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xx年xx月xx日•引言•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现状•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现象分析•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策略探析目•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前景展望•研究结论与不足录01引言中国公共电视频道在传媒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关注,但存在发展缺位的问题。

研究背景: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共电视频道的角色和重要性。

研究意义:分析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可行的策略和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对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后果。

研究框架从宏观政策、中观产业和微观个体三个层面,对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与框架02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现状公共电视频道是指由政府或非营利性机构主办,以服务于公共利益、传播文化和信息为宗旨,通过无线、卫星或有线网络传输的电视频道。

公共电视频道具有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性、独立性和文化教育性等特点,它们以传播公共信息、推动文化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

公共电视频道的定义公共电视频道的特征公共电视频道的定义与特征国际公共电视频道的代表包括英国的BBC、美国的PBS和日本的NHK等,这些频道以高质量的节目和专业的运营管理赢得了广泛的观众认可和影响力。

国际公共电视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是典型的公共电视频道,自1978年开播以来,它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多种节目类型和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国内外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比较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探索发展公共电视频道,先后推出了多个以文化、教育、科技和体育等为主题的专业频道,同时地方电视台也开办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频道。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公共电视频道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节目质量不稳定、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我国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电视台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地方电视台频道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向社会传递着各种信息和文化,包括新闻、娱乐、教育等多种内容。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会信息化的加快,地方电视台频道面临着频道品质不高、受众缺席等问题,亟待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选题旨在探讨我国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地方电视台频道的质量和受众覆盖率,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地方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我国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分析地方电视台面临的困境和影响。

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推进专业化的方法,以期提高地方电视台频道的质量和受众覆盖率,进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深入探寻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的成因和表现。

同时,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并开展实地调查,以获取一手资料,分析受访者对地方电视台频道质量和受众覆盖率的看法,评估当前广大观众对地方电视台的需求和期望,为下一步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推进专业化的方法提供参考。

三、计划及进度安排1.计划安排第一步: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分析地方电视台频道专业化受众缺席问题的成因和表现,以及面临的困境和影响。

第二步: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分析受访者对地方电视台频道质量和受众覆盖率的看法。

第三步:基于收集的文献和实地调查数据,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推进专业化的方法,为地方电视台频道的质量提高和受众覆盖率提升提供建议。

第四步: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2.进度安排第一周:确定选题并完成研究计划。

第二周:搜集相关文献和资料。

第三周:设计调查问卷。

第四周:开展实地调查。

试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失衡播出的现状及对应策略

试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失衡播出的现状及对应策略
还是保证 广播 电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之一。因 2 我国广 播电视节 目播 出平衡 的具体策略 此 ,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的平衡性对广播 电视 系统 的发展 至关重 综上所述 ,我 国广播电视节 目播 出情况存在很 大的弊端 , 主 要 。一般而言 , 广播 电视节 目 播 出往往会在 内容 、 地域 、 语种失衡 要表现在 内容失衡 、 地域性失衡 以及 播出语种失调等方面 。针 对 等方面发生失衡现象。因此 , 本研究 对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过程 中 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的内容 、 地域性和语种 失调等 问题 , 我 们需要
广播 电视传播系统的关 键环节之一是节 目播 出 , 节 目播 出既 步丰 富和传承少数 民族语言的文化 。尤其是 在面临很多世界性语 可 以考察广播 电视系统 的技术 , 还可以检验广播 电视对广大社会 言濒 临灭绝 的情况下 , 广播 电视更 应该更多 的播 出以少数 民族 语 公众的服务 质量 。由此可见 , 节 目播 出的重要性 。同时 , 节 目播 出 种 的节 目, 从而正值体 现广播 电视的责任 和价值 。
以划分为东部 、 中部和西部三 部分 , 这一划分界 限在电视节 目播 围内播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少数民族语种节 目, 同时还要提高少数 出方 面也得到 了明显的体 现。而且 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在这三个 区 民族语种节 目的制作质量。满足各个 民族语种 的需求 。在 广播 电 广播 电视公共服务 检查 的基本原则和基本 战 域内出现了明显 的失衡现象 , 一般而言 , 呈 现阶梯性 , 即东部地区 视节 目播 出过程中 , 节 目播 出好于 中部地区 , 中部要 强于西部地区。在东 、 中和西部之 略是平衡各个语种播出。 间的经济 发展情况存在很大 的不 同 , 在对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情况 3 结 论 我 国是一个 多民族 、 地域范 围非常广 的国家 , 这使得 我 国的 进行 调整 的过程 中 , 需要结合 当地 的情况进行调整 。而相关研究 发现 , 东部地 区的电视节 目播 出情况 和东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存在 文化非常的丰 富。 而广播电视传 播对 文化的弘扬起到关键性 的作用 , 所 以广播 明显的失衡现象 。在 中部地区 , 节 目播出较为均衡 ; 而在西部地 区 节 目播 出也需 要加强 。通过 均衡地域性 的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情 电视传播 系统 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而节 目播 出又之间关系到我 况, 可 以促进公共服务 的公平性和一体化 。 国广播电视传播系统的正常运转 。 但是 , 在我 国广播 电视节 目播 出过程 中存在播 出内容 、 地域 1 . 3 语种的失调 。 根据相关统计 , 广播电视共使用 了 4 2 种广播语 和语言失衡的问题 。对广播电视节 目播 出内容 、 地域 和语言失衡 言, 包括重要 的少数 民族语言 、 典 型的地方方言和外 国语言 , 其 中

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摘要】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面临着观众数量下降、内容同质化严重和新媒体冲击等困境。

为了优化传播效果,可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创新能力、拓展传播渠道和加强与新媒体合作等路径。

在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需要不断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坚持内容创新和品质提升,以及密切关注观众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望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就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困境、优化路径、观众数量下降、内容同质化、新媒体冲击、内容质量、创新能力、传播渠道、新媒体合作、发展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形式在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着诸多困境。

广播电视台长期以来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在受到严重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从观众数量下降的情况来看,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收视率持续下滑。

内容同质化严重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困境的一大难题,大量重复、低质量的新闻内容导致观众失去兴趣。

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广播电视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成为当下广播电视台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优化路径,旨在为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崛起,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观众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与此广播电视台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不足,难以吸引观众关注。

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广播电视台带来了冲击,传统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不足凸显出来,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服务问题刍议

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服务问题刍议

摘要: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服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内容取向的异质化、目标选择的功利化、受众主体地位的模糊化、公共电视频道职能的偏离化。

本文分别就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服务当前所面临的这些主要问题展开探讨,以推进和完善我国电视媒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电视媒体;公共服务;问题;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带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履行的职责[1]。

电视媒体作为和公众联系紧密、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其所提供的服务是由各种节目与信息组成的精神文化产品,而其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电视媒体也应当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我国目前所要推进的电视媒体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的、以满足农村的基本视听权益为重点、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面向所有的社会公民,满足其生活与消费的基本需要,其性质是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即任何一个公民在自愿的情况下都可以享受的服务[2]。

然而现实状况是,相对于政治层面与市场层面,提供公共服务难以带来直接的、显性的经济利益回报,因此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行为走向异化,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内容取向的异质化电视媒体既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就应当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以保障公共利益作为媒体的“立业之本”。

社会公众既包括主流精英分子,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比如农村人口、老年人群体、少年儿童、农民工、残障人群、服刑人员等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种新闻体制、何种媒体所有制,媒体具有公共性进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都得到一致认可。

然而现实环境中,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内容异质化趋势明显,公共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共利益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内容低俗化:误将“公众兴趣”当作“公共利益”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迫于经济压力,不少电视媒体出现新闻娱乐化、娱乐低俗化倾向,目的是提高收视率以吸引广告主投资。

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公共频道是中国广播电视集团旗下的公共频道,成立于2004年,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向观众传递新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然而,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电视节目观众群体逐渐减少,观众对公共频道的关注度也在下降,如何提高公共频道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成为了重要问题。

同时,国际上发展成熟的公共电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一员,通过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文艺节目等形式,为观众带来更高品质的视听体验,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研究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媒体机构自身的发展道路,也涉及到全国范围内公共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的转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频道和公共电视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 分析中国公共频道的现状和问题,探讨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从节目制作、受众定位、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的转型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4. 借鉴国际经验,比较研究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的进程和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公共频道、公共电视的研究,了解其理论和实践情况,结合中国公共频道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的探索和分析,为公共电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中国媒体机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思路。

此外,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公共传播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我国公共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探索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探索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探索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公共电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传媒平台之一,它在国家文化传承和国
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视以其独特的声像语言在国
内形成强大影响力的媒介形态。

然而,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电视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如何在新媒体
时代下,维护和发展公共电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分析当前我国公共电视频道面临的困境,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以及专题访谈法等研究
方法,对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
探究,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策。

【研究内容和步骤】
一、我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分析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困境;
三、比较分析国内外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方向;
四、探究我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创新发展路径;
五、提出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相
应的对策和措施。

【可行性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公共电视生存和发展问题对于今后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成果将对电视界界有所启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预期效果】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公共电视频道的竞争力和传播力,使其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下保持其文化和传媒作用。

同时,研究成果也将为我国公共电视频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电视媒体公共性缺失现象及原因探析——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例

电视媒体公共性缺失现象及原因探析——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为例
国 传 统 的 政 府 —— 社 会 关 系 , 构 建 了 一 种 新 型
了媒 体具 有商业 属性 。综 合 以上 两方 面 的讨论 ,
我 们 认 为 , 中 国媒 体 具 有 公 共 性 ,但 是 在 分 析 的
时候要结 合 中国国情 ,具 体问题具体 分析 ,而不 能 直 接 搬 用 西 方 的公 共 性 理 论 。
1 9 6 3年 的 皮 尔 金 顿 报 告 ( P i l k i n g t o n R e p o r t )
给广 电媒体下 了一 个这样定义 : “ 广 电媒体 的概 念 就 是 一 种 服 务 ,其 全 部 特 质 ,就 是 一 个 公 共 性

作者 简 介 :王松 筠 内蒙古 广播 电视 台 主任编 辑
中 国 电 视 媒 体 公 共 性 的构 建 是 一 个 不 断 发 展
的 、和谐 的关 系。基 于电视传媒 的影响力度有 学 者这样认为 ,当今 的电视媒体为 多种多样 的文化 样式的生存提供 了平台 ,同时也是 多种文化样 式 竞 争 的平 台 。 虽然媒体 的公共性 的基本原则 是无形 的 、抽 象 的 ,但其 核 心 表现 形式 却 是 具 体 的 、可 实 践 的。宽泛 的基本原则 为新 闻媒体公共 性提供 了理 论 依据 ;宏观 的体 制为新闻媒体公共 性提供 了生 存 和发展的制度背景 ;而话语 和文本 的实践则是 深探新 闻媒体公共性的关 键之 眼。 电视媒体 能够满足公众 的知情权 ,提供真实 和 全 面 的信 息 。而 且 内容 多 元 化 ,包 括 节 目类 型 、议题 、意见和舆论 、信息 和意见来 源的多元 性 。此外 节 目的品质和价值取 向上要有 品味 、庄 重 ,必须符合 大众 的审美 和道 德标准 。从 技术上 来说 ,电视媒 体要求必须覆盖 面广 ,能够 波及 范 围 广 ,才 能 达 到 社 会 共 享 。 在 这 里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媒体 的舆论 监督功能是 目前 中 国媒体公共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Vacancy of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and its strategies In China陈积银彭金山Jiyin Chen Jinshan Peng摘要:从电视资金来源看,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有公共广播电视之名,但无公共广播电视之实。

公共广播电视的缺位对于中国建立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笔者认为,虽然中国广播电视目前需要解决广电传媒的产业化,但更需解决广电传媒的公共频道的缺位这一问题。

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对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缺位的对策进行了探析。

目前中国推广数字电视的浪潮正好为中国的公共广播电视频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公共电视频道缺位产业化数字电视Abstract: There is no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from the view of their financing source though many so called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organization have already founded in China This Vacancy brings much harm to the our harmonious society. Broadcasting of China need to be industrialized at present, but the problem of vacancy of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system need to be settled more desperat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s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to found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in china mainly on the surf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levisionKey words: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Vacancy Industrialization Digital television一、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探析1、对公共广播电视的简要说明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学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而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成果。

比如(郭镇之,2001);(金冠军郑涵 2002);(时雪莹,2004年);(张志斌,2004年);(陆地 2004年);(吴靖云国强 2004)等等。

从其介绍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目前西方的公共电视频道是非政府的非赢利的广播电视机构,它相对于商营电视和国家政府广播电视而存在。

“公共广播电视是非政府的公共广播电视,也就是说,它的职责、传播内容、组织以及资金来源应该由公众、由社会上分散的非政府的公共体制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的公共部门决定……公共广播电视应该是非商业性的电视机构。

”1“所谓的广播电视的公共模式,就是通过一定制度的设计,以公共视听费、社会资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以此消除商业盈利的驱动力,在非商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广播电视体制,从而促进言论的自由传播,文化的多元发展,信息的可选择性、教育的繁荣和高质量节目的制作。

”21、Manfred Kops 何勇编译《公共广播电视及其经济来源分析》/jetec_new/new1/27211011.html2金冠军郑涵《论当代西方广播电视体制的公共模式》载《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学林出可以看出,判断一个广电机构是否是公共频道的主要依据是其资金收入来源。

因为资金来源基本上决定了其经营性质。

如果电视频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广告,它就受制于广告商。

而由于广告商的逐利性,那么它就会变成商业电视,其往往会削弱电视观众和听众的兴趣,如果其资金来源直接受控于政府,那么其也可能沦为政治集团争夺权利的工具。

所以要成为公共广播电视频道该广播电视台就须以不盈利为目的。

只有当其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其方可以以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民主化和服务于弱势群体以及社会教育为宗旨。

2、中国传媒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公共频道,虽有公共电视频道之实,但无公共电视频道之实尽管近年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公共频道,但这些电视台基本上是“挂羊头,卖狗肉”。

其只有公共电视之名而无公共电视之实。

国内业界对公共电视频道的认识主要是为了解决电视台过多的问题而由省级台成立的一个整合地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平台而已。

它的资金来源依然主要是广告收费,它传输的节目主要是挑选的县级电视台节目。

“公共频道是由省级电视台开办的、留出一定时段供地县播出本地自办节目的待业管理频道。

这里明确了公共频道最重要的三项内容:一是开办的机构应是省级台而不是地级台或中央台;二是频道的节目由地县节目和公共节目两块构成;三是开办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行业管理。

”3显然,目前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是只能是当前广电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异形怪物而已。

它只是各地电视台的公共频道,而不是公众的公共电视频道。

公众对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作用。

3、中国的广电性质是国营的商业广播电视台,公共广播电视频道缺位中国的传媒是由国家控制的全民所有制机构,所以便有许多人以为中国的传媒便是政府广播电视(国营)而非商营的广播电视。

比如何勇编译的德国科隆大学广播电视经济研究院Manfred Kops 的论文<<公共广播电视及其经济来源分析>>4指出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就处于国营电视的地位,如下图所示。

中国广播电视正处于国家政府广播电视这一个角(左下角),而远离了商业广播电视区域。

“我们调查的国家是:英国,美国,中国,印度,波兰和德国。

在图 S-7 中我们能看到六个国家广播电视系统的定位(综合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第392页3 谢春霖《关于公共频道的几点思考》/jxtv/jxtv5/ggcqs/2003-11-04/1067935323.html4 Manfred Kops 何勇编译《公共广播电视及其经济来源分析》视)。

点的大小表示广播电视产业的规模(人均营业收入);点的位置表示广播电视系统的收入结构,这种位置是由公共、国营和商业的比重决定的。

5 上面这种分析各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方式是很值得参考的,但是他们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国为按其分类标准,从其资金来源看中国广播电视不能属于国营广播电视,而是国营的商业广播电视。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所有电视台的盈利模式来看,中国只有国营的商业广播电视而无一家公共广播电视频道。

中央电视台的主要资金来源不是来自公众的收视费,而是来自广告。

“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

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 93%以上。

”6可以看出,中国公共广播电视缺位。

所以,中央电视台现在的盈利模式实际上已经是商业电视。

但与此同时,它在内容管理和主要行政人员的任命上还是由政府说了算,它的资产性质还是国有性质。

所以它又是国营电视。

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郭镇之指出“商业电视是指经营方法,与所有权不一定挂钩,它并不一定是私营电视;商营也不一定意味着不受政府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电视台正是一个接受政府控制的国营商业电视台。

”7“如果不是从机构的名称、而是从经营的实质上看问题,中国电视的商业化程度(不是指收入的多寡)不仅大大超过欧洲国家,甚至可以傲视北美。

如果仅仅从经济来源上看,则中央电视台是完全的商业电视台。

”8三、中国公共电视频道存在的必要必性1、从传媒经济的舆论属性来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传媒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舆论经济,它的经济价值除了自身行业所经营的价值外,还在于它对其它行业的影响而产生的价值。

要衡量作为舆论经济“火车头”的传媒的价值,我们不能仅仅从其自身行业的产出去衡量,而且还要从传媒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

如果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的传媒产业化的呼声和及其改革方案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发现了成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的迫切性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传媒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其强大的推动力量正是来自于传媒产业本身作为舆论宣传机构的行业特殊属性。

正如可以发行免费报纸,然后通过广告来巨额获利的道理一样,如果国家拥有公共广播电视频道,虽然自身部门所产生的经济产出不大,但是他们所提供的舆论价值,所提供的信息公开以及社会教化等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向民主化、信息化以及由此而带动的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则是难以估量的。

许多发达的欧洲国家都设有这种广播电视频道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2、广电改革过程中产业化不是我们的归宿,如何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才是我们的归宿。

近年来,中国有关传媒产业化探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似乎中国广电目前最大的弊病就是产业化的程并不够,广电传媒的市场化程度不够。

就此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就广电产业向市场化程度发展来说,目前广电产业化的探讨是很必要的,而且还有必要让此探讨更加激烈一些,但是广电这个行业和其它行业还是不太一样的,毕竟它是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东西。

5 Manfred Kops 何勇编译《公共广播电视及其经济来源分析》/jetec_new/new1/27211011.html6 孙玉胜《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现代传播》2002年第2期7郭镇之《关于建立省际卫星传播公司的建议》/jetec_new/new1/2721836.html8 郭镇之《关于建立省际卫星传播公司的建议》/jetec_new/new1/2721836.html l广电传媒完全商业化对中国的广电产业未毕就是一件好事。

传媒经营的收入可以多元化,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广告。

经费来源依赖于广告,传媒难免陷于被广告商控制的被动境地。

另外,长期依赖于广告,会使传媒的生产能力陷于平庸。

传媒若能生产出来很优秀的产品,完全可以用销售产品来赚钱吗?想想看,广告费最终还是要人民来为它买单的。

产品有了广告费,那么它就有需要增大其投入的产品成本,那么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而资金最却是流入到了媒体和广告商的手中。

而更可怕的是在此过程中传媒被商家和政客所左右了。

中国当前的许多贪官和商业受贿案为什么总是在案子破了之后才会被媒体所报道的主要原因就是,媒体控制过于严格,公共传媒频道的缺失,信息公开度不够,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具体表现笔者曾在论文<<试论中国传媒体制改革>>9一文已详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