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试论演奏员与指挥的关系

试论演奏员与指挥的关系作者:金成浩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3期【摘要】本文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浅谈乐队演奏中演奏员与指挥的关系,以及双方应注意的事项,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演奏员;指挥;配合中图分类号:J6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51-01一、个人练习乐队抄完分谱之后,集体排练之前,首先安排一定的个人练习时间。
难曲子,多安排些时间,容易曲子,少安排些。
在个人练习时间里,要求演奏员认真对待每个音符、解决乐曲中技术上的难点问题,以备参加声部练习。
二、声部练习声部练习之初,声部长须检查抄谱情况,规定呼吸地点、划定弦乐弓法,熟悉乐曲全貌。
对没把握的新曲子,要认真进行声部练习。
乐曲中音域太高或速度太快的段落,必须做为重点进行练习,一直练到克服了难点,奏得准确为止。
乐曲中的复杂节奏,也应给以足够时间进行认真练习。
渐慢或渐快段落的前后几小节,应该认真练习,直到自如地做到渐慢或渐快为止。
乐谱上规定了的表情记号,是每个演奏员与声部练习时必须遵照的。
声部练习中,问题解决得好的话,对提高全队演奏效果,是大有好处的;反之,会事倍功半,还可能在合奏时拖其他声部的后腿。
三、全队排练全队排练,又可分为对弦、粗排与细排三个大段落。
(一)定音(对弦)。
全队排练的第一件事,就是定音、对弦、调弦或调音。
全体队员聚焦在一起时,每个人的每件乐器,都有各自的音高。
如果,拿过来就排练的话,那将是混杂无调的一团,音响效果剌人心肺。
为此,必须把全体人员的乐器调到一个高度上。
定音工作,由第一小提琴首席负责。
定音或调弦的顺序,是“首席”先同双簧管首席演奏员对准A音,之后全体弦乐器按首席音高调弦。
弦乐器调好弦之后,“首席”再领木管乐器调音,再后是铜管和定音鼓等。
分组调音之后,全队齐奏A音;个别乐器的音不准时,自行调准。
民族管弦乐队的定弦,同西洋管弦乐队大致相同:先由二胡首席同首席笙对准A音,之后领全体弦乐器对弦。
论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变迁与组织排练

论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变迁与组织排练作者:周海涛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在创作和发展上取得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尽管当前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编制上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各声部的基本结构已然生成,基于此,文章在论述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及发展趋势后,分别从优化拉弦乐器组的民族特征、规范弹拨乐器组的力量意图、提升吹管乐器组的音响效果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管弦乐队的组织排练策略。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管弦乐队;发展变迁;组织排练【中图分类号】G47;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前言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指的是中国民族乐器的合奏表演组织,它起始于清朝末年的大同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我国民族乐器特性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交响乐队的编排理念、结构以及技法等,组建成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有别于我国民间乐队的器乐合奏形式。
基于这样的创建背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合奏过程中便极具乐器特色、风格特色以及音色特色,无一不体现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特殊品质与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审美的进步,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发展变迁和组织排练的过程中,更应重点掌握好各民族乐器性能、重视保留民族音乐的韵味,创作和演奏出更多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及发展(一)民族乐队的多样化组合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作为民族音乐在时代中发展的产物,与中国传统民间乐队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均不一样,其在诞生和组合之初,在参照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结构和配器思维,立足于我国民族器乐特色以及精神品质的前提之下,组合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民族管弦乐队,并最终主要由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的组合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种乐队组合形式具有规模大、音域宽广、声部齐全、音色鲜艳等特点,非常有利于表现出具有重大主题的、大型乐曲作品,甚至非常适合现代音乐会的演奏方式。
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

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作者:王晶晶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摘要】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音响品质方面并不完善,与社会标准相脱离。
创建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频谱库,创建军队指引大队式的实验民族管弦乐队,注重民族乐队改革的结论,成为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提高至新标准应当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引言指揮属于一门具有丰沛的实践性乃至经验性的艺术方式。
当前,国内外对于民乐指挥法层面的书籍与论文十分少见,我国大型民族乐队建立的时间较晚,专业进行民族乐队指挥的人极少,对于民族乐队指挥的艺术分析则更加紧缺,大致处在空白状态。
由于我国民族管弦乐队指挥短缺,并且相应分析的文献较少,因此通常通过西洋乐队指挥的专业性给予参考。
可是,因为民族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设定、音色结合、乐器类别等诸多层面具有较大差异,只有有效掌握民族管弦乐队的内容,分析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和合唱指挥乃至西洋乐队指挥的差异,才能够良好的打造并发展民族管弦乐队的指挥体系。
一、民族管弦乐的乐队形态相较于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民族器乐合奏的艺术而言,当代民族管弦乐能够称之为一个年轻的乐种。
我国传统民族乐队的演奏方式较为丰富,包含了拉弦乐、鼓吹乐、锣鼓乐、丝竹乐、吹打乐等不同演奏方式。
传统丝竹乐是通过一至两件弦乐器以及竹管乐器相融合的乐队,传统吹打乐是把管弦乐器乃至单一的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相融合的乐队。
我国当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则为以上两种基本状态:通过丝竹乐为主的民族管弦乐队;通过吹打乐为核心的民族管弦乐队。
这两种乐队方式是对传统音乐方式的延续,以此为根基把两者结合并给予扩大,则产生了全新的综合性乐队状态,也就是目前极为推崇的当代民族管弦乐队。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民族管弦乐队依旧不具备固定的发展方式,甚至还产生了一些结合新潮音乐引发的编制方式。
对于当前的发展而言,编制方式并非理想模式,不应当对乐队编制较早地给予固定,造成局限性,对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十分不利,需要激励不同乐队持续给予多角度探寻,在实践中给予试验和调整。
西洋管弦乐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ppt课件

流瀑如帘,若玉带飘洒,似仙女起舞-----.
..
...
长笛奏出音乐主题:5 1 — | 2 6 — | 56 3 2 2 | 7 — —
|
.. . .. 小提琴独奏:0 5 | 12 2 6 5 | 126 5645 6 2 | 245 6. 5 |
❖九寨沟之美在于水,有大小上百个湖泊,
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近处绿水,清澈见底, 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海中, 绿色宁静的环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九寨沟 河道纵横,水流奔腾,构成数不清的瀑布, 有的细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带 飘舞,有的似银河奔泻。有的瀑布水流凌空 而下,银花四溅,震耳欲聋,有的瀑布呈多 级下跌,从山崖上繁茂青翠的树林间穿流下
入华北大学音乐系,1954年结业于中央电影局作曲 训练班。曾师从瞿希贤、罗忠镕、王云阶、瞿维、
雷振邦、李秀芳教授。一直从事电影音乐创作中,
现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的专业作曲。作有纪录片
《鲁迅传》、《巴金》、《郭沫若》、《周总理永 垂不朽》(合作)等;故事片《孤帆远影》、《枪从 背后打来》、《内当家》(合作)等;电视剧《她没 有眼泪》、《漂泊者》等;器乐曲有高胡与乐队
西洋管弦乐队的几个乐器组别
弦乐组乐组:长笛、短笛、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英国管、萨克斯等。
铜管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
打击乐组: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军 镲、三角铁等。
定音鼓
大军鼓
小军鼓
三角铁 军镲
钢片琴
------
九寨沟既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 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九寨沟位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 中南部,由于过去交通不便,这里 几乎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仅 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 岭之中,九寨沟因此得名。
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之异同--以郭文景《愁山空》为例

黄钟大吕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之异同——以郭文景《愁山空》为例■ 严 岩 中国药科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摘 要〕 竹笛协奏曲《愁山空》是郭文景的代表作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乐队编制配器法,蕴含了不同的音色想象。
对于主题的表达,两个乐队在表现上既有相同的部分,亦有不同的特点,彰显出作者对两种乐队在音色上、音响上、创作技术上的深刻解读。
本文从对该部作品的分析出发,探究两种乐队在同一部作品当中所存在的差异,总结两种乐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愁山空》;协奏曲;配器;和声自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在当代众多的作曲家手上发扬光大,音乐创作领域逐渐走向繁荣,开始逐步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站稳了脚跟。
纵观我国当代几位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虽然他们的作品在技巧、风格上各有不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同样的特点——将中西方音乐创作思维进行有机结合,而郭文景作为其中之一,其作品饱含中国韵味,个性鲜明。
一、作品简述《愁山空》原为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郭文景在创作之初力图在这部作品当中改变竹笛在传统音乐当中的性格特点,给予其不同于以往的戏剧性、悲剧性,深入发掘中国民族乐器的内在表现力,拓展出一条民族音乐发展的有效之路。
1995年,作者在改编中对其整体结构方面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而是在和声、织体层次,乐器的替换上进行了深度的思考,经过改编过后的管弦乐版本在保留原有作品宁静、悲壮、灵动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作品以新的审美体验。
二、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版本之间的对比研究在音乐上,《愁山空》这一主题采用了民族管弦乐与管弦乐的不同表达方式,因而导致两种版本之间的差异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种:1.不同的乐队编制每一部作品,作曲家在创作之初都会构思其音色因素,考虑其风格、内容、演奏法等方面的搭配,从而决定其作品所使用的乐队规模和乐器之间的搭配情况。
乐队编制的选定与其音色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37黄钟大吕38(1)民族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乐队编制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形式。
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上课讲义

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摘要:我国民族乐队发展至今,无论是在作品的创作、演奏技术的提高还是乐器的改革等方面都可谓进人到了一个极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国人的努力、世人的赞许都使中国音乐达到了空前的局面。
关键字:管弦乐队,排列,音乐,发展史,编制,规模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出国演出,外国西洋管弦乐队到中国来访,出现了频频交往的好势头,无疑这对中国繁荣音乐文化市场,提高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器乐演奏水平,以及增强中国观众的音乐文化修养,都会有很大的促进。
一、发展史不同中国民族管弦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从原来的五六种开始,到了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到了十多种,到了秦汉至南北朝时由于多族人民的频繁交流,又增加了笛子、箫、琵琶(犹抱琵琶半遮面)、腰鼓等等。
从后的历程中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器基本上达到了完整,到了二十世纪又有了新的乐器如箜篌、粤胡、书鼓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研制出了一些乐器如革胡等一些中、低音乐器。
我国也有些乐队如唐代比较出名的燕燕乐队,还有西北乐队、西南芦笙乐队等等相比于中国的民族管弦音乐,西洋管弦乐大部分起源于欧洲,在17世纪以前管弦乐一般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战争、狩猎、庆典、祭祀、娱乐等等,到了17世纪才有了最原始的管弦乐队,无一定之规。
到了18世纪由于乐器性能的改进,如小提琴的加入形成了管弦乐队的雏形。
18到19世纪海顿和贝多芬完善了一些小中型管弦乐队上的应用,从而形成了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19世纪柏辽兹、瓦格纳等人在管弦乐队的应用上将编制扩大到3管、4管并加入了踏板竖琴。
到了19世纪末拉威尔等人又完成丰富了他们的交响乐。
到了20世纪又将乐队扩充到了4管5管的最大规模,后来又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今天的西洋乐队。
二、规模大小的不同现阶段西洋管弦乐队的规模,由小到lO多人大到100人左右构成.小规模乐队用于伴奏或演奏重奏作品,大规模乐队主要用作纯交响乐的演奏。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乐队和民间乐队。
然而,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西方音乐的影响,才真正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管弦乐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许多专业的乐团和民间乐团在全国各地涌现,他们演奏传统和现代的曲目,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与西方交响乐团相比,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水平和普及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由于缺乏国际交流和跨文化合作,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国际影响力也有限。
为了提高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水平和普及程度,需要加强音乐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并加强与国际音乐界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总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加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理性与感性的对话——西洋管弦乐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文化差

都 很 不 理 想 。 中 国观 众 喜 欢 民 乐 多种 组合 的演奏形 式 , 如独奏 、 重奏、 协 奏
乐队” 彩绘浮雕砖 , 共有舞者 六人 , 演
奏者二十二人 , 配合默契 , 他 们 所 配 置
等组 合 演 奏 形 式 ,这 些 演 出形 式 更 能
显示 出 中 国 民乐 的丰 富 多样 。当然 , 大
乐 器 种 类 繁 多 , 常 根 据 演 出 曲 目 的 需
要 而作 调 整 。许 多 中 国 民族 乐器 的特
殊功 能 在交 响 乐队 中都 不能 发挥 出 来 。① 因 此如 果 “ 交Ⅱ 向乐 队 化 ” 了, 中 国
菲 士借 音 乐 的力 量 .驯『 服魔 鬼 并 从 地
狱 救 出 自己 的妻 子 , 所 用 过 的竖 琴 、 七
弦 琴和 笛 子等 乐 器 为人 们所 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几千 年 前 .我 国 古 代 的 “ 交 响 乐
民族 乐 器 的优 美音 色 与 特 殊演 奏 技 法 就 会 被 削 弱甚 至 被 抹 煞 掉 ,其 多样 性 和 音 色 的 丰 富 性 等 特 点 也 发 挥 不 出
来 。假 如 按 交 Ⅱ 向乐 队 的 固 定 编 制 , 民族
击拍板、 弹琵琶、 吹筚篥、 击铜 钹 、 吹 贝 乐 等 。 这 些 图 像 生 动 地 再 现 了 唐 末 五
乐 队要 么 将 许 多 乐器 都 编 入 乐 队 具体
位置 , 使 其 规模 无 限扩 大 ; 要 么 会 阻 止
一
的, 在 西 洋 管 弦 乐团 中极 少用 的 , 即 使
队的 发展 呈 现模 式 化 。 在 多 元化 并 存 的今 天 , 发 展 民族 乐 队 的多 重性 、 多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作者:赵博
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0期
摘要:指挥艺术是具有共性的,在基本原理上,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的指挥职能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但也有着“音响文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本文从乐器性能的不同、声部构成原理的不同、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的不同、演奏曲目文化积淀的不同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异同
一、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的形成
“指挥是乐队的核心与灵魂”,这句经典名言道出了指挥家在乐队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在探究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异同之前,我们需要对二者形成做简要阐述。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且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与此同时还拥有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是著名的爱好音乐的皇帝,盛唐音乐的繁荣,为今后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玄宗演奏羯鼓极为出色,他曾说过:“鼓为八音之领袖。
”他曾在“梨园”组织了三百人的乐队,音响齐发中凡有一声失误,一定会发现并予以纠正,据此推测,唐玄宗很有可能是一边击鼓一边指挥乐队。
另外我国后世戏曲“文场”、“武场”乐队均由“鼓佬”起着“指挥”作用,有可能是一种历史传统的延续。
由此可见,我国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便有了類似“指挥”产生。
我国拥有民族管弦乐的专业化指挥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拥有了专业、专职、专任民乐指挥家。
20世纪20年代初由上海“大同乐会”倡导并实践民族音乐器乐化之后逐渐形成的共识。
从那时起,乐队人数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六十人,时至今日乐队人数已经近百人左右,人数的变动使得称谓也随之发生变化,称谓上也由“国乐合奏”、“民间器乐合奏”、“民族器乐合奏”逐渐演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
(二)西方管弦乐队的形成
欧洲交响乐的诞生则是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宗教音乐、歌剧音乐发展到18世纪的室内乐、管弦乐、交响乐。
交响乐历经了四百余年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乐种,并逐渐被世界各国乐坛广泛认同。
欧洲专职指挥艺术的诞生,如果从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路易斯·施波尔(Louis Spohr,1784~1859)于182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次面对交响乐队执棒指挥算起,其历史不足二百年。
专职指挥作为交响乐不可或缺的部分,顺应了管弦乐队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作为一项艺术专业独立出来,指挥这一新生事物很快得到欧洲音乐家的青睐,同时得到世界乐坛的公认,迅速地传播、蔓延到世界许多国家。
二、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指挥艺术是具有共性的,在基本原理上,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的指挥职能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但也有着“音响文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在这里“音响文化”是指器乐艺术形式和作品内涵深度与指挥家、演奏家的艺术水准综合于一体所体现的听觉艺术的高层次文化。
(一)乐器性能的不同
我国的音乐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乐器制造亦是如此,都是通过作坊式的手工制作来完成,乐器种类繁多,个性极为鲜明,色彩性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传统音乐更是一座无比丰富的资源宝库。
但缺失科技含量,各色乐器相互之间的音色较难融合,不同乐器遵循的律制也不同。
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中受到律制的影响,指挥需要调控“音准”问题,还要协调音响平衡与音色的关系,同时还要力求准确诠释作品的风格特色。
由此可见,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工作的难度非常大。
尽管如此,现今社会只有中国才有条件成立具有东方情韵的、民族文化特征鲜明的“民族管弦乐团”,这一点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想做而做不到的。
西方的音乐文化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乐器制造业的工业化、机械化程度发达,生产的乐器产品科技含量较高。
生产出来的乐器均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设计统一制造,木管、铜管乐器一律用“按键”调控音律,因此西方管弦乐队在演奏的过程中,群体音色协调一致,指挥只需要全力以赴地诠释乐队演奏作品风格的内涵和深度即可,不需要去过渡顾虑乐器组合和乐队编制事项。
(二)声部构成原理的不同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种类繁多,且个性鲜明,声部构成主要分为:分吹、拉、弹、打。
其中弹拨乐器如扬琴、古筝、柳琴、琵琶、阮、三弦、古琴等会在较大型乐团中作为特色乐器使用。
当特色乐器组成一个声部时,由于预期本身的发音、律制、材质等问题,在加上各自的技法丰富,发音体形式多样,使得这些乐器较难融于一体。
西方管弦乐队中,弹拨乐器只有竖琴,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声部,只能依靠拉弦乐器拨奏。
民族管弦乐队的拉弦乐声部中的高胡、板胡、二胡等乐器,由于缺乏“黏合度”,因此在实际演奏中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替代。
管乐声部则以高、中、低成组的竹笛、笙、唢呐构成主体,乐器本身各具特色,演奏技法差异也很大。
目前就民族管弦乐队乐队编制和乐器组合而言,存在的缺陷在于声部音群上有着“散、混、杂”的问题。
西方管弦乐队除木管、铜管乐器在制作原理上几乎是统一规范标准外。
拉弦乐器则更为规范,它作为乐队的基础声部,不论是外观、颜色、还是材质、形制都完全统一,发出的群声音响同样协和一致。
乐队中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四大声部,在实际的演奏中整体音响十分平衡,演奏色彩虽各异却相对协和,由此可见,西方管弦乐队具有更为宽泛的表现空间。
(三)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的不同
民族管弦乐队为适应民族风格的需要以纯律为主,还包括三分损益律和十二平均律,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丰富多样,乐器技法以吟、猱、压、颤和滑、抹技法等大量应用。
西方管弦乐队是严格按照十二平均律标准执行的,民族乐器的技法在西方管弦乐队中,在原则上是不能出现的。
由此可见二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例如传统古曲改编的《月儿高》这部作品,西方管弦乐队的指挥家将作品中的特性变音升fa改为还原fa演奏,这样就让本有韵味消失殆尽,因此破坏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以及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如果指挥对民族器乐的性能、技法表现没有作详实的认知,是不能把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色彩、音响和乐曲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演奏曲目文化积淀的不同
目前,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历经了六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但从发展的現状来看,民族管弦乐队的基础还较为薄弱,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不够丰富,作曲家在创作时,写作技法也处于实验探索阶段,诸多民族管弦乐团队排练演出处于试奏新作品的状态,现实中乐队的声部配置参差不齐,作品很少交流共享,在加上经典性的乐队作品更显得稀少。
因此还没有发展为规范化、定型化的乐队,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处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有一个乐队定型、作品积累、乐器改革的这样一个文化积淀过程。
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指挥家在选择音乐会演出曲目时往往“捉襟见肘”,回旋余地很小,常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专业的民族乐团向着少而精且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非职业民族乐团特别是校园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他们的发展壮大为民乐事业持续繁荣创建了雄厚的基础。
但他们也迫切需要大量优秀的乃至经典性的民乐作品涌现。
同时,也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能力强的民乐指挥家来提高、巩固非职业民族管弦乐团队的整体水平。
西方管弦乐队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有代表性的著名作曲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同时形成不同乐派。
如我们熟识的古典乐派、浪漫派、印象派、民族乐派、现代派等;以及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如:海顿、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格林卡、柴科夫斯基、巴托克等。
欧洲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在曲目分类上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从作曲家到作品,这些名作名曲已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淡化了“国籍”而突显出“国际化”的特征。
三、结语
通过对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的音响文化进行简要的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之中也包含着各自的长处。
如何通过排练有实效地进行扬长避短式的音响整合和音色调控,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道十分棘手的难题。
所以,民族管弦乐的指挥
需要有独特的创造性,绝不能简单地将交响乐指挥某些特有的理念、排练手段、排练方法和排练习惯生搬硬套地运用于民乐合奏的排练。
[参考文献]
[1] 刘再生.指挥实践的理论升华—简评朴东生《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J].人民音乐,2013,11.
[2] 朴东生.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5.
作者简介:赵博(1980-),男,河南新乡人,研究生学历,河南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