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明性阅读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实用性阅读的教学所谓实用性阅读,是相对于文学性阅读而言的。
文学性阅读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实用性阅读则旨在培养一种为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用性阅读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这几类文章:说明性文章、新闻、科技作品、非连续文本、简单的议论文。
课程标准从第三学段开始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文本。
初中阶段,实用性阅读的文本更为多样,加上了新闻、简单议论文、科技作品等。
这里重点说一说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兼及其他实用性文章。
1.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说明性文章,是在向人们传达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严谨的、科学的、不容臆造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实用性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介绍景点及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文章,如《三亚落日》;一类是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如《恐龙》。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第四学段目标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和“获取主要信息”。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自然常识课。
因此,对于此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1)说明的顺序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读者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
比如,《三亚落日》作者按日落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说明海南三亚夕阳滑落时的景象;《烟台的海》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构思行文,说明北面临海的烟台的海上景观;《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说明双龙洞的秀丽神奇;《航天飞机》作者运用了童话的体裁,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较为完整地说明航天飞机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春天,我国北方常遭沙尘暴的袭击,其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首先,沙尘暴造就了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孙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千克的肥沃土壤。
再次,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最后,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殖。
[说明性文章500]说明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500]说明性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27a30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1.png)
[说明性文章500]说明性文章第一篇说明性文章:水果说明性作文400字我喜欢吃荔枝、香蕉、葡萄。
但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山竹了,山竹很少见,只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商店里才有卖。
以前我没吃过,今天妈妈给我买了。
这不,这就买来了。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买水果,我们买上荔枝,我又让妈妈给我买一点山竹尝一尝。
妈妈同意了,买上了一些山竹,我们回家了。
山竹像一个圆圆的肉丸,披着紫色的外衣,带着绿色的帽子,那绿色的帽子上有圆圆的叶子做衬托,看起来可爱极了。
回到家里,我们吃完饭后,奶奶说:“今天你毕奶奶也买些山竹,我看见她怎么吃了。
”奶奶拿起山竹,先拔山竹的叶子掰下来,再用小刀把外面的皮剥下来,就露出了白花花的果肉,这果肉非常像橘子的果肉,取一颗放在嘴中尝一尝,嗯,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我一下子就吃上瘾了,一会儿就把那几个山竹都吃光了。
吃完了以后,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真好吃。
不知道在吃那一个的时候,吃到了又苦又涩的味道,让我一下子吐了出来,原来,这是山竹的皮。
你们知道么,山竹,原产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
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
都种植。
还有,山竹树可高达十五米呢,而且寿命在七十年以上,甚至都比一个老人的年龄还要高呢。
山竹真是太好吃了,有机会你也去尝一尝,保证让你很满意。
说起水果,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说一个字“爱”。
草莓,不仅成熟早,可以在所有瓜果中率先上市,而且新鲜味美,酸味不大,甜味清淡,酸甜可口,还不伤肠胃。
为了了解草莓是怎样生长的,我还专门上网查看了很多草莓的资料呢,从中我知道了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洋莓,原产于南美洲。
草莓品种繁多,有2022多个品种。
草莓喜欢温暖的天气,比如春暖花开的春天,不耐寒冷。
我国的河北省、山东省和很多南方省市都有草莓的种植。
草莓的果实是球形或椭圆球形。
成熟的果实红艳艳的,表面疙疙瘩瘩,附有许多小种子,小时候我还以为那是很多的芝麻粘在上面呢。
草莓的果实鲜艳红嫩,柔软多汁,甜酸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等,所以有人管草莓又叫“美容果”,拿起一个放到口中轻轻的嚼动,那粉红色的汁液伴随着鲜嫩的果肉在嘴里有一种甜滋滋、酸溜溜、凉爽爽的美妙感觉,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那附在草莓表面上的小种子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说明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 说明性文本阅读时间:40分钟(一)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①2004年1月,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先后登陆火星,进行了一次探测旅行。
但是,这种旅行不是光有机器人就足够了,我们对这颗遥远的星球早已望眼欲穿,对亲临火星的探险从来就没有死心过。
②然而,那些希望不久就玩一把火星旅游的人最好还是回到地面上来。
因为不论是旅行期间还是着陆以后,都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难以承受的艰苦生活以及人身健康的诸多风险,这种超长途旅行的实现尚遥遥无期。
③首先,目前的推进方法不适合一个如此遥远的旅程,能达到这种技术要求的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
科学家考虑要使用原子发动机,但这一设想目前还处于样机阶段。
由于排除了带足用于返程的碳氢燃料的可能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太空旅行者到达火星的两年前,必须先发送一个装备有小型原子喷气发动机和液化氢油箱的返程飞行器到火星上去,以便利用火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来合成碳氢燃料。
但这一设想还只是在实验室里行得通。
若要把人的生命悬系于这样一个系统,则无论如何是靠不住的,因为这当中完全可能发生技术事故,无法确保万无一失。
1960年以来,地球向火星发射自动探测器共有32次,其中2/3因技术问题遭到失败。
事实上,在关键技术领域,一切都还在试验当中。
④另外,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万千米,最远时可达4亿千米。
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
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境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中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千米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⑤无线电通信也成了难题。
“火星上气温是多少啊?”“-120℃。
”以光速传播,太空旅行者与地球上的朋友之间这种最平常的通话也要花上大约两个半小时。
2-4群文阅读:说明性文章(方法-表达)六.10班

群文阅读:说明性文章(2-4)北碚区朝阳小学钱迎春篇目: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字图书馆》《仙人掌》《神奇的音箱》《最佳用脑时间》议题: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目标:了解文章多样的说明方法,体会并尝试运用文章有趣的表达。
课时:1课时回顾:整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文中提取的知识要点。
分组:四人小组内分别选定自主批读的文章,四个同学选的文章各自不同,选《数字图书馆》这篇文章的同学担任组长。
快速安静移位,选读相同文章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分列四个大组,确定组长。
组长职责:第一个发言,然后从右侧开始,组员循环发言;组员发言时,提醒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和笔记。
流程:一、互动平台(5分钟)导语:还记得第四单元的这四篇课文吗?今天我们继续挑战群文阅读。
1.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长负责分工和评价。
2.提取关键信息:说明文,多种说明方法,有趣的表达。
(板书)导语: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合作学习共同阅读这四篇说明文,在了解多种说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文中有趣的表达。
先请大家看看我课前做的读书笔记吧。
二、笔记范例(5分钟)笔记范式:索引+评注;分别指名读,并引导学生发现评注的角度。
范例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做评注。
范例2:体会“有趣的表达”做评注。
范例3:不仅关注了“说明方法”,还想从“有趣的表达”做评注。
导语:请同学们在你选定的课文中,找到一处语句,先读一读,想想它在“说明方法”或“有趣的表达”上有什么奥妙,然后在读书笔记单上做自主批读,时间5分钟。
三、自主批读(5分钟)群文阅读(说明性文章)读书笔记(2)索引:《》第()自然段第()句评注:(运用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情趣?)提示语:如果你需要帮助,请举手示意,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悄悄地来到你身边。
四、合作共学(20分钟)1.第一次分组交流:四位同学交流的是同一篇课文。
示范:组长发言,提醒同伴注意倾听并回应;同伴发言,可以是欣赏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评论或建议;组长回应并换一种颜色的笔在读书笔记单上做记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
全年皆会发病,但冬、春季多发。
普通感冒病毒可通过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
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就可迅速繁殖,从而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发率高,易流行。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是高发期。
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场所。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
注射应用现行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的流感灭活疫苗,可获得半年至一年的保护。
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少在公共场所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有改动)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普通感冒B.流感C.风寒D.普通感冒和流感2.下列不属于流感高发的地点是( )。
A.学校B.家里C.电影院D.单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B.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感冒。
C.流感的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D.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感冒了。
4.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小芳担心奶奶会感冒,请你给小芳提几点预防感冒的建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球体,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从赤道到地心的距离约为6378千米,两极到地心的距离约为6357千米。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大陆地壳约35千米,海底地壳约7千米。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
下层主要为玄武岩层,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为沉积岩层和花岗岩层,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2900千米。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3480千米,其外部表现出液态的性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约1000千米的固态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因此,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人们一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很强的水平晃动。
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球体,从地球的两极到地心的距离约为()千米。
A.3480B.6371C.6357D.63782.地球内部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由内到外的顺序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核、地壳、地幔3.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A.10~20B.20~30C.30~40D.40~504.“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人们一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很强的水平晃动”的原因是()。
说明性文本阅读知识

说明性文本知识二、论述性文本知识2. 论述性文本的语言特点(1)鲜明性特点:表述明确,不可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如(统编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茶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2)准确严密性特点:1概念明确;2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3判断和推理准确、严密,逻辑性强。
赏析角度: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如(统编九上)《怀疑与学问》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性。
(3)概括性特点:1用比较抽象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2语言高度凝练。
如(统编九下)《谈读书》中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4)生动形象性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赏析角度: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如(统编九上)《敬业与乐业》中的“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喻成蛀米虫、盗贼,形象地告诉人们没有职业的懒人是万恶之首,是要彻底讨伐,万不容赦的。
三、其他实用类文本知识类型知识梳理概念: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通常由标题、导消息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特点:a.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真实客观;b.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c.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d.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概念: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新闻新闻出形象化地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020 特写特点: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地刻画人物或事物。
概念: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7 说明性阅读一、【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
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
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
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
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
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
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
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
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
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字,就要替汉字编码。
B.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25个英文字母键。
C.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幕展现形式更丰富。
D.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16.请简要概括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7.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其中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15.B16.①操作最简单,但单字重码率高,输入效率低;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程度较高;③初步具备智能回复功能。
17.肯定中国打字技术发展迅速;强调中文输入法的智慧;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力。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相似)之处即可。
B项: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
与: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
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
不相符。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三个阶段”这一关键词分析概括即可。
第一阶段: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第二阶段: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
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
第三阶段: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
结合三个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二、【2018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文字当蟋蚌不再歌唱叶子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
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
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
每当需要交配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声,以期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蚌们基本沉寂了下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
考艾岛近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在夏威夷考艾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
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
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⑥聪明的蟋蟀们自有办法。
科学家发现,公蟋蟀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仅能保住性命而且能成功求偶。
在考艾岛,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为长期不摩擦,已经慢慢退化,不能用来唱歌了。
但仍有一些蟋蟀拥有正常的翅膀,它们常常如祖先一样在野外快乐地歌唱。
每当这时候,它们的附近总会有一些已经不再唱歌的公蟋蟀潜伏着,只要出现母蟋蟀的身影,潜伏的蟋蟀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母蟋蟀吸引过来,横刀夺爱,成功交配。
⑦科学家们认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15.请简要说明夏威夷考艾岛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16.请指出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17.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18.请写出你从末段划线文字得到的启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答案】15.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虫的袭击,使本物种(或蟋蟀)得以继续繁衍传承。
16.事理顺序,先果后因。
或逻辑顺序,从现象到实质。
17.结构上承上启下。
使用设问,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18.这是生存的智慧和法则,用小成本换取大利益,用少代价赢得多收获:牺牲小我,保存大我等等。
【解析】16.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事理顺序,先果后因。
或逻辑顺序,从现象到实质。
17.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三、【2018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漫话石鼓文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
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
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
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
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
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
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
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
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
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
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
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
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
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13.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14.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答案】12.A13.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14.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一段可以看出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过程,这体现历史学者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2018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阅读《百合》,回答后面小题百合①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
它原产于中国,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
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②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
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
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
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