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2019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 历史(word版有答案)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A.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观点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C. “君轻民贵”“仁政”的观点D. “仁”与“礼”的学说【答案】D【解析】由“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可以推断出这是孔子的思想,据此可知D 是符合题意的;A是老子的思想主张,B是荀子的主张,C是孟子的主张,故排除ABC。

2.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下列观点不可能是老子讲授的是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以德治民③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法自然”④利用权术驾驭大臣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C【解析】②是孔子的主张,④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①③都是老子的思想主张,故排除。

3. 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D. “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故A符合题意;B是孔子的主张,C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D为老子的主张,故排除BCD。

4.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适应统治者的要求有密切关系表现在①孔子“仁”的提出②孟子“仁政”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程朱理学⑤阳明心学A. ③④⑤B. ②④⑤C. ②③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①是孔子的主张,②是孟子的主张,二人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而当时统治者采纳的是法家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排除;③④⑤分别是汉代和宋元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故选A。

5. 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B. 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C.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D. 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答案】C【解析】反对君主专制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朱熹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故排除A;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是陆九渊,故排除B;宋明理学的开创者是程颐和程颢,故排除D;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故选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地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地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合计50分)汕头澄海有手工制作玩具的传统。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玩具制造的家庭作坊渐增多,承接来料的加工规模增大,自1999年,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在当地开始举办。

目前澄海集聚了数千家玩具研发、制造、销售及其他配套企业,形成了众多的玩具专业镇,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下面小题。

1. 澄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玩具制造主要依赖于A. 东邻港澳B. 产业基础好C. 政策支持D. 劳动力廉价2. 每年一届的玩具工艺博览会,主要利于澄海玩具制造业A. 提高国内外知名度B. 降低原材料成本C. 扩大当地市场规模D. 提升劳动力素质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初冬河水开始封冻和初春河水开始解冻时。

右图是我国某河流流域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哪个河段发生凌汛的频率最高A. 甲B. 乙C. 丙D. 丁4.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以长期趋势来看,受到持续性气温升高的影响,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出现下列哪个现象?A. 初春凌汛时间延后B. 初冬凌汛时间提早C. 初春凌汛规模变小D. 初冬凌汛规模变大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关于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破坏原有植被B.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C. 位于安第斯山西侧,东北信风的背风坡D. 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6.当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A. 秘鲁渔获量增加B. 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C. 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减弱D. 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青海省曲麻菜至直门达)长达400多千米的河段上,连续分布着密集的河流弯道,这种连续的河流弯道称为河曲,但河曲一般形成于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的河段,而通天河河曲段位于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中,这种河曲叫嵌入式河曲,下图示意通天河曲麻菜至直门达段河曲分布及景观。

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宗法制下的分封制体现出了“家国一体”的特点,促使原先依靠部落统治方式的重大改变,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种模式商代已经出现,不属于新模式,故C错误;分封制商代也实行过,故D错误。

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说明盐铁官营A. 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 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 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D. 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解析】盐铁官营的实行后,由于铁器质量差,官府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故C项正确;材料属于官府的强制购买,与手工业技术的落后无关,故A错误;当时属于政府行为,不具备市场导向性,故B错误;材料属于盐铁官营,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3.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坛不决,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答案】D4. 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

”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户卖掉余量到市场买蚕以织布,也有买生产工具用来资助耕地之用,说明古代小农生产与市场的结合,故B项正确;当时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市场化,故A错误;C是鸦片战争之后;D生产规模扩大材料中没有体现。

黑龙江省2021-2022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2021-2022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 分。

)1.《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

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

据此可知当时A.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B.封建专制影响社会稳定C.已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D.血缘疏远导致诸侯叛乱2. 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3.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

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

”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A.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B.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C.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D.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5.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关于“鹅湖之会“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

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下列选项对二者主张理解错误的是A.陆九渊主张心立为根本;朱熹则主张格物而穷理B.双方对当时社会转型发表各自见解C.双方论争旨在复兴儒学D.二者都汲取了佛道之精义解释儒家义理6.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7.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兵匠(织工)1034人,宋真宗戚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

2019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40道。

每题1.5分,共60分。

)1.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A. 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

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一现象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3.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

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

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

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A.秦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烦琐杂乱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练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练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练习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道,每道2分)1.《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 反对君主专制B. 主张“众治”C. 提出君臣平等D. 认为工商皆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

“众治”是指不是一人专制的治国方式,但与材料强调反对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君臣平等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工商皆本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

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苏格拉底B. 智者学派C. 启蒙思想家D. 宗教改革领导者【答案】B【解析】【详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古希腊普罗塔哥拉,属于智者学派,故B项正确。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同时代的人,但不属于智者学派,故A项错误。

启蒙思想家是17-18世纪,故C项错误。

宗教改革领导者是16世纪,故D项错误。

3.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 瓦特——内燃机B. 达尔文——量子理论C. 爱迪生——汽车D. 爱因斯坦——相对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大进步,故D项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A项;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主张,量子理论是由普朗克提出的,排除B项;爱迪生没有发明汽车,排除C项。

4.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 孙中山B. 林则徐C. 严复D. 胡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严复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翻译了《天演论》,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革命派的代表,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胡适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代表,故排除ABD三项。

黑龙江牡丹江一中2019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试题--历史

黑龙江牡丹江一中2019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试题--历史

黑龙江牡丹江一中2019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王的产生C.早起国家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因此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以下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天行有常”3、“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辛弃疾〕。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当时A.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B.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C.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D.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4、历史探究是新课程学习中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某校一个历史兴趣小组选用了以下四图制作一个展版,最能反映展版主题的是图一西汉马踏匈奴石刻图二唐蕃会盟图三平定准葛尔图卷〔部分〕图四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A、中国古代民族交往融合方式多样B、中原政权注重加强与蒙古族的交往C、中原汉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D、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西北边疆的统一与稳固5、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毕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6、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

以下作品最能表达其书法特点的是:A、《丧乱贴》B.《肚痛帖》C、《汉汲黯传》D、《玄秘塔碑》7、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3.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

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

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

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

”这一现象A.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B.淡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4.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A.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C.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5.“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

”据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A.官僚机构日益膨胀B.选官标准不断放宽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6.据《宋会要辑稿》载,北宋中期全国年上供丝绸总计355万匹,东南和四川共计257万多匹,占全国2/3,其中仅江浙一隅就达125万多匹,占全国1/3以上,丝绵则超过2/3,而北方各地仅占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道。

每题1.5分,共60分。

)1.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A. 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

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一现象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3.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

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

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

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A.秦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烦琐杂乱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A.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5.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宦官权力的加强B.宰相制度的废除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D.君主专制的强化6.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

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

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7.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

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

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

这主要缘于A.盟旗制度的建立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D.金瓶掣签制完善8. 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

这一记载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9.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

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材料反映出汉代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10.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11.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

这种均田制度A.抑制了土地兼并B.对地主官僚有利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加强了中央集权12.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痔胰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

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

”苏轼认为两税法A.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B.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C.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D.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13.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

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

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B.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C.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D.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1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市场监管宽松C.岭南出现商业名镇D.“草市”刚出现15.《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

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1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A.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B.货币白银普遍流通C.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17.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

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

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

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

公行制度是:A.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C.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D.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18.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

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

据此可推知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B.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C.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D.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19.《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

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

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20.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21.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

”“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D.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22.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理念B. 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C. 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D. 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23.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

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24.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

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

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幸福。

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 伏尔泰B. 洛克C. 康德D. 卢梭25. 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

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

这表明A. 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B. 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 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 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2名。

这一制度安排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C.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D.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27.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

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A.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B.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C.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D.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28.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延的闭关锁国政策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29.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30.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

这说明A.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C.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3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