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体会

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体会

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体会作者:宋世伟文陆林王智达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治疗措施。

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3月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治愈87 例,发生并发症11 例,其中继发性颅内血肿4 例,张力性气颅2 例,脑脊液漏2例,癫痫发作2例,死亡1例。

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体会[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65-01我院1997年3月~2006年3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98 例,其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治愈率高,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CSDH,男性58 例,女性40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1 岁,其中有明确外伤史者77例,否认有头部外伤史21 例;病史2周~5 个月,均经头部CT扫描或MRI 确诊;血肿量50~150 ml,其中双侧血肿18 例。

1.2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头痛、头昏者81例,恶心、呕吐者4 例,肢体偏瘫6例,意识障碍者3 例,不同程度精神及智能障碍者9 例,记忆力下降者5 例,大小便失禁6 例,有脑膜刺激征5 例,一侧病理征阳性者3 例。

1.3 影像学检查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 检查,血肿显示为颅板下新月形不同密度影,其中,低密度33例,等密度11例,混杂密度54 例,等密度者均行头颅CT 增强扫描确诊;血肿位于额颞部45例,额颞顶部21例,额颞顶枕部14例,双侧额颞部3例,双侧额颞顶部15例;血肿量为50~150 ml ,平均119 ml;其中中线结构移位16 例,脑中线结构移位0.6~2.0 cm。

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手术治疗体会
切 口及 颅 内感 染 , 术 后均静 点等 渗盐水 1 0 0 0—1 5 0 0 ml /日,
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 及d x J L 群体 , 约 占颅 内血 肿 1 0 %, 占硬膜
下血肿 的 2 5 % …。本疾病发生过程隐匿 , 临床症状 表现无 明 显特征 。治疗方法 以手术为主要手 段 , 我院神经外 科 自2 0 0 9 年 1 月至 2 0 1 4年 6月共收 治 6 8例慢性 硬膜 下血肿 患者 , 全
抗 生素 , 防止心 、 肺 及其 他脏 器感染 的发生 。择 期 C T复查 血
持续 2~3天 , 常规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 扩张血管药物 , 增加脑 血流量 , 促进脑组织复 张 , 改善 脑功 能 , 抗 生素根 据病人 的具 体基础疾病选 择应用 。随访 6 8例 病人 5个 月 ~2年均 未见
复发 。 讨论 慢性硬膜 下血肿 常见多 发于老 年群体 , 轻 微 头 部
态, 并记 录引流液 的颜 色及其 量值。患者 多采取平 卧位 或头
低脚高位 , 引流瓶放 置低 于头 部高 度 , 由此 产生 一定 的 负压 力, 应用等渗或低渗液体静滴 , 利于促 进脑组织的复张。因老 年发病率高 , 心肺功 能降低严 格应该控 制补液 量和速 度。鼓
励病人 主动做深呼吸或咳嗽运动 , 可促进脑复张 , 防止卧床后 的肺 部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 程 中预 防感染 、 适 时合理应 用
【 关键词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钻孔 引流术 ; 手术 ; 治疗
慢性硬膜下 血肿 是神 经外 科脑 损伤 中一 种常 见多 发疾 逐渐改 善 , 拔 出引流管时 问 3~4天 4 4例 , 4例 5—6天 , 住 院 时间 9—1 2天 , 出院时复查 C T占位 效应均 明显 改善 , 无一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标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神经外科常见病,颅骨钻孔引流术(burr-ho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BHID )是治疗CSDH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却不少见。

现将我院2006年4月至2013年07月行术后1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42~83岁,平均63.3岁。

病史3周至11个月,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0例。

2.临床表现:头痛、头昏l1例,意识障碍6例,精神症状5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l5例,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2例。

3.影像学检查:全组均行头颅CT扫描或MRI扫描确诊。

单侧血肿l4例,双侧血肿1例;其中血肿呈高密度2例,低密度2例,等密度或混杂密度5例;血肿位于额颞區5例,位于额颞顶区4例,位于额颞顶枕区6例。

血肿量64~130 ml,其中>l00 ml 2例,平均67 ml。

4.治疗:全组病例于首次术后8小时至4个月复查头颅CT。

分别出现以下并发症:①血肿复发2例;②张力性气颅2例;③硬膜下积液5例;④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⑤局部脑损伤症状2例;⑥同侧硬膜外血肿1例。

再次采用钻孔引流术13例。

术中缓慢放出淤血或积液,将剪有侧孔的软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各方向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于血肿腔后方向前上方留置引流管,尽量之于血肿前缘。

明胶海绵填塞骨孔,用等量盐水填充血肿腔。

引流管切口引出,缝合头皮并固定引流管;对侧硬膜下血肿2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清除血肿,见脑组织无挫伤水肿,缝合硬膜,骨瓣复位;局部脑损伤2例,保守治疗后恢复。

各术式后均于48—72h内拔除引流管。

其中张力性气颅2例均于额部钻孔排气,等量盐水置换填充。

二、结果再次钻孔及骨瓣开颅术后2~3 d复查头颅CT示血肿及气体基本消失。

慢性硬膜下血肿全封闭式钻孔引流术的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全封闭式钻孔引流术的治疗体会
侧血 肿 5 1例 ,双侧血 肿 1 1例 ;T 术后 残 留积 液量 较多 , C 拔管 后半 月 1 - 5 1 , 后 用 生 理 盐 水 3 m 0 1m ) 然 0l
表 现 为低 密 度 1 2例 ,等 密 度 1 血肿 复 发 ,再次 开颅血 肿 清除 , 4 去 反 复 冲洗并 等 量抽 出 ,避 免 了因
维普资讯
l4- 1

浙 江 剖 伤 外科 20 O 2年 4月 第 7卷 第 2 Z J J 期 H
经验 交 流 ・
பைடு நூலகம்
慢 性硬膜下血肿全封 闭式 钻孑 引流术 的治疗体会 L
王 俊 兴
钻 孔 引 流术 是 目前 治 疗 慢 性 涌 。 用小 弯钳夹 住带 有 35个 侧孔 其 方 法 简单 有 效 、 伤小 、 ~ 损 治愈 率 硬 膜下 血肿 ( S H) 首选 方法 l 的 1- 4号硅胶 引 流管 盲端 , CD 的 1 l , 21 向额 高 ,但 仍 有 较 多严 重 的并 发 症 发
障碍 1 2例 ,智能 障 碍和精 神 异 常 流 , 置 管 7 共 3根 , 术后 1 ~ 4小 时 6  ̄ 0 即可 出现较 剧 烈头 痛 , 22 0 7ml 容 5 例, 1 昏迷 伴一侧 瞳孔 散大 2例 。 全部 复查 头颅 C 。1例 8 T 6岁高龄 易 引 起 低颅 压 、颅 内出 血 等 并 发
后缘 连线 中点 处作 3 4 m 长直 切 5  ̄e 9例 均 一次 引 流 成功 ,引 出量 占 空气 自引流 管 或 硬 膜 切 口进 入 颅 口 , 孔 后 在 后缘 咬 一斜 槽 , 于 原血肿 量 9 %以上 。 钻 便 0 且无 继发颅 内 内的可 能 。 引流 管斜 向插入 及不 成角 固定 。 用 血肿 , 张力性气颅 , 脑脊液漏, 术后 3 .术后 定期 开 放 引 流 管或 抬 尖 刀 “ ” 形 切 开 蓝 色硬 脑 膜 , T字 切 癫痫 , 后感 染及 死亡 等并 发症 发 高引 流袋 , 控制 引流 速度 及 引流 术 可

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的临床体会

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的临床体会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5194·经验交流·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的临床体会韩拥胜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和体会。

方法将近年来6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术和常规钻单孔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疗效和体会。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改良钻两孔;置管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体会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5.1570 引言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脑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和出血来源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相对独立于颅脑损伤之外的疾病。

CSDH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为轻微惯性外力作用,加上老年人的脑萎缩造成颅内空间相对较大,静脉损伤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形成慢性血肿,压迫脑组织,必须手术行血肿引流[1]。

临床上常使用的术式有单孔、两孔和骨窗等,疗效各有千秋。

近年来,我们采用钻两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脑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34~84y,平均(59.7±7.5)y;病程28天~8月,平均(2.7±1.3)月。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体会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体会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体会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的技巧,总结其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36例CSDH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效果。

结果3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随访无复发。

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CSDH的有效方法,采用适当手术技巧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标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CT、MRI设备的普及,诊断旅率明显提高,经及时治疗后,大都效果良好。

钻孔引流术是大家熟悉和公认的手术方法[1],操作并不复杂,但手术细节上各有不同,关系到治疗效果。

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CSDH 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46~81岁,平均62岁。

有头部无伤史者25例,受伤至发病时间4周~3个月。

手术局麻22例,基础+局麻14例。

1.2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24例,智力障碍及精神异常3例,浅昏迷3例,脑疝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

1.3 影像资料均经CT或MRI检查,大部分位于额、颞、顶部,少数延至枕部,其中双侧血肿10例,密度不均者14例。

1.4 方法(1)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双侧血肿不等大者,先钻血肿大侧。

以血肿最厚处为钻孔点,常规画线、消毒、铺巾、局麻,切口4cm,牵开后用开颅钻钻孔,先将硬膜切“-”字口,流出部分血肿,缓慢降低颅压,再切成“+”字口,将12号脑室引流管轻柔插至血肿最低处,用注射器先抽尽血肿,然后冲洗至颜色变浅,对于影像表现液化不全或有分隔者,要向血肿周边多方向插管、抽吸。

(2)抽吸、冲洗完毕后,将引流管头端置于血肿额侧,将颅骨钻孔处用明胶海绵填塞,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用注射器从引流管尾端注水-抽气交替进行,将血肿腔气体置换出来,接常压闭式引流装置,暂夹闭。

(3)回病房后,调整引流装置高度使血肿腔保持零压力为宜,不要过度负压。

允许病人翻身、起坐,适当加大补液量,不用脱水剂。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

【 文章编 号】10 81 (01 3 05 0 07— 57 2 1)2 — 1 7— 2
硬膜外 血肿 是 指位 于硬 脑 膜与 颅骨 内板之 间 的血 肿 , 约 占外伤性颅 内血肿 3 % ,好发 于幕上 半球 凸面 。硬膜 外 0 血肿 的形成 多与外 伤有 关 ,颅骨 变形伤 及血管 ,血液 聚集 于硬脑膜 与颅骨 内板之 间 ,使得 硬膜逐 渐分 离。脑膜 中动 静脉是最常见 的来 源血 管 ,亦 可见 于静 脉窦 、颅 骨板 障静 脉 。开颅手术具 有创 伤大 、手 术危 险高 、术后 并发 症较 多 等缺点 ,近年来微创 治疗硬 膜外 血肿 逐渐取 代传 统手术 治
作者简介 : 春林 (9 7一 ,男 ,河北省永清县人 ,主治医师 ;研究方 向:神经外科。 杨 17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临 床 研 究
Cl ia r s a c i t l ee rh n
18・ 5
C ieeju lo tnmein n tn pamay hns o ma feho de e ad e oh r c i h
2 临床 表 现 1例患者以呼吸 困难 、心悸 、胸闷 为主要 临床表现 ,2 例患者 以顺固性心 衰为 临床表现 ,并 伴有 咳嗽。心前 区主
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 没有局 灶性神 经定 位体征 之晕厥 者 ,常系近端 夹层破 人心包 所致心 包填 塞。④ 当病 变累 及 无名动脉时 ,有 3~ %可发 生脑血管 意外 ,两侧肢 体血 压 6 不等 ,脉搏短绌 也是 A D分 离 的重要 体征 。⑤ 心超 非常 适 合许多可疑 的 A D病人 的检查 ,可在床 边进 行 ,有诊 断 价 值的发现是主动脉 内有 波浪状 内膜 片将 其分 为真通 道和 假 通道 。增强 C T扫描 时可见内膜 片分割或 以造影到密度差 来 区分 的两个明显 的主 动脉腔 。MR 特别适用 于诊 断主动 脉 I 夹层分离 ,敏感性 和特异性 均可达 9 % 。⑥ 主动脉 夹层 内 8 科治疗主要是降低 血压和 减慢心 率 ,以降低 心肌 收缩力 及 其射血速 度。 目前认 为远端 型患 者 主要 以 内科治 疗 为 主 , 近端 型则 以手术 ( 常见经皮覆膜支架 置入 术)治疗为主 。

钻孔引流术治疗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护理体会

钻孔引流术治疗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护理体会

钻孔引流术治疗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总结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

结果: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护理。

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护理。

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标签: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具体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的血肿。

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和小儿,约占颅内血肿的10%,多由轻微头部创伤引起[1]。

我科近年来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38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26例,女12例。

年龄53岁—85岁,平均年龄69岁。

30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3例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另5例无外伤史,35例为单侧血肿,3例为双侧血肿。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偏瘫、失语、视物模糊、肢体无力、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同向性偏盲及视乳头水肿等。

其中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5例。

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扫描检查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T显示呈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影,血肿量最少68ml,最多182ml。

治疗方法:38例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随防3个月均未出现血肿复发。

1.2护理方法术前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护理。

术后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护理。

2讨论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部分患者入院时伴有呕吐、剧烈头痛等颅内压升高的征象,容易发生神志不清、脱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且入院后因不熟悉医院环境,容易发生跌倒或摔伤,容易发生意外。

因此,护士应嘱咐患者术前应尽量卧床休息、禁止随处走动。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全面、详细的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01T11:07:28.0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聂劲林肖晶
[导读] CSDH有明显颅脑外伤史,出现颅内压增高及局限性体征时,诊断并不困难。

聂劲林肖晶(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41300)
【中图分类号】R65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300-02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颅脑CT扫描是最简单安全的诊断方法。

钻孔引流术(BHID)是目前治疗CSDH的最有效方法,本组60例,CSDH经行BHID治疗,痊愈58例,死亡2例,对CSDH病人应提高认识,视为急危症病人,采取急诊手术,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时处理,仍是提高CSDH愈后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尤以中老多见,是中老年一种可治愈性疾病[1]。

我科从2004年至2009年对CSDH 60例行钻孔引流术(BHID)均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46例,女14例,年龄48天至80岁,其中50岁以上51例,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32例,外伤距手术时间20天至5年。

2.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50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21例,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38例,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1例。

3.头颅CT扫描:全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双侧血肿21例,单侧血肿39例,均有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

治疗方法及预后
6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52例在局麻下手术,3例意识障碍和1例28天患儿采用全麻手术,血肿最少30ml,最多250ml,术后引流量,最少50ml,最多300ml,引流一般2-3天拔管。

治愈58例,死亡2例,一例死于继发性颅内血肿,一例术前脑疝致呼吸衰竭,术后继发坠入性肺炎死亡。

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2例,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血肿复发1例,再次行钻孔引流而痊愈。

讨论
CSDH有明显颅脑外伤史,出现颅内压增高及局限性体征时,诊断并不困难。

对不能回忆曾有头部外伤史,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精神症状和智能障碍者应首先想到此病[2]。

及时行头颅CT检查,颅脑CT扫描是最方便、简单、安全、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CSDH的非手术治疗已基本废弃。

当病人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多需手术。

其发病率在颅脑外伤中占10%,占颅内血肿的10%。

颅骨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是CSDH的最佳治疗方法。

CSDH多系头部外伤致桥静脉或其他脑表面静脉撕裂缓慢出血所致,出血后的凝血块使硬膜内层发生非特异性炎症,继而出现凝血机制障碍及纤溶亢进是血肿液化并逐渐扩大的病理生理基础。

血肿逐渐增大,引起慢性颅内压增高,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本组病例入院时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一例入院发生脑疝致呼吸衰竭,术后并发肺炎死亡。

陈建良等报告CSDH误诊率40%,其中多数被误诊为脑梗死[3]。

本组2例误诊脑梗死而收住内科,治疗病情加重而行头颅CT检查确诊,最后行钻孔引流术而痊愈。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1.继发颅内血肿,本组发生1例与术者操作汛信号磁针引流管插入脑实质损伤脑组织有关。

预防的方法是术中创面彻底止血,必要时扩大骨孔止血,选用8-10号质软的导尿管作冲洗引流,操作轻,冲洗缓慢,若发现管中有脑组织溢出应退出引流管改变方向冲洗,观察有无活动出血,术后一旦发现患者神志障碍加重,症状不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癫痫发作,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引流管有新鲜血液或破碎脑组织,应复查头部CT明确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硬膜下积液:术后复查头颅CT,2例发现硬膜下积液,无占位效应,可能与老年人脑组织复位慢,复查时间短有关,而3个月后复查,头颅CT提示积液吸收,说明CSDH引流术后出现的积液可等待自行吸收,亦不会引起血肿复发。

3.血肿复发:本组发生1例,为术后复查时发现,复发原因:(1)血肿腔内血凝块或纤维有关的物质未彻底冲洗出。

(2)脑组织复位困难,创面再出血有关。

预防复发的关键是术中更换引流管方向冲洗,将血肿腔内陈旧性积血冲洗至清亮液止,同时观察有无活动渗血,可用稀释双氧水液冲洗止血,对复发性血肿考虑为冲洗不彻底复发,就再次钻孔引流,若有包膜存在则采用开颅骨瓣切除血肿包膜。

血肿腔冲洗后复发率显著降低,是因为冲洗清除了未完全液化的血块,清除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纤溶物质,阻止了纤维蛋白的溶解,减少血肿外膜再出血的机会,有利于血肿腔的闭合并避免复发。

参考文献
[1]赵宗位,连正华,章翔,CSDH术前MRI和闭式引流与血肿复发的关系,国外医学、精神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5:280.
[2]常义,龙盱西,黄兰绮等,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干问题探讨,中华神经杂志,1990.2:117.
[3]陈建良,易善楚,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某些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7.4:182-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