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1.03•【字号】湛府办函〔2022〕107号•【施行日期】2022.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1月3日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21〕48号),切实加强国土绿化工作,推动我市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ー、总体要求(ー)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建设“红树林之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建设美丽湛江提供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化空间。

科学制定绿化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合理留足国土绿化空间,满足城乡生态安全、市民健康、美丽宜居要求。

2.保护优先,留住美丽乡愁。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保护好古树名木、天然次生林、红树林、沿海防护林等林木;加大对城市乔灌草、绿地、湿地系统保护,特别是强化对古树大树保护,留住更多城市记忆。

3.因地制宜,适地适绿。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选择绿化树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构建健康稳定的城乡绿化生态系统。

薇甘菊防治情况汇报

薇甘菊防治情况汇报

薇甘菊防治情况汇报
薇甘菊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薇甘菊也被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本文将就薇甘菊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薇甘菊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害。

薇甘菊所含的挥发油和生物碱成分对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治作物的霉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

通过将薇甘菊提取物喷洒于植物表面,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薇甘菊也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的害虫。

薇甘菊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对一些昆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能有效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同时,薇甘菊提取物对一些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也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此外,薇甘菊还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的原料,通过提取薇甘菊中的有效成分,制备成各种类型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相比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对人畜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青睐。

总的来说,薇甘菊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成分,使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资源。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薇甘菊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技术,进一步推广薇甘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

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

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严重。

其中,森林害虫和病菌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传统的杀虫剂和抗生素药物对这些害虫和病菌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是其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农药残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药效期较短且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导致了害虫和病菌的复原。

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已成为当前林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实施要点引言:薇甘菊是一种普遍的有害生物,其繁殖能力强,对林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薇甘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治。

本文旨在探讨薇甘菊的主要特性及其危害情况,并介绍几种针对薇甘菊的有效防治措施及实施要点,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一、薇甘菊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危害(一)分布特征首先,广泛分布。

薇甘菊是一种全球性的外来有害生物,其分布范围广泛,涵盖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台湾等地区;其次,适应性强。

薇甘菊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的环境,或者是热带雨林、沙漠、海岸等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找到薇甘菊的踪迹;最后,生长迅速。

薇甘菊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其繁殖能力强,能够迅速蔓延和覆盖其他植物。

在适宜的条件下,薇甘菊的种子可以在一年内繁殖数十倍,形成密集的薇甘菊群落。

(二)主要危害首先,薇甘菊的快速生长和蔓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薇甘菊能够攀爬乔木和灌木,形成密集的覆盖层,阻碍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本地植物死亡;其次,薇甘菊的泛滥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本地植物的死亡和消失会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物种和遗传资源,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薇甘菊的泛滥会对农业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薇甘菊会攀爬农作物和果树,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降低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湛府〔2017〕71号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湛府〔2017〕71号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现将《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环境保护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2017年6月30日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145号)要求,切实推进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全力推动我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

工作目标:到2018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查清,建设用地分用途风险管控制度全面实施。

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薇甘菊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薇甘菊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薇甘菊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薇甘菊,又名洋甘菊,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助眠、抗炎镇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薇甘菊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确保薇甘菊的品质和产量。

二、防治措施。

1. 种植环境选择。

薇甘菊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一般选择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

同时,要避免种植在积水严重的地方,以免影响薇甘菊的生长和品质。

2. 合理施肥。

在薇甘菊的生长期间,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

一般可选择有机肥和矿物肥的混合施用,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植株的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薇甘菊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及时清除病虫害,以保证薇甘菊的生长和产量。

4. 适时浇水。

薇甘菊对水分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过量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影响薇甘菊的生长。

5. 定期修剪。

薇甘菊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修剪,以促进植株的分枝和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6. 防治草害。

除了病虫害外,薇甘菊还容易受到草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草害的防治工作,保持薇甘菊生长环境的整洁。

三、总结。

薇甘菊的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需要从种植环境选择、施肥、病虫害防治、浇水、修剪和防治草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够确保薇甘菊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薇甘菊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探讨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探讨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探讨1. 引言1.1 微甘菊的概述微甘菊,学名短舌小菊(Matricaria recutita L.),属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对生,叶片线形,全缘,被细毛;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2-3厘米,有花130-300朵,花瓣白色,中央为黄色管状花,周围为白色舌状花。

微甘菊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微甘菊源自欧洲地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其花头富含挥发油和苯甲酸类化合物,具有消炎、镇痛、抗菌等药理作用。

在民间常用微甘菊煎剂治疗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等。

微甘菊也可用于调制花茶、香料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微甘菊是一种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的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研究和开发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微甘菊的药物活性成分,并开发其更多的利用途径,推动微甘菊产业的发展。

1.2 微甘菊的重要性微甘菊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微甘菊不仅在药用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方面,微甘菊可以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工业方面,微甘菊可用于生产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药品等,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微甘菊的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不仅体现在其作为药用植物的医疗价值上,还表现在其农业和工业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微甘菊的重要性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2. 正文2.1 微甘菊的生长环境微甘菊是一种耐寒植物,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它适应性强,能够在温度较低和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宽松,适应性广泛。

微甘菊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但随着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认可,目前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微甘菊的种植。

微甘菊防控技术

微甘菊防控技术

微甘菊防控技术1、人工防除对匍匐发生的微甘菊,可直接铲除,对缠绕植物向上攀爬的微甘菊,可对其下部茎进行铲、割处理。

人工防除薇甘菊要认真清晰地面残留根、茎、枝等并全部拣除,带出田外集中焚烧销毁,做到斩草除根。

更有效的方法是铲除薇甘菊的根、茎、叶,挖深加入鸡粪、尿素,表层用薄膜盖上,40天后可做农家肥。

2、化学防除①农田防除。

甘蔗田在中耕后的5-6月中旬,杂草没有萌发或杂草刚破半时每亩用48%莠去津可湿性粉剂250ml兑水30kg进行封闭处理,杂草盛发期6-8月,可用草甘膦铵盐可湿性颗粒160g或20%百草枯水剂每亩200ml兑水30kg进行喷雾防治,或20%百草枯ASI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②果园防除。

用75.7%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每亩160g兑水30kg 匀称喷雾防治,或用74.7%农夫乐可湿性粒剂进行防治。

③荒地防治。

可用75.7%草甘膦铵盐160g兑水30kg匀称喷雾防治,或用74.7%农夫乐可湿性粒剂进行防治。

④林地防治。

88%飞宏达可湿性粒剂或75.7%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1000倍液对地面薇甘菊根、茎、叶进行定向匀称喷雾防治。

⑤水源地防治。

对河埂沟堤薇甘菊每亩可用160g草甘膦30kg匀称定向喷雾防治。

留意事项:用药后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开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3、持续防控①避开薇甘菊入侵。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不砍伐森林、不烧荒、不撂荒山地。

②被害地复耕和管理。

进行薇甘菊防除后,种植农作物的田地要加强管理,空地要准时复耕,栽种农作物,防止薇甘菊再度发生为害。

③防除时间。

薇甘菊再生力强,在其生长盛期的3-4月防除效果较差,薇甘菊进入生殖生长期,开花至种子成熟前10-12月防治效果较好。

④反复防控。

实行防除措施后,要随时进行检查,对残存或重新萌生的薇甘菊,再进行人工铲除或药剂防除2-3次。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

薇甘菊及其防治技术方案薇甘菊是我国新入侵的、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在我国香港、台湾、广东等地广泛分布并产生严重危害.总结我司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薇甘菊的生物特性、危害特征及防除技术.薇甘菊是—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除分布原产地热带美洲外,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屿,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广东等省区,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我省近40个市县有分布,在珠三角和广东沿海地区分布极广,深圳、珠海、东莞为危害灾区。

早期人们对薇甘菊的危害认识不足,曾作为有益植物引种。

如1949年,印度尼西亚的茂物植物园从巴拉圭引种作为橡胶园土壤的覆盖物;1956年又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物,后来蔓延到整个印度尼西亚。

薇甘菊在中国最早记录是1884年香港动植物公园引种作为观赏植物。

大陆最早记录是1984年在深圳银湖附近采到标本,但当时忽视它的危害,20世纪末才意识到它的危害性。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展薇甘菊研究的地区,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现总结我司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薇甘菊的生物特性、危害特征及防除技术。

1 薇甘菊的生物特性1.1 形态特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原产中、南美洲,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农林害草,是我国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已列入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匍匐或攀缘,多分枝。

单叶对生,叶薄,基部心形或戟形.头状花序小,数目多,含小花4朵,在枝端排成复伞形花序状。

花白色,管状,5齿裂。

瘦果细小,黑色.图1 薇甘菊的叶片、茎蔓特征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薇甘菊是热带、亚热带有害植物,喜光好湿,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在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地方生长旺盛。

不耐阴蔽、不耐干旱、不耐寒。

冬季气温低于10℃以下且持续干旱时,薇甘菊地上部分逐渐死亡。

1.3生长发育特性薇甘菊营养生长极其旺盛,一个节1天生长近20cm;有人在内伶仃岛实验测得薇甘菊的一个节,在一年中分枝出来所有茎节的生长总长度为1007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