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弦歌8
古乐十二律

古乐十二律折叠编辑本段简介"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分为十二个半音。
早在公元前522年(即周景王二十三年),周景王想铸造钟,就向他的名叫州鸠的乐官询问有关音律问题,州鸠讲了关于律和数的关系,并列举了十二律的名称。
此事记载在《国语》一书中,《国语》成书于战国初期,约为公元前5世纪。
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关于十二律的计算已经相当精确了。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开皇十年(庚戌,公元五九零年)帝践祚之初,柱国沛公郑译请修正雅乐,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博士何妥等议之,积年不决。
译言:"古乐十二律,旋相为宫,各用七声,世莫能通。
"译因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始得其法,推演为十二均、八十四调,以校太乐所奏,例皆乖越。
译又于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作书宣示朝廷。
与邳公世子苏夔议累黍定律。
主牛弘时人以音律久无通者,非译、夔一朝可定。
帝素不悦学,而牛弘不精音律,何妥自耻宿儒反不逮译等,常欲沮坏其事,乃立议,非十二律旋相为宫及七调,竞为异议,各立朋党;或欲令各造乐,待成,择其善者而从之。
妥恐乐成善恶易见,乃请帝张乐试之,先白帝去:"黄钟象人君之德。
"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
"妥因奏止用黄钟一宫,不假馀律。
帝悦,从之。
知时又有乐工万宝常,妙达钟律。
译等为黄钟调成,奏之,帝召问宝常,宝常曰:"此亡国之音也。
"帝不悦。
宝常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
宝常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损益乐器,不可胜纪。
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
苏夔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宝常乐竟为威所抑,寝不行。
古夏正及平陈,获宋、齐旧乐器,并江左乐工,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
"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等十四调,宾祭用之。
仍诏太常置清商署以掌之。
知折叠编辑本段名称十二律的具体名称如下。
汉乐府诗集卷一十八鼓吹曲辞三

卷一十八鼓吹曲辞三【汉铙歌下】【雉子斑】梁・吴均可怜雉子斑,群飞集野甸。
文章始陆离,意气已惊狷。
幽并游侠子,直心亦如箭。
死节报君恩,谁能孤恩眄。
【同前】陈・后主四野秋原暗,十步啄方前。
雊声风处远,翅影云间连。
箭射妖姬笑,裘值盛明然。
已足南皮赏,复会北宫篇。
【同前】张正见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
珠冠色尚浅,锦臆毛初变。
雊麦且专场,排花聊勇战。
唯当渡弱水,不怯如皋箭。
【同前】毛处约春物始芳菲,春雉正相追。
涧响连朝雊,花光带锦衣。
窜迹时移影,惊媒或乱飞。
能使如皋路,相逢巧笑归。
【同前】江总麦垄新秋来,泽雉屡徘徊。
依花似协妒,拂草乍惊媒。
三春桃照李,二月柳争梅。
暂往如皋路,当令巧笑开。
【同前】唐・李白《古今乐录》曰:“梁三朝乐第四十一,设辟邪伎鼓吹作《雉子斑》曲引去来。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斑》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
扇锦翼,雄风生。
双雌同饮啄,施悍谁能争。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
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
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
【临高台】魏・文帝临台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同前】齐・谢朓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春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同前】王融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同前】梁•简文帝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同前】沈约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暧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至,何用解人忧。
【同前】陈・后主晚景登高台,迥望春光来。
雾浓山后暗,日落云傍开。
烟里看鸿小,风来望叶回。
临窗已响吹,极眺且倾杯。
【同前】张正见曾台迩清汉,出迥架重棼。
弦 古诗句

弦古诗句1. 东篱菊繁乱,南园弦断续。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其三》2. 弦歌落秋水,樵楼冷寂寥。
——唐代白居易《赋得柳字·其六》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弦歌不断,且行且唱,樽酒相逢满江红。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4. 独拨中弦起凄清,长短不循声已成。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5. 急管繁弦,争奏清商曲。
——唐代许浑《东篱乐府·赋得怀梅诗》6. 渐老风流范蠡,弦歌不断且休闲。
——唐代王建《登楼赋·其五》7. 弦管动荷花,菱芡生秋香。
——唐代徐彦伯《吹裘》8. 春醪美人初醉处,争鸣琴、弦似柳,眉眼如烟。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醉花阴》9. 渔翁一叶扁舟,寻径忽逢吹小邱。
弦管无端思自柔,别脚沽酒洛阳秋。
——唐代庄南杰《寻小邱》10. 寄言水府名士,是时姑苏霜天,片云缥缈,弦管驰音,一曲清商吹得梦断。
——唐代李商隐《南园十三首·其十》11. 九衢连珠,群峰接翠,游人过尽春光暮。
曲水穿城,琴弦逐韵,宿鸟空枝梧叶乱。
——五代北汉高铖《送玉泉师赴庐山》12. 元日时开始弹箜篌,弦发清音见皓首。
——唐代许浑《题黄葛庐》13. 彭泽江头雨,霏霏落芦芽。
客行思断肠,横笛村桥夜。
野老乐不尽,缲女弦歌遥。
——唐代江淹《离思五首·其四》14. 千古清音不绝,几回愁断离音弦。
——宋代杨万里《小重山·春日潭上忆吴山王五玉席上赋诗》15. 秋波一照尽,春梦五更长。
山河北去,天地南来,客路青楼弦管乱。
——唐代纪君祥《眷言盖后房于将军赋》16. 渐成无语,寂寞吹箫弦自怨。
——明代梅尧臣《狂欢怨·临江仙·琵琶》17. 琪华弦管,深愁万代。
——唐代白居易《琐窗寄思·其四》18. 带君来到辞翼村,锦袖佳人竞唱吟。
笑语半生梦难尽,转弦并拍夜深沉。
——明代唐寅《冬夜忆乡·其七》19. 春意嵯峨,翠幄弦歌,织得花园燕枝,离魂有嘉。
《八归-芳莲坠粉》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八归-芳莲坠粉》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者简介: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南宋词人、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宋宁宗年号,1195~1200)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
作品简介:《八归·芳莲坠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送别词,写客中送客。
上片写别时景色,描绘莲花坠红、梧叶纷飞、蟋蟀凄鸣的秋色,渲染凄凉感伤的气氛。
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写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
作品原文: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作品注释:1、八归:词牌名。
姜夔自度曲。
有仄韵、平韵两体。
仄韵词始于姜夔,双调一百十五字。
平韵体有高观国词,一百一十字,有脱文。
二体虽用韵有平仄之异,而声调则同。
2、暗雨:夜雨。
3、乍:忽然4、篠(xiǎo)墙:竹篱院墙。
篠,细竹。
5、蛩(qióng):蟋蟀。
6、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
7、啼鴂(jué):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8、未款:不能久留。
9、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10、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汉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清商曲辞四

卷四十七清商曲辞四吴声歌曲四【春江花月夜二首】隋・炀帝《唐书・乐志》日:“《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
后主堂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於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暮江平不动,春化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同前】诸葛颖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
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
【同前二首】唐・张子容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
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同前】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同前】温庭筠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蛮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里。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隋书・乐志》曰:“陈后主於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须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於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五行志》曰:“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
五音的诗句

五音的诗句1.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白居易《与元九书》2.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3.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4.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5.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
——刘禹锡《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6.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荀鹤《白发吟》7.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吴融《李周弹筝歌》8.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薛能《京中客舍闻筝》9.禁曲新翻下玉都,四弦掁触五音殊。
——薛逢《听曹刚弹琵琶》10.形魄散逐五音尽,双蛾结草空婵娟。
——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11.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卢仝《风中琴》12.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13.溪影沉沙树影清,人家皆踏五音行。
——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14.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牛殳《琵琶行》15.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崔珏《席间咏琴客》16.还从万籁起,更与五音同。
——蒋防《八风从律》17.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
——李适《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18.但知五彩烂,徒谓五音淳。
——梅尧臣《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19.工师调五音,不问咸与韺。
——梅尧臣《次韵答黄仲夫七十韵》20.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梅尧臣《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圆为饮》21.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
——释有需《石门歌》22.水奏五音鸣玉凤,山回九锁踞苍龙。
——连久道《洞霄琳宫·栖真已得寻西洞》23.却返倒闻机,五音常自足。
——吴师孟《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潺玉亭》24.五音嘈囋相攙出,呼宫吸徵尤奇崛。
——四锡《李暮吹笛歌》25.上晓五音十二律,仙曲记持心历历。
——四锡《紫云曲》26.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原文及翻译卷五仲夏纪古乐【原文】乐所由来者尚也①,必不可废。
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
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注释】①尚:久远。
【译文】音乐的来源很久远,一定不可以废除。
音乐的特点,有节制适宜的,有奢侈放纵的,有纯正的,也有淫逸的。
贤人用音乐来使国家昌盛,不贤能的人则因音乐而致国破身亡。
【原文】昔古朱襄氏①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②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③:一曰载④民,二曰玄鸟,三曰遂⑤草木,四曰奋⑥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⑦,八曰总万物之极⑧。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注释】①朱襄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炎帝。
②士达:朱襄氏之臣。
③投足以歌八阕:投足,顿足,踏着脚。
八阕:指舞乐的八章。
④载:负载。
⑤遂:顺。
⑥奋:茂盛。
⑦德:四时的旺气。
⑧八曰总万物之极:极:终极。
以上“八曰”为乐曲八章之名。
八阕之乐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斗争和原始宗教信仰的舞乐。
第一章“载民”是歌颂负载人民的大地;第二章“玄鸟”是歌颂氏族图腾——黑鸟;第三章“遂草木”是祝愿草木生长;第四章“奋五谷”是祝愿五谷丰登;第五章“敬天常”是表达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第六章“达帝功”是表达他们要通达天帝之功的希望;第七章“依地德”是表达他们要遵循四时旺气行事;第八章“总万物之极”是说明他们总的愿望是要使万物发展达到最高限度。
(以上参见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译文】远古朱襄氏治理天下,多刮风而且阳气蓄积太盛,万物四散,果实难以成熟,所以士达创造了五弦瑟来招阴气,以稳定众生。
古代葛天氏的音乐,演奏的形式是三个人拿着牛尾,踏着脚来唱八阕歌:第一章叫“载民”,第二章叫“玄鸟”,第三章叫“遂草木”,第四章叫“奋五谷”,第五章叫“敬天常”,第六章叫“达帝功”,第七章叫“依地德”,第八章叫“总万物之极”。
《文心雕龙》注译07《乐府》

《文心雕龙》注译07《乐府》《乐府》7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及皇时。
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
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
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锵,叔孙定其容典,于是《武德》兴乎高祖,《四时》广于孝文,虽摹《韶》、《夏》,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
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间荐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
至宣帝雅颂,诗效《鹿鸣》,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暨后汉《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旷。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
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
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亦充庭万。
然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
和乐之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
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
故知季札观辞,不直听声而已。
若夫艳歌婉娈,怨诗诀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
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
诗声俱郑,自此阶矣!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声来被辞,辞繁难节。
故陈思称“左延年闲于增损古辞,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人弦歌8
记梦
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
梦是苦难者的安慰,奋斗者的希望。
昨是今非,昨日的欢乐已成梦。
心高气傲,明日的灿烂尚是梦。
但是,不必叹息人生如梦,因为梦也是人生的一种真实。
梦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古往今来,诗人们常常借梦言情,以梦写境,使最悲惨的情境也呈现出了艺术的美。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侵)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4应1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s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历史经常发生误会。
像李后主这样一个人,原是一位天生的诗人,心灵极单纯,情感极真挚,艺术天赋极高,对政治毫无兴趣,可是阴错阳差,偏偏在亡国前当上了皇帝,他的人生就注定是一出悲剧了。
然而,他到底是一位天生的诗人,无论在南唐的帝位上,还是做了大宋的臣虏lu,写的词都充满性灵,从不作帝王家语,而是作为一个最真实的人,诉说自己最真实的心情。
他的人,他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一个真字。
尤其入宋后的作品,真个是满纸血xie泪,字字催人泪下。
然而,我们看到,尽管情境凄楚,他的词却丝毫不让人感到局促压抑,反而是清新明朗,王国维形容为“神秀”,非常准确。
他用素淡的白描写出了深沉的感情,语言本色,风格含蓄,情味隽(倦)永,如同一位天成丽质的素衣女郎。
真正的大诗人,他的心灵与宇宙的生命息息相通,所表达的决不限于一己的悲欢,而是能够由个人的身世体悟人生的普遍真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自然景物的周而复始和时光的永恒g流逝,我们人人都会怀念自己人生中那些一去不返的珍贵往事。
“别时容易见时难。
”何止沦陷的江山如此,我们都可能经历相似的悲痛和无奈,与自己珍爱的人或事一朝诀别。
李煜的心既敏感又博大,这使得他的作品/虽然情感缠绵,却有开阔的境界。
四十二岁生日那一天,在软禁的小楼里,李煜让歌女唱这首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开头的《虞美人》,宋太宗知道了,断定他对大宋怀有贰心,命令他服毒药自杀。
在漫长的专制社会中,这是许多诗人的命运,他们的作品仅3被从狭隘政治的角度理解,因此而遭到迫害乃至杀害。
午梦扁(偏)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4了liao3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梦见在西湖划船,清香扑鼻,被急雨打船篷的声音惊醒,却发现是在自家的荷池旁,清香是荷叶的清香,声音是雨点打在荷叶上的声音。
从梦境入手写实景,别出心裁,一首生动活泼的写景小令。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校)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liao3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1道《蝶恋花》
思念着一个人,梦中遇不到她,写信无处寄送,只好没完没了地弹琴。
当心中强烈的情感无法排遣时,艺术就诞生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2,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1不识,尘满面,鬓4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句句无比沉痛,句句无比真实,句句有千钧之力。
苏轼悼念的是去世十年的爱妻,却准确地写出了每一个曾经痛失爱侣、亲人、挚友的人之共同心境。
生者与逝者,无论从前多么相爱相知,现在已经生死隔绝,彼此都茫然不知对方的情形了。
“两茫茫”是一个基本境况,笼罩着彼此的一切关系。
生者的生活仍在继续,未必天天想念逝者,但这决不意味着忘却。
不忘却又能怎样,世界之大,找不到一个可以向逝者诉说的地方。
即使有相逢的可能,双方都不是从前的样子了,不会再相识。
这正是“两茫茫”造成的绝望境地。
梦见了从前在一起时的熟悉情景,“两茫茫”的意识又立刻发生作用,把从前的温馨n浸jin透在现在的哀伤之中。
料想那逝者也是如此,年复一年地被隔绝在永恒ng的沉默之中。
作者:周国平校注:静
2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