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36例误诊分析
儿童抽动障碍致慢性咳嗽28例误诊分析

嗽 为 主要 或 唯一 表 现 、胸部 x线 检 查 无 明显 异 常 、 时间超过 4周 者 。慢性 咳嗽病 因众 多 复杂 ,涉 及 呼
持续 > 4 周, 年龄 < 1 4岁 , 肺部无 明显异常体征 , 胸 片未见明显异常。 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 、 上气道 咳嗽 综合征 、 呼吸道感染 、 过敏性咳嗽等引起儿童慢性咳 嗽的常见病 因。 ( 2 ) 符合 D S M— I V抽动障碍诊断标准
2 . 3 误诊误治情况 误诊为慢性咽喉炎 3 例, 慢性 扁桃体炎 2 例, 慢性鼻炎 、 鼻窦炎 4 例, 慢性支气管 炎 4例, 肺炎 2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 1 0 例, 感染后 咳 嗽2 例, 胃食管反流 1 例。 初期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
一
咳嗽持续病程 2 个月 2 年。 其 中短暂性抽动症f 1 - r D 1 3 例, 慢性抽动症( C T D ) 1 0 例, T o u r e t t e 综合征 l 5例,
【 4 _ 5 l
,
吸、 消化、 神经心理等疾病以及药物及心因性咳嗽[ 1 - q 。
抽 动 障碍 ( t i c d i s o r d e r , T D) 是 儿 童 时期 最 常 见 的运
动障碍之一 , 根据 D S M — I V 分类 , 儿童抽动障碍主
要 分 为暂 时 l 生抽 动 障碍 f t r a n s i e n t t i c d i s o r d e r , T T D 1 、 慢性 运 动性 抽动 或 发声 抽动 障 碍 f c h r o n i c t i c d i s 0 卜
咳、 清嗓子声 、 吸鼻声 、 尖 叫声 、 犬吠声 、 秽语等等 , 在
小 儿 神 经 心 理 门诊 经 常碰 到 ,容 易 误 诊 。本 文 对 2 0 1 1 年月 1日一 2 O l 3年 1 2月误 诊误 治 的儿 童 抽动 障碍 致慢 性 咳嗽 2 8例 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 现
4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分析

【 ywod ] ie e aT ue eSn rm; i ns ; f cs Ke r s Gl s ort y do D a oi Ef t l dl t g s e 抽动秽语 综合 征 典型 表 现为 多发 性 抽动 和语 言 障碍 。
症状 多发生于学龄儿 童 , 男孩 多见 , 对儿 童 的心理及 学 习影
20 0 8年 1 月 1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 a o r a fC i e e P o l g He l d c lJ u n lo h n s e p e at h
No 20 v, 08
第2 0卷
上半月
第2 1期
V0 . O F 1 2 HM No 2 .1
位所 占的 比例。结 果 :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 7~ 0 1 岁男 J, 多见 , 临床 以多部 位肌 肉抽动和发 音痉挛 为主要表现 , II k , ' 童 其 无神 经系统 阳性 体征 。 结 论 : 动秽语综合征 的诊 断主要依其临床表现 。熟练掌握其诊断方法对今后I床工作有意义。 抽 缶 }
T emo t y tm fG l sd o rt y do a lpemoo n o a is h r een t suiesn si e rlgcl h sl s mpo o i e el T u et sn rmew smut l tra dv c t .T eew r o c l ig nn uooia y l a e i l c ma n
2 5 头颅影 像 , 电 图及其 它 检查 . 脑
头颅 C T检查 3 O例 ,
MR 检查 4例 均 阴性 。脑 电 图 检 查 3 I 8例 , 常 1 异 5例 , 占
响很大 。现将我科收集 自20 0 2年 3月至 2 0 08年 2月 门诊诊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要及早治疗

家庭医学2016.03(下)常见的误诊原因Family Medicine既然抽动秽语综合征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及时治疗就是重中之重。
但是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却是茫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也经常出现误诊的现象。
出现误诊常见有以下几个原因,值得引起家长关注。
1.有的医生对病情不熟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症状复杂,医生易被各种症状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医学知识少: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不断眨眼、耸肩来就医,多数认为这是孩子的不良习惯。
家长的医学知识匮乏,认为孩子小和神经性疾病没有关系,有的甚至认为是孩子顽皮可爱,做“怪态”讨人喜欢,从而延误就诊和治疗时间,使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3.家长对待患儿简单粗暴:有些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家长对孩子采用打骂、体罚等管教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误认为孩子的抽动是不听话或坏习惯导致的,殊不知这种抽动是一种病,患儿是根本无法控制的。
阴文/马丽娜副主任医师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要及早治疗(图36Family Medicine。
小儿感染也会导致贫血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发病率上看,因感染引起的贫血在小儿时期的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相当普遍,被称为感染性贫血。
引起感染性贫血的感染种类很多,小儿以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及传染病为主,多见于菌血症、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骨髓炎、深部脓肿、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其他感染包括真菌、支原体、某些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还有疟疾及钩虫病等。
这些感染引起贫血的发病机制不一样,如钩虫病引起的贫血是由于肠道长期少量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疟疾造成的贫血为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所造成的溶血性贫血;细菌毒素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直接抑制,是细菌感染引起贫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感染所致贫血的程度与感染的轻重有直接关系,感染程度重的患者贫血的程度也重;感染持续时间长者,比如超过1个月以上,患者贫血发生比例升高。
抽动-秽语综合征10例误诊分析

本 组实 验 结 果表 明 ,二 甲双 胍 联 合 达美 康 缓 释 片 与单 用 达 美 康 缓 释片 比较 ,F G b G、 H A 显 下 降 ,显 示 二 甲 双 B 、2 B b。 明
( 稿 日期 :20 收 0 8—1 0 ) 2— 7
・
病 1l 艮1 误 诊 分 析 O例
・
14 ・ 9
P CC VD Mac 0 9.V0 . 1 No 3 J P rh 2 o 1 7 .
糖 和达 美康 在刺 激 胰 岛 素释 放 方 面具 有 协 同作 用 ,因此 在 控制 血糖 方 面具 有 良好 的 治疗 效 果 ,同 时 1 1次 的使 用 方 法 ,增 天 加 了患 者 的依从 性 。 作者 在 临床 工 作 中 常发 现 2型糖 尿 病 患者 空腹 血 糖 常 已达 标 ,但 H A 不 够理 想 ,这 主要 是 患 者 早 期 时 相胰 岛素 分 泌 b。 仍 缺失 导 致餐 后 高 血 糖 有 关 ,而 降 低 餐 后 高 血 糖 对 减 少 血 糖 波 动 、H A b, 达标 及 防 j糖 尿 病 的并 发症 至 关 重 要 ,有 学 者 借 鉴 L I 糖 尿病 患者 的基 础胰 岛素 治 疗模 式 ,在 2型糖 尿 病 患 者 引 型 入基 础 加餐 时治 疗 理 念 ,应 用 胰 岛索 增 敏 剂 如 二 甲双 胍 、罗格
杨 桃 云 【 关键词】 多动秽语 综合征 ;误诊 【 中图分类号】R7 9 【 2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 5 7 (0 9 3— 14一 1 0 8— 9 1 20 )0 0 9 O
抽 动 一秽 语 综 合 征 又 称 “ 发 性 抽 动 症 ” 是 以面 部 、 四 多 肢 、躯 干部 肌 肉不 由 自主 抽 动 ,伴 喉部 发 出异 常声 音 及 秽 语 为 特 征 的综合 征 ,我 国 目前 把 它 归 属 在 行 为 障 碍 范 围 内 , 以 5— 7岁发 病 者最 多 ,1 6岁 仍 有 表 现 ,如 治疗 不 及 时 可 延 续 到 4~l 成 人 … 。本 病 在 基 层 常 易 误 诊 ,延 误 治 疗 现 将 我 院 2 o 一 oO 20 0 8年 1 患者 误 诊情 况 分 析 如 下 。 0例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十个你应该了解的线索

强迫行为:患儿可能会出现反复洗手、检查门锁等强迫行为。
3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观察法
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动作,如眨眼、耸肩、摇头等
观察孩子的语言和声音,如口吃、重复、尖叫等
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社交,如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观察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生化检查: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了解患儿是否有肝病、肾病、糖尿病等疾病。
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了解患儿是否有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患儿大脑结构是否有异常,如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是诊断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患儿大脑的异常放电情况
睡眠时间:是否经常出现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等情况
睡眠习惯:是否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熬夜等
睡眠环境:是否经常更换睡眠环境,如经常搬家、换床等
孩子的食欲状况
暴饮暴食:孩子突然大量进食,超过正常食量
食欲不振:孩子对食物缺乏兴趣,不愿意进食
挑食:孩子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对其他食物表现出厌恶
异食癖:孩子喜欢吃非食物性的东西,如泥土、纸张等
发声性抽动
症状表现:突然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如清嗓子、咳嗽等
持续时间: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影响因素:情绪紧张、焦虑、疲劳等可能加重症状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
心理行为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患儿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分心,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情绪不稳定:患儿容易激动、烦躁、焦虑,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孩子的其他身体症状
211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

211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杨育访;陈玉燕【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1【总页数】2页(P61-61,64)【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作者】杨育访;陈玉燕【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杭州 310000【正文语种】中文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1],其诊断和治疗易出现延误,近年来难治性病例有增多趋势[2]。
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9月—2016年4月治疗的曾有误诊经历的211例T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9月—2016年4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350例TD病例中选择曾有误诊经历的TD儿童211例,其中男181例,女30例,男女比例6.0∶1;年龄3~18岁,平均(9.0±2.8)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2.4±2.3)年。
所有患儿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分为短暂性抽动症(TTD)36例(17.1%),慢性抽动症(CTD)42例(19.9%),多发性抽动症(TS)133例(63.0%)。
1.2 临床表现 211例均表现为具有一种或多种抽动发作,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为特征。
以运动性抽动为首发症状误诊128例(60.7%),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误诊25例(11.8%),运动性抽动合并发声性抽动误诊58例(27.5%)。
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眨眼149例,皱鼻24例,耸肩13例,手脚部动作12例,歪嘴12例,点头5例,挤眼6例,摇头3例,吸腹3例,转头2例,做鬼脸1例;发声性抽动表现为清嗓子26例,干咳15例,吸鼻声13例,哼哼声5例,尖叫5例,秽语4例,吐唾沫2例,模仿语言2例,鸟叫声1例。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作者:李雄郑伟华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1期[摘要]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方法对76 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76例患儿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约为7∶1,多见于8~10岁的学龄儿童,平均(8.9±1.9)岁,就诊时病程为2个月~3年。
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
结论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主要诊断依据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描述性诊断,本组病例经脑电图、头部CT或MRI等检查均未发现特异性的异常改变。
氟哌啶醇治疗本病效果好,总有效率为94.74%,与苯海索合用,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心理和生理因素,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特点;诊治[中图分类号] R74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57-02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临床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其特征,症状多发生于学龄儿童,男孩多见,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
据报道,发病率为0.05%~3%,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严重者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及时诊断及治疗。
现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76例患儿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2] TS的诊断标准。
本组76例,男67例,女9例,男女比例约为7∶1。
其中3~7岁14例(18.42%),8~10岁52例(68.42%),11~13岁10例(13.16%),就诊年龄3~13岁,平均(8.9±1.9)岁,就诊时病程2个月~3年;出生史:窒息3例,早产6例,剖腹产8例;诱发的可能因素:父母不和或离异8例,孩子寄养3例,移居外地7例,受到老师严厉批评9例,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过长49例。
【儿科专家门诊案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症 治疗案例

【儿科专家门诊案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症治疗案例姜某,男,9岁,病历号:16358住址:东郊区四言庄大队初诊日期:85-3-18主诉:面部肌肉抽动、骂詈三个月。
现病史:患儿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眨眼、抬肩动肘、时而破口大骂,纳可,便调。
既往史:佝偻病其他病史:无。
现用药:中药。
查体:发育中等,营养较差,神志清,语言流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余未见异常脑电图:轻度不正常。
各导均为9c/s,电压50-100uv的α波,杂以6c/s,电压10-30uvθ波。
睁眼后α节律基本消失。
过度换气后出现 3.5c-4c/s,电压75-200uv慢波,持续约1秒钟,以后未重复出现。
诊断:中医:肝风(痰火内扰)西医:抽动-秽语综合征辨证:痰火内扰,引动肝风,阻滞气血。
治法:豁痰顺气,平肝熄风、化瘀通络。
处方:指迷茯苓丸化裁。
青礞石20g 陈皮9g 风化硝6g 桃仁6g清夏10g 菖蒲10g 大黄3g 云苓9g生石决明20g 赭石20g 钩藤10g 红花5g郁金9g 青皮9g 胆星6g85-3-25服药后破口大骂与口出秽语减轻,仍眨眼,纳可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前方去生石决,加明矾1.5g 全瓜蒌10g 川连5g85-4-8眨眼仍作,饮食可,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
原方七付。
85-8-26患儿仍有不自主眨眼,纳可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青礞石30g 陈皮15g 风化硝5g 天麻15g清夏20g 菖蒲20g 橘红15g 云苓20g川芎10g 钩藤15g 羌活10g 胆草10g郁金10g 青皮15g 胆星15g 六曲15 g上方配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3g。
按:本案患儿素体脾虚,痰浊内阻,气机不畅,郁久化热,痰热上扰清窍,故骂詈,引动肝风,故抽动。
故治疗拟豁痰顺气、平肝熄风为主。
因痰热内阻,气机不畅,易致气血凝滞,使脏腑之气不相连接,加重病情,正如《医林改错》所云“哭笑不休,骂詈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故治疗时,勿忘豁痰熄风同时佐以行气活血之品,如川芎、郁金、桃仁、红花等,使痰消风平,气血畅和,诸症得以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36例误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误诊原因。
方法:对抽动秽语综合征误诊36例进行分析。
结果:36例被误诊的疾病如下:多动症16例(44.4%),结膜炎10例(27.8%),咽峡炎4例(11.1%),低钙惊厥占3例(8.3%),癫痫2例(5.6%),舞蹈症1例(2.8%),误诊时间1个月至7年,平均1年8个月。
误诊率87.8%。
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第一,概念模糊不清。
其次,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不熟悉。
因此,全面掌握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基本表现和临床特点,对减少误诊甚为重要。
【关键词】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误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抽动秽语综合征41例,误诊36例,误诊率87.8%。
误诊36例中,男30例,女6例,男女比例5∶1,农村25例,城市11例;年龄3~4岁1例,5~6岁5例,7~10岁10例,11~14岁20例。
最小3岁7个月,最大14岁。
病程15d~3个月8例,4~6个月6例,7个月~1年8例,2~3年11例,4~7年3例。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具有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或不自主发声,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为特征。
首发症状表现:眨眼、举眉、耸鼻、努嘴、摇头、点头、耸肩,随着病情进展抽搐加重,表现为伸腿、捶胸、抖腿、伸臂、步态异常,部分病儿可出现异常的发声,如咳声、鼾声、犬吠声,渐形成词句,口中可反复发出类似咒骂的秽语,如:骂人话、啐唾沫。
抽动于注意分散时减轻,入睡时消失,精神紧张时加重。
意志努力可以短时减轻或抑制抽动,但过后抽动反加重。
意识无障碍,亦不发生癫痫样痉挛[1]。
其中以眨眼为首发30例(83.3%),发声性发作为首发5例(13.9%)。
单纯性头面部动作25例(69.4%),头面部伴躯体动作10例(27.8%),单纯躯体动作1例(
2.8%)。
2 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WHO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标准(ICD-10)[2]。
分型:短暂性抽动障碍18例,慢性抽动障碍11例,多发性抽动7例。
病情程度按症状调查表五级标准评价[3]:1级1例,2级4例,3级8例,4级18例,5级5例。
按耶鲁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4]评价:轻微抽动1例,轻度抽动4例,中度抽动8例,明显抽动18例,严重抽动5例。
合并行为问题28例(77.8%),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4例(50.0%),学习困难10例(35.7%),情绪障碍3例(10.7%),睡眠障碍1例(3.6%),36例中10例
(27.8%)合并结膜炎,4例(11.1%)合并咽峡炎。
3 误诊情况及原因
36例中误诊为多动症16例(44.4%),结膜炎10例(27.8%)。
咽峡炎4例(11.1%),低钙惊厥3例(8.3%),癫痫2例(5.6%),舞蹈症1例(2.8%)。
误诊时间1个月至7年,平均1年8个月。
误诊原因:本组误诊率最高的为多动症(占44.4%),有2个方面原因。
①概念模糊: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因脑功能轻微障碍,而表现为与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是感知觉、语言、记忆、概念形成,运动控制的一种综合性障碍。
多动症患儿表现为故意做怪像或大声喊叫等。
且近一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伴有自动症,故两者容易混淆而误诊。
②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不熟悉:多动症表现:活动过多,注意力障碍,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学习能力差。
而绝无抽动秽语综合征多组肌群抽动表现。
临床上常把多组肌群抽动的抽动动作增多误认为多动症。
误诊为结膜炎的病例均为单纯眨眼或以眨眼为首发症状的患儿。
慢性结膜炎因眼部刺激症状可出现眨眼症状,但并非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突然、快速、反复发作的眼肌抽动为主的眨眼动作,同时有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及眼部疼痛、痒感等。
而抽动秽语综合征并无以上表现。
误诊为咽炎的病例均为单纯发声性抽动患儿,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多次拍胸片及咽部检查均正常。
发声性抽动除上述特点外,发声常常短而高亢响亮,有故意放大的感觉。
并非真正的咳嗽,且长期反复不愈,抗炎治疗无效。
与咽炎的咳嗽及咽部炎症表现截然不同。
误诊为低钙惊厥的病例主要是小年龄患儿的发病初期头面及肢体抽动者,误诊的原因是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突然、快速、反复、刻板的发作不熟悉有关。
误诊为癫痫的病例主要是与部分性运动发作或肌阵挛发作相混淆。
其原因往往是对病情观察,分析不仔细造成的。
抽动秽语综合征多从眨眼开始,呈波浪式进展,逐渐发展至全身,而癫痫发作形成较固定、次数较少。
脑电图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4 讨论
本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本组病例均经过1个月至7年的非专科误诊误治,失去早期干预的机会,导致这些病例由初期的单一症状向多元化、复杂化以及高频率、高强度发展,使其症状难以控制。
病程越长,尤其是伴有行为及精神障碍的患儿,越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病例。
误诊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①家长不重视:认为患儿学坏习惯、坏毛病、顽皮等,没有到医院就诊或错误就医。
本组农村患儿无1例及时就医。
待症状加重后才得以重视。
单纯性眨眼患儿均到眼科按眼病治疗。
②医生认识不足:尤其是非专科医生,缺乏对本病的深入了解,
是导致误诊误治的原因。
误诊为多动症和结膜炎的病例高达72.2%(26/36),以发声性抽动均长期误诊为咽峡炎。
③本病诊断的不确定性:目前为止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采用的是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没有一个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指标用于肯定诊断。
有人报道: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5]。
同时没有一个症状是本病所特有,加之症状的表达和强度极为不同,存在很大的变异性。
特别是有合并症的病例,常被忽略本病。
因此,全面掌握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基本表现和临床特点,对减少误诊甚为重要。
特别是单一的抽动发作:如眨眼、发声等容易误诊。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86
[2] 李雪荣.儿童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49-251
[3] 刘智胜.小儿多动性抽动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
[4] leck man JF.The galeglobal ticseverity scale:initial testing of a clinicianrated scale of ticseve rity [J].J Am Acad child SAdolesc Psychiatry,1989,28:566-573
[5] 李海波,张赛,张波,等.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1):857-858
作者单位:463800 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