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总课件上课用的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26张

温故思旧人:司马迁
1、少年受业 家学渊源既深,复师从名儒,学习成长。 2、壮年游历 约22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 (漫游期间,他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自采访等方式,获得 了许多第一手撰史材料。) 3、继承父志,立志修史 4、辩护李陵,无辜获罪 5、忍辱偷生,发愤著书 6、撰成史记,名垂青史
遥怀思君子:屈原
说一说以下词语与屈原的渊源
端午节 粽子 汨罗江 浪漫主义文学 楚辞 离骚 香草美人
一个富有象征性标签的民族人物。
【活动一】 聚焦“主干”史实,勾勒屈原画像。
1、结合课本篇目,思考以下史书的体例和书写侧重分别是什么。
篇目
节选自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一》
不理解
群小陷害,君王疏远,渔父不解,让屈原以死捍卫尊严;内忧外患,大厦 将倾,无力回天,将屈原推入绝境深渊。屈原与所有人都存在着直接或间 接的对立关系,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被任何人理解的,极其孤独的屈原形象。
3、人物关系理一理
屈原对直接影响自己的人群分别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从中我们看出怎样 的屈原形象?
纵览识巨作:《史记》
本纪(12)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
世家(30)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
列传(70) 历代诸侯之外名人事迹。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
表(8) 书(10)
记历史重大事件。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 理,经济生活等。
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 它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怀石自沉 行吟泽畔,投身汨罗 。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59张

朗读第三段
• 读出感情:怨 • 学生朗读或教师范读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
痛心 动—名,听力 明
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
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品行不正的小人
。离骚者
损害
,犹
离
端方正直的人
忧也。//
被动句
久积于心的郁闷
夫天者,人之始也;
通“罹”,遭遇
判断句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整体感知: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
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
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任 疏 (作) 绌
迁
沉
分析第一部分(1): 简介屈原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判断句 担任
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入则与 明晓 国家安定 熟练、熟悉 后置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 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 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 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握秘 籍,职司记载。司马迁自幼受父亲薰陶,十岁就学长安;二十岁 开始漫游,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历史遗迹,接触社会不同阶 层的人物,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他后来写作 《史记》打下基础。二十多岁入朝任郎中。武帝元封三年(前 108),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典籍。太初元 年(前104),参预修订历法,成“太初历”,并开始写作《史 记》。后五年,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获罪下狱, 被处宫刑。为了完成著作,“就极刑而无愠色”。出狱后,任中 书令,发愤著书。历十年艰幸,终于在征和初(前92)撰成《史 记》
(完整版)《屈原列传》课件_ppt资料

诸侯。王甚任之。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 闻,动→名,见识,知识。志,记。
入:名→状,对朝庭内。 出:名→状,对外。 任:信任。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 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 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 们当成“同列之人”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 文部分(有删节) 。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 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 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目标展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 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 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 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 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 原的。作表作:《离骚》《九章》《天问》。屈原的诗作,是我们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 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 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 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 一。
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楚国由强盛转 向衰亡的年月。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 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 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 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 为代表的楚国 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 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 的“见疏”、放逐乃至自投汨罗江而死, 就是这种斗争的结局。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 闻,动→名,见识,知识。志,记。
入:名→状,对朝庭内。 出:名→状,对外。 任:信任。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 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 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 们当成“同列之人”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 文部分(有删节) 。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 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 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目标展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 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 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 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 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 原的。作表作:《离骚》《九章》《天问》。屈原的诗作,是我们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 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 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 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 一。
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楚国由强盛转 向衰亡的年月。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 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 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 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 为代表的楚国 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 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 的“见疏”、放逐乃至自投汨罗江而死, 就是这种斗争的结局。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27张

绌:(被)免官 患:担心 厚币:丰厚的礼物 质:见面礼 如:到、往
从亲:合纵相亲 详去:假装离开 委:献给 诚:确实,果真 诈:欺骗
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 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 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 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 不救楚,楚大困。
盖:大概 诽:指责他人 ,发牢骚 刺:讽刺 条贯:条理 约:简约 称文:使用的文字和文辞 小:寻常事物 迩:近的
淫:过度 ,无节制 称:提到 明:阐明 毕见:全表现出来 微:含蓄
指:意旨、含义 远:深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 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 可也。
立:继位,登基 反:返回 虽:即使 存:关心 三致志:再三表达意愿。
咎:责怪 嫉:痛恨 冀幸:希望 反复:回归 卒:最终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 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 尤其重要。
➢其四、“评议”更有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
•
这篇传记主要就是为人才的身世遭遇鸣不平,抒发一种
忠心耿耿,才干卓绝,却受打击、受压抑,报国无门,以致
穷困潦倒,抑郁而死的愤慨。
•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王一再排 斥,再被顷襄主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
《屈原列传》ppt课件36张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思 想
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
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 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 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简介 《史记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绌(chù);通“黜”,指罢免官职。 从(zòng): 同“纵”,合纵,指结盟联合抗秦。 患: 担心,害怕。
厚币: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 币,礼物。 委质: 委,呈献。质,同“贽”,初次拜见尊长时所献的礼物。 诚: 果真,如果确实
楚诚能绝齐: “绝于齐”的省略,与齐绝交。 使使:前一个“使”,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名词,使者。 如: 到,往。
译文: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 非 ,说坏话,奉承献媚的小 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容纳, 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 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就会追念本源(希望上天和父母给以援 助 ) , 所 以 ( 人 在 ) 劳 累 、 疲 倦 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疾病伤痛和内心悲痛时, 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 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 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预习检测-字音
谗谄 枯槁 蝉蜕 滋垢 濯淖 不滓
chǎn gǎo tuì gòu zhuó nào zǐ
博闻强志 屈平不与 疾痛惨怛 属草稿 靡不毕见 谗人间之
qiáng yǔ dá zhǔ mǐxiàn jiàn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57张

史书体例
➢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西汉司马迁
➢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春秋左丘明
➢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汉书》东汉班固
➢ 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春秋左丘明
屈原列传
司马迁
➢战国时期 楚 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少年时 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第七段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 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wú)行。”怀 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 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 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 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 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 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想要同怀
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 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 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 “怎么能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 王最终还是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 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就扣留了怀王, 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 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 回到秦国,终究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 (楚国)埋葬。
(他)远古称道帝喾,近古称道齐 桓公,中古称述商汤王、周武王,用以 指责当世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 国家治乱的条理,无不完全显现出来。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 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就其文字 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 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是表达 的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 品中都称许美好的事物。他的品行正直, 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愤恨他的话后, 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 诋毁屈原,顷襄王很生气,就放逐屈原。
《屈原列传》ppt课件63张

5.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娴,熟练、熟悉。辞令,应对的言辞。 6.图议:谋划计议。 7.入、出:对(在)内,对(在)外、出外。 8.任:信任。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知识广博, 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就与怀王谋划计议国 家大事,以发号施令;出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 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 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觉无力挽救楚国危亡, 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了解屈原
他的政治理想“美政”: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当理 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时,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 绵悱恻的情绪。
走近屈原
怀王十六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 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后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 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秦楚结黄棘之盟,楚 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 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十二本纪:记帝王;《项羽本纪 三十世家:述诸侯;》 《陈涉世家 七十列传:叙名官名》臣;《屈原贾生列传 十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八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经典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居》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知识广博, 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就与怀王谋划计议国 家大事,以发号施令;出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 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 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觉无力挽救楚国危亡, 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了解屈原
他的政治理想“美政”: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当理 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时,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 绵悱恻的情绪。
走近屈原
怀王十六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 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后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 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秦楚结黄棘之盟,楚 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 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十二本纪:记帝王;《项羽本纪 三十世家:述诸侯;》 《陈涉世家 七十列传:叙名官名》臣;《屈原贾生列传 十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八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经典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居》
《屈原列传》优秀课件 ppt课件

屈平正道直行,竭 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屈平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 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 小人离间他和楚怀王,可以说 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能没有怨恨吗? 屈平创作《离骚》大概是从怨 愤引起的吧。
ppt课件
8
上称帝喾,下
他远古称颂帝喾,近代称道 道齐桓,中述 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 汤、武,以刺 王,用来指责当世的政事。 世事。 他阐明道德修养的广大崇 明道德之广崇, 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 治乱之条贯, 不完全显现出来。 靡不毕见。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 其文约,其辞 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 微,其志洁, 他的品行正直。 其行廉。 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 其称文小而其 他的旨趣很大;举的是近 指极大,举类 事,但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迩而见义远。
屈原的遭遇
任——疏——黜——迁——沉
ppt课件
4
梳理课文楚 之同姓也。为楚怀 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 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 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 晓国家治乱的道理,熟悉外 交应对的言辞。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 事,发号施令; 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楚怀王很信任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 也;父母者,人之本 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 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 父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纲领。由“信而 见疑,忠而被谤”,引出文章的第二大段写屈原的 去留关乎楚国命运;由“志洁行廉”引出第三大段 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自沉汨罗。
第二部分(4--10) : 写屈原由“黜” 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 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译文:屈原作《离骚》,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他)远古提到帝 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 事用来暗指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 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 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列举的虽是近的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 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 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 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本段的思路 :
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 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 “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 “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 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 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
司 马 迁
屈 原 列 传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 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 熟记通假字“离”、“反”、 “濯”、“见”、“指”, “绌”“质”、“被”,正确 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 判断句与被动句。
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 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 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 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 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 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 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 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众 人 皆 醉 而 我 独 醒
举 世 混 浊 而 我 独 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泥 而 不 滓 者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谈屈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 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 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 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 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 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 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 《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 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 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 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 原 简 介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 的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 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九歌》、 《天问》、《招魂》等,在晚年放逐到沅湘蛮荒之 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 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 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 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 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 想、人品的文献。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 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 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 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 不救楚,楚大困。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 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 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 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译文:屈原已(被)免官,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 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 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 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 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 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 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割让的 土地。
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ຫໍສະໝຸດ 屈 原的一生。:爱国、正直
任
才 华 横 溢
疏
正 直 与 邪 曲 不 相 容 2
绌
怀 王 三 次 受 骗
屈 原 流 放 江 南
迁
沉
高 洁 志 行 3
高 影 贵 品 响 质
12
11
1
4 7
- -
8 10
特色
练习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三部分) 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 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 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 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1.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2.第1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 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 “甚任之”? 3.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1.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 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 不可为。
2.王甚任之: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 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 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 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 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王怒而疏屈原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 夫“谗之”,根子在于 “争宠而心害其能”。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 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 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 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 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 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 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 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 很信任他。
屈原列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伟 大 的 屈 原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 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 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 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 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 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 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 当权者靳(jÌ 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 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 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 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 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 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 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 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 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 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 屈原的。
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 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第3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 《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 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 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 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 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 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 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 光”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