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科版拔高训练八十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材料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材料(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周围的材料,包括它们的性质、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材料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不同的材料。
2. 讲解:介绍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材料的鉴别1. 导入:通过小实验,引导学生学会鉴别不同材料。
2. 讲解:讲解鉴别材料的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鉴别给出的材料。
第三课时:材料的用途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为何有不同的用途。
2. 讲解:介绍材料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材料可能的用途。
第四课时:保护资源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讲解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资源的措施。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
2. 讲解: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物品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学生对材料的认知、鉴别能力以及保护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各种材料制品。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滴管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4. 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材料的分类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总结材料的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的分类,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常见物品的材料分类。
七、教学内容第七课时:材料的加工与改变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材料是如何被加工和改变的。
2. 讲解:介绍材料加工和改变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材料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材料有更深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
2.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如硬度、韧性、透明度等。
3.让学生能够分辨生活中的材料,并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以便学生观察和实践。
2.准备PPT,展示不同材料的图片和特性。
3.准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材料的特性,如硬度、韧性、透明度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如,用纸制作纸飞机,用塑料制作小桶,用金属制作小挂钩,用玻璃制作杯子等。
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物品,并介绍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其他学生倾听并提问,共同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科学笔记(我们周围的材料)

我们身边的材料(学生笔记)
1、(木头、纤维、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材料
2、金属的特性: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有延展性、易导热
3、塑料的特性:不导电、导热慢、防水、韧性好、可塑性强
4、纸的特性:轻、薄、易燃、吸水性强
5、木头的特性:
能浮在水面上,导热慢,易燃烧、容易加工,较坚硬
6、韧性好指物品需要具有(能变形)但(不断裂)
7、塑料的循环使用过程:
粉碎、加热、熔化、注入模子、冷却
8、硬度对比实验:(由大到小)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9、韧性对比实验:(由大到小)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
10、吸水对比实验:
(木片、纸片)吸水,(金属片、塑料片)不吸水
11、为什么木片和纸片吸水:因为木片和纸片由纤维构成,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水会渗透进木片和纸片中去。
12、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
13、沉、浮的认识: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代表是沉;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代表是浮
14、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
像(木头、塑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浮)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15、砖、瓦及陶器、瓷器的特性:坚硬、比较重、不易折断、在水中容易下沉。
砖、瓦吸水性好。
陶器、瓷器吸水性差。
16、砖、瓦的主要用途:主要用在建筑方面
17、陶器、瓷器的的主要用途:用在日常生活装饰及盛放东西。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PPT课件(4篇)

我们周围的材料
课桌 书本 窗户
金属 木材 纸 金属 玻璃
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 几种材料做成的。
看看自己身边,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 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把它们写在表格中。
观察周围的材料
名称 衣服 文具盒
自行车
……
可能使用的材料
你认为塑料的特性有哪些?
便宜、 质量轻、 不容易被腐蚀、 会污染环境、 可以做透明的物品、 容易燃烧、变形、老
钥匙 金属
书包里的物品
物品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铅笔
木头
尺子
塑料
书本
纸
文具盒 金属、塑料
橡皮擦 橡胶 剪刀 塑料、金属
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电风扇是金属做的。 桌子、椅子、门是木头做的。 电视机的外壳是塑料做的,里面的零件是金属做的。 窗户是玻璃和木头做的。
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木头、 塑料、玻璃、纸、纤维等。
金属 具有光泽而 不透明,富 有展性、延 性及导热性、 导电性。
木头
黄白色,表面 有纹路,不太 重,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锯 末,能浮在水 上。
塑料 很轻,不会 锈蚀,有较 好的透明性 和耐磨性。 容易变形。
玻璃
是透明的, 一般用于建 筑物,用来 隔风透光。
纸
很薄,用于 书写。
纤维
弹性大, 可以用来 做衣服。
质量重、 明亮的金属光泽、 可以导电、传热、 具有变形能力 、 不容易磨损、 ……
你认为木头的特性有哪些?
✓ 容易吸水、 ✓ 容易加工、 ✓ 能浮在水面上、 ✓ 表面有纹路 ✓ ……
一些人造材料
我们观察过周围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吗? 哪些材料是最常见的材料? 为什么我们会大量使用它们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教材分析】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
【学情分析】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
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
但是他们还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
因为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
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
当然,学生们在区分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这样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学生认识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学生调查出我们周围的最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等。
2. 科学探究:学生小组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观察和辨认不第 1 页共5 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科学概念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 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
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
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
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
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教科版《科学》-三——六年级-单元目录及教材目录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科学》三年级下册目录
单元
内容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3、花、果实和种子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
7、动物的繁殖活动
食物
1、一天的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述矿物(一)
5、观察、描述矿物(二)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教科版2019科学三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2019科学三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以下单元: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重点: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电脑、教学软件等。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实物展示等方式,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采用观察、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八、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材料的性质或特点。
收集关于水和空气的资料,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阅读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
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科学实验活动。
完成一份关于本单元学习的小报或海报。
准备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和资料。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向同事或领导请教吗?下一步教学计划是什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或方法吗?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资源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科版拔高
训练八十七
第1题【单选题】
绸缎都是由( )加工而成的。
A、棉花
B、蚕丝
C、人造纤维
D、塑料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纯棉衣服都是由( )加工而成的。
A、棉花
B、蚕丝
C、人造纤维
D、塑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吃饭用的筷子选用( )来做最好。
A、金属
B、竹子
C、塑料
D、木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纽扣一般选用( )来做。
A、塑料
B、橡胶
C、金属
D、玻璃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剪刀是______种材料制成的,所以我们身边的物体一般是______种或者______制成的。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