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引流方式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引流方式治疗体会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最易造成颅内积气及颅内积液,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脑组织复位缓慢及血肿复发等并发症。
通过改变引流管的置管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颅内积气及颅内积液。
此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标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颅内气体残留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约占颅脑损伤病例的1%,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但仍有3%~37%的复发率,且可出现张力性气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低颅压、癫痫等并发症。
我院2005~2008年共手术治疗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改良置管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2~85岁,平均65岁;病程25 d~4个月;左侧血肿22例,右侧血肿21例,双侧血肿7例;有头部创伤史41例,否认头部创伤史9例;服用华法林2例。
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30例,肢体偏瘫15例,精神异常、智力低下5例。
影像学检查:头颅CT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影伴有混杂密度,中线明显移位。
1.2 方法所有病例通过脑CT检查血肿腔内无分隔,包膜无钙化。
均采用钻孔引流术。
钻孔位置至关重要,选择血肿腔最低点的颅骨钻孔,以利于引流。
术中血肿腔内置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注意冲洗时要轻柔,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致血肿复发。
取8-0儿童导尿管置入血肿腔最顶端,选择8-0导尿管因为其质地柔软,插入颅内较长时,不至于插入脑实质中。
另取10-0引流管置于血肿腔最低端,头皮另开口引出。
8-0导尿管于手术切口引出。
按层缝合头皮,缝合固定10-0引流管。
从10-0引流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利用气体向上的原理,8-0导尿管不断排出气体,当无气体排出而流出生理盐水时,缓慢拔出8-0导尿管。
术后采用头低位及患侧卧位,如身体条件允许每天可补充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多饮水,2~3 d后拔出引流管。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2例疗效分析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2例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的效果及其愈后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0年应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2例,其中11例出现并发症,结合文献对手术效果及愈后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92例中死亡1例,2例昏迷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疗效满意。
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血肿复发3例,张力性气颅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颅内血肿1例,癫痫发作2例。
结论绝大多数并发症与手术细节密切相关,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标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疗效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好发于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硬脑膜下血肿的25%,其中双侧血肿发生率高达14.8%[1],系头部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
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2]。
CSDH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局部脑受压,脑循环受阻、脑萎缩及变性。
出现时间较长的血肿,其包膜可因血管栓塞、坏死及结缔组织变性而发生钙化,以致长期压迫脑组织,促发癫痫,加重神经功能缺失[1]。
现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行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治疗的92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2例,其中男65例,女27例,年龄61~88岁,平均(66.5±3.2)岁。
病史3周~5个月。
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66例,有糖尿病史者7例,高血压病史者55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头晕、头痛68例,恶心、呕吐42例,肢体麻木或偏瘫33例,意识障碍22例,智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30例。
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
血肿部位和范围:单侧血肿54例,双侧血肿38例;血肿位于额叶8例、额颞叶25例、额顶叶17例、额颞顶42例。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高压氧治疗体会

A s t c O j c i e o x l r t e h p r a i o y e t e a y f e b r i g o e n b t a t b e t v T e p o e h y e b r c x g n h r p a t r u r n h l a d
老年慢 性硬 膜 下血 肿治 疗资料 。结果 3 例 术后 高压 氧 治疗 ,血 肿 4周 内消失 。3 9 6例未行 高压 氧治
疗,3 4例血 肿约 6周 内消失 ,2例 复发 。结论
缩短 治疗 时 间并减 少 复发 。 关键 词 老年慢 性硬 膜 下血肿
钻 孔 引流 术 高压 氧
H er yp bari O yg n C x e Th ap a er er y ft Bur n H e i g oI an Dr n e or r d ai ag f Chr c oni Su dur h mat ma i EI b aI e o n der
4 7
维普资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 年 07
第1 3卷
第 1期 ( 4 半月刊)
d i a f r h oni s b ur he at m i e d r Me ho s h t e a d es f ra n ge o c r c u d al m oa n le. t d T e h r py at o 75 as s c e wi h h o C u d al t c r ni s b ur he to a n 1 r ma m i e de we e n y d r a al ze re r p ct v y R ul I t t os e i el . es ts n he
[] 乐杰. 3 妇产科 学 [] 6 , M . 版 北京: 民卫 生 出 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全封闭式钻孔引流术的治疗体会

表 现 为低 密 度 1 2例 ,等 密 度 1 血肿 复 发 ,再次 开颅血 肿 清除 , 4 去 反 复 冲洗并 等 量抽 出 ,避 免 了因
维普资讯
l4- 1
・
浙 江 剖 伤 外科 20 O 2年 4月 第 7卷 第 2 Z J J 期 H
经验 交 流 ・
பைடு நூலகம்
慢 性硬膜下血肿全封 闭式 钻孑 引流术 的治疗体会 L
王 俊 兴
钻 孔 引 流术 是 目前 治 疗 慢 性 涌 。 用小 弯钳夹 住带 有 35个 侧孔 其 方 法 简单 有 效 、 伤小 、 ~ 损 治愈 率 硬 膜下 血肿 ( S H) 首选 方法 l 的 1- 4号硅胶 引 流管 盲端 , CD 的 1 l , 21 向额 高 ,但 仍 有 较 多严 重 的并 发 症 发
障碍 1 2例 ,智能 障 碍和精 神 异 常 流 , 置 管 7 共 3根 , 术后 1 ~ 4小 时 6  ̄ 0 即可 出现较 剧 烈头 痛 , 22 0 7ml 容 5 例, 1 昏迷 伴一侧 瞳孔 散大 2例 。 全部 复查 头颅 C 。1例 8 T 6岁高龄 易 引 起 低颅 压 、颅 内出 血 等 并 发
后缘 连线 中点 处作 3 4 m 长直 切 5  ̄e 9例 均 一次 引 流 成功 ,引 出量 占 空气 自引流 管 或 硬 膜 切 口进 入 颅 口 , 孔 后 在 后缘 咬 一斜 槽 , 于 原血肿 量 9 %以上 。 钻 便 0 且无 继发颅 内 内的可 能 。 引流 管斜 向插入 及不 成角 固定 。 用 血肿 , 张力性气颅 , 脑脊液漏, 术后 3 .术后 定期 开 放 引 流 管或 抬 尖 刀 “ ” 形 切 开 蓝 色硬 脑 膜 , T字 切 癫痫 , 后感 染及 死亡 等并 发症 发 高引 流袋 , 控制 引流 速度 及 引流 术 可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临床分析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97例一次性治疗获得痊愈。
1例1个月后随访发现术后血肿复发,经再次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后痊愈。
发生不同程度非张力性气颅39例,气颅1~2周后自行吸收。
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脑外科常见疾病,钻孔冲洗引流术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约占全部颅内血肿的10%[1]。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8例,男65例,女33例。
年龄41-76岁,有明确外伤史68例,发病时间3周至3个月。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98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昏、乏力症状;伴智能下降3例,伴精神异常2例,伴轻偏瘫3例,伴意识模糊2例。
1.3 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CT检查确定血肿部位,左侧46例,右侧36例,双侧16例。
多数血肿位于额颞顶部,血肿量约50-130ml,稍高密度或等密度36例,低密度或混杂密度62例。
CT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者行MRI检查示T1、T2均为高信号。
1.4 手术方法:98例全部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单纯局麻或加基础麻醉,消毒后铺无菌巾单,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切开头皮约3.0cm,钻骨孔直径约1.5cm (并用磨钻扩大出一斜槽,以利引流管斜放进入硬膜下腔),术野止血,硬膜电灼后“十”字切一小口,有酱油样陈旧性血液喷出后,立即斜型放入带一侧孔的细硅胶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引流管另外戳皮肤小口置入并固定),缝合切口。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清亮,引流管接袋。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引流方式治疗体会

双侧 血 肿 7例 : 头部 创 伤 史 4 例 , 认 头 部创 伤史 9例 ; 有 l 否 服用华法林 2例 。 临床表现为头痛 、 呕吐 3 0例 , 体偏瘫 l , 肢 5例
精 神 异 常 、 力 低 下 5例 。 影 像 学 检 查 : 颅 C 智 头 T示 颅 骨 内 板 下新 月形 低密 度影 伴有 混 杂密度 , 线 明显移 位 。 中
复 冲 洗 至 清 亮 , 意 冲 洗 时 要 轻 柔 , 止 毛 细 血 管 破 裂 出 血 注 防 致 血 肿 复 发 。 8 0儿 童 导 尿 管 置 入 血 肿 腔 最 顶 端 , 择 8 O 取 - 选 一 导 尿 管 因 为 其 质 地 柔 软 , 入 颅 内 较 长 时 , 至 于 插 入 脑 实 插 不 质 中 另 取 1 — 管 置 于 血 肿 腔 最 低 端 , 头 皮 另 开 口 引 0 0弓 流
及 教 训 ( 12例 临床 分 析) 1 国 微 侵袭 神 经 外 科 杂志 , 0 ,() 9 附 4 『. J中 2 3 13 . 0 8 : f1 李 增 惠 , 赛 . 孔 置 管 引 流 术 治 疗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临 床 观 察 【 . 国 7 张 锥 J中 】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0 381:2 . 20 , ) o ( 2
5 0例 中 4 8例患者 术后 3d复查 脑 C T无气 体 残 留 , 张 无
力 性 气 颅 发 生 , 后 硬 膜 下 积 液 明 显 减少 ; 术 2例 患 者 颅 内 积
创 伤杂 志 ,0 01 () 7 . 2 0 ,614 5 :
『1 徐 育 林 , 志 坚 , 宏 , . 针 微 创 穿 刺 术 治 疗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 3 3 钟 尹 等 双 附 7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的体会

慢 性硬 膜 下血 肿 钻孔 引流 治疗 的体会
单
摘
斌
李孝 生
要 目的 : 察 经钻 孔 引 流 治 疗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的 疗 效 。 方 法 : 顾 性 分 析 6 观 回 5例 慢 性 硬 膜 下血 肿 患 者 的
临床表现 、 病程 、 预后并且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经钻孔 引流手术的治疗效 果:结果 :5 术后临床症状 、 6例 体征均 有不
CD S H是 神 经 外 科 常 见 病 之 一 ,占颅 内 血肿 的 1%, 0 占硬 膜下 血肿 的 2 %。 发 于 老年人 , 5 好 绝大 多 数 都 有 轻微 外 伤史 31 发 病 原 因 患 病 原 因 与 以下 几 种 因 素 有 关 : . ( ) 膜 下 腔 为 硬脑 膜 和 蛛 网膜 之 间 的潜 在 腔 隙 , 1硬 正 常 仅有 少 量液 体起 润 滑 作 用 ,当某 种 原 因使 脑 脊 液 积 聚 于硬 膜 下 腔称 硬 膜 下 积 液 .多 由于 蛛 网膜 破 裂 所 致 。老 年人 由于 脑 萎缩 , 在 颅腔 内较 易 移 位 , 脑 可 导 致 蛛 网膜 撕 裂 . 成硬 膜 下 积液 当硬 膜下 腔 间 隔 形 逐 渐 增 大 时 , 于 硬膜 下 腔 内的桥 静 脉 逐 渐 被 拉长 , 位
层缝 合 切 I 并 固定 引 流 管 , 制 血 肿液 流 速 , 慢 释 2 t 控 缓 放血 肿 液 , 防止 颅 内 压骤 降 , 复 冲洗 至 无 絮状 物及 反 血凝块 引 出 , 直至 冲洗液 清亮 , 闭式 引流 4 8~7 2h 复 查头颅 C T根据 脑组 织 复位情 况拔 除引 流 管 术后 采
变细 。 可造 成 破 裂 出血 。 因其 破 裂前 已变 细 , 出血 故 不 多 。 同部 位 的 桥静 脉 可在 不 同时期 撕 裂 出血 , 不 这 样 多 次 少量 血 液进 人 硬 膜下 积 液 腔 内 即形 成 C D S H。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临床体会

摘 要: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治愈76例(87.4%),无1例死亡;出院时按Bender 分级:0+Ⅰ级病例为66.7%(58/87),与治疗前(27.6%)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复发率为10.3%;7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
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
关键词:钻孔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图分类号:R 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1)04-0394-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1.04.014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神双侧血肿42例;根据血肿密度在CT 上的表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占颅内血肿的10%,好发于可分为5个类型:低、等、高、混杂密度和分隔型,其中低老年人,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钻孔引流术是密度22例,等密度24例,高密度13例,混杂密度28例、分隔[1]CSDH 的首选治疗方法。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共对型0例。
血肿平均(134.8±26.6)mL ,血肿量小于100 mL 48例,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了钻孔引流术,取得较满意疗血肿量大于100 mL 39例;血肿致脑中线结构移位<5 mm 17效,现报道如下。
例,5~10 mm 27例,>10 mm 者43例。
1.3 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患者均常规使用止血剂、神经营养药物、控制血压及预1.1 一般资料防并发症等治疗。
29例因精神障碍不合作行全麻,58例行局本组87例CSDH 患者,男52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8 麻;在CT 定位下行钻孔引流术,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6.4)岁,全部患者均经CT 或MRI 检查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短距离的CT 层面,测出血肿中心到穿刺点的距离,避开大的肿,56例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31例病因不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体会作者:宋世伟文陆林王智达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治疗措施。
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3月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治愈87 例,发生并发症11 例,其中继发性颅内血肿4 例,张力性气颅2 例,脑脊液漏2例,癫痫发作2例,死亡1例。
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65-01
我院1997年3月~2006年3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98 例,其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CSDH,男性58 例,女性40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1 岁,其中有明确外伤史者77例,否认有头部外伤史21 例;病史2周~5 个月,均经头部CT扫描或MRI 确诊;血肿量50~150 ml,其中双侧血肿18 例。
1.2临床症状
不同程度头痛、头昏者81例,恶心、呕吐者4 例,肢体偏瘫6例,意识障碍者3 例,不同程度精神及智能障碍者9 例,记忆力下降者5 例,大小便失禁6 例,有脑膜刺激征5 例,一侧病理征阳性者3 例。
1.3 影像学检查
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 检查,血肿显示为颅板下新月形不同密度影,其中,低密度33例,等密度11例,混杂密度54 例,等密度者均行头颅CT 增强扫描确诊;血肿位于额颞部45例,额颞顶部21例,额颞顶枕部14例,双侧额颞部3例,双侧额颞顶部15例;血肿量为50~150 ml ,平均119 ml;其中中线结构移位16 例,脑中线结构移位0.6~2.0 cm。
1.4治疗方法
全麻3例(估计术中配合差的病人),余均在局麻下手术。
根据CT 结果钻孔定位,部位多位于顶结节处,切开头皮2~3 cm,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及骨膜后颅骨钻孔,见到青紫色的硬脑膜,电凝硬膜后尖刀“十”字切开硬脑膜,即可见暗红或酱油色液体涌出,有时混有小的凝血块。
立即沿硬脑膜下插入有2~3个侧孔的硅胶引流管,反复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冲出液清亮。
缝合头皮,固定引流管并外接闭式引流袋。
双侧钻孔者先作血肿较多侧,再翻转头位,作血肿较少侧。
术后一般持续引流2~3 d,症状消失,CT 复查血肿腔内仅少量积气、积液,中线结构恢复后拔管。
2结果
全组病例均施行了一侧或双侧钻孔引流术。
治愈87 例,治愈率达88. 7%,发生较严重并发症11例,其中继发性颅内血肿4例,张力性气颅2例,脑脊液漏2例,癫痫发作2例,死亡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
3讨论
CSDH是指颅脑外伤超过3 周的颅内血肿,血肿位于潜在的硬膜下间隙,其形成机制多由于轻微外伤作用,使脑在颅腔内移动,引起桥静脉撕裂而导致出血,出血后不但不能自行停止,反而形成血肿,并被血肿膜包绕[1]。
此病好发于老年人,本组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1岁,原因是老年人存在脑组织生理性萎缩,硬膜下腔增宽,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增加,头部轻度受伤即可使处于牵张状态的桥静脉撕裂出血,形成血肿;近年来,钻孔冲洗引流术被认为是治疗CSDH 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本组98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治愈87例,治愈率达88. 7%,但仍有1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根据该组病例的手术治疗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应准确定位,钻孔位置定在血肿最厚层的后端,颅骨钻孔时勿用力过猛,手术切口要尽量避开硬脑膜血管行径,硬脑膜上有出血时需妥善止血。
冲洗引流管应采用质地柔软,韧性较好的8号硅胶管,该管粗细适中,不易插入脑组织。
其次,手术时减压不宜过快,术中、术后均应缓慢减压,以免颅内压骤降,形成继发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2,3]。
因此,我们多在切开硬膜后,立即用脑棉挡住,减缓流速,插入引流管后接袋并夹闭,回病房后方开启引流。
再次,张力性气颅也是重要并发症之一,本组有2 例,切开硬膜后立即放入引流管,硬膜切口大小以放入引流管为宜,这样可减少空气进入颅内,血肿冲洗干净后于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也可防止术后颅内积气;术后冲洗引流管应注意夹闭,防止空气倒流进入血肿腔,减少张力性气颅的发生。
脑脊液漏表现为术后引流出脑脊液,发生原因可能为置引流管时损伤或冲洗时水压冲破蛛网膜,使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相通,如术后发生引流量每天>200 ml应考虑脑脊液漏[1]。
此时可将引流袋床头抬高10~15 cm,以免脑脊液流失过多造成低颅压,只要颜色逐日变淡,5~7 d 后可拔出引流管,以免置管太久造成颅内感染,本组发生2 例经上述处理预后良好。
对于术后癫痫,有学者认为与血肿包膜刺激皮质有关[4],也有人认为与置管后引流管损伤刺激皮质有关。
我们认为术后癫痫是由于继发性颅
内出血,或引流管刺激皮层所致[1]。
因此,引流管不宜过粗过硬;且引流管放置时不能插入太深。
术后发现癫痫,应抗癫痫治疗,同时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颅内血肿。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
[2]许信龙.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03,8 (2):90-91.
[3]梁玉敏,张光霁.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 (4) : 251.
[4]Kotwica Z, Brzezinski J. Epilepsy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Acta
Neurochir(Wien),1991,113 (324) : 118-120.
(收稿日期:200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