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 下雪啦 电子教案
下雪了的教学设计

下雪了的教学设计1.初步学习剪团花的根本方法和知识。
2.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表现雪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 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或旧挂历纸(教师) 教学课件、范作、剪刀、白纸欣赏课件《下雪了》,引导学生说说下雪天的情景和感受。
(1)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2)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评价建议: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1)天上为什么会下雪?因为天上下雨,雨遇冷结晶,就是雪 ...冬天温度较低,水蒸气凝华成固体(雪花),雪花到达一定重量,便从空中降落(2)为什么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雪盖在土壤上保温,这对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有利,,,,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3)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1)欣赏雪景图片,比拟表现雪景的美术作品。
(2)雪花是六角形的,观察雪花的造型(从天空飘落的样子以及雪花堆积起来的样子来观察)。
(3)学剪雪花:折三折和折六折——剪随意形状——剪趣味造型。
(教学建议:教师通过课件的展示和示范随意撕、剪六角形雪花,传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表现雪景图。
(2)表现人物、动物等的活动。
(3)表现自己的心情。
(4)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
5.展示作品,综合活动。
表演雪中的游戏、舞蹈,说说下雪天的童话、故事,唱唱有关下雪天的歌,朗诵有关下雪天的诗等,保存好学生作品。
下雪啦教案教学设计参考

下雪啦教案教学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下雪的现象,了解下雪的原因和条件。
2.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下雪的原因和条件2. 雪的特点和变化3. 观察和体验下雪的过程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下雪的景象2. 实验材料:水、冰箱、显微镜等3. 观察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下雪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下雪的现象吗?”2. 讲解:讲解下雪的原因和条件,如气温、湿度等,展示相关实验结果。
3. 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观察下雪的过程,可以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等工具,让学生亲手触摸雪,感受雪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理解下雪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雪的特点和变化。
五、作业和评价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下雪的小作文,描述下雪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下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雪景特点,比较南方和北方的雪景差异。
2.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雪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雪线上升等。
3.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增加学生对下雪现象的了解。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雪地游戏,如打雪仗、堆雪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雪的乐趣。
2. 举办雪景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雪景。
3. 开展雪地探险活动,让学生在雪地中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下雪的现象是否有深入了解。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3. 反思作业和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雪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降水、水源保护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季气象灾害,如暴雪、冰冻等,了解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下雪啦教案教学设计参考

下雪啦教案教学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雪花,了解下雪的自然现象。
2.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雪花,了解下雪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雪花形状的描绘。
2. 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雪景图片、雪花图片。
2. 实物准备:雪花模型、雪花贴纸。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2. 认识雪花:介绍雪花的形成过程,展示雪花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了解雪花的形状。
3. 描绘雪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雪花的形状,可以使用画笔、雪花贴纸等工具。
4. 观察力培养:分组进行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雪花图片,说出雪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5. 表达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雪的场景,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6. 想象力培养: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会做什么,可以用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窗外的雪景,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
9. 板书设计:课题:下雪啦内容:1. 雪花的形成2. 雪花的形状3. 观察力培养4. 表达力培养5. 想象力培养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认识了雪花,了解了下雪的自然现象。
在观察、表达和想象力的培养方面,学生通过观察雪景、描绘雪花、交流下雪的经历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雪花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雪花形状和下雪频率的影响。
2024年《下雪了》教案

2024年《下雪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下雪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雪的描绘,感受雪的美丽与纯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的美。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学会运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句,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雪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雪景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雪中的有趣经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5分钟)(1)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互相交流。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指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雪的美丽。
3. 生字词学习(15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相互交流,用生字词造句。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4. 课堂实践(10分钟)(1)让学生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雪花,尝试用拟人句描绘雪花的美丽。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下雪了》2. 生字词:雪花、飘落、洁白、棉袄、玩耍、堆雪人3. 重点句子:雪花飘落下来,像棉袄一样洁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拟人句描绘一种自然现象。
2. 答案:(1)示例:雪花飘落下来,像小精灵在空中起舞。
(2)示例:太阳升起,像金色的巨人在天空中闪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课文学习、生字词掌握、课堂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雪的美丽。
课后反思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拟人句的运用。
教案故事下雪了

教案故事下雪了教案标题:教案故事-下雪了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提取关键信息。
2. 描述和表达下雪的景象和感受。
3. 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书《下雪了》、图片展示材料、白板、彩色粉笔。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色铅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展示一张描绘下雪景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阅读与理解: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书《下雪了》,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2.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或自主阅读。
3. 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描述一下下雪的景象。
学生回答并描述下雪的情景。
表达与创造: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插图,并提问:你们能想象出其他的下雪故事情节吗?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下雪故事情节,并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3.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故事情节,并进行简短的口头表达。
总结与展示: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学到的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的下雪故事情节。
3.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表扬。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下雪故事情节,写成小小故事书,并在班级中分享。
2. 学生可以在户外进行下雪的观察活动,记录下雪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并在班级中展示。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和描述下雪景象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教师评估学生在创造自己的下雪故事情节时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3. 教师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口头表达。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年下雪了教案-(版)

下雪了教案-(附件版)教案名称:《下雪了》课时: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雪的基本特征,知道雪是如何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的美丽。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雪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雪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雪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雪的特征。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雪的基本特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雪的形成过程。
2.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雪的形成过程。
三、观察与描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的美丽。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描述。
四、绘画实践(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雪景。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学生的绘画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雪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观察与描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的美丽。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描述。
三、环保教育(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防止雪的污染。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环保措施。
四、绘画实践(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雪景。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学生的绘画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雪

24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雪、晨、阴、行、活、极”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下雪时和雪停后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下雪时和雪停后的美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自制的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雪、晨、阴、行、活、极”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学准备:自制的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CAI出示雪花图)你认识它吗?对了,这就是洁白的雪娃娃,今天,它和它的小伙伴们从寒冷的冬天走来,来和我们大家做游戏呢!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3.看到课题,你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下雪时,是怎样一番美丽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寻答案。
二、识记生字1.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雪?2.再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它。
3.师出示特制的PowerPoint生字雪花图。
师:和小伙伴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4.开火车读生字,师正音。
重点指导:“顶、仗”字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
5.齐读。
6.能不能把你记字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师重点指导:“雪、阴”7.你有什么办法能将这些字在田字格里写好吗?重点指导这些生字的间架结构:“行”应写得左窄右宽。
8.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雪娃娃真调皮,刚刚还在和我们做游戏,一下子就跑到了课文里,你能肯定能从那找到它们。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比赛读文。
下雪啦 教案

下雪啦教案教案标题:下雪啦!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下雪的现象和过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下雪相关的活动和讨论。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和分享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一个具有冬季氛围的教室环境,如挂上雪花装饰品、播放冬季音乐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变化,提问:“大家注意到了什么?今天的天气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回答“下雪了!”并展示下雪的图片或视频。
知识讲解:3. 介绍下雪的原理,包括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冰晶聚集形成雪花、雪花落地等过程。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示让学生理解。
活动实践:4. 分发一份“观察下雪”的记录表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观察窗外的下雪情况,并记录下雪的时间、雪花形状、雪花大小等信息。
5. 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下雪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下雪的差异。
6.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冷水放在冰箱中冷却,观察是否会形成冰晶。
通过实验加深对下雪原理的理解。
延伸活动:7. 学生们可以用纸和剪刀制作自己的雪花,展示出来并与同学分享。
8. 引导学生进行与下雪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诗歌等,鼓励他们表达对下雪的感受和想象。
总结:9.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历,引导学生总结下雪的原理和观察方法。
10.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观察下雪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案评估:1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2. 收集学生的记录表和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下雪现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下雪图片或视频- 雪花装饰品- 冷水和冰箱(用于实验)- 观察下雪的记录表- 纸和剪刀(用于制作雪花)- 绘画、写作、诗歌等创作材料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父母来讲解更深入的下雪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下雪观察和游戏活动。
3. 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下雪情况和文化。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花”指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因此叫雪花。
“飞舞”,像跳舞似的在空中飞。例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重点句式】雪花飞舞,看上去好迷人啊!
“好”:①好+形容词,表示程度深,多含感叹词。例如:“小河的水好深。”“他好聪明啊!”②好+不+形容词,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望果节的时候,公园里好不热闹。(等于“好热闹”)”“爷爷去世了,她好不难过。(等于“好难过”)”③好+动词。例如:“原来你在这儿,让我们好找!”
旱
hàn
上下
日
干旱旱季防旱
形声字
茫
máng
上下
艹
白茫茫茫然
形声字
滑
huá
左右
氵
光滑滑冰滑雪
形声字
让学生在生字本上把生字和组词等记录下来。
让学生默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标出来,教师范读课文。
(三)词语教学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评价。
带着学生在书上找到词语画出来,请同学读课文句子,结合句子让同学理解词语意思,造一些简单句子帮助理解理解词意。
(三)拓展延伸
和学生一起讨论下雪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比如:雪对农作物的影响,雪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同步练习》
(五)板书设计
24下雪啦
堆雪人、打雪仗下雪的作用
(六)课后反思
备注
(四)复习巩固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复习读音。
(五)布置作业
生字和词语写在作业本上,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生字词语,抽查学生词语意思和造句。
(2)课文理解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你们在下雪时候都做些什么呢?你们知道下雪有什么作用吗?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问题吧。
2.精讲课文一
(1)请同学朗读第1~3段,这几段讲的是下雪了,同学们聚在一起看外面雪景。
3.精讲课文二
(1)请同学朗读课文二,讲解以下知识点:
“结”,指凝聚,凝结。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际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常与“的”连用。
“有的”,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多叠用)。“有的……有的……”例如:“班里准备组织一次秋游,同学们有的想去公园,有的想去草原,争论了半天。”
(2)总结全文:课文二主要描述了下雪后的景色和人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情景。
造字法
看
kàn
上下
目
看书看见看病
会意字
kān
看门看护看家
更
gèng
独体
一
更加更好
会意字
gēng
更正更新更改
会
huì
上下
人
会合会见开会
会意字
kuài
会计
兴
xìng
上下
八
高兴兴趣助兴
会意字
xīng
兴旺兴盛
要求掌握的生字:
生字
拼音
结构
部首
组词
造字法
盖
gài
上下
皿
盖子锅盖遮盖
形声字
渗
shèn
上下
氵
渗水渗透
形声字
“被子”,睡觉时盖在身上的东西。
“保温”保持温度,通常指使热散不出去。
“作用”,在本文中是名词,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效用。如“起作用”“好的作用”“坏的作用”。
你们还知道雪有什么作用呢?(净化空气,杀死细菌等。)
(3)请同学朗读最后几段,讲解以下知识点:
【重点句式】等雪停了,天晴了,咱们去公园玩吧。
两课时
六、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下雪的视频)同学们一定经常看到下雪吧?那么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雪到底好不好吧。
(2)学习生字
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生字,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生字
拼音
结构
部首
组词
形近字
造字法
迷
mí
半包围
辶
迷人迷路迷宫
谜
形声字
堆
duī
左右
土
堆土堆放一堆人堆积
(二)过程与方法:
1.生字教学→词语教学→语法教学→课文讲解
2.讲授法、引导法、朗读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雪是冬天的一个风景。下雪时景色秀丽,孩子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雪还可以保护庄稼不受冻,具有冻死害虫,防止春旱等作用。课文一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下雪会带给人们的影响,人们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下雪也对庄稼有好处。课文二主要描述了下雪后的景色和人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情景。
二、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使用副词“好”和介词“等”这两个重点句式。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下雪的好处与坏处,喜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下雪的好处与坏处,学会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
“迷人”,表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例如:“山上的景色很迷人。”“他的眼睛非常迷人。”
“堆”,表示堆积。可以组成“堆积、堆放、堆集”等。
“仗”,指战争或战斗。
(2)请同学朗读4~8段,这几段讲述了下雪对庄稼的好处。
讲解以下语言点:
“庄稼”,指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死”,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
“等”,在本文中是连词,表示时间条件,相当于“等到”,后一小句常用“再、才、就”配合。例如:“等我写完了作业咱们就去公园。”“等周末就可以休息了。”“等写完作业我就吃饭。”
“晴”,指天空无云,或云很少。
“冻”,指受冷或感到冷。
(4)总结全文
课文一以对话的形式了下雪会带给人们的影响,人们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下雪也对庄稼有好处。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技能:
1.会读、会认、会写8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雪花、废物、迷人、土堆、打仗、庄稼、冷冻、被子、保温、作用、晴天”等词语,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学习新部首“歹”。
2.学习副词“好”和介词“等”这两个重点句式,会运用句式造出正确的句子。
3.能够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能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魅力。。
谁推难
形声字
仗
zhàng
左右
亻
打仗胜仗败仗仗义
掌账胀杖
形声字
稼jΒιβλιοθήκη à左右禾庄稼(jia)
假嫁家
形声字
冻
dòng
左右
冫
冻伤冻死防冻冻冰
懂陈冻练炼
形声字
死
sǐ
独体
歹
生死死亡死背死活
反义词是生或活(似)
会意字
等
děng
上下
竹
等于相等平等等同
灯
形声字
晴
qíng
左右
日
晴天晴朗
睛淸
形声字
多音字
生字
拼音
结构
部首
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