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正解使用成语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正解使用成语

余。)
十、分析词语的语法功能,把握词语的词性、 语法功能、搭配对象,排除搭配不当。
三、辨明句意和词义,避免不合语境
•词语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命题者有时故意使词 语的含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混淆,让考 生难于分辨。如“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 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用在“灾难”的语境中 就会产生矛盾。
【例】(2016·全国甲卷)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 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 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厝火积 薪”指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语境强调忧患意识,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 不符合语境。)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失当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 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要辨明褒 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者贬词褒用的失 误。如“无微不至”(褒)“无所不至”(贬)“不 可思议”(中)。 【例】(2015·安徽卷)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 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 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多用于贬义。此处褒贬不当。)
•【例】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 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惧怕之感。( “如 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 “惧怕”这一词语。)
•说明:褒贬不当。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得好,各 方的长处更能显现,用于形容“官场沉疴”不当。 应用贬义词,如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 有创造和革新
2017高考必考成语_2017高考语文常考成语

2017高考必考成语推荐1)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冲,要冲。
2) 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蹊,路。
4)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5)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
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6) 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7)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8)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9)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
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
傅,添加。
10)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
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11)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2)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
多指文物等。
13)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
形容风调雨顺。
14)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15)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16)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17) 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18) 烜(xuǎn)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烜赫,气势很盛。
含贬义。
19)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
虚,假意;委蛇,敷衍20)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1)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2)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2017年山西卷高考语文成语及解释

2017年山西卷高考语文成语及解释
1、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没有能超过他的。
2、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3、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4、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
比喻没有名声,丌被人知道。
5、五十步笑百步:贤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贤逃一百步的人。
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6、舞榭歌台:供歌舞用的台榭。
7、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
比喻没有骨气。
8、亡国破家: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9、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
形容人很有文采。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讲义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情解读学案引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新课标卷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易错的成语和虚词的用法。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两年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四选一、六选三),具体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二是辨析近义虚词的选择填空题。
从考查点来看,成语和虚词也主要考查“理解”这一考点。
成语方面,除了考查理解成语的意义之外,还要考查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语法习惯等。
而虚词方面,主要考查固定搭配,此外还有结合语境分析分句间的关系。
对成语的考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需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分辨清楚是选择使用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于一些成语使用的特殊方面要格外注意,如适用对象、色彩和语法习惯等。
掌握了成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后,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排除,只要认真细心,此类试题的难度不会很大。
如果出现较为生僻的成语,一是回忆是否在哪里见过,二是看看能否进行迁移。
而近义成语辨析,则要注意这一组成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此外就是根据语境进行排除。
虚词则要注意一些常见固定搭配,并且能够从语境进行分析,准确辨识分句关系,根据选项内容进行选择排除。
类型一熟语(成语)[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成语

"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 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2、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 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
四、表意重复 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万千中国人民
× 当其冲的问题。 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3、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
大动干戈呢?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
4、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
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
× 以火中取栗。
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 却没得到好处
类似的成语再如: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很容易 误作风雨成灾。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一般指作品等
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避免张冠李戴
“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练;一练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
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
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
②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③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 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 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高考必备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成语运用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而排除错误选项是我们选出正确项的最常见、最有效方法;因此,明确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我们做准成语题有重要意义。
现将成语使用中常见的误用情况归纳如下:(一)望文生义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其意义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断章取义,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
如果不仔细辨析,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解析: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例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解析: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例3: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解析:①“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误解为“教训”,改为“不足为怪”;真题回顾: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很沉重。
B.这次错误是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
C.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是文不加点....,字迹潦草,即使是有标点的,往往也是极不规范,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痛。
D.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朱先生年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B.23日傍晚,小城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享有盛誉的女神。
2017年高考成语试题分类解析及备考指导

2017年高考成语试题分类解析及备考指导
一、2017年高考成语试题分类解析
1、成语辨析题
成语辨析题是指在一组成语中,要求考生根据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来进行辨析,以确定正确
的成语。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程度。
如:
(1)贻笑大方,贻误大事,贻笑大家,贻祸百姓
A. 贻笑大方:使人发笑,指说话或行为让人发笑。
B. 贻误大事:使大事发生错误,指做出错误的事情而导致重大后果。
C. 贻笑大家:使所有人发笑,指说话或行为让所有人发笑。
D. 贻祸百姓:使百姓受害,指做出错误的事情而让百姓受害。
2、成语翻译题
成语翻译题是指考生要根据汉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来翻译成英文,以确定正确的翻译结果。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程度。
如:
(2)拨乱反正
A. turn chaos into order
B. make a mess of things
C. make things worse
D. put things in disorder
答案:A. turn chaos into order
3、成语应用题
成语应用题是指考生要根据汉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来进行应用,以确定正确的结果。
这类
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程度。
如:
(3)某学生在考试中犯了一个错误,考官对他说:“犯错误要认错,___。
”
A. 不怕苦不怕死
B. 不怕累不怕死
C. 不怕辛苦。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成语(上课用)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 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 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 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 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3)、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 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 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三、褒贬颠倒
(1)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 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 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 为观止。 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 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 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2)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 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 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一、熟语的类别
广义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熟语)、 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这里只谈成语。
二、成语的设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 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 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 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 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 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2、既要理解成语意义,更要注意 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 容)。否则,即使知道成语或熟语 的含义,也会判断错误。 3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 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 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 在成语。
4、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 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 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 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5、成语或熟语试题整体难度较低,容易得 分,所以这个考点应从容对待,扎实复习。 6、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 有帮助。 7、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剖析]
• 请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
•6、大批博士涌人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 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 上对知识对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 避免一些相得益彰的官场沉疴。
【例】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 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 求全责备自己。(求全责备 责:要求;备:全。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句中把“责备”误解为 批评指责。)
五、注意适用对象,避免不辨对象,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 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洗心 革面”只用于人,用在其他事物身上就是错误的。
[典例剖析]
• 请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
•1.(辽宁高考)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 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 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 说明:情境错位导致望文生义。登高自卑:出自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 自卑。”意思是: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 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句中误用为看见高山 觉得自己很渺小。
【例】(2016·全国乙卷)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 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 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 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 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
六、注意成语的用语得体,防范谦敬错位。
• 说明:褒贬不当。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得好,各 方的长处更能显现,用于形容“官场沉疴”不当。 应用贬义词,如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 有创造和革新
一、注意关键字词,避免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是约定俗成的,加之有 些词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不“以 古解古”,就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文不加点”中的“点”为“删去”之意,该词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而不能理解为“写文 章不加标点”。
【例】(2016·全国甲卷)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 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 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厝火积 薪”指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语境强调忧患意识,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 不符合语境。)
四、辨明词性,避免语法错误
•有些词语在语法上有特定的“习惯”或“方向”, 如果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 “出奇制胜”“司空见惯”“求全责备”“漠不 关心”等词不能带宾语,“一蹴而就”“等量齐 观”“同日而语”“望其项背”等词只限于否定 句。
•
对于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来说,要
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
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
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
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 在二轮复习中,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 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 化;发展能力特别是应试能力。要完成这些任 务,我们最重要是讲究复习效率。
【例】(2015·安徽卷)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 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 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多用于贬义。此处褒贬不当。)
三、辨明句意和词义,避免不合语境
•词语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命题者有时故意使词 语的含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混淆,让考 生难于分辨。如“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 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用在“灾难”的语境中 就会产生矛盾。
•【例】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 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 气,就姑妄言之吧。(“姑妄言之”指姑且随便说 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句中用作 “大家”,谦辞与敬辞使用错位。)
七、辨析成语的词义的轻重,排除轻重不当。
•【例】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 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日理万机”一天之 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 天忙于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这 里,大词小用,轻重不当。)
4.(2014·山东高考)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 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 展献计献策。
• 说明:此处用错对象。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 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一般用于上级。
[典例剖析] • 请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
•5、不少地方官员前赴后继地追逐奢华气派的办公 场所,超标建楼,铺张浪费,这种现象不仅屡禁 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典例剖析]
• 请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
2.(浙江高考)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 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 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说明:错解语素导致望文生义。细大不捐:小的 大的都不抛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捐,此处 没“捐献”之意,实为“舍弃”。
[典例剖析]
• 请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
3、(安徽高考)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 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 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 售榜首。
• 说明:不合语境。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 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典例剖析] • 请指出下列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
【例】(2016·全国甲卷)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 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 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安步当车” 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此处为望文生义, 且与“跑”前后矛盾。)
二、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失当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 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要辨明褒 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者贬词褒用的失 误。如“无微不至”(褒)“无所不至”(贬)“不 可思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