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危害现状及有效防除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

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

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薇甘菊,又名洋甘菊,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因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备受青睐。

薇甘菊具有镇静、抗炎、抗菌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薇甘菊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制定科学的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对于提高薇甘菊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害防治。

1. 灰霉病防治。

灰霉病是薇甘菊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高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真菌侵袭引起。

为了防治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排水,避免积水;定期清理病叶和病残体,避免病害传播;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菌核病防治。

菌核病是薇甘菊的另一常见病害,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真菌侵袭引起。

为了防治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施肥,保持土壤通风透气;避免过度浇水,保持土壤干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二、虫害防治。

1. 蚜虫防治。

蚜虫是薇甘菊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是由于高温多湿条件下,蚜虫滋生繁殖。

为了防治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理病叶和杂草,减少蚜虫滋生的环境;使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控制蚜虫的数量;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蚜虫的繁殖。

2. 蝗虫防治。

蝗虫是薇甘菊的另一常见虫害,主要是由于干旱条件下,蝗虫大量出现。

为了防治蝗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并清除蝗虫;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捕食性昆虫等,控制蝗虫的数量;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蝗虫的数量。

三、药剂使用。

在薇甘菊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药剂进行防治。

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合的药剂,根据具体病虫害情况进行选择;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定期更换药剂,避免病虫害对药剂产生抗性。

综上所述,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和药剂使用等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薇甘菊的产量和质量。

薇甘菊防控措施

薇甘菊防控措施

薇甘菊防控措施(一)防控技术措施目前薇甘菊防治方法普遍采用专用除草剂化学防治和人工持续清除两种方法。

1、化学防治对成片发生的薇甘菊,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并结合机械铲除或割除进行控制。

化学防治常选用的药剂多为内吸性除草剂,此类药剂选择性较强,环境污染小等。

化学防治可选用高压机动喷雾机、喷雾喷粉机等设备。

高原机动喷雾机射程远,喷施效率高,易作用于薇甘菊茎部和叶,可用于公路旁、林缘、丢荒地等交通方便地段的成片薇甘菊防治。

对零星分布区薇甘菊防治可采用喷雾喷粉机或手动喷雾器防治。

推荐药剂使用技术方法紫薇清:在薇甘菊生长季节,于晴天均匀喷施紫薇清1000~2000倍液至薇甘菊茎叶完全湿透,喷药量120-180升/亩(即每亩用紫薇清药剂90-120毫升兑水120-180公斤),斜坡地、薇甘菊覆盖度高的地域可适当加大喷药量,推荐使用担架式高压喷雾机喷雾。

其特点是:紫薇清是一种植物激素类除草剂,喷施后易通过薇甘菊根、茎、叶吸收传导,内吸性、选择性较强,不杀灭禾本科杂草,对人、畜、水生生物、鸟类安全,药剂成本较低,持续控制效果较好,可用于林地、荒地、水源地、果园、道路沿线等地薇甘菊防除。

注意按照推荐浓度使用,被薇甘菊浓密覆盖的树木,用喷枪从覆盖层由内向外均匀喷洒在薇甘菊上,避免直接喷施在林木等其他植物的叶子上,以免出现药害。

雨水多季节,地表比较湿的林地不要喷药,41%草甘膦:使用41%草甘膦,用水稀释至100-200倍(每亩用药750-1500ml,兑水150L)喷施,要求雾点细、均匀,见叶片有药液滴落为佳。

其特点是:草甘膦虽为灭生性除草剂,但在土壤中容易被吸附失去活性,对土壤的影响较小,对其它动物的毒性低,使用较安全,而且见效快,防治成本低,但喷施不到位,易复发,须多喷1~2次。

注意要点:施工过程中根据薇甘菊生长位置,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避开在水源地、农田菜地、城市街道施用。

施用后药物包装袋集中销毁,沾过药的用具、容器及时清洗,禁止乱倒、乱扔,防止污染农田、菜地、水源地。

薇甘菊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薇甘菊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薇甘菊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薇甘菊,又名洋甘菊,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助眠、抗炎镇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薇甘菊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确保薇甘菊的品质和产量。

二、防治措施。

1. 种植环境选择。

薇甘菊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一般选择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

同时,要避免种植在积水严重的地方,以免影响薇甘菊的生长和品质。

2. 合理施肥。

在薇甘菊的生长期间,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

一般可选择有机肥和矿物肥的混合施用,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植株的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薇甘菊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及时清除病虫害,以保证薇甘菊的生长和产量。

4. 适时浇水。

薇甘菊对水分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过量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影响薇甘菊的生长。

5. 定期修剪。

薇甘菊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修剪,以促进植株的分枝和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6. 防治草害。

除了病虫害外,薇甘菊还容易受到草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草害的防治工作,保持薇甘菊生长环境的整洁。

三、总结。

薇甘菊的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需要从种植环境选择、施肥、病虫害防治、浇水、修剪和防治草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够确保薇甘菊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薇甘菊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薇甘菊是我国新入侵的、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在我国香港、台湾、广东等地广泛分布并产生严重危害.总结我司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薇甘菊的生物特性、危害特征及防除技术.薇甘菊是—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除分布原产地热带美洲外,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屿,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广东等省区,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我省近40个市县有分布,在珠三角和广东沿海地区分布极广,深圳、珠海、东莞为危害灾区。

早期人们对薇甘菊的危害认识不足,曾作为有益植物引种。

如1949年,印度尼西亚的茂物植物园从巴拉圭引种作为橡胶园土壤的覆盖物;1956年又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物,后来蔓延到整个印度尼西亚。

薇甘菊在中国最早记录是1884年香港动植物公园引种作为观赏植物。

大陆最早记录是1984年在深圳银湖附近采到标本,但当时忽视它的危害,20世纪末才意识到它的危害性。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展薇甘菊研究的地区,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现总结我司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薇甘菊的生物特性、危害特征及防除技术。

1 薇甘菊的生物特性1.1 形态特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原产中、南美洲,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是我国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已列入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匍匐或攀缘,多分枝。

单叶对生,叶薄,基部心形或戟形.头状花序小,数目多,含小花4朵,在枝端排成复伞形花序状。

花白色,管状,5齿裂。

瘦果细小,黑色.图1 薇甘菊的叶片、茎蔓特征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薇甘菊是热带、亚热带有害植物,喜光好湿,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在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地方生长旺盛。

不耐阴蔽、不耐干旱、不耐寒。

冬季气温低于10℃以下且持续干旱时,薇甘菊地上部分逐渐死亡。

1.3生长发育特性薇甘菊营养生长极其旺盛,一个节1天生长近20cm;有人在内伶仃岛实验测得薇甘菊的一个节,在一年中分枝出来所有茎节的生长总长度为1007m。

薇甘菊防控技术

薇甘菊防控技术

薇甘菊防控技术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为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被列入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之中,是我国重点管理的重大农林入侵物种。

薇甘菊原产于热带美洲,先后入侵到亚洲、南太平洋等地区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薇甘菊的适生范围很广,从贫瘠到高肥力的土地都能生长,可以在多种类型土壤中,可生长的土壤类型有岩石、砾石、钙质土、沙质土、壤土以及黏土。

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以及香港等地。

一、主要特征(一)生物特征。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多分支,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幼时绿色,近圆柱形,老茎淡褐色。

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偶近戟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两面无毛,基出3—7脉;叶柄长2.0—8.0cm;上部的叶渐小,叶柄亦短。

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渐纤细,顶部的头状花序花先开放,依次向下逐渐开放,头状花序长4.5—6.0mm,含小花4朵,全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4枚,狭长椭圆形,顶端渐尖,部分急尖,绿色,长2—4.5mm,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外苞片),长1—2mm,花有香气;花冠白色,脊状,长3—3.5mm,檐部钟状,5齿裂。

瘦果长1.5—2.0mm,黑色,被毛,具5棱,被腺体,冠毛有32—38条刺毛组成,白色,长2—3.5mm。

薇甘菊各部分形态特征及危害状a 花序 b.花枝 c.茎上部花枝 d.发生危害状况(二)主要危害。

薇甘菊在中国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风景林、水源保护林和经济林等,其中,郁闭度小的次生林、风景林和防护林受到的危害最为严重,甚至将其称为“植物杀手”。

(三)发生生境。

常生于疏林、林缘、果园、旱地、草坪、以及水田田埂,池塘、湖泊、水库、沟渠和河道周边,此外,还发生于湿地、沼泽地等。

薇甘菊的防治实施方案

薇甘菊的防治实施方案

薇甘菊的防治实施方案
薇甘菊,又名洋甘菊,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美化功能。

然而,薇甘菊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因此,为了有效防治薇甘菊的病虫害,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薇甘菊的病害防治,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
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在薇甘菊的种植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对薇甘菊有益的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化学防治也是防治薇甘菊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薇甘菊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蚜虫、红蜘蛛、褐飞虱等害虫的侵害,这时可以选择使用一些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使用,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损害。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薇甘菊病害的关键。

在薇甘菊的生长过程中,
要及时清除病虫害的虫源,清理病叶、病株,保持田间通风良好。

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浇水,保持薇甘菊的生长环境适宜,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最后,定期的病虫害监测和预防也是防治薇甘菊病害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巡
视薇甘菊田地,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总之,薇甘菊的防治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田间管理以
及定期监测等多种手段,以保障薇甘菊的生长健康和产量稳定。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为薇甘菊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防治薇甘菊的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开 展 薇甘 菊 防控 工 作 以来 ,共 组织 培 训 1 7 3 场 次 ,受 i ) t l 4 0 3 6 5
关键词 :薇甘菊:监测 ;防控现状;措施与建议
1 保 山市 薇甘菊 发生 现状
保 山市 位 于 云南 省 西 部 ,东 与 大 理 白族 自治州 连 接 ,北 与 怒 江傈僳族 自治州连接,西南与德宏傣族景颇族 自治州毗邻,西北和
从地 面割 断主 茎 ,使 其 自然干 枯死亡 ,地 面部 分采 取药 剂防 除;针 对农 田、果 园、水源 地 以人工 铲 除为 主 结合药 剂 防除 。通过群 防群 治 ,提 高 了干 部群 众对有 害生 物薇甘 菊 的认识 ,加 大 了防治 力度 , 取 得 了较 好 的防治 效果 。 3 . 4 加 强宣传 培训 ,提 高发 生区域 干部 群众 的防 除意识
正南 与缅 甸交 界 ,国境线 长 1 6 7 . 7 8 k m ,境 内海拔 高差 大 ,地形地 貌
复杂 ,气候 类 型多样 ,其 生物 多样性 和生 态多样 性为 外来入 侵有 害
人 次 ,发 放 宣传 资 料4 1 7 7 0 份 , 张贴 标语 、图 画 、挂 历等 1 1 6 1 5 张 ( 条 ),制作 了时长8 m i n 的薇甘菊 防控 宣传 片 ,进 一步 提高 了干 部 群 众对薇 甘菊 形态 特征及 危 害性 的认识 。
3 . 6 召开专 题会 议 ,全面推 进薇 甘菊 防控工 作 围绕 “ 铲 除薇甘菊 ,保 护我 家 园”主题 活动 ,保 山市薇 甘菊 预 警监 测和 防控 工 作得 到 了各级 的肯定 ,2 0 1 4 年9 月2 4 日全省 薇甘 菊
1 )保 山市 复杂 的生态 地 理条 件 决定薇 甘 菊 防控 工作 难度 大 。 保 山地 处云南 省西 部 ,国境线 长 1 6 7 . 7 8 k m ,相 邻德 宏州薇 甘菊 发生

薇甘菊防控措施

薇甘菊防控措施

薇甘菊防控措施薇甘菊防控措施(一)防控技术措施目前薇甘菊防治方法普遍采用专用除草剂化学防治和人工持续清除两种方法。

1、化学防治对成片发生的薇甘菊,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并结合机械铲除或割除进行控制。

化学防治常选用的药剂多为内吸性除草剂,此类药剂选择性较强,环境污染小等。

化学防治可选用高压机动喷雾机、喷雾喷粉机等设备。

高原机动喷雾机射程远,喷施效率高,易作用于薇甘菊茎部和叶,可用于公路旁、林缘、丢荒地等交通方便地段的成片薇甘菊防治。

对零星分布区薇甘菊防治可采用喷雾喷粉机或手动喷雾器防治。

推荐药剂使用技术方法紫薇清:在薇甘菊生长季节,于晴天均匀喷施紫薇清1000~2000倍液至薇甘菊茎叶完全湿透,喷药量120-180升/亩(即每亩用紫薇清药剂90-120毫升兑水120-180公斤),斜坡地、薇甘菊覆盖度高的地域可适当加大喷药量,推荐使用担架式高压喷雾机喷雾。

其特点是:紫薇清是一种植物激素类除草剂,喷施后易通过薇甘菊根、茎、叶吸收传导,内吸性、选择性较强,不杀灭禾本科杂草,对人、畜、水生生物、鸟类安全,药剂成本较低,持续控制效果较好,可用于林地、荒地、水源地、果园、道路沿线等地薇甘菊防除。

注意按照推荐浓度使用,被薇甘菊浓密覆盖的树木,用喷枪从覆盖层由内向外均匀喷洒在薇甘菊上,避免直接喷施在林木等其他植物的叶子上,以免出现药害。

雨水多季节,地表比较湿的林地不要喷药,41%草甘膦:使用41%草甘膦,用水稀释至100-200倍(每亩用药750-1500ml,兑水150L)喷施,要求雾点细、均匀,见叶片有药液滴落为佳。

其特点是:草甘膦虽为灭生性除草剂,但在土壤中容易被吸附失去活性,对土壤的影响较小,对其它动物的毒性低,使用较安全,而且见效快,防治成本低,但喷施不到位,易复发,须多喷1~2次。

注意要点:施工过程中根据薇甘菊生长位置,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避开在水源地、农田菜地、城市街道施用。

施用后药物包装袋集中销毁,沾过药的用具、容器及时清洗,禁止乱倒、乱扔,防止污染农田、菜地、水源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薇甘菊危害现状及有效防除关键技术
一、薇甘菊的生物特性
薇甘菊是菊科的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已广布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我国的香港、广东、台湾等省区灾害严重。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种子数量多而小,可借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英文有“一分钟一英里”别称。

薇甘菊每个茎节处都易长出根而发育成新的个体,且每个茎节处都可以长出二个枝条,每个枝条上又有多个节,每个节又重新分生出枝条,因此,蔓延和扩展的速度很快。

薇甘菊一般在3月开始生长,6-8月最快,种子苗个体一年可以长长一千多米,11月开始大面积开花,花期一般维持2-3个月,至翌年1-2月为结实期,开花后花枝部分枯萎,以备来年生长。

二、深圳市薇甘菊危害现状
薇甘菊在我市六区所有乡镇或街道办均有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到2003年年底,薇甘菊危害面积超过5000公顷,造成树木死亡面积超过300公顷,对我市山地森林、城市公园及绿地、果园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果林、灌木林、池塘田埂丛林、城市园林绿地、路边丢弃地等。

主要通过攀援、覆盖其它植物,造成其它植物“缺光饿死”,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致使森林退化为灌草丛,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和种植业直接影响是造成产量减产或成本增加。

三、薇甘菊防除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1.防除工作安全要点
(1)防摔倒。

防除工作多林地、山地,地势崎岖不平,应谨防摔跤;
(2)防蛇伤,特别是要防青竹蛇;
(3)防蜂、蚊虫叮咬:薇甘菊多的地方多有马蜂或黄蜂,注意预防;
(4)注意身体或衣物防护,以防有刺植物挂伤或划破。

2.防除方法
(1)防除药剂:药剂使用森草净10%可湿性粉剂,对水稳定,在酸性液体中易水解失效。

(2)防除药剂浓度及喷药设备:防除药液配制使用浓度为5‰,即1kg药兑200kg
水,用喷雾喷粉机喷施。

实际配药过程中可稍微加大一点药量,但不可以过大。

(3)药液配制:配药时分大桶配药和喷药机配药两种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①如若以大桶盛药液,则可以根据桶中水的重量,按照药、水配比直接加入药剂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可湿性粉剂颗粒完全溶解)后再盛入喷雾机中进行喷药使用,施药量为100平方米喷施药液15kg,注意可以先加药剂后加水,有利于药剂溶解。

(建议使用这种配药方法,可以保证药液浓度,提高工作效率)(见配药示意图1)
②如若以喷雾机直接配药,可根据喷雾机水容量,按照药、水配比用量筒量取药剂倒入塑料瓶中摇平,然后将塑料瓶无药部分切去(平切),切口要平齐,然后将药液倒入大型可乐瓶或其它大型饮料瓶中再加水摇匀至可湿性粉剂颗粒完全熔解,再倒入喷药机中搅拌均匀后施用。

施药量为100平方米喷施药液15kg。

(见配药示意图2)(4)施药:
①施药时间选择:最好选择气温高,天气晴朗的时间喷药防治,施药后2-3天内应天晴无雨。

②施药方式:用喷雾器对着薇甘菊的枝、叶、花或根部定向喷施,喷施时用喷雾机喷头对施药部位来回喷三次,至施药部位有轻微水滴即可。

喷药时对薇甘菊特别厚的地方要用砍刀砍开或用耙耙开,以便容易均匀施药;对于上树薇甘菊可用看到把薇甘菊根部砍断,然后再对根、茎、叶喷药;有杂草,无薇甘菊的地方可以不施药。

③施药量:配好的药液一般施药量为每100平方米施药15kg。

实际施药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每个喷雾器的水,要求喷洒在100平方米范围的薇甘菊上,喷洒薇甘菊时,看到薇甘菊的叶或茎上有水向下滴流时为止。

也可以喷洒在有薇甘菊根生长的地面上。

④施药标志:施药过程中应在施药开始处特别是每次施药结束的地方设置施药标志,以便重新盛药液再喷施时难于找到已喷施地方或漏喷。

⑤施药次数:一般施药2-3次,每次使用时间相隔一个月。

(5)施药时注意事项:
①在果园或幼林地施药要选择合适喷雾机,以免造成危害。

注意:尽量不要喷洒到其它植物上,以防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②个别植物对该药敏感,易受影响,喷药时应尽量避开。

主要为桑科的榕树(如大叶榕、小叶榕、对叶榕等)、紫薇、野苎麻、马缨丹、三裂叶野葛、臂形草、少花龙葵、野苦荬、类芦等植物及菊科其它植物。

对花旗松、大冷杉和美国黄松、门氏黄松有药害,对针叶树以外的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观赏植物、绿化落叶树木均可造成药害。

③禾本科的植物、十字花科作物,特别是后者对该药非常敏感,即使用被该药污染过的水用来灌溉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使作物根部坏掉全部枯死。

④注意水源地、流动水源及蔬菜用地处的施药。

因为该药特性及一些作物敏感,因此在施药时要特别注意有水的地方的薇甘菊的施药,以免造成损失。

⑤如果天气有风,最好不要在有水的地方或者水源较近的地方施药。

(6)施药效果:
一般施药15天后开始呈现效果,效果检查主要是检查漏喷的地方或薇甘菊厚的地方。

四、施药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1.人员施工技术培训: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操作规程培训,特别是配药操作培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药技术,能够识别敏感植物。

2.施工安全培训:由于施工地点地势多样,存在危险性动植物,要求员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加强自我保护。

3.责任心培训:因多种植物对该药敏感,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责任心培训,使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水源,减少损失。

附:森草净介绍
1.商品名称森草净
2.化学名称嘧黄隆
3.理化性质原药浅黄色固体,其水悬浮液在pH7—9水溶液中对水解稳定,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半衰期约18天(pH5)。

制剂有10%可溶性粉剂,10%水悬剂,75%水分散粒剂。

4.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家兔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h)>
5.3mg/L(空气)。

对家兔眼有轻微刺激。

对鸟类低毒,野鸭急性经口LD50>5000mg/kg,虹鳟鱼LC50(96h)>12.5mg/L。

5.作用特点嘧黄隆是磺酰脲类侧链氨基酸合成抑制剂,通过根、叶吸收,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而使植物体内支链氨基酸合成受阻,抑制植物和根部生长点的细胞分裂,阻止植物生长。

6.适用对象用于林地、开辟森林防火道,伐木后林地清理、荒地垦前、非耕地。

7.防治对象防除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灭除灌木。

在针叶苗圃和幼林抚育对短叶松、长叶松、湿地松、油松等安全,对狗牙根、椿树无药害。

而对花旗松、大冷杉和美国黄松、门氏黄松有药害,对针叶树以外的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观赏植物、绿化落叶树木均可造成药害。

8.使用方法林地杂草萌发至草高10厘米以下,用375—750ga.i./ha,加水600升喷雾;针叶苗圃用105—210ga.i./ha,加水600升,芽前喷雾处理,严格掌握用量,超过规定用量上限易产生药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