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矿床学研究生的时间安排及文献阅读 建议

合集下载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21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矿物岩石矿床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前用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矿物岩石矿物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01矿物晶体化学;02成因矿物学;03矿物岩石材料;04岩石地球化学;05大地构造岩石学;06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07金属矿床成矿作用08花岗岩、火山岩与成矿作用;09地质流体与成岩成矿;10矿产经济与矿山环境地质;11成矿作用地球化学;12油气地质及成藏机理(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均可报考。

2.硕-博连读生:已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两年内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于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即可直接转为博士生。

3.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已获学士学位并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均可报考。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任选一门)(1 学分)英语(4 学分)B类:大陆岩石圈动力学(3学分)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4学分)地质学研究方法(4学分)C类:(任选6学分)成岩成矿矿物学(3学分)岩石学与岩石成因(4学分)成岩成矿与板块构造(3学分)矿物物理与化学(2学分)高等蚀变岩石学(2学分)D类:包裹体地质学(2学分)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2学分)实验岩石学(2学分)行星研究(3学分)找矿地质学(2学分)矿床学最新进展(2学分)玉石学与玉器鉴识(2学分)研究生专业英语(2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2学分)成岩成矿研究(2学分)(二)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英语成岩成矿研究(2学分)岩石学进展(2学分)矿物学进展(2学分)流体作用与成矿(2学分)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0 矿床学研究生的时间安排及文献阅读 建议

0   矿床学研究生的时间安排及文献阅读 建议

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安排由于研究生一年级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第一年,也是研究生期间重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了解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构架基础,研一的学习是以后进行研究的重要保障,可以说,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水平高低、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前沿性。

很多研一同学都想研究生期间好好学习、争取有好的成果。

然而,由于研一同学刚刚从本科阶段学习走出来,还并不太了解和适应研究生自主学习方式与内容,而所上的专业课程又往因时间太短而不足以完全理解;因此绝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学习才是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在此,结合多位优秀学长的经验基础上,在此,以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为例,对研究生期间的自主学习阶段的进度安排和一些建议在此给予参考。

研一阶段由于研一刚刚入门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的知识构架还不完全清楚、对研究手段和认识也不理解,应以学习基础知识、建立理论系统为主。

因此,研一阶段的学习应该以系统性很强的书籍为主,论文阅读为辅。

看书要认真、仔细、要做笔记笔记可以是自己觉得好的章节的凝练、自己的认识和评论。

不懂之处及时请教导师和学长。

研一期间要求阅读中文专著10本(见列表),英文1本(列表自选);中文期刊文章50篇,英文期刊文章5篇。

研二阶段研二已初步进入研究生论文开题阶段,基本的理论格架和区域特征已经建立,进入研究阶段。

应该进行:阅读与研究方向、研究区域相关的国内外文章,了解前沿研究动态配套相关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书籍、论评性文章,增加论文阅读量。

初步做相关测试分析的实验;搜集整理资料数据,完成所在课题的要求。

有好的思路和数据可以撰写评论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研二期间要求阅读中文专著5本,英文1本;中文期刊文章150篇,英文期刊文章20篇。

研三阶段随着研究课题的进行,发表科研论文、撰写硕士论文。

结合自己所在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兴趣,阅读与研究方向、研究区域相关文章,构思自己的创新性。

对矿床学科发展的建议

对矿床学科发展的建议

对矿床学科发展的建议
矿床学研究涉及面广,结合国情,初步提出几个重点:
(1)大陆成矿体系与区域矿产资源评价。

系统研究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壳幔作用演化及对成岩成矿的制约,研究大规模成矿作用和大型矿集区的形成环境及控制因素;针对中国大陆的复合性与活动性特点,总结我国矿床的时-空分布、物质组成和成矿规模等特征,从战略上查明矿产资源潜力。

(2)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动力学。

研究不同构造体制下成矿物质的来源、运移和富集过程,建立各大成矿区带的成矿系统模型,阐明其中的大矿、富矿、新类型矿床的时-空位置及成矿动力过程,深化矿床成因研究。

(3)成矿演化和成矿年代学。

从全球成矿的视野,研究古大陆增生、汇聚、裂解、消减等演化过程中矿床的时-空定位,认识地史上成矿演化的过程与趋势,重视研究地史上突发事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为区域成矿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4)找寻新矿床和新矿床类型研究。

加强对深部矿床、海洋矿床、稀有分散元素矿床和新型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研究,逐步建立非常规矿产地质的知识体系。

(5)常温和低温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研究矿床表生变化机理,查明矿床中有害物质的赋存状态、扩散方式和途径及其对矿山环境的污染过程;多学科合作,建立矿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矿床学研究。

矿床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自然系统,不确定因素多,多解性明显;而矿床类型的分布又很不均匀,有区域局限性;很多矿床又隐伏地下,隐蔽性强;因此,为了达成科学共识,既需要更多的矿床勘查开发实践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更多地运用高新技术做深入研究。

课程学习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

关于《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和《煤矿地质学》等四本书的学习计划一.时间安排问题总时间安排为:9月10日—1月5日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10日—11月10日第一阶段:11月12日—1月4日二.计划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防止长时间单一学习一本书而造成学习疲劳,特此,决定一次平行进行2本书的学习,例如第一阶段学习《煤矿开采学》和《煤矿地质学》,第二阶段学习《井巷工程》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各阶段以概念学习为主,基础理论学习为辅,不要刻意注重深奥理论知识的专研。

另外英语学习不再独立抽出时间复习,他的复习与其他课程学习平行进行。

1. 每天抽出一小时时间早起背诵英语课文,为六级提前做准备。

2. 每天坚持到院楼上自习。

白天晚上没课的时候,除非有重要事情,否则不得无故不上自习。

3. 尽量经常去校图书馆借阅采矿相关辅导书籍,在按期完成自己布置的计划任务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 对于课程知识,不懂的地方要多想多问,并且把其中有收获的部分记入笔记之中。

5. 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学习清算,反思自己这个星期是否达成了学习任务,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之后以便进行改进。

具体学习内容如下:第一阶段:《煤矿开采学》和《煤矿地质学》的学习1. 了解煤矿开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矿山开采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矿井的采矿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 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如: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等;理解煤矿地质规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环境地质调查等内容;掌握矿井地质工作的方法、程序,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知识。

为后续课程井巷工程、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井巷工程》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学习1. 了解煤矿井巷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掌握平巷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技术、方法与经验,掌握斜巷和立井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矿床学课程设计心得

矿床学课程设计心得

矿床学课程设计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矿床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主要特征,如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2. 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了解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理解成矿规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矿床学知识分析矿床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地质图件、野外观察等手段进行矿床调查和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矿床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床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质科学的热情;2. 增强学生保护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质学科中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矿床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地质调查、资源勘查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学基础,对矿床学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其地质学科素养。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矿床学基本概念及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床学概论- 内容安排:讲解矿床的定义、分类及其特征,包括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2. 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规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 内容安排:分析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过程、成矿条件,探讨我国主要矿床的成矿规律。

3.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保护- 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分布与保护- 内容安排:介绍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重要矿床实例,强调矿产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矿床学基本概念及分类2. 第3-4周: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规律3. 第5-6周: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保护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1. 确保所选教学内容符合矿床学学科体系,突出重点、难点;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矿床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 强调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科专业-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科专业-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知识和野外室内工作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科共设置下列5个研究方向。

1、沉积学2、层序地层学3、现代沉积与沉积模拟4、储层地质学5、油藏地质学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4或以上。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3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矿床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矿床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矿床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精选ppt
1
区域成矿学与成矿规律研究 典型矿床研究
精选ppt
2
一、区域成矿学与成矿规律研究
(一)研究对象 指不同规模的成矿(区)带,范围在几百~几万平方公里
的地区。往往是矿床(点)集中分布和有利于矿床形成的构 造带,在地质构造类型和演化、地质作用和岩石建造等方面 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地区。
研究方法:
✓ 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区域1/20万—1/5万地球化学图、剖面图;
✓ 古老基底岩石的元素丰度分析、不同构造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丰度对
比;
✓ 由古老基底(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岩(及火山岩)的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和成矿元素丰度、继承性、区域性、趋富性和叠加性;
✓ 放射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示踪;
精选ppt
8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从系统思想出发,运用现代地质构造理论和成矿理论, 从成矿动力学背景和区域成矿条件研究入手,结合研究 区内已发现的典型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通过对含矿建 造、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质作用、构造演化和热 事件的系统分析,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包括成矿时间演 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逐步富集规律、矿床 类型组合及成矿系列,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秦岭成矿带
精选ppt
6
东天山北山成 矿带
精选ppt
7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理论意义:认识和深刻理解成矿动力学背景、 区域成矿条件、区域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应用价值: ① 是区域成矿远景区划分的理论依据; ② 指明区域找矿方向,确定主攻找矿矿种、矿床
类型; ③ 为区域勘查部署提供指导; ④ 为勘查技术方法及组合的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现代矿床学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现代矿床学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GIS空间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矿床分布和地质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揭 示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矿床形成的潜在区域。
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同位素分析,以揭示成矿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同位素分析,以揭示成矿作用的时间 和过程。
煤矿床研究
煤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经济发展和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煤矿床的形成机制、煤质特征和开 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煤矿床的特征和成矿条件,研究者们 发现煤矿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为煤矿床的研究和 开采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金矿床研究
金矿床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对于金融市场和珠宝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引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通常代表最新的研究成果。
书籍章节
引用在书籍中章节的参考文献, 通常用于引证特定的观点或理论 。
学术报告
引用在学术会议或研讨会上发表 的报告,可能包含未发表的最新 研究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再现地壳中矿床的形成过程,以揭示矿 床形成的物理和化学机制。
数值模拟实验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地壳中的热力学、流体动力学等过程 进行模拟,以揭示矿床形成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遥感与GIS技术应用
遥感图像解析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地质体进行精细识别和解析,以揭示矿床的分布 规律和形成环境。
研究内容
1) 矿床成因机制与演化:研究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过 程、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建立成矿模型和模拟实验。 2)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运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 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提高找矿 成功率。3) 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矿产资源的综 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4) 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 技术创新,提高现代矿床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安排
由于研究生一年级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第一年,也是研究生期间重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了解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构架基础,研一的学习是以后进行研究的重要保障,可以说,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水平高低、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前沿性。

很多研一同学都想研究生期间好好学习、争取有好的成果。

然而,由于研一同学刚刚从本科阶段学习走出来,还并不太了解和适应研究生自主学习方式与内容,而所上的专业课程又往因时间太短而不足以完全理解;因此绝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学习才是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在此,结合多位优秀学长的经验基础上,在此,以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为例,对研究生期间的自主学习阶段的进度安排和一些建议在此给予参考。

研一阶段
由于研一刚刚入门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的知识构架还不完全清楚、对研究手段和认识也不理解,应以学习基础知识、建立理论系统为主。

因此,研一阶段的学习应该以系统性很强的书籍为主,论文阅读为辅。

看书要认真、仔细、要做笔记笔记可以是自己觉得好的章节的凝练、自己的认识和评论。

不懂之处及时请教导师和学长。

研一期间要求阅读中文专著10本(见列表),英文1本(列表自选);中文期刊文章50篇,英文期刊文章5篇。

研二阶段
研二已初步进入研究生论文开题阶段,基本的理论格架和区域特征已经建立,进入研究阶段。

应该进行:阅读与研究方向、研究区域相关的国内外文章,了解前沿研究动态配套相关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书籍、论评性文章,增加论文阅读量。

初步做相关测试分析的实验;搜集整理资料数据,完成所在课题的要求。

有好的思路和数据可以撰写评论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研二期间要求阅读中文专著5本,英文1本;中文期刊文章150篇,英文期刊文章20篇。

研三阶段
随着研究课题的进行,发表科研论文、撰写硕士论文。

结合自己所在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兴趣,阅读与研究方向、研究区域相关文章,构思自己的创新性。

补充完成本论文所需要的实验、撰写科研文章;完成所在项目的要求。

工作、继续科研的选择和对自己的认识。

撰写大论文。

研三期间要求阅读中文专著3本,英文1本;中文期刊文章100篇,英文期刊文章10篇。

应看的外文书籍包括(电子版书籍已附):
1)《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2)《矿床学研究方法》
3)《岩石地球化学》科大杨学明、杨小勇等编译
4)《地球科学现代测试技术》,王汝成等著
5)《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常丽华等
6)《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郑永飞等(2000)
7)《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常印佛等(1991)
8)《流体包裹体》,卢焕章(2004)
9)《花岗岩思维与方法》,肖庆辉著
10)《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唐永成等(1998)
11)《区域成矿学》,翟裕生等等(2008)
12)《Ar-Ar年代学和包裹体定年》
13)《热水溶液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形式》曾贻善等
14)《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赵振华等著
15)《成矿作用动力学》於崇文
16)《矿床与全球构造》
17)《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于津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18)《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金属活化热液成矿作用及找矿》张理刚
19)《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中国主要类型矿床及花岗岩类岩石的稳定》张理刚
20)《地幔流体与软流层(体)地球化学》
21)《Geochemistry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3rd Edition》,Barnes et al.1996
22)《Hydrotherm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Systems》, Pirajno 2009
23)《Isotopes Pricipals and applications》.Faure & Mensing 2005
24)《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Hoefs 2009
25)《Isotope Geochemistry》.White 2000
应看的期刊包括(通过校内图书馆网站、各期刊网站、国外图书馆等多种渠道下载):1)Economic Geology 英文杂志
2)Mineral Deposita英文杂志
3)Ore Geology Reviews 英文杂志
4)Lithos
5)Chemical Geology
6)岩石学报
7)中国科学
8)科学通报
9)矿床地质
10)地质学报
11)地学前缘
12)地质论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