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说明性文本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训练——说明性文本阅读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训练——说明性文本阅读

那么,平潭“蓝眼泪”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又是怎样产 生的呢?
平潭“蓝眼泪”是海洋的荧光生物所发出的蓝色光芒。夜 晚荧光生物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星星点点的,故人们形象地称 之为“蓝眼泪”。其实,白天也有“蓝眼泪”,只是人的肉眼 看不出来。
A. 3480
B. 6371
C. 6357
D. 6378
2. 地球内部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由内到外的顺 序是( A )。 A. 地核、地幔、地壳 B. 地幔、地核、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核、地壳、地幔
3. 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
离地面( B )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大陆地壳约35 千米,海底地壳约7千米。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 主要为玄武岩层,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为沉积岩层和 花岗岩层,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2900千米。它的上部也 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5.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
的岩层里……”其中,“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大多数”有远超过多数、大部分的意思,但

不是全部。如果删掉“大多数”,就变成了所有的地震都发

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这跟实际不符。这样写

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 ⁠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表述更准确,更
②二维码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信息获取方 面,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 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一下就可以存入你的手机中,不用再 进行复杂的输入;在超市购物时,扫描一下食品包装上的二维 码,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就会映入眼帘;扫描广告画 面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关网站,获取更多信息。在 快捷支付方面,出门只带手机不带现金,目前在很多城市已成 为常态。吃完饭“扫一扫”,在便利店扫码支付,甚至连买菜 也不再需要找零,菜摊上早就挂上了打印出来的二维码,无论 是消费者还是商户,都觉得“码上支付”方便又快捷。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名校期末质量监测(四)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名校期末质量监测(四)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名校期末质量监测(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 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一单项选择题。

(15 分, 每小题1 分)1. 下面各组词语中,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 爱慕.(mù) 美差.(chāi)B. 嫉.妒(jí) 人影绰.绰(chuò)C. 抵御.(yù) 胆怯.(què)D. 允诺.(nuò) 硕果累.累(léi)2. 下列各组词语中,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镜匣应接不瑕B. 妨碍心旷神怡C. 烦琐振天动地D. 碳火难以置信3. 根据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 “臃(yōnɡ) ”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 肥胖B. 家乡C. 月亮D. 鸟雀4.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而不厌.(满足)B. 余尝谓.(说)C. 诲.人不倦(教诲)D. 却只漫浪..诵读(浪漫)5. 下列词语中, 感情色彩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国泰民安政通人和B. 流离失所家破人亡C. 阴险狡诈诡计多端D. 丰衣足食民不聊生6. 临近期末, 张明仍沉迷于手机, 你认为下列最适合...用来劝诫他的一项是( )A.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B.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C.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D.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7. 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不能..用括号中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A. 他那鼻子都气歪了......的样子, 令大家非常吃惊。

(气急败坏)B. 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 必然一事无成。

(得过且过)C. 耍小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反而把事情弄糟。

(弄巧成拙)D. 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 铭记为人民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舐犊情深)8. 人们常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对书籍的喜爱, 下列对书籍的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4年秋季九年级(初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亘.古(gèn)倜傥.(tǎng)炽.热(zhì)怏.怏不乐(yàng)B.上溯.(sù)眼眶.(kuàng)缄.默(jiān)慷慨.激昂(kǎi)C.庇.护(bì)较量.(liàng)冠冕.(miǎn)拾.级而上(shí)D.驰骋.(chěng)蓦.然(mù)锃.亮(zèng)坦荡如砥.(d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裁文彩彰显人情世故B.敦实纯粹濒临一代天娇C.星辰贸然旁骛红妆素裹D.考订洋溢熏陶神采奕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庆祝“五四”的晚会上,两位同学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衣”“汗青”“婵娟”,“青鸟”“簪缨”常用来代指平民、历史、月亮、信使、达官显贵。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由三大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

D.“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大单元备课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大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文明的印记
•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文明的印 记”,由《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 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和《梦回繁华》五 篇课文组成,都是事物说明文。前两篇为教读课文,后两 篇为自读课文,因此教读课应以《中国石拱桥》和《苏州 园林》为主,引导学生运用教读课所学知识自学《人民英 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和《梦 回繁华》。这五篇课文具有以下共同点:①所选写作对象 都是具体的物体;②抓住事物典型特征加以说明,③逻辑 严密,布局结构严谨,④使用多种说明方法:⑤语言兼具 准确性和生动性。由此不难看出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使学生 通过以上文章的学习感受文明与自然的魅力,并掌握说明 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品味语言
我能体会语言 的准确性和生 动性,且进行 分析
我能找到使用 说明方法的句 子,但不能准 确判断所用方 法 我能准确判断 部分课文使用 的说明顺序
我能体会语言 的准确性和生 动性,但无法 解释
我能找到使 我找不到使
用说明方法 用说明方法
的句子,但 的句子
不会判断所
用方法
我不能准确 我不清楚说
判断课文使 明顺序的种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9课时(第九课时)
维度等级
A
概括特征 我能完全准确
的概括物体特

自我评价表
B
C
D评

我能较为完全 我不太能完 我完全不能
准确的概括物 全准确的概 准确的概括
体特征
括物体特征 物体特征
掌握方法 我能找到使用
说明方法的句
子,并能准确
判断所用方法
理清顺序 我能准确判断 每篇课文使用 的说明顺序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说明性文本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说明性文本阅读

8 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40 分钟(一)[福州市] 越来越精确的计时奥运会游泳场馆里,一场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泳池里,选手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看台上,观众们呐喊助威,为各自支持的选手加油鼓劲。

啊,前三名选手几乎同时到达,到底谁是第一名呢?这会儿谁都还不知道。

选手们背靠池壁,仰头看着场馆里的电子计分板,全场观众也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最后的结果。

成绩出来了,最先到达的运动员以0. 01 秒的优势获得了比赛的冠军!现在,赛跑、游泳等比赛不光是要争“分”夺“秒”,还要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古代奥运会的各个项目只比出冠军。

1896 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开始用怀表计时,但只能精确到0. 2 秒。

而且,这只怀表能记录的最长时间只有半小时,马拉松赛跑的时间太长,所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有马拉松运动员都没有具体成绩,只有排名。

在人工计时时代,如果两个运动员差不多时间冲过终点,到底谁先谁后,很容易发生争议。

到了1932 年的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全自动电子计时取代了人工计时,赛跑的成绩也精确到了0. 01 秒。

2016 年的里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架设在终点线上的摄像机每秒钟可以拍摄1 万张照片,能更精准地分辨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

(选自《时间的历史》,有改动)1. 下列对短文用游泳比赛的场景开头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概括了整篇短文的内容。

B. 为引出下文“计时”做了铺垫。

C. 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气氛,突出表现了“计时”精确的重要性。

D. 读者对比赛结果很感兴趣,可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读。

2. “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中,加上“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最合适的理由是( )A. 事实就是这样。

B. 说明比赛很激烈。

C. 说明0. 01 秒很短暂。

D. 说明精确计时非常重要。

3. 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结果只有排名,原因是( )A. 计时的怀表坏了。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第2版考研练习题库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第2版考研练习题库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第2版考研练习题库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汉英翻译基础知识第3章词语的英译3.1 词语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的确定3.2 词语英译与文化环境3.3 “假朋友”的识别3.4 成语和四字格的英译第4章句子的英译4.1 主语的确定4.2 谓语的确定与主谓一致问题4.3 语序的调整4.4 否定句的英译4.5 句子功能的再现第5章句群与段落的英译5.1 句群内的衔接与连贯5.2 段落翻译第6章篇章的英译6.1 广告文本的英译6.2 新闻文本的英译6.3 科技文本的英译6.4 说明性文本的英译6.5 歌词文本的英译6.6 文学文本的英译•试看部分内容绪论Ⅰ. 填空题1. 按照文本类型来分,翻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学翻译;科技翻译;新闻翻译;应用文翻译查看答案【解析】根据书中所述,文本的类型概括起来有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文本,科技报告、科技论文等科技文本,新闻报道、通讯、社论、特写等新闻文本,广告、合同、产品说明书等应用文本。

2. 就翻译方式而言,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翻译最基本的方式。

【答案】全译;摘译;编译;全译查看答案【解析】全译,指全文翻译,为翻译最基本的方式。

摘译,指根据特定目的,选取、翻译原文的一部分,从而使译入语读者更快地获得所需源语文本中的信息。

编译为“编辑”和“翻译”的结合。

3. 汉语和英语均具有的语言层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查看答案【解析】翻译单位是翻译研究和学习翻译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两种语言在什么层级上进行转换的问题。

汉英两种语言均有的语言层级为词(wo rd)、短语(ph rase)、句子(sen tence)、段落(p aragraph)和篇章(text)。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9993ceda-7164-11ec-8063-7cb59b590d7d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教案)阅读和考察说明文的重点通常包括:把握解释的对象和特点,总结解释的内容,分析解释的顺序,辨析解释的方法,理解解释的功能,品尝解释的语言。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① 说明性文字:看标题。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②事理说明文:不能仅看标题。

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注意:①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后在确定,不能只看标题。

② 不要将说明性文本中的本地描述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描述对象。

2、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1)直接筛选法: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例如,文章的标题(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全文的中心句(如苏州园林:“确保游客无论站在哪里都能在他们面前形成完美的画面”),该段的中心句,即该段末尾的总结句或连接前后的过渡句(例如,《中华石拱桥》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坚固。

)(2)综合概括:有些段落不直接表示中心句,因此需要综合全文内容,总结段落含义,最后总结和提炼。

二、概括说明的内容1.事物解释性文本:解释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原因、方法、原理等)。

三、分析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的先后。

如:介绍事物的发展历程、介绍人物生平、讲解制作过程等)2、2.空间顺序(常用的位置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按照(从结果到原因,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从主要到次要,从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等等。

经常使用表达原因和结果以及原因顺序的词语,如“原因和原因”,“第一和第二”)。

四、说明的方法及作用1列数字:准确描述事物和特征。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3.比较:通过比较,它突出了所解释的事物和特征。

4、列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

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

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4)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学段(5~6年级)(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

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