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1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新浙教版八下科学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1

新浙教版八下科学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1

胸腔内 压力
气 流
向上 向外
向下 向内
增 大 减 小
减 小 增 大
进 入 离 开
小结:2、呼吸运动是依靠膈 肌和肋间肌的的收缩和舒张而 产生的。 呼吸运动实现了外界与肺的气 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是气压 差。
人肺工作原理
3、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 膈肌顶部下降 → 导致胸廓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 增大,胸腔容积增大 → 肺随之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小 于大气压 →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C、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①肺泡内的气体 交换,是指肺泡与血 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外界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血液
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 通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 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作 用来实现的。
O CO 2 2 OCO 一个肺泡 2 O2 2 CO O2 2 CO O 2 2 OCO 2 2 O2
毛细血管
呼吸时,吸进的空气都能在肺部进行 交换吗? 呼吸时,吸进的空气不能全部在肺部进 行交换。这主要是在鼻腔到气管、支气管 这些空间的空气,由于未到达肺部,未能 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在呼出的气体中还含 有较多的氧气,只是氧气的含量减少了。
答:呼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肺泡气, 而二氧化碳含量低于肺泡气,这说 明了呼出气是部分吸入气和部分 肺泡气的混合状态.这一事实表明 肺换气只能更新肺泡内的一小部 分气体。
基本结构为肺泡,它仅由 肺: 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 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外界
吸气 呼吸道

呼气

呼吸运动:呼 气和吸气两个 动作和起来
呼吸运动1
膈肌 肋间 肋间 肋骨 胸腔 外肌 内肌 胸骨 体积 吸 收缩 气 变得 扁平 呼 放松 气 恢复 拱形 收 缩 放 松 放 松 收 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三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三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教材深挖
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你知道吗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典例1 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吸气
呼气
肋骨间肌肉和膈肌
收缩
舒张
肋骨和膈顶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下降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回升
胸廓前后径和上下径
增大
缩小
胸廓容积
扩大
缩小
肺的状态
扩张
收缩
肺内气压
气压降低,低于大气压强
气压增大,高于大气压强
气体进出
气体入肺
气体出肺
气体进入肺和肺内的气体被排出,肺就与外界完成了气体交换,如表所示:
吸气和呼气的原理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扩张和收缩 吸气和呼气。教材深挖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主要由左、右支气管的树状分枝以及肺泡管末端的肺泡组成
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教材深挖(1)呼吸与吞咽:咽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空气通过咽和喉进入气管,而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
(2)会厌软骨保证呼吸和吞咽正常进行:在喉的上部有一块软骨,叫会厌软骨,能保证食物和空气各行其道。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食物未吞咽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畅通
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生物教案: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教案: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教案: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呼吸肌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1. 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也是空气进入人体的第一站。

它内部有许多纤毛和毛细血管,能够过滤灰尘、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同时还能加湿和加热空气。

2. 喉喉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通道,涉及到人体呼吸和咽喉活动的协调。

喉内部有声带和杓状软骨,它们对空气通过时的阻力和振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发出声音。

3. 气管气管是一个管状结构,它将空气从喉传送到支气管。

气管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软骨,可以保持气道的通畅,防止其坍塌。

4. 支气管和肺气管分为左右两个分支,分别进入左右肺,形成支气管。

支气管进一步分支为细支气管,直至最细的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二、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人体呼吸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和调节酸碱平衡。

1. 供氧呼吸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向体内提供氧气。

通过呼吸,我们吸入氧气,它经过呼吸过程中的气道和肺泡,最终进入到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为细胞呼吸提供所需的氧气。

2. 排出二氧化碳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二氧化碳,呼吸系统负责将其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和肺泡壁进行物质交换,从血液中进入到肺泡中,最后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维持了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3. 调节酸碱平衡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或减少时,呼吸系统能够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使血液的酸碱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三、人体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两个过程:吸气和呼气。

1. 吸气吸气是指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过程。

当我们进行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

同时,肺泡内压力降低,空气受大气压差的作用,自动进入气道,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泡。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5、 图 3-75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 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6、人的肺泡外缠着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C)
A、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7、根据图3-74,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各部分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名称:
肺泡、气管、支气管、横膈、肋骨。
(2)图中哪一部分由强而有力的肌肉组成?
试说出它的功用。
气管
连接着肋骨的肋间肌和膈肌。
由于肋间外肌和膈的 舒缩活动,使胸腔容 积有节律地扩大和缩 小。引起肺被动地胀 缩,形成肺内外压强 差,从而使气体进出 肺泡,实现肺换气。
减小
增大
离开
隆起 舒张
向下 向里
舒张 收缩
口诀: 肌缩胸扩氧气来, 肌张胸缩废气去。
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成分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吸、呼比较
氧气
21%
16%
少了
二氧化碳 0.03%
氮气
78%
水蒸气 较少
4% 78% 较多
多了 基本不变
多了
呼吸实质: 气体交换
①肺泡数目多
③肺泡外面布满 毛细血管。
②一层肺上泡皮壁细很胞薄有。,利于气体交④ 具换有弹良性好纤的维弹使性肺。
2、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
肺泡 O2 CO2
血液
气体交换原理是 扩散作用(高浓度向低浓度)。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 肺 组成,其中 肺 是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 咽 。肺的功能是:进行 气体交换 的场所。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
呼 舒 恢复 舒 收 向下 减 增 离 气 张 拱形 张 缩 向内 小 大 开
呼吸运动实现了__肺__与__外__界___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原理是 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 。
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
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这样就完成了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扩散运动)
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
肺泡 O2 CO2
血液
气体交换原理是 扩散作用(高浓度向低浓度) 。
肺泡适应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 一是肺泡数目极多,约3~4亿个,总面积可 达100平方米,增大了与气体交换的面积;
2. 二是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 利于气体的扩散;
课后练习
2、人的肺泡外缠着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C ) A、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第1课时
人只要活着,就会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为什么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人体内究竟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呢?动物和植物体内 也有这样的气体交换吗? 那么,人与动物、植物是 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呢?
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 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 感受气味刺激。
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验
将左手按在胸前,尽力吸气和呼气,感觉胸骨和 肋骨移动的情况。你认为胸腔体积怎样变?胸腔 内气压怎样变?
眼看手压
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吸气
呼气
胸腔 向外 扩张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讲义—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讲义—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五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知识点回顾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呼吸运动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动物的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植物的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1.呼吸的定义: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的第一个环节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2.人体的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3.呼吸运动:吸气和呼气时呼吸模型的变化吸气具体过程: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泡呼气具体过程: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体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气体排出体外注: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所形成的压力差是推动气体进出肺部的动力。

在吸气结束尚未呼气的一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实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原理:同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中氧气浓度高,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浓度低,所以氧气从肺泡到毛细血管中去;肺泡中二氧化碳低,周围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所以二氧化碳从周围毛细血管到肺泡中去。

这样就完成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3)运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易于运输氧气。

(4)结果:血液成分由静脉血(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颜色暗红)转变为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高,颜色鲜红)基础巩固1.关于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B. 呼气时,肺内气压相应增大C. 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D. 呼气时,膈顶部下降【答案】B【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2.下列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是()A. 皮肤B. 胃壁C. 血管D. 肺泡【答案】D【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3.人体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时,有关膈肌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B. 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C. 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D. 膈肌收缩,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答案】A【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4.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OCO2 O2 2
侧的 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毛细血管
知识提肺泡炼适肺于泡气的体结交构换特的点结构特点:
a、肺的基本结构为肺泡,一个肺由很多 的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 场所。
b、肺泡壁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外 面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毛细血 管网与肺泡上皮紧贴在一起,结构很薄, 有利于气体交换。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小游戏
让我们来这样做:像游泳时憋 气,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 比一比看谁憋气时间最长,然后谈 谈感受?
呼吸运动: 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合起来 呼吸运动实现了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
自主学习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课本P100和P101 相 关内容,请完成学案上 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牛刀小试】 相信自己,你准行!
1、“用鼻子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主要
理由是
( A)
A、鼻腔对空气具有清洁、温暖的作用
B、鼻腔中的黏液具有消毒作用
C、鼻腔与口在生理上本来就有分工
D、用鼻呼吸,鼻才能感受各种气味
2、如图所示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
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请据此图回
答下列问题: (1)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肺 (填
多了
【问题】为什么人呼出的气体中二
氧化碳增多而氧气却减少?
外界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OCOOC2 OC2O2OO2C222O一2个肺泡 OC2 O2 O2 毛细血管
肺泡
血液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外界
肺肺泡泡内内气的体气交体换交的换动,力?OOC2OOC2 OC2O2OO2C222一O2个肺泡
是通过气体分子从高 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

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1 (浙教版)

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1  (浙教版)

5、右图是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开始时U型管中液面相平,经过一段时间后发 现U型管液面 ,实验说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 中进行。
6、对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能释 放出来 B、呼吸作用属于分解反应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 化碳
D、呼吸作用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呼吸运动:
呼气和吸气
---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
膈肌
横膈
外 肋 间肌
内肋 间肌
肋骨
胸腔 体积
胸腔 内压 力
气流
吸 气 呼 气
收缩 放松
变得 扁平 恢复 拱形
收 缩 放பைடு நூலகம்松
放松 收缩
向上升及 向外移 向下降及 向内移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进入 肺部
离开 肺部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课堂一练:
1、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和 , 其中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 实现的。呼吸运动由 和 两个 过程组成。
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 ) A、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咽→喉→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 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如图所示,氧便由肺泡 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 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从肺泡进入血液以后,绝大部分与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体循环,将氧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 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 毛细血管时,如图所示,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 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 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从肺泡进入血液以后, 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体循环,将氧输 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里。
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 完成的,吸气时肺泡内氧气的浓度 肺 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二氧化碳的浓度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填“大 于”“小于”“等于”)
5、右图是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开始时U型管中液面相平,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U型管液面 ,实验说明呼吸作 用在生物体内的 中进行。
6、对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能释 放出来 B、呼吸作用属于分解反应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 化碳
D、呼吸作用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几环节?
思考: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1、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最 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八有机物中的 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 多步骤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葡萄糖(C6H12O6)+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
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 鼻腔 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 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 同通道 气体的通道,由软骨作支架 管壁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 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呼吸道:
喉和气管 支气管
肺: -肺泡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点特点:数目多、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 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 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课堂一练:
1、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和 , 其中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 实现的。呼吸运动由 和 两个 过程组成。
2、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 ) A、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咽→喉→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3、吸气刚结束、呼气将开始时,胸腔内 的气压与大气压的大小关系是( ) A、胸腔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胸腔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胸腔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D、无法确定
演 稿

1

2 3
后 等
/fuzhou/xinwen/201604285607.shtml 六甴夻
2、呼吸运动: 呼气和吸气 ---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
膈肌 横膈
外 肋 间肌
内肋 间肌
肋骨
向上升及 向外移 向下降及 向内移
胸腔 体积
胸腔 内压 力
气 流
进入 肺部
吸 气 呼 气
收缩 放松
变得 扁平 恢复 拱形
收 缩 放 松
放松 收缩
增大 减小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