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法国宪法影响研究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改革:刑法、民法与公民法典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改革:刑法、民法与公民法典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和社会变革运动。
在这场革命中,法国法律和法律制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改革主要涉及刑法、民法和公民法典,这些改革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刑法改革法国大革命期间,刑法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旧制度下,法国的刑法存在着不公正和不平等的问题,处罚方式严酷而专断。
革命后,人们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人道的刑法制度。
1791年,《法兰西刑法典》(Code pénal)正式颁布,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刑法典。
新的刑法典规定了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种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它以平等和公正为原则,废除了旧制度中的严刑逼供和不公正审判等恶劣做法。
新刑法典还保护了公民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和人身安全等。
它在法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后来欧洲其他国家的刑法改革提供了借鉴。
2. 民法改革法国大革命还对民法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在旧制度下,法国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制度和特权,使得社会的阶级和地域差异进一步加大。
革命意味着要废除这些特权,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统一的民法制度。
1804年,《法兰西民法典》(Code civil)颁布,也被称为“拿破仑法典”。
它是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典,至今仍然在法国及其他国家广泛使用。
《民法典》建立了法人和个人的法律地位,明确了财产权、合同、继承和婚姻等方面的规定。
该法典强调了公民平等的原则,废除了特权制度,保护了个人财产和权益。
《民法典》的颁布对促进法律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其他国家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参考。
3. 公民法典公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实施的一个重要法律改革,旨在建立一个全面、通用的法律体系,明确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
公民法典被视为法国大革命核心思想的体现,旨在确保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公民法典于1804年正式颁布并实施,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与公民的权力和关系。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法国大革命重创了当时的君主制,使得法国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民主思想。
那么法国大革命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君主制度对穷苦人民的压迫,致使人民决定反抗,以推翻“吃人”的君主制度。
法国大革命虽然经历了五年,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从对法国国内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这次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二是大革命使得法国的君主制度瓦解,人民形成了民主思想,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三是这是大革命是资本主义胜利的第一次起义。
从对世界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次大革命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革命,共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而是这次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使得欧洲的封建主义地位受到威胁;三是这次大革命使得资本主义思想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传播,各国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思想;四是这次大革命为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一个引领性作用,鼓励了各国的劳动人民。
因而这次大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下层阶级反抗君主以及贵族阶级压迫的表现,大革命也使得法国的封建主义的地位受到威胁。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法国而言,更是对世界而言,这次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主义。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叫做大革命对于法国大革命可能多少有点听过,但是说到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总结一下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显著,它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初步确立了要在法国实行共和体制,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地区的封建君主专制。
第二点就是它的影响很深渊,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法国大革命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那么第三点就是法国大革命彻底地扫清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历时41年,法国大革命的规模相当大,人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并在革命党在展现了人民的伟大的力量,人民是推动法国大革命前行的重要力量。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法治: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与司法变革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法治: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与司法变革法国大革命是历史上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政治改革与司法变革,为法国乃至全世界奠定了现代民主法治的基础。
本文将从大革命的发展背景、主要事件以及对法治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段历史。
首先,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18世纪晚期,法国封建制度的僵化、封建贵族对社会资源垄断以及国家财政危机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法国社会。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激发了法国人民对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向往。
此外,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也给法国民众带来了启示,让他们逐渐认识到专制君主制度的弊端。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民众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其次,法国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代表全体法国人民的主权,并颁布了《人权宣言》,确立了自由、平等、人权及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
同时,大革命还发起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如妇女权益运动、奴隶制度废除等。
1792年,法国第一共和国正式建立,同时发动了对外战争,以推广革命理念。
然而,在大革命的后期,法国也发生了恐怖统治时期,导致大量人员被处决,这一阶段被视为对革命理念的背离。
最后,法国大革命对法治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大革命推翻了绝对君主制度,架设起了现代民主制度的框架。
这次革命,为法国人民赋予了政治表达权、选举权以及言论自由等民主权利。
其次,大革命也重塑了法国的法律体系。
1789年的《人权宣言》为法国立下了法治的根基,保障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法院改革也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建立了以独立的审判制度为核心的司法体系,保证了法律的公正实施。
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为许多国家提供了法治模板,推动了法治进程的发展。
总之,法国大革命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改革与司法变革。
这次革命对法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法国建立了民主制度与独立的司法体系,使法治的思想和实践成为当时全球政治发展的重要范式,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权事业和政治制度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宪法的由来

宪法的由来宪法的由来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基本法,是治理国家的法律根据和国家制度的总章程。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的原则和制度稳定。
宪法起源于人类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意识的追求。
下面将简要介绍宪法的由来。
二、古代宪法的出现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制定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法律规范。
古代近东地区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最早的宪法之一,其成文法体系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也起草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宪法,在当时对政治制度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近代宪法的起源近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力开始转移到议会和法庭,形成了具有宪法基础的政治体制。
英国的《大宪章》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开创了近代宪法制度的先河。
四、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发展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宪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前,法国绝对君主制度严重压迫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随着人民觉醒,他们开始追求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宪法,正式成立了法国第一共和国。
这些宪法对于后来世界各国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主权在人民手中的观念的兴起随着人权观念的逐渐兴起,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根据《联合国人权宣言》,国家权力源于人民,国家的宪法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近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制定宪法,并以此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六、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自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中国相继制定了多部宪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
此后,中国相继修改和制定了多部宪法,逐步完善了国家的宪政制度。
七、宪法的保护和修改宪法的保护是确保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探讨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政治运动的影响

探讨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政治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政治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趋势。
首先,法国大革命为近代政治运动提供了范本和理念。
法国大革命提倡人民主权、民主平等的理念,这是近代政治运动的基石。
尽管法国大革命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些理念的完全落地,但它为后来的政治运动树立了一个目标和方向。
从19世纪起,民主平等的口号成为了近代政治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其次,法国大革命通过推动身份认同意识的觉醒,影响了近代政治运动的动力和参与者。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身份认同并不明显,大部分人对自己的阶级地位缺乏认同感。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社会中的不同阶级、群体和个人认识到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并积极参与到政治运动中。
这种社会的动员和身份认同觉醒对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改革。
法国大革命虽然导致了一系列的混乱和动荡,但也带来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改革的需求。
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欧洲各国开始探索新的政治制度模式,例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和美国的总统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的改革为后来的政治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
此外,法国大革命对全球范围内的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法国大革命激发了许多智者的思考和反思,他们通过书信、文章和演讲等形式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不仅加速了近代政治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
最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可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政治运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尽管法国大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例如,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暴力和极端斗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我们应当通过和平与理性的方式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
法国宪法发展历史

法国宪法发展历史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现在有200多年的时间了,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法国宪法发展历史,希望大家喜欢!法国宪法发展历史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现在200多年的时间,政治风云多变,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尖锐复杂,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断变化,政治形式多次变更,其间经历了两次封建王朝复辟,两次帝制和五次共和,先后颁布了14部宪法。
法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大革命到第一帝国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共颁布了七部宪法,包括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和拿破仑时期的四部宪法。
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世界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它是法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也是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791年宪法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第一部君主立宪制宪法,为法国近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事实上它有缔造近代法国的光荣。
总之这一时期的法国宪法是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产物,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宜布废除了封建的贵族制度、等级制度、爵位制度等,这些宪法在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中起了进步作用,它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工具。
(2)第二阶段:复辟王朝到第二帝国时期的宪法这一时期共颁布了1814年宪章、1830年宪章、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四部宪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848年宪法。
1848年宪法是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失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所控制的立宪会议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而制定的宪法,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具有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体的许多特点。
如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掌握军政大权,有权任免和政府成员。
但总统权力受到一定限制,如签订条约须经议会批准。
议会为一院制的国民议会,拥有较大权力,不受监督和不可解散,拥有立法、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权。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制度变革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制度变革18世纪法国,是当时的欧洲文明之花,科学、文艺均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
然而,这个时期的法国也被贵族统治和教会权威所笼罩着,这种政治体制的不公正让法国人民感到不满与愤懑。
1789年,伴随着经济恶化与政治空前的不稳定,发生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
而法国大革命也推动了法国法律制度的变革,为现代法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宪法制定法国大革命后,国家废除了君主制度,而开始建立共和体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制定一部符合时代潮流的宪法。
1791年,法国国民制定了自己的第一部宪法,即《飞行宪章》。
该宪法明确宣言了人民“自由”、“平等”、“财产”的概念,以此废除了特权阶层、教会的特权与独裁、封建旧秩序。
宪法还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成为社会进步和法制发展的里程碑。
二、刑法改革在大革命后,法国国民为了实现民主社会,推行了严格的身份平等原则,并协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社会生产力。
同时,为了保护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对刑法进行改革。
为了让法律更加科学,法国国民在刑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如“反对人性的判决是违法的”,或“犯罪的最终目的是制裁犯罪行为、而不是击败受刑人”。
这些观点均基于人道主义理念,激发了法律制度在人本化方面的共鸣。
三、调解机构的完善法国大革命后,国家成立了许多民主议会,这些议会正式的运作加强了国家的稳定。
但是,在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中,政府所有的调解机构都需要按照政策不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1789年,国家成立了由社会名流和民主优秀代表组成的中央调解委员会,其目的在于对整个国家的大事、小事、或个人之间的纠纷加以调解。
同时,国家将其解决争议的范畴从罗马法的标准模式扩展到最新的现代法。
四、监狱系统的变革在过去,法国监狱被认为是旧区、黑暗、肮脏的舞台;在此,受刑人受到极端恶劣的待遇。
这种极不人道的惨状引起了法国各地的愤慨与不满,法国人民期望政府能够对监狱进行改革。
法国的宪政制度

法国的宪政制度引言法国的宪政制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制度,其演变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是一个拥有独特政治体系的国家,其宪法确保了法国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制衡政府权力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法国的宪政制度的起源、特点和目标,以及其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和构建政府权力制衡的机制。
一、起源法国的宪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是法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为法国的制度变革打下了基础。
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现人民主权和公民自由权利。
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将法国的宪政传统写入法律。
从此,“自由、平等、博爱”成为法国政治生活的核心价值。
二、特点法国的宪政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总统制度:法国采取总统制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的权力和责任,但也受到宪法的限制和制约。
2. 立宪民主:法国的宪政制度建立在民主原则之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自由表达、言论、结社等权利。
3. 三权分立:法国宪政制度倡导三权分立原则,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相互制衡。
这样可以保证政府权力不得滥用,并确保公正和平衡的执法体系。
4. 宪法监督:法国的宪政制度设立了宪法委员会,负责解释宪法,并监督政府的法律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
三、目标法国的宪政制度的目标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
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投票权等,同时设立了制衡机制,以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宪法还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和限制,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
四、权力制衡法国的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制衡机制,确保政府的权力合法、公正和平衡。
具体而言,法国的权力制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权:法国的宪政体制赋予议会独立的立法权,议会制定法律并对政府的法律提出修订建议。
这样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确保民意得到充分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法国宪法影响研究
作者:孙樱萁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6期
【摘要】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转折点。
法国宪法在大革命的曲折进程中日趋成熟,展现出了独特风格。
本文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入手,与宪法产生相结合,研究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法国宪法产生影响,更深刻得了解法国法治发展进程。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法治宪法
一.法国大革命概述
同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历程一样,早期的法兰西王国也有黑暗时期。
15世纪初,王室衰微,受教会和贵族的制约。
为了巩固王权,国王设立三级会议,由贵族、教会和市民组成,有一定民主色彩,但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级会议流于形式。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路易十六时期,国王通过实行垂直领导体系将中央和地方完全控制,国王居于金字塔权力顶峰。
革命前的法国有严重的经济危机,税收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
国王为了维持统治,规定教士和贵族享有不纳税的特权,以农民为代表的第三等级负担巨额赋税。
这导致法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激烈。
财政改革失败后,国王重新召开三级会议,增加农民赋税。
为了摧毁沉重的税负和不公平的等级制度,市民发动了暴力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入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
但因为市民阶级力量较弱,革命并没有带来新秩序,制宪会议也不能维持统治。
直至1790年2月,关于宪法的讨论才终止。
君主传统被保留下来,但对国王权力做出限制。
之后国王干预革命被议会被处死,标志君主立宪在法国宣告失败,共和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吉伦特派当政后,与人民要求格格不入,很快被雅各宾派取代。
雅各宾派上台后,开始恢复集权专制。
后国民大会开始反攻,其统治以罗伯斯庇尔被处死告终。
法国的大革命告一段落,法国进入督政府时期,督政府采用军队力量维持统治,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制。
最终以拿破仑为首的政府统治了法国,巩固了革命成果。
二.近代法国宪法的产生
(一)1791宪法与《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旨在保护公民权利,是法国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充分体现了近代宪政的基本精神,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在此后的宪法中,均涉及人权宣言的内容与精神。
1791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由1789年制宪会议制定,以《人权宣言》作为宪法序言,宣布废除封建特权制度,要建立新秩序。
1791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采取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归法官,实行司法独立。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将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只有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再有,宪法是法国人民的宪法,不适用于殖民地。
1791年宪法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但由于国王复辟和群众热情消退,1791宪法仅存两年。
(二)1793宪法与1795宪法
1793宪法又称雅各宾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共和政体。
这是近代史上最民主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宪法。
1793宪法宣布法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法国依然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归立法会议,执行机构是由立法会议任命的执行会议,司法权由高等法院行使。
1793宪法取消了选举资格的限制,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男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对于立法会议颁布的法律,全国人民拥有否决的权利。
任何立法在公布四十天内效力待定,如果大多数公民的反对,法律就自始无效。
在内忧外患情况下,该部宪法并未真正实施。
但1793宪法对当时的法国以及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打击敌人、动员人民的革命积极性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1795宪法进一步保障公民的权利。
为了避免过激行为,立法内容更为温和。
1795为了避免个人权力专断,创设了元老制和五百人议会制。
但是由于当时局势动荡该部宪法在拿破仑上台执政后被彻底废除。
(三)帝国与共和国交替时期的宪法
从1799年到1870年,法国的政权不断更迭,一系列宪法文件随之产生。
经过三次宪法修订,拿破仑在宪法中确认改共和国为帝国、统治者实行终身任职,有权任命继位人,不断扩大行政权,该时期宪法成为统治者掩盖专制的工具,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凌驾于国民意志上。
在第一帝国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制定1814宪法,该部宪法确认保障公民权利,但依然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
这部宪法不符合时代潮流,很快被1830宪法取代。
1830宪法为了缓解社会矛盾,通过改良限制王权,确认君主立宪政体。
1848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恢复了普选制,创造总统制度。
总统由普选产生,享有行政权,受议会制约。
但后又通过1852宪法赋予总统权力,实行专制。
(四)1875宪法
1875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一部宪法,由三个纲領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是法国历史上唯一一部非系统的宪法。
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内阁享有最高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总统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
总统不享有实权,仅是礼仪代表。
1875宪法虽然并未详细规定公民权利,但是是多方力量妥协的产物,打破了君主制复辟的希望,正式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
三.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法国宪法的实质影响
(一)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形式的影响
大革命的爆发后,法律体系重构。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形式决定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态。
自大革命到现代法国的多部宪法,均采用制定法形式。
自法兰西王朝时期,法国就深受罗马法的影响,采用编纂法典的形式。
大革命爆发后,贯彻了编纂法典这一传统。
1791宪法作为法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受《人权宣言》和启蒙思想的影响,开章规定了公民权利,接下来分篇章规定了区域划分、选举制度、国家机构、税收制度、对外交往和宪法修改方式等。
后期宪法也存在按顺序列明内容,但也坚持了成文法形式。
仅在1875宪法中,采用了三个纲领性文件形式。
法国宪法多采用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大多宪法序言以《人权宣言》为内容,统治者通过法律确认了公民权利,这表明大革命为权利斗争目的渐进得以实现,肯定了大革命的斗争结果
(二)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原则的影响
1.主权原则。
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主权原则表现在宪法上就是“国家不可分割和主权属于人民”。
在大革命中,贵族和君主为了复辟封建统治,曾多次尝试分裂国家。
革命者不懈斗争,维护主权,最终维护国家统一作为宪法义务被正式确立。
大革命爆发以后,率先推翻君主专制,以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法律,宣布主權在民,君主和政府应为人民服务,实现了人民主权。
2.分权原则。
大革命初期,人民为了反对专制统治,进行游行示威等暴力活动,当时社会处于无政府的自由状态,没有有效的统治管理,革命者很难开展工作。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革命者认为“三权分立”原则可以防止多数人的暴政亦可以改善无政府状态,将权力瓜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机构享有,各个机构相互牵制。
大革命确立的分权原则被宪法文件所落实,各个宪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3,。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在于以农民为代表的第三阶级平民不堪压迫。
大革命后,革命者站在人民立场上,制定了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的《人权宣言》。
之后的宪法文本中,均有《人权宣言》内容的存在。
在后期政权更迭过程中,统治者均强调公民权
利的重要性,赋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如选举实行普选制、赋予公民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等。
(三)法国大革命对宪法价值的影响
1.秩序性价值。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结束动乱。
革命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统治方式,虽然在大革命过程中,君主制和共和制不断交替,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和督政府时期执政方式大相径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粉碎了反法同盟的力量,维护了国内统一。
同时,推动着宪法的实施,维护了当时社会秩序。
2.独立性价值。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应当扮演中立性的角色,保持独立性的价值。
如果宪法失去独立性,就会变成专制独裁的工具。
法国大革命经过不断斗争,用实践证明了宪法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3.社会价值。
大革命时期,宪法的主要任务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但是宪法的主要任务不是管理人,应该是服务社会发展。
在大革命后期,对宪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公民权利及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兵.法国法治发展的多维考察:“法之国”的法治之路[J].交大法学, 2014(04):20-38.
[2] 乐启良著.现代法国公法的诞生:西耶斯政治思想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3] 张露.《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孙樱萁(1997.10—)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硕士(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