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猎德村改造的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者分析_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改革论坛摘要: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涉及多个相关主体的工程,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实现共赢是改造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最后获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以广州第一个城中村改造试点———猎德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改造过程中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总结其顺利改造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其他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提供实践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猎德村;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Abstract: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 is an activity related to several parties.And how to balance their interests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which will determine the result of re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will take lied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which is the first village reconstructed in Guangzhou, and analyze the balance of mutual relations among the government,village residents and developers.By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liede we hope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villages on reconstruction.Keywords:liede community;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stakeholder一、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主体1.政府作为城市的公共管理者,政府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既实现公众目标又满足其自身利益。
“猎德模式”,城中村改造之探索

村 民们 已经 选 择 好 户 型 ,且 偏 向于 方 便 出 租 的 多 套 、 小 户 型 。 大部 分 村 民
手 上 都 可 以 分 配 到 好 几 套 房 子 ,最 多 的 能 有 1 0 平 方米 ,1 多 套 房 子 。 70 O 这 种 改 造 及 安 置 模 式 被 当 地 人 普 遍 接 受 , 因 为他 们 不 仅 不 用 搬 迁 , 还
Z ON Z O ON T U TO H G H UC S R C IN
‘ ‘
猎 德 模 式 ” ,城 中村 改 造之 探 索
■文体 刊记者 李 军
城 市 总 是 随 着 经 济 、 政 治 和 文 化 村 建 安 置 房 。 在 村 民 安 置 方面 ,基 本
采 取 “ 一 补 一 ” 的补 偿 方 式 。 拆 也 在 此 落 脚 。 这 里 有 落 户 多 年 的 小 店 铺 老 板 , 有 进 城 打 工 的 农 民工 ,还 有 为 了复 习 考 试 出 来 租 房 子 的 学 生 们 。 猎 德 村 委 书 记 李 方 荣 说 ,下 一 步 还 要 想 办 法 提 高 村 民 的素 质 ,否 则 安 置 区
硬 件 与 珠 江 新 城 高 档 小 区 看 齐 了 ,租
金 却 可 能 会 有 很 大 差 异 。 而 村 民 们 则
担 心 ,一 般 收 入 的 打 工 仔 不 会 来 租 这
么 贵 的房 子 而 致 使 房 子 难 以 出租 。
差 价 而 望 “ ”兴 叹 时 ,另 外 一 些 地 楼
城 中 村 改造 的 回迂 。 新 建 成 通 车 的猎 德 大 桥 东 侧 的 复
也 有 村 民表 示 理 解 政 府 的 行 为 , 不 会 做 “ 子 户 ” , 但 是 担 心 搬 走 以 钉 后 , 自 己的 孩 子 不 仅 没 有 了 现 在 村 里
广州市“三旧”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猎德村

广州市“三旧”改造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猎德村改造案例分析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原理指导老师曲少杰建环零八一班罗明艺0816030016摘要:广州市“三旧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其当中的城市更新发展研究,就以猎德村的改造为例进行分析。
猎德村作为广州市城中村的改造的第一个试点,其发展模式及当中出现的问题,很值得我们一一探讨研究。
关键词:改造容积率猎德村城市规划1、调研概况介绍三旧改造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的重要措施。
1.1 旧村居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须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
具体包括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砖土结构建筑;不符合国家规范和地方技术标准的各项指标的城中村、园中村;违法违章建筑、单家独户的旧村居;水、电等基础设施,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消防、生态环境等严重滞后的,不适宜居住的空心村、园中村等。
1.2 旧村改造具体进展情况2020年前,基本完成138条“城中村”改造任务,目前,已有15条村完成了改造方案审批工作。
其中猎德村复建安置房已建成投入使用;林和村已清拆完毕,安置房工程已开工建设;杨箕已基本拆平并完成土地公开出让工作;琶洲、文冲、冼村、小新塘村已开始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及部分拆除,花地、西塱裕安围已开始安置房建设。
据悉,今年旧村改造方面,重点推进位于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等十大城市重点功能区以及番禺南站地区等重点区域,影响城市景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旧村(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在推进海珠区黄埔古村、荔湾区裕安围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上,启动花都狮前村等几个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旧村整治项目。
1.3 主要政策依据⑴《印发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明电[2009]16号)⑵《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⑶《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⑷《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⑸《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⑹“三旧”工作流程(征求意见稿)1.4 全面改造模式的财政支持政策⑴.全面改造项目通过土地公开出让融资的,土地公开出让收入中的改造成本部分,在土地公开出让后先行拨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城中村改造实践评析广州猎德村方案

二、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2.十三年城中村演变——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
2.1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因素 猎德村自从珠江新城征地以后,村民不再务农,村经济非农化,而且大量外来人口租住 村里参与广州的城市发展建设。 1994 年珠江新城征地以后,猎德非常快速地变成了城中村。
二、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2.十三年城中村演变——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 2.2珠江新城规划建设的推动因素
尽管经历“文革”破四旧和城市化推进的影响,旧猎德村继承发展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主要有:唱粤曲、赛龙舟、舞醒狮,还有菩萨行乡、清明祭祖、敬老宴等习俗。
二、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2.十三年城中村演变——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
2.1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因素 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州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展,大量本来是郊区的农村必然迅速被 纳入城市范围,猎德村就在其中。 城市化是城中村出现的动力因素。 描述城市化进程有 2 个重要指标,分别是建成区面积和城市化水平。
城中村改造实践评析
广州猎德村案例分析
目录
1.猎德村概况 2.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3.猎德村改造方案 4.猎德改造实施评价 5.疑问
广州首个整体改造的城中村—猎德模式?
猎德村是城中村改造失败案例?
委员:“屏风楼”没个性、不宜居 政府部门:将尝试其他改造模式
建筑设计没变化; 容积率太高的改造不能算成功 专家:滨水建筑不应建太高
股份制企业
“改制先行”的准备工作 猎德城中村自发性瓦解转型的假设可能性
二、猎德村历史演变回顾
3.旧猎德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城中村的成熟和瓦解 3.3 猎德城中村发展阶段评价 • 旧猎德村具有非常典型的城中村特征: • 经济形态体现了经济非农化,经济活动转入第二、第三产业领域,以粗放型的低水平出
广州猎德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借鉴与启示

按照改造方式的不同,我国城中村改造存在全盘重建型、局部调整型和重点控制型三种主要模式 。 [1]
(1)全盘重建型 即把整个村子推倒重建(当然不排除保留部分有文化保留价值或者符合保留规格的建筑),是从城 中村的整体格局到单个建筑的全面更新改造。一般适合那些地理位置优越、土地价值高、严重影响城 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城中村,同时要求城中村本身经济基础较好,有比较雄厚的实力。但根据具体的 改造方式,整体重建可以分为一次性整体拆除重建和滚动式拆迁重建两种。其第一种改造思路是原住 户全部迁往村外安置,待改造完毕后回迁。这种方式,一方面资金运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拆 迁工程量大,安置费用高,难以组织;第二种改造思路则是对城中村改造过程进行划分,按照一定的 改造顺序逐步改造,逐步安置回迁。这种改造方式改造成本相对降低,而且随着改造的逐步进行,资 金投入量越来越少,物业收益逐渐增多,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改造难度,更加顺利地完成城中村的改 造任务。 (2)局部调整型 是指在保持城中村整体格局情况下,对局部区域、关键要素进行重点改造,调整中的局部重点改 造可能是全部重新建设的。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处在城市建成区,但是布局较为合理、建筑景观较好 的城中村地块,通过适当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社区配套服务建设,实施社区统一管理,作为外来 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其改造原则可总结为:控制旧村,改造旧村,建设新村,置换旧村。 局部改造模式下,可以采用“抽疏”的土地经营方法。该模式强调城中村改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 更新发展过程。近期改造对存在的密度过高、采光通风极差、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采用“抽疏”的方 式,拆除部分住宅及建筑质量较差的临时建筑,保留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的居住建筑,同时疏通城中 村村内道路,增加绿化,完善公建配套,降低建筑密度,初步形成“可居型”居住环境。同时,利用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村民所扮演的角色——以猎德村改造为例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村民所扮演的角色 ——以猎德村改造为例发布时间:2021-02-03T02:55:46.832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24期作者:邓舒珊[导读] 广州的快速城市化产生了大批城中村,在城区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对城中村的全面拆除改造谋求土地资源,已成为了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600摘要:广州的快速城市化产生了大批城中村,在城区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对城中村的全面拆除改造谋求土地资源,已成为了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分析广州首个完成全面改造的城中村——猎德村村民在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其参与城市化的方式,从而了解城中村村民这一群体与城市化的关系。
试图从村民的角度指出目前城中村改造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研究;21世纪,中国步入了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原位于城市边缘的农村,逐渐被现代都市包围,被动地卷入城市化的进程变成城中村。
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过渡性形态,城中村集中体现了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磨合中的各种矛盾。
猎德村的改造,作为广州市政府放开“禁止开发商参与改造”红线后首个成功进行全面改造的城中村,其在许多方面都是具有首创性与实验性的,本文将通过分析猎德村村民的身份与角色变化,评估此种方式的城中村改造是否达到了城市化的目标,以及其对未来更多的城中村改造所能带来的启示。
一.猎德改造概况广州市政府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推动城中村改造,但由于政府坚持中不进行直接投资,亦禁止开发商参与改造,资金缺乏使改造举步维艰。
2007年,广州市政府开始放松政策,允许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
籍着猎德大桥修建的契机,猎德村被广州市政府选为城中村全面实施改造的第一村。
实行“政府主导,以村为主,一村一策”的原则,在市区两级财政不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确定建筑容积率以确保改造资金平衡,即达到提升城市风貌,又使村集体经济得到提升,村民获得实惠的目标。
定制化原真性:广州猎德村改造的过程及效果

游 空间 能 为 大 众 游 客 所接 纳 的缘 由 。 本研 究 以广
州猎德 村 为案例地 ,发现城 中村 改造 中也存在特
定 空间 原 真 性 的 定 制 过 程 , 即 改 造 中利 益 相 关者 和 外 部 力量 互 动 构建 原 真 性 最 初 形 象 ,促 使 空 间
生产者根据人们 的想 象和期待 ,定制 满足村 民和
真性理论 的补充 ,拓展 定制 化原 真性概念 的内涵
及 应 用 范畴 。
【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城 中村 改造 ;定制化原
真 性 ;岭 南 水 乡;广 州
1 引言
传 统 古 村 落 在 快 速 城 市 化 下 被 城 市 用 地 包
ABSTRACT :As t h e c o r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c u l t u r a l
前研 究集 中在遗 产科 学和旅游科 学领域 ,其 中定
制 化原真性解释 了 “ 舞 台化 ”和 “ 伪 真 实 ” 的旅
t h a t e v e n i f o b j e c t i v e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i n t h e s e d e s i g n e d
h e r i t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 , t h e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t h e o r y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ie f l d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h e r i t a g e a nd t o u r i s m s c i e n c e a t p r e s e n t ,a n d c u s t o mi z e d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h e l p s e x p l a i n t h e r e a s o n wh y t h e t h e a t r i c a l a n d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解读猎德村改造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其城中村改造工作颇具代表性。
本文将以广州市番禺区猎德村为例,深入探究该村的改造过程、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广州市番禺区猎德村位于城市更新改造区域,是一座typical的城中村。
该村的建立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因为城市扩张的需要,政府决定征用猎德村的土地发展新城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猎德村成为了外来移民的集聚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区模式。
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广州进行得如火如荼,猎德村也不例外。
改造工作的第一步是拆迁。
政府对猎德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将原有的低矮瓦房统统拆除,为新的城市建设腾出空间。
虽然拆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拆迁补偿的不公等,但总体来说,政府在改造工作中还是尽力保护了村民的权益。
随着村庄的拆迁,新的城市建设开始了。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在猎德村建设了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公园绿地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还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将猎德村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商业中心。
这一战略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进驻,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猎德村由此逐渐脱离了城中村的桎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社区。
然而,猎德村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拆迁安置工作并不完善,有一些老旧村民难以适应新的居住环境,他们既缺少新住房的适应能力,又无法融入新的社区环境。
其次,城市化进程使得猎德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和历史。
拆迁过程中,很多古老的建筑物被摧毁,街道变得越来越拥挤,原有的社区关系也被瓦解了。
再者,改造之后的新社区虽然设施齐全,但由于租金上涨等问题,部分居民无法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导致社区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特点发生了变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还应该在城中村改造中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比如,在拆迁安置工作中加强村民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村庄文化,增加公共空间和社区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猎德村和深圳大冲村改造情况与启示
2010年3月4日,禅城区副区长、祖庙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梁炳军率领祖庙街道、区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村负责人组成考察团,赴广州市猎德村和深圳市大冲村考察学习城中村改造经验和做法。
本人也参加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整理如下,供大家借鉴参考。
广州猎德村改造
一、基本情况
猎德村属广州市天河区,位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
全村总人口7800多人,约3000户,改造前集体经济总收入约5000万元。
猎德村是广州市城中村整体改造的试点,纳入改造的总用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改造前地上现状建筑物约60万平方米,改造前容积率为2.4。
其改造模式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筹集旧村改造资金,解决村民拆迁安置和集体物业发展要求,实现改造项目自身经济平衡。
改造地块划分为三部分:西部地块转为国有土地,按商业用地进行市场化拍卖,所得土地拍卖款用于支付旧村改造项目资金;东部地块仍保留集体土地,作为复建安置小区;南部地块亦为集体土地,将建起五星级酒店,作为集体经济支柱。
通过西部地块的土地拍卖,猎德村得到46亿的旧村改造资金。
东部的复建安置区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其建设标准不会低于珠江新城任何一个小区,办理的是集体土地房产证,不能买卖,村民除自住外可以用来出租。
二、改造主要进程
猎德村改造工作在2002年即酝酿和前期策划;2007年5月正式启动,9月-10月原有物业和村民房屋全部腾空,11月即完成清拆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2008年1月,复建安置区动工建设;2010年1月,复建安置区全部封顶。
按照计划,将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村民可入住。
南部3.25万平方米地块,已由合和实业旗下的诚意置业公司与猎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投资10亿元开发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商用物业(五星级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
该项目预计于2014年建成,诚意置业将向猎德公司缴付租金,并负责项目的租赁和经营。
三、改造经验做法
1.政府主导,以村为主。
市、区政府发挥统筹主导作用,协调解决各项配套政策,并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问题。
村为主体,具体实施谈判、协议、拆迁和复建等工作。
2.利益统筹与平衡。
在改造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改造目标:一是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二是村民收入增加,三是城市环境改善,四是村落文化延续。
3.依法办事,公开透明。
在改造过程中,立足依法依规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公平、公正、公开,村委形成各项决策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在村民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通过司法途径合理合法予以解决。
四、几点启示
1.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堡垒作用突出,有效推动旧村整体改造。
猎德村改造从酝酿、策划到真正启动,前后历时5年,村两委班子始终团结一致,抓住珠江新城发展有利时机,反复宣传和解读改造思路和方案,争取了村民的广泛支持。
在全体股东表决《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时,获得98.6%高票通过。
2.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
一座村落就有一段历史,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推到重来的物质改造,更重要是要关注人文历史的延续与传承。
猎德村改造在文化传承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在猎德村改造后,18座历史悠久的宗祠和家塾将保存,猎德涌一河两岸将构建历史文化风情街,河涌东岸还将保留两至三幢现有的村民“握手楼”,作为猎德村改造博物馆。
在宗祠区背面新建的约5000平方米龙舟湖,将龙舟埋于湖底,未来的每年五月初五,代表广州龙舟文化的龙舟盛典将会在猎德涌延续下去。
3.利益冲突的解决办法。
城中村改造不可避免涉及拆迁问题,而现有的政策法规主要是针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对于集体土地房屋物业拆迁问题的指导依据不多。
猎德村改造过程中,实践了以司法途径解决旧村改造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
2008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猎德村四位"钉子户"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
法院认为,猎德"钉子户"影响了村集体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其土地归集体所有,村里有权收回;由于土地和土地上的房子不可分割,因而房子也必须一并交付拆除;至于拆迁补偿,则按照村股东大会通过的补偿方案所规定的标准。
因此要求这几户村民应迅速腾空涉讼宅基地并交付拆除。
4.猎德村改造模式不可简单复制。
猎德村有其特殊的区位条件(珠江新城商务区),其复建安置区容积率高达
5.2,远超一般居住区容积率标准。
在2007年土地市场尚好的行情下,猎德村通过拍卖部分旧村土地获得46亿元资金,解决整体改造的资金来源。
但这种卖地筹集改造资金、单个村或单个改造地块进行经济平衡的模式,容易面临市场波动和容积率过高的难题。
如果所有的城中村都采取这种改造模式,就丧失了改善城市环境、抽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意义。
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亦认为,如果都靠卖地改造城中村,就会走入死胡同;容积率太高就违背了城中村改造初衷,这样的改造不能算成功。
深圳大冲村改造
一、基本情况
大冲村属深圳市南山区,位于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区东片,全村人口约2400多人,暂住人口近7万人。
大冲村是深圳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68.5万平方米。
现状建筑共1456栋,建筑面积近110万平方米,其中集体物业30万平方米,改造前的现状容积率为1.6。
其改造目标是打造成为深圳旧村改造的标杆和典范,力争“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八年换新貌”,成为深圳高新区、西部华侨城的城市亮点。
其改造模式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开发商,对旧村进行整体改造。
按照改造规划定位,大冲村片区将建设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基地,建设与深圳市整体城市形象相适应的新型现代化高尚居住社区。
规划方案确定的开发总量为280万平方米,其中105万平方米为集体物业和村民住宅安置面积,改造后的容积率为4.0。
在拆迁补偿方面,开发商向大冲村民提供了物业补偿、现金补偿、物业+现金补偿三种补偿模式。
永久物业可按1:1等面积补偿,临时物业一律货币补偿,村民房屋一楼按60%商业面积、40%居住面积进行补偿,货币补偿标准为1.1万元/平方米。
(注:大冲村周边商品房售价近2万元/平方米)。
大部分村民意愿都是选择物业补偿。
二、改造主要进程
2005年大冲村改造规划方案获得批准,2005年9月经政府严格审核,确定了华润置地为开发商;
2007年3月,大冲村与开发商正式签约;
2008年,大冲村改造成为市重点项目,南山区成立驻点工作组驻村指导各项工作开展;
2009年9月,大冲村与开发商商定了框架协议,确定了基本补偿标准;
2010年1月,95%的物业完成了确权查丈工作;
2010年1月23日,正式开始签约工作,推进顺利,目前已有54.3%村民签约。
预计在3月31日奖励期截止前,有望完成85%的签约目标。
三、改造启示
1.三方合力,统筹推进。
大冲村改造工作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并全程介入,有效发挥政府部门、村集体和开发商的协同配合作用。
大冲村改造指挥部由三方团队组成:从政府相关部门抽调专职人员组成驻村工作组团队,村集体股份公司团队,以及开发商团队,全部在指挥部领导下分工合作开展具体工作。
2.精心谋划,周密布置。
城中村改造有其特殊性,大冲村在改造工作每个阶段,都事先制定详细周密的行动计划,逐项落实、稳步推进,从而提高了运作效率。
比如为照顾拆迁户特别是中老年村民对于旧村居住环境感情,不愿意在改造过渡期在外临迁居住,在旧村改造片区内选择环境较好的地块,建设过渡安置小区,使这些村民仍能在旧村范围内居住至永久回迁房建成交付为止。
大冲——安置区入住流程
3.准确判断,果敢决策。
指挥部对改造工作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早做准备和预案,通过三方协同配合,及时解决可能出现阻碍因素的苗头,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为旧村改造取得村民主流民意支持奠定基础。
4.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积极带头,响应改造要求,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参与旧村改造方案讨论、确权补偿等工作,有效推进了项目实施。
5.注重宣传。
大冲村指挥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还通过村办文化活动节目表演,将改造更新理念形象生动展现,在全村营造了有利改造的舆论氛围。
返回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