010119.1.解答探索性题目的方法: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存在;若推出矛盾的结论,则说明不存在.2.求数列的最大(小)项的两种方法:(1)利用判断函数增减性的方法,先判断数列的增减情况,再求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 (2)设a k 是最大项,则有⎩⎪⎨⎪⎧a k ≥a k -1a k ≥a k +1对任意的k ∈N +且k ≥2都成立,解不等式组即可.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n -122n -7,求数列{a n }的最大项和最小项.【解】 ∵a n +1-a n =4n -82n -5-4n -122n -7=(4n -8)(2n -7)-(4n -12)(2n -5)(2n -5)(2n -7)=(8n 2-44n +56)-(8n 2-44n +60)(2n -5)(2n -7)=-4(2n -5)(2n -7)=-1(n -52)(n -72)当n ≤2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当n =3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当n ≥4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又当n ≤3时,a n <2;当n ≥4时,a n >2. ∴a 4>a 5>…>a n >…>2>a 1>a 2>a 3. 故a 3最小为0,a 4最大为4.(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忽视n 的范围致误设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kn (n ∈N +),若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错解】 ∵a n =n 2+kn ,其图像对称轴方程为n =-k2,又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 ∴-k2≤1,得k ≥-2.故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2,+∞).【错因分析】 导致上述错解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数列{a n }为单调递增数列时的一种情形,而没考虑到n ∈N +,n 的值是离散的.【防范措施】 数列是特殊函数,一定要注意其定义域是N +(或它的有限子集). 【正解】 法一 ∵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 ∴a n +1-a n >0(n ∈N +)恒成立. 又∵a n =n 2+kn (n ∈N +),∴(n +1)2+k (n +1)-(n 2+kn )>0恒成立. 即2n +1+k >0.∴k >-(2n +1)(n ∈N +)恒成立.而n ∈N +时,-(2n +1)的最大值为-3(n =1时), ∴k >-3.即k 的取值范围为(-3,+∞).法二 结合二次函数y =x 2+kx 的图像,要使{a n }是递增数列,只要a 1<a 2,即可, 即1+k <4+2k ,得k >-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3,+∞).1.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1)用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简洁明了,便于计算.公式法是常用的数学方法.(2)列表法的优点是不经过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项数与项的对应关系.(3)图像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随着序号的变化,相应项变化的趋势.2.判断一个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借助于图像的升、降趋势进行判断,也可以利用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的定义进行判断,即通过判断一个数列的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数列的增减性.(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a ⎝ ⎛⎭⎪⎫12n(a <0),则该数列是( )A .递减数列B .递增数列C .常数列D .以上都不是【解析】 ∵a n +1-a n =a ⎝ ⎛⎭⎪⎫12n +1-a ⎝ ⎛⎭⎪⎫12n= -a ⎝ ⎛⎭⎪⎫12n +1>0,即a n +1>a n ,∴该数列是递增数列.【答案】 B2.递减数列{a n }中,a n =kn (k 为常数),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R B .(0,+∞) C .(-∞,0) D .(-∞,0]【解析】 a n +1-a n =k (n +1)-kn =k <0. 【答案】 C3.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k3n (k >0,且k 为常数),则该数列是________(填“递增”、“递减”)数列.【解析】 a n +1a n =k 3n +1·3n k =13<1.∵k >0,∴a n >0,∴a n +1<a n ,∴{a n }是递减数列. 【答案】 递减4.写出数列1,24,37,410,513,…的通项公式,并判断其增减性.【解】 通项公式为a n =n 3n -2. ∵a n +1-a n =n +13(n +1)-2-n 3n -2=-2(3n +1)(3n -2)<0,∴a n +1<a n ,∴{a n }是递减数列.(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a n }中,a n +1=a n +2,则数列{a n }是( )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 C .常数列 D .以上都不对【解析】 ∵a n +1=a n +2,∴a n +1-a n =2>0, ∴a n +1>a n ,故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 【答案】 A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0,且a n +1=nn +1a n ,则数列{a n }的最大项是( ) A .a 1 B .a 9 C .a 10 D .不存在 【解析】 ∵a 1>0且a n +1=nn +1a n ,∴a n >0,a n +1a n =nn +1<1, ∴a n +1<a n ,∴此数列为递减数列,故最大项为a 1. 【答案】 A3.(2013·西安高二检测)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n +1,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C .摆动数列D .常数列【解析】 a n +1-a n =2(n +1)n +2-2n n +1=2(n +1)2-2n 2-4n (n +1)(n +2)=2(n +1)(n +2)>0,∴{a n }是递增数列.【答案】 A4.已知a n =-2n 2+9n +3,则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为( ) A .a 1=10 B .a 2=13 C .a 3=12 D .以上均不正确【解析】 a n =-2(n -94)2+1058,由于n ∈N +,∴当n =2时,a 2=13最大. 【答案】 B5.(2013·沈阳高二检测)函数y =f (x )的图像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a 1∈(0,1),由关系式a n +1=f (a n )得到的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n ∈N +),则该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解析】 由a n +1=f (a n )及a n +1>a n 可知,f (a n )>a n ,即图像上每一点的纵坐标大于其横坐标,∴函数y =f (x )的图像应在直线y =x 上方,故选A.【答案】 A 二、填空题6.(2013·黄冈高二检测)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1+a n1-a n(n ∈N +),则a 2 012=________.【解析】 ∵a 1=2由a n +1=1+a n 1-a n 得a 2=-3,a 3=-12,a 4=13,a 5=2,∴{a n }为周期为4的数列,∴a 2 012=a 4×503=a 4=13.【答案】 137.已知数列{a n },a n =2n 2-10n +3,它的最小项是________.【解析】 a n =2n 2-10n +3=2(n -52)2-192.故当n =2或3时,a n 最小.【答案】 2或3项8.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n -102,则数列从第________项开始值大于零.【解析】 令4n -102>0得n >2512,∴数列{a n }从第26项开始大于零. 【答案】 26 三、解答题9.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10n +11,试作出其图像,并判断数列的增减性.【解】 列表: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a n20273235363532272011…图像如图所示:由数列的图像知,当1≤n ≤5时数列递增;当n ≥5时数列递减. 10.已知函数f (x )=x -1x,设a n =f (n )(n ∈N +), (1)求证:a n <1;(2){a n }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为什么? 【解】 (1)证明 a n =f (n )=n -1n =1-1n<1. (2)∵a n +1-a n =(n +1)-1n +1-n -1n =(1-1n +1)-(1-1n )=1n (n +1)>0,∴a n +1>a n , ∴{a n }是递增数列.11.(2013·广州高二检测)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5n +4. (1)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2)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解】 (1)由n 2-5n +4<0,解得1<n <4. ∵n ∈N +,∴n =2,3. ∴数列中有两项是负数.(2)法一 ∵a n =n 2-5n +4=⎝ ⎛⎭⎪⎫n -522-94,可知对称轴方程为n =52.又因n ∈N +,故n =2或3时,a n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a 2=a 3=22-5×2+4=32-5×3+4=-2.法二 设第n 项最小,由⎩⎪⎨⎪⎧a n ≤a n +1a n ≤a n -1,得⎩⎪⎨⎪⎧n 2-5n +4≤(n +1)2-5(n +1)+4,n 2-5n +4≤(n -1)2-5(n -1)+4.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2≤n ≤3, ∴n =2,3,∴a 2=a 3且最小,∴a 2=a 3=22-5×2+4=32-5×3+4=-2.(教师用书独具)已知函数f (x )=2x -2-x,数列{a n }满足f (log 2a n )=-2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思路探究】 首先建立关于a n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再证明a n >a n +1即可证明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自主解答】 (1)∵f (x )=2x-2-x,f (log 2a n )=-2n , ∴2log 2a n -2-log 2a n =-2n , ∴a n -1a n=-2n ,∴a n 2+2na n -1=0,解得a n =-n ±n 2+1. ∵a n >0,∴a n =n 2+1-n ,n ∈N +.(2)a n +1a n =(n +1)2+1-(n +1)n 2+1-n=n 2+1+n(n +1)2+1+(n +1)<1. ∵a n >0,∴a n +1<a n , ∴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本题是函数、方程与数列的典型结合与运用,要比较a n 与a n +1的大小,可以用作差法或作商法,即若a n +1-a n >0,则a n +1>a n ,可以判断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当a n >0时,若a n +1a n>1,则a n +1>a n ,也能判断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对于递减数列,同理可以给出判断.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13n (n ∈N +),画出它在x 轴上方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出a n 的最大值,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f (x )=-2x 2+13x 的图像,根据图像求出f (x )的最大值.若用函数来求a n =-2n 2+13n 的最大值,应如何处理?【解】 由-2n 2+13n >0,可得0<n <132.又因为n ∈N +,所以n =1,2,3,4,5,6,分别代入通项公式,可得a 1=11,a 2=18,a 3=21,a 4=20,a 5=15,a 6=6,图像如图所示,为6个点.最大值为21.函数f (x )=-2x 2+13x 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曲线).f (x )=-2x 2+13x =-2(x -134)2+1698,所以当x =134时,f (x )max =1698. 用函数来求{a n }的最大值时, 因为3<134<4,且314离3较近,所以最大值为a 3=21.§2等差数列2.1 等差数列 第1课时 等差数列(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推导,掌握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差数列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白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判定.难点: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问题:数列:1,3,( ),7,9,…2,5,8,( ),14,…-2,3,8,( ),18,…师:先根据数列的特点填空,再思考一下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生:后一项减前一项都等于常数.师:对这样的数列,如何表示相邻两项的关系(a n+1与a n)?生:a n+1-a n=d(d为常数).师:这样的数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等差数列.(板书课题)●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了2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引入等差数列⇒通过例1及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判定⇒通过例2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如何求通项公式⇒通过例3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课标解读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重点).2.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重点).3.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重点、难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问题导思】对于数列2,4,6,8,…该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后项减去前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示相邻两项间的关系?【提示】等于同一常数.a n+1-a n=2或a n-a n-1=2(n≥2).文字语言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称这个常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符号语言若a n-a n-1=d(n≥2),则数列{a n}为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导思】你能观察出数列2,4,6,8,…的通项公式吗?能否给予证明?【提示】a n=2n,证明如下:由a n+1-a n=2,。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优秀教学设计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梳理】1.数列的概念及一般形式2.3.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4.数列的表示法数列的表示法有三种,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例题导读】P 29例1.由本例学会由数列若干项归纳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试一试:P 31练习T 4你会吗?P 30例2.通过本例学习,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试一试:P 33A 组T 5你会吗?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数列1,1,1,…是无穷数列.( )(2)数列1,2,3,4和数列1,2,4,3是同一个数列.( ) (3)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解析:(1)正确.每项都为1的常数列,有无穷多项.(2)错误,虽然都是由1,2,3,4四个数构成的数列,但是两个数列中后两个数顺序不同,不是同一个数列.(3)正确,某些数列的第n 项a n 和n 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这个数列就有通项公式,否则,不能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这个数列就没有通项公式.答案:(1)√ (2)× (3)√2.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是数列{n (n +1)}中的一项( ) A .380 B .392 C .321 D .232解析:选A.因为19×20=380, 所以380是数列{n (n +1)}中的第19项.3.数列0.3,0.33,0.333,0.333 3,…的通项公式是a n =( )A.19(10n -1)B.13⎝⎛⎭⎫1-110n C.29(10n -1) D.310(10n -1) 解析:选B.1-1101=0.9,1-1102=0.99,…,故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3⎝⎛⎭⎫1-110n . 4.数列{a n }满足a n =log 2(n 2+3)-2,则log 23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___项. 解析:令a n =log 2(n 2+3)-2=log 23,解得n =3.答案:31.对数列概念的两点认识(1)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 (n ),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这个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 (n )中的n .(2)次序对一个数列来说相当重要,几个不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次序不相同,可构成不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2.数列的项的三个性质(1)确定性: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 (2)可重复性: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3)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 3.解读数列的通项公式(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2)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3)有通项公式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在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数列的概念[学生用书P 1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B .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同一数列C .数列-1,3,6,-5的第三项为6D .数列可以看成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的函数 (2)已知下列数列:①2 010,2 012,2 014,2 016,2 018;②0,12,23,…,n -1n ,…;③1,12,14,…,12n -1,…;④1,-23,35,…,(-1)n -1·n 2n -1,…;⑤1,0,-1,…,sinn π2,…; ⑥9,9,9,9,9,9.其中,有穷数列是________,无穷数列是________,递增数列是________,递减数列是________,常数列是________,摆动数列是________.(将合理的序号填在横线上)[解析] (1)由数列定义知A ,B 不正确;D 不正确的原因是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a n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故选C.(2)①是有穷递增数列;②是无穷递增数列(因为n -1n =1-1n );③是无穷递减数列;④是摆动数列,也是无穷数列; ⑤是摆动数列,是无穷数列;⑥是常数列,是有穷数列.[答案] (1)C(2)①⑥ ②③④⑤ ①② ③ ⑥ ④⑤ [方法归纳](1)判断一个数列是有穷或无穷数列的关键是判断数列的项数是有穷的或是无穷的. (2)判断数列单调性的方法:①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则是递增数列. ②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则是递减数列. ③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则是常数列.1.(1)下列数列中,既是递增数列又是无穷数列的是( )A .1,18,127,164,…B .-1,-2,-3,-4,…C .-1,-12,-14,-18,…D .1,2,3,…,n解析:选C.对于A ,a n =1n3,n ∈N *,它是无穷递减数列;对于B ,a n =-n ,n ∈N *,它也是无穷递减数列;D 是有穷数列;对于C ,a n =-⎝⎛⎭⎫12n -1,它是无穷递增数列.(2)分别写出下列数列:①不大于10的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的数列________. ②-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的数列________.解析:①0,1,2,3,4,5,6,7,8,9,10;②-2,22,-23,24,….答案:①0,1,2,3,4,5,6,7,8,9,10 ②-2,22,-23,24,… (3)给出以下数列:①1,-1,1,-1,…; ②2,4,6,8,…,1 000; ③8,8,8,8,…;④0.8,0.82,0.83,0.84,…,0.810.其中,有穷数列为________;无穷数列为________;递增数列为________;递减数列为________;摆动数列为________;常数列为________.解析:有穷数列为②④;无穷数列为①③;递增数列为②;递减数列为④;摆动数列为①;常数列为③.答案:②④ ①③ ② ④ ① ③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用书P 16]写出以下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12,-13,14;(2)112,245,3910,41617;(3)12,34,78,1516. (链接教材P 29例1)[解] (1)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是序号的倒数,并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有:a n =(-1)n ·1n .(2)112=1+112+1,245=2+2222+1, 3910=3+3232+1, 41617=4+4242+1, ……,故a n =n +n 2n 2+1(n ∈N *).(3)12=21-121=1-121, 34=22-122=1-122, 78=23-123=1-123, 1516=24-124=1-124, ……,故a n =2n -12n =1-12n (n ∈N *).[方法归纳]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时,注意观察数列中各项与其序号的变化关系,在所给数列的前几项中,先看看哪些部分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再探索各项中变化部分与序号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分式形式的数列,分子、分母分别求通项,较复杂的还要考虑分子、分母的关系. (2)若n 和n +1项正负交错,那么符号用(-1)n 或(-1)n +1或(-1)n -1来调控. (3)熟悉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4)对于复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发现,要将数列各项的结构形式加以变形,将数列的各项分解成若干个常见数列对应项的“和”“差”“积”“商”后再进行归纳.2.(1)数列35,12,511,37,…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解析:数列可写为:35,48,511,614,…,分子满足:3=1+2,4=2+2,5=3+2,6=4+2,…,分母满足:5=3×1+2,8=3×2+2,11=3×3+2,14=3×4+2,…, 故通项公式为a n =n +23n +2.答案:a n =n +23n +2(2)根据以下数列的前4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①12×4,13×5,14×6,15×7,…; ②-3,7,-15,31,…; ③2,6,2,6,….解:①均是分式且分子均为1,分母均是两因数的积,第一个因数是项数加上1,第二个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大2,∴a n =1(n +1)(n +3).②正负相间,且负号在奇数项,故可用(-1)n 来表示符号,各项的绝对值恰是2的整数次幂减1,∴a n =(-1)n (2n +1-1).③这样的摆动数列,一般求两数的平均数2+62=4,而2=4-2,6=4+2,中间符号用(-1)n 来表示.a n =4+(-1)n·2或a n =⎩⎪⎨⎪⎧2 (n 是奇数),6 (n 是偶数).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学生用书P 17]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8n . (1)写出数列的第4项和第6项.[解] (1)a 4a 6=3×62-28×6=-60.(2)由3n 2-28n =-49解得n =7或n =73(舍去),所以-49是该数列的第7项;由3n 2-28n =68解得n =-2或n =343,均不合题意,所以68不是该数列的项.若本例中的条件不变,(1)试写出该数列的第3项和第8项;(2)问20是不是该数列的一项?若是,应是哪一项?解:(1)因为a n =3n 2-28n , 所以a 3=3×32-28×3=-57, a 8=3×82-28×8=-32.(2)令3n 2-28n =20,解得n =10或n =-23(舍去),所以20是该数列的第10项. [名师点评]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判断某一个数是否是数列{a n }的项,即令通项公式等于该数,解关于n 的方程 ,若解得n 为正整数k ,则该数为数列{a n }的第k 项,若关于n 的方程无解或有解且为非正整数解则该数不是数列{a n }中的项.3.(1)600是数列1×2,2×3,3×4,4×5,…的第________项. 解析:a n =n (n +1)=600=24×25,所以n =24. 答案:24(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n +30. ①问-60是否是{a n }中的一项?②当n 分别取何值时,a n =0,a n >0,a n <0?解:①假设-60是{a n }中的一项,则-n 2+n +30=-60.解得n =10或n =-9(舍去).所以-60是{a n }的第10项.②令-n 2+n +30=0,解得n =6或n =-5(舍去),所以n =6时,a n =0;0<n <6且n ∈N *时,a n >0;n >6(n ∈N *)时,a <0.易错警示设函数f (x )=⎩⎪⎨⎪⎧⎝⎛⎭⎫12x-1 (x <2).a n =f (n ),若数列{a n }是单调递减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138 C.⎝⎛⎭⎫-∞,74 D.⎣⎡⎭⎫138,2[解析] 由题意,知f (x )=(a -2)x 在[2,+∞)上是减函数,且a 1>a 2,所以⎩⎪⎨⎪⎧a -2<0,f (1)>f (2),即⎩⎪⎨⎪⎧a <2,⎝⎛⎭⎫121-1>2(a -2).解得a <74,故选C.[答案] C[错因与防范] (1)本题易受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式,只考虑两段与分界点,得⎩⎪⎨⎪⎧a <2,⎝⎛⎭⎫122-1≥2(a -2),即a ≤138,错选B.(2)因为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的一类特殊的函数,所以数列具备一般函数应具备的性质.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数列时不要忽视数列的特殊性,特别注意数列中的项数应为正整数的条件.4.已知数列{a n }中,a n =n 2-kn (n ∈N *),且{a n }单调递增,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3) C .(-∞,2) D .(-∞,3] 解析:选B.a n +1-a n =(n +1)2-k (n +1)-n 2+kn =2n +1-k ,又{a n }单调递增,故应有a n +1-a n >0,即2n +1-k >0恒成立,分离变量得k <2n +1,故只需k <3即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列1,3,5,7,…,2n -1可以表示为1,3,5,7,…B .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C .数列⎩⎨⎧⎭⎬⎫n +1n 的第k 项为1+1k D .数列0,2,4,6,8,…可记为{2n }解析:选C.A 错,数列1,3,5,7,…2n -1为有穷数列,而数列1,3,5,7,…为无穷数列;B 错,数的顺序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数列;C 正确,a k =1+k k =1+1k ;D 错,a n=2n -2.2.在数列1,1,2,3,5,8,x ,21,34,55中,x 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解析:选C.观察数列可知,后一项是前两项的和,故x =5+8=13. 3.数列1,2,7,10,13,…中的第26项为________. 解析:∵a 1=1=1,a 2=2=4 a 3=7,a 4=10,a 5=13, ∴a n =3n -2,∴a 26=3×26-2=76=219.答案:219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n,那么110是它的第________项.解析:令2n 2+n =110,解得n =4或n =-5(舍去),所以110是该数列的第4项.答案:4,[学生用书单独成册])A 层 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数列a ,a ,a ,…是无穷数列B .数列{f (n )}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N *上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上的函数值C .数列0,-1,-2,-3,…不一定是递减数列D .已知数列{a n },则{a n +1-a n }也是一个数列解析:选B.A ,D 显然正确;对于B ,因为数列{f (n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N *上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上的函数a n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所以B 项不正确;对于C ,数列只给出前四项,后面的项不确定,所以不一定是递减数列.2.数列{a n }中,a n =3n -1,则a 2等于( ) A .2 B .3 C .9 D .32解析:选B.因为a n =3n -1,所以a 2=32-1=3.3.已知数列12,23,34,…,nn +1,则0.96是该数列的( )A .第20项B .第22项C .第24项D .第26项解析:选C.由nn +1=0.96,解得n =24.4.数列0,33,22,155,63,…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a n = n -2n B .a n = n -1n C .a n =n -1n +1D .a n = n -2n +2 解析:选C.已知数列化为:0,13,24,35,46,…,故a n = n -1n +1.5.已知数列2,5,22,11,…,则25是该数列的第________项. 解析:∵a 1=2,a 2=5,a 3=8,a 4=11, ∴a n =3n -1.由3n -1=25⇒3n -1=20⇒n =7,∴25是该数列的第7项. 答案:76.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19-2n ,则使a n >0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a n =19-2n >0,得n <192.∵n ∈N *,∴n ≤9. 答案:97.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4,23,712,( ),512,13,…; (2)53,( ),1715,2624,3735,…; (3)2,1,( ),12,…;(4)32,94,( ),6516,…. 解:(1)根据观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12,把各项都改写成以12为分母的分数,则序号1 2 3 4 5 6 ↓ ↓ ↓ ↓ ↓ ↓ 912 812 712 ( ) 512 412于是括号内填612,而分子恰为10减序号,故括号内填12,通项公式为a n =10-n 12.(2)53=4+14-1, 1715=16+116-1, 2624=25+125-1, 3735=36+136-1. 只要按上面形式把原数改写,便可发现各项与序号的对应关系:分子为序号加1的平方与1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分母为序号加1的平方与1的差.故括号内填108,通项公式为a n =(n +1)2+1(n +1)2-1.(3)因为2=21,1=22,12=24,所以数列缺少部分为23,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4)先将原数列变形为112,214,( ),4116,…,所以括号内应填318,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2n .B 层 能力提升 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8n ,则数列{a n }各项中最小项是( ) A .第4项 B .第5项 C .第6项 D .第7项解析:选B.a n =3n 2-28n =3(n -143)2-1963,当n =143时,a n 最小,又n ∈N *,故n =5时,a n =3n 2-28n 最小.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log (n +1)(n +2),则它的前30项之积是( ) A.15B .5C .6 D.log 23+log 31325解析:选 B.a 1·a 2·a 3·…·a 30=log 23×log 34×log 45×…×log 3132=lg 3lg 2×lg 4lg 3×…×lg 32lg 31=lg 32lg 2=log 232=log 225=5. 3.如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简称ICME -7)的会徽图案,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如图2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OA 1=A 1A 2=A 2A 3=…=A 7A 8=1,如果把图2中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作下去,记OA 1,OA 2,…,OA n ,…的长度构成数列{a n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解析:因为OA 1=1,OA 2=2,OA 3=3,…,OA n =n ,…, 所以a 1=1,a 2=2,a 3=3,…,a n =n .答案:n 4.已知数列{a n }的前4项为11,102,1 003,10 004,…,则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 解析:由于11=10+1,102=102+2,1 003=103+3,10 004=104+4,…,所以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10n +n . 答案:a n =10n +n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n 2+3n.(1)写出此数列的前3项;(2)试问110和1627是不是它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a 1=412+3×1=1,a 2=422+3×2=25,a 3=432+3×3=29.(2)令4n 2+3n =110,则n 2+3n -40=0,解得n =5或n =-8.又n ∈N *,故n =-8舍去,所以110是数列{a n }的第5项.令4n 2+3n =1627,则4n 2+12n -27=0,解得n =32或n =-92. 又n ∈N *,所以1627不是数列{a n }的项. 6.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p n +q (p ,q ∈R ),且a 1=-12,a 2=-34.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255256是{a n }中的第几项? (3)该数列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解:(1)∵a n =p n +q ,又a 1=-12,a 2=-34, ∴⎩⎨⎧p +q =-12p 2+q =-34,解得⎩⎪⎨⎪⎧p =12,q =-1, 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2n -1.(2)令a n =-255256,即⎝⎛⎭⎫12n -1=-255256, 所以⎝⎛⎭⎫12n =1256,解得n =8. 故-255256是{a n }中的第8项. (3)由于a n =⎝⎛⎭⎫12n -1,且⎝⎛⎭⎫12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a n 的值随n 的增大而减小,故{a n }是递减数列.C 层 拓展升华1.图中由火柴棒拼成的一列图形中,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n 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为( )A .3n -1B .3nC .3n +1D .3(n +1) 解析:选C.通过观察,第1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根;第2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根;第3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3=4+3×2根;第4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3+3=4+3×3根;第5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3+3+3=4+3×4根,…,可以发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3,即a 2-a 1=3,a 3-a 2=3,a 4-a 3=3,a 5-a 4=3,…,a n -a n -1=3(n ≥2),把上面的式子累加,则可得第n 个图形中,a n =4+3(n -1)=3n +1(根).2.根据下图中的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 个图中有________个点.解析:观察图形可知,第n 个图有n 个分支,每个分支上有(n -1)个点(不含中心点),再加中心上1个点,则有n (n -1)+1=n 2-n +1个点.答案:n 2-n +13.已知数列⎩⎨⎧⎭⎬⎫9n 2-9n +29n 2-1. (1)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2)98101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为什么? (3)求证:数列中的各项都在区间(0,1)内;(4)在区间⎝⎛⎭⎫13,23内有无数列中的项?若有,是第几项?若没有,说明理由.解:(1)设a n =f (n )=9n 2-9n +29n 2-1=(3n -1)(3n -2)(3n -1)(3n +1)=3n -23n +1. 令n =10,得第10项a 10=f (10)=2831. (2)令3n -23n +1=98101,得9n =300. 此方程无正整数解,所以98101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3)证明:∵a n =3n -23n +1=1-33n +1, 又n =N *,∴0<1-33n +1<1, ∴0<a n <1.∴数列中的各项都在区间(0,1)内.(4)令13<a n =3n -23n +1<23, ∴⎩⎪⎨⎪⎧3n +1<9n -6,9n -6<6n +2,∴⎩⎨⎧n >76,n <83. ∴当且仅当n =2时,上式成立,故在区间⎝⎛⎭⎫13,23内有数列中的项,且只有一项为a 2=47.。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案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一、教学要求: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树木的,。
”,(一)、复习准备:1. 在必修①课本中,我们在讲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曾跟大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即如果将初始量看成“1”,取其一半剩“12”,再取一半还剩“14”,、、、、、、,如此下去,即得到1,12,14,18,、、、、、、 2. 生活中的三角形数、正方形数. 阅读教材提问:这些数有什么规律?与它所表示的图形的序号有什么关系?(二)、讲授新课:1. 教学数列及其有关概念:(1)三角形数:1,3,6,10,···(2)正方形数:1,4,9,16,··· (2)1,2,3,4……的倒数排列成的一列数:(3)-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排列成一列数:-1,1,-1,1,-1,。
(4)无穷多个1排列成的一列数:1,1,1,1,。
有什么共同特点? 1. 都是一列数;2. 都有一定的顺序① 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辩析数列的概念:(1)“1,2,3,4,5”与“5,4,3,2,1”是同一个数列吗?与“1,3,2,4,5”呢? ----------数列的有序性(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吗?(3)数列与集合有什么区别?集合讲究: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数列讲究:有序性、可重复性、确定性。
② 数列中每一个数叫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③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n a .④ 数列的分类:(1)按项数分: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2)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与摆动数列.⑤ 数列中的数与它的序号有怎样的关系?序号可以看作自变量,数列中的数可以看作随着变动的量。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5页精选文档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必修5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是“数列”一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作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况且数列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的方向主要是以能力考查为主,通过减少计算量,增加思维量,突出体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及通项公式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究的合作创新精神;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的意义;能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法学法1、教法分析:根据主编寄语:“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有用的”,和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观察分析法: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观察,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最近发展区”内,自然合理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②提问法: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③动手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发现的问题,激发探究新知的的欲望。
④启发式法:通过不同内容的联系与启发,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2、教学媒体:多媒体平台。
3、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新课标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学生探究为主,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具体说来,新课程的理念有如下体现:本节课的组织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的学机动机和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教案(1)

数列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能够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2.通过数列定义的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3.通过有关数列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数列的定义的归纳与认识;教学难点是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媒体资料),投影仪,幻灯片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一个新课题.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场地上堆放了一些圆钢,最底下的一层有100根,在其上一层(称作第二层)码放了99根,第三层码放了98根,依此类推,问:最多可放多少层?第57层有多少根?从第1层到第57层一共有多少根?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层层的去数,而是要但求如何去研究,找出一般规律.实际上我们要研究的是这样的一列数(板书)象这样排好队的数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数列.(板书)第三章数列(一)数列的概念二.讲解新课要研究数列先要知道何为数列,即先要给数列下定义,为帮助同学概括出数列的定义,再给出几列数:(幻灯片)①自然数排成一列数:②3个1排成一列:③无数个1排成一列:④的不足近似值,分别近似到排列起来:⑤正整数的倒数排成一列数:⑥函数当依次取时得到一列数:⑦函数当依次取时得到一列数:⑧请学生观察8列数,说明每列数就是一个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这样数列就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板书)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为表述方便给出几个名称:项,项数,首项(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出).以上述八个数列为例,让学生练习指出某一个数列的首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指出某一个数列的一些项的项数.由此可以看出,给定一个数列,应能够指明第一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每一项都是确定的,即指明项数,对应的项就确定.所以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项数有着对应关系,这与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密切关系.(板书)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作特殊的函数,项数是其自变量,项是项数所对应的函数值,数列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是正整数集的有限子集.于是我们研究数列就可借用函数的研究方法,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数列.遇到数学概念不单要下定义,还要给其数学表示,以便研究与交流,下面探讨数列的表示法.(板书)3.数列的表示法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表示第一项,用表示第一项,……,用表示第项,依次写出成为(板书)(1)列举法.(如幻灯片上的例子)简记为.一个函数的直观形式是其图象,我们也可用图形表示一个数列,把它称作图示法.(板书)(2)图示法启发学生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即以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为例,做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有些函数可以用解析式来表示,解析式反映了一个函数的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类似地有一些数列的项能用其项数的函数式表示出来,即,这个函数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3)通项公式法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例如,数列的通项公式,则.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一个函数未必能用解析式表示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即便有通项公式,通项公式也未必唯一.除了以上三种表示法,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板书)(4)递推公式法如前面所举的钢管的例子,第层钢管数与第层钢管数的关系是,再给定,便可依次求出各项.再如数列中,,这个数列就是.像这样,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数列所特有的表示法,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递推关系,一是初始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可由学生举例,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三.小结1.数列的概念2.数列的四种表示四.作业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的简单分类;
2.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
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3. 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间单的表示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策略及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思维的活动”,新课标也在倡导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导,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法上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实际的引入,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法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因此设计流程如下: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