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中专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将深刻影响其一生。
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职校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确家庭是自己的坚实后盾,鼓励他们尽力学习,为家庭争光。
其次,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职校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家庭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地,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能力和社交礼仪。
这些习惯和品质对于职校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他们在学校和职场的竞争力。
此外,家庭教育还可以培养职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
家庭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第一场所,通过和家人互动和沟通,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能力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将来的职场中取得成功。
总之,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业上的成功,更包括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庭应该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的一个参与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_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_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引言:家庭教养方式是塑造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中职学生的生涯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中职学生即将步入人生的起点,他们的选择和决策将对其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其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起到的调节作用,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第一部分: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1. 创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在塑造中职学生生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在家庭中创造出积极的氛围和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中职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为其未来的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的生涯发展也通过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发挥作用。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孩子们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这对于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
健康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增强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勇气尝试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3.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家庭教养方式还通过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中职学生的生涯发展产生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
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格教育,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第二部分:家庭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1.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调节作用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发挥调节的作用。
学校作为中职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对其生涯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影响中职学生在学校中的适应和表现。
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时期是一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积极地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个稳定、支持性和温暖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适应力、社交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理解和尊重中学生父母应该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中学生,充分理解他们正处于个性发展、身心变化和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在童年和成年之间的角色不断过渡。
理解中学生的需求和情绪,给予合理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有助于塑造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坚定自信。
二、提供稳定、支持性的家庭环境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建立起适应变化和提供安全感的家庭环境,能够减少中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管理能力。
1.提供常规和规律父母给中学生提供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规律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动力。
2.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赞赏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业和兴趣爱好,父母能够增强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沟通和倾听父母应该倾听中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父母与孩子的心理沟通能够帮助孩子充分表达内心的困扰和烦恼,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三、灵活有效地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灵活、包容、合理而有规定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
1.灵活的教养方式适应中学生的成长变化,父母应该灵活调整教养风格。
对于不同性格和需求的中学生,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鼓励、指导或者给予适当的自主权。
2.包容和宽容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阶段,他们会经历情绪波动、自我认知的建立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
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观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
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助人为乐、诚实
守信等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2. 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对
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制定
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在中职阶段的成长。
3.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良
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对学生的社交能力进行培养,如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他人合作、
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等,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自我管理与责任感的培养: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家
庭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有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时间
管理、金钱管理等习惯。
这些能力和习惯对于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学业和生活都起着决
定性的影响。
总结起来,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学习习惯的
养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管理与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学生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关系探究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关系探究引言:家庭教养方式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自信心作为个体发展的基本素质,对中职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有助于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一部分: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生自信心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教育氛围等因素。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积极阳光的教养方式,以及鼓励孩子自立自信的教育氛围,都能够促进中职生自信心的培养。
相反,家庭冷漠、纵容溺爱的教养方式,以及严厉批评的教育氛围,会对中职生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中职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自信心。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能够增强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父母的积极教育方式能够促进中职生的自我成长和自信心的培养。
而负面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让中职生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从而损害他们的自信心。
1. 自信心的内在表现中职生自信心的内在表现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
自信心强的中职生一般对自己有较高的认知,有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能够主动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
中职生自信心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行为表现、社交能力等方面。
自信心强的中职生一般表现为自信、大方、有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
相反,消极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中职生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的严厉批评和否定、冷漠和溺爱等负面教养方式会让中职生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损害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密切相关,而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中职生自信心的培养。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阳光和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为中职生的自信心注入正能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塑造孩子的个性和价值观,还会对孩子的情绪和自尊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父母的情感表达、教育方式和榜样作用等方面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情感表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温暖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之间的和谐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力,更好地应对学业和人际压力。
相反,父母之间的冲突和不良的情感表达方式,则容易导致中学生的内心焦虑和抑郁情绪。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学会以理解、体谅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及时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于严厉或过于放任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父母应该通过鼓励和赞赏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不是过分的批评和指责。
同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
此外,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因此,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
同时,父母还应该提供积极的模范行为,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情感表达方式、教育方式和榜样作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心理抵抗力。
因此,父母应该始终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以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度过中学时期的心理发展阶段,迈向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
家庭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建议

家庭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建议摘要:家庭教育是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影响,更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本文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对中职生学生健康的影响入手,并给出具体的正确引导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中职;学生;健康;影响前言: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中职生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关系、培养积极的教育方式、加强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可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促进中职生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源,为中职生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对中职生学生健康的影响1.1隔代教育,导致学生性格问题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工作繁忙、无法亲自照顾子女时,将子女交由长辈或亲属照管和教育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缺乏密切的沟通和陪伴,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首先,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学生性格问题。
其次,由于父母的缺席和陪伴不足,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在性格上表现出内向、孤僻、沉默寡言等特点,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等问题。
1.2方式不当,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中的方式不当也会对中职生学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包括过分的批评、惩罚和压力过大。
这样的方式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父母过于苛刻、要求过高,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持有过高期望,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自我贬值、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同时,过分的批评和惩罚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关系探究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关系探究自信心是个人在能力和自我价值方面的信念和感受,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中职生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自信心之间的关系。
1. 父母的方式和态度父母的方式和态度对中职生的自信心影响巨大。
父母对孩子的有效肯定和鼓励,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信和自尊。
反之,过度保护、过分批评或太过苛刻的家庭环境则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父母的爱和关注也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2.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也会对中职生的自信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
相反,争吵、冷漠的家庭环境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内向、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中职生的自信心。
3.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影响中职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的教育方式包括指导和约束两方面。
家长的指导和关注可以使孩子在认知和能力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而家长的过度约束、强制命令等行为,则容易带给孩子消极的认知和价值观,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1. 父母的有效肯定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和探索,逐渐形成自信的人生态度。
2. 培养专业技能中职生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形成专业技能方面的自信心。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中职生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从中学习、交流和观察,积累社交经验,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家庭氛围对中职生的自信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关系中,需要建立和谐、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与此同时,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为中职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对中专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周寿彬1王余娟2(1.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2.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专生身心的影响,为中专生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充市两所中专学校190名一年级新生进行测查。
结果症状自评量表筛查出有心理问题者19人,占10.50%。
父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与SCL-90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躯体化呈显著负相关,过干涉和过保护与总分、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惩罚严厉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专生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身心健康;中专生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The Effects of Pare ntal Rear ing Patterns on Health Am ong S 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StudentZH OU Shou-bin1WANG Yu-juan2(1.College of Commer ce,China W es t N or mal Univ ers ity,N anchong Sichuan637002,China;2.S chool of Psy cholog y,Southwest Univ er s ity,Chongqing40071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o pro be the effects o f parental rear ing patter ns on health and pro vide evidences for im-pro ving health.Method A t otal o f190seco ndary specialized schoo l students w ere questio nnair ed w ith SCL-90 and EM BU.Results T he seco ndary specialized schoo l student s p par ental rear ing patt erns had im pacts o n their health.T 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s wer e r earing patterns of mot her s p sev ere punishment.C onclusion Health o f seco ndary specialized scho ol students could be closely r elated t o by parental r earing pat terns.Key words: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H ealth;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 l students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内部心理发育与外部社会需求之间会产生许多矛盾和不适应,因此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1]。
据调查,我国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2%~32%,且有上升趋势[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发育的影响很大。
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之一。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父母教养方式由多个维度构成,各维度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父母教养类型[3]。
以往研究对中专生关注很少,这一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有着与一般同龄中学生不同的特点。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专生进行身心健康状况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试图找出影响中专生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为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提供依据,对提高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整群抽取南充市两所中专学校190名一年级新生为调查对象。
年龄15~19岁,平均年龄为16岁。
1.2方法1.2.1测评工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4](EMBU)1980年由瑞典Um ea大学精神医学系Per ris等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1993年我国岳冬梅等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
该问卷共11个分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素:情感温暖、理解(FF1)、惩罚和严厉(FF2)、过干涉(FF3)、偏爱被试(FF4)、拒绝和否认(FF5)、过保护(FF6);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素:情感温暖、理解(M F1)、过干涉和过保护(M F2)、拒绝和否认*收稿日期:2007-10-30作者简介:周寿彬(1978-),男,四川彭州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经济数学和教育心理研究。
(MF3)、惩罚和严厉(M F4)、偏爱被试(M F5)。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身心健康关系有力而客观的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5](SCL-90)由Derog atis编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翻译。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调查者的某方面症状痛苦情况,每个项目均按0~4级评分,0为从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偏重,4为严重。
1.2.2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集体测试,研究者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将问卷发放给被试后,要求被试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条回答问卷每个项目提及的问题。
答完问题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5.26%。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2.1SCL-90评分结果根据一定标准将被试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
异常组纳入标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大于160分且其中一项因子分大于2分,排除重症精神障碍者,获得被试知情同意。
对照组纳入标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小于160分且因子分均小于2分,排除重症精神障碍者,获得被试知情同意[6]。
表1显示异常组无论在总分还是各因子分上都和正常组有显著差异。
表1SCL-90评分结果( x?s)异常组对照组t躯体化 1.95?0.540.74?0.4710.38**强迫症状 2.19?0.50 1.20?0.488.60**人际关系 2.32?0.70 1.12?0.548.86**抑郁 2.39?0.40 1.00?0.5111.46**焦虑 2.28?0.520.92?0.5011.27**敌对 2.18?0.74 1.10?0.67 6.60**恐怖 1.98?0.640.80?0.598.18**偏执 2.14?0.700.94?0.499.67**精神病性 2.12?0.560.83?0.4611.25**总分195.42?26.7586.01?35.4613.01**注:**p<0.01。
2.2SCL-90评分和EMBU评分的相关分析表2显示,父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与SCL-90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躯体化呈显著负相关,过干涉和过保护与总分、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惩罚严厉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
表2SC L-90与EMBU各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父亲情感温暖-0.03-0.050.020.01-0.08-0.06-0.020.09-0.02-0.03惩罚严厉0.130.15*0.070.060.110.130.18*0.100.060.13过干涉0.010.07-0.04-0.08-0.08-0.030.140.05-0.040.02偏爱被试0.120.17*0.050.050.130.060.16*0.040.120.09拒绝否认0.030.08-0.01-0.050.020.020.15*-0.040.020.02过保护0.030.070.11-0.07-0.060.040.030.140.000.0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0.13-0.15*-0.09-0.05-0.10-0.13-0.08-0.08-0.11-0.09过干涉、过保护0.16*0.17*0.140.050.110.130.20**0.18*0.080.11拒绝否认0.060.000.010.030.070.050.090.050.050.07惩罚严厉0.25**0.28**0.140.070.23**0.23**0.27**0.21**0.17*0.23**偏爱被试0.100.100.120.030.120.030.19*-0.030.050.07注:*p<0.05,**p<0.01。
2.3父母教养类型与子女健康分别对父亲教养方式的5个维度和母亲的4个维度做快速聚类分析,根据各维度的不同组合分别得出父、母的3种教养类型:接纳型、中间型和干涉型[7]。
接纳型父母对被试的情感温暖与接纳程度高于其拒绝否认、过保护和过干涉程度,也显著高于中间型或干涉型父母对被试的情感温暖与接纳程度。
中间型父母对被试的情感温暖与接纳程度高于其拒绝否认、过保护和过干涉程度,但显著低于接纳型父母、显著高于干涉型父母对被试的情感温暖与接纳程度。
干涉型父母对被试的干涉程度高于其情感温暖与接纳、拒绝否认、过保护和过干涉程度,也显著高于接纳型或中间型父母对被试的干涉程度。
分别以父、母的3种教养类型为自变量,SCL-90总分及9个维度为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结果显示,父亲教养类型主效应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上均不显著,母亲教养类型同样均不显著(表3)。
表3父母教养类型不同的被试SCL-90各维度的平均数差异父亲接纳型(n=80)中间型(n=69)干涉型(n=80)F母亲接纳型(n=70)中间型(n=61)干涉型(n=47)F总分99.3690.84108.20 1.4794.7191.16109.40 2.09躯体化0.880.79 1.05 2.000.840.78 1.04 2.75强迫症状 1.30 1.28 1.330.07 1.29 1.24 1.370.69人际关系 1.29 1.19 1.280.47 1.24 1.23 1.260.02抑郁 1.20 1.03 1.26 1.77 1.12 1.04 1.30 2.17焦虑 1.130.95 1.17 1.930.99 1.05 1.21 1.78敌对 1.14 1.19 1.48 2.40 1.25 1.00 1.38 3.78恐怖0.940.900.990.190.870.91 1.05 1.02偏执 1.10 1.00 1.160.91 1.05 1.02 1.180.98精神病性0.990.87 1.12 1.970.900.91 1.13 2.282.4EMBU对身心健康影响的回归分析[8]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专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作为因变量Y,以EM BU各因子作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