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林果经济 促进职工增收致富-红兴隆

合集下载

桑林经济 绿色也是生产力——中捷5万亩桑葚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时

桑林经济 绿色也是生产力——中捷5万亩桑葚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时
按 照 习 近平 总 书记 绿 色 发 展理 念 总 体 要求 , 中
5 万余亩 ,但盐碱土地造林 的高成本 低 回报 ,让 中 捷不得不思考 ,如何将生态造林任务转变为发展机
遇。
带着这一课题 ,中捷一班人马南下北上 ,对多 地进 行实地考察 。通过调研 ,发现桑树 具备耐旱 、 耐瘠薄 、对土壤适应性强等特点 ,非常适合 中捷 的


中捷 5 万 亩 桑 葚 产 业 基 地 建 设 进 行 时
文/ 韩承耀
坐落于渤海湾畔的中捷产业园区,源于 1 9 5 6 年 由周恩来总理亲 自命名的 中捷友谊农场。历经半个 多世纪 的风雨历程 ,中捷 已经从最初 的农垦经济转 变为 “ 五大生产力板块 ”齐推并举 的发展格局。而 农业作为 中捷 的基础产业 ,始终不曾褪色 ,通过不 断探索尝试 ,正有序向现代化 、规模化迈进 ,成功 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焕发 出新 的生机。
( 1 )医养服务。利用场域 内江苏农 垦肿瘤 医院 的先进医疗 条件 ,开发健康体检、医疗 、养生 、养 老等服务项 目。
2 0 1 8 . 1 l 中国农垦
l 3 5
与 基 地建 设各 方 的工作 关 系 ,并严 格 执 行政 府 采 购
政策 ,就近选择适生、优 良的桑苗品种 ,采用公开
群 ,不 断 延 伸 产 业 链 条 。这 种 “ 经济林 + 生态林 ” 的现 代农 业 发展 模 式 ,已吸 引汇 源果 汁 、北 京 天 润
增绿 富场 ,生态经济效益 一举两得

期1 . 2 万 亩 桑 树 目前 已种 植 完 成 ,一 片 片郁
郁葱葱 的桑林覆盖了以往的盐碱荒地 。桑树凭借其 耐旱、耐沙、耐碱、耐剪、生长快 的特性 ,在保持 水 土、防风 固沙 、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等方面都发

推广南果梨提质增效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推广南果梨提质增效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推广南果梨提质增效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者:高霞孙书明张文斌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2期高霞1,孙书明1,张文斌1,江忠文2(1.鞍山市千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辽宁鞍山 114041;2.千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鞍山 114041)南果梨是千山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南果梨具有酸甜可口、汁液丰富、香气浓郁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是我国四个极优梨品种之一,“鞍山南果梨”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产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千山区南果梨栽培面积为7400hm2,占全省栽培面积的1/10,全区农业人口人均966.67m2。

年产量10万t左右,产值3亿元左右,仅南果梨一项收入,占千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是千山区农民致富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

但是随着南果梨栽培面积的扩大,由于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低,管理观念落后,出现盲目施肥、滥用农药、重产量轻质量、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提高南果梨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千山区南果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推广了“南果梨提质增效集成技术”。

我们注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科技需要和农民致富需求。

在推广南果梨提质增效技术中,充分发挥农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经常下乡培训指导,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针对提质增效技术措施,在南果梨主产镇、村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座谈会、研讨会、现场会、培训班等20余场,2000余人次,发放南果梨病虫害防治历、南果梨高接授粉枝技术等提质增效技术宣传材料10000余份,发放科技图书5000余册。

同时在培训农民、指导农民的基础上,培育南果梨生产科技示范户20余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提质增效技术辐射给广大农民,使大家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以此来推动南果梨产业的发展。

阿拉尔垦区吊干红枣助职工增收

阿拉尔垦区吊干红枣助职工增收

阿拉尔垦区吊干红枣助职工增收入冬以来,阿拉尔垦区各团场吊干红枣迎来采收旺季。

阿拉尔垦区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种植的红枣具有个大、肉厚、味甜等特点,深受疆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阿拉尔垦区种植红枣69万亩,预产红枣95万吨,创产值100亿元,红枣已成为当地团场增效枣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红枣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站红枣频道详细了解,让能够帮到大家。

农场公司化改革的红兴隆实践

农场公司化改革的红兴隆实践

中国农垦 2018.966时已立秋,满目丰景。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第13作业站百亩林业主题示范园里,“经济林+中草药”立体种植的中医药益母草丰收在望。

农场党委书记、北兴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宝华介绍,主题示范园是农场进行公司化改革进程中,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建设的,是集生产、科研、教学、示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采取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套种的模式,益母草已对接药厂两家,亩效益稳超4000元,盛果期时亩效益确保2万元。

明年将在园区启动“数字森林”建设,为每株树佩带专属“身份证”——二维码,让消费者看到林特产品的良好品质以及绿色无公害的特点。

以公司化运营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红兴隆管理局管辖的12个农场都在大胆尝试,呈现出个性鲜明、亮点频出的良好发展态势。

牵住“牛鼻子”有破有立今年,红兴隆的两组数据非常亮眼——全局签订订单面积190万亩,较去年增长70%;落实面积670余万亩,占耕种总面积的91.8%。

订单面积为何增长幅度这么大?“三减”覆盖面积为何这么快?“我们在公司化改革运营中,十分注重价值创造导向,牢牢牵住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个‘牛鼻子’,将产品引入市场,打造公司做主导、基地做基础、业者做成效、服务做保障的运营体系,达到公司增效、职工增收的‘双增’目标。

”管理局农业局局长农场公司化改革的红兴隆实践文/陆书鑫公司化运营的关键,就是要突出农垦农产品的品质优势和特色优势,有效组织农产品进入市场,形成强大市场竞争力,创造好效益——陈月堂说。

在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公司化、改革农垦办社会职能体制机制变革中,管理局党委通过调研发现,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为何不愿改、不想改、不敢改,关键是习惯了行政管理模式,总是希望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缺乏主动进入市场的意识,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

改革中,红兴隆管理局党委明确在坚决拥护国务院、省和农垦总局重大决策部署的前提下,切实突出农场公司化改革这个重点,破除陈旧的行政思维,树立全新的市场思维,将新形成的公司主体全面推进市场。

敖汉旗经济林产业助推农牧民增收

敖汉旗经济林产业助推农牧民增收

特别关注经济林产业助推农牧民增收刘忠友 刘江 内蒙古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敖汉旗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北票市、朝阳县毗邻,东与通辽市接壤,是京津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

2011年以来,敖汉旗委、旗政府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全旗林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

以提升林业效益为重点,大力发展鲜果类经济林和沙棘、山杏经济林;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发展文冠果木本油料林。

目前,全旗已营造鲜果类经济林7.8万亩,其中结果面积4.2万亩,年产各类鲜果41087吨;沙棘经济林16.0万亩,年产沙棘鲜果3002吨;改造山杏林2.7万亩。

文冠果经济林5.0万亩,其中结实面积1.2万亩,年产文冠果15万公斤。

建设鲜果类经济林精7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NER MONGOLIA FORESTRY8特别关注品示范园70余处,观光采摘园20余处,集产、研、加工于一体的万亩文冠果基地1处,沙棘、山杏生产加工基地4处,覆盖全旗16个乡镇苏木、85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10万人以上。

全旗经济林产值达1.5亿多元,人均增收300多元。

政 策 引 导敖汉旗委、旗政府充分利用国家退化林分改造政策,贯彻实施“一减三增两改”战略,力争实现文冠果、沙棘两个百亿元产业发展目标。

围绕战略目标,敖汉旗相继制定出台了重点支持沙棘、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并创新建管模式,在苗木采购、节水设施配套施工等方面给予造林户自主权,对已完成先期投资且建设效果较好的经济林给予前期扶持。

通过采取政策支持、政府扶持、部门指导、示范引导等有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

资 金 扶 持敖汉旗积极落实经济林建设资金,简化项目补贴及申报程序。

在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上,实行“先造后补”、合同制管理和分期补助政策,即补助资金按6:4分两期拨付。

水果类经济林每亩投资900元,其中,沙源人工乔木造林项目投资500元,市财政投资200元,旗财政投资200元,按照旗林业和草原局丰产示范园标准采用大苗建园的企业和个人,经验收合格后,可以再享受每亩补助300元的政策;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在退耕还林中配套节水经济林设施的企业和个人,除国家分三期每亩补助1200元以外,可以再享受每亩补助800元的政策,其中,退耕还林苗木每亩补助400元,市财政每亩补助200元,旗财政每亩补助200元,符合赤峰市丰产示范园标准采用大苗建园的企业和个人,还可再享受每亩补助300元的政策;采取节水措施栽植文冠果的企业和个人,投资标准按水果类经济林同等对待,市财政每亩补助100~200元,不足部分由旗财政补足;山杏经济林改造工程每亩投资400元,市财政每亩补助70~100元,不足部分由旗财政补足。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多领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多领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

65[画说北大荒]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多领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撰文/供图 张欣欣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建立“培训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的“两个一线”培训机制,针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亟需提升的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拓展技能服务,为扩大就业、促进农场经济发展、提升民生幸福、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开展农业领域技能培训逊克农场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发展新形势,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以农场产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工作人员和种植户本身的需要为中心,制定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培训方针。

根据农业产品市场变化情况,科学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突出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从而在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创新上有所突破,为发展新型农业,服务农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助推力。

针对电商产业的发展,举办了农场职工电子商务知识农场聘请高校及大型企业的专业人才来农场讲解食用菌种植、特色畜禽产品养殖等技术66农场经济管理2018/1拓展培训,引领一大批农场的种植户开辟了网上销售的新模式。

针对农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举办了农业农机专业技能培训,为适应现代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的需求,在农机具创新改装上实现突破。

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举办农业金融知识培训,为种植户融入市场经济,利用新金融手段拓展销售渠道,保障销售效益提供了更多选择。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必扶智。

逊克农场通过为职工群众提供免费职业培训,让贫困劳动力在就业创业中有更多的技术支撑。

通过加强引导,充分激发困难职工创业就业的内在动力。

针对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农场着力抓好创业带动就业,聘请高校及大型企业的专业人才来农场讲解食用菌种植、特色畜禽产品养殖等技术,利用农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致富。

针对无业、不能外出务工的女性,农场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专项刺绣技能培训,为女性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

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壁垒——北大荒农垦集团红兴隆分公司脱贫攻坚战纪实

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壁垒——北大荒农垦集团红兴隆分公司脱贫攻坚战纪实

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壁垒文/张洪成 陆书鑫——北大荒农垦集团红兴隆分公司脱贫攻坚战纪实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收官阶段。

“我们在三年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实现了边脱贫边巩固的目标,精准攻克了深度贫困壁垒。

”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工会负责人、扶贫办副主任张茂春说。

截至目前,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双鸭山农场、曙光农场已实现脱贫摘帽,红旗岭农场已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9户1431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一个不落——统筹大扶贫格局红旗岭农场因没有创新能力而致贫的张秀军摇身变成了“工薪族”,成为加油站一名加油员,年收入超过2万元。

他高兴地说:“我现在月月有收入,还有了‘五险一金’做保障,一点儿生活压力都没有。

”据悉,在红旗岭像张秀军一样的贫困户,在社会力量的帮扶下共有9人得到了公益岗位,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年可增加收入13万元。

红兴隆为保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实现脱贫,改变过去“大水漫灌”为“滴灌”,提出要以攻克深度贫困壁垒为着力点,瞄准重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脱贫的目标。

通过逐户调查,发现致贫原因主要在五个方面,即因病残无收入来源致贫、因自身素质低下无创新能力致贫、因经营不善无融资能力致贫、因缺少项目无发展能力致贫、因受灾害影响无恢复生产能力致贫。

红兴隆发挥分公司主导、行业推动、群众主体、社会支持和基层保障作用,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在大扶贫格局统筹下,明确对无收入来源致贫人员实行兜底扶贫,对无创新能力致贫人员实行公益岗位扶贫,对其它三类实行项目、产业、资金等方式扶贫。

红兴隆机关与局直单位副处以上干部采取“1+1+N”的形式,带头与友谊农场、五九七农场的100余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

采取机关支部包2户局直贫困户的形式,对无收入来源致贫和无创新能力致贫的家庭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绿色林果业 促进职工增收

发展绿色林果业 促进职工增收

始 了模 式 化 的果 园生产 管理 。 第 二 阶段是 2 0 0 0年 至 2 0 0 5年 ,为生 产技 术 研
种 植 规 模 1 3 m0年 生产 能 力 2万 一3万 t绿 色林 果 业 在 5h , 7 。
团场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及 职 工增 收 方 面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绩 。本 文 总 结 了七 十 八 团绿 色林 果 业 的 生 产技 术研 发 和 推 广 、 色 产 绿
1 绿色 林 果业 生产 技术研 发 和推 广经 验
了包 括 树 体 管理 、 园地 管 理 、 品产 量 、 品质 量 以 果 果
及新 技术 推 广等 六项 指标 的考 核标 准 ,但没 有制 定
出建 立标 准 化果 园 的具体 管理 与技 术措 施 。 由于这

时期 团场林 果 业还 没有 达到 规模 化生 产 ,加 上果 时期林 果 业没 有很 好地 发挥 其 经济效 益 ,处 于 一 第 三 阶段从 2 o 至今 , 七 十八 团林果 业 生 o 6年 为
究 与 生产 缓慢 发展 的 阶段 。这一 阶段 共 发展果 园面 积 1 5h 以首 红 和富 士苹果 为 主 。这一 时期 各 生 3 m , 产连 队基 本上 都配 置 了专业 的 生产技 术 人员 ,对 果 园生 产开 始 了全程 的技 术跟 踪 与服务 ,并 对 生产 中 出现 的一 些 问题进 行 了研究 探讨 。 O o年第 一次 提 2o 出 了建立 标 准化果 园 , 0 1 对 已不能适 应 市场 需 20 年 求 的果 品品种 进行 了高接 改造 ,并对 标 准 园制定 出
的果 品多 元化 发展 格局 。果 品 种植 面积 也得 到迅 速
的生产 技术 服务 人 员 ,主要靠 团场生 产科 及 连 队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林果经济促进职工增收致富
五九七农场第六管理区
五九七农场第六管理区现有林果面积4.5万亩,主栽品种有金红123、K9、梨、李子、葡萄等80余个,成为享誉垦区内外的“寒疆果都”,2003年被国家市场学会授予“中国长林岛金红苹果系列果品生产加工之乡”。

2009年,生产鲜果5.2万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果农户均收入3万余元,人均收入1万余元。

一、面对市场明思路
万亩林果基地作为垦区乃至全省的寒地水果栽培示范基地,不仅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

2007年以来,国内知名企业“汇源”集团就曾多次派员前来实地考察,有意在果品深加工上谋求合作。

面对广阔市场和无限商机,我们意识到仅仅拥有品牌和品种数量的优势还不够,必须尽快扩大林果面积形成果品深加工的规模优势。

为此,管理区明确提出了“以果治山、以果兴业、以果富民,努力打造10万亩林果基地”的奋斗目标。

从2008年起,我们针对场部周边丘陵、山地较多的实际,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服务拉动等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场部富余人员和场办工业企业转制职工从事林果生产,努力扩大果树面积。

我们出台了“承包果园合同15
年不变、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果农子女享有产权和承包继承权”等优惠政策,将场部东南大片土壤难改造、粮食产量低的山坡地、岗包地和沙丘地规划成林果基地区,栽植了以金红苹果为主的果树30余万株,新增果园面积5000亩,使场部周边的近2万亩山坡和2.3万亩岗包地、沙丘地全部建成了林果区。

使以林果生产为主的家庭林场超过1000个,直接从事果树生产的果农达到3000人。

按照“借林果造声势,以林果兴城镇,发展生态林果游”的思路,我们制定了“以品牌树形象,以文化增内涵,以创新谋发展”的工作方针。

6月份,我们借助“哈洽会”、“绿博会”的平台,组织果农参会布展,实现了小林果与大市场的对接,使金红苹果打进哈尔滨、广西的超市,并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还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150万斤的果品储藏保鲜库,实现了鲜果的反季节销售,为进一步提高林果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2009年初,农场与宝清县开展场县共建,把管理区的万亩林果基地作为核心区,依托现有的规模优势、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效应,沿307省道西起七星泡镇、东到宝清县城,在近百里的公路沿线构建双鸭山东部地区绿色林果长廊。

入夏以来,我们派出技术人员到宝清县梨树林场、红新村等地,向农民传授果树栽培技术,现场指导定干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乡镇果农600余人。

二、创办协会抵风险
随着林果面积的不断扩大,农场许多富余劳动力转向了林果生产。

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刚入门的果农缺乏技术;个别果农把落地果与好果混在一起,直接影响了“长林岛金红苹果”的声誉;更有一些果农为了销售鲜果而竞相压价,直接影响了果农的收益。

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区把果农组织起来,成立了“长林岛果农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200余人。

今年,管理区争取农场投资20余万元为果农协会新建了12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配备了电脑、彩色电视机、放映机等设备。

在新扩建的办公楼内为果农协会建起了图书室,添置了图书柜和新桌椅,订阅和购买了2000余册果树栽培技术书籍,协会技术骨干还捐赠了近500册果树技术资料,为开展活动、组织技术培训创造了良好条件。

“长林岛果农协会”成立后,首先采取了“四统一”,即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科技推广、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价格。

协会对鲜果采摘质量标准还做出了具体规定,统一设计、订制了“长林岛鲜果”包装箱。

协会通过召开会员和果农大会,开展“诚信经商”教育,确保鲜果质量。

建立了“长林岛果业”网站,对外发布林果基地信息,对内为广大果农提供国内外林果业的信息。

协会技术指导组还将网上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编写成果树科普资料,打印成册发给果农,努力为林果业发展铺路架桥。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果农协会,通过互联网收集到各地市、县林果业信息近500条,并及时传递给果农。

进入8月
销果旺季,协会出面接待购销商360多人次,为客商组织货源3000多吨,促销水果价值达200多万元。

三、科技引领增收入
五九七农场栽植果树有着多年传统。

著名园艺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琳,曾在这里培育出多个寒地果树新品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龙垦”系列杏。

然而,在万亩林果基地启动之初,种惯了大豆、玉米的职工并不认可,怕管理不好赔进去。

为了把这个惠及职工的“甜蜜事业”做大做强,农场专门组建了第六管理区,主要负责林果基地建设。

管理区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后认为,要发展林果经济,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职工看到有效益,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是依靠科技提质增产。

2005年,我们争取农场投资100万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以色列滴灌技术”,发展果树滴灌示范区500亩。

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推、两带、三统一”活动。

“一推”就是向果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两带”就是党员带动群众、富户带动贫困户;“三统一”就是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技术措施、统一销售价格。

每年入冬,管理区都组织果农举办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采取外请果树专家、内聘技术能手与播放电教片相结合的方式,为果农传授果树栽培技术。

春季果树管理阶段,我们则组织果农开展拉练式现场培训,由协会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果树剪枝技术环节。

对于新加入协会、果树处于幼树期的果农,我们抽调农业技术人员扶持他
们发展林下经济,指导套种农作物,使处于幼树期的果农不会因无果可卖而减收。

今年以来,管理区共组织举办培训班16场(次),培训果农2000人次以上,为广大果农推广红南国梨、布郎无核葡萄等新品种6个,推广三大主枝纺锤形整形技术、性诱剂预测预报食心虫、机械行间起大垄、果园封闭除草、果树二次定干等新技术11项,尤其是“果树二次定干技术”在东北地区寒地果树栽培属首创,使农场的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五九七农场的寒地果树管理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五九七农场3000多名果农的共识。

近年来,果农们在林果生产上更加舍得投入,现已有4眼深水机井和各种耕作机械65台套、机动喷雾器110台套,2009年新增效益370万元。

林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场其他行业的发展。

大批参观团、旅游者的涌入,激活了农场的餐饮、运输、旅店等行业。

2009年,农场新建住宅楼13栋,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是近年来农场城镇建设开发面积最大的一年。

在新建住宅楼的底层商铺新增个体工商业户38家,其中餐饮12家,旅店3家,不仅吸收了近百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也给到农场观光旅游的游客和外地客商提供了舒适、便捷、周到的服务。

场部地区的劳务市场也活跃起来,今年的鲜果采摘期,农场闲散劳动力大多汇聚到万亩果园,摘果的日人工费高达50元。

从7月初杏
黄开始,到9月底“霜秋果”、“晚香梨”落地,农场的富余劳动力可收入近百万元。

2010年,农场制定了万亩林果基地建设“三区、十园”的大旅游规划,我们将在园艺场山区建设2000亩葡萄园,鹿场山区建设2000亩梨园,黑瞎沟水库对面山坡建设100亩野山楂园,同时继续努力延伸林果种、产、加、销的产业链,实现果农增收、农场增效,为农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