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课堂实录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引言]走进美丽的利民中学的校园,跨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学,我的心里也感到格外高兴。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想一想: 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二氧化碳),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指导观察]实验桌上有两瓶预先收集好的CQ 我们从两个物理化学两个角度来 学习CQ ,你能发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无色气体)请前面一位同学闻一闻 它的气味,并将气味描述出来(学生回答)[过渡]以上这些性质都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中除 了色、态、味,还有密度、溶解性等,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
[实验]在一平衡杆的两端各挂一纸杯,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实验:向一侧纸杯 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纸杯向倒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侧倾斜)[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由此你认为收集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应怎样放 置?(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口应向上放置)[启发]前面我们已认识了氧气,知道它不易溶于水。
那么二氧化碳呢?下面就 将任务交给你们,请按要求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学生探究](教师简要提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实验:往装满 CQ 气体 的塑料瓶内倒约半瓶水,盖紧瓶塞后,振荡。
)[提问]说明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以上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二氧化碳有 哪些物理性质?实验室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能用排水法收集吗?(请一同学总结其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课件1、看到聪明可爱的同 有一种物质,农民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板书]氧化碳的性质[讲解]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实验室中收集二氧化碳时不用排水法而采用向 上排气法的原因了。
说明]通常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但当我们加压降温后它会发生下列变化。
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间变化) [过渡]二氧化碳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气体,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 能说一说你 都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吗?那么二氧化碳是否真有这些化学性质呢? 眼见为实,下面我们先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龙源期刊网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作者:郭纪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8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实录:
[故事引入]课件展示:意大利“神秘山洞”图片。
师:暑假受朋友邀请去意大利一个神秘山洞探险,当时我带着自己的宠物小狗进了山洞。
(学生大笑,大部分带着不相信,疑惑的表情。
)
洞顶悬挂了很多钟乳石,地面上很多地方冒气泡!
(有些学生的嘴巴张得更大了。
)
前行不足500米,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狗是越走越没劲,最后趴在地死了。
惊诧担心之余,这时我也感觉呼吸有点不顺畅,于是迅速撤离了山洞。
(部分学生安静下来,皱着眉头做思考状。
一部分还在偷笑。
)
[设问探新]
师:大家知道导致我小狗光荣牺牲的元凶是谁吗?(学生交流后,非常想知道元凶是谁?兴趣高涨。
达到情景创设的预期效果。
)其实这个元凶被我抓住溶解在这个饮料中了(我得意的笑),大家喝过这个饮料吗?(展示一瓶雪碧饮料,并晃动,有大量气泡,松动的瓶盖被冲飞。
)
生:二氧化碳。
喝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性质及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模板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二氧化碳相关的视频,唤起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记忆,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重点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如可用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碳;还可以介绍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化学性质和安全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
3.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首先,将石灰石粉末与盐酸混合加热,观察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现象;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二氧化碳的制备过程和其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4.实验操作让学(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并强调实验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
5.实验报告撰写(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步骤,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报告模板,指导学生如何完整、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6.结束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用途,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提醒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作业。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和让学两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实验操作演示环节中,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二氧化碳的制备过程和其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结果,加深了对二氧化碳的理解。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课堂实录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学实录( 一)温故知新,复习提问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有哪些?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
2.在白纸上简要画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仪器名称。
3.简要叙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
4.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 对反应原理的选择一般考虑哪几点?①所用药品廉价易得。
②反应条件要求不高。
③操作简单没有危险。
④生成气体便于收集。
( 二) 导入新课师: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鸡蛋潜水艇,向一个玻璃杯内倒入半杯食醋,再将一枚鸡蛋放入醋中,鸡蛋就在醋中浮上浮下,好像一艘潜水艇一样在海洋中潜入浮出。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我们再来看,这是一个二氧化碳发生器:冬季人们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你知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内的药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吗?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三) 新课探究师: 有了明确的实验目的后, 我们还应该知道用什么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反应原理。
生: 分组讨论, 目前为止, 我们学过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哪几种?( 生派代表板书化学方程式: )①C+O2=CO2②2CO+O2=2CO2③CaCO3=CaO+CO2↑④H2CO3=H2O+CO2↑⑤Na2CO3+2HCl=2NaCl+H2O+CO2↑⑥CaCO3+2HCl=CaCl2+H2O+CO2↑[学生分析]:①号反应不利于收集。
②号反应也不利于收集且有危险。
③号反应条件太高。
④号反应物不稳定, 不容易得到。
⑤号反应速度太快, 不利于收集。
⑥号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师: ⑥号反应之所以适合, 原因之一是所用药品廉价易得, 其中的石灰石是同学们在操场上捡的( 过去盖教学楼的残渣, 用于垫操场)师: 在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中, 石灰石是什么状态?生: 固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引入]今天,在上新课前,我们大家考虑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种物质,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二氧化碳),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指导观察]实验桌上有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请大家观察CO2,你能发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无色气体)请前面一位同学闻一闻它的气味,并将气味描述出来(学生回答)[过渡]以上这些性质都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中除了色、态、味,还有密度、溶解性等,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
[实验]在一平衡杆的两端各挂一纸杯,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实验:向一侧纸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纸杯向倒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侧倾斜)[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由此你认为收集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应怎样放置?(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口应向上放置)[启发]前面我们已认识了氧气,知道它不易溶于水。
那么二氧化碳呢?下面就将任务交给你们,请按要求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学生探究](教师简要提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实验:往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内倒约半瓶水,盖紧瓶塞后,振荡。
)[提问]说明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以上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实验室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能用排水法收集吗?(请一同学总结其物理性质)[板书]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课件[讲解]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实验室中收集二氧化碳时不用排水法而采用向上排气法的原因了。
[说明]通常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但当我们加压降温后它会发生下列变化。
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间变化)[过渡]二氧化碳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气体,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能说一说你都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吗?那么二氧化碳是否真有这些化学性质呢?眼见为实,下面我们先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实验]CO2使烧杯内阶梯上蜡烛火焰熄灭。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导管)、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幅“二氧化碳的循环”的示意图。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图中参与循环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
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推进新课师: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探究活动1:制取CO2反应原理师: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盐酸和稀硫酸。
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师:碳酸钠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便于收集。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完美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淮南龙湖中学汪雪梅[引言]走进美丽的津河校园,跨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看到聪明可爱的同学,我的心里也感到格外高兴。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二氧化碳),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角。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指导观察]实验桌上有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请大家观察CO2,你能发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无色气体)请前面一位同学闻一闻它的气味,并将气味描述出来(学生回答)[过渡]以上这些性质都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中除了色、态、味,还有密度、溶解性等,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
[实验]在一平衡杆的两端各挂一纸杯,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实验:向一侧纸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纸杯向倒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侧倾斜)[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由此你认为收集了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应怎样放置?(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口应向上放置)[启发]前面我们已认识了氧气,知道它不易溶于水。
那么二氧化碳呢?下面就将任务交给你们,请按要求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学生探究](教师简要提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实验:往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内倒约半瓶水,盖紧瓶塞后,振荡。
)[提问]说明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以上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实验室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能用排水法收集吗?(请一同学总结其物理性质)[板书]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课件[讲解]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实验室中收集二氧化碳时不用排水法而采用向上排气法的原因了。
[说明]通常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但当我们加压降温后它会发生下列变化。
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间变化)[过渡]二氧化碳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气体,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能说一说你都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吗?那么二氧化碳是否真有这些化学性质呢?眼见为实,下面我们先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
课堂实录(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课《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老师在课前准备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盖好玻璃片,正放在讲台上。
铃响,上课,向同学们问好!教师指着集气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请看,这是一瓶已收集满的无色、无毒的气体,你能猜出它可能是什么气体吗?”同学们互相猜测,有的猜氧气,有的猜二氧化碳。
教师追问:“根据你猜测的气体性质,你怎样探究呢?”学生们一致认为用燃着的木条去探究,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进行操作,将燃着的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此瓶气体不是氧气,他可能是二氧化碳,为了证明它是否是二氧化碳,向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这时,教师适时激趣:你们想不想知道二氧化碳是怎么制取的呢?学生齐声回答:“想”。
二、学生实验(一)制取二氧化碳:各实验小组同学经过讨论,选出一位代表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2、选用什么样的装置,依据是什么?3、如何检验该气体?4、如何验满?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其他组内成员补充,组内互评,教师总评学生们的设计方案,选择最佳装置和试剂、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学生回答:1、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满。
4、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检、装、固、收。
5各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教师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他们的合作伙伴,完成实验。
全部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太棒了,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这说明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已有了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二)试验二氧化碳的性质:1、向盛有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指导学生: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三分之一,集气瓶要倾斜。
(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教师统计各小组实验成功与失败。
评出优秀小组。
教师对实验成功的小组予以鼓励评价;对失败的小组请他们找出原因,其中杨青和赵薇两名同学找出:“二氧化碳收集的不满”;“玻璃片完全拉开,造成二氧化碳逸出”;“倾倒时集气瓶没有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上都曾接触过,已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在第一单元的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探究,第六单元课题二中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因此本节课设计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还学会探究化学知识的方法。
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师:【导入】
谜语:环境师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孩子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是二氧化碳。
师:再请孩子们深深呼一口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
生: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水蒸气。
师:很好!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生:有,是二氧化碳气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板书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拿出一瓶事先制备好的CO2,让同学观察CO2状态,并请一名孩子闻气味(指导动作)。
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师:你怎么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生: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桌面的。
师:孩子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我们先做第一个小魔术“空瓶灭火”,向一个放有阶梯燃烧蜡烛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孩子们请睁开你的大眼睛,一起见证奇迹。
生:哇!太神奇了,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师:对,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
这种性质有何用途? 生:能灭火
师:你还能用生活中的事实或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
生:用二氧化碳充气球,气球落下来。
生: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生: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师:很好,接下来给同学们展现一个神奇的质软的矿泉水瓶?请一名同学表演这个小魔术,向装有二氧化碳的魔瓶中倒入三分之一左右体积的水,盖紧瓶塞用力摇。
看到什么现象?
生:太神奇了吧!瓶子变瘪了
师: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的惊喜!说明什么?
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生:二氧化碳溶于水
师:很好,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谁能总结塑料瓶变瘪的原因?
生:二氧化碳溶于水,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
师:谁能总结一下CO2的物理性质?
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师:板书CO2的物理性质
师: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下面让我们开始新的征程: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变瘪塑料瓶中有什么物质?
生1:二氧化碳
生2:水
生3: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
师:(信息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今天请石蕊朋友来帮忙,到底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呢?
生演示:向第一朵干燥紫色石蕊小花喷洒稀醋酸,
生:太神奇了,紫色花变红色
师: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稀醋酸显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师:好,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就变红,我们验证了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到底是哪种物质呢?生:是二氧化碳
师:设计实验?
生:把第二朵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到盛有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师:师演示
生:紫色小花不变红
师:说明什么?
生: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紫色小花变红
生:向第三朵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看有什么现象?
师:好!演示
生:紫色小花不变红
师:说明什么?
生:水不显酸性,不能使紫色小花变红
师:到底是什么物质呢?
生:向第四朵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水后放到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师:孩子们说的很好!下面老师做一下,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生:紫色小花变红了
师: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说明了生成一种什么物质?
生:生成了酸。
师:很好!为什么?
生:因为稀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
师:好!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碳酸的物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师:很好!到底是谁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
生: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师: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巡视后师板书CO2和水反应:H2O+CO2==H2CO3
师:将变红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不要太近以免烧焦),观察。
生:小红花又变成紫色
师:说明什么?
生: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不稳定。
师: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巡视后师板书H2CO3== H2O+CO2↑
师: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得出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还能跟水反应。
我们喝的很多饮料里就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成为碳酸饮料。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生:将制二氧化碳的导管通入石灰水中。
师:请两位孩子到前面给大家展示实验。
生:展示,看现象。
生:石灰水变浑浊。
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师: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
哪位同学到黑板写一下(生板演,师巡视、纠正错误)
师:.板书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利用此反应来检验CO2,同时我们生活中也用此反应来保鲜鸡蛋,还有石灰浆来抹墙变的坚硬,还要时说墙壁此时出汗了。
师:谁能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生:总结
师:孩子们的收获如此丰富,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们对二氧化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我们今天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也仅仅是阶段性。
还有更多的二氧化碳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下一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
②CO2+H2O=H2CO3 H2CO3=CO2↑+H2O
③CO2+Ca(OH)2=CaCO3↓+H2O
三、教学反思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一谜语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很多性质,然后让学生做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课堂中我将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
”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安排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下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