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设计

《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题,主要学习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教材中例子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能理解生命是否永恒这个话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的传承关系。

2.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命态度不同,其生命意义和价值也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三、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命有时尽;生命的传承关系。

(二)教学难点对待生命的态度。

四、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最长寿命的人实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要吃唐僧肉的视频,问学生为什么要吃唐僧肉?学生回答,因为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教师讲述:小说中体现了长生不老的现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不同特点2.明白生命接续的内容(三)新课讲授多媒体出示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自行看书,找答案。

1.生命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3.如何正确认识生命有接续?目标任务一:生命有时尽1.生命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提问学生:你知道的最长寿的人?(教材中88页“运用你的经验”)学生作答。

教师给学生展示李青云的小资料,学生明白生命终将有尽头。

合作探究:书中8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1)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时间3分钟,记录员记录答案,选派代表发言。

提示:(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设计

八课第一节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课题:第八课一节生命可以永恒吗
【情感目标】感受生命的可贵,热爱生命。

体会生命接续的意义,承担生命接续的身体、精神和创造文明的使命。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有时尽,掌握生命的特点,知道生命有接续的意义,理解生命有接续的内涵。

【能力目标】从小事做起,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学重点】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学难点】对“向生而死”的理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方法、情境体验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视频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生命的思考”、
2、动画导入播放动画《西游记》第17集三打白骨精片段提问:白骨精想喝唐僧血的原因是什么?现实生活中,人可以长生不老吗? “生命可以永恒吗?”1、学生欣赏多媒
体播放的动植
物图片
2、学生思考人与
其他生命的区
别,得出:生命
的思考
3、学生观看优酷
动画《西游记》
第17集三打白
骨精片段
4、回答教师提问
利用多媒体,
通过图片和动画
片创设情境,引出
课题,使学生对本
节探究的知识感
兴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任务,
做到心中有数,以
实现有效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8.1生命可以永恒吗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8.1生命可以永恒吗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8.1生命可以永恒吗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生命来之不易,不可预测,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教学难点:生命不仅是“我”的,还是“我们”的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有时尽(一)生命来之不易活动一:阅读与感悟有一天,我在楼下玩的时候,碰巧下雨了,我就躲在房子下面避雨。

突然,我看到一些黑黑的小东西,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搬家。

它们头上都顶着一些食物、蚂蚁卵,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生怕食物和蚂蚁卵会掉在地上。

我逆着它们走来的方向,看见它们的家都被水淹没了。

它们正在奋力地抢救着自己的食物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蚂蚁们团团围住剩下的食物,浩浩荡荡地前进,我似乎听到了它们齐心协力的口号声……冒着大风大雨向另外一个家爬去,生怕自己受到任何伤害。

想一想:蚂蚁为什么要努力保护食物和自己的生命?你从蚂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提示:它们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地向前,不被大风大雨阻挡前进的脚步。

拼命地为自己找着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后代!它们让我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可贵,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不可以白白地流失,让我们一起热爱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吧!教师总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二)生命是独特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三)生命是不可逆的活动二:阅读与分享电影《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是《搏击俱乐部》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由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塔拉吉·P·汉森和蒂尔达·斯文顿等联袂出演。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的传承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生命的传承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看见的祝寿对联是:福好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人的寿命真的可以像南山的松树一样不老吗?我们又有说长寿的俗语:千年王八万年龟。

老鳖和乌龟真得能活一千年,一万年吗?而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风景区一棵银杏树,树龄近4000年,树高26.7米、干粗15.7米,8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

据专家考证,此树至少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不有比它更长寿的生物吗?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探究新知生命可以永恒吗?1、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玛士撒拉虫2.6亿年、落叶松250-400年、红松3000年、巨杉4000年以上。

银杏目前已知有4000年,鳖的寿命一般在30年至60年左右,一般乌龟寿命90~150岁左右。

海龟的寿命可达几百年。

2、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不可以,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

可以,由个体生命实现人体生命的连续。

并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命有时尽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9两则关于生命的故事,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3、问题: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人生感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

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规律。

4、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师总结: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生命也是不可逆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困难,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存在对生命缺乏敬畏、不珍惜生命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有限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感教育法: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做笔记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婴儿出生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开始。

然后提问:“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生命有限的案例,如自然灾害、疾病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和有限。

同时,提问:“这些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珍惜生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育人
目标
反思
初步具有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
自读
质疑
↓→
(自主
探究)
领悟反思
↓→
(导练
促创)
合作
探究
↓→
练习
巩固
↓→
整合
知识
↓→
反馈
补救
4、生命也是短暂的:
5、向死而生:
(二)生命有接续:
1、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生命包括身体的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3、人类生命的接续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延续:
探究与分享:生命故事感悟
思考:
1、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类似“蒙难”的经历?
2、由此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你能找到你和别人不一样的独一无二的地方吗?
名言一: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名言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思考:这些名言体现了生命的哪些特性?
(自主参与)
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1、这两段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由此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播放配乐诗
↓→
(自主发展)
总结规律
↓→
拓展迁移
↓→
归纳整合
↓→
模拟创新
布置
作业
必做:无
选做:无
第八课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一)生命有时尽
(二)生命有时尽
知识
能力
反思
生命是个严肃的话题,教师从蒙难的经历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难点在于理解生命的接续,教师通过出示两段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从而明确生命有时尽,生命也有接续,完成对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整体思考。不足在于学生不善于思考,影响课堂的质量。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生命有时尽”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之所以将“生命有时尽”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因为中学生对生命认识还比较含糊,引导他们掌握了生命的特点,知道生命的短暂,真正懂得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而目前中学生轻生的新闻也时有发生,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向死而生,感激生命的获得,从而热爱生命,如此,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才会主动关爱生命、敬畏生命。

为了突破重难点上的困难,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情境感知、分享交流、老师引导等方式,大家达成共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因为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话题——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生命有时尽展示材料,请学生看P89的探究与分享,并思考在上面的两个生命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生命经历?通过分享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回答。

归纳:1生命来之不易。

(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2)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2.生命是独特的展示:树叶与指纹教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枚完全相同的指纹。

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

人教版七上道德与法治《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8.1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能力目标:了解生命的内涵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

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了解生命的不可预知性;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钟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

【教学难点】理解个体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教学方法】学生小组探究与合作、教师讲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人生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何意义?这是我们经常会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二、新课讲授(一)生命有时尽活动一:探究与分享:P89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跟大家分享。

这些故事让你对生命有了哪些认识?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人生经历。

展示图片:生命的力量得出结论: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偶然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师问: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世界上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呢?生答。

活动二:你知道自己手上的秘密吗?教师讲述手指纹和手掌纹的秘密得出结论: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活动三:生命可以重来吗?简单介绍影片《返老还童》:影片讲述本杰明·巴顿,出生时是一个老头,几十年后越活越年轻,最终又变成一个婴儿在襁褓中死去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

思考:影片中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发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会,生命按照顺序发展的。

得出结论:生命是不可逆的。

活动四:时间都去哪儿了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视频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时光匆匆,不经意间几十年就悄然而过。

得出结论:生命是短暂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活动五: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播放诗朗诵《有的人》思考: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死亡不可避免,但是要珍惜生命的过程,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益的人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总结和收获。
10’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①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 ③要向死而生,更加热爱生命 ④生命有时尽,要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出示的目标检测题。
在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结合教师提示的思路:“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汇报总结。
重点
生命有接续
难点
生命有接续
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选取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1)复习检测
1、现代家庭结构有什么变化?
2、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3、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虽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第二天黎明,太阳还会重新升起。人的生命结束了,却不能复生,难道生命真的这样脆弱吗?
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பைடு நூலகம்二:生命有接续
如何看待生命的接续?(意义?3点)
生命包括哪些方面内涵?
家谱的意义?
1)体现了生命的传承和接续
向死而生的意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借助材料,帮助分析理解。
1.生命来之不易
(1)蚂蚁为什么要努力保护食物和自己的生命?你从蚂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提示:它们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地向前,不被大风大雨阻挡前进的脚步。
2.电影《返老还童》
(1)世界上真的存在“返老还童”现象么?你怎么看待我们生命的时光?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寻找答案,并汇报: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学生动手制作。
总结:我们一代一代的生命实现了整个家族生命的延续。生命可接续。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堂小结:同学们,生命有时尽,然而它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生命有接续。我们都应该珍爱生命,都应该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提示:如: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尝试回答问题:
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生命是独特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教师总结: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3.探究与分享
(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
3、作业: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说明了( )
A.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帆风顺的 B.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 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2.世界上最长寿人也难逃最终的死亡。启示我们 ( )
课时计划
课题
8.1生命可以永恒吗
课时
1
班别


时间




1.明确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生命意识,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探究与分享——生命的传承关系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三种场景,理解生命的传承关系,思考:除了身体生命的接续外,还有哪些生命传承关系?
教师总结: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3.拓展空间——制作家族图谱
(1)课前向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
(2)制作自己的家族图谱。
2)人类生命不断发展
3)血脉的传承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引领思考:
1.探究与分享——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句话。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个体的出生,即通过自然繁殖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生命的接续。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整个人类生命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补充。
感悟与理解。
(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生命有时尽
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如何理解:生命有时尽?
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发展的自然规律?
为什么生命不能永恒?
如何看待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