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会徽解析

合集下载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申贻璇【摘要】全运会是国内最受瞩目的运动盛会,其会徽设计处于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的中心地位,关系着全运会的整体艺术形象的传达,乃至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运动精神.本文针对全运会会徽设计予以符号学理论解读,梳理全运会会微设计的历史发展情况,找出隐藏其中的艺术创作规律,并探究全运会会微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全运会;会徽设计;符号学;符号【作者】申贻璇【作者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青海西宁 8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1全运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盛会。

全运会从第一届开始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不断壮大力量、弘扬传统文化的竞技平台。

它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其东方民族的地域特征、繁荣发展的时代特色、魅力无穷的文化精髓汇聚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彰显出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深度文化属性。

全运会是一场集视听、感知、动静于一体的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活动的发展受文化系统的制约,具有解读历史、感悟真谛、体现个性的丰富文化属性。

黑格尔关于美的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是说理念为了观照和认识自身,将自身显示为感性的形象,艺术就是通过这一感性的形式来显现理念的真实。

所以,一个民族的艺术品从诞生到风格的演变都是以感性的物质形式来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面貌。

全运会中的视觉艺术形式由于其直观感性、易于捕捉的特点,成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独秀,能够第一时间在广大观众的眼球中占一席之地,并折射出其背后依托的相应的文化体系。

一、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历史分期全运会会徽是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是全运会对外视觉传达的形象表现,集中反映全运会的主题宗旨和艺术内涵。

全运会会徽设计已经成为全运会向世人展示的文化名片,不仅要体现出举办城市的特色,更要融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潮流,令会徽设计在符合运动会主旨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运动会会徽及设计说明

运动会会徽及设计说明

《振华学校第八届运动会会徽》设计
说明
会徽图案主要以振华的首字母“ZH”及具有振华绿色校园特色的一片“银杏树叶”经过艺术变形而成。

并将奋发向前的运动员和数字“8”有机融合,线条流畅动感。

加上三个圆组成三个运动员,也似一个众人的众。

反应出校运会体育盛会,大众参与的特征,同时表现了团结友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

会徽色彩采用了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寓意着激情;绿色寓意着希望;蓝色寓意着梦想。

象征着运动员在赛场上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实现梦想。

同时也象征着“团结、和谐、健康、奋进”的体育精神。

会徽构图新疑、简介大方、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符合当代的艺术美学要求。

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富有人性化和亲和力,更彰显出振华的文化魅力。

中国全运会会徽发展历程解析

中国全运会会徽发展历程解析

元素直接组合, 创作思维苍白, 表现方法单一,
艺术性较低, 制作缺乏规范性, 不能给人视觉上 全国运动会 ( 简称 “ 全运会会”) 微的发展史是我国体育文化 的缩影, 是体育运动会标志发展的见证, 是新中国标志发展史的重 的享受, 而更多的是那个1 3号满街、 全国皆运动 的特殊年代的历史缩影。
此, 论文 将全 运会 置 入 本
个 时 间上 从 建 国初期 至 当代 , 间上各种 社 会 因素相 互影 响的 背 空
景 中, 着重 对全 运会 会 徽的发 展 历程和 演变 成 因、 规律 以及 未来 的发 展趋 势进 行论 述 。 关键词 : 运 会 ; 全 会徽 ; 发展 历 程
前三届全运会标 志, 设计手法单一 , 构成
办了1 8 年的第五届全运会和1 8 年的第六届全运会。 3 9 97 其中第五 届会徽中,“” V 既代表了届数, 也寓意了胜利。 设计者将跑道和冉冉 升起的五星红旗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汉字 “ , 中” 代表着全 中国的运 动会。“ ” “ 的再次结合组成了 “ V 和 中” 申”, 表明了运动会 的举办 地点。 会徽用简洁的图形表明了丰富的内涵, 诠释了标志简洁形式
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我国设计意识的提高。 0 8 年代, 举 础薄弱, 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发展迟缓 , 设计水平滞后。 这届会徽 经有所进步,
由圆形的跑道和阿拉伯数字 “ ” 1 组成, 元素组合具有直观性, 采用
了 具象手法, 色彩采用传统的红绿对比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 后面的麦穗, 反映了在当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重要地位。 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组成元素, 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设计思 想提供了线索。 在激情与动乱同在的6 年代, O 举行了我国第二届全运会。 当时 政治氛围浓厚, 全国陷入了 一片红色的海洋, 当然, 标志设计也不例 外。 飘舞的红旗出现在了这届全运会的会徽中。 会徽的主体图形, 与第一届有相似之处, 同样的圆形跑道, 同样的主体阿拉伯数字和 举办年份, 在构图和形式感上以及在色彩搭配的运用上也没有太大

运动会徽标设计赏析

运动会徽标设计赏析

运动会徽标设计赏析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会标“跃”由数字16融合了“吉林”二字的字母为设计主体。

字母塑造成身穿朝鲜族七彩服的运动员形象,充分展现了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的举办地——延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图中运动员形象充满活力与朝气,显示出“跃”的深刻寓意,象征着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全省运动员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更寓意了吉林省体育事业跨越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吉祥物——“长白虎--啸啸”吉祥物是身着传统七彩服的吉林“长白虎”,人性化的动作和孩童般天真浪漫的笑容带着人性化的动作和孩童般天真浪漫的笑容,紧握右手象征着为运动员加油,伸出左手表示欢迎来自全省四面八方的朋友,体现了东道主延边人民的热情、开朗、团结和友善。

表示省运会承办地延边各族人民以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与改革创新的姿态,迎接本届体育赛事的到来。

会徽以数字“14”为创意元素,代表了第十四届运动会,挥洒的笔触效果,饱含着前进的气势与动力,奔腾的黄浦江水,凸显上海的地域风貌和海派文化的特点,勾勒出昂扬向上的运动员形象,彰显了上海人民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设计以红、金黄两色组成的数字14和运动会的“运”字的拼音字母“Y”组成的一把火炬为主要图案,其中下方以象征希望和未来的蓝色描绘出动感的SHAANXI2010,表达了陕西体育向着西部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加快步伐,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望。

红色代表热情、金黄色代表活力,喻意呼应本届省运会的主题“激情体育,活力陕西”。

此会徽以“庆”的首字母“Q”为基本元素,构成甘肃的飞天形象。

并融合了中国的“中”字元素在里面。

整体构图简单大方运动感强烈,充分体现了激情、豪迈、奔放的体育精神。

会徽以有黄土情怀的黄色和庆阳农耕文化的绿色为主色调,红色圆点代表激情、快速和谐发展的庆阳。

此款徽标由展翅的鹏鸟与升腾的祥龙组成了“自贡”的首写字母“Z”,并结合“四川、7、运动员、龙、鹏鸟、赛道等组成,其中绿色丝带演变成像赛道和飞转的轮椅,凸显出一个奋力冲刺的运动员形象,蕴体现了“人文体育”理念;,鹏鸟口含飞舞的绿丝带,残疾人健康向上、挑战自我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寓意本届运动会是一次传播扶残助残、团结友爱、健康欢乐的盛会,传递出平等、参与、自强、和谐的宗旨。

11届全运会会徽设计

11届全运会会徽设计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第十一届运动会会徽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

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十一运会会徽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方式产生。

从今年的7月30日发布征集启事起,到9月15日征集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3040件,作者涉及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组委会专门邀请国内知名平面设计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应征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经过初评、复评,经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审查,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孙大刚等集体创作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最终被选定为十一运会会徽。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十一运会组委会副主任李群,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十一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张建国,向会徽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

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延展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的寓意。

会徽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西汉时期“规矩纹铜镜”上的规矩纹饰,文化内涵深厚;会徽选用的色彩取材于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蕴含了山东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其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还分别代表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五环色彩,将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给予延伸;同时,会徽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vious Games Emblem
Design Symbol
作者: 申贻璇
作者机构: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青海西宁810012
出版物刊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8-11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全运会;会徽设计;符号学;符号
摘要:全运会是国内最受瞩目的运动盛会,其会徽设计处于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的中心地位,关系着全运会的整体艺术形象的传达,乃至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运动精神。

本文针对全运会会徽设计予以符号学理论解读,梳理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历史发展情况,找出隐藏其中的艺术创作规律,并探究全运会会徽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运动会会徽优秀标志

运动会会徽优秀标志

运动会会徽优秀标志运动会会徽是体育赛事的象征,一个优秀的会徽能够完美地诠释整个体育活动的主题与理念,为比赛增添了一份活力和青春的气息。

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形式表现、色彩搭配、寓意象征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来论述一下优秀的运动会会徽应该具备的特点。

一、设计思路优秀的运动会会徽首先需要有一个独特的设计思路。

与其他标志不同的是,运动会会徽需要传递的信息更加专业性、时尚性和活力性。

因此,在设计会徽时,首先需要充分考虑主题和意义,并以此为依据构思设计思路,力求将运动会主题和理念贯穿于其中。

二、形式表现运动会会徽的形式表现是其核心之一,它决定了会徽的整体形象和视觉效果。

一个优秀的会徽必须在形式上体现出明确的主题和意义。

运动会会徽需要具有创新性,不仅要注重表现力,还要注重时代感和美感的融合,突显青春、活力、健康的形象。

三、色彩搭配颜色是会徽表现的关键,它能够体现出一个运动会的文化内涵和活力特色。

在会徽的色彩搭配上,需要注意颜色的搭配配合,选择鲜艳明亮的颜色,将主色调安排合理,使之具有视觉冲击力,加强记忆度和辨识度。

四、寓意象征运动会会徽的寓意象征是其最核心的设计元素之一。

良好的会徽应该能够深入人心,并体现出整个运动会主题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会徽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运动会的主题和时代精神,从而确定具有特殊寓意的视觉符号,如图案、图形、字母、数字等。

综上所述,优秀的运动会会徽必须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设计特点,方能充分体现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不仅要充分体现出运动会的主题和理念,还要能够引领人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和风采,成为可爱、可喜、可亲的运动品牌,为运动健身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设计解析——记辽师大吴东创作小组设计全过程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设计解析——记辽师大吴东创作小组设计全过程

十二届全运会会徽设计解析——记辽师大吴东创作小组设计
全过程
吴东;黄越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圆满落幕,辽宁省将肩负起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光荣使命.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全民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
度日渐升高,体育--以一种全民共同参与的形式,正深入人心.当今社会,体育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繁荣的新时代.而全运会的举行,正适应社会的潮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更能带来一系列的效益.针对十二届全运会的筹备工作,辽宁省委省政府及普通民众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支持.
【总页数】2页(P258-259)
【作者】吴东;黄越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的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会标设计解析 [J], 沙振宇;
2.我的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会标设计解析 [J], 沙振宇
3.浅析我国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发展 [J], 黄江鸿;来勇;普照民
4.挖掘传统图形文化打造现代标志设计——2013年全运会会徽设计观感 [J], 吴东;寇琳
5.浅谈艺术设计创意节奏的把握——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创意过程为例 [J], 吴东;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运会…北京市
1975年09月12日——1975年09月28日
会徽背景从金色的跑道变成 了圆形的着一面 五星红旗,表示继续高举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第四届全运会…北京市
1979年09月15日——1979年09月30日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 炬组成,当时正值拨乱反正改革开 放,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届全运会…上海市
1983年09月18日——1983年10月01日 会徽首次运用中西文结合的 表现手法,图案立意新颖,横放 的跑道,加上与之垂直的国旗, 形成“中”字,象征“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第五届的五字改 用罗马字“V”,又是国际公认的 “胜利”代号,象征着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各条战线均取得伟大胜 利。
第十二届全运会 …辽宁省
2013年08月31日——2013年09月12日
图案以“龙腾盛世,扬帆体坛”为题材,充分反映出 祖国经济繁荣昌盛,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运盛会吉祥如意, 体坛竞技争创明星的美好景象;以变体行书“辽”字体现 地域特征;以“红五星一角”体现祖国形象;以“跑道” 体现体育内涵;以“12”字符体现“十二届全运会”理念; 以龙飞凤舞的表现手法,体现赛场上运动健儿英姿;以海 水喻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文化内涵,再次体现全运 会主办地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图案中 红色象征活力,兰色代表辽宁省沿海特征及博大胸怀。寓 意展现了在日新月异发展中,全面振兴的辽宁省借助全运 盛会携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乘风破浪、奋勇腾飞的精神 风貌。
第十届全运会…江苏省
2005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23日
会徽图案由数字“10”变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 S是英文“体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的 拼音首字母,整个画面造型以倾斜的、流动的线与面结 合,在简洁的S型主线上,龙、虎、火相互穿插呼应。 会徽图案为红黄两色,既是中国最吉祥和欢乐的颜色, 又是中国国旗的色彩组合。会徽设计意在以虎踞龙盘的 艺术形象,体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 特征,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的鲜明特点。会徽图形的 设计既注重传统、又立足现代,特别强调活力和动感, 以凸现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奥林匹 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
第九届全运会…广东省
2001年11月11日——2001年11月25日
会徽中间丰满,两端渐细的曲线给 人无限的延伸感,配合倾斜的线条,更 显奔腾飞跃之意。对比鲜明的红、黄、 蓝三色,对视觉有强烈的冲击力。造型 洒脱地色勒出一个“9”,既直接传达了九 运会的信息,又宛如一位矫健、充满活 力、奋发向上的运动员,豪迈跨入新世 纪。
第六届全运会…广东省
1987年11月20日——1987年12月05日
会徽由醒目的“6”象征火炬,跑 道则形象地表达出“羊”的韵意。火焰 变型而成的“6”,意味着第六届全运 会;以“羊”字的三横引伸为跑道,表 示全运会在广州(羊城)举行。
第七届全运会…北京市、四川省
1993年08月15日——1993年08月24日(四川省)
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
2009年10月16日——2009年10月28日
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 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 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 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 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 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 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 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 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 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 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 育盛会。
1993年09月04日——1993年09月10日(北京市)
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 罗马字母VII(七)字变型而成;手柄 成跑道造型,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 点明届数。
第八届全运会…上海市
1997年10月12日——1997年10月24日
会徽图案由代表八运会的8和代表 上海的汉语拼音字母“S”重新组合,图 形外围是红色的“8”,中心形成一个白 色的“S”,视觉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 朵上海市花白玉兰;下半部分以“8”字 为基础,像上海八万人体育馆,一环 套一环,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圆
全运会会徽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 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每四年举 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全运会比赛项目 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 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
第一届全运会…北京市
1959年09月13日——1959年10月03日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 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 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 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 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 国的激情。
第二届全运会…北京市
1965年09月12日—1965年09月28日
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醒 目的“2”字和一面飘扬的五星 红旗构成,跑道上方的红旗 飘扬象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 红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