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自学指导书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自学要求及学习指导.doc

《工程力学》课程自学要求及学习指导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是土木建筑、水利水电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基本假设与典型实验,建立起用来确定杆件承载能力的科淫。
本课程的口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冇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淫技术创造条件。
使淫生初步淫会应用工程力淫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拿握简单结构或部件受力图的画法,熟练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各种刚体系统的约束力。
了解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2)熟练掌握杆件基木变形时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画法,熟记基木变形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图及最大应力计算式。
熟练常握强、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3)掌握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的概念,了解四个基本强度理论,熟记各强度理论的和当应力及其适用范围。
会分析组合变形时的危险截面与危险点。
(4)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欧拉公式的推导;掌握简单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5)认真研习教材及相关参考书;认真完成平吋作业;按吋完成并及时提交测验作业。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深度及广度本课程内容的重点:1、静力学基木公理;各种物体的受力图;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2、截面法求内力;各种内力图绘制。
3、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
4、拉伸(压缩)、扭转、弯曲强度条件及其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5、主应力计算;四种常见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6、组合变形时的危险截面与危险点分析。
7、压杆稳定时的临界应力总图。
本课程内容的难点: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及其等效形式的合理选用。
2、用微分关系绘制梁的内力图。
3、梁的剪应力计算。
4、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5、截而核心的概念及其截而核心的大致形状及其计算。
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及广度: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实用型课程,立足于使初学者初步掌握工程简单部件的受力分析方法与平衡计算,了解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概念,并能对的杆件承载能力进行理论计算。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性质:工程基础类考核方式:测试+作业+考试开课学期:第2学期适用专业:智能制造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课程代码:IMEE1051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选用教材:兰向军、朱晓东、冯志华编著,工力学(第2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ISBN 978-7-5672-1558-0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工程力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
人们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
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
本课程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在载荷作用下的平衡和变形规律,熟练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平衡、强度和刚度。
教学目标2: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理论,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平面假设,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扭转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对简单工程问题的提炼与表述,恰当利用文献检索以及测量数据,寻找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性;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对应关系说明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1-1掌握专业所需的数理知识,能用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建模、分析与求解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基本性质,以及教学目标1在载荷下的平衡与变形规律,熟练应用有关公式进行平的计算。
掌握刚体静力学、摩擦理论的基本理论,2-1能运用数理和工程知识进行专业领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复杂工程问题中内涵的识别与理解教学目标2平面假设、虎克定律、强度条件、挠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分析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2-3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复杂的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关键环节,并教学目标3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问题的作用。
《工程力学》学习指南

《工程力学》学习指南(概要)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由基础理论过渡到专业基础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分析工程问题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力、力偶、约束等基本概念和力系的简化/平衡等刚体静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掌握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具有杆件强度、刚度问题的基本分析和计算能力;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和工程中构件的破坏形式及其控制设计准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工程中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以课程学习为载体,努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型思维,培养理论分析和实践的能力。
各章学习要点如下:第一章绪论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及静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注意理解力学与工程的密切联系,理解为什么力学课程是培养研究型思维的极佳载体。
第二章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本章是整个力学理论知识的关键基础,应特别理解和体会如何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建立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模型,从而找到求解受力的方程(平衡方程)。
必须了解和掌握刚体、力和力偶的概念;熟练掌握约束的概念和类型,熟练掌握约束力的画法;熟练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正确的受力图;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了解和掌握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掌握平面力偶理论和应用;了解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和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三章静力平衡问题本章通过前面建立的平衡方程,体会平衡方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受力的方法。
必须理解物体系的平衡及静定和静不定问题概念;了解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的解法;掌握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了解和掌握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了解和掌握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主矢和主矩和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熟练掌握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举例;了解重心的计算方法。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第1章工程静力学基础一、教学要求与学习目标1.正确掌握下列基本概念与定义:(1)力及其作用效应;(2)力对点之矩;(7)力偶及其性质。
2.正确掌握关于力性质的几个基本原理;2.正确掌握力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力平衡与三力平衡的条件,能够正确判断二力杆或二力构件;3.正确分析各种常见的约束,并能根据约束的性质确定约束力;4.初步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取隔离体、画受力图。
5.二、理论要点1.力的基本概念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若其结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产生变形,则这种作用在力学上称之为“力”。
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的,也可以非直接接触的。
前者所见甚多;后者如重力、电磁力等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某种“场”进行的:重力是通过地球与物体之间引力场进行的;电磁力是通过电磁场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力作用在物体上,将同时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运动效果(平衡则是其特殊情形);二是使物体发生变形,即变形效果(刚体不发生变形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简化)。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但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则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因为力对于刚体只产生运动效果,而这种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线位置有关,而与力作用在这一作用线上的哪一点无关。
力是矢量,矢量的模为力的大小,矢量的始端或末端为力的作用点,矢量所在的直线为力的作用线;矢量的指向即为力的方向。
力一般用字母F、F P、F R等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N)。
2.关于力的基本性质的原理原理1: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
这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在这里容易将其与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一对平衡力相混淆。
因为二者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的;但作用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则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工程力学-课程自学指导书

《工程力学Ⅱ》课程自学指导书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Ⅱ》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本门课程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从而能对简单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为学生进一步获得力学知识,学好以后的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2.课程的任务与作用(含与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研究物体受力、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物体受力分析计算,在保证构件既安全适用又经济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必要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
它也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把它应用于工程,即可对杆类构件或零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
为学生后继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力学基础,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3.课程的主要内容、难点与重点;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理论力学研究质点系和刚体系统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主要讲述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和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点和刚体的运动学分析,质点与质点系的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材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下,为构件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课程重点:平面力系以及空间力系中力系的简化以及平衡的计算,材料力学中包括的五大基本变形的特征及相应的计算等。
课程难点: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的扭转,梁的平面弯曲以及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4.课程学习指导。
《工程力学Ⅱ》是一门理论性、系统很强的课程,学生应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扎实掌握。
804工程力学辅导书

804工程力学辅导书摘要:一、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简介1.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的背景和出版目的2.适用人群和适用场景3.主要内容与结构二、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的优势特点1.权威性与专业性2.实用性3.系统性4.易懂性三、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的具体内容1.基本概念与原理2.常见问题解析3.典型例题分析4.模拟试题及解答四、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在实际中的应用1.对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帮助2.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3.对工程实践的指导意义五、总结与评价1.总体评价2.适用建议3.对未来工程力学教育的展望正文:【提纲】一、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简介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是一本针对工程力学学习的专业辅导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由我国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积累,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提纲】二、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的优势特点1.权威性与专业性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由我国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编写,内容严谨、科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同时,作者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实用性本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对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辅以丰富的例题和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工程力学的核心内容。
3.系统性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原理和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的各个方面,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4.易懂性在编写过程中,作者们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洁明了,尽量降低理论难度,使得本书易于理解。
此外,本书还通过丰富的图解、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提纲】三、804 工程力学辅导书的具体内容1.基本概念与原理本书从基本概念入手,详细讲解了工程力学中的各种力学原理,如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等,使学生对工程力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指南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指南一、《工程力学》课程推荐教材《工程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全国水利水电类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二、《工程力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是以“坚实基础、强化能力、跟踪前沿、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把本课程划分为十个模块(下含30个单元),两学期完成.第一至第六模块是在校生第二学期学习、第七至第十模块是在校生第三学期学习,第十模块中的企业实训部分要求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到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工程力学的社会调研和实践,观察力学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了解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工程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并完成实践总结报告。
三、《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课程是为水利、土木、交通类专业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的土建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课程《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生产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打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就业岗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岗位资格考试课程,又是学生发展岗位国家注册结构师和建造师主要考试课程之一,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关键作用的课程。
因此,本课程在土建大类专业的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四、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平衡规律以及构件及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科学,它涵盖了刚体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主要内容。
在水利、土建、交通行业的生产领域,都有大量的工程力学的应用问题,所谓结构,是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起骨架作用,能够承受荷载的那部分体系;所谓构件,是指组成结构的各部分部件。
工程力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研究物体的平衡规律;第二类是研究力使物体变形的规律,即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第三类是研究结构的承载能力问题。
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是刚体静力学的问题,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是材料力学的问题,而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是结构力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自学指导书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学历层次:本科
班级:机电111、安管111 自学学时:150学时
2011年10月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构件进行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的课程,是高等机械类、材料类等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工程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理论力学研究质点系和刚体系统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主要讲述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和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点和刚体的运动学分析,质点与质点系的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材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下,为构件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二、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研究物体受力、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物体受力分析计算,在保证构件既安全适用又经济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必要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
它也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把它应用于工程,即可对杆类构件或零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
为学生后继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力学基础,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在学习时要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概念。
通过习题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问题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题。
解题前,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解题时,要看懂题意,注意分析,熟练应用各种理论和公式。
除学习规定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
如有条件,可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各个学习环节,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解决问题不是仅仅照着书本上的例题作练习题,而是要求使用已有的知识对提出的要求和论据能理解和领悟,并能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一个创新过程。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平面力系以及空间力系中力系的简化以及平衡的计算,材料力学中包括的五大基本变形的特征及相应的计算等。
课程难点: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的扭转,梁的平面弯曲以及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五、自学内容与指导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一)自学内容
本章不仅是理论力学的基础,还对本门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是应用工程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本章的知识点如下:
1.力的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三类常见约束的约束类型
4.力学模型和受力图
5.力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6.力矩和力偶
(二)本章重点
1.掌握基本概念: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力矩和力偶;
2. 会判断常见的约束力,能够把工程中具体问题抽象成力学模型和画出受力图。
(三)本章难点
1.如何判断光滑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的约束力方向;
2.力学模型和受力图,力矩和力偶。
(四)本章考点
1.基本概念的理解;
2.把工程中具体问题抽象成力学模型和画出受力图。
(五)学习指导
1.本章不仅是刚体静力学的基础,而且是整个工程力学课程的基础,因而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2.要通过具体练习,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取隔离体、画受力图时要特别注意:
(1)要根据约束的性质确定约束力;
(2)要注意分清施力体与受力体;
(3)在物体接触处要正确应用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要善于应用二力平衡与三力平衡原理。
3.在以后的分析中,为了比较容易确定所要求的未知力,还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物体的平衡问题
(一)自学内容
本章讨论了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一般和平衡条件,并导出了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本章的知识点如下:
1、各种力系的概念
2、各种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
3、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平面桁架的计算
5、重心和形心
6、摩擦及有摩擦力的物体平衡
(二)本章重点
1、能巧妙地选取研究对象和平衡方程,快速求解平面力系作用下物系的平衡问
题。
2、桁架杆件内力的计算方法:节点法、截面法。
3、物体(系统)重心、形心的计算。
4、能利用解析法或几何法正确求解考虑摩擦的单刚体或物系的平衡问题。
(三)本章难点
1. 灵活地选取截面积平衡方程求解平面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问题。
2. 正确求解考虑摩擦的单刚体或物系的平衡问题。
(四)本章考点
1、平面力系作用下物系的平衡问题。
2、桁架杆件内力的计算。
3、物体(系统)重心、形心的计算。
4、用解析法或几何法正确求解考虑摩擦的单刚体或物系的平衡问题。
(五)学习指导
1、求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步骤:
(1)取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2)选取投影轴和矩心,列平衡方程。
(3)解平衡方程。
2、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1)判断物体是否平衡问题。
解题思路:假定物体平衡,在画其受力图时,
先假定静摩擦力F
f 的指向或滚动摩阻M
f
的转向,再通过平衡方程求出F
f
或M
f
,
若求出的值为正,其指向或转向与假定一致,否则与假定相反。
最后根据摩擦力的物理条件是否满足判断物体是否平衡。
(2)临界平衡问题。
解题思路:假设物体处于临界运动状态,根据物体的运
动趋势预先确定静滑动摩擦力F
f,max 或滚动摩阻M
f,max
的转向;再根据物体平衡方
程和F
f,max =f
S
F
N
或M
f,max
=F
N
方程,联立求得临界的平衡条件。
(3)求平衡范围的问题。
解题思路同临界平衡问题。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计算
(一)自学内容
内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与杆件的变形与失效密切相关,因此内力分析是解决构件承载能力的基础。
本章主要研究杆件的内力及其沿杆件轴线的变化规律,以便为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提供基础。
本章知识点如下:
1、内力与截面法
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内力图
3、受扭圆轴的内力与内力图
4、平面弯曲的工程实例及力学模型
5、梁的剪力、弯矩及剪力、弯矩图
(二)本章重点
1、运用截面法求拉压杆的轴力,画轴力图。
2、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圆周横截面上的扭矩及绘制扭矩的方法。
3、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方法,并能确定最大、最小内力值及其截面位置。
4、构件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三)本章难点
1. 圆周横截面上扭矩的计算及绘制扭矩的方法。
2. 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以及最大、最小内力值及其截面位置的确定。
(四)本章考点
1、内力的计算方法。
2、杆件的内力图。
3、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
(五)学习指导
1、截面法
将杆件假想地截开以显示内力,并由平衡方程确定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它是计算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其步骤可归结为:
(1)截———沿欲求内力的截面假想地将杆件截为两部分;
(2)取———任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
(3)代———用欲求的内力代替另一部分对研究对象的作用;
(4)平———列出研究对象的平衡方程,确定内力的大小和方向。
应用截面法时应注意:
(1)截面不能取在集中力或集中力偶的作用面上;
(2)未知的内力均设为正。
2、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在横截面的内侧截取微段梁,凡使微段梁发生左侧向上、右侧向下相对错动变形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3、由内力方程画梁内力图的步骤:
求支座约束力(悬臂梁可以不求)→分段(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点及分布载荷的起、止点为分界点)→逐段列出内力方程→由内力方程判断各段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求控制截面(分界点、极值点所在的截面)的剪力值、弯矩值→逐段作出剪力图、弯矩图。
六、参考资料
1、教材:
刘宝成主编《工程力学》(上册)中国传媒出版社
2、参考书:
1、《材料力学教程》单辉祖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理论力学》,西安交通大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