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民族英雄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南安人。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筹备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郑成功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

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殖民者凭借高大坚固的舰船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英勇的士兵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

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

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

士兵们趁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

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士兵们。

高山族的首领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

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等礼物,表示谢意。

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

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pá)、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同胞手里。

高山族同胞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大陆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兴办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同胞的孩子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关系更融洽了。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版)本文介绍说明文的方法和作用。

说明文是通过科学解说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让人们获得科学认识和知识。

为了使事物更具体化,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引用准确可靠的数字,增强说服力。

比如,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和黄河的决口次数、泥沙重量等。

另外,打比方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例如,螃蟹用四对XXX当作“挖土机”,用蟹钳当作“运土机”,说明了螃蟹足的特点。

植物不仅能提供人类氧气和果实,还能预报天气。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例如,南瓜蔓梢在晴朗天气时向上生长,但如果下垂,则表示天气即将转为阴雨。

而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如果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

南瓜之所以能预报天气,是因为它具有向阳性和向阴性的特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

风雨草生长在中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它能预报风雨。

虽然它没有固定的开花时间,但每当暴风雨即将来临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会开放。

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会更加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含羞草是一种能够预报阴雨天气的植物。

在正常天气下,只要轻触它的叶柄,叶子就会合拢,但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就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秘鲁的“晴雨花”生长在安第斯山区。

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茅草叶柄吐沫的现象出现在炎热的夏季。

这种现象被老百姓总结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松树可以预报天气。

当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的征兆。

而当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

2020春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训练 :说明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2020春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训练 :说明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超级环,未来的超级快车①你一定在动画片中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一类的交通工具,穿梭在高空中的管道里,高速往来于不同的城市之间;你也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架设在大地山川上的高铁,子弹头动车飞一般地在“半空”中穿梭。

超级环正是受此启发设计出来的。

②2013年8月12日,美国科技巨头、民营航天公司创始人艾伦・莫斯克公布了一项名为“超级环”的超音速高架轨道运输系统设计方案。

它采用架设在两个城市间的特制钢铁管道作为轨道,座舱悬浮在管道中,依靠太阳能提供动力,在管道内高速运行。

莫斯克预言,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有望在未来7~10年迎来第一批乘客。

③目前使用的常規交通工具最快的就是飞机了,一般波音客机的时速在800~1200公里,超过1220公里(音速)就会很危险一那可是战斗机才能达到的速度。

然而,超级环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

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民航飞机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堪比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

以这样的速度,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从洛杉矶到旧全山大约.643公里的路程,乘坐“超级环”只要30分钟就能到达了,比最先进的波音客机还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④有人担心,超级环如此高速,人坐在里面会不会出现头举目昡的情况。

其实,超级环是建立在一系列高科技的基础上,高速运行的原理也是极为复杂的。

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密封管道内空气稀薄、气压很低,减小了空气阻力。

设计人员也会告诉你;你绝对不会产生坐过山车的感觉。

乘坐超级环就像坐飞机样,不仅舒适安全,而且还可以使用个人专用的娱乐系统。

所以超级环有着私家车的舒适度、飞机的速度和高铁的乘坐感受。

⑤超级环的“列车”是一个如同胶囊的密封舱,每个密封舱独立运行。

一个密封舱可以搭乘28名旅客,平均两分钟就可以发出一班“胶囊车”,在高峰时段,还可以缩短为30秒一班。

如此算来,这个超级环系统每小时可以运送840名旅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一)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球体,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从赤道到地心的距离约为6378千米,两极到地心的距离约为6357千米。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大陆地壳约35千米,海底地壳约7千米。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

下层主要为玄武岩层,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为沉积岩层和花岗岩层,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2900千米。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3480千米,其外部表现出液态的性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约1000千米的固态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因此,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人们一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很强的水平晃动。

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球体,从地球的两极到地心的距离约为()千米。

A.3480B.6371C.6357D.63782.地球内部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由内到外的顺序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核、地壳、地幔3.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A.10~20B.20~30C.30~40D.40~504.“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人们一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很强的水平晃动”的原因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科技类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科技类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科技类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知识点】正所谓词不离句,一个词语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准确的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僵硬化的靠字典去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理解词语时有四种常用的方法:方法一;拆拼法有些词语如同人的眼睛、耳朵一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先分别解释每个字,然后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完整的词义就呈现出来了。

例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这句话中“训斥”一词训是训诫,斥是斥责,那么训斥和斥责就是训斥的意思。

方法二,近义词换词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意思基本不变,那么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语相同或相近。

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谁知道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中的“肇事”一词换成闹事这样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这是一种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猫》一课,“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

”要理解“尽职”一词要先找出它的反义词“失职”然后在失职的前面加否定词“不”,就知道“尽职”是“不失职”的意思方法四,联系生活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词语,也是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

例如《尊严》一文“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我们通过回想自己很饿的时候,回到家大口吃饭、大口吃菜的情景,就能知道“狼吞虎咽”的意思是“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

”【例题1】1.根据括号内的方法提示理解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突破———说明书类(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突破———说明书类(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突破———说明书类(有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说明书,完成练习。

(20分)板蓝根颗粒说明书(部分)主要成分板蓝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本品有效期为36个月。

1.板蓝根颗粒药品的主要成分是,它的药物功能是 ,药品的保质期是。

(6分)2.注意事项第6条中,“禁用”“慎用”可以互换吗?说说你的理解。

(8分)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A.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都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B.发热体温超过38℃时,可以通过及时服用板蓝根颗粒来清热降温。

C.服用板蓝根颗粒时,如果还需服用其他药品,要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再服用。

D.服用板蓝根颗粒时,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辛辣、鱼腥食物。

【参考答案】1.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36个月2.不可以。

“禁用”是禁止使用,“慎用”是指谨慎使用,并非绝对不能用。

对板蓝根过敏者一定不能使用板蓝根颗粒,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过敏体质者不一定对板蓝根过敏,但要谨慎使用药物。

3.B二、阅读《感冒清热颗粒说明书》,完成下列题目。

感冒清热颗粒说明书【药品名称】感冒清热颗粒【主要成分】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jié)梗、苦杏仁、白芷(zhǐ)、苦地丁、芦根。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
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 增强说服力。
例: • 如1905年,瑞典一艘运载铁矿的船只“英雄”号,不顾水道前头信号站
的警告,试图强行驶过大漩涡,结果被甩向岸边撞得粉身碎骨。
• (通过案例说明大漩涡的特性)
例:找出说明方法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 。
• ( 用具体的数字形象说明了绿龟长大后的体重重的特点)
•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
• (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黄河决口次数多的客观事实)
•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 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 举例子。文章为了具体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的特征,列举了黄
瓜蔓、风雨草、含羞草、晴雨花、茅草、松果的鳞片和河底的 青苔等例子,既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Ⅱ《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选段 1、根据拼音写汉字。
• 针yǎn( 鼹 ) quán( 蜷)缩 吉xiáng( 祥 )物 guàn(灌 )木丛
2、在选文第4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_袭 伸 粘 卷
3、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针鼹差不多有50年的寿命,每年6月到9月是交配期。( 列数字 )
(2)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 上它。(作比较)
(3)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 上,样子十分逗人。( 打比方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二)(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考题型】1、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考查。

【答题技巧】:A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B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C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例题精析】例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__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顺风耳:__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A. 原始社会B. 农耕社会C. 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A.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A. 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题型版全优卷2020 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明性文本阅读一、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绿地是城市之肺绿地是城市之肺。

科学实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须由约 150 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产氧才能健康生存。

在绿树成荫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 3 至 6 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____ 、、,灰尘减少 10%至 27%,城市噪音减弱。

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的调养和康复,可延长人均寿命 2 至 3 岁。

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能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也能得到增强。

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

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数量为 620 万个,经济损失达4 亿元。

如增加城市绿地,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这段话主要是围绕“ ”来写的。

2.选段的三个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阻挡过滤吸收 B.过滤吸收阻挡 C.吸收阻挡过滤 D.过滤阻挡吸收 3.与文中对城市绿地的作用表述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能为人类提供氧气B.可减少细菌、灰尘,减弱城市噪音 C.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的调养和康复 D.可使都市人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还能加快都市人的工作节奏 4.“据专家估算”中“专家”一词不能删去的原因是 ( )。

A.影响了说明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B.无法强调绿地是“城市之肺”C.无法强调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危害D.无法呼吁加大投入,增加城市绿化5.面对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二、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①跳舞草可有“灵性”了。

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它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

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像一对舞伴,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 180 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起舞。

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

②跳舞草绝对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因为它有个怪癖:如果放的是怪腔怪调的音乐,它就会皱眉,停步罢舞。

跳舞草是没有夜生活的。

在晚间,跳舞草所有叶片竖贴于枝干,像个规规矩矩的淑女,安静而眠。

③跳舞草长得像少女一般灵秀,每一根纤细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形状有点像竹叶,但质地要柔软得多。

跳舞草最高能长到半米左右,疏朗的枝叶之间仿佛蕴藏着一种灵气。

④跳舞草不只会跳舞,还能入药和美容。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记载:跳舞草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用来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对治疗骨病、风湿病、关节炎、腰膝腿痛有特别的疗效。

而用它的嫩叶泡水洗脸,能令皮肤光滑白嫩。

据说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一般都会摆上几盆,城里的女孩子也喜欢在阳台上种几盆,每天摘取几片叶子泡水洗脸,以此美容养颜。

⑤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人们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秘。

目前为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发现,跳舞草小叶片叶柄处的细胞里有一种海绵体,这种海绵体对中低频率,也就是 35~65 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⑥不管跳舞草遵循的是什么原理,它的舞姿使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看一场小草的舞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6.跳舞草听到什么样的音乐才会跳舞? ( )A.优美 B.刺耳 C.沉重 D.激昂 7.跳舞草体内的海绵体对多少分贝的声音有共振作用? ( ) A. 35以下 B. 35~ 65C. 65 以上 D. 65~ 180 8.联系上文,下列词语与加粗词语“惬意”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

A.随意 B.兴奋 C.任性 D.舒适 9.文中引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是为了说明跳舞草( )。

A.长得像少女一般灵秀 B.是一位洁身自好的舞女C.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 D.不只会跳舞,还有药用功效10. 不少人用跳舞草的叶子泡水洗脸,你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吗?( )A.美容养颜 B.治疗关节炎 C.治疗腰腿疼痛 D.治疗风湿11. 第⑤段主要写了 ( )。

A.人们一直在探索跳舞草的奥秘 B.人们发现了跳舞草会跳舞的奥秘 C.跳舞草的舞姿使它得到人们的青睐D.跳舞草的叶片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12. 读画“ __ ”的句子,联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跳舞草怀有 ( )的情感。

A.纠结B.讽刺C.欣赏D.迷恋三、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食品保鲜①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

一些新颖的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②( )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保证。

③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

其中,使用比较普遍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

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

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

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④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

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 21 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

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参数,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

例如,苹果在恒温保鲜库中可储藏 10周,而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 28周,保藏时间要高出近 2 倍。

苹果在恒温库会丧失水分,果实发软,而在气调库储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仍然如同刚入库状态。

⑤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发展。

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

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13. 短文介绍了三种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用气调保鲜技术保鲜B.可用渗进了矿物浓缩液的吸水纸袋保鲜 C.可通过分解叶绿素进行保鲜D.可用混合了高纯度磷酸钙和聚乙烯的薄膜保鲜14. 在第②段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但是⋯⋯B.不但⋯⋯而且⋯⋯C.因为⋯⋯所以⋯⋯ D.只有⋯⋯才⋯⋯1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气调保鲜技术被业界称为 21 世纪的新技术 B.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C.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本文从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国家为保障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16.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去掉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他们采取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等措施,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

B.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包装蔬菜和水果。

C.苹果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 28 周,保藏时间比恒温保鲜高出近 2 倍。

D.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17. _______ 比较文中的几种保鲜技术,你认为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技术?说说你的理由。

18. _______ 画“ ”的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9. 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

四、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地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发微信、发语音、自拍、刷屏。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勤劳的“低头族”。

控,出自日语,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

“微信控” ,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

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微信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

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微信控” 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的认同和关注,从而满足自身的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有些人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 “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损害。

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 85%到 90%是用眼过度。

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

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面对面的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对微信的依赖。

20. 根据文意,下列哪一项的做法不能有效降低人们对微信的依赖度?A.加强体育锻炼B.多尝试其他网络工具C.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D.从思想上认识到微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21.联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B.简单地说,“微信控”是指有微信情结的人C.过度依赖微信会带来很多危害D.微信是人们实现关注和被关注需求的唯一途径22. 第⑤段中加粗的“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7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4. 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 ,“晒”“刷”不断。

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

”请你运用文中的知识,告诉姐姐“微信控”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五、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味道是怎么来的?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基本味道: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