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乳前免疫问题的研究及其相关试验

合集下载

猪瘟乳前免疫重在不吸初乳

猪瘟乳前免疫重在不吸初乳

猪瘟的乳前免疫重在不吸初乳乳前免疫,也称零时免疫或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剥夺吸初乳,注射疫苗后隔一定时间再吸初乳。

长期以来,我国是以注射猪瘟疫苗作为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那些种母猪长期接受大剂量、高频率疫苗的注射,基本处于高免状态,其分泌的初乳的抗体水平也较高,并将抗体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且这些抗体在仔猪体内存留时较长。

由于现在所使用的猪瘟疫苗基本上均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因此,接受母源抗体的初生仔猪再进行疫苗免疫时该母源抗体以主动免疫反应将会产生抑制作用。

为了避开母源抗体对主动免疫的干扰,便采取乳前免疫,且经过研究试验证明有效的。

我们曾经与北京兽医工作站合作做过超前一次免疫与20日龄和60日龄两次免疫的比较试验,两组动物在4周后免疫抗体均达到阳性标准,于9个月和12个月进行攻毒试验,两组免疫动物全部保护,对照动物全部死亡。

证明两种免疫程序完全有效,也未显示明显差别。

我们也曾与广东省某猪场合作进行过0~35~70日龄3次免疫、0~70日龄2次疫及0日龄一次免疫的三种不同免疫程序效果比较,以猪瘟单抗酶联方法跟踪免疫抗体到180日龄。

结果表明,O~35~70日龄的免疫程序略优于0。

70日龄和0日龄的免疫程序。

我们也曾与河北省有关单位共同进行过20~60日龄2次免疫、35日龄一次免疫及0日龄一次免疫的3种不同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的比较,以猪瘟单抗酶联方法跟踪免疫抗体到90日龄。

结果表明,3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以上所述的零日龄均指乳前免疫(超前免疫)。

从以上试验看,乳前免疫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

在田间也已大量采用乳前免疫,特别是那些大、中型规模养猪场已普遍采用。

但在生产实际中要完全实现所有仔猪出生后都不吸初乳,存在一定困难。

特别那些大型的机械化养猪场往往多头母猪同时产仔,少数接生员更难于照料。

为了明确先注苗后吸初乳与先吸初乳后注苗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解决即使少数初生仔猪吸了初乳再接受疫苗注射仍然能取得免疫效果,我们曾与广东南海狮山猪场、广东兽医所及广东生物药厂进行了比较试验。

新生凉山乌金猪乳前猪瘟免疫试验

新生凉山乌金猪乳前猪瘟免疫试验
2 0 1 3年第 3期 ( 总第 1 9 4期
试验研究
试 验研 究
新生 凉 山乌金猪乳前猪瘟 免疫试验
李翠 蓉 ( 西昌学院 四川 西昌 6 1 5 0 1 3 )
摘要 仔猪 出生后 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g0 . 5 h 后再令其吸吮初乳,饲养至1 5 5 d 行中和抗体测定,获得良好的免
( 1 )试 验动物 :凉 山州 金 阳县祖代 种猪 场 ,选 择8
头凉 山乌金猪 所产仔 猪 。母猪 均于 配种前 一 周左右接 种
干 燥 猪 瘟 兔 化 弱 毒 苗 05 o 个 免疫量 ) 。选 择 西 宁 镇 一 个 兔
乙组 :为同居 自然 感染试验 组,计免疫试验 猪7 头,对照
理石状 , 口感鲜 嫩 ,香味丰 满 为优势 ,市 场价格 已高 于
普通 猪肉3 O %以上 ,是凉 山彝族 自治州高寒 山区的当家猪
种 。猪瘟( C S F ) 乃 是凉 山乌金猪 养殖业 之大敌 。近年来 随 着 免疫接 种强度 的不 断提高 ,急性 、典型病 已减 少 ,成 年 猪 的发 病率不 高 ,疫情 缓 和 ,但 仔猪 慢性 猪瘟 州 内的
试验分述如下。
药 品制造 及检验 规程 中“ 关于猪瘟 兔化弱毒 苗用兔效检及
攻毒复检方法” 进行判 定。
1 . 2 . 2 第2 阶段
5 窝5 0 头 仔猪 ,于 出生后颈 侧肌 肉注 射
干燥 猪瘟 兔化 弱 毒苗 l 头份 05 0 个 免疫 量) ,注射 后 间隔 0 . 5 h 再 让仔 猪吸 吮初 乳 ,至6 0日龄 断奶 。试验 猪经饲 养
疫效 果,经攻击猪瘟 强毒 ,完全获得保护 。试验表 明,新生仔猪乳前猪瘟免疫接种是 一种 新免疫途径 ,具有生产 实用价

仔猪超前免疫法预防猪瘟

仔猪超前免疫法预防猪瘟
免疫方法
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使用专用的注射器进行注射,避免交叉使用。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处,如 臀部或肩部,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同时,要确保注射深度适宜,避免注射过深或过浅。
免疫效果评估
免疫效果评估方法
定期检测仔猪体内的猪瘟抗体水平,以 评估免疫效果。一般应在免疫后2-3周进 行检测,抗体水平应在90%以上为合格 。如有不合格仔猪,应及时补充免疫。
原理
利用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在仔猪出生后的一定时间内,接 种猪瘟疫苗,使仔猪在母源抗体消退前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从而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
优缺点分析
优点 免疫效果优于传统免疫法,能够更早地产生免疫力,有效降低猪瘟的发病率。
可以缩短仔猪的免疫空白期,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优缺点分析
•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免疫时间和剂量,灵活性较高。
传统免疫法的优点是安全性较 高,但免疫空白期较长,容易 受到猪瘟病毒的侵袭。
仔猪超前免疫法的优点是免疫 效果较好,但存在应激反应和 死亡风险,需要严格监测母源 抗体和仔猪的免疫状况。
03
仔猪超前免疫法防 猪瘟的应用
适用范围和条件
适用范围
适用于规模猪场、养猪专业户和猪瘟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
适用条件
02
仔猪超前免疫法在实践中具有 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适 合在养猪业中推广应用。
03
仔猪超前免疫法可以克服传统 免疫方法的不足,提高免疫效 果和免疫覆盖率,减少免疫漏 洞。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研究仔猪超前免疫法的免疫机制,为优化免疫方案 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对仔猪超前免疫法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养猪业对这 一方法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该企业与当地兽医部门合作,对收购的生猪进行严格 的检疫和检测,特别是对来自疫情区域的生猪进行仔 猪超前免疫。同时,对收购的生猪进行隔离观察,确 保无病毒传播。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猪瘟病毒的阳性 率,保障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猪瘟超前免疫方法的应用及问题

猪瘟超前免疫方法的应用及问题

猪瘟超前免疫方法的应用及问题(修)(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461000)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方法称为超前免疫(简称超免,下同)或称乳前免疫、零时免疫等。

据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避免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初生仔猪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种方法,通过一、二十年在我国多地试验研究和在生产中应用以来,对其效果的认识和评价不一,且分歧不断增大。

现根据我们实践应用的体会及一些报道资料,对超免方法的认识、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分述如下。

1 超免方法的出现和应用概况1979年,中国台湾省赖秀穗及法国Coieheieier等做的大量试验证明〔1〕,对仔猪于出生后哺乳前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取得了免疫成功,并进行推广应用。

据当时试验报告称,仔猪除可以避开母源抗体干扰产生主动免疫外,并可获得对猪瘟的终生保护。

1983年盛祖恬等报道〔2〕,超前免疫仔猪至60日龄时,测定其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达1:128,攻击强毒保护率为100%。

1984~1989年,宁波市农业试验场,对41997头仔猪进行超免,无一头发生不良反应,无一头发生猪瘟。

谢朝桂等报道〔3〕,超免后通过攻毒试验表明,对猪瘟的保护期超过300天。

林毅等在超免后180天,检测猪瘟抗体的阳性率为85%,认为一次超免,可保证绝大多数猪至出栏,但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危险的。

1998年,何存利等试验表明,仔猪超免后150日龄时,血清阳性率仅为73.68%,已不能对猪群提供全保护,认为应采取超免和常规免疫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猪群免遭猪瘟侵袭。

还有的认为超免后需做二免或三免才可免遭猪瘟侵袭的报道。

我国应用超免技术近20年的历程,从许多试验研究和在生产应用的效果来看,反映出超免后的免疫保护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有的甚至出现免疫失效,从而致使对超免方法的效果出现肯定、怀疑、否定等相差甚远的评价。

2 超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产生效果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猪的母体球蛋白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或未出生前的胎儿体内,仔猪出生后经吸吮初乳后才可获得母源抗体,并于6-12h母源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其抗体效价仅略低于母体内的效价。

预防猪瘟:仔猪乳前免疫新法

预防猪瘟:仔猪乳前免疫新法
乳前免疫新法一般不引起明显的免疫副反应,而传统方法可能导致部分仔猪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不 适症状。
经济效益比较
成本效益分析
虽然乳前免疫新法的初始成本可能较高 ,但由于其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 低猪瘟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传统 方法可能在长期防控中无法达到预期效 果,导致经济损失更大。
VS
生产效益
评估指标
抗体水平达到保护阈值的时间、抗体 持续时间、疫苗的安全性等。
验证流程
采集仔猪血液样本→送实验室检测→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时间要准确,送检过程要保 证样本的完好,数据分析要科学、准 确。
05
新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免疫效果比较
免疫效果持久性
乳前免疫新法能够使仔猪体内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有效保护猪瘟病毒的感染。传统方法主要依赖短期免疫力,免 疫效果相对较短。
钟。
猪瘟病毒具有泛嗜性,可以感染 并破坏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猪瘟病毒传播方式
01
02
03
直接接触传播
健康猪与患病猪直接接触 ,通过口鼻、眼睛、生殖 道等部位的分泌物进行传 播。
间接传播
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 圈舍、运输工具等进行传 播。
垂直传播
母猪感染后通过胎盘垂直 传播给胎儿,导致仔猪出 生后即患病。
适用性。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明, 王丽, 张宇,等. 仔猪乳 前免疫新法预防猪瘟的实践[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29(4):7.
[2] 刘海林, 王丽华, 王俊峰. 仔猪 乳前免疫新法预防猪瘟的实验研 究[J].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
染病学分会, 2020, 28(3):9.

仔猪超前免疫猪瘟应如何操作

仔猪超前免疫猪瘟应如何操作

仔猪超前免疫猪瘟应如何操作超前免疫也叫乳前免疫,是出生后的仔猪于哺乳前先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经1-2h后再进行哺乳,以防止母源抗体干扰而建立自身免疫的有效方法。

理论依据:超前免疫的概念首先是有法国的Coitheiv等(1979)提出。

他们指出:①母猪在怀孕70天时,胎儿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原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因为此时其免疫系统已基本发育成熟。

②初生仔猪吃进初乳的母源抗体须经过3小时后才可以在血清中检查出来,6-12小时达到高峰。

故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一头份的猪瘟疫苗,2小时后再吃初乳,此时的疫苗抗原不致被母源抗体中和。

③猪瘟弱毒疫苗无残余毒力,对已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新生子猪十分安全。

优点: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仔猪的乳前免疫进行研究,认为其与普通免疫相比,超前免疫可以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迅速提高初生仔猪的抗体水平,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发挥主动性免疫。

进而效防止疫病的感染和发生。

具体操作:超前免疫必须在仔猪未吃到初乳前进行。

首先仔猪出生后,擦净干口鼻及体表粘液后肌肉注射1头份的猪瘟脾淋苗疫苗的病毒,然后放入30℃左右的保温箱中,1-2h 后放出吃初乳。

并同时编号记录注射时间及仔猪出生重量。

注意事项:①疫苗的接种方式选在耳后根或后腿部肌肉注射。

注射用具要经过严格的煮沸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及时更换针头和注射器(建议用针头较细较小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射部位皮肤用棉花球涂75%酒精消毒。

②不建议使用二联苗或多联苗。

其次稀释好的疫苗在冷藏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超过4个小时应丢弃,不得再使用,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免疫效果。

③吃初乳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如仔猪在注射疫苗之前吃到初乳将严重影响免疫的质量,太迟则会降低仔猪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

浅谈猪瘟超前免疫操作的关键

浅谈猪瘟超前免疫操作的关键
超 过 4h. 过 4h应 丢 弃 。 超 3 操 作员工 选择
仔 猪 在 出生 后立 即进 行 免 疫 ( 前 免 疫 )简称 超 免 。 乳 ,
超 前免 疫可 以克服母 源抗 体 的干 扰 . 高疫 苗 的免 疫保 护 提
率. 尤其 在 目前 猪瘟 又 有抬 头 的趋 势下 , 过仔 猪 猪 瘟 超 通
6 合 理 确 定 仔 猪 吃 初 乳 的 时 间
为保 证 超 免及 时 . 出差 错 , 不 超免 人 员须 密 切 注 意母 猪 分 娩情 况 . 经 常巡 栏 以 检查 有无 母 猪 分娩 , 破 羊水 要 未 的母猪 巡查 间 隔时间 不得 超过 1 n 母 猪破 羊 水后 需 随 0mi .
可 以制定详 细的猪场 净化方 案 . 行猪瘟 阳性带 毒检查 ; 进 淘 汰带 毒猪 . 净化生 产用种猪 群及后 备种猪 群 。
f 收稿 日期:0 20 — 6 2 1—2 1)
浅 谈 猪 瘟 超 前 免 疫 操 作 的 关 键
董 红 燕
( 河南 省三 门峡 市渑 池县 畜 牧局 , 南 渑 池 河
( 收稿 日期 :0 2 0 — 2 1— 2 1) 0
规 模 猪 场 猪 瘟 净 化 措 施 研 究
侯 海 鹏
( 南省林 州 市畜 牧兽 医管理 局 , 河 河南 林州
465 ) 5 5 0
中 图 分 类 号 :8 82 ¥ 5 .8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4 5 9 (0 2 0 — 0 4 0 10 — 0 0 2 1 )4 0 1 — 3 余则 视为 可疑 。 猪瘟 正 向血 凝诊 断试 剂盒 判定 标准 为抗 体
伪 狂犬病 、 圆环 病 毒病 等时 。 体会 产 生免 疫 抑制 , 机 使猪 的 免 疫力 下 降 . 猪 瘟疫 苗 的免疫 应答 下 降 , 对 造成 免疫 失 败 。

仔猪的猪瘟超前免疫

仔猪的猪瘟超前免疫
仔猪的猪瘟超前免疫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猪瘟简介 • 猪瘟超前免疫的重要性 • 猪瘟超前免疫的步骤 • 猪瘟超前免疫的注意事项 • 猪瘟超前免疫的成功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猪瘟简介
猪瘟的起源
0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02 猪瘟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
03
观察仔猪精神状态
注射后观察仔猪食欲是否正常, 如出现拒食等异常反应需及时处 理。
注射后观察仔猪精神状态是否正 常,如出现沉郁、呆立等异常反 应需及时处理。
04
猪瘟超前免疫的注意事项
保持卫生和消毒
01
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产房和保育房。
02
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频率应考虑到猪场的细菌和病毒负荷,以
科学免疫程序
该养猪场采用了科学的免疫程序,针对不同日龄的仔猪制定了相应 的免疫计划,确保猪群整体健康。
良好的饲养管理
XX养猪场在实施超前免疫的同时,也注重饲养管理的改善,如定期消 毒、合理分群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XX养猪合作社的成功案例
合作社联合
XX养猪合作社联合多个小型 养猪场,共同采取超前免疫 措施,通过统一采购疫苗和 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了对猪
02 间接接触
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圈舍等传播病毒。
03 垂直传播
母猪感染后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02
猪瘟超前免疫的重要性
预防猪瘟病毒的感染
猪瘟病毒的危害
猪瘟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对仔猪和成年猪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猪瘟病毒感染对于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乳前免疫问题的研究及其相关试验冷和平1,3钟超武1曾俊霞2郭霄峰31 珠海市那洲猪场(广东珠海519085);2 珠海市安富来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广东珠海519080); 3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在小猪初生阶段,免疫功能尚未真正健全的情况下接种猪瘟疫苗的猪瘟乳前免疫方法,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了几十年。

然而,这种方法却一直广受国外养猪专家的质疑,在国内,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声音。

为研究这一问题,笔者与相关人员一道设计并完成了一次猪瘟乳前免疫相关试验。

结果表明:乳前免疫的确可能存在使小猪产生免疫耐受性的风险。

母源抗体值与母猪抗体值显著相关。

小猪通过吸食初乳,能获得几乎与母猪相同的对猪瘟免疫力,而且可以维持足够长时间。

小猪的猪瘟免疫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对母猪的猪瘟免疫解决,乳前免疫纯属不必要。

如果猪场担心猪瘟问题,适当提前小猪猪瘟初免时间,似未尝不可。

关键词:猪瘟 乳前免疫 免疫耐受 母源抗体 初免时间猪瘟乳前免疫,是国内很多猪场爱用的一种小猪猪瘟免疫方法。

自1979年台湾赖秀穗和法国Goieheieier等[1]提出“仔猪乳前免疫除可避开母源抗体干扰产生主动免疫外,还可获得对猪瘟的终生免疫”观点以来,乳前免疫就一直在我国被奉为受猪瘟污染猪场或地区控制猪瘟流行的法宝。

其实,有关猪瘟乳前免疫问题,在国际学术界一直颇具争议。

在养猪发达国家,学者们大都对这一问题持怀疑态度[2]。

然而,这一国际学术领域争议颇大的问题,在我国却得到高度一致的肯定。

学术文献库中有关乳前免疫的论文,99%以上都是猪瘟乳前免疫的赞同。

以致传统教科书均认为[3]:猪瘟乳前免疫,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和整齐度的有效方法。

在猪瘟常发地区,无论是集体养猪场还是个体养猪户,推行乳前免疫是控制猪瘟发病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而对于临床大量存在的乳前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现象,则大都简单地把它归因于未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要求去落实。

至今,乳前免疫方法,在我国似有滥用之势。

有的学者已经开始鼓吹把乳前免疫方法,应用到高致病性蓝耳病和伪狂犬等疾病的预防,似乎乳前免疫方法,是解决猪场各种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

这种现象,值得警惕!1 猪瘟乳前免疫有关问题的研究1.1 初生小猪的免疫功能猪的天然或获得性免疫系统所有组分虽然均已在子宫内发育,一出生后便可行使其功能,但初生小猪的免疫功能,实际上仍远未成熟,整体并没有成年猪那么高效[4]。

与成年猪相比,新生仔猪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较低[5]。

1日龄仔猪肺泡巨噬细胞的氧化杀菌能力差,至第7天时,各项功能才可达到成年水平[6]。

新生猪的肺血管内巨噬细胞数量很少,到30日龄时可增加到原来的14倍之多[7]。

1.2 初生小猪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2009年3~4月,恩平市XJ猪场35窝初产母猪所产近200头小猪出生后相继出现“抖抖病”症状。

窝发病率占产活仔总数的40%~100%不等。

解剖发病小猪,几乎都有肾脏和膀胱针尖状出血病变。

经吸食初乳(站立不稳不会吸吮的小猪人工灌服初乳)后,症状一般都能逐渐缓解,症状较轻者1周后恢复正常,严重者约4周后恢复正常,死亡数约占总发病数15%。

因该场母猪产前4周作猪瘟免疫(每头母猪5头份),怀疑可能是猪瘟疫苗质量问题,后改用另一个生物药厂的猪瘟疫苗(仍是产前4周免疫),“抖抖病”症状随之消失。

根据发病小猪的解剖结果和猪瘟疫苗的使用情况,基本可以确诊这种“抖抖病”症状,完全是因猪瘟疫苗使用不当所致,因疫苗毒力过强,小猪在胎儿期感染了疫苗苗毒。

为考察这些发病小猪的猪瘟抗体情况,该场兽医在小猪吸食初乳前,随机抽取8头出现“抖抖病”症状的病猪作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如表1。

8头出现“抖抖病”症状的小猪,都检测不到猪瘟抗体,说明它们在未吸食初乳前,都未有猪瘟抗体产生。

表1 “抖抖病”发病小猪乳前猪瘟抗体检测结果a1 2 3 4 5 6 7 8猪瘟抗体值0.05400.06920.04050.09710.01350.0498-0.1951-0.2930a 猪瘟抗体值0.30以下为阴性;0.30-0.40为可疑阳性;0.40以上为阳性。

这一检测结果,从临床角度表明:小猪最早在产前28天直到出生,其免疫功能仍未真正健全。

因母猪在产前4周已作过猪瘟疫苗免疫,小猪在胎盘内接触并感染猪瘟苗毒的时间,接近28天。

但在这28天的时间内,小猪一直都未能有效产生猪瘟抗体。

1.3乳前免疫潜在的问题与风险首先是乳前免疫能否真正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问题。

猪瘟乳前免疫,一般要求小猪一出生即接种猪瘟疫苗,2小时后放小猪吃初乳。

在小猪免疫功能并未十分健全的情况下进行免疫接种,小猪主动免疫产生的猪瘟抗体能否真正抵抗猪瘟强毒攻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诱导小猪产生免疫耐受性的风险问题。

有关乳前免疫导致的免疫耐受性问题,樊福好博士已于2008年作过详细阐述[8],这里不再赘述。

猪瘟乳前免疫,在小猪免疫功能并未真正健全的情况下接种猪瘟疫苗(特别是当前很多猪场都喜欢大剂量接种),存在诱导小猪对猪瘟疫苗产生免疫耐受性的巨大风险。

2 关于猪瘟乳前免疫的临床试验早在2006年初,笔者在对珠海市NZ猪场小猪猪瘟疫苗抗体跟踪检测过程中,就曾发现经过猪瘟乳前免疫的小猪,其母源抗体消退快,而主动免疫抗体却无法有效上升的现象。

由于当时没有认真保存好完整的原始检测数据,2008~2009年,笔者与相关技术人员一道,再次在珠海市NZ猪场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2.1 试验动物胎次、体况及预产日期接近的临产母猪20头,及其所产日龄相同或接近,健康,大小均匀的小猪60头。

2.2 疫苗和检测试剂试验用疫苗,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每头份1500RID),批号:08115。

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美国IDEXX猪瘟抗体ELISA检测试剂,批号:43220-R141。

2.3 方法和步骤(1)试验分组:20头供试母猪,按M1~M20顺序打耳号编号,逐头前腔静脉采血,作猪瘟抗体ELISA检测。

从中挑选猪瘟抗体水平接近的母猪12头,随机分为A, B, C三组(如表2)。

A组母猪所产仔猪为乳前免疫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A组),每窝挑选5头健康小猪作试验猪,并按A1~A21(A3不编)打耳号编号;B组母猪所产仔猪为非乳前免疫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B组),每窝挑选5头健康小猪作试验猪,按B1~B21(B3不编)打耳号编号;C组母猪所产仔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C组),每窝挑选5头健康小猪作试验猪,按C1~C21(C3不编)打耳号编号。

(2)试验处理:试验A组小猪做猪瘟乳前免疫,一出生即肌肉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头,注射疫苗2小时后再放出吃初乳,然后分别于35d和70d肌肉注射猪瘟疫苗5头份/头。

试验B组小猪分别于35d和70d肌肉注射猪瘟疫苗5头份/头。

对照C组小猪分别于35d和70d肌肉注射生理盐水3mL/头。

三组小猪统一于7d, 21d, 35d, 70d(35d 和70d采血均在注射猪瘟疫苗或生理盐水之前进行)和98d作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作猪瘟抗体检测。

2.4 结果及分析各试验组及对照组母猪及其所产小猪不同日龄猪瘟抗体检测情况,如表2。

下面,我们根据表2的结果,作如下统计及分析:(1)乳前免疫与免疫耐受性关系分析。

试验A组(不包括A2和A19)70d抗体均值为0.5458,试验B组(不包括B6和B15)相应为0.5400,两者差异不大。

前者抗体合格率77.78%(14/18),不合格小猪4头;后者抗体合格率94.44%(17/18),不合格小猪1头。

后者合格率优于前者,但统计差异不显著。

试验A组抗体值方差S A=0.0266,试验B组S B=0.0090。

B组方差小于A组,且差异显著(P<0.05)。

98d检测结果,试验A组(不包括A2和A19)抗体均值0.5893,试验B组(不包括B1, B6, B15)抗体均值0.5513,两者统计差异不显著。

试验A组抗体合格率77.78%(14/18);试验B组抗体合格率76.47%(13/17),两者非常接近,均达到群体合格要求。

试验A组抗体值方差S A=0.0674,试验B组S B=0.0293,差异亦不显著。

从70d的检测结果来看,免疫耐受性问题,似确实存在。

经过乳前免疫的试验A 组与未经过乳前免疫的试验B组对比,在35d免疫过猪瘟疫苗35d后,A组小猪不但合格率比B组低,而且离散度(方差)也比B组大。

之所以两者抗体合格率统计差异不显著,并不表示两者合格率完全没有差异,极其可能的原因是试验样本数量仍不够大。

但从98d的检测结果来看,两试验组小猪在70d免疫猪瘟疫苗28d后,其抗体均值、合格率和离散度都非常接近。

这种结果又似乎说明:随着小猪日龄增加,免疫功能逐渐成熟,其之前对猪瘟疫苗的免疫耐受性,已经通过自身免疫功能的调节而自行修复。

(2)产前母猪抗体值与其所产小猪7d母源抗体值的关系。

经试验B组和对照组C组母猪产前抗体值与其所产小猪7d母源抗体值对照,两个组8头参试母猪产前抗体均值为0.7836,其所产39头小猪7d母源抗体均值为0.7772,两者非常接近,且统计无差异(P>0.05)。

说明小猪出生后通过吸食初乳,可获得与其母猪几乎相等的猪瘟母源抗体滴度。

进一步对两组母猪产前抗体值与其所产小猪7d母源抗体值作相关性分析,r=0.4101,0.4≤|r|<0.7,小猪7d猪瘟母源抗体值与其母猪产前抗体值呈显著性相关。

(3)乳前免疫对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

经试验A组20头小猪与试验B组和对照C组39头小猪7d猪瘟母源抗体均值对照:前者均值0.7641,后者相应为0.7772,两者仅相差0.0131或1.68%(0.0131/0.7772),且统计无差异,说明猪瘟乳前免疫对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非常有限。

(4)母源抗体的衰退规律。

对照C组自出生直到98d,一直未进行过猪瘟疫苗免疫,其抗体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母源抗体的衰退规律。

该组小猪不同日龄猪瘟疫苗抗体情况,如表3。

因该次试验没有检测42d小猪母源抗体,42d小猪母源抗体值及合格率,用该场后续的另一次试验检测结果[9]代替。

表3数据显示,小猪母源抗体均值和合格率,在35d前衰退非常缓慢,35d后才开始加快。

于42d左右,群体合格率衰退到74.36%,开始逐渐丧失对猪瘟强毒的抵抗力。

2.5 结论与讨论(1)母源抗体对小猪猪瘟的保护力问题。

母源抗体对小猪的猪瘟保护力超强,而表2 试验组及对照组母猪及其所产小猪不同日龄的猪瘟抗体水平a*检测值0.30以下为阴性;0.30-0.40为可疑阳性;0.40以上为阳性。

检测单位:珠海市安富来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