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南京市教学研究室_5
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淮师一附小
唐玉辉
97
素养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
戴铜
淮安市实验小学
王乃涛、孙孝忠、高海军、高会洲
98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蒋寿桐
淮安市新安小学
99
享受学习:基于学生自主体验的教学实践研究
张兵
盱眙县实验小学
洪涛、王广仁、田永凤、沈国酰
100
中学有效教学研究
张元贵
江苏省淮阴中学
魏清、孙立祥、王建军
93
语文学科教学中主体参与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马长根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陶卫东、李震、徐立刚、王锦起
94
区域实施“全优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灌南县教育局
刘方然
缪建山、崔子和、蔡作仁、裘玉华
95
“问题探究式”高效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与推广
王愫懿
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韩程明、孙才周
96
基于学生视界的教学行为改进研究
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名单(18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集体/申报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主要合作者
1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法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林慧敏
顾维平、成剑、杨毅静、倪晨瑾
2
南京市小学民间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高朋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曹为民、张剑辉、李建
3
高中物理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
金加锦、树士洋、颜红华、朱以秀
107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唐广泉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108
大语文教育
滨海二实小
于利军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新课程的主旨和核心价值就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
因此,选项教学成了此次高中体育课程的一个亮点,然而,选项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要遇到许多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的体育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备、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选项教学实施的现状等情况的分析,探讨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可行性及具体对策,旨在为选项教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参考。
结果得出:(1)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充沛的体育师资力量为选项课的开设提供了保证;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为选项课的开设提供了可能;学生的强烈愿望是体育课程的前提。
(2)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是可行的,选项教学必须从本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民办校选择年级选项教学比较适宜;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选择年级大班选项教学或年级小班选项教学比较切实可行;三星级以下的普通高中暂时不宜开设体育选项课。
关键词:新课程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可行性对策1前言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除了在田径类和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须各获得1学分外,可以在学校所设置的运动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如课程统得过多、管得太死;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化;教材存在“繁、难、偏、旧”等等弊端,促使体育课程势在必行[2]。
因此,借鉴高校体育选项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普通高中的具体情况,论证南京市城区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的可行性及具体对策,对促进体育选项教学的开展,推动体育课程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125
探索教学方法拓展输入渠道改进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滕家庆
邗江区教育局教研室、扬州市教研室
张利琴
126
“自由语文情趣教学”实践研究
徐晓思
高邮市教育局教科室
127
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张兰生
李岚、匡成兰、王建军、柏杨
128
科技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践
丁永真
淮师一附小
唐玉辉
97
素养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
戴铜
淮安市实验小学
王乃涛、孙孝忠、高海军、高会洲
98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蒋寿桐
淮安市新安小学
99
享受学习:基于学生自主体验的教学实践研究
张兵
盱眙县实验小学
洪涛、王广仁、田永凤、沈国酰
100
中学有效教学研究
张元贵
江苏省淮阴中学
魏清、孙立祥、王建军
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名单(18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集体/申报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主要合作者
1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法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林慧敏
顾维平、成剑、杨毅静、倪晨瑾
2
南京市小学民间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高朋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曹为民、张剑辉、李建
3
高中物理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架构与实施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陆天明
潘庭前、曹海斌、孙伏优、黄伟
4
南京一中“导师制”
南京市第一中学
吴晓茅
5
南师大附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成效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各省(区、市)论文.pdf

淮安市淮阴师院 附属中学
江苏省南通市城 中小学
常州市武进区星 辰实验学校
苏州大学体育学 院
南京市教学研究 室
泰州市口岸中心 小学
扬州大学体育学 院
“租借评价法”的创建及其对激发体 育弱势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校园“十二分钟跑”促进高中学生心 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支持性评价对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能 力的实验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对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 水平干预的实验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指标 体系研究
布点校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与发展策 略研究
关于我国实施“体教融合”的体制难 点及制度设计的研究
况分析 1985-2012 年无锡市中小学生体质健
康状况动态分析 洞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五体”因
素及调优策略 无锡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多
措并举的机制探索 教育均衡视域下学校体育由弱变强系
统化建设个案研究 优化县级学校体育组织环境的研究 基于课程领导力的普通高中体育教学
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区域性“每天锻炼一小时”专项督导 的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以南通市
挖潜增效: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 开展的有效途径
宁镇扬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育现状 的探究
曹波 孔敏亚 宋伦忠 陈志山 王小东 陈武 杨小帆 姚娟 程娟 任杰 谭文杰 王平 陆伟 程林 彭杰
常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江阴高级 中学
连云港高级中学
南京金陵中学河 西分校
常州市新桥中学
泰州市高港区教 育局
南京师范大学体 育科学学院
“棒垒球校本化实施”对我校棒垒球 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突破与超越—— 基于体育课磨课三个维度的探索与研
究 “三位一体运动处方”对高中生体能
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体育局关于公布2020年度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的通知

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体育局关于公布2020年度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1.03.03•【字号】宁教体〔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关于公布2020年度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的通知宁教体〔2021〕6号各区教育局、体育局,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有关直属学校:2020年,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校足办的关心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区教育、体育部门及全市校园足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再上新台阶,带动全市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
在2020年“省长杯”总决赛中,我市荣获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4个。
11名同学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教体艺〔2020〕5号)精神,构建南京市校园足球荣誉体系,突出改革创新、榜样示范作用,推动我市校园足球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经各区推荐,评选出2020年度全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现予公布(名单详见附件)。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校园足球工作中继续发挥标杆和示范作用。
希望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先进为榜样,努力开拓新局面,争创新成绩,为促进我市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2020年度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体育局2021年3月3日附件2020年度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一、先进个人(77人)赵文卫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李晓旭南京市财政局齐悦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万忠中共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张媛媛南京市体育局李雷南京市樱花小学张桂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于宁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陈智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黄嘉欣南京市小营小学吕金刚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张明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朱银武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周锋南京市瑞金路小学刘颖南京怡馨花园小学费健南京市生态科技岛小学常万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杨圣强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赵春亮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姜甫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于蔚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王奔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孔健南京市滨江幼儿园韩光芹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金玉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钱群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胡祥海南京市长平路小学周福斌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陶剑鸣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贾桂海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杨洲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孙静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李世刚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张国忠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朱宇南京市金陵小学郭卫星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王敬怀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赵光辉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窦林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赵辉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朱庆华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陈坤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张继安南京市东山小学冯智强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崔玉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王付勤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俞大林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杨华栋南京市将军山小学杜金文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俊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幼儿园杨波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小学李加刚南京汉开书院学校杨静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初级中学王冉南京市六合区龙池翠洲幼儿园江道辉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高金武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郝彩虹南京市长城小学张晨南京市旭东中学王荣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胡琳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余后燕南京市大厂实验幼儿园潘诚俊南京市九龙中学王宗锐南京市江北新区六一小学张恩敬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孙寅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谢庆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中心小学沈建飞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杨连炳南京市高淳区阳江中心小学赵告化南京市金陵汇淳学校吴小辉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孔德春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赵育红南京市高淳区第三中学孔月仙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幼儿园陆静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郝雷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陆江南京市电化教育馆裴舒婷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二、希望之星(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11人)周彤(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朱佳怡(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沈佳欣(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蔡文慧(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邹年鹏(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谢天浩(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朱佳劲(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王天润(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博(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曹子琪(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王子涵(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小学)三、先进单位(40家)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市弘光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南京市青秀城小学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南京市东山小学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小学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小学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中心小学南京市高淳区东坝中心小学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南京市高淳区永丰中学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1.07.05•【字号】宁体发〔2021〕64号•【施行日期】2021.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宁体发〔2021〕64号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各区教育局:现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2021年7月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快落实体育强省、教育强省建设,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融合。
以文化人、以体育人,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把促进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体教融合的共同目标,制定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
坚持机制融合。
体育和教育部门要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服务社会机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实施。
南京市教研室中学组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一、十三

全市高一语文教师
11月13日下午1:30
18中(双桥新村内,可乘60路、103、104路、15路、47路到秦虹桥站下,或者63路、301路、43路到秦淮区政府门口下。)
(注:1:00——1:20学校派车子在秦淮区政府门口接。)
主题:小班化有效教学研讨
一.两节研究课:
1.阅读课:《甜甜的泥土》
全市英语学科教研员、初一年级英语备课组长、中心组及课题组成员
11月25日上午
六合区雄州中学(具体时间见区教研室通知)
青优教学展示
课题:8A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
授课人:新闸中学徐宁
课题:9A Unit 5 Grammar
授课人:江宁东山外国语学校徐家兵
见六合区教研室通知
11月10日上午8:30
开课老师:南师附校仲忠侠
第一节:高二M6U1Project
开课老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季桢莉
第二节:高二M6U1Project
南京外校仙林分校赵丽
二、评课研讨
以下五校联合体高一高二英语教师。
南京外校仙林分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一中分校、南师附校、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11月24日上午8:15
南京一中
中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
11月21日上午8:15
九中
玄武区、白下区联片教研活动
1.研究课
课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执教:魏昕
2.研究课
课题:传感器的应用(二)
执教:孙志华
3.研讨交流
玄武、白下高一、高二物理教师
11月28日上午8:30
中华中学
高二物理教研活动
1.谈对选修3-4的教学思考
2023年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15篇

2023年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15篇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1一学期来,体育教研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以人为本,关注常态,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做简单的总结:一、教育教学方面1.学期初,多次组织全组成员学习、讨论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能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组织学习教科局关于体育教学的文件精神,本学期,体育教师制定了详细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3.在认真学习领会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地区教科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阳光体育的方案。
4.每周一上午定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全组人员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能一起探讨交流。
5.积极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学期初,对各人上课的时间,内容进行安排,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常规教学的质量提高。
6.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对体育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中的安全管理、运动伤害事故的处理进行了具体的明确规定。
7.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在我校组织的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我组按照规定要求及时上报,参评材料。
8.组织了全校性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程序规范,措施得当,及时统计上报,对测试成绩进行公示,学生达标率高。
9.全组人员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能深入教科研的研究,认真总结教学心得,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活动开展方面1.加强学生跑操训练与常规管理,坚持做到天天检查。
学校跑操领导重视,年级部主抓,班主任参与,有效促进了学校跑操质量的提高。
2.9月底成功举办了我校第二届田径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是项目设置最多,参赛人最数的一次,同时得到同行评价最高的一次。
12月份举办了庆元旦冬季长跑。
3.加强体育业余训练,合理选材,积极组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11月份组队参加县中学生男子排球赛获县初中组三等奖;10月份参加县中学生男子篮球赛比赛获初中组比赛三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教案
授课教师:蔡守龙夏晨铭
上课内容:《1、脚内侧踢地滚球《蹲踞式跳远的腾空技术》
2、原地掷界外球》
授课班级:七(2)班七年级(7)班
授课地点:田径场南侧田径场北侧
授课时间:2011-5-17 上午第二节
南京市建邺、六合区城乡中学体育联片教研活动日程安排时间:2011年5月17日地点: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
水平四(七年级)足球单元教学计划
水平四(七年级)足球教学单元
——《脚内侧踢球、原地掷界外球》课的设计
授课教师:蔡守龙授课对象:七(2)班人数:28
一、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的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掌握技术,增强体质的教学目的。
尝试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及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为手段,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的育心、育智、育体等方面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运用了新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着重培养学生在足球教学比赛中的合作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借班上课,授课班级为我学校七年级(2)班学生,根据农村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运动技能水平,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对球类运动感兴趣,但男、女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本次课的内容是
足球---脚内侧踢球,由于足球在小学开展不太普遍(甚至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足球),在以往的课上发现不少同学特别是女生足球水平较差,所以在本次课上我们注意动作学习由易到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足球的运动能力有所提高。
四、主要教学策略和特色
1、准备部分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成四路纵队分别进行各种形式的慢跑(绕“S”形跑、侧身跑、后退跑等)和球操练习,既起到了慢跑热身的效果又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带领学生进行各种熟悉足球球性练习:原地左右搓球前进、后退、脚底拖球等,使学生的脚与球“亲密无间”。
3、基本部分:
(1)、学生通过观看挂图和教师的示范(脚内侧踢地滚球),能记住动作要领;教师自制图片,更直观、更简明,辅助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本次课的内容。
(2)、两人一组原地脚内侧踢地滚球练习:①、一人踩球,一人轻踢。
体会动作,轮换练习。
②、两人互用脚内侧踢球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练习效果,尝试脚内侧踢地滚球小组比赛,促进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
(3)、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鼓励同学间相互配合和帮助,组长带领队员积极练习,教师给予基础较弱的组进行分层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其他的练习方法。
金牛湖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实践课教案
水平四(初一)第二学期蹲踞式跳远单元计划(5课时)
《蹲踞式跳远的腾空技术》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夏晨铭学生:初一(7) 人数:40 人;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努力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借助于一定的情境,开展技能学习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以蹲踞式跳远的腾空技术为主要内容,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练习,利用比较特别的器材以及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跳远运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为后续的跳远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材与学生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腾越远度越过水平障碍的一种技能。
其动作结构是助跑—起跳—腾空(成蹲踞式)—落地。
技术结构是通过快速的助跑和迅速有力的起跳,把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踏跳获得的垂直速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人体腾越一定的远度。
对发展青少年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积极促进作用,尤其对发展腿部力量,提高爆发力和弹跳力有直接作用。
本课是在学习了短跑之后编排的,通过学习既巩固之前的知识技能又为后面学习跳箱腾跃技术打下基础,所以本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对跳远技术的理解比较匮乏,大多追求动作的花样而不去深究整个跳远的技术特点。
初中生是身体发育的良好时期,而心理发育处于不稳定的分化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反映他们好动,好奇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加上本教材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容易厌倦,我将充分利用各种器材,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设计特色:
1、教学中利用引导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熟悉技术动作。
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而产生的”。
2、跳远教材由于受到场地(新场地保养)和班级人数的限制,教学中利用体操垫来解决沙坑少、练习密度得不到提高的问题,使得四组同学能同时在一块较集中的场地内进行练习,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设置有效地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4、本课还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教师:夏晨铭学生:初一人数:4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