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课堂教学实录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希望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
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活动4课堂回眸这有名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元二次方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知道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知道各项及系数的名称.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板书:3x-5=0)这是一个什么方程?(稍停)3x-5=0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板书:一元一次方程).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生:……(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准3x-5=0)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指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指的是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次数是1.师:一元一次方程是我们在初一已经学过的,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x2-x=56)x2-x=56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板书:4x2-9=0)4x2-9=0也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x2+3x=0)x2+3x=0也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3y2-5y=7)3y2-5y=7也是一元二次方程.师:从这些一元二次方程,哪位同学能概括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等到有一部分同学举手再叫学生)生:……(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准x2-x=56)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师:请大家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读两遍.(生读)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指准方程)我们很容易判断x2-x=56,4x2-9=0,x2+3x=0,3y2-5y=7这些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3x(x-1)=5(x+2))现在请大家判断,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让生思考一会儿)生:……(让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师:把这个方程两边去括号,得到3x2-3x=5x+10(边讲边板书:3x2-3x=5x+10),去括号后容易看出,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师:(指3x2-3x=5x+10)这个方程还可以继续整理,怎么继续整理?(指准方程)先把右边的5x和10都移到左边去,再合并,得到3x2-8x-10=0(边讲边板书:3x2-8x-10=0).师:(指原方程和3x2-8x-10=0)大家可以比较这两个方程,这个方程是这个方程经过整理得到的,这个方程的形式又简单又整齐,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师:从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一般形式就是ax2+bx+c=0这样的形式(边讲边板书:ax2+bx+c=0).师:(指准ax2+bx+c=0)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我们把ax2叫做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板书: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板书:b是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板书:c是常数项).师:(指准3x2-8x-10=0)譬如,在这个方程中,二次项是3x2,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是-8x,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师:(指x2+3x=0)大家看这个方程,它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是什么?生:二次项是x2,二次项系数是1.(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x2+3x=0)它的一次项、一次项系数是什么?生:一次项是3x,一次项系数是3.(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x2+3x=0)它的常数项是什么?生:常数项是0.(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如有必要师作解释)师:(指4x2-9=0)大家再看这个方程,它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是什么?生:二次项是4x2,二次项系数是4.师:(指4x2-9=0)它的一次项、一次项系数是什么?生:……(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这个方程的一次项可以写成0x(边讲边板书:0x),所以这个方程的一次项是0x,一次项系数是0.师:(指4x2-9=0)它的常数项是什么?生:常数项是-9.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下面请大家利用这些知识来做几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填空:(1)把5x2-1=4x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把4x2=8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3)把x(x+2)=1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4)把(3x-2)(x+1)=8x-3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2.填空:(1)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为-5,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2)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为3,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3)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4)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6,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小结一下?生:……(让一两名学生小结)(作业:P习题1)28四、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3x-5=0 3x(x-1)=5(x+2)一元二次方程:x2-x=56 3x2-3x=5x+104x2-9=0 3x2-8x-10=0x2+3x=0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y2-5y=7 ax2+bx+c=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叫做数,c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2.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渗透转化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根)的概念,直接开平方法.2.难点:直接开平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1)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其中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2.填空:(1)把(x+3)(x-4)=0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把(2x+1)2=4x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板书:2x-6=0)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是什么?生:(齐答)解是x=3.(师板书:解是x=3)师:(指准方程)2x-6=0的解是x=3,这话是什么意思?(稍停)把x=3代入方程,左边=2×3-6=0,右边=0,左边和右边恰好相等.2x-6=0的解x=3,意思是,x=3能使方程左右两边恰好相等.师:(板书:x2-x=0)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是什么?(让生思考一会儿再叫学生)生:解是x=0.(师板书:x=0)师:(指准方程)把x=0代入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所以x=0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师:除了x=0,这个方程还有没有别的的解?生:x=1.(师板书:x=1)师:(指准方程)把x=1代入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所以x=1也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师:可见x2-x=0有两个解,一个解x1=0(边讲边标下标),另一个解x2=1(边讲边标下标).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板书:(根)),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指准板书)x2-x=0有两个根,一个根x1是0,另一个根x2是1.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填空:在-4,-3,-2,-1,0,1,2,3,4这些数中,是一元二次方程x2-x-6=0的根的是 .4.填空:方程x2-36=0的根是x1= ,x2= .(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板书:x2-36=0)刚才我们求了x2-36=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x 1=6,x2=-6.我们是怎么求的?我们是通过凑数字求的.大家可以想到,凑数字求根是有局限性的,什么局限性?(稍停)通过凑数字只能求那些很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如果方程稍微复杂一点,数字就不好凑了.譬如,我们把右边的0改为2x(边讲边把x2-36=0中的0改为2x),x2-36=2x这个方程就很难用凑数字来求根.所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能光靠凑数字,还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师: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好几种,下面我们先来介绍第一种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板书:直接开平方法).师:怎么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稍停)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师出示例题)例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4x2-9=0; (2)3(2x-1)2=15.(师边讲解边板书,解题过程如下所示)解:(1)原方程化成29x=4.开平方,得3x=2±,x1=32,x2=-32.(2)原方程化成2(2x-1)=5.开平方,得2x-1=5±x15+1,x2-5+1师:(指准例题)从这两个题目,哪位同学会概括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生:……(让一两名好生概括)师:(指准例题)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三步,第一步把原方程化成x2=常数,或者含x的式子的平方=常数的形式(板书:第一步:化成什么2=常数);第二步开平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板书:第二步:开平方);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板书: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这三步来做两个题目.(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5.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1)解方程:2x2-6=0;解:原方程化成 .开平方,得,x1= ,x2= .(2)解方程:9(x-2)2=1.解:原方程化成 .开平方,得,x1= ,x2=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指准板书)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还学习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这么三步,第一步把原方程化成什么2=常数这种形式;第二步开平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板书:降次);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作业:P28习题3,P42习题1)四、板书设计2x-6=0解是x=3 直接开平方法例x2-x=0解是x1=0,x2=1 第一步:化成什么2=常数;x2-36=2x 第二步:开平方,降次;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疑难分析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quadratic equation in one unknown). 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征:①是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2.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20(0)ax bx c a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对于方程256x x -=,当x=8时,256x x -=.所以x=8是方程256x x -=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root).4.处理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先要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常数项各是什么;对于22(1)0k x bx c -++=这种形式的方程,必须对21k -进行讨论.例题选讲例 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2)1x x +-= (2)22310x y -+=(3)213()20x x -+= (4)2(21)(1)(1)x x x x x +++-=(5)222()()1(,,0,0)ax b bx a b a b a b +--=+≠≠常数且解:(1)原方程整理得250x -=,是一元二次方程,它的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5.(2)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原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3)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而该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4)原方程化为10x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是2. (5)原方程化为2222()410a b x abx a -+--=, ①当22a b -=0,即a b =±时,该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②220a b -≠,即a b ≠±时, 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此时二次项系数是22a b -,一次项系数是4ab,常数项是21a --.评注: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再按照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进行判断.如果二次项系数是含字母的代数式,需要对这个代数式进行分类讨论.例 2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0a x x a -++-=有一根为0,求a 的值? 解: ∵22(1)10a x x a -++-=有一根为0,∴把x=0代入方程中得210a -= ∴1a =±.又∵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10a -≠,∴1a ≠,∴1a =-. 评注:根据方程根的定义,将x=0代入原方程变为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得a 的值,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中,其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限制,从而确定a 的值.作课类别课题一元二次方程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 技能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 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过程 方法1.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2.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3. 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情感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设计。
第3课时《一元二次方程》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我们来看考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多媒体演示,师生齐读考纲的要求).好,根据考纲的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的复习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多媒体演示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请同学们完成导学稿的知识点1的练习.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师:学生完成,老师巡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时间到,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的答案.(激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可选择一位最积极的,再选一位怕回答问题的分别回答)生1(积极举手的):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请其他同学评判.生2(怕回答问题的):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请其他同学评判.师:根据两位学生回答的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正确的答案,提议大家给两位同学掌声鼓励,对怕回答问题的那位学生特别给予语言上的激励,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一起鼓掌)接着师生一起来小结本环节的基本知识点.师:启发(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叫一个学生回答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的同时将总结的知识点在导学稿上做笔记.师:启发(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边启发学生边在黑板上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生:结合老师的板书回答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师:大家都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是否都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了呢?我们通过一组小练习来做个检测.生:学生完成导学稿上的反馈练习.师:学生完成的同时老师巡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2分钟).师:请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生:各组代表依次回答.师:各组回答的同时请其他组对其结果的正确性作出评判,对回答较好的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师:对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大家都掌握的较好,下面我们来继续复习第二个知识点.多媒体演示知识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请同学们完成导学稿的知识点2练习.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大约4分钟).师:学生完成,老师巡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时间到,我们请四位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答案.生:学生依次回答四个方程的答案.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作出点评,同时投影多媒体演示正确的答案.生:根据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点评,订正自己的答案.师:好,这些题目大家都做得不错,请大家来根据这些练习小结一下这里的有关知识点. 生1:回答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师:多媒体演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好,对知识点2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大家一定要掌握,这是我们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下面我们再通过一组反馈练习对大家的掌握情况做个检测.生:学生完成导学稿上的反馈练习.师:学生完成的同时老师巡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生:(学生按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完成,时间2分钟).师:时间到,我请四人小组的四个同学相互交流,解决疑难.生:(四位同学交流各自的答案)师:好,请第2组和第4组的同学派代表说出你们的答案.生:学生依次回答这六个问题的答案.师: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地听学生的回答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正确答案,提议大家给这些同学以掌声鼓励.(掌声)刚才大家做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再增加点难度,看知识点3.师:多媒体演示知识点3----应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请同学们完成导学稿的知识点3练习.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大约1分钟).师:学生完成,老师巡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时间到,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的答案.生: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作出点评,同时投影多媒体演示正确的答案.生:根据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点评,订正自己的答案.师:好,这道题目大家都做得不错,请大家来根据这个练习小结一下这里的有关知识点. 师生一起互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师:边总结边解释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请大家完成反馈练习3.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2分钟).师:(全班巡视,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师:找两个有困难的学生的答案(投影并讲解学生答案,指出存在问题,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下面我们来复习最后一个知识点----看知识点4.师:多媒体演示知识点4----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请同学们完成导学稿的知识点4练习.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大约8分钟).师:学生完成,老师巡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时间到,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答案.生:学生依次回答五个问题的答案.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作出点评,同时投影多媒体演示正确的答案.生:根据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点评,订正自己的答案.师:好,这些题目大家都做得不错,请大家来根据这些练习小结一下有关知识点.师生一起互动:增长率问题、传播问题、面积问题、握手问题、销售利润问题.师:边总结边解释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请大家完成反馈练习4.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5分钟).师:(全班巡视,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师:投影两个中下生的解题过程并讲解学生答案,指出存在的问题.生:全班完成导学稿上的巩固练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再做提高练习题(大约6分钟)师:公布练习答案学生自查自纠(大约2分钟).师生互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总结)师:布置本节课的课外作业.。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这四种方法各有千秋。
直接开平方法很简单,在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
为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教学中进行了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避免学生简单的模仿。
我们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中,均需要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
如配方法需要将方程转化为能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公式法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有这些均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在主动进行观察、思考核探究的基础上,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参与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索,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对结果比较、验证、归纳、理清几种解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践中,交流、总结经验和规律,体验数学活动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并熟练运用上述方法解题。
难点: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讲练结合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课堂实录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课堂实录师生问好。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生: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种整式方程。
首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两个问题:问题1:小区在每两幢楼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 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生:思考。
生A :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则长为(x+10)米,不难列出方程x(x +10)=900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1)生B :设长方形绿地的长为x 米,则宽为(x-10)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 x 2-10x -900=0. (2)师:两位同学通过不同的设未知数,列出了两个方程。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特征?生:(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师:这样的方程我们把它们叫做?生:一元二次方程。
师:非常正确,因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就是:生:只含有 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
师:练习:请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生:(1)不是:因为含有两个未知数;(3)不是:因为不是整式方程;(4)不是:因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3次。
师:看来同学们对定义理解得还不错!是否真正明白透了,请看下面两题:练习:学案第11、12题。
生:练习。
师:点评: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重点考虑:未知数的次数为2;且二次项的次数不等于0。
对于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0(02≠=++a c bx ax 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其中 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 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师: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2(5)1(3+=-x x x生:去括号得:105332+=-x x x ,移项合并得:010832=--x x师:所以:二次项是 ,二次项系系数是 ,一次项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2、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难点:求根公式的条件:b2 -4ac≥0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7x+3=0.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二、交流展示:刚才我们已经利用配方法求解了一元二次方程,那你能否利用配方法的基本步骤解方程ax2+bx+c=0(a≠0)呢?三、互动探究: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因此,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条件下,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就可以求得方程的根.注:(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在确定a、b、c时,需注意符号.(2)在运用求根公式求解时,应先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可以用公式求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就不必再代入公式计算了.四、精讲点拨:例1、课本例题总结:其一般步骤是:(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2)求出b2-4ac的值.(先判别方程是否有根)(3)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直代入求根公式,求出的值,最后写出方程的根.例2、解方程:(1)2x2-7x+3=0 (2) x2-7x-1=0(3) 2x2-9x+8=0 (4) 9x2+6x+1=0五、纠正反馈:做书上第P90练习。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2.难点:根据图形问题列方程.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学习了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学习了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现在,老师要同学们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稍停后再叫学生)生:……(多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师:和一元一次方程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面的例题)例扎西家有一个长方形院子,它的长比宽多3米,面积为54平方米,院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师:大家把这个题目默读几遍.(生默读)师:题目要求院子的长和宽,我们设院子的长为x米,则院子的宽为多少米?生:(x-3)米(师板书:解:设院子的长为x米,则院子的宽为(x-3)米).师:读了题目,又设好了未知数,你能按题目的意思画一个图吗?大家试一试.(生画图,师巡视)师:我们一起来画图.扎西家有一个长方形的院子(边讲边画一个长方形),现在设这个院子的长为x 米(边讲边标:x 米),则宽为(x-3)米(边讲边标:(x-3)米),院子的面积为54平方米(边讲边标:面积54平方米,画好的图如下所示). (x-3)米x 米面积54平方米师:根据这个图,大家列一列方程.(生列方程,师巡视)师:(板书:根据题意列方程,得)列出的方程是什么?生:x(x-3)=54.(多让几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x(x-3)=54)师:(指方程)列出的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大家把它整理成一般形式.(生整理方程)师:整理后的方程是什么?生:x 2-3x-54=0(师板书:整理,得x 2-3x-54=0).师:(指x 2-3x-54=0)大家用公式法解这个方程.(生解方程,师巡视)师:方程的两个根x 1等于什么?x 2等于什么?生:x 1=9,x 2=-6(师板书:解方程,得x 1=9,x 2=-6,如有必要师可在黑板的其它地方板演解方程过程)师:(指准x(x-3)=54)这里的x 表示什么?(稍停)表示院子的长,院子的长不能是负数,(指准x 1=9,x 2=-6)所以x 2=-6不符合题目的意思,要舍去(板书:(不合题意,舍去)).所以院子的长为9米(板书:答:院子的长为9米).师:院子的宽为多少米?生:宽为6米.(师板书:宽为6米)师:这道题目做完了,做了这道题目,谁来归纳一下怎么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生思考一会儿后再叫学生)生:……(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准例题)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一步要读题,反复地读题,有的时候还可以画一画图,通过读题画图弄清题目的意思;第二步设未知数;第三步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第四步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两个,要根据题意来取舍解出的根,-6这个根不符合题目意思,要舍去;第五步答.师: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就这么五步,实际上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一样的.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做两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5cm,面积是7cm2,求两条直角边的长.解:设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cm.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整理,得 .解方程,得 x1= ,x2= (不合题意,舍去).答: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cm.2.一个菱形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10cm,面积是12cm2,(1)求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2)求菱形的周长.(提示:菱形的面积=两条对角线积的一半)(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指例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例题,大家再看一看这个例题,回顾一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作业:P48习题1(1)(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2.难点:根据传播问题列方程.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1)有一人得了流感,他把流感传染给了10个人,共有人得流感;第一轮传染后,所有得流感的人每人又把流感传染给了10个人,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人得流感.(2)有一人得了流感,他把流感传染给了x个人,共有人得流感;第一轮传染后,所有得流感的人每人又把流感传染给了x个人,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人得流感.((1)题答案为11,121,(2)题答案为1+x,1+x+x(x+1),先让生自己做,然后师进行讲解)(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和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例题,本节课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面的例题)例有一人得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得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师:大家把这个题目好好默读几遍.(生默读)师:谁能不看黑板说出题目的意思?生:……(让几名同学说)师:这个题目怎么设?生: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师板书: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师:(在黑板的其它地方板书:第一轮后)设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那么第一轮后,共有多少人得了流感?生:1+x.(多让几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1+x)师:(在黑板的其它地方板书:第二轮后)那么第二轮后,共有多少人得了流感?(让生思考一会儿再叫学生)生:1+x+x(1+x).(多让几名同学回答,然后师板书:1+x+x(1+x))师:下面大家根据题目的意思列一列方程.(生列方程,师巡视)师:(板书:根据题意列方程,得)列出的方程是什么?生:1+x+x(1+x)=121(生答师板书:1+x+x(1+x)=121).师:(指方程)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怎么解这个方程?大家试着解一解.(生解方程)师:解出来的结果是什么?生:x1=10,x2=-12(生答师板书:x1=10,x2=-12).师:(指方程)解这个方程是有讲究的,很多同学用公式法解,发现数字比较大,解起来比较麻烦.实际上我们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怎么用直接平方法来解?(稍停)师:(指准1+x+x(1+x)=121)1+x+x(1+x)有公因式1+x,我们把1+x提取出来,得到(1+x)(1+x)(边讲边在其它地方板书:(1+x)(1+x)),可见方程可以化成(1+x)2=121(边讲边在其它地方板书:(1+x)2=12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这个方程,容易求出x1=10,x2=-12.师:方程中的x表示每个人传染的人数,所以x2=-12不符合题目的意思,要舍去(板书:(不合题意,舍去)).师:最后还要答.(板书:答: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了10个人)师:下面请大家自己来做一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有一个人知道某个消息,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49人知道这个消息,每轮传播中平均一个人传播了几个人?解:设每轮传播中平均一个人传播了x个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提公因式,得( )2= .解方程,得 x1= ,x2= (不合题意,舍去).答:每轮传播中平均一个人传播了个人.3.一个人知道某个消息,设每轮传播中一个人传播了x个人,填空:(1)经过一轮传播后,共有人知道这个消息;(2)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人知道这个消息;(3)经过三轮传播后,共有人知道这个消息;(4)请猜想,经过十轮传播后,共有人知道这个消息.(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俗话说:一传十,十传百.这一传十,十传百是怎么么传的?(指准方程)用方程来表示就是(1+x)2=121.如果传了三轮,就成了(1+x)3;如果传了十轮,就成了(1+x)10.(作业:P48习题1(3)(4)4,4题中91改为81)四、板书设计(略)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问题.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问题.2.难点:根据增长问题列方程.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1)扎西家2006年收入是2万元,以后每年增长10%,则扎西家2007年的收入是万元,2008年的收入是万元;(2)扎西家2006年收入是2万元,以后每年的增长率为x,则扎西家2007年的收入是万元,2008年的收入是万元.((1)题答案为2.2,2.42,(2)题答案为2(1+x),2(x+1)2,先让生自己做,然后师进行讲解,并写出过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什么是传播问题?就是像“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问题.与传播问题类似的还有一种问题,叫什么问题?叫增长问题.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增长问题.(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面的例题)例扎西家2006年收入是2万元,2008年的收入是2.6万元,求扎西家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师:大家把这个题目好好看几遍.(生默读)师:谁能不看黑板说出题目的意思?生:……(让几名同学说)师:这个题目怎么设?生:设扎西家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师板书:解:设扎西家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师:(指准板书)扎西家2006年收入是2万元(板书:2006年 2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2007年扎西家的收入是多少万元?(板书:2007年)生:2(1+x).(生答师板书:2(1+x)万元)师:(指准板书)2007年收入是2(1+x)万元,年平均增长率x,那么,2008年扎西家的收入是多少万元?(板书:2008年)生:2(1+x)2.(生答师板书:2(1+x)2万元)师:知道了扎西家2008年的收入可以表示成2(1+x)2,下面大家根据题目的意思列一列方程.(生列方程,师巡视)师:(板书:根据题意列方程,得)列出的方程是什么?生:2(1+x)2=2.6(生答师书:2(1+x)2=2.6).师:接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得)用什么方法解这个方程比较简单?(稍停)用直接开平方法.(以下师在其它地方板书解方程过程)师:得到x1≈0.14,x2≈-2.14(生答师板书:x1≈0.14,x2≈-2.14).师:扎西家的收入是增加的,所以增长率应该是正数,x2≈-2.14不符合题目的意思,要舍去(板书:(不合题意,舍去)).师:扎西家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14,也就是14%(板书:答:扎西家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师:下面请大家自己来做一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某公司今年利润预计是300万元,后年利润要达到450万元,该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解:设该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方程,得 x1≈,x2≈(不合题意,舍去).答:该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是 %.3.某公司今年利润预计是300万元,设该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是x,填空:(1)明年该公司年利润要达到万元;(2)后年该公司年利润要达到万元;(3)第三年该公司年利润要达到万元;(4)第十年该公司年利润要达到万元.(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问题,增长问题在现在生活中很常见,它与传播问题类似,希望大家掌握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作业:P48习题1(5)(6)7)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疑难分析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和发展,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一般可以用算术方法求解.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应用题,一般不能用算术方法求解.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题意,弄清已知和未知,寻找相等关系;(2)设:就是设未知数,分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所谓直接设未知数就是问什么设什么,反之就是间接设未知数,到底选择何种方式设未知数,要以有利于列出方程为准则.(3)列: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4)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会产生两个解,必须检验每个解是否符合题意和生活实际,再正确取舍.(5)答:就是写出答案.在答之前应对解得的方程进行检验,舍去不符合实际意义的解.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正确地找到等量关系.如何迅速地探求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呢?(1)要正确熟练地作语言与式子的互化;(2)充分运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3)要善于发现利用间接的,潜在的等量关系;(4)对一般应用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找相等关系;①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语句作为相等关系;②利用公式、定理作为等量关心;③从生活、生产实际经验中发现等量关系.例题选讲例 1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Q P C A B 少个队参赛?解: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 个队参赛.x 个队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总共比赛的场次为1(1)2x x -场.依题意有: 1(1)742x x -=⨯ 整理得:2560x x --=解方程得:128,7x x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27x =-不符合题意.∴8x =答: 比赛组织者应邀请8个队参赛.评注: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出现一些贴近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时,等量关系一般从已知公式或题目中的关键词句“译”出来.实际问题的解不仅要满足所列方程,还应该符合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例2如图,在△ABC 中,∠B=90°,AB=6cm ,BC=8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边向点B 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边向点C 以2cm/秒的速度移动.(1)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使△PBQ 的面积为8cm 2?(2)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 当P 、Q 两点运动几秒时,PQ 有最小值,并求这个最小值.解:(1)如图,设经过x 秒后使得使△PBQ 的面积为8cm 2.则PB的长度为(6-x)cm,BQ 的长度为2x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1(6).282x x -= 解之得122,4x x ==经过2秒,点P 到离B 点4cm 处,点Q 到离B 点4cm 处;经过4秒,点P 到离B 点2cm 处,点Q 到离B 点8cm 处,即经过2秒或者4秒, 使△PBQ 的面积为8cm 2.(2)设经过y 秒, .则PB 的长度为(6-y)cm,BQ 的长度为2y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222PQ PB BQ =+22(6)(2)y y =-+251236y y =-+261445()55y =-+显然,当65y =时, PQ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PQ 2=1445,即PQ=1255±,依据题意:∴PQ=1255评注:像本例这一类动点问题一般要考查代数知识与动态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要有动态观点,弄清点的运动特征.动态问题,做静态分析,必要时分类讨论,列出方程.作课类别 课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课型 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目 标 知识 技能1.使学生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 方法 1.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经历观察,归纳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课堂实录(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知道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知道各项及系数的名称.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板书:3x-5=0)这是一个什么方程?(稍停)3x-5=0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板书:一元一次方程).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生:……(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准3x-5=0)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指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指的是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次数是1.师:一元一次方程是我们在初一已经学过的,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x2-x=56)x2-x=56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板书:4x2-9=0)4x2-9=0也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x2+3x=0)x2+3x=0也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3y2-5y=7)3y2-5y=7也是一元二次方程.师:从这些一元二次方程,哪位同学能概括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等到有一部分同学举手再叫学生)生:……(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准x2-x=56)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师:请大家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读两遍.(生读)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指准方程)我们很容易判断x2-x=56,4x2-9=0,x2+3x=0,3y2-5y=7这些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板书:3x(x-1)=5(x+2))现在请大家判断,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让生思考一会儿)生:……(让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师:把这个方程两边去括号,得到3x2-3x=5x+10(边讲边板书:3x2-3x=5x+10),去括号后容易看出,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师:(指3x2-3x=5x+10)这个方程还可以继续整理,怎么继续整理?(指准方程)先把右边的5x和10都移到左边去,再合并,得到3x2-8x-10=0(边讲边板书:3x2-8x-10=0).师:(指原方程和3x2-8x-10=0)大家可以比较这两个方程,这个方程是这个方程经过整理得到的,这个方程的形式又简单又整齐,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师:从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一般形式就是ax2+bx+c=0这样的形式(边讲边板书:ax2+bx+c=0).师:(指准ax2+bx+c=0)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我们把ax2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板书: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板书:b 是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板书:c是常数项).师:(指准3x2-8x-10=0)譬如,在这个方程中,二次项是3x2,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是-8x,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师:(指x2+3x=0)大家看这个方程,它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是什么?生:二次项是x2,二次项系数是1.(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x2+3x=0)它的一次项、一次项系数是什么?生:一次项是3x,一次项系数是3.(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指x2+3x=0)它的常数项是什么?生:常数项是0.(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如有必要师作解释)师:(指4x2-9=0)大家再看这个方程,它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是什么?生:二次项是4x2,二次项系数是4.师:(指4x2-9=0)它的一次项、一次项系数是什么?生:……(多让几名同学回答)师:这个方程的一次项可以写成0x(边讲边板书:0x),所以这个方程的一次项是0x,一次项系数是0.师:(指4x2-9=0)它的常数项是什么?生:常数项是-9.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下面请大家利用这些知识来做几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1.填空:(1)把5x2-1=4x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把4x2=8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3)把x(x+2)=1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4)把(3x-2)(x+1)=8x-3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2.填空:(1)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为-5,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2)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为3,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3)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4)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6,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小结一下?生:……(让一两名学生小结)(作业:P28习题1)四、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3x-5=03x(x-1)=5(x+2)一元二次方程:x2-x=56 3x2-3x=5x+104x2-9=0 3x2-8x-10=0x2+3x=0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y2-5y=7 ax2+bx+c=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叫做数,c是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课题:22.1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2.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渗透转化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解(根)的概念,直接开平方法.2.难点:直接开平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1)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其中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2.填空:(1)把(x+3)(x-4)=0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把(2x+1)2=4x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结果是,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板书:2x-6=0)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是什么?生:(齐答)解是x=3.(师板书:解是x=3)师:(指准方程)2x-6=0的解是x=3,这话是什么意思?(稍停)把x=3代入方程,左边=2×3-6=0,右边=0,左边和右边恰好相等.2x-6=0的解x=3,意思是,x=3能使方程左右两边恰好相等.师:(板书:x2-x=0)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是什么?(让生思考一会儿再叫学生)生:解是x=0.(师板书:x=0)师:(指准方程)把x=0代入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所以x=0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师:除了x=0,这个方程还有没有别的的解?生:x=1.(师板书:x=1)师:(指准方程)把x=1代入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所以x=1也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师:可见x2-x=0有两个解,一个解x1=0(边讲边标下标),另一个解x2=1(边讲边标下标).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板书:(根)),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指准板书)x2-x=0有两个根,一个根x1是0,另一个根x2是1.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填空:在-4,-3,-2,-1,0,1,2,3,4这些数中,是一元二次方程x2-x-6=0的根的是 .4.填空:方程x2-36=0的根是x1= ,x2= .(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板书:x2-36=0)刚才我们求了x2-36=0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x1=6,x2=-6.我们是怎么求的?我们是通过凑数字求的.大家可以想到,凑数字求根是有局限性的,什么局限性?(稍停)通过凑数字只能求那些很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如果方程稍微复杂一点,数字就不好凑了.譬如,我们把右边的0改为2x(边讲边把x2-36=0中的0改为2x),x2-36=2x这个方程就很难用凑数字来求根.所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能光靠凑数字,还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师: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好几种,下面我们先来介绍第一种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板书:直接开平方法).师:怎么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稍停)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师出示例题)例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4x2-9=0; (2)3(2x-1)2=15.(师边讲解边板书,解题过程如下所示)解:(1)原方程化成29x=4.开平方,得3x=2±,x1=32,x2=-32.(2)原方程化成2(2x-1)=5.开平方,得2x-1=5±x15+1x2-5+1师:(指准例题)从这两个题目,哪位同学会概括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生:……(让一两名好生概括)师:(指准例题)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三步,第一步把原方程化成x2=常数,或者含x的式子的平方=常数的形式(板书:第一步:化成什么2=常数);第二步开平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板书:第二步:开平方);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板书: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这三步来做两个题目.(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5.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1)解方程:2x2-6=0;解:原方程化成 .开平方,得,x1= ,x2= .(2)解方程:9(x-2)2=1.解:原方程化成 .开平方,得,x1= ,x2=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指准板书)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还学习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这么三步,第一步把原方程化成什么2=常数这种形式;第二步开平方,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板书:降次);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作业:P28习题3,P42习题1)四、板书设计2x-6=0解是x=3 直接开平方法例x2-x=0解是x1=0,x2=1 第一步:化成什么2=常数;x2-36=2x 第二步:开平方,降次;第三步:解一元一次方程.。